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现土壤碳氮耦合新机制

发现土壤碳氮耦合新机制

发现土壤碳氮耦合新机制

土壤硝态氮的测定

土壤硝态氮的测定

土壤硝态氮的测定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1、方法提要 土壤浸出液中的NO3-,在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210nm 处有较高吸光度,而浸出液中的其它物质,除OH-、CO32-、HCO3-、NO2-和有机质等外,吸光度均很小。将浸出液加酸中和酸化,即可消除OH-、CO32-、HCO3-的干扰。NO2-一般含量极少,也很容易消除。因此,用校正因数法消除有机质的干扰后,即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NO3-的含量。 待测液酸化后,分别在210nm和275nm处测定吸光度。A210是NO3-和以有机质为主的杂质的吸光度;A275只是有机质的吸光度,因为NO3-在275nm处已无吸收。但有机质在275nm处的吸光度比在210nm处的吸光度要小R倍,故将A275校正为有机质在210nm处应有的吸光度后,从A210中减去,即得NO3-在210nm处的吸光度(△A)。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3、主要仪器设备 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2石英比色皿; 3.3往复式或旋转式振荡机,满足180r/min±20r/min的振荡频率或达到相同效果; 3.4塑料瓶:200mL。 4、试剂

4.1H2SO4溶液(1:9):取10mL浓硫酸缓缓加入90mL 水中。 4.2氯化钙浸提剂[c(CaCl2)=0.01mol·L-1]:称取2.2g氯化钙(CaCl2·6H2O,化学纯)溶于水中,稀释至1L。 4.3 硝态氮标准贮备液[ρ(N)=100mg·L-1]:准确称取0.7217g经105~110℃烘2h的硝酸钾(KNO3,优级纯)溶于水,定容至1L,存放于冰箱中。 4.4硝态氮标准溶液[ρ(N)=10mg·L-1]:测定当天吸到10.00mL硝态氮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5、操作步骤 称取10.00g土壤样品放入200mL塑料瓶中,加入50mL 氯化钙浸提剂,盖严瓶盖,摇匀,在振荡机上于20℃~25℃振荡30min(180r/min±20r/min),干过滤。 吸取25.00mL待测液于50mL三角瓶中,加1.00mL1:9 H2SO4溶液酸化,摇匀。用滴管将此液装入1cm光径的石英比色槽中,分别在210nm和275nm处测读吸光值(A210和A275),以酸化的浸提剂调节仪器零点。以NO3-的吸光值(△A)通过标准曲线求得测定液中硝态氮含量。空白测定除不加试样外,其余均同样品测定。 NO3-的吸光值(△A)可由下式求得: △A= A210- A275×R 式中R为校正因数,是土壤浸出液中杂质(主要是有机质)在210nm和275nm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其确定方法为:A210是波长210nm处浸出液中NO3-的吸收值(A210硝)与

岩体水力学中多相介质的几种耦合作用问题

岩体水力学中多相介质的几种耦合作用问题一.引言 岩体水力学是介于岩体力学和渗流力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水与岩体相互作用下,地下水的渗流规律及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多相介质的耦合相互作用是岩体水力学研究的核心。 60年代末70年代初,法国国家地质局矿产地质研究所的C.Louis教授,在他的论著Rock Hydraulics中,首次提出了岩体水力学这一新的学科概念。他认为这一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裂隙岩体的水力学性质和特征,研究液流现象及其效果。80年代及90年代初,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综合近年来土木工程中大量有关地下水渗流与岩体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把岩体水力学概述为介于岩体力学和渗流力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这一学科从一开始就与实际工程建设密切相关,因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二.裂隙岩体水岩的相互作用 水在岩体中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对岩体的物理化学作用,在工程上常用软化系数表示;另一方面是水与岩体相互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效应,包括空隙水压力与渗流动水压力等的力学作用效应。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有三种,即孔隙介质模型(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及基于裂隙网格水力学的裂隙网格模型)、双重介质模型和似双重介质模型。目前普遍采用后一种模型,即将大的裂隙按渗流模型考虑,而将数量众多的细小裂隙按等效连续介质处理,这样既实用简单又基本上模拟了裂隙岩体结构的力学特征。

三.多相介质的耦合相互作用 现在工程界普遍认为裂隙在岩体水力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该领域内,把岩石介质视为各向异性的不连续体,裂隙的产生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并成为液流通道。这里的裂隙构造包括岩体经历一切地质作用后形成的不连续结构,因此,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由于地质力学作用的环境不同,因而具有不确定的方向和大小,表现出渗流的各向异性;另一方面,从水力学的观点,我们把岩体当作单元组合体,把单条裂隙的液流势扩大到整个岩体,这样由于裂隙本身的不规则性和方向性,以及充填物等的影响,在整个岩体裂隙系统中,就能确定地下水的水力势。 在岩体水力学的研究范畴中,最为突出的是液流与岩石介质的相互作用问题,目前研究的热点是渗流与应力的耦合,这实际上是工程中多相介质的耦合相互作用问题(如图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岩层材料的多重复合构成裂隙与复合岩层的耦合相互作用 一般的,多重复合岩层界面由层理(部分为节理、劈理或断层)构造组成,各岩层(包括充填物或夹层)具有自身的力学性质,其变形特性也有差异,但在

土壤检测标准

土壤检测标准 NY/T 1121-2006 土壤检测系列标准: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 1121.2-2006 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 1121.3-2006 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 1121.4-2006 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5-2006 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 1121.6-2006 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7-2006土壤检测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1121.8-2006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NY/T1121.9-2006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NY/T 1121.10-2006 土壤检测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 NY/T 1121.11-2006 土壤检测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 NY/T 1121.12-2006 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 NY/T 1121.13-2006 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NY/T 1121.14-2006 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NY/T 1121.15-2006 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 NY/T 1121.16-2006 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NY/T 1121.17-2006 土壤检测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NY/T 1121.18-2006 土壤检测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 NY/T 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 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 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 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 NY/T 87-1988 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 86-1988 土壤碳酸盐测定法 NY/T 1104-2006 土壤中全硒的测定 NY/T 296-1995 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 NY/T 295-1995 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 NY/T 889-2004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

不同Fe(III)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耦合脱氮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不同 Fe(III)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耦合脱氮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王亚娥﹡,冯娟娟,李杰,翟思媛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以投放海绵铁-AT-PVF 复合填料的 SBBR 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厌氧恒温培养试验,考察了不同 Fe(III)对活性污

泥异化铁还原能力及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基质无 NO2 的前提下,各体系 Fe(III)还原能力与脱氮效 果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发生 NO2 -N 和 NO3 -N 的积累现象。其中氧化铁皮体系脱氮效果最好,对 NH4+-N、TN 的累计去除量分别为 75.04 和 80.99mg/L,容积 TN 去除率为 3.88mg N/(L·d)。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时间内 NH4+氧化量与 Fe(II)产生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校 正 R2 系数为 0.9249。结合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厌氧环境下 IRB 参与活性污泥中 N 素循环的交互作用机制可分为三个子过程,即 Fe(III)的微生 物还原解离耦合 NH4+的氧化过程、厌氧氨氧化过程和 NO3 -依赖型 Fe(II)氧化过程。其中以 IRB 为主的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对活性污泥中 N 循环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异化铁还原;活性污泥;铁氨氧化;脱氮;机制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 - -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nitrogen removal by d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different Fe(III) in activated sludge
WANG Ya’e , FENG Juanjuan, LI Jie, ZHAI Siyu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Abstract: An activated sludge from SBBR reactor filled with sponge iron-AT-PVF as filler had been acclimated to Fe(III)-rich environment aiming at secure an enrichment culture of iron-reducing bacteria. The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nitrogen removal by dosing different Fe(III)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echanism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is great consistency between ability of Fe(III) reduction and effects of nitrogen removal with no initial NO2 , and NO2 -N and NO3 -N accumulation phenomenon was discovered simultaneous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was great consistency between ability of Fe(III) reduction and effect of nitrogen removal, yet the system of oxide iron scale showed better. The accumulated NH4+-N and TN removal amounts were reached up to 75.04 mg/L and 80.99mg/L, respectively. And the maximum nitrogen removal rate was 3.88mg N/(L· Furthermore, the oxidized d). NH4+ and reduced Fe(II) had the line relationship fitted by linear mode, and R-Square was 0.9249.Bonding results and ΔGθ of nitrogen removal using di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the whole biodegradation course could divided into three process, Feammox, ANAMMOX and nitrate-dependent Fe(II) oxidation. However, its main role of biodegradation redox process driven by IRB coupled with Fe(III) reduction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are thermodynamically feasible and is potentially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N cycle in activated sludge. Key words: Dssimilatory Fe(III) reduction; activated sludge; nitrogen removal; Feammox; mechanism
- - -

1
引言(Introduction)
异化铁还原,又称铁呼吸,是由特定微生物驱动 的酶促反应,铁还原菌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主体。早 在 20 世 纪 就 发 现 了 Fe(III) 还 原 现 象 (Lovely, et al.,1988),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异化 Fe(III)还原过程认
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68015)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1068015)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王亚娥(1964—)女,教授,E-mail: wye@https://www.doczj.com/doc/0512447402.html,; *通讯作者(责任作者) Biography: Wang Ya’e(1964—), female, E-mail: wye@https://www.doczj.com/doc/0512447402.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识的不断深入,Fe(III) 的微生物异化还原过程在环境 污染治理与修复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研究 表明,微生物异化 Fe(III)还原过程可耦联有机物尤其 是难降解有机物(如氯代有机物、偶氮染料、石化类 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有毒重金属离子(铀,铬,砷 等)的矿化及参与自然界中的氮磷循环(Li F.B. , et al.,2010; Sabrina, et al.,2007),同时,异化 Fe(III)还原 微生物即铁还原菌(Iron-reducing bacteria, IRB)也是 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微生物可占到活性污 泥微生物总量的 3%左右(Jeppe, et al.,2002)。因此,强 化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异化 Fe(III)还原过程,对于

实验7土壤硝态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doc

实验土壤硝态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根层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与植物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测定结果可 为合理施肥,肥料规划和估产提供依据。 一 .目的要求 了解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掌握用波长选择消除干扰组分的 测定技术,用校正因数法测定土壤硝态氮的含量。 二 .方法原理 用氯化钠溶液提取土壤硝态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量其210 和 275 纳米的吸光度,前者是硝酸根和以有机质为主的杂质的吸收值,后者是以有机 质为主的杂质的吸收。 因为 275 纳米处硝酸根已无吸收,而有机质在 275 纳米处的吸收值是 210 纳 米处的 f 倍,故可将 A275 校正为有机质在 210 纳米处的干扰吸收,从 A210 中减去,即得硝酸根在 210 纳米处得真实吸收值,再利用标准曲线法求得土壤中硝态氮 得含量。 三 .器皿与试剂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xx 比色皿。 2.50 毫升容量瓶 10 个, 100 和 250 毫升锥形瓶各 4 个,漏斗 4 个,普通试 管 4 支, 50 毫升胖肚吸管 1 支, 5、10 毫升和 2 毫升刻度吸管各一只,滴管 2 支。 3.氯化钠溶液 1mol/L: 称取氯化钠 58.44 克溶于 400 毫升水中,转入 1 升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4.硝态氮标准溶液100μ g/ml: 称取于 105℃烘制 2 小时得硝酸钾 0.3609 克溶于水,转移至 500 毫升容量瓶中,用水定容。临用时再稀释至 20μg/ml。

5.硫酸溶液, 10%( V/V) 四 .测定步骤 1.待测液制备 称取 10.00 克风干土样于 250 毫升锥形瓶中,加入50 毫升 1 mol/L 的氯化钠溶液,加塞振荡30 分钟,过滤于干净干燥的100 毫升锥形瓶中,初液弃去。同时做试剂空白。 2.标准曲线绘制与测定 吸取 20μg/ml硝态氮标准溶液0. 00、0. 50、1. 00、2. 00、3. 00、4.00 毫升分别置入 50 毫升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后,再加入 2 毫升 10%硫酸溶液,摇匀。浓度分别为 0. 00、 0. 20、0. 40、0. 80、1.20 和 1.60 μ g/ml。以零浓度标液作参比,于 210 米处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或建立回归方程。 去土壤浸体液和试剂空白液各 10 毫升入试管中,加入 0.8 毫升 10%硫酸,摇匀。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分别于 210 纳米和 275 纳米处测定吸光度,不要每

土壤各种氮的测定

土壤铵态氮的测定 2 mol·L-1KCl浸提—蒸馏法 1方法原理用2mol·L-1KCl浸提土壤,把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NH4+及水溶性NH4+浸提出来。取一份浸出液在半微量定氮蒸馏器中加MgO(MgO是弱碱,有防止浸出液中酰铵有机氮水解的可能)蒸馏。蒸出的氨以H3BO3吸收,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计算土壤中的NH4+—N含量。 2主要仪器振荡器、半微量定氮蒸馏器、半微量滴定管(5mL)。 3试剂 (1)20g·L -1硼酸—指示剂。20gH3BO3(化学纯)溶于1L水中,每升H3BO3 溶液中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5mL并用稀酸或稀 碱调节至微紫红色,此时该溶液的pH为4.8。指示剂用前与硼酸混 合,此试剂宜现配,不宜放。 (2)0.005 mol·L-11/2H2SO4标准液。量取H2SO4(化学纯)2.83mL,加蒸馏水稀释至5000mL,然后用标准碱或硼酸标定之,此为 0.0200 mol·L-1 (1/2H2SO4)标准溶液,再将此标准液准确地稀释4倍, 即得0.005mol·L-11/2H2SO4标准液(注1)。 (3)2 mol·L-1KCl溶液称KCl(化学纯)14901g溶解于1L水中。 (4)120g·L–1MgO悬浊液 MgO12g经500~600℃灼烧2h,冷却,放入100mL水中摇匀。 4操作步骤

取新鲜土样10.0g(注2),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入2mol·L-1KCl 溶液50.0mL。用橡皮塞塞紧,振荡30min,立即过滤于50mL三角瓶中(如果土壤NH4+—N含量低,可将液土比改为2.5:1)。 吸取滤液25.0mL(含NH4+—N25μg以上)放入半微量定氮蒸馏器中,用少量水冲洗,先把盛有20g·L–1硼酸溶液5mL的三角瓶放在冷凝管下,然后再加120g·L–1 MgO悬浊液10mL于蒸馏室蒸馏,待蒸出液达30~40mL 时(约10min)停止蒸馏,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取下三角瓶,用 0.005mol·L-11/2H2SO4标准液滴至紫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5结果计算 土壤中铵态氮NH4+—(N)含量(mg·kg-1) = 式中:c——0.005mol·L-11/2H2SO4标准溶液浓度; V——样品滴定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0——空白滴定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 14.0——氮的原子摩尔质量(g·mol-1); ts——分取倍数;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8, 6(4), 125-132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512447402.html,/journal/hj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512447402.html,/10.12677/hjss.2018.64016 Determination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Xingkai Wang1, Xiaoli Wang1*, Jianjun Duan2, Shihua An1 1Agricultural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2College of Tobacco,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Sep. 29th, 2018; accepted: Oct. 16th, 2018; published: Oct. 23rd, 2018 Abstract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an active chemical component in soi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an reflect the existenc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quality change sensitively, accurately and realistically. In recent years,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has become the focus and hot spot of research on soi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science.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MBC), mineralizable carbon (PMC), light organic carbon (LFC) and 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 (LO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se five active organic carbon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focu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soil nutrients.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Influencing Factors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王兴凯1,王小利1*,段建军2,安世花1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 2贵州大学烟草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3日 *通讯作者。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测定方法

1.23.1 土壤微生物碳的测定——TOC-V CPH有机碳分析仪 一、方法原理 土壤有机碳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氯仿熏蒸培养法和氯仿熏蒸—直接浸提法。 1.氯仿熏蒸培养法[1]:土壤经氯仿熏蒸后再进行培养,测定培养时间内熏蒸与未熏蒸处理所释放CO2之差来计算土壤生物量碳。 2.氯仿熏蒸直接浸提法[2]:土壤经氯仿熏蒸后直接浸提进行,测定浸提液中的碳含量,以熏蒸和不熏蒸土壤中总碳的差值为基础计算土壤微生物含碳量。 直接提取法与氯仿熏蒸培养法相比,直接提取法具有简单、快速、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较好等优点。直接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碳的方法日趋成熟。现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已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碳的方法。本实验以氯仿熏蒸直接浸提法为例介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浸提与测定。 二、主要仪器 振荡机、真空干燥器、真空泵、TOC-V CPH有机碳分析仪。 二、试剂 1.氯仿(去乙醇):普通氯仿一般含有乙醇作为稳定剂,使用前要去除乙醇。将氯仿按照1︰2(v/v)的比例与蒸馏水一起放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动,慢慢放出底部氯仿,重复3次。得到的无乙醇氯仿加入无水CaCl2,以除去氯仿中的水分。 2.0.5 mol·L-1 K2SO4浸提液:43.57g分析纯K2SO4定溶至1L。 四、操作步骤 称取过2mm筛的新鲜土样12.5g六份,置于小烧杯中。将其中三份小烧杯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器底部放3个烧杯,其中一个放氯仿,烧杯内放少许玻璃珠(防爆),另一个放水(保持湿度),再放一杯稀NaOH。抽真空时,使氯仿剧烈沸腾3-5 min,关掉真空干燥器阀门,在暗室放置24 h。熏蒸结束后,打开干燥器阀门,取出氯仿,在通风厨中使氯仿全部散尽。另三份土壤放入另一干燥器中,但不放氯仿。 将熏蒸的土样全部转移至1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mL 0.5 mol·L-1 K2SO4 (土水比为1:4),振荡30min,过滤。未熏蒸土样操作相同,同时做空白。 五、结果计算 土壤微生物量碳 =(熏蒸土壤有机碳-未熏蒸土壤有机碳)/0.45 式中:0.45——将熏蒸提取法提取液的有机碳增量换算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所采用的转换系数(kEc)。 一般量容法采用的kEc值为0.38,仪器分析法kEc 取值0.45。 六、注意事项 1.氯仿致癌,操作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 2.打开真空干燥器时,要听声音,如没空气进去的声音,试验需重做。 3.应注意试剂的厂家,有些厂家的K2SO4试剂不宜浸提土壤微生物量碳。 4.浸提液应立即用TOC-V CPH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或在-18℃下保存。 1.23.2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测定 一、方法原理 土壤微生物态氮是土样在CHCl3熏蒸后直接浸提氮含量,并进行测定,以熏蒸和不熏蒸

土壤硝态氮及铵态氮的取样测定

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取样测定 1.田间取样与保存 根据小区面积,随机选2~3个样点,采样地点应避开边行以及头尾。在行间取样,以30cm为一层,取样深度可以是0-90cm或0-210cm或更深,分层取样,等层混合。新鲜土样须田间将土壤样品立即放入冰盒,没有冰盒者应将土样放置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并尽快带回室内处理。 2.土样的处理 在田间采样后,立即将土样放置在冰盒中,低温保存。返回实验室后,如果样品数量较多,则放置于冰箱中4℃保存。也可以直接进行土样处理:土壤过3-5cm筛,测定土壤的水分含量,同时作浸提。 3.土样的浸提 称取混匀好的新鲜土壤样品24.00g,放入振荡瓶,加100 ml 1mol/L 优级纯KCl浸提液,充分混匀后放入振荡机振荡1个小时,用定性滤纸过滤(注意:国内好多滤纸含有铵态氮,需选择那些无铵滤纸)到小烧杯或胶卷盒中,留滤液约20ml备用,每批样做3个空白。若样品不能及时测定,应放入贮藏瓶中冷冻保存。 同时称取20-30 g鲜土放入铝盒中105℃下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剩余土样自然风干后保存。 4.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测定 测定前先解冻贮藏瓶盒中的滤液,并保持滤液均匀(注意:解冻后的样品有时有KCl 析出,必须等KCl溶解后,液体完全均匀后再测定),上流动分析测定溶液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专门的试验人员负责)。所用标准溶液必须是用1mol/L KCl浸提液配制。 有时样品浓度超出了机器的测定范围,需对样品进行稀释(注意:应以最低稀释倍数把样品测定出来,且不可放大稀释倍数,这样会引起很大误差)。 流动分析测定的是溶液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单位是mg/L,必须根据土壤样品含水量和土壤干重换算成mg N/kg。如果要换算成kg N/ha,可以通过下列公式:土壤硝态氮或铵态氮(kg N/ha)=土壤硝态氮或铵态氮(mg N/kg)* 采样层次(30cm 或20cm)* 土壤容重/ 10

心理学中的耦合效应

在群体心理学中, 人们把群体中两个或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 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的现象,称之为耦合效应,也称之为互动效应,或联动效应。事实上,磨合 效应也是一种耦合效应,只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罢了。 这种耦合效应比比皆是。例如战国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欢宴百官,以示庆贺。 天黑时分,忽然刮进一陈疾风,将蜡烛吹灭,宫中顿时漆黑一片。慌乱中,庄王最宠爱的妃子觉得有 人扯了自己的衣袖。经过一番挣扎,她拨下了那人头上的帽缨,气急败坏地跑到庄王面前哭诉。庄王 听后没有追查失礼者,而是要大家都拨掉帽缨,然后才吩咐点上蜡烛,尽欢而散。三年后,晋国进犯 楚境。庄王率军迎战,发现有一位军官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个个勇猛冲 杀,把晋军打得节节败退。庄王颇感奇怪,再三追问。那位将军才说:“三年前,臣下酒醉失礼,大 王宽容而不加罪,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典。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庄王的宽 容,引发了将军以死相报的行动。诗经有言“投我以瓜,报之以琼瑶”,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等,说的都是人际耦合而产生的效应。 在学习中, 这种耦合效应更加明显。 一个耦合良好的班级, 就可能互动所有学生产生团结、 向上、 善学、积极奋进的品质;如果耦合不佳,就会相互扯皮、拆台,就会拖坏一班学生。平时,我们也都 有这方面的体会,一个家庭父母如果都乐于学习,那么这个孩子也就不可能不乐于学习。在图书馆、 在教室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后进门的人也不会大吵大闹,而是认真地学习。 耦合效应的产生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人际上、学习上的耦合效应呢?经研究,一般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耦合的联动作用。 在一个群体中, 个体之间是有耦合的, 耦合的越紧密, 联动的作用就越大。

土壤肥力鉴定指标

精心整理 在农业生产中,通常用高产或低产来说明一块地的肥力,这是很不全面的。必需有一些主要的鉴定指标。在土壤学中,常用的土壤肥力鉴定指标有以下几项: 1、土壤酸碱度:用“p H”符号表示,适宜大多数作物的酸碱度(pH )值为6.5~7.5。 2、土壤有机质:以百分数(%)表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供肥能力大。大田:有机质含量高于5 3%; 4的,的,属 5 6、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大小土粒的搭配情况,以一定体积的土壤中,不同直径土壤颗粒的重量,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表示。粘土的直径小于0.001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30%;壤土的直径为0.01~0.05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40%;砂土的直径为0.05~1.0毫米土粒的含量大于50%。 土壤肥力指标体系 土壤营养(化学)指标 土壤物理性状指标 土壤生物学指标 土壤环境指标 1.全氮 2.全磷 3.全钾 4.碱解氮 5.有效磷 6.有效钾 1.质地 2.容重 3.水稳性团聚体 4.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 5.土壤耕层温度变幅 1.有机质 2.腐殖酸(富里酸、胡敏酸) 3.微生物态碳 4.微生物态氮 5.土壤酶活性(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磷酸酶等) 1.土壤pH 2.地下水深度 3.坡度 4.林网化水平

7.阳离子交换量 8.碳氮比6.土层厚度 7.土壤含水量 8.粘粒含量 一、华北平原 黄土地棕壤 冬小麦、棉花、花生 中、低产田,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褐土 三、 北部 树种: 针叶林――红松、落叶松 落叶阔叶林――白桦、紫椴 四、四川盆地紫色土 丘陵地区 粮、棉、油菜、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与碳吸存对氮沉降的响应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与碳吸存对氮沉降的响应 1引言 近几十年来石化燃料燃烧、化肥使用及畜牧业发展等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并引起大气 N 沉降成比例增加。并且全球 N 沉降水平预计在未来 25 a 内会加倍,目前人类对全球 N 循环的干扰已经远远超过对地球上其它主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欧洲和北美的生态学家就开始在温带森林开展了 N 沉降对森林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目前,N 沉降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和环境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的贮库,并且是其中非常活跃的部分[10]。全球约有 1.4×1018 ~ 1.5×1018g 碳是以有机质形态储存于地球土壤中,是陆地植被碳库(0.5×1018 ~ 0.6×1018 g)的 2 ~ 3 倍,是大气碳库(0.7×1018 g)的 2 倍[10]。土壤碳库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的巨大作用使土壤碳库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1]。由于土壤碳库巨大,它的波动对大气 CO2 浓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增加土壤有机碳存储可有效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对大气 CO2 固定和延缓温室效应。土壤碳周转速率慢,受各种干扰影响小,能维持较长时期的碳储藏。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因素很多,如森林的采伐、开垦、火烧以及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全球变暖、UVB 辐射增强、N 沉降等,在这些方面已相继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国内外对土壤碳库的研究多是针对当前环境下某种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含量、碳储量的估算,不能很好的预测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大气 N 沉降借助其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系统土壤碳蓄积过程,并且大部分沉降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 N 都被固定在土壤中,直接与土壤碳库相互作用[17]。全球存在 116PgC/yr 的碳失汇,部分是由于大气中 N 沉降增加及其与碳循环相互作用的结果[18]。所以深入探讨大气 N 沉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已经成为 2006 年 IGBP 计划第二期中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重点。虽然国内已有了很多关于 N 沉降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根系周转方面的论述,但全面反映N 沉降对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国内外在土壤碳库如凋落物分解、土壤呼吸、根系周转等方面对 N 沉降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作参考。

水稻水肥耦合田间试验的设计、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水稻水肥耦合田间试验的设计、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戴琳1,金春明2 1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2 南京市苏地源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京 (210029) E-mail :darling.1983@https://www.doczj.com/doc/0512447402.html, 摘 要:正确合理的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于提高田间试验水平,科学分析田间试验结果,以及为读者提供准确信息和增加试验的重演性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大多数田间试验结果都利用各种分析软件(如DPSS 、DPS 、SAS 、EXCEL 等)进行分析,虽然方便易行,但是许多人对其中含义并不了解,不能很好地达到寻求规律、指导生产的目的。本文分别用随机区组和裂区设计水稻水肥耦合田间试验,并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和裂区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关键词:田间试验;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水稻 1. 引言 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内修建的蒸渗仪中进行。研究水氮耦合对水稻的影响,设灌溉定额和氮肥用量两个因素,其中,灌溉定额设3个水平:300 mm 、450 mm 、600 mm ;氮肥用量设4个水平:150 kg/hm 2、200 kg/hm 2、250 kg/hm 2、300 kg/hm 2。试验过程中,除施肥和灌水因素外,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2. 试验设计 设W 因素为灌溉定额,分别用A1、A2、A3来表示300 mm 、450 mm 、600 mm 三个水平(a=3)。设N 因素为施加氮肥量,分别用B1、B2、B3、B4来表示:150 kg/hm 2、200 kg/hm 2、250 kg/hm 2、300 kg/hm 2四个水平 (b=4)。共ab=3×4=12个处理,重复3次(r=3),共abr=3×4×3=36个试验数据。土壤肥力南北向变化。 2.1 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对试验进行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是随机排列设计中最常用而最基本的设计,其特点是根据“局部控制”的原则,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个区组亦即一个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1 ,2] 。本试验土壤肥力南北向变化,设三次重复。借助于随机数字表对 三个区组内各小区进行随机排列,设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水稻水肥耦合试验的随机区组设计 Ⅰ A 1B 1 A 3B 4 A 2B 3A 1B 2A 3B 3A 3B 2A 1B 3A 2B 1A 1B 4 A 2B 2 A 3B 1 A 2B 4 Ⅱ A 1B 3 A 2B 1 A 1B 2A 3B 4A 2B 2A 1B 1A 2B 3A 2B 4A 3B 2 A 1B 4 A 3B 1 A 3B 3 土壤肥力 Ⅲ A 1B 2 A 1B 4 A 3B 4A 2B 4A 2B 2A 3B 3A 1B 1A 2B 3A 2B 1 A 3B 1 A 1B 3 A 3B 2

铵态氮和硝态氮测定方法!!! - 副本

铵态氮测量方法(2mol?L-1KCl浸提—靛酚蓝比色法) 1)方法原理 2mol?L-1KCl溶液浸提土壤,把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NH4+及水溶性NH4+浸提出来。土壤浸提液中的铵态氮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作用,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溶液的颜色很稳定。在含氮0.05~0.5mol?L-1的范围内,吸光度与铵态氮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 2)试剂 (1)2mol?L-1KCl溶液称取149.1g氯化钾(KCl,化学纯)溶于水中,稀释至1L。 (2)苯酚溶液称取苯酚(C6H5OH,化学纯)10g和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100mg稀释至1L。此试剂不稳定,须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 (3)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称取氢氧化钠(化学纯)10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化学纯)7.06g、磷酸钠(Na3PO4?12H2O,化学纯)31.8g和52.5g?L-1次氯酸钠(NaOCl,化学纯,即含10%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5mL溶于水中,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 (4)掩蔽剂将400g?L-1的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化学纯)与100g?L-1的EDTA二钠盐溶液等体积混合。每100mL 混合液中加入10 mol?L-1氢氧化钠0.5mL。

(5)2.5μg?mL –1铵态氮(NH4+—N)标准溶液称取干燥的硫酸铵[(NH4)2SO4,分析纯0.4717g溶于水中,洗入容量瓶后定容至1L,制备成含铵态氮(N)100μg?mL –1的贮存溶液;使用前将其加水稀释40倍,即配制成含铵态氮(N)2.5μg?mL –1的标准溶液备用。 3)仪器与设备:往复式振荡机、分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 (1)浸提称取相当于10.00g干土的新鲜土样(若是风干土,过10号筛)准确到0.01g,置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氯化钾溶液100mL,塞紧塞子,在振荡机上振荡1h。取出静置,待土壤—氯化钾悬浊液澄清后,吸取一定量上层清液进行分析。如果不能在24h内进行,用滤纸过滤悬浊液,将滤液储存在冰箱中备用。 (2)比色吸取土壤浸出液5mL(含NH4+—N2μg~25μg)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氯化钾溶液补充至10mL,然后加入苯酚溶液5mL和次氯酸钠碱性溶液5mL,摇匀。在20℃左右的室温下放置1h后(注1),加掩蔽剂1mL以溶解可能产生的沉淀物,然后用水定容至刻度。用1cm比色槽在625nm波长处(或红色滤光片)进行比色,读取吸光度。 (3)工作曲线分别吸取0.00、2.00、4.00、6.00、8.00、10.00mL NH4+—N标准液于50mL容量瓶中,各加10mL氯化钠溶液,

第五章 激发极化测量中的电磁感应耦合效应

激发极化测量中的电磁感应耦合效应 自J. R. Wait提出“变频法”以来,频率域激电法中电磁感应耦合效应(简称EM效应)的压制和消除便成了重要研究课题。这主要因为:⑴电磁感应耦合效应是激电异常的极大干扰,它妨碍了激电的测量,降低了它的应用效果,也严重影响了激电法的勘探深度。在低阻覆盖地区,或是在利用弱激电异常寻找油气田、煤田、地下水等项研究中影响特别严重。⑵激电异常源性质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在用宽频谱测量或用激电非线性效应评价激电异常(如区分金属硫化矿物和碳质地层,区分块状硫化矿和浸染状硫化矿等)时,由于感应耦合效应常常使频谱测量难以应用。为此必须有效地消除电磁感应耦合效应。 国外自50年代起便开始研究在各种典型情况下(如均匀大地、层状介质)激电工作中遇到的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研究校正感应耦合的方法则是70年代以来的热门课题。有代表性的校正方法如K. L. Zong和W. H. Pelton等。Zonge使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假设激电效应和电磁效应分别满足不同的随频率变化规律,利用多频率测量进行校正。其它学者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这方面较典型的方法有多项式拟合校正法,定指数幂函数校正法和变指数幂函数校正法。另一类方法是将野外实测数据减去层状介质的理论值作为改正,同时将改正的差值作为剩余的感应耦合效应加以利用。Pelton则将感应耦合近似地作为c=1的Cole-Cole模型,从实际值中减去。国内罗延钟、王继伦、刘崧等人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些成果。这些工作中都隐含着这样一种假设,即激电效应和电磁效应在总效应中是简单的代数迭加关系。 国内外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些工作中都存在着三个共同问题:⑴所有方法都不是直接的,而是从实测数据中减去理论的感应耦合成份。⑵改正方法都是有条件的、近似的、且近似程度都不很高,特别是感应耦合效应较强甚至掩盖了弱激电效应时,这些方法是难以应

土壤贫瘠怎么改善和提高肥力.doc

土壤贫瘠怎么改善和提高肥力 补充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能够均衡长久地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农家肥、秸秆、菌肥或菌剂等都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 农家肥 目前自制发酵的有机肥,更受广大农户喜爱。鸡粪是很多农户的首选,因为鸡粪当中有机质含量很高,但鸡粪未充分腐熟而被使用,也会产生很大危害。 未充分发酵或腐熟的粪肥直接施用于作物,就会发生“二次发酵”。当发酵部位距根较近或作物植株较小时,发酵产生的热量、甲烷、氨等有害气体会影响作物生长,导致“烧根、烧苗”,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 粪肥中含有大肠杆菌、线虫等病菌虫害,直接使用会导致病虫害侵染作物,影响作物健康。所以在自制有机肥时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后再使用。 秸秆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碳,对于温室大棚可以使用秸秆补充有机质。尤其是7-10年的温室,使用秸秆的效果非常好。 由于连年使用大量元素,温室土壤中氮的含量超标,使用秸秆可以调节土壤碳氮比。

在使用秸秆时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因为很多病原菌是在作物残体上存活的。 菌肥或者菌剂 粪肥分解慢,我们可以使用菌肥或菌剂,通过微生物来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为作物提供养分。 另外有益菌群还可以起到“以菌抑菌”的作用,抑制土壤中有害菌群的危害。 使用菌肥或菌剂调节土壤,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不要期待使用一次就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只有坚持使用,才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减少化肥的使用 连年种植、大量或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土质酸化,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化肥由于养分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所以在施用时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建议施用水溶肥,水溶肥作为新型环保肥料,使用方便,可喷施、冲施并可和喷滴灌结合使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减少劳动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土壤肥力不够,可以用以上方法进行补充,改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种植作物才能获得丰产和稳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