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方言

吴方言

吴方言
吴方言

浅谈吴文化与吴方言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一、吴文化对吴方言的影响

“吴”主要指的是江南地区。它是中华文化中一支优秀的区域文化。而吴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吴地方言。这主要体现在吴语的语音上。

“吴语的代表是苏州方言”。吴语的语音特征首先表现在声母上。吴语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比如“夺”和“冻”在汉语绝大多数方言里声母是相同的,而在苏州话里,两者仍然有较明显的区别: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其次体现在韵母上,吴语的单元音韵母发达而复元音缺少。元音发音部位靠前是苏州话的标志。正因为单元音发音部位靠前、复元音少,比起其它地方和周边其它吴语区的发音来,说话是嘴型变动小,所以苏州话听起来才这么软糯。有句俗语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就是指这个。

另外,在声调上,吴方言大致保留了平上去入四声,并依声母的清浊各分阴阳,声调种类一般有7个,且吴方言中存在着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这些都使得吴语读起来格外地婉转清扬,温柔诺软,正是吴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

在江南民歌中,我们更能看到这种影响。江南民歌主要是指“以吴地为载体,富有江南韵律的歌曲,是中国吴地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江南民歌在润腔上讲求纤细精巧,之前的上下滑音或颤音的幅度较小,且快而细,多不超过三度。江南狞恶赵晓的音调结构,级进回环的旋法、纤巧繁细的润腔装饰,这一音乐特色,构成了江南民歌典型的地方特色。

在演唱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吴方言与北方方言的巨大差别。北方语言较硬朗,而吴方言则婉转柔和,清丽难描。《颜氏家训·音辞》中提到“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举而切谐,失在浮浅。”民歌中众多的方言词增添了吴地歌曲特有的地方风味和特殊的语言美,表现了吴语特有的柔和、细腻、圆润的音韵。“侬”字是极富典型的吴地方言。江南民歌中就唱出现“侬”(即“我”,多为女子代称)的歌句,吴语也因此被称为“吴侬软语”。在演唱速度上,吴歌的速度大多是中速或慢速,旋律跌宕起伏,婉转悠扬。而由于历史的交流与融合,吴地歌谣中也出现了像《茉莉花》之类的清新明快的歌曲。

总之,吴地多水多柔情的吴文化与吴方言孕育出了含蓄缠绵隐约曲折的吴歌,有别于北方歌谣的热烈奔放、直白坦荡,吴歌鲜明地体现着吴文化及吴方言的特色。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地域的影响对古代方言的语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域的相互影响、碰撞亦会导致方言的变迁乃至同化。

二、吴方言对吴文化的体现

语言对文化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其反作用上,即首先是文化作用于日常用语,然后由日常用语来代表其文化传统。而吴方言的亲属称谓中,传统文化,特别是父权传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能表明这一点。

长辈称谓中,有父系与母系之别,即父亲这一家族和区别于父亲这一家族的母亲这一家族。两者之间是建立在父母亲的婚姻上的平行关系,因此父系的长辈与母系的长辈应该同等对待,只是实际生活中,由于一直在以来父系权力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秩序的影响下,亲属称谓中有关于父系的稍微比同等情况下有关于母系的复杂。

父系长辈:

上海苏州常州无锡杭州嘉兴宁波绍兴

祖父大大阿爹公公爷爷阿爹大大阿爷爷爷

祖母阿奶好婆亲娘亲娘奶奶亲妈阿娘娘娘

父亲爹爹爹爹爹爹爹爹爸爸阿爹阿爹爹

伯父伯伯老伯伯伯伯伯伯伯伯伯伯伯伯大爹

伯母伯母姆嫚伯姆阿姆娘大姆妈大妈阿嫚大妈

叔父叔叔爷叔叔叔叔叔叔叔阿叔阿叔二爹

叔母婶娘婶婶婶婶婶婶娘婶娘婶妈阿婶二妈

姑母孃孃孃孃姑姑姑妈姑妈阿妑阿姑姑妈

姑父姑夫姑夫姑夫姑夫姑夫姑夫姑丈姑爹

母系长辈:

上海苏州常州无锡杭州嘉兴宁波绍兴

外祖父外公外公好公舅公外公外公外公外公

外祖母外婆外婆好婆舅婆外婆亲妈外婆外婆

母亲姆妈姆妈嗯娘姆妈姆妈姆妈阿姆姆妈

舅父娘舅舅舅娘舅娘舅娘舅娘舅舅舅舅舅

舅母舅妈舅母舅姆舅姆舅妈舅妈舅姆舅母

姨母阿姨阿姨娘姨阿姨姨妈阿妑阿姨姨妈

姨父姨夫姨夫娘姨夫姨夫姨父姨夫姨丈姨夫

在相同情况下,一般来说父系长辈中对女性的称谓比较多样化,即反映在不同方言点的各自独立性较强。比如对“祖母”这一亲属的称谓有7种,在8个方言点中占了最大的比例;对“伯母”的称谓也有7种;对“叔母”的称谓有6种;对“姑母”的称谓有5种。相对而言,对父系长辈中男性的称谓便比较单一,比如称呼“祖父”有5种,对“父亲”的称谓有4种,对“伯父”的称谓有3种,对“叔父”的称谓有4种,对“姑父”也只有3种。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在父系亲属中对女性亲属称呼的相似性远远低于对男性亲属的称呼。

在父系亲属称谓中这种区别,明显可以反映父权统治对亲属称谓的影响。因为说起来,在父权体系中,同一家族里男性长辈的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反映在称谓方面便是对男性长辈称呼的单一性,严肃性,正式性。相比较而言,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就不那么严格了,怎么方便怎么称呼,以致于造成地区性差异很大,不容易在口语上进行统一。

汉语语音是在不断的发展变换之中的,从古至今一直在变,影响语音变化的自然原因方面主要有地域阻隔等原因,社会原因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原因。而吴方言的文言词汇现象是这两方面个综合作用的产物。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湖南省的方言分布

湖南省的方言分布,总体上可以分为湘语区、赣语区、西南官话区三种。其中,湘语是湖南省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如图所示,将湖南大致分为东、中、西、南4个部分,则中部属于湘语区,东部属于赣语区,西部、南部属于西南官话区。 湘语区内部,可以进一步分为新湘语区、老湘语区两部分。新湘语分布于湘语区的东部,以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分布于湘语区的西部,以娄底话为代表。 湘语的具体分布: 湘语(新湘语长沙话、老湘语娄底话),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的一个语支,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带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湘语主要分布于湖南中部,处在赣语和西南官话的包围中。东北及东线主要为赣语:宜浏片,吉茶片,耒资片,西北、西、南分别是西南官话的常鹤片(也称为湘北片),以吉首怀化为中心的湘西片,以及以蓝山,嘉禾为中心的湘南片,这一片与广西北部的桂林连成一体。 现代湘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中部地区,主要的湘语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岳阳,衡阳,娄底,邵阳等。2008年统计约为3600万人口,占汉族人口的5%左右。湘语也由于历史或移民的原因,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广西东北部,四川以及贵州局部地区亦有分布。湘语主要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但其它各片皆有特色。 湘语分区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过渡方言的处理。按照历史上形成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老湘语、新湘语两部分;老湘语以娄底话为代表,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根据各地湘语的湘语和特征,分为三片“长益片、娄邵片、吉溆片”,这是也最有代表性的湘语分区之一。鲍厚星教授与陈晖教授在《湖南省的汉语方言》对于湘语的分区进行的调整,将长益片、娄邵片和吉溆片细分增加至5片,衡州片从长益片中析出,吉溆片改名为辰溆片,并将湘南土话和原属于娄邵片的祁阳,祁阳归为永全片。 按五分的划分方式,湘语区可以大致分为:长益片、娄邵片、衡州片、辰溆片、永全片。其中,以长益片、娄邵片的分布最广。 主要的湘语城市有: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天门方言

天门方言 天门方言的语调在普通话上的差别不大。它的特点有:1.平翘舌不分,边音与鼻音混淆,前后鼻难分清;2.常加一些语气词(如哒da、的de 、涩se);3.有外地人听不懂的地道方言词; 4.不注意语法规范。写本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娱乐,二是为推广普通话做一点小小的贡献。下面总结一下天门人常用的方言。 一.经常用到的方言词。 1)本组归类为说话聊天常用词. 方音《——》普通话 Shue <——说 七qi <——吃 枪<——像 这/挪西<——这/那儿 哈<——全,都 尚/枪朗<——怎么 为耸事<——为什么 耸加<——什么 真咋<——今天 Cuo 日<——昨天 茄日<——前天 门咋<——明天 外后<——后天 dou只<——只有 合共<——一起/总共 采<——在 过<——个 太,霞好<——很,非常 怎+adj <——这么+adj 怎大<——这么大 快卡<——快点 等,井<——让 别故<——别人 你过<——你们 晓得倒<——知道,明白 老<——经常 冷那<——您 落luo哒<——掉,丢了 凹奏<——脏 记倒<——记住 霞它、、、<——不知道、、、 拐哒<——坏了 天道<——天气 gang gang <——刚刚 (读阳平)

来哒 <—— 来了 一得d ěi 装<—— 全部 /一起 缓哈来 <—— 过会儿就来

2). 本组归类为天门方言区特定称呼(常用方言词) 啊齿<——牙齿 juo <——脚 夫子<——毛巾 嘎榜<——胳膊 老阔<——脑袋 孩子<——鞋子 嘛子<——袜子 曼挂<——外套 指嘎阔子<——指甲 颈框<——脖子,颈子 quo子<——鸟儿 赖逅子<——蟾蜍 堂屋<——客厅

吴语正字

吴语正字 <piq> 匕:用刀子切成薄片。 <gaq> 劜:拥挤。如:“车子里哪能介劜的啦?” <moq> 木:木讷,迟钝。 <mhi> 咪:少,小。比如“一咪咪”:一点点。正字为“少”左右翻转,也作“弥”。 <phoq> 圤:读音如“扑”。量词,堆。比如:“一圤烂泥”。又转音为“泡”,如:“一泡屙”。 <haogn> 夯:读音如hang。用力打击,又引申为尽力,拼命做某事。如:“我夯了三大碗饭下去。” <d?gn> 绞丝旁加“丁”:意思是缝。如:“钉被头”。 <lhio> 撩:抬起手或者脚。如:“撩起一巴掌”。正字为“尥”(抬脚)或者“了”(抬手)。 <tiq> 扚:读音如“的”,指的是用手指掐断。比如“扚豆芽”。又写为“摘”。 <dze> 侪:意思是“全部”。如:“伊拉侪去白相了。”也写做两个“页”(页页)。 <rhoq> 镬:锅子,上海话讲“镬子”。 <piq> 滗:挡住容器里的固体物质把液体倾倒出来。

<hoe> 伛:身体弯曲。上海话称驼背为“伛背”。 <gn?gn> 韧:读音如“人”,指食物受潮而不脆。如:“格块饼干韧脱了,勿要吃了。” <ia> 偃:躲藏。也可以写作“迓”。如:“伊勿晓得偃到啥地方去了。”<ka?gn> 囥:藏。如:“拿钞票囥囥好。” <uq> 抈:折叠。比如:“抈被头。”又作“闄<ioq>”。 <khoe> 抠:挖。如:“抠耳朵”。又引申为小气,如:“伊格个人抠得不得了”。 <?> 饫:意思是喂。如:“还要我饫侬吃不成?” <si> 忺:读音如“鲜”。比喻小人得志或者愿望,虚荣心得到满足时所表现出的轻佻,嬉皮笑脸的样子。如“忺格格”。也写为“鲜”。 <whu> 焐:用小火煮烂。又写为“乌”加火字旁(火乌),“污”转火字旁(火亏)。引申为保温取暖,比如:“我用热水袋焐焐手。” <toq> 燂:用小火慢慢煮。如:“腌燂鲜”(一种有名的汤)。 <iaogn> 炀:火旺,引申为手气顺。如:“我手气真炀,连赢了三潽麻将”。 <iaegn> 烊:融化。如:“冰块烊脱了”。 m?> 奅:意思是用大话震慑,诓骗他人。如:“侬去奅奅伊看,伊拉是否真有意思跟阿拉合作。”又引申为“侦察”,派生“奅牢”,今天常常误写为“铆牢”。 <ha> 颬:张嘴呵气。如:“颬一口气在窗子上再擦就会比较清爽”。<xuq> 怴:读音如“血”。笨。比如:“戆怴怴”。

河北保定方言词语

河北保定方言词语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河北保定方言词语,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就是,我觉得我可累了。——奏是,我就觉着我可使滴慌哩。DoU4是,我DoU4是jIAo3找可使哩慌哩。 女孩----臭闺儿闺女 男孩----臭蛋儿小子 上衣-----褂褂儿 妈妈:波bang娘 爸:diang爹 鞋里面:鞋科楼 手套:手巴掌 围巾:围脖 上学:上小上XIAo2 干吗去了:干吗起来爱干是么QI4兰。 责任---zhai认 动物园儿里,来里个猴文儿,长里可脏哩,内一天我看气俩, 一下奏给阅俩,第二天你也看气俩,我刺儿类,内个猴文给阅俩。笑里慌哩母法子。,那个猴子给吐了。可笑的没有办法。)

青蛙--河蟆 蝌蚪--河蟆蝌台儿河蟆蝌豆儿 壁虎----蝎虎儿 就是---凑是DoU4是 蝙蝠--夜班胡 三轮车--三马子 玉米--棒棒儿树棒儿 铁锹--铁添铁QIAN1 厕所--茅子 小便--尿泡 今天--这么今马儿 明天——明个儿 蚂蚁----别浮 干吗去呀--干但强QI4干是么AN1 傍晚--后晌和儿老傍黑 思考--歇摸思谋 油条--麻堂 大脚指--大马脚指头 你这个人不行--你真操蛋 用拳头打你--督你 唾沫--徒面吐沫 角落--哥老儿圪崂儿

小孩--小蛋子儿 对你说的话表示否定--大几把央瞎挺哩 蹲下--孤derxie孤丢下 很黑--黑七妈呼 收音机--戏匣子 耳光-脖子乖 干吗里-干蛋两 煤渣-渣子胡子 花生-昌果 秋天到俩,农民说俩:真他波滴凉快,可表下雨,还得刨昌果里!!! 背--几酿 膝盖--波忒盖儿波老儿盖儿 土块--tukela土坷拉 摩托----电驴子 蝉---几嘹儿 扔了----dei老 三轮摩托车----蹦蹦车 警车-----喂儿啦车 蛋糕,点心---槽子糕 凳子----wù子 脏---埋汰

湖南各地方言分布(附图)

湖南各地方言分布(附图) (2011-03-29 14:51:44) 转载▼ 一、湘北方言: 1、常德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流行于流传在今洞庭湖沅水、澧水流域,属于与现代普通话十分接近的北方方言区。细分起来,又可分为:常德话、津市话(澧州话)、 张家界话、湘西话等。常德话影响较广,波及益阳的沅江和南县、岳阳的华容,但内部差异较小,可以自由交流。常德方言与湖北荆州的南部县市(监利、公安、洪湖等地)方言为一个支脉,同属江汉平原音。常德方言的特点在于平实委婉,有亲和力。 2、岳阳方言(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岳阳主城区和临湘路北、云溪区以及华容县紧靠长江洞庭的地带为第一区,具有西南官话、湘语、赣语等多重特征;岳阳县和临湘路南为第二区,是湘语、赣语的交叉地带;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和汨罗市东北部为赣语区,保留了很强的古语特点;汨罗、湘阴则是典型的新湘语区,与益阳、长沙话相似。岳阳方言内部差异较大,五里不同音,其中东部地区,与鄂东南山区方

言相仿,同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湘赣方言区)等地方言十分接近。岳阳方言的特点在于字字铿锵,升调较多。 3、张家界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张家界与常德同属于西南官话区。流行张家界话的地区包括张家界市及其周边地区(石门西部和西南部,临澧西部)。张家界话儿化音较重,接近于贵州、重庆、四川等地的方言,整体上,官话区内部差异较小,可以自由交流。 4、益阳方言(湘语-新湘语):益阳话属于湘方言-长益片-益沅小片区,与长沙话相近,但保留了一些独特的特征。益阳话可以定义为:周边地区与益阳可通话,同时又具备古浊声母边音化的湘语。典型的益阳方言区包括沅江、桃江及益阳市区。新湘语内部差异较小,益阳话与其他新湘语地区方言,可以自由交流。 二、湘中方言: 1、长沙方言(湘语-新湘语):长沙话是新湘语的代表,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长沙话一般指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县大部所使用的语言(而且长沙县和望城县方言与城区方言略有区别)。至于宁乡县和浏阳市的方言则与市区差异较大,其中浏阳东部的方言还属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不能与长沙方言互通。长沙话的特点在于抑扬顿挫,语速较快。 2、湘潭方言(湘语-新湘语-老湘语):与长沙方言接近,

渭南方言的“给”字句

渭南方言的“给”字句 摘要:渭南方言的“给”字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助词以及构成特殊句式“给给”句,其用法灵活,有鲜明的语法特征。联系邻近方言与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可以发现其与周边方言“给”字句的某些共性和与近代汉语的某些渊源关系。 关键词:渭南方言;“给”字句 一、前言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区,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渭南方言是陕西中部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给”字句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语法特色。渭南方言中的“给”字句既有与普通话“给”字句相同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然而就目前对渭南方言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给”字句的细致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有必要对渭南方言中的“给”字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渭南方言的“给”字主要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助词以及构成特殊句式“给给”句。 二、“给”的主要用法 (一)动词“给” 1、表示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可以构成双宾语句(给N2N1)。在渭南方言中可以转化为以下四种形式a、给N2(咧)N1,b、给N2给(咧)N1,c、把N1给(咧)N2,d、把N1给给N2(咧)。例如: (1)老师给我一本书。(给N2N1) (2)老师我咧一本书。(给N2咧N1) (3)老师给我给咧一本书。(给N2给咧N1) (4)老师把一本书给咧我。(把N1给咧N2 ) (5)老师把一本书给给我咧。(把N1给给N2咧) 2、表示使遭受、遭遇,可带“咧、上”,表示未然和已然状态。例如: (1)你再敢胡来,我非给你两下不可! (2)给他点厉害。 给他给上些厉害。(未然) 给他给咧些厉害。(已然) 3、表示将女子许配给、嫁给某人。例如:

天津方言词语

天津方言词语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天津方言词语,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A: 哎:天津人常用的发语词,尤多见于争吵,有京剧叫板的功效,如:哎你介人恁么不讲理呢?又如马志明在相声《纠纷》中有:哎哎哎,说你哪…… 熬鳔:纠缠别人,或者是无所事事的消磨时间。如:介小子没事就跟我这儿熬鳔。 B: 倍儿: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如:倍儿哏儿 白豁:漫无边际的瞎聊、吹牛,北京叫山侃、侃大山 霸呲:乱踩踏,乱走;比如妈妈说小孩:“二子!下雨了,别上外边乱霸呲去!” 不觉(脚)闷:不识趣,没有眼力劲 拔闯:替别人打抱不平 c: 扯:指年轻女性疯疯颠颠,不稳重 椽儿亮:办事大方、周到,善解人意,也作“亮嗖”

凑分(四声)子:大家一起凑钱 吃“挂落儿”:因为别人的错误导致自己跟着受连累 D: 大了:专门替人操持婚丧嫁娶一应事情的人 大梨:外行、不懂装懂的人,如:有人形容“安利”传销就是“财迷赚大梨” 叠了:形容事情办失败了,或者人落魄、失意 打镲:开玩笑,如:别拿我打镲啊!就是别拿我开玩笑的意思。 得空儿:有时间、有空 得楞:修理、调试的意思,比如下次自行车坏了就可以和修车的师傅说:“师傅麻烦给得楞得楞。”倍儿地道! E: 二五眼:稀里糊涂的人 F: 饭口:开饭的时间,如:介人真够不觉闷的,回回赶饭口来 奋秋:一般指手脚乱动,如:坐稳了!别跟这儿奋秋 G: 哏儿:有意思、风趣幽默 归齐:副词,到底、最后、结果的意思,如:归齐我一打听,明儿还一拨儿(高英培相声《钓鱼》) 果篦儿:早点的一种,油炸的膨化薄饼,常和油条在一起卖,北京叫“薄脆”,也叫果子饼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在 湖南地区,湘方言使用的人口约3085万,占全国人口的3.2%。 湖南方言-分类及构成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湖南方言根据其内部差异,湘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片:1、 长益片: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宁乡、望城、湘阴、汨罗、益阳、沅江、桃江、南县,以及岳阳、安乡、安化、浏阳、平江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衡阳、衡东、衡南、衡山也可划入此片。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

时,无论平仄,一般读成不送气清音。2、娄邵片:包括娄底、双峰、湘乡、涟源、冷水江、新化、邵阳、邵东、新邵、武冈、新宁、城步、祁阳、祁东,以及安化、隆回、绥宁、洞口等县的部分地区。该片方言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较完整的浊音系统。湖南方言3、辰溪片:包括辰溪、泸溪、溆浦三县。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们湖南不是每个地方都说湘语。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西南官话是湖南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北和湘南。根据内部差异,大致可以将西南官话分为四片:1、常澧片:包括常德、汉寿、桃源、津市、临澧、澧县、石门、慈利、华容、以及安乡的大部分地区 2、吉永片:包括吉首、古丈、保靖、花垣、永顺、张家界、桑植、龙山、凤凰,以及沅陵大部分地区。 3、怀靖片:包括怀化、芷江、新晃、靖州、通道、洪市、洪区、会同、麻阳等地。 4、湘南片:包括永州、东安、双牌、新田、宁远、道县、蓝山、江永、江华、嘉禾、桂阳、临武、宜章、郴州、郴县。该片属双语区,共同交际语为西南官话,同时各地的土话并存。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湘东南的汝城、桂东,以及攸县、茶陵、平江等县的部分地区。 湖南方言-历史渊源湘语方言点主要集中在湘、资流域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词语在言语分析中的作用

方言词语破译在言语分析中的作用 摘要: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公安情报最重要的载体和媒介,蕴含着丰富的公安情报信息。言语分析的过程,也是获取情报的过程。方言词语是汉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方言词语,加强对方言词语的分析和破译,增加了言语分析的手段,扩大了言语分析的范围,有助于我们更多更准确的获取公安情报信息,有利于我们进行警务决策,实现精确打击。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 and meaning of symbol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human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tools of thinking, also police intelligence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information and media, contains a wealth of police intelligence. Speech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but also access to intelligence. Dialec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Langue. Dialect words to understand and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dialect words and deciphering, an increas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peech means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peech, to better access to intelligence will help police to carry out our decision-making to achieve Precision strikes. 关键词:语言公安情报言语分析方言词语破译 语言与公安情报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社会现有的情报载体除了语言之外,文字,表情,体态,电报代码,无线电密码等非语言成分也在情报的交流与传递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它们的重要性都不能同语言相比。语言既是公安情报最重要的载体和媒介,也是公安情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信息系统,然而由于每个

最新 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精品

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 邵阳,旧名宝庆,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上游。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根据《湖南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一文中的描述,邵阳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南片。邵阳方言语气词数量极多,其中有些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与现代普通话里的语气词基本一致。因此笔者将对仅邵阳方言特殊语气词做一个分析,分别从它的句法特征、语用功能和制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邵阳方言语气词的句法特征 邵阳方言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单用单音节语气词,并一直占据优势,本文仅对邵阳方言的特殊单用单音节语气词做一个简要描述。它主要有:咋[tsa]、子[tsε]、是[s?蹋荨⒙?[man]、咧[liε]。 (一)咋[tsa]1.句末语气词咋[tsa]“咋”既可以位于句末,也可以位于句中。当它作句末语气词的时候,可用在陈述句、是非疑问句句末,来表达语气,具体用法如下:(1)果样个菜还是好恰咋。(2)喊你你嗯应,等哈咋。(3)小把戏,你切嗯切咋?嗯切我就切里。以上例(1)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对某一观点的赞同,有确认和肯定某一事实的语气;例(2)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无奈,一般含有警告之意。当“咋”用于是非问句末,如例(3)则表示缓和语气及不耐烦之意,要求对方作出肯定回答。另外“咋”还有一种表善意友好的意思,如在分发物品时,分发者可能会先发给小朋友,这时,他们会对着小孩儿说“先把你咋”。此时这个“咋“则表示自己很在乎对方,很关心对方。2.句中语气词咋[tsa]当“咋”作句中语气词时,主要用在句首词语或称呼语后,一般是位于主谓结构间。即可用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也可表示强调的语气。如例(4)、例(5)、例(6):(4)果样个菜咋还是恰得。(5)干部咋,当然要起带头作用。(6)喊我咋,喊我就单糖把你恰。例(4)中加上“咋”,是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跟听者强调这种菜是很好吃的。例(5)中有了“咋”,则侧重是强调个别或特殊人群所具备或所应具备的特点。例(6)表示对“先决条件”的强调。 (二)子[tsε]“子”在邵阳方言中,是一个极具灵活力的句末语气词。其可附于多种句型后,语气意义丰富多样,又相当能凸显情感。当它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平和的语气,具有完句作用。且常用于肯定句,一般与“点 (滴)”“哈(下)”搭配使用。如“好恰就多恰滴子”“得空里进屋来坐哈子”,两句话加上“子”,会使句子的语气变得更具有亲切感。反之,若没有,句子便会显得生硬,别扭。“子”用在形容词谓语句句末,表示一种对积极意义的肯定和认可。含有轻微的赞叹语气。如“老妈炒各菜香喷喷里子,嗯是好恰”“各件衣衫捞软子,穿起舒服得很”,两句话附上“子”后,使得整个句子富有些许褒义色彩。也正是因为“子”有着赞叹语气,自然它也就不能和具有贬义色彩的句子在一起使用。比如,“其没黑”,我们就不能说成“其没黑子”。否则,听起来会感到很怪异。此外,“子”用于感叹句句末,使感叹句变成疑问句,即“子”作为语气词有成句作用,帮助构成疑问句,表询问。如:“那杂鱼好大子?”这个疑问句,若没有语气词“子”,在邵阳方言中就不能构成疑问句。

吴语言文化

吴语言文化 原始吴越语的面貌已难以详细追溯。上古吴语也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可供详加研究。西汉刘向《说苑·善说》中记载一首春秋时代的《越人歌》。据今人考证,这首《越人歌》所使用的词语,有—些在现今壮语中仍然使用。由此推断,古吴越语和壮侗语同源。一方面,我们切不可以为现代吴语是上古吴越语的直接后裔;但另一方面,在现代吴语中,确有极个别上古吴越语的孑遗,或基层残留。据研究,见于今壮侗语中的缩气音也见于某些吴语(上海郊县)方言之中。现代吴语是永嘉之乱时中原汉语南迁导致上古吴语“中原化”而出现的结果的后裔。 吴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原始南方语的构词方式。客人叫“人客”,咸菜叫“菜咸”,痛心叫“心痛”,响雷叫“雷响”。这种中心语在前、修饰语置后与事物语在前、状态语在后的顺序,是原始南方语的组构顺序。 吴方言中有—些独特的方言词。如:花生叫“长生果”,玩耍叫“白相”,鹅叫“白乌龟”,东西叫“物事”,调皮叫“促掐”,舒服叫“适意”等。其中一些吴方言词已经进入通用语,如垃圾、蹩脚、瘪三、尴尬。汉语中不少外来词是通过吴方言流传全国各地,进入通用语的。如:沙发(sofa)、咖啡(coffee)色拉、派司(pass)等等,在音译上有明显的吴音特征. 以吴方言为载体,形成了吴歌、吴语小说和地方戏曲等吴方言文学。原始吴歌起源很早,但《诗经》中没有收录吴歌。顾颉刚《吴歌小史》说:至春秋时代,一些文献中记载了吴歌。《吴越春秋·渔父歌》:“日月照耀乎寖已迟,与子期乎芦之漪。”又曰:“日已夕兮,余心忧悲。月已迟兮,何以渡为?事寖急兮将奈何!”这大概是以汉语汉字译写的吴歌,而不是吴地歌谣的汉字记音。 唐宋以降,吴语多次受中原汉语影响,已成为汉语方言。吴地歌谣多由文人搜集整理。冯梦龙所辑录的《挂枝儿》和《山歌》就是元明时期的吴歌,以吴语吴声写吴中之情。歌曰:“栀子开花六瓣头,情哥约我黄昏头。日长遥遥难得过,双于扳窗看日头。”此以“头”为名词后缀。“天上星多月弗明,池里鱼多水弗清。朝里官多乱子法,阿姐郎多乱子心。”其中否定词“弗”为吴语特色,“子”则为动词后缀,相当于时态助词“了”。吴歌中的谐音双关常借助吴方言中的同音字,如:“日里思量夜里情,扯住情哥诟弗清。失落金环常忆耳(谐尔),我是满头珠翠别无银(谐人)。”以“银”谐“人”,就是因为吴方言中“银”、“人”同音。 吴方言小说起于宋元,盛于晚清,而建构吴方言文学的不祧之祖当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他所编录的“三言”,大体上用当时官话,但在描述江南风物人情的故事中,处处显露出吴方言的特色。 晚清时代,吴方言小说再度崛起,如李伯元《官场现形记》、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张春帆《九尾龟》、张南庄《何典》。这些小说通常用吴方言夹杂官话写成,吴地的成语、俗谚、歇后语、惯用语充斥其间,人物对白基本上用苏白。 吴方言区域的地方戏,在无锡、常州一带有锡剧,在苏州一带有昆曲、苏滩、越剧,这些剧种的语言都洋溢着浓郁的吴地乡土气息。另外,别具特色的苏州评弹,更是圆润婉转,充分体现了吴方言的柔美清雅。 吴方言小说起于宋元,盛于晚清,而建构吴方言文学的不祧之祖当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他所编录的“三言”,大体上用当时官话,但在描述江南风物人情的故事中,处处显露出吴方言的特色。 晚清时代,吴方言小说再度崛起,如李伯元《官场现形记》、韩邦庆《海上

聊城方言词语集锦

聊城方言词语集锦 A 阿渣(á zhā)——脏,令人恶心。 俺(ān)——⑴我:你有~也有。⑵我们(不包括对方):~都同意,就是你反对。按点儿(ǎn diān’r)——准时:他是~来的。 安根儿(án g?n’r)——一开始 熬(áo)——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鸡蛋汤|~稀饭|~玉米糊突。 傲(ǎo)——好,不作定语和状语:这庄稼真~。|这文章很~啦!|这活干得多~!熬(ào)——⑴同【熬(áo)】。⑵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水中久煮:~盐|~药。 肮脏(áng zàng)——⑴同【阿渣】⑵由于心情很坏进而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出现疾病:这些天他父亲病世,把她~着了(病倒了)。 B 笆(bá)——用苇子编织,花纹很大,用来作覆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拔茬(bā chà)——衣服开线:你的裤子这儿都~了。 扒查(bá chà)——拨弄,捡寻:别乱~|还没~着哩 拔干(bà gán)——便秘 把棍儿(bá gǔn’r)——小木棍 疤瘌(bá la)——⑴伤疤: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⑵水果、蔬菜、器皿等物体上像疤的痕迹。 扒瞎(bá xiá)——撒谎 巴兄弟儿(bá xi?ng dǐ’r)——结拜的朋友 巴子(bá zi)——盼望,期望 白搭(bài dá)——不起作用,无意义:墙再高也~。|谁说也~ 白的(bāi dì)——⑴正义的。⑵细粮做的干粮。 摆徊(bāi huài)——⑴摆弄:这孩子就好~机器。⑵戏弄,耍弄:他们这是~人。 掰啦(bái lā)——关系破裂:闹~|两家~ 百天(bái tiān)——婴儿百日庆 败污(bǎi wū)——⑴浪费⑵说别人的坏话。 白瞎(bài xiá)——⑴同【白搭】⑵不好,没有希望:今年的棉花~。|这孩子~啦。 白矣儿(bāi yi’r)——白天 百一儿(bái yī’r)——百日祭 白煮(bāi zhu)——用玉米面等做的粥。 半处腰儿里(bàn chū yāo’r li)——半截处 半大小子(bàn da xiāo zi)——男少年 半吊(bàn diāo)——脾气执拗暴躁而且不通事理。 班伐(bán fà)——一起(去干某件事儿) 扳跟头(bán g?n t?u)——水平等相当,差不多。 板拉叭狗儿(bān lā bá gōu’r)——杨树花

宁夏方言日常交流语句大全

宁夏方言日常交流语句大全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宁夏方言日常交流语句大全,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宁夏方言日常交流语句大全 1、“媳妇都看不住,怎嫩木囊是?” 2、甲:“你怎一阵阵出克一趟?”乙:“尿sui克了木。” 3、“今天绊了一半子,hai帮子扯了。” 4、“三拳两胜一扎杯蒙了,不带不赖不踹。” 5、“看特装B,我就喉!” 6、“你猫闹老讨吃,无八怜地。” 7、“连个米饭都不会煮,米汤pie地太干了,你猫锅底的bobo。” 8、甲“帮我冲丝话费。”乙:“木烂子。” 9、“昂家房子漏雨捏,我思慕地各胡点房mi捏” 10、“你八唱了,各贱死了!” 11、“不是我给您都流弊捏!昂爹贩羊绒赠大了。” 12、“昂奶奶今天吃豆子,把牙杠掉了。。。” 13、“狗日地,让你偷昂木家heng子,打死你个龟贼表杂跌!” 14、甲:“你噶克捏?”乙:“克gai上捏” 15、甲:“你噶之捏?”乙:“各昂妈捣柿子酱捏”

16、“gai上风大跌,连个锥hai地都木有。” 17、“啊哟!赶紧进来,娃让风耗地,你猫猫脸葱跌” 18、“哎!今天倒霉日特了,一bia块钱砸金花输掉了” 19、“克闹个草要子来,把之堆mia子捆上。” 20、“赶紧下来!你怎正弯闲是?” 21、“闹是个疼耸、显应,你八和特耍” 22、“闹噶子让我打了,我冲上克,一个逼斗,两个夹巴子,三个扫半子,庄了四绝,俩八踏折,鼻子血淌地,眼任子翻上木反应。”精品XX范文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享有 23、“哎哟!老姨爹,你街两天好着泥木是?” 24、“刚吃了个冰棍,牙快八掉了。” 25、“你街两天皮紧的是不?沟子各你打肿捏。。。” 26、“水滚了!赶紧提掉!” 27、“大早上克市场挂了一车山yue,人胡多泥” 28、“来就来了木,还提点礼性!” 29、甲:“昂家房子今天飞进来一只燕几几。” 乙:“昂家内天也飞进来只麻瞧子。” 30、甲:“吃麻辣烫走。”乙:“克〈红苹果〉呢还是〈开心不倒烫〉捏?〈红苹果〉辣格格放的太多了。” 31、甲:“闹个谁让派出所抓走了!”乙:“好是掉?” 32、“回克找你婆姨克,出来也是修先人捏。” 33、“您都看,闹丫头长地赞地很。”

七大方言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 从大处说,现代汉语可分为7大方言: 首先是北方方言(广义的官话),流通在我国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 第二是吴方言,即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主要代表。 第三是赣方言,即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东部以及湖北省的东南部。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主要代表(旧时以双峰话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客话。客家话分布比较分散,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与湖北、广东、福建接壤的地区,以及四川、广西和台湾等地。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有很多说客家话的。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粤方言,又叫粤语、广东话、广府话、白话,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社区。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七是闽方言,即闽语,分布很广,包括福建省大部、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闽方言在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很广。闽方言内部分歧很大,大概来说,闽南片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片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片以永安话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话为代表。 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北方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主要差异是语音,语音的主要差异是每个声调的调值不同。调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区分北方方言各地差异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在下面这个表里列出北方话区9个城市方言的调值,它们都有“阴阳上去”四声、也都没有“入声”,你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调值分别说“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观察仔细”等词语,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同南方方言比起来,北方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很强,所以北方的黑龙江人同大西南的云贵人交谈,可以互相听懂对方的大概意思,保证最基本的交际需要。北方农村自古流行一句谚语:“从南京到北京,人生话不生。”就是说北京话是华北东北次方言,南京话属于江淮次方言,都属于一个大方言区,互相可以听得懂。 这七大方言乃是现代汉语方言的粗略划分,实际上的方言情况还要复杂得多。不但北方人听不懂广东人、福建人说话,就连广东省内部的广州人、梅州人和汕头人之间,福建省内部的福州人、莆田人、厦门人也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方言最复杂的福建省大田县就有5种互相难以通话的小方言。类似情况在南方方言区的各个省份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前几年,我在长沙一所高校听到一个小故事。一个从娄底来的新生在联欢会上朗诵自己的诗作:mǎguà,mǎguà,f?ng m ǎguà。听的人都莫名其妙,难道是“马褂、马褂、红马褂”吗?而magua 这个音在湖南有的地方是“青蛙”的意思,但“青蛙、青蛙、红青蛙”也令人费解。后来见到那位同学的诗稿才明白,原来他写些的是“玫瑰、玫瑰、红玫瑰”!有一年我去梅州,一位法院院长对我说:“我们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只有说好普通话,才能骗民。”我听了实在是奇怪,法院院长,说普通话骗民?经追问,才知道是“便民”!客家话把不送气的“便”说成送气的“骗”。 “方言岛”也是令人诧异的语言现象。所谓方言岛就是在一个较大的方言区内有个较小的说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言的地面,这个地面可以是县,也可以是镇、乡、村。例如广东省中山市是粤方言区,但中山市区附近有个小镇,镇里的人都说与周围粤方言完全不同的客家话。方言岛是古代或者近代驻军和移民现象造成的。在广东、福建、海南乃至北方很多地方也常见方言岛现象。天津话同周围的河北话有较明显的差异,据说,明初时以安徽籍人为主的朝廷军队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