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峄县肇基

禹,生启,生仲康相,生少康,生曲烈。全国排38位。

一世,曲烈,受封于鄫,以国为姓,今山东枣庄峄县东,生炫忠,生坤仁,生录,生浩源,生富材,生焜,生伯基,生锐,一作铣,生汪。

十世,汪,生志梁,生煌,生相,生奎,同伊陟佐商,生横。

横,生瑞焕,生垠,生锦容,生洪,生茂挂

。二十世,茂桂,生珣,生培元,生允滌,生杞,生惟喜。

二五世,惟喜,生埙和,生成锐,生一清,斩培河上之蛟龙,生春,仁及其民,生炯。三十世,炯,生垣,生绱销,生福波,生时荣,生炳。

三五世,炳,生均祚,生铃,生泓仁,子二:怡焕,生墅;一松。四十世,墅,生镇玉,生浥,生祥传,生烓,子五:方、后、士、宇、銮,生朴。

朴,生沛思,子二:世美,生时泰;世贤。五十世,时泰,生巫。

巫,鲁襄公六年,国被莒所并,太子巫奔鲁,前569年巫在鲁任宁阳大夫,族人去邑,表示离开故城,以曾为姓,以鲁国为郡号,葬武城东山,今山东费城西南,子二:夭、夫。世居武城。夭,鲁国季氏家臣,汉衡默陟,秉其政而有声,子二:阜、羿。五二世,阜,鲁国季氏家臣,生蒧。

五三世,蒧,论语作点字子哲,前539,9,14-?,孔子七十二,精通六艺,性格举豪放不羁,称鲁之狂士,上官氏,前536-?,合葬嘉祥县南40里南武山,生参。父子皆圣门高弟,名震古今。

郡望,鲁郡,西汉置,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天水郡,西汉置,治平襄,兮甘肃通渭北。庐陵郡,东汉置,治石阳,江西吉水东北、后移高昌,泰和西北。堂多,三省、武城、鲁阳、敦本等。

一世,参字子與,前505,10,12-前436,7,7。年十六拜孔子为师,传述孔子之道,以每天三次反省自已自勉,其后人以三省为堂号,著《孝经》,大学、中庸,追封莱芜侯,后人称脉祖,在传统文化树立不朽之功,被尊为宗圣,公羊氏,葬嘉祥县南40里,距武城旧居五里,子三,元字子元,仕鲁,高阳氏,侯氏,子二,西、中;申字子西,拜子夏学诗,传左丘明,葬嘉祥南武,颜氏,子二,耕、森;华字子美,齐大夫,后裔待考。今嘉祥县南30里武关山有曾子庙。宋高宗赵构御制赞宗圣诗大孝要道,用训群生,以纲自行,以通神明。

因子待师,问达成经,事亲之实,代为仪型。

宋高宗御制赞莱芜侯赞1144年

性时义方,有子成孝,怡怡圣城,俱膺是道。

暮春舞雩,歌咏至教,师故与之,和悦宜召。

明成祖文帝朱棣赞宗圣诗二首

养亲唯在悦亲心,亲悦心安孝足钦,自古几多为教者,当时谁复是曾参。三釜娱亲志自怡,千垂不及使心悲,敬心惟大全归日,履薄临遵谨自持。

孝父母诗明成祖

人家养子甚艰辛,养子方知父母恩,若使爱亲如爱子,世间人子尽曾参。

唐高宗赐曾参为太子太保,唐玄宗开元时御定曾子塑相坐于十哲之次,739年追蒧为宿伯,唐玄宗赐曾子为成伯。

三世,西字子照,?-周烈王壬子卒,随叔父申学诗,得其真传,仕鲁,左氏,诸葛氏,子三:钦,字子敬,梁氏,周氏,子三,旦?旦寸、庄、

筐;铎,字子教,生相;锡,字子荣,葬衮州华溪南,端木氏子二,芬、芳。

中字子正,仕魏,正直,为魏文侯斯所重,颜氏,子二:星、晟。

耕字子春,仕滕国为大夫,闵氏子三,轩字子华,闵氏子五,皆居陕西西安;连字子师,移居山西西河;举字子行,楚令尹,葬方城山,卜氏生道字可恕,袭令尹,子二,和、秋。

三世森讳铨字子松,移陝西扶风,葬硕山坪,闵氏子二,放字子张,端木氏,生城字子坚,陈氏子二,执、享,居山东;飏字子非,楚中大夫,葬湖南衡山,游氏子三,枨、词字宏声,幽谷关吏,尹氏生异、高字维嵩,由氏生湖。

星字如光,公羊氏,子二:宴,字上升,言氏,生林;宜,字子上,徐州司马,田氏,子三,远、特、仕。晟字子唯,公羊氏,子二,区,字子章,仕楚,王氏,子三,俊、平、城;赤,字如华,葬嘉祥曲溪,公治氏,子二,鼐、鼎。筐,字用茳,官太原,葬太原南东山,王氏,生羲。

五世,相,字祐司,任郎中令,葬山东麓南,颜氏,生吴。芬,字大兴,官茶州,移居此,葬长沙岳鹿山,陈氏,子三:江、淮、汉。

芳,字子茂,葬熊湘东,公羊氏,生杏。

五世,旦,?旦寸,音泥,字若得,封平海侯,葬富山,卜氏,欧阳氏,子二:羡、美。

庄,字子端,任楚大夫,葬县南武山西,刘氏,子三:善、义、姜。

羡字学余,徐州刺史,缪氏,生遐,字子盛,益州太守,言氏,子四:炜,字子美,前274-前189,汉尚书令,修《武城曾氏世家》,郑氏,生乐;盈,字伸美,东阳太子太师,抚州长史,周氏,子四,寓、宰、容、家;满;足。

美字伸名,由氏,子二:仪,字友直,陈氏,生慎;倬,字仲汉,汉尚书令,游氏,子二,行,生惠;待,言氏,生江。词,字宏声,任幽谷关史,尹氏,生誁?。高,字维嵩,由氏,生湖。慎,建安太守,八世孙晶,移居江苏吴邑。

寓,颜氏,生基。宰,太子东宫使,葬浏渓东侧,卜氏,子二,梖、杞。容,端木氏,生扶。家,子二:泰,移居湖北襄阳;游。惠,泗州别驾,十四世孙泳,居南阳。江,移恭州,卜氏,子二:柳,生念;桂,居恭州。

惠,泗州别驾,十四世孙移河南南阳。

九世,乐,字训韶,浙江山阴县令,封都乡侯,周氏,冯氏,子二:浼、況。

十世,浼,上谷县尉,伏氏,子二:旃,字伸勤,西汉由中垒校尉迁冀州太守,鄢氏,生嘉;光,生寿,迁居长沙。況,字子景,徐州太守,颜氏,生福。

基,字太立,青州刺史,闵氏,子二:万、艾,迁居袁州。

梖,字伯材,冉氏,生於。杞,字仲木,伍氏,子三:魚、介、直。

扶,迁居湖北荊州,颜氏,后裔迁居广州。

十二世,嘉,安县主簿,郑氏,子二:宝,字唯善,武威太守,车骑侍郎,葬嘉祥县武山西,欧氏,王氏,子三,琰、璜、琼;项,字子美,前26年任车骑将军,迁居陕西扶风县,子二,玉、淐。弁,柳州州丞,王氏,生方。

十四世,琰,提举副使,鄢氏,子二,据、援,前6年封都乡侯,肖氏,子三,琼、琪、理。

据,字恒仁,前43,1,7-?,有功,封关内侯,10年11月11日,王莽立后携族二千余人渡江,迁居江西庐陵郡吉安县吉阳乡,成曾氏第二发祥地,葬吉水仁寿乡,陈氏,刘大家俱封吉阳郡主,皆一品夫人,子二阐、扬。

庐陵县,前202年汉高祖置,统今江西泰和、吉安、吉水、永丰、

福安等地,古时吉阳乡更名迁莺乡,今吉水县冠山乡与永丰县富溪、坑田、古县一带。

吉阳老屋八景:翠岗烟霞,平岗风月,后墅文蜂,前山笔架,

西溪渔唱,东岭榫歌,北苑行狮,南陵伏虎。

屋前画竹两丛,屋后画石双丘,从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璜字逢吕,司业大将军,与匈奴作战阵亡,卜氏,生蓼,颜氏,生鸿。

璟字评岌,颖川太守,移居山西河内。

玉,字德珍,御史大夫,迁居河北冀州,孔氏,子五:仪,大司马;孔氏,子二,尚、棠;仁,御史,子二,浦、洛;俌;儏字子超,大司马,冉氏,子五,虔、守、临、邰、干;俊,子二,闳、闰。淐,汉文学博士,迁居山东青州,闵氏,子四,倜,任大司马,冉氏,子二,润、洁;馀;俟;详。

方,字子直,葬长沙岳麓山,罗氏,子二:万,字子枋,长沙县令,卜氏,子四,翠、冕、晏、币;平。十六世,阐,文氏,王氏,子四:植;横,李氏,生辑,懋;楫。扬,娶大叔氏,子四,泳,御史大夫,子二,万、宣;昶,移居陕西长安,生松,一作厚;曜,又名倚,福州刺史,端木氏,子三,楙?、杼、惠;鏛?,字子平,东汉鸿胪寺卿,子二,俦、佳。东汉时首修(武城曾氏世家》。

植,李氏,肖氏,子三:燿,谏议大夫,转福州刺史,胡氏,文氏,子二,培、城;炯,移居乐平,子五,基、堂、圭、垂、生;炳,移居湖北麻城县。

十八世,辑,字子和,广州刺史,邓氏,子二:箕,字外南,汉阳太守,吕氏,子二,余、台;笃,吕氏,生案。

万,任将军,吴氏,子二:游,魏郡太守,封义阳侯,葬赣州南城外大鸟山,任氏,子二,葵、桦;池,吴氏,生芊。宜,吴氏,生昆。昆,冉氏,生佐。

松,言氏,子三:墌,卜氏,生侈;塘,字本坚,封义城侯,吕氏,子二,固、因;墙,孔氏,生盛,移居漳水。楙?,200年东汉末迁居广东韶关。

杼,字子然,苍梧太守,封临辕候,陈氏,生埜。埜,林氏,子二:冀、籍。

十九世,培,字本固,陈氏,张氏,子三:德,董氏,子二,珣、珍;行,字仲相,四川广汉太守,屈氏,子三,瑶、王、珼;征,字季恒,钜鹿太守,饶氏,生鑫。基,长沙县令,邓氏,生涵。涵,子三:卓、早、章。

焕,汉末封景阳侯,移居四川。

堂,言氏,子三:鸿,字子逵,蜀县尹,言氏,子五,俊、僳、信、仪、俚;润,卞氏,子三,化、佳、作,皆移居四川;湘,顾氏,生作,迁居四川。

圭,字子将,蜀郡从事,卜氏,生泾,许氏,生仲,迁居河南。

垂,字绍则,治《春秋》,名躁一时,青州太守,董氏,生渭。

渭,颜氏,子三:馀、遇、时。生,字季长,以儒学任安州刺史,居此,生洁,许氏,子三,佐、佑、休。十九世潭,湖北人,汉尚书,修曾氏族谱。二十世,余,钟离氏,子三:爵、平、文。台,字直言,尚书,秉直敢谏,颜氏,子二:渠、业。案,字子诚,尚书仆射,许氏,罗氏,子三,兆、先、光。葵,刁氏,生辅。芊,钟氏,生轩。佐,字巨辅,知虔州事,有善政,言氏,生衡。侈,陈氏,生铀?。固,李氏,子二,箕、蘭。

因,颜氏,迁居湖南桂州,子三,芳、芥、荊。冀,字子望,长沙县令,性直,到任月余免,吕氏,子三:稷、嵇、和。籍,颜氏,生俭。

二一世,珣,字贵文,孙吴时官中郎将军,朱氏,子二,涣,景阳侯,刘氏,子二,梓、曜;霸?忽,子五,迁居广东韶关。珍,字贵碔,仕魏,封平康侯,卞氏,生震,冉氏,生酿?。梓,丁氏,生勰。勰,287,2,25-344,拜镇南将军司

马,文氏,生端。端,胡氏,子二,铉、鋐。

横,邓氏,子三,棹,子二,敬、敏;杨,生效;械,子三,筌、笥、筐。

曜,福州刺史,陈氏,生琼,迁居四川。酿?,晋太子洗马,吕氏,子二:驹?,颜氏,生埭?,吕氏,生钺;躬,吕氏,生炤。炤,卞氏,子二:锦、钏。

二六世,铉,字道远,大司马,肖氏,生海,襄州录事参军,杨氏,子二:璜、琦。竤讳信字道始,车骑将军,封开国侯,吴氏,子孙迁居江西赣州。

二八世,璜,谢氏,子二:兴,张氏、罗氏,子三,隆、陈,李氏,生益、陂;田。骑,黄门侍郎,迁湖北襄阳,言氏,生俦。俦,罗氏,子二:卓;早,吴氏,子二,沉、默。三十世,隆,宋氏,生钓。钓,字洪举,597-650,唐任给事中,生谋。陂,孔氏,子三:镕、鋂、钏。谋,高氏,子二,丞,司空,兼尚书令,移居吉安县吉阳乡上黎堡螺狮岭,何氏、罗氏,子三,硅、旧、略;卺。

庐陵吉阳房,硅,字子玉,肖氏,合葬吉阳乡黄田堡鸡公山,子四,宽,居上黎堡,何氏,生庄;绰,王氏,居庐陵吉源乡,子三,莅?、严、丰,迁居袁州,今宜春,吴氏,生亮;晖,迁居广州,杨氏,子二,国俊、国杰;隐,迁居福建泉州,王氏,生延。

乐安临房,旧,字惟人,742-?。76年进士,由金紫光禄大夫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上柱国,鲁郡开国公,802年由吉阳移居云盖乡望仙里,王氏,赵氏,吕氏,子三,宥,生亮;广,唐举贡元,生国俊,进士,袁州刺史;德,居琪山。

抚州南丰临川房,略,金紫银青光禄大夫,节度使,由吉阳移居抚州西城甘山,范氏,生某,杨氏,生咏。咏,子二,万,子三,游、洪、立;筠,子三,可徒,镇南节度使,左厢兵马、洪立,唐平章修职郎、宏立,唐镇节

度使,后裔迁江西南丰,临川等地。

三六世,国俊,子三,期大,生推诺,子三,世川、九郎、十郎;期远,子二,螭?、虹;期达,兖州太守,子二,进福、进铎。三八世,进铎,子二,仁旺,仁正,移居新州。一世至三七世为全国各曾氏所共世祖三九世,仁旺,生致尧,谏议大夫,生监。监,移居肖石善和溪,子六:宽;陶;博;悠;恕,子四,继监、继球、继昂、继甫;鼎。

四三世,继甫,生贞,子二:佑;坦,子二,振,生渐、潭。

四七世,渐,子二:德,子三,兴、征、典;昌。征,杨氏,子二,宗礼,子二,志诚、志明;宗仁,生珍。志诚,由江西移广东兴宁及五华,葬五华高竹园,仰天海螺形,聂氏,子四:成辅,生以礼;成后;成远;成贤。

五三世以礼,子五,仲仁;仲义;仲世;仲辉,1392年贡士,生启;仲登。

五五世,启,字廷兰,1414年状元,生球,生彦。

五七世,彦字丕承1498年状元,生朝节,榜眼,生法纲。

五九世,法纲,聂氏,子六,广新,字振丰;广洲,字振龙,居五华古志九龙岗,罗氏,子五,祯、褠?粦、襁、褓、祥;广深,艮氏,字振兴,移居广东龙川县;广明,字振遇;广高,字振厚;广用,字振安。

六一世,祯,迁居五华县七都,子五,九八郎;九十郎;玉老,任总镇,失兵机,充军云南永昌府金齿街;三益;四桂。

九八郎,张氏,吴氏,子二:人通,字念四郎,赖氏,子二,受山,郑氏,生仕达、受海,十世孙国光,嘉靖时第四十九名文举;人远,字仲文。

六五世,仕达,陈氏,子二:子昌,杜氏,生庆辅;子寿。庆辅,黄氏,子二:仁礼,万氏,子五,玲、珑、瑻、琛、璋;仁信,黄氏,子三,垵王?,罗氏,子二,

仲富,仲贵,珚,邓氏,子三,仲审,仲宙,仲完、环,张氏,子二,仲宗,仲容。

七十世,玲,谭氏,子七,仲宏、仲华、仲宝、仲宽、仲宁、仲继、仲宸。珑,蔡氏,子五,仲昭、仲春、仲旺、仲德、仲才。琛,李氏,子四:仲明、仲广、仲厚、仲伸。璋,子六,仲仁、仲义、仲奇、仲智、仲信、仲贤。仲厚,妻周妙生,子三,希圣,希学,黄氏,子二,守轩、守德;希鲁,李氏,子二,守富、守贵。仲广,子二,有磷、有俊。守贵,邓氏,子三:日新,陈氏,子四,统圣、统尧、统舜、统禹;日就,朱氏,生浩;日习,万氏,子三,仁一、第二子与第三子迁江西。

七五世,统圣,李氏,子三,汰,张氏,子二,元标、元柯;溥,罗氏,子五,元拔、元振、元探、元才、元掉;淳,李氏,子三,元高、元斌、元光。

统尧,陈氏,子二,宠光,迁居广东增城;宠宁,生元凤。统舜,谢氏,生孚,陈氏,子四,元芳、元林、元崇、元焕。统禹,移居福建漳州,张氏,子三:宠铸、宠昆、宠仑。

七七世,元拔,薛氏,子五:儒郎,陈氏,子二,冠群、冠类;杰郎,吴氏,子四,冠万、冠举、冠文、冠选;伴?郎,林氏,子二,冠魁、冠士;佳郎,陈氏,予二,冠麟、冠麒,佑郎,陈氏,生冠渭。

元振,罗氏,子二,铨郎,谢氏,生冠洪;锦郎,周氏,生冠连。

元才,邓氏,子三,瑛郎,周氏,生冠粤;琮郎,沈氏,生冠宁;玮郎,万氏。

元採,余朱李三氏,子五,温郎,戴氏,子三;汉郎,子七;渊郎,何氏,滋?郎,廖氏,雷氏,子五,粤、相、椿华、棣华、松华;深郎,李氏。

元掉,周氏,子五,繍郎,陈氏,子二,冠星、冠晨;绅郎,万氏,生冠儒;縯郎,李氏,生冠茂;纯郎,吴氏,生冠鼎;绍郎,周氏,生冠林。

元高,邓氏,生公郎,高氏,生冠景。元斌,郑氏,生龙郎,郑氏,子二,冠朝、冠明。元光,李氏,生展郎。元标,林氏,子三,清郎、廷郎、明郎。

七八世,明郎,入川居资阳。

易简,南丰人,子三,巩、布、肇。

巩,中书舍人,著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等书。千秋共仰,不朽文豪。

布,拜相独秉国政。生纡,大中大夫,以满腹经纶及文章翰黑风流蕴藉而名重于一时。

肇,历仕三朝,端严有大臣之体,集天下一家。

吉安永安世系

三六世,庄,生庆,唐御史大夫,子二,伟,御史大夫,居吉阳八都乡,生辉;骈,唐御史大夫,迁居永丰少溪乡,生耀。分南宗东宗两大房。

耀,南唐由检司迁真州刺史,迁居塘源,生崇范,南唐太子洗马。

辉,字延辉,仕吴至镇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由吉水上查移居吉安永安乡睦陂和凤里,子四,崇鼎,为东宅祖,子七,奇修、载修、懿修、蕴修、全修、进修、能修,后裔迁新淦、神光源、峡江管头等地;崇邺,为南宅祖,官吉州司马,子三,霸修、冲修、著修;崇德,西宅祖,官庐陵左吏,子五,澄修、敬修、裔修、从修、绚修;崇祯,北宅祖,子二,鸾修、纹修,居吉安白塘乡先锋村,庐陵双塘边。西宅祖又立崇德房系。

四一世,澄修,吉安团练使,子二,裕,子二,知古,无子、知温,生长阳,生仔肩;肃,进士,子三,知温、知良,知恭。知良,子四:太阳、少阳、秋阳、向阳。向阳由睦坡迁居水居岐,三传后迁吉水八都乡夹江而居,分上宅、下宅,嗣文由住岐迁南下宅,后迁泰和西、碧江、槎富等地。

敬修,字仁可,由上查迁居曾家坊,宋翰林学士。

从修,字同升,生孟鲁,由睦陂迁居湖南茶陵县西阳乡,后裔曾国藩。

四十世,崇范,字侧模,家藏九经子史,南唐贾匡皓荐为太子洗马东宫使,子二,延膺,授资库使,升左斑殿直,果州兵马都监,子五,硕、频,武昌监、顼,县主簿、颙,进士,筠州录事参军、颜,与颢同榜,判循川,今广东惠州;延茂。

硕,字伟夫,992年进士,南雄州军事判官,江西知县,大理事丞,子

六,承昌,生万敌;承翰,移九江;承晁,移乐安;承顺;承资;承亮,后三公移香城。万敌,生公整,生九思,生文杰、生浩古,生尚忠。

五十世,尚忠,子二,敬父、教父。敬父,子三,沅德,子二,介翁、福翁;沅益;沅美。介翁,生汝霖,子二,从文,生利宾、从学。

利宾,子三,辅世;辅佐;辅志,子四,德胄、典胄、端胄、庄胄。

五七世,德胄,子四,奋衡;奋充;奋用,子二,质粹、质清,邑庠生;奋治。质粹,号南武,居永丰木塘源,历代王朝规定孔子、孟轲、颜渊的后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独曾氏无,1539年,明世宗朱厚熄下诏寻曾参后裔,时山东无曾氏,质粹奉旨东归,后裔旧谱称东宗,其祖、父、兄辈后裔仍居江南,则称南宗,生旲,生继祖,子二,承业,1560年纂曾子全书,生宏毅、承佑。

六三世,宏毅,1630年袭爵,子三,闻达,1650年任翰林,子七,贞豫、贞宸、贞泰、贞巽、贞临、贞随、贞贲;闻廸,考授州同知;闻达,任州同。贞豫,子六,尚溶,子四,衍橚,生兴烈,翰林博士,生毓壿、衍模、衍枚、衍朴;尚溥;尚淓;尚泗;尚洁;尚漋。

六九世,毓壿,1780年修武城家谱10卷,子七,传镇,生纪琏;传锡,直隶州判,子三,广芳、广莆、广芝;传铨;传锳;传録;传铻;传钺。

曾文辿,854-?,号逸真,江西于都县葛垇镇小溷村人,对天文,地理,预测很有研究。杨筠松,广东高州人,834-?,51年进士,历国师,金紫光禄大夫,80年黄巢攻入长安,松以地理术行于世,

在赣州遇辿。拜松为师,同游山观水,学堪舆学。辿请其为父选蜘蛛结网形,后分三房。长房居本地,至明末有男丁千余人,二房文辿移居兴国县三僚村,明末三万男丁,三房移广东梅县,清末男丁四万余。

曾洪立字展成,唐江西南丰县令,子三,延福;延构;延铎,子五,仁敷、仁昭、仁嵩、仁旺、仁光。仁旺,子四,致尧,子七,易从、易知、易直、易简、易占、易丰、易持;从尧;咨尧;佐尧。

一家四代30人,受皇封赐4人,其余皆知州以上官,有江南仕宦之家之称。

吉水县城內曾存仁及子同亨、咸亨三人明进士。

延铎,移江西南丰县,生仁旺,生式尧,尚书户部部中,赠右谏议大夫,生易舌占,太常博士,生巩,字子固,1019-1083,4,丙辰。

曾公亮,福建晋江人,宋神宗时拜相,子三,孝宽,兵部尚书、孝某、孝纯,太常丞。从孙曾诞,有名气。

湖湘世系

十五世,曾据,移江西吉安。

二四世勰,生端,子二,铉,生海;道,移交州,子孙居江西

赣州。海,子二,璜,生兴,600-668子三,隆,生钧,生谋、陈、陂;琦生田。谋,子二,丞,子三,圭,730时人、旧,移居山东惠民县、略,移江西南丰县;卺。圭,子五,宽,生庆,生庆;绰;丰,移江西宜春;晖,移广州;隐,移福建泉州。

庆,子二,伟,后裔四五世霸移湖南衡阳唐福,六二世孟学,移湖南湘乡大界,今双峰县,生辉;骈,东宗祖。

三九世,辉,子四,崇鼎;崇邺;崇德,子五,澄修、敬修、裔修、从修,生孟鲁、绚修;崇祯。骈,生耀,生崇范,子二,延膺,子五,硕,子六,承昌,承翰,承晁,承顺,承资,淑亮、频、顼、颙、颜;延茂。

承昌,生万敌,生公整,生九思,生文杰,生好浩,生尚忠,子二,敬父,子三,沅德、沅益、沅美;教父。

四二世,孟鲁,985年移居湖南茶陵县西阳乡,苟氏,生道亨,周氏,子二,定涧;定洛,胡氏,生霸。霸,迁居衡阳盐田乡,耿氏,妾汪静贞,子五,分五房:仕珪,字玉堂,宋翰林学士,何氏,子三,思承、思泳、思楀;仕珍;仕礼;仕义;仕夔。思承,周氏,生,福。思泳,字自福,迁居金兰下滩。

思楀,字九疏,李氏、黎氏,子二:量声、量信。量声,罗氏,子二:梆锦,汪氏,子二,涂荣、淙辉;梆铭,彭氏,生淙华。

五十世,淙荣,万氏,生俎粹,赵氏,子二,允秀,李氏,子二,协深、协渊;允程。协深,万氏,生言谨,王氏,子二,彦光,万氏,子二,祖仔、祖肩;彦萼,汤氏,子五,炳、模、诚、郁、范。

五一世沅德,子二,价翁,生汝霖,子二,从文,子二,利宾,

用宾、从学;福翁。利宾,子三,蒲志,子四,德胄,子四,奋田,奋衡,奋充,奋治,奋、典胄、端胄、庄胄;蒲世;蒲佐。德五六世,祖仔,1362,8,12–1448,1,20.迁仙坡团山,王氏,子二,旼赞,二,有远、有近;旼质。有远,魏氏,生仲卸,由仙坡团山迁居祁阳县。

五八世,有近,邱氏,子四:仲余,王氏,子二,大若、大伯;仲道,刘氏,子二,大海、大湖;仲连;仲明,谭氏,子四,大光、大汶、大贯、大忠。大忠,迁湘乡县清泉东乡。六十世,大光,生学贵,子四,孟荣、孟森、孟弟、孟学。后裔迁两湖湘乡及衡山,祁阳。

奋田,子二,质粹,移居山东,生昊,生继祖,子二,承业,生宏毅、承祜;质清。宏毅,子三,闻达,子七,贞豫、贞宸、贞泰、贞震、贞巽、贞随、贞贲;闻迪;闻道。

六一世,孟学,字少林,1602,9,26-1680,9,16。1671年携长子与次子由衡山迁湘乡县二十四都大界白杨坪,今双峰县荷叶乡大界,屈氏,子七:宏佑、宏泰、宏麟、宏臣、宏鹤、宏钦、宏茂。

宏佑,子六:贞菖、贞连、贞瑞、贞桢、贞祥、贞鸿.称老六房。

贞桢,子六:尚棵、尚庭、尚榜、尚怀、尚莅、尚烈。新六房,至六六世发展到二五房。

六四世,尚棵,生元吉,1694,2,23 -1764,8,15.有田40亩,刘氏,生辅成,派名尚庭,1772-1766,蒋氏,生竞希,派名衍胜,1743-1816,刘氏,子四:兴教、兴致、兴放、兴效。

星冈,派名兴放,1744,1,8-1849,10,4.葬荷叶乡天坪村,金鸡啄白米形,王氏,子三:毓济,江氏,子五,传豫、传晋、传恒、传履、传谦;毓

台;毓驷。

七十世,传豫,字国藩,1839,12,7-?,一甲第四二名进士,

字辈,清圣祖仁皇帝赐十五字:

弘开贞尚衍,兴毓传继广,高昭宪庆繁祥。

宣宗成皇帝赐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大总统袁世凯1912年定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继昌。

四六世玉常公订二十字:

思量邦宗祖,大可应子孙,惟汝仁文举,朝元必世兴。

贞豫,子六,尚溶,子四,衍橚,生兴烈,生敏壿,子七,传镇,传锡,传铨,传锳,传錄,传铻,传钺、衍模、衍枚、衍朴;尚溥;尚淓;尚泗;尚淸;尚漋。传镇,生纪琏,子三,广芳,生昭嗣,生宪祏,生倩源;广莆;广艺。传锡,生纪瑚。

曾遂,湖南永兴人,1475年谢挺榜进士,子三,全,87年费弘榜进士;介,93年毛澄榜进士;畲?,1505年顾鼎臣榜进士。

四川资阳市南津驿世系

七八世,明郎,1686,9,20-1737,98.自广东入川,居资阳南津驿黄泥

湾,子三:振,随父入川,创业简阳县仁乡四甲皮匠街,陈氏,子八,宗传、宗儒、宗佑、宗伸、宗任、宗信、宗伦、宗伟;冠捷;冠摇。

宗伸,魏氏、张氏,子八:世憋;世惠;世忠;世恩,张氏,子二,思学、思黉;世慈;世愈;世宪,;世志。明郎公字辈:

统省元郎冠宗世,思怀进鼎见臣清,恩纷大锡芳徽远,一德勋华庆永生。曽泳字辈:统省元郎冠超秀,恒光进鼎见臣清。

恩纶大锡芳徽远,一德勋华庆永生。

字辈:朗粤如廷荣世泽,家声振作焕先猷。

光前应有英长起,宗圣芳徽万古留。

双流字辈,毓久章责光,明正大发昌,家安世吉祥,国定开文永。

曾正昌,居双流五里高墩子,成都开中药店,子四,家英,等。

家英,入延安,改名田家英,毛泽东秘书,在北京中南海自杀。

成都字辈,国正天星顺,家和万代兴,修身绵世泽,养志庆常丞。

忠恕心源守,明新学术承,诗书门第显,勤俭古今纯。

宗圣流微远,武城衍派升,悦亲资续述,道脉识薫蒸。

笃族昭雍睦,敦佗启瑞征,人文长蔚起,富贵永飞腾。

旧公派行,六八世起,

光明应正大,敦德承先训,荣仁启后昆,帷期诸俊彦,齐楚振家声。略公派行,祖德培麟趾,宗功兆风鸣,英华逢盛世,友采秉文明。

唐福,霸公派行,

思量邦宗祖,大可应子孙,惟尔仁文举,朝元必世升。

八世炜,山东人,西汉初编汉谱,十九世潭,湖北人,修谱。

二九世兴与三二世谊,905年修唐谱34册,温彦博作序。三九世辉,修吴谱45卷。四四世匪,著作郎,推及四九世涣等著宋谱28册。五一世唏颜及五二世巽中修元谱10册。1539年,南宋状元西璧、棨与解元鼎,修成谱新谱。六十世,翰林院五经博士宏毅与洁盘等历10年于1639年修成续新谱。

东宗文林郎粤台,湖南宁乡人,建祠堂于长沙,1798年与六九世翰林院五经博士毓尊编武城家乘十卷,明世宗宪皇帝赐省身念祖。

明世宗朱厚熜,授参五九代孙质粹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后曾氏与孔孟颜四姓御赠名派,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从六三代迁湘乡大界迁祖孟学的儿辈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名派。

1946年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24卷。后加十字,

令德维垂佑,钦昭念显扬。四九世尚,改上。

龙山派字辈第一字为六六世,

奎璧显云瑞,人文焕国华。台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

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祖遐。贻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獭江浪字辈第一字为五八世,

洪伯子敦,肇元国志,经际克绍,贻谋燕翼。

昭其世守,联以友敬,和厚致祥,永为家庆。

内坑派字辈第一字为五七世

克钦洪孚光,王锐淑懋耀,惟拜泽森,昭德愈鸿。

裕振公派字辈第一字为五七世仁玉天章海,

山水盛景常,富贵由天锡,承先启后长,英才宜正义,

杰俊绍贤良,道德传家宝,文明增国光,平和德吉庆。

和平县字辈第一字为十九世

芳玉文章海山水,家传忠恕宜诊重,宝耐艺兰永炽昌。

苏澳派子宗垂令序,洪闻真尚衍,兴毓传继广,

昭庆宪繁祥。开戎规兆瑞,恒奕善绵仍

成淡派心维士君子,汝乃尊经文。成国安学院,风声道德锡。

台湾南投世系福彰平连,德裕庆绵。隆昌贵显,禄厚发祥。

岳池新塘世系,第一字为七十八世

德高禄志厚,家道承隆昌。

双牌世系正心诚意,知定静安。家齐国治,康阜熙咸。

成都世系国正天心顺,家和万代兴,修身绵世泽,养志庆常丞。

忠恕心源守,明新学术承,诗书门第显,勤俭古今纯。

宗圣流微远,武城衍派升,悦亲资续述,道脉识薰蒸。

笃族昭雍醇,敦伦启瑞征,人文长蔚起,富贵承飞腾。

圭公房世系第一字盛为六五世

盛会家安定,应宜象愈贤,永绳高显达,还见向临传。

作述常循序,享嘉每克全,类由居敬锡,奕运自连绵。

旧公房世系第一字光为六八世

光明应正大,敦德承先训,崇仁启厚昆,惟期诸俊彦,齐楚振家声。略公房世系,祖德培麟趾,宗功兆凤鸣,英华逢盛世,友采肇文明。唐福霸公房思量邦宗祖,大可应子孙,惟尔仁天举,朝元必世升。

山东武城县字辈,以参为一世,

参元西钦旦,羡遐伟乐浼,旃嘉宝琰据,阐植耀培德。

询涣梓勰端,铉海璜兴隆,钧谋丞圭宽,镐言炫横大。

应颉谭世从,谷溆衡必维,国钦何宗元,克宝希言公。

彦承扬后袁世凯赐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汉明帝永平六年封都乡侯曾据为关内侯,夫人刘大家封为吉阳郡为一品夫人。汉封曾汉为景阳侯。汉加封山阴县令曾乐为都乡侯。

汉封苍梧太守曾杼为临辕侯。汉封魏太守曾游为弋阳侯。

汉封曾塘为义城侯。汉封车骑将军曾道台为开国侯。

汉献帝建安18,223年封曾珍为魏国平原侯。

唐赠右谏议大夫曾致尧为太师,密国公。

湖南双峰县家族

曾镜希,居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生玉屏,生麟书,生国藩。

国藩,1811-1872,3,12,字伯涵,传说是蟒蛇转世,16岁考取童生,23岁考上秀才,娶欧阳氏。34年中举,38年考取进士三甲第42名,40年授翰林院检讨,47年升內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佑侍郎,吏部左侍郎等。得穆彰阿提携,52年母江夫人去世,在家乡建湘军,水陆军各五千

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

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卷3) (2010-04-07 08:55:16) : 湖南 湖北 杨氏 字辈 字派 慎踪追远,饮水思源,问祖寻根,传承后世。我最近重新整理了《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希望对同样在苦苦“问祖寻根”的杨家子孙们有所帮助。上接《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卷2)》。请您提供并修正,更新中……共15卷:卷1 卷2 卷3 卷4 卷5 卷6 卷7 卷8卷9 卷10卷11 卷12 卷13 卷14 卷15 湖南省(湘) —————————————————————————————————————————— 湖南长沙市杨氏字辈:“惟大祈光,以承先志,玉树崇荣,声华克继,文学昌明,道德农裕,国献家猷,达人善士,祖泽永延,植基有自”。 湖南长沙市浏阳市杨氏字辈:“玟元芳志,忠德遇永,兴良丰锡,先馨振结,梅召发祥”。 湖南长沙市浏阳市/株洲市醴陵市/益阳市沅江市/益阳市/岳阳市湘阴县(始祖杨以良,祖籍福建龙岩州大池社九曲岭)杨氏字辈:“以贵高吾万廷显,京元志绍文承武,世绪宏开光宗耀祖”。

湖南长沙市浏阳市(始祖杨友贵,元至正十二年四月初四出生,祖籍江西白水)杨氏字派:“友大永日兴,青本一应朝,正守义方训,人端品自超”。 湖南长沙市宁乡县靳江(祖籍江西吉水,始祖杨万宝)杨氏字辈:“德友伸志,胜时春朝,正大光明士,经纶奕世宗,文章培国运,忠孝振家声,策建功名永,才高事业隆,爱亲敦教化,笃本重彝伦,道备智仁勇,箴铭滇慎勤,日星昭令范,杞梓会群英”。 湖南辰州府(清白堂)杨氏字辈:“宗成万代,清白流长,珍林嘉树”。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祖籍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千丘田永兴坊鹅公桥铁炉巷,泸溪县一都阳始祖杨景聪)白羊溪、达岚、洗溪、永兴场乡/怀化市辰溪县株木冲、火马冲/邵阳市武冈市/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遂宁市/贵州铜仁市/陕西汉中市勉县杨氏字辈:“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荣”。----本支QQ群:56191035。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洗溪镇河溪、青草、毛坪、杨家坡(祖籍江西吉水县关西靖白传家,始祖杨胜龙)十甲杨氏字辈:“元如楚正祖德长,天钟英贤必连芳,家声大振光显耀,世泽昌明永发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始祖杨自义)上堡、排口、小龙头五甲杨氏字派:“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始祖杨自信)能滩、瓦槽八甲杨杨氏字辈:“开庭通万胜,起绍中文杨,文仕希光大,家元时泽龙,秀景如开载,永昌必显红”。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祖籍,江西吉水县长田坎,始祖杨仲荣)桐木溪、浦市杨家同、下广/贵州铜仁市马脚岩/湖南怀化市麻阳县峦溪、常德市杨氏字辈:“杨胜孟仲季,宗元桂子荣,清正兴永代,福德后贤英”。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峄县肇基 禹,生启,生仲康相,生少康,生曲烈。全国排38位。 一世,曲烈,受封于鄫,以国为姓,今山东枣庄峄县东,生炫忠,生坤仁,生录,生浩源,生富材,生焜,生伯基,生锐,一作铣,生汪。 十世,汪,生志梁,生煌,生相,生奎,同伊陟佐商,生横。 横,生瑞焕,生垠,生锦容,生洪,生茂挂 。二十世,茂桂,生珣,生培元,生允滌,生杞,生惟喜。 二五世,惟喜,生埙和,生成锐,生一清,斩培河上之蛟龙,生春,仁及其民,生炯。三十世,炯,生垣,生绱销,生福波,生时荣,生炳。 三五世,炳,生均祚,生铃,生泓仁,子二:怡焕,生墅;一松。四十世,墅,生镇玉,生浥,生祥传,生烓,子五:方、后、士、宇、銮,生朴。 朴,生沛思,子二:世美,生时泰;世贤。五十世,时泰,生巫。 巫,鲁襄公六年,国被莒所并,太子巫奔鲁,前569年巫在鲁任宁阳大夫,族人去邑,表示离开故城,以曾为姓,以鲁国为郡号,葬武城东山,今山东费城西南,子二:夭、夫。世居武城。夭,鲁国季氏家臣,汉衡默陟,秉其政而有声,子二:阜、羿。五二世,阜,鲁国季氏家臣,生蒧。 五三世,蒧,论语作点字子哲,前539,9,14-?,孔子七十二,精通六艺,性格举豪放不羁,称鲁之狂士,上官氏,前536-?,合葬嘉祥县南40里南武山,生参。父子皆圣门高弟,名震古今。 郡望,鲁郡,西汉置,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天水郡,西汉置,治平襄,兮甘肃通渭北。庐陵郡,东汉置,治石阳,江西吉水东北、后移高昌,泰和西北。堂多,三省、武城、鲁阳、敦本等。

一世,参字子與,前505,10,12-前436,7,7。年十六拜孔子为师,传述孔子之道,以每天三次反省自已自勉,其后人以三省为堂号,著《孝经》,大学、中庸,追封莱芜侯,后人称脉祖,在传统文化树立不朽之功,被尊为宗圣,公羊氏,葬嘉祥县南40里,距武城旧居五里,子三,元字子元,仕鲁,高阳氏,侯氏,子二,西、中;申字子西,拜子夏学诗,传左丘明,葬嘉祥南武,颜氏,子二,耕、森;华字子美,齐大夫,后裔待考。今嘉祥县南30里武关山有曾子庙。宋高宗赵构御制赞宗圣诗大孝要道,用训群生,以纲自行,以通神明。 因子待师,问达成经,事亲之实,代为仪型。 宋高宗御制赞莱芜侯赞1144年 性时义方,有子成孝,怡怡圣城,俱膺是道。 暮春舞雩,歌咏至教,师故与之,和悦宜召。 明成祖文帝朱棣赞宗圣诗二首 养亲唯在悦亲心,亲悦心安孝足钦,自古几多为教者,当时谁复是曾参。三釜娱亲志自怡,千垂不及使心悲,敬心惟大全归日,履薄临遵谨自持。 孝父母诗明成祖 人家养子甚艰辛,养子方知父母恩,若使爱亲如爱子,世间人子尽曾参。 唐高宗赐曾参为太子太保,唐玄宗开元时御定曾子塑相坐于十哲之次,739年追蒧为宿伯,唐玄宗赐曾子为成伯。 三世,西字子照,?-周烈王壬子卒,随叔父申学诗,得其真传,仕鲁,左氏,诸葛氏,子三:钦,字子敬,梁氏,周氏,子三,旦?旦寸、庄、

杨氏族谱修谱动员大会

《应城杨氏族谱》修编筹备大会开幕词 尊敬的杨氏家族父老乡亲们:你们好! 今天荣幸应邀参加家谱修编筹备大会,感到无比亲切和高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杨氏宗族向你们致以由衷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并对新家谱的修编表示热烈祝贺! 我与在座的都是杨氏的后裔,杨家的子孙,我们同根、同脉、同宗、同源,今天能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真是无比激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绕山之水,必有其源。从血脉的渊源传承关系来看,不管何地、何代的家谱,只要姓杨,就必定与我们是同祖同根,他们的体内拥有与我们相同的遗传密码——DNA!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与我们相同的血液——天下杨氏是一家! 历史上,杨氏家族名人辈出。我们的祖先曾辉煌过、显赫过。众所周知,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杨姓是中华大帝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是中国百家姓中第六大姓氏,是文化昌明,底蕴深厚的名门,是精忠报国,功勋卓著的望族,也是泱泱中华最具影响的族群之一。 每当我们追根溯源,回首往事,无不为我们杨氏人才辈出,人文荟萃而感到光荣,无不为我们杨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而感到鼓舞,无不为我们杨氏忠贞报国,孝道传家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们杨氏后裔都在以一种发自内心的怀祖之情缮谱、修谱、续谱,这一壮举体现的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家族良风、激励后人、奋发努力的思想和精神。毫无疑问,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

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完全吻合的。 修编《应城杨氏族谱》,将有选择性地收录各地新旧《杨氏族谱》中珍贵的文字史料,让后世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了解杨氏家族从古到今的悠久历史,搞清枝繁叶茂的宗支流向分布概况,满足天下杨氏追根溯源、寻根问祖,从而达到天下杨氏从未有过的团结统一,开创天下杨氏在当今太平盛世齐奔小康的和谐局面! 我提议,杨氏家族的后裔今后一定要加强联系、交流沟通,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杨氏家族的优良族风奋发努力!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曾氏家谱辈份

曾氏家谱辈份 前言 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各地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不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曾、颜、孟姓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字,为圣裔排行命名。其它各派行须以之取字,故谓之名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字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业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清同治年间穆宗皇帝再续10字: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还代表民国政府颁发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焕、锦、瑞、永、袭、世、绪、昌。 曾氏全国统一名派字辈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焕、锦、瑞、永、袭、世、绪、昌(共55字) 上面这55字是清朝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的伟人所赐。 下面,将这五十五个字辈排字逐字一一简解列为附表 解字附表 后语 本字辈排,要延续数十辈和数百年。 如遇异派行先人所定的字排字取毕,或错、乱,可按“曾氏全国统一名派字辈”推、照取字。 从悠久地历史观:全国曾、孔、孟、颜四姓字辈相同。 笔者年迈而才疏学浅且力不从心,在此:望曾氏志士读者转抄,或印发致各地曾氏,以达皆知,世代相传。 崇敬感谢曾氏(无名)数位发来家谱资料,经参正合作,缮写成功!

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

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卷1) 慎踪追远,饮水思源,问祖寻根,传承后世。我最近重新整理了《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希望对同样在苦苦“问祖寻根”的杨家子孙们有所帮助。下转《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卷2)》,请您提供并修正,更新中…… 共15卷:卷1 卷2 卷3 卷4 卷5 卷6 卷7 卷8卷9 卷10卷11 卷12 卷13 卷14 卷15 四川 ————————————————————————————————————————----------- 四川安岳县横庙/鱼龙/协和/石板/新建乡/湖南泸溪县杨氏“清白传家”(祖籍湖南泸溪县一都阳)字辈:“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长,景荣宗德远,清白永触芳”。----见:《杨氏字辈考证》,本支QQ群:56191035。 四川安岳县鱼龙乡南泉村1组(祖籍江西泰和,始祖杨智通)杨氏字辈:“治世彦永兴,万焕杨有洪,昌盛其本正,文光玉斗星”。 四川安岳县杨家湾杨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天道成其德,忠和玉大元,明星光上国”。四川安岳县两板桥镇杨氏字辈:“再正通广昌,胜秀显文章”。 四川安岳县龙台镇/射洪县杨氏字辈:“亭秀昌祖德,春选必登芳”。 四川安岳县建华乡长岭村3组杨氏字辈:“祖廷永正,朝世大明,诗书义礼,文行忠信”。 四川安岳县护建乡6村杨氏字辈:“盛朝大有奇,简拔中书普”。

四川安岳县周礼镇/千佛(祖籍湖南会同县若水乡管洲村)乡杨氏字辈:“于文明盛世,龙凤呈祥,先泽攻博,兰桂腾芳,忠勇建树,孝友定张,笃信修睦,端庄纯良,景星永兆,集庆经常,麒麟献瑞,华祚繁康,善化寰宇,福萌乡邦,清廉恪守,四如馨香,佐熙宏治,勋书天章,北极之贵,奕代辉煌,行文布智,源远流强”。 四川安岳县九龙乡/驯龙镇(祖籍江西省瑞州府新昌县,始祖杨天开)杨氏字辈:“高登文章祖,世代永联兴,有志青云汉,名魁显朝廷”。(17—36世);“一德言青节,三元肇大成,贤才叠钟秀,长发胜东京”。(37—56世)。 四川乐至县宝林杨家祠杨氏字辈:“华国文明,世代永芳”。 四川乐至县杨氏字辈:“再政通光,朝廷文武,云汉中华,秉承咸仁”。 四川内江市杨氏字派:“贤书堂华庆,仁义礼至昌,永远洪升达,忠孝节义长”。 四川资中县(祖籍湖南羊子县)太平杨家河杨氏字派:“汝大守光明,天星应朝廷,祖宗诚(承)实代,国泰永安升”。 四川资中县渔溪镇杨家坝村(祖籍广东省兴宁县)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家传世守清,乾坤开泰运,道学启贤明,嘉应贻谋远,齐昌衍祚荣,汝其承祖泽,名达绍先声”。 四川资阳市(江西吉安迁川)杨氏字辈:“元孟才仲,万志再明,宗延景秀,大兴文仁,义礼智信,诗书继远,孝友传家,光显祖德,清白匡华”。 四川隆昌县响石(祖籍福建)杨氏字辈:“振志富川思守德,存心建省克成宗,国恩家庆荣华远,光前裕后世泽隆”。

曾姓家谱系1

曾姓家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氏祖训 圣宗曾子祖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曾氏家规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祖训十则 一、孝父母 人子之身,本乎父母。未离怀抱,三年够劳。提携捧抚,维持维姑。 孝道有亏,百行难补。羊能跪乳,鸟有反哺。勉尔后生,忤(wǔ)逆为何。 二、睦兄弟 孔怀兄弟,一本所生。手足至谊,羽翼深情。弟恭兄友,尊卑相敬。 埙(xūn)篪( chí)雅奏,和乐有声。兄弟情融,田氏荆荣。勉尔后生,毋生嫌 隙。 三、和夫妇 夫妇居室,人之天伦。夫为妻纲,礼经所申。妇主中馈,内助殷勤。 毋伤反目,毋玷家声。家道乃成,如鼓琴瑟。勉尔后生,诗咏睢麟。 四、序长幼 乡党长幼,年长以敬。尊辈持身,义在和平。祖辈先训,应记心铭。 授业为师,要听之命。尊宗序长,语言必诚。勉尔后生,切记永铭。 五、尊宗亲 水源木本,宗族宜敦。千系万枝,同出一根。何远何近,均是同本。 崇宗睦族,派字遵循。家规祖训,应记心铭。勉尔后生,古风永存。 六、严内外 凡为宫室,内外必分。男女有别,授受不亲。嫌疑须避,约束严明。 防微杜淅,寡欲清心。三姑六婆,断绝逢迎。勉尔后生,韦著仪型。

七、训子孙 子辈不谨,父教不严。放荡邪言,起於英年。圄(yǔ)禁非为,子孙乃贤。 诗书执礼,孝悌力田。自少养性,习惯自然。勉尔后生,勿稍忽焉。 八、勤职业 天生四民,业务有主。士谋道艺,农望收藏。作为在业,贸易惟商。 必安固守,勤力竞业。立世有本,处世亦良。勉尔后生,毋怠勿荒。 九、明义利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所有,丝毫莫取。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圣贤训诂,廉洁处世。盗拓贪污,切宜刻责。勉尔后生,永记肺腑。 十、慎官守 幸登仕籍,须慎官箴。清洁为民,“三省”思深。勤慎廉洁,四言谨记。正君在身,泽民在心。孟尝还珠,杨震却金。勉尔后生,贪取谁钦。 曾姓字辈 曾姓,全国按统一世系排辈命名。曾氏御赐统一名派,来自曾参。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宗圣”。曾谱称为第一派祖至曾国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间,圣祖仁帝为孔、孟、颜、曾姓御赐统一的名派,以致使他们四姓的辈份,互相串联,在全国得到统一。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派起使用了圣祖仁帝御赐的三句十五字名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谱时,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二句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元年,孙中生又为曾氏赐名派四句话、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曾姓祖祠堂联是:“武城世第,鲁国家声”—— 以祖先发迹地为堂名及以此作堂联。 曾姓历史 被后世尊奉为“宗圣”的曾子,其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轩辕黄帝。黄帝的后裔中有夏后氏,姒姓,戎人。有的书上把夏禹称作戎禹(《潜夫论·五德志》)。夏后氏南下,到了黄河中下游,后来便出现了夏禹治水的故事。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于禹,其后裔姒姓便在东海(即山东一带)滋生繁衍起来。《姓氏急就篇》载:“曾氏出于曾阝,姒姓。”《说文》:“姒,禹之后。”“国在东海。” 夏代“少康中兴”之时,少康传位给长子杼(一作予),其次子曲烈被封于曾阝。古曾阝国地在山东临沂西南35公里(今属苍山县)的曾阝前、曾阝后两村之间。因该地多产丝织品缯,故名。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山东一带封了几十个姬姓国和异姓国。其中有夏的另一支后人便封于曾阝。

祖籍山东杨氏家谱字辈字派一览卷杨氏春秋

祖籍山东杨氏家谱字辈字派一览(卷8)杨氏春秋(2016-04-22 09:42:54) 慎踪追远,饮水思源,问祖寻根,传承后世。我最近重新整理了《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希望对同样在苦苦“问祖寻根”的杨家子孙们有所帮助。上接《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卷7)》。请您提供并修正,更新中…… 共15卷:卷1 卷2 卷3 卷4 卷5 卷6 卷7 卷8卷9 卷10卷11 卷12 卷13 卷14 卷15 山东省(鲁) —————————————————————————————————————————— 山东济南市杨氏字辈:“家崇振汝,兆玉传福”。 山东济南市杨氏字辈:“树学景玉宝,光兴耀明朝”。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杨氏字辈:“培锡清春炳,均镇洪来焕,致钟泳本照,先铭淑格然”。 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杨家屯杨氏字辈:“学风宝(景),鸿庆钦思,安德允,可和万邦”。 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大桥镇杨家村杨氏字辈:“作国广源士,东方照大明”。 山东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街道办事处(原济阳县孙耿镇堤口村,回族)杨家家谱:“化子继福清,殿登耀戴海,怀德国用印,万利千年后,永寿太平恩,兴家立业财,源世志几安,邦富真长* ”。

山东济南市天桥区北洛口(回族)杨氏字辈:“运玉宝国,安康食水”。 山东济南市宁阳县杨氏字辈:“标文福龙廷,建润振续庆,洪云彦培禄,云怀玉大公,春美雷兴瑞,殿立士兆学,百万传家风”。 山东济南市济阳县老店子镇、回河镇回河南街、大杨村、中杨村杨姓字辈:“……付,称玉乃月,吉善延庆,照明为正,光传万花,……”。 山东济南市济阳县回河镇小营村,王圈乡孙家村,孙耿镇丁杨家村、大路村,辛集乡,济阳镇粮食口村(祖籍河北衡水市枣强县,回族)杨氏字辈:“已学志(单字),明凤承太云,教化振万方,修德保世大,积善玉庆长”。 山东济南市济阳县钦天监(祖籍安徽黄山市歙县,始祖杨光先)杨氏字辈:“儒立西堂建,发松照元明,志应奉圣舜,俊美吉康宁,忍让邦本睦,升平四时春,山河永久固,大地庆洪恩”。 山东济南市济阳县孙耿镇杨家堤口村/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涝坡村涝坡庄(回族)杨氏族谱:“帮世闻天峰,云春林在承,志禄朝家风,万年延寿长”。 山东济南市商河县韩庙乡站南村(始祖杨茂,回族)杨氏字辈:“进学太文大,玉凤振明(德),丙圣广顺宗,世传贵恩,承志立宝坤”。 山东济南市商河县大杨家、小杨家、于屯、蒿子孙、陈坦、康家、丁赵、白桥、燕家、吕常、东付李、梯门、泮桥(祖籍河北衡水市枣强县)杨氏字辈:“同好春光华,敬其希来星,明宗建泉茂,俊才振原峰”。 山东济南市章丘市杨氏字辈:“兆呈启曰广,慎继维恒祥,怀仕锡振梁”。

曾氏家谱

曾氏排辈诗文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贤扬,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整理 天下曾姓,自古同宗。作为中国的四大圣裔,曾氏子孙从六十三代“宏”字辈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记载,将曾氏班次如下 彰户房曾姓四十六世祖曾泰谕公的老班次为: 泰延文仲德 承仕思友子 时克欣永原 蒙正大光明 显志德功成, 大字班,实宗圣公六十三派,今谨遵御赐班字于大字班,以后班字悉为更易。” 明熹宗皇帝天啟四年御赐班次十五字(自宗圣六十三派起宏字班):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清仁宗睿皇帝嘉庆二年御赐班次十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清光绪三十四年,宁乡总局拟定班次 正心诚意 知定静安 家齐国治 康阜熙咸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姪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太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2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元年(1911年)大总统袁世凯还续赐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尔、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曾姓,全国按统一世系排辈命名。曾氏御赐统一名派,来自曾参。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他为。“宗圣”。曾谱称为第一派祖至曾国藩已是第70派了,清康熙年间,圣祖仁帝为孔、孟、颜、曾姓御赐统一的名派,以致使他们四姓的辈份,互相串联,在全国得到统一。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派起使用了圣祖仁帝御赐的三句十五字名

曾氏家谱

曾氏家谱 曾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轩辕皇帝的苗裔上古聖君夏禹的后代。历经四千多年,历经沧桑。支派繁衍遍布全国各地,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总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为中华民族大姓之一。曾氏家族一贯秉承忠恕传家的古训,注重归宗认祖,修身齐家。知书达礼,爱国爱家,自强不息,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氏家族功垂百世祖德家馨千秋浩荡 曾氏家族辈分表(辈分分为大小派:大63至107 小一十八至六十二)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注:大派由宗圣公曾参公开始 小派由新桥祖仕贵公开始 曾氏大宗祠内对联:大学堂 千古华夏历数百秋惟巫公始定曾姓 万世师表学儒虽众独子兴得领其宗 曾氏大宗祠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曾氏大宗祠简介 新桥村曾氏宗祠约建于明代(一说元代),曾是居住在新桥一带的曾姓人的宗族祠堂。据说他们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之后,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逾800年,繁衍32代。祠堂占地1050平方米,三进三间,由檐廊、山门、前殿、正殿和后厅等组成,气势恢宏,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古祠堂。走过天井中的石牌坊,祠门上方“曾氏大宗祠”的匾额扑进眼帘,两侧柱木上镌刻着这一副对联,联语说的是先圣曾参的事,因为曾参在孔门弟子中排位第三,其后人便自称“乔木第三家”。据说居住在这里的曾姓后人崇尚诗书传家,仅前清时便出过翰林7个进士、数十个举人和秀才,祠前现存的10多对旗墩,便是彼时族中子弟中举或升官时升旗庆贺留下的遗迹。 曾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新桥区社区 摘记于二零零九年二月于深圳

杨氏族谱

目录 前言 杨氏宗支字派 杨光盈、杨光耀支谱 (1) 一、字派 (1) 二、郡名 (1) 三、祖籍 (1) 四、各房住址 (5) 五、忌用事项 (5) 六、香火下坛 (6) 七、九族称谓 (7) 八、祖坟茔地 (7) 九、宗支世系 (17) 十、地名【注】 (24) 十一、附言 (25) 十二、颁发族谱 (25) (1)颁发人 (25) (2)地点 (25) (3)时间 (25) (4)册数 (25)

前言 我光耀、光盈公,从蜀至黔,人丁兴旺,子孙繁衍。目今五世同堂,六代共寨,人多族大,各地遍遍然。有经营成业于他乡、结婚、求食而居异地,星落密布,派序加快,当前虽无遗忘错乱之忧,弟恐世远年湮,异性乱宗,世废而后生,为此,根据一九八六年秀芳公的提议和各房老幼之要求,故建此谱遗教尔众,世代遵循。 家谱者,乃家史之缩影,载予功臣、义士、孝子、贤孙为后世之楷模,序鼻另幼,清支派,分亲疏,以免昭穆不分,混肴派序。家有谱如水有源,木之有根,水无源而流不长,树无根而枝不茂,人理亦然,而史知之然,这是建谱的必须,吉祥昌盛之愿望。 目前,当今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泰民安,提倡大同世界于天下,我们还来大谈宗支派系,不免有违潮流之嫌,但就家谱之价值,在今天仍有不可忽视之处,古语云:欲治齐国者,先齐其家。我祖震公暮夜拒金,提出“四知”训教后世子孙清廉,则其予社会之贡献。吾等虽学识浅陋,对建此谱谍感荣幸尔。 撰谱:杨正清 建谱:杨再先杨正锡 杨再富杨正清 杨再林杨通华 杨正才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日

杨氏宗支字派 一,再正通光昌胜秀; 二,再正通光昌盛秀; 三,再正通光昌顺赠秀; 四,再正通光昌顺俊秀; 五,再正通光昌用秀,仕德延玲永兴长; 六,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天长,世代常存宏绿远,文章华国绍书香; 七,再正通光昌胜秀,忠心思祖守汉邦,世代常存宏作远,文章华国兆书香,孝悌永为本,信义值千斤,勤俭科甲弟,德厚发万春。 八,朝都永世英,斯大高正学,光忠庭仕尚,应政士永昌,祖德游荣方,实城明惠显,喜再继宗良。

曾国藩外孙揭秘曾氏家族世代子孙富贵显赫的秘密

曾国藩外孙揭秘曾氏家族世代子孙富贵显赫的秘密 曾国藩 像 序 去年(一九四二年)春天,我曾经写了《保富法》上、中两篇文章,送请'罗汉菜’月刊刊出,后来因为患病卧床,未能继续撰写下篇。今年春天,经荣柏云、黄警顽两位先生将该文再送登《申报》,颇受读者们赞许,并有许多人出钱印单行本;但是因为没有见到下篇,而感到遗憾。 我写下篇的计划,原本想专门收集些古人行善积德,能使子孙富贵显赫的事迹,做为印证。近来因为编写'先母崇德老夫人纪念册’,恭敬谨慎的叙述了数代祖先的嘉言懿行,并且特别撰写了'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这篇文章。七世祖乐山公舍己利人,两百年来,我家多代子孙,都受到他的福德庇佑,可以做为《保富法》这篇文章非常适当的佐证资料。 这虽然只是一家人的私事,但是乐山公的善行事迹,曾经刊载于'府县志’这本书中,而且又为当时的社会贤达,所推崇重视;祖先数代的积善事迹,也有历史资料可以考证,堪称足以取信于社会大众;正好是《保富法》的证据,所以将它作

为下篇,我想应该会得到读者们的认同。 我时常自我检讨,听闻圣贤的道理,既然已是很晚,知道自己的过错,又已经是太迟;回想生平所作所为;所犯的罪恶过失,不胜枚举,真是愧对祖宗父母、天地鬼神啊!而现在自己则已是衰老迟暮,疾病缠身;更是觉得缺乏补过的勇气和力量,深恐祖先的德泽,自我而坠,从此没没无闻;所以恭谨地撰述祖先的德行,用来告诉后人,使大家能获得一些警惕、启示和策砺,以略补我的过失。 开始的时候,并不敢将此文刊出问世,实在是因为好友们一再的督促与要求,务必要完成这篇文章的全文;这才敢将此文拿出刊行,并盼望能对读者们有所交待。 一九四三年四月聂云台卧病书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 的果报 我家祖籍是江西,从九世祖起龙公才开始迁居湖南衡山。七世祖乐山公出生于清朝康熙十一年,也就是西元一六七二年。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但却未参加考试,而是跟从祖父学医;并开了一家小药店;因为他的医术精良而且又乐善好施,所以医名大著。后来因为药店被偷,因此关店歇业,还抵押了住的房子还债,暂时迁居乡下。当时的地方官绅,因为乐山公行医救人,遭此不幸;于是就凑了钱协助

曾氏家谱

曾氏 曾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385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八位、台湾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 一、姓氏源流 曾(Zē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2、据有关资料所载,外族或外姓冒姓,少数民族中土家、彝、苗、黎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曲烈(鄫侯)。在远古帝舜时期,鲧的妻子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赐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室后,曾把幼子曲烈封于“鄫”地(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从此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两千多年,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并灭。此时,怀着亡国之痛的鄫国太子巫,出奔于邻近的鲁国为官,其后裔以原国名“鄫”为氏,后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从而声名显赫,家族昌盛。曾参长子曾元八世孙曾乐,曾为西汉山阴县都乡侯,曾乐之子涣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孙顼家望于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

曾国藩家族有谱家庭人物辈出

曾国藩家族有谱家庭人物辈出 当我们去了解曾国藩家族,了解曾国藩的时候,我们很惊奇地发现,曾国藩并非天生的贵族家庭。他爷爷曾星岗当时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甚至可以说还不如老百姓,混混而已,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三十五岁那年,曾星岗遇上了一件彻底刺痛了他的自尊。当时他得罪了一个人惹了官司,在衙门打官司的时候,自己跪下,而对方不用下跪,因为人家是秀才,按当时的规定秀才是可以不用下跪的。就这个举动,让曾星岗觉得官司输赢都不在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子孙后代代代出秀才”。更多资料:家谱-百姓通谱 曾星岗自己也是没有读过书的,但是,他有了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之后,就会想方设法去达成。态度比实力更重要,欲望比能力更重要。 所以曾星岗不断地去请教那些读书人,只要有读书人到他们那,他就会把人家接到家里好生接待,招待完之后再跟他们分享自己的梦想,病请教怎样才能坐得到。很多读书人就给他一个建议:首先让子孙后代树立信心,信心决定一切,没有信心再大的目标、再好的方法都是没用的,是不是? 曾星岗就不断地去找自己家的家谱、族谱、房谱。结果查到房谱当中五百年前有个老祖宗是个秀才,就把这个秀才定位为家族中近代史上的榜样。他继续找,在族谱当中寻找到两千多年前的曾子是个大学士(孔子的学生),又把曾子定位为他们家族中古代的榜样,重点的榜样。同时,不断跟儿子曾竹亭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三十五岁前什么什么不努力、什么什么游手好闲,跟人家打官司自己要下跪,人家不用下跪。不断地激励他的儿子,给儿子建立信心。这个曾竹亭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他的欲望和态度非常的好,他在上京赶考了十七次后,在四十三岁那年终于中了一个秀才。 以前有句古话,一个家族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而曾氏家族打破了这个魔咒,别人都富不过三代,他却做到了福过九代,因为他们自己有非常准确的人生定位。曾星岗在他儿子曾竹亭心中灌输了一个目标我们家族的基因也很好,要代代出秀才。在曾竹亭以后,曾氏家族出了很多人才。因为曾星岗早就修了家谱,制定了家规、家训,最后形成家风。

张氏一支字辈

张氏一支字辈:“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雲霞”。 江西赣洲张氏字辈:“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湘西学士张氏希贤堂字辈: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再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张氏桂公孝友堂字辈: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標甲恩纶福泽悠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 洋湖张氏清河堂字辈:“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老派语:“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啓英哲”。 官塘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 张氏金镶堂字辈:族间尚有派行:“仁讓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派行古风:“化雲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積善恩光大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城南张氏孝友堂字辈: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燦雲霞”。 江西上饶张氏玉海堂字辈: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张氏清河堂字辈: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從明聪睿肃又哲谋圣”,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芝蔴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四修族谱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湖南益阳张氏金镶堂字辈:“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啟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张氏孝友堂字辈:“化雲腾上昊承先绍啓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

江西瑞昌杨氏族谱

江西瑞昌杨氏族谱 地址:江西瑞昌市武蛟乡杨品 堂号:四知堂名人:杨震杨云峦始祖:杨杼 家谱前言: 本氏修谱序说,尊敬祖先就要立宗祠,立宗祠就必须要聚集族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须以亲睦族人为重。而修族谱则把远近的族人都联络起来,崇尚亲亲睦邻的纯正风气。本氏家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本人现在就本家族人,先后记载使百世以后的子孙继承下去,源清流洁,这就是我的目的。 家族来源: 杨氏族谱 (瑞昌杨品)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亦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座、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6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在《卯田谱》中,除载有杼公画像外,还有鼻祖杼公墓图。图记云: 杨杼墓在陕西弘农县,龙远勿述,经西源毕,横开大帐,中抽降脉,闪跃连断,撒落平洋,结金龟上水一局,穴情精巧,泾渭二水,夹流南北,二山排列,大帐包裹罗城,城旬尖贺秀峰如画。兹依旧牒恭录,俾各房子孙咸知鼻祖邱墓之所在。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已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袭杨侯,官拜中卿大夫。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岁76岁(原文有误,应为69)。葬同夫山。生子三:文、亶、亭。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青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已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武: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原文有误,应为63),谥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

汀州客家的姓氏谱牒文化

汀州客家的姓氏谱牒文化 据《元和郡县志》载:“唐代开元年间时已有二万九千六百九十一户客家先民近十万人入闽。”可知在唐开元年间已有中原南下避乱、避役百姓入汀垦荒开居的客户。石壁村一地,在客家先民迁徙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南方乃至后来远播世界各地,几乎都经过了汀州府宁化石壁及汀江航行远播海外。从客家人的姓氏谱牒和《客家源流考》中可见端倪。 《刘氏族谱》:“始祖讳祥公,妣张氏。唐末僖宗乾符间,…黄巢作乱?,携子及孙,避居汀州府宁化石壁洞。” 《廖氏族谱》:“唐时我祖避乱,由于都迁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避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遂众。” 《江西罗氏大成谱》:“唐僖宗之末。…黄巢作乱?,我祖仪贞公,致仕隐居,因家吉丰,长子景新,迁赣州府宁都州。历数年,又迁闽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 梅县《邓氏族谱》:“永嘉末年,后赵石勒作乱,伊时有号伯通、叔攸公、友爱感天,全一。家命脉,救一方生命,即迁宁化石壁乡是矣。” 《丘氏族谱》:“河南丘氏,先世自东晋五胡云扰,渡江而南,入闽而汀之宁化石壁。” 《曾氏族谱》:“洪立十五传孙纡惇,宋政和壬辰年由南丰迁福建宁化石壁,生子仲辉。辉子桢孙,因宋元兵扰,由宁化迁广东长乐县。” 《庐江何氏族谱》:“我祖大郎公,原直属南京……自修公郡庐江,三十七传至大郎,生于唐末昭宗四年,至后梁开平元年入学,五年中进士,贞明七年岁辛巳选授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尹。公遂居宁化石壁村。” 《黄氏族谱》:“九十八世黄裳,生三子、果、敬、敏,由兴州迁居邵武和平县……一百二十世,化生子五……住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 《刁氏渊源》:“始祖刁清,原名法瑛,生子四:文甫、信甫、明甫、悦甫。元末明初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揭阳蓝田村。” 《伍氏族谱》:“始祖伍宗于元末由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迁入松口溪南。” 《钟氏渊源》:大将钟全慕是随从中原光州渡江南下入闽。王审知喜其骁勇善战而有谋略,官至节度使,任汀州刺史。夫人马氏逝,营冢寄枢于汀州署衙后园。后全慕孙钟翱能经济而善骑射,以功继为汀州刺史。钟氏后裔乃留居汀州。现长汀濯田同睦坑钟氏为钟翱后裔,分迁汀城、武平、蕉岭、兴梅,发展至台湾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陈氏渊源》:陈期皇室后裔陈叔明家族聚三干余口,称为臣族。宋廷猜忌,圣谕凡巨族分居。叔明有九子散处九州,故有“九子分九州,满予封汀州”之说。据《陈姓通书》:“陈叔明第六子陈魁,字参琬,救封大夫,携家室九十七口入汀州。”陈魁为长汀陈姓始祖。墓在汀城黄屋后山。 《李氏族谱》:李氏后裔于宋末南迁汀州府宁化李家坪。李珠生金、木、水、火、土五子。第四予火德、五子土德,第二子木德后裔先后迁长汀河田,火德复迁上杭稔田乡丰朗村。传至八代德玉公,又迁永定金丰里开居,分居大溪乡奥杳楼下。至十七世财生公渡海至台湾。台湾、新加坡李姓是汀州,上杭、永定李氏后裔。 《崇正同人系谱》:“宋末有徐一郎者自宁都迁汀州、上杭、二郎迁连城,传五世……迁广东长乐(五华)”。 南宋迁徙入汀而后分迁杭、永、武而入广东者有: 魏氏自石城入汀,留居长汀、宁化、上杭而后分居广东五华、龙川。 巫氏由赣入汀,留居长汀、宁化、上杭而入广东,分居于梅县、兴宁,后有一系迁移曲江。

谭氏家谱

谈氏家谱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已姓,出自周武王给古帝少昊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被封于炎地(今山东临沭郯城),称炎国。 少昊,远古帝王,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 ?炎?,古字通?谈?,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偏旁,从而炎国演化为谈国,亦称郯国,国君称谈子,亦称郯子,子爵,周武王将其归附于宋国所辖制,成为宋国的附属国。 近有文献介绍谈国为子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本书考证,谈国在西周早期历史上曾依附于宋国,在国政上受宋国辖制,但并不是子姓之国。谈国疆域主体在东海之滨的日照、临沭一带地区,后来的谈国在临沭市郯城县一带,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曹庄大兴,以及赣榆、东海、新浦部分地区。 在春秋早期的周桓王姬林二十年(鲁桓公姬允十二年,公元前700年),鲁桓公联合了郑厉公姬突,两国合兵攻打宋国,谈国就在这场战争中被鲁桓公吞并,变成为鲁国的附庸国。 周景王姬贵二十年(鲁昭公姬将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谈国君主谈子觐见鲁昭公时,鲁昭公曾大摆盛宴款待。席间,鲁国

大夫叔孙昭子问起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数典述祖侃侃而谈。 谈子说:?少昊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其官制由来。我的祖先少昊挚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郯子进一步解释说:少昊是我们的高祖,我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我的高祖少昊挚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所说凤鸟氏,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个官职以它命名;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就是鸽鸬,它在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离去,故以它命名。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非常孝顺,故以它命名主管教育。从颛顼之后,因为无法记录远古时代的事情,就从近古时代开始记录。作为管理百姓的官职,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来命名,而不像从前那样以龙、鸟命名了。?

《关西杨氏家谱》

《关西杨氏家谱》 这部家谱现藏慈溪市档案馆,书的周边已被火烧燋,想必是有人从火海中抢救出来的,个中曲折,倘若有知情者,可以讲个生动的故事。我是第二次翻阅这部家谱了。记得二十年前,我们县志办公室与档案馆同在一幢二层的小楼中办公,馆长是个和蔼可亲、十分敬业的人,姓戚,五十出头,瘦瘦的,眼睛小小的;当年我也是瘦瘦的,眼睛小小的,不过,他戴眼镜,我从没戴过。戚馆长征集历史档案很下决心,也很有眼力,他花了很少的钱(有的经过动员都作捐献),为国家征集了许多的珍贵文献,如明嘉靖皇帝颁给杜文明杜槐父子的奖匾,当代藏书家路工先生的一批藏书,师桥沈氏、双河毛氏、以及孙氏、熊氏、翁氏等宗谱,都是他千方百计弄来的。这部《关西杨氏家谱》即为其中之一。 所谓关西,指陕西华阴。相传,战国时,有一个叫杨章的人,任秦惠文王的左庶长,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华阴侯。于是,陕西华阴就成为杨氏的发祥地,杨章被尊为华阴杨氏开基祖。 此谱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本,杨宣贡(按:这个字应有王字部首,但字库里没有,我又不会造字,歉甚)纂修。十八卷末一卷,卷一、二:世系图;卷三:序、跋、客问、事略、诰勅、

行第字句、记、谱例、修谱诸贤名录;卷四至十八,行传(世系表);卷后:附本邑西管乡分支世系图行传。慈溪市档案馆所藏为残本,仅两册。 本谱《世系宗图》云:“一世祖承干云二府君,观察推官,始籍于鄞;……五世祖正雅元四,仕至御史中丞,徙居慈溪西屿乡;正常元三,仕参议,徙居定海灵绪乡五甲;六世祖亨八,仕殿中侍御史……”清杨贤齐序云:“……云二府君来判明州,遂籍于鄞。三五世中,贤才辈出,八世内登进士者实繁有人,吁盛矣哉。南渡偏安,家各修谱。而吾族始号为四明杨氏,谱分支九派,敕号九府,而吾五世祖元三府君迁居定海(原注:今改镇海)治北灵绪五甲,实本宗开创祖也。”又,清杨肇观序中也说:“元三府君以工部员外参议广东,晚年归隐龙山,迨亨八府君仕宋为殿中侍御史,复迁松水,为本宗开基之祖。” 据此,可知四明杨氏之渊源,其五世祖元三从鄞县徙镇北灵绪五甲,六世祖亨八又迁松水,即今慈溪市范市镇杨家村。 此支杨氏收录光绪《镇海县志》列传者有清杨季芳、杨垲。 是谱创修于南宋,杨正常纂。以后修过多次,主要有: 明嘉靖间(1522—1566),编者不详。 清康熙丙子年(1696),杨贤齐编。 乾隆甲子年(1744),杨永恺编。 乾隆乙亥年(1755),杨勋编。 道光丁酉年(1837),杨肇观编。 以上诸本均已失传,这部光绪谱也成了世上孤本。我在翻阅时,倍加小心,而燋纸触手即成灰烬,慌得管理员连声惊叫,说今后原本不能出珍藏室了,任何人也不准翻阅了。 2007年12月18日下午4时半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