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量关系-基础知识及技巧-10页

数量关系-基础知识及技巧-10页

数量关系-基础知识及技巧-10页
数量关系-基础知识及技巧-10页

基础知识及方法技巧

奇数、偶数、奇偶性

如果一个整数可以被2整除,那么我们说这个数是偶数。

一个整数是偶数还是奇数,是这个整数自身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叫做奇偶性。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不可能被偶数整除

质数、合数

1、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1)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3)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注:

①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②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③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④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

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尾数性质

两个数进行四则运算时,结果的尾数由原尾数运算所得。

两数之和的尾数=尾数之和的尾数;31+42=73

两数之差的尾数=尾数之差的尾数;42-39=3

两数之积的尾数=尾数之积的尾数;31×27=837

奇偶性、质合性、尾数

【例1】某次测验有50道题,每做对一道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道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A.33

B.39

C.17

D.16

【例2】有7个不同的质数,他们的和为58,其中最小的质数是()。

A.5

B.2

C.7

D.3

【例3】已知3个质数的倒数和为671/1022,则这3个质数的和为()。

A.80B.82C.84D.86

【例4】1分、2分和5分硬币共100枚,价值2元,如果其中2分硬币的价值比1分硬币的价值多13分。问三种硬币各多少枚?

A.51、32、17

B.60、20、20

C.45、40、15

D.54、28、18

【例5】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

A.3

B.4

C.7

D.13

【例6】一个人到书店购买了一本书和一本杂志,在付钱时,他把书的定价中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看反了,准备付21元取货。售货员说:“您应该付39元才对。”请问书比杂志贵多少钱?()

A.20

B.21

C.23

D.24

【例7】有8个盒子分别装有17个、24个、29个、33个、35个、36个、38个和44个乒乓球,小赵取走一盒,其余各盒被小钱、小孙、小李取走,已知小钱和小孙取走的乒乓球个数相同,并且是小李取走的两倍,则小钱取走的各个盒子中的乒乓球最可能是()。

A.17个,44个

B.24个,38个

C.24个,29个,36个

D.24个,29个,35个

【例8】两个派出所某月内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

A.48B.60C.72D.96

倍数特性

被5整除的判定依据---个位是0、5的数可被5整除。

被8整除的判定依据---末三位可被8整除的数能被8整除。

被3整除的判定依据---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的数可被3整除。

被9整除的判定依据---各位数字和是9的倍数的数可被9整除。

被6整除的判定依据---能同时被2、3整除。

被7整除的判定依据---末三位与其前面部分的差能被7整除

被11整除的判定依据---一个数由右向左数,奇位数字和与偶位数字和之差能被11整除

重要性质:

传递性:如果数a能被b整除,数b能被c整除,则数a能被c整除。

可加减性:如果数a能被c整除,数b能被c整除,则a+b、a-b均能被c整除。

【例1】哥哥和弟弟各有若干本书,如果哥哥给弟弟4本,两人的书一样多,如果弟弟给哥哥2本,哥哥的书是弟弟的4倍,哥哥和弟弟一共有()本书。

A.20

B.9

C.17

D.28

【例2】有一个分数,分母加2等于2/5,分母减3等于1/2,这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为多少()。

A.33

B.11

C.30

D.19

【例3】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克,放在水中减轻16克。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银在水中重量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占的克数为多少克?()

A.100克,150克

B.150克,100克

C.170克,80克

D.190克,60克

【例4】教室里有若干学生,走了10名女生后,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又走了9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倍,问最初教室里有多少人()。

A.15

B.20

C.25

D.30

【例5】一群大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要求每组人数相同。若每组22人,则多出一人未分进组;若少分一组,则恰好每组人数一样多。已知每组人数最多只能32人,则该群学生总人数是:

A.441

B.529

C.536

D.528

代入排除法

很多题目正面求解很困难或者耗时较多,但是结合选项来看却相对容易,此时可以直接将选项带入题干进行验证,这便是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是数学运算中最主要的速解方法!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奇偶性、质合性、倍数特性、尾数性质

【例1】共有20个玩具交给小王制作。规定制作的玩具每合格一个得5元,不合格一个扣2元,未完成的不得钱也不扣钱。最后小王共收到56元,那么他制作的玩具中,不合格的共有()个。

A.2

B.3

C.5

D.7

【例2】一个产品生产线分为abc三段,每个人每小时分别完成10、5、6件,现在总人数为71人,要使得完成的件数最大,71人的安排分别是()。

A、14:28:29

B、15:31:25

C、16:32:23

D、17:33:21

【例3】某成衣厂对9名缝纫工进行技术评比,9名工人的得分恰好成等差数列,9人的平均得分是86分,前5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460分,那么前7名工人的得分之和是多少?() A.602B.623C.627D.631

【例4】一个整数,用它分别去除157,234和324,得到三个数余数和为100,则这个数为()

A.44B.43C.42D.41

【例5】某技校安排本届所有毕业生分别去甲、乙、丙3个不同的工厂实习。去甲厂实习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2%,去乙厂实习的毕业生比甲厂少6人,且占毕业生总数的24%。问去丙厂实习的人数比去甲厂实习的人数()

A.少9人B.多9人C.少6人D.多6人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约分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分,设总量

2

5 3 6

5 93 12

10 182三者的最大公约数2,1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6

最小公倍数2*3*3*5*2=180

【例1】某政府机关内甲、乙两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发布消息,甲部门每隔2天、乙部门每隔3天有一个发布日,节假日无休。甲、乙两部门在一个自然月内最多有几天同时为发布日()

A.5B.2C.6D.3

【例2】某超市购入每瓶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沐浴露各若干箱,200毫升沐浴露每箱20瓶,500毫升沐浴露每箱12瓶。定价分别为14元/瓶和25元/瓶。货品卖完后,发现两种规格沐浴露的销售收入相同,那么这批沐浴露中,200毫升的最少有几箱?

A.3B.8C.10D.15

赋值法

如果求解某一问题需要用到某个未知量,并且这个量的大小并不影响最终结果,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个量设为一个利于计算的数值,从而化简计算,这种方法便是赋值法。

常用赋值:设1、设100、设最小公倍数

用于工程问题、比例问题求解

【例一】打开A、B、C 每一个阀门,水就以各自不变的速度注入水槽。当三个阀门都打开时,注满水槽需要1小时;只打开A、C 两个阀门,需要1.5小时;只打开B、C 两个阀门,需要2小时。若只打开A、B 两个阀门时,需要多少小时注满水槽()。

A.1.1

B.1.15

C.1.2

D.1.25

【例二】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某种化学溶液,一个瓶子中溶质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溶质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化学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溶质和水的体积比是多少()。

A.31:9

B.7:2

C.31:40

D.20:11

【例三】某浇水装置可根据天气阴晴调节浇水量,晴天浇水量为阴雨天的2.5倍。灌满该装置的水箱后,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可为植物自动浇水18天。小李6月1日0︰00灌满水箱后,7月1日0︰00正好用完。问6月有多少个阴雨天()

A.10B.16C.18D.20

【例四】某集团有A和B两个公司,A公司全年的销售任务是B公司的1.2倍,前三季度B公司的销售业绩是A公司的1.2倍,如果照前三季度的平均销售业绩,B公司到年底正好能完成销售任务。问如果A公司希望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第四季度的销售业绩需要达到前三季度平均销售业绩的多少倍()

A.1.44B.2.4C.2.76D.3.88

方程法

方程法是通过列方程(组)、不定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解题的方法

【例一】2017某抗洪指挥部的所有人员中,有2/3的人在前线指挥抢险。由于汛情紧急,又增派6人前往,此时在前线指挥抢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5%。如该抗洪指挥部需要保留至少10%的人员在应急指挥中心,那么最多还能再增派多少人去前线?

A.8

B.9

C.10

D.11

【例二】2016地市某单位组建兴趣小组,每人选择一项参加。羽毛球组人数是乒乓球组人数的2倍,足球组人数是篮球组人数的3倍,乒乓球组人数的4倍与其他三个组人数的和相等。则羽毛球组人数等于()

A.足球组人数与篮球组人数之和

B.乒乓球组人数与足球组人数之和

C.足球组人数的1.5倍

D.篮球组人数的3倍

【例三】某单位原有45名职工,从下级单位调入5名党员职工后,该单位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如果该单位又有2名职工入党,那么该单位现在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多少()

A.40%B.50%C.60%D.70%

【例四】小王参加了五门百分制的测验,每门成绩都是整数。其中语文94分,数学的得分最高,外语的得分等于语文和物理的平均分,物理的得分等于五门的平均分,化学的得分比外语多2分,并且是五门中第二高的得分。问小王的物理考了多少分()

A.94B.95C.96D.97

极端分析法

极端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问题的极端情况来解题的方法。

常用于数据分配、抽屉问题等组合数学题目的求解

最值问题:最多/至少...

至少...保证...

最多的...最少...

最少的...最多...

最值

【例1】某连锁企业在10个城市共有100家专卖店,每个城市的专卖店数量都不同。如果专卖店数量排名第5多的城市有12家专卖店,那么专卖店数量排名最后的城市,最多有几家专卖店()

A.2B.3C.4D.5

【例2】2017江苏在一次竞标中,评标小组对参加竞标的公司进行评分,满分120分。按得分排名,前5名的平均分为115分,且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则第三名得分至少是()A.112分B.113分C.115分D.116分

【例3】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A.10B.11C.12D.13

【例4】现有21本故事书要分给5个人阅读。如果每个人得到的数量均不相同,那么得到故事书数量最多的人至少可以得到()本。

A.5

B.7

C.9

D.11

【例5】5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9,5个人中没有小于24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

A.46

B.48

C.50

D.49

【例6】射箭运动员进行训练,10支箭共打了93环,且每支箭的环数都不低8环。问命中10环的箭数最多能比命中9环的多几支?

A2B3C4D5

【例7】阅览室有100本杂志,小赵借阅过其中75本,小王借阅过70本,小刘借阅过60本,则三人共同借阅过的杂志最少有()本。

A.5B.10C.15D.30

抽屉

【例1】外国讲星座,中国传统讲属相。请问在任意的37个中国人中至少有几个人的属相相同()。

A.3

B.4

C.5

D.6

【例2】某公司举办大型年会活动,共35人参加。其中13名女生,每人至少表演一个节目,导演尽可能平均分配节目,共表演了27个节目,则至少有一名女生至少表演多少个节目:()

A.4

B.3

C.2

D.1

【例3】七夕节,某市举办大型公益相亲会,共42人参加,其中20名女生,每人至少相亲一次,共相亲61次,则至少有一名女生至少相亲多少次?

A.6

B.4

C.5

D.3

最不利

【例1】有6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分别为4,6,8,9,11,10,将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那么,拿到相同颜色的球最多需要的次数为:

A.6

B.12

C.11

D.7

【例2】从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多少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6张牌的花色相同()。

A.21

B.22

C.23

D.24

【例3】有17个完全一样的信封,其中7个分别装了1元钱,8个分别装了10元钱,2个是空的,问最少需要从中随机取出几个信封,才能保证支付一笔12元的款项而无需找零()。

A.4

B.7

C.10

D.12

【例4】某单位组织党员参加党史、党风康政建设、科学发展观和业务能力四项培训,要求每名党员参加且只参加其中的两项。无论如何安排,都有至少5名党员参加的培训完全相同。问该单位至少有多少名党员()

A.17B.21C.25D.29

【例5】某社区老年协会的会员都在象棋、围棋、太极拳、交际舞和乐器五个兴趣班中报名了至少一项。如果要在老年协会中随机抽取会员进行调查,至少要调查多少个样本才能保证样本中有4名会员报的兴趣班完全相同?

A.93

B.94

C.96

D.97

图示法

图示法是指利用图形来解决数学运算的方法。图示法简单直观,能够清楚表现出问题的过程变化,复杂的数字之间的关系用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能够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适用于大部分题型,尤其是在行程问题、年龄问题、容斥问题等强调分析过程的题型中运用。常用的图形有线段、文氏图和几何图形等。

【例】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A.22

B.18

C.28

D.26

容斥原理

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没有重复,没有遗漏。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二集合容斥原理

三集合容斥原理

二集合容斥原理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先把A、B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发现既是A 类又是B类的部分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要减去。如图所示:

公式:A∪B=A+B-A∩B

【例1】运动会上100名运动员排成一排,从左向右依次编号1~100,选出编号为3的倍数的运动员参加开幕式队列,而编号为5的倍数的运动员参加闭幕式队列。问既不参加开幕式又不参加闭幕式队列的运动员有多少人()。

A.46

B.47

C.53

D.54

【例2】某出版社新招了10名英文、法文和日文方向的外文编辑,其中既会英文又会日文的小李是唯一掌握一种以上外语的人。在这10人中,会法文的比会英文的多4人,是会日文人数的两倍。问只会英文的有几人()

A.2B.0C.3D.1

【例3】工厂组织职工参加周末公益劳动,有80%的职工报名参加。其中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与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比为2︰1,两天的活动都报名参加的人数为只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的50%。问未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是只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的()A.20%B.30%C.40%D.50%

三集合容斥原理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

那么,将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个

数相加后发现两两重叠的部分重复计

算了1次,三个集合公共部分被重复

计算了2次。

如图所示,灰色部分

A∩B-A∩B∩C、B∩C-A∩B∩C、

C∩A-A∩B∩C都被重复计算了1次,黑色部分A∩B∩C被重复计算了2次,因此总数A∪B∪C=A+B+C-(A∩B-A∩B∩C)-(B∩C-A∩B∩C)-(C∩A-A∩B∩C)-2A∩B∩C=A+B+C-A∩B-B∩C-C∩A+A∩B∩C。即得到:

公式:A∪B∪C=A+B+C-A∩B-B∩C-C∩A+A∩B∩C

标准公式

【例1】五年级一班共有55个学生,在暑假期间都参加了特长培训班,35人参加书法班,28人参加美术班,31人参加舞蹈班,其中以上三种特长班都参加的有6人,则有()人只参加了一种特长培训班。

A.45

B.33

C.29

D.22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

那么,将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个

数相加后发现两两重叠的部分重复计

算了1次,三个集合公共部分被重复

计算了2次。

公式:A∪B∪C=A+B+C-A∩B-B∩C-C∩A+A∩B∩C

补充公式:A∪B∪C=A+B+C-(AB+BC+CA)-2A∩B∩C

非标公式

【例2】某企业调查用户从网络获取信息的习惯,问卷回收率为90%,调查对象中有179人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146人从官网站获取信息,246人从社交网站获取信息,同时使用这三种方式的有115人,使用其中两种的有24人,另有52人这三种方式都不使用,问这次调查共发出了多少份问卷()

A.310B.360C.390D.410

【例3】某乡镇举行运动会,共有长跑、跳远和短跑三个项目。参加长跑的有49人,参加跳远的有36人,参加短跑的有28人,其中只参加两个项目的有13人,参加全部项目的有9人。那么参加该次运动会的总人数为多少:

A.75

B.82

C.88

D.90

三集合公式

1、三集合标准型公式:A+B+C-AB-AC-BC+ABC=总-都不满足

2、三集合非标准型公式:A+B+C-满足两个条件的-2×满足三个条件的=总-都不满足

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及应试策略 一、语言基础知识题 1字音:多音字形声字单音字(1)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2)注意语体[口语、书面语]、词性、语意和特殊读音。 (3)要记住一些字的特殊读音;留心习惯误读的字;要记注成语中特殊字的读音。 (4) 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 (5)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同音音近字、同音义近字、音形都近字、形近字。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1)从理解词义入手(2)利用对应关系掌握(3)通过组词辨别。注意互用字。(4)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偏旁与字意联系起来记忆。通过换用相异偏旁的字来比较哪个更对。(5)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设法换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比较。(6)答题技巧:A、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B、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C、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D、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3近义词同音词的辨析(实词或虚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选择。A、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B、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4成语、熟语的使用: A成语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 ⑴褒贬不当: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无所不为:没有什么坏事不做。(贬) ⑵部分重复:(感到爱莫能助) ⑶词义不当:二次大战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改“首要”。 ⑷语体色彩不当: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敝帚自珍: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谦辞)不能指别人送的东西 ⑸误用对象: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 针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规律,在这里为广大考生提供几点技巧性的答题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矛盾选项法 当选择题的选项中,尤其是单项选择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选项完全矛盾的时候,基本上可以 判别答案就在矛盾的两个选项之中,所以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浏览完全部选项时再做解答,一来可以发现试题中是否有矛盾项,二来,可以防止因为误读选项而造成的不必要错误,最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例题】 7岁的小朋友小明趁其母亲不在家时,将妈妈的价值数万元黄金首饰与邻居家孩子手中的价值10元的玩具进行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妈妈可以要求邻居返回钻戒 b.小明妈妈不能要求邻居返回钻戒 c.小明与邻居的交换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情况 d.小明的母亲没有尽到看管孩子的义务,所以应当自行承担损失 【解析】对于这道题,我们看到选项a与选项b是完全矛盾

的两个选项,基本可以断定答案就在a与b中,之后可以根据题干再进行分析,这里考查的主要是民法中的主体,小明作为一个7岁的儿童,属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所做的民事行为应被断定为无效的,故小明的妈妈可以要求邻居返回钻戒,小明与邻居的交换行为必定是无效,那么这里问错误的,就是选项b。 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比较选项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除了上面谈到的矛盾选项法,考生还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凡是差异性较大的选项,皆有可能出现一定的错误。 【例题】在行政诉讼中,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不受理的案件是( )。 a.事业单位内部,某工作人员对其撤职处分不服 b.某企业对行政机关的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 c.某公民对民政机关撤销其低保不服 d.某公民对行政机关拒绝为其颁发营业执照不服 【解析】对于本题,有很多考生要分析很久最终也没有找到正确的选项,考生可以通过认真再次审题来锁定答案,本题题干是指在行政诉讼中,这就意味着,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不能是已经在国家机关系统内部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即公职人员身份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他们如有对自己所受的决定不服,提出的解决途径我们称之为行政申诉,因此,本题a选项中的机关干部对撤职处分不服,因为机关干部是公职人员身份,不能经过行政诉讼这个途径给以解决,故答案选择a。

公务员必备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学运算 数量关系中的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题。这类试题一般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即快又准,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二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正确把握题意,三是熟练掌握一定的题型及解题方法。四是加强训练,增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并熟记一些基本数字。以下我们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试题,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一、利用“凑整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5.2+13.6+3.8+6.4的值为 A.29 B.28 C.30 D.29.2 答案为A。“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是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二、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425+683+544+828的值是 A.2488 B.2486 C.2484 D.2480 答案为D。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考察几个答案项尾数是否都是唯一的,如果是,那么可以先利用个位数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从中找出唯一的对应项。如上题,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所以很快6 答案为C。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他们的值相近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的差,从而求得他们的和。在该题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 三、利用“基准数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1997+1998+1999+2000+2001 A.9993 B.9994 C.9995 D.999中,选2000作为基准数,其他数分别比2000少3,少2,少1,和多1,故五个数的和为9995。这种解题方法还可以用于求几个相近数的算术平均数。 1.比例分配问题 例题: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3: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A.100 B.150 C.200 D.250 答案为C。解答这种题,可以把总数看作包括了234=9份,其中人数最多的肯定是占4/9的三年级,所以答案是200人。 2.路程问题 例题: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走了全程的2/5之后,离中点还有2.5公里。问甲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与答题技巧

语文基础知识与答题技巧 一、语文基础知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7 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8拟人: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9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主要起强调作用。 答题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注:修辞手法非常多,这里仅阐述常见修辞。 三、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 1、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折; 4、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 5、声音的延续等。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1.表示引用;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表示反语、否定或讽刺。 省略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 1.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 2.表示话语中没有说完的部分; 3.表示断断续续中话语的停顿。 三、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常见情感: 迷恋、忧愁、思乡、怀念、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迷茫、失落、恬淡、闲适、欢乐、愉悦、仰慕、激愤、愤懑、坚守节操、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等。 二、常见现代文题型 为了更好的解读基础知识如何应用到答题过程中,现将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融合讲解。 一、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总起全文、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打下伏笔、作铺垫、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内容上:渲染气氛、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

公共基础知识1000题

公共知识综合测试1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 A.是否适应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 需要 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B.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11.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 A.拘役 B.拘留 C.拘传 D.逮捕 12.代理人应为()的利益而行使代理权。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3.人民法院是()。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公安机关 4.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民族区域自治 B.单一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5.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集体负责制 B.双重从属制 C.主席负责制 D.合议制 6.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各级人民法院 7.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 A.分散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程序性 8.《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的行政主体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 D.违法行为发生地 9.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A.特定的民事纠纷 B.特定的行政纠纷 C.特定的经济纠纷 D.特定的刑事纠纷 10.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A.被代理人B.自己C.代理人所在机构D.被告 13.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 A.占有、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B.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C.使用权利 D.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 14.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 A.指示 B.请示 C.批复 D.命令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之比例法细讲

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之比例法细讲 什么是比例? 比例是数量关系之间的相对关系,或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 用比例不用方程,学会比例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提高解题速度,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上取得好成绩。 解决比例问题的核心思想是“份数思想”,即根据题目中各数量间的比例关系,设定各个量的份数,将复杂的比例问题简单化 注意:比例问题的重点在于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明确两种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有助于你能快速,简便的解出题目。 如何运用比例法 当我们采用比例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含有一个固定乘除等式关系。 例如:路程=速度*时间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利润=成本*利润率等,在使用比例法解决这类问题时,三个量必须固定一个量,寻找另外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例题讲解 例题1: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20个,可以提前一天完成.工作4天后,每天多加工5个,结果提前3天完成,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解析:效率比是20:25=4:5 总量是不变的则时间比是5:4 因为工作效率没变之前完成工作总量是1天后来工作效率增加时间提前3天 则一份时间相差3-1=2天 所以4份就是8天则总量是4*20+25*8=280 例题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返回时它用原速度走了全程的4分之3多5千米,再改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走完余下的路程,因此,返回甲城的时间比前往乙城的时间多用了10分钟,甲、乙两城相距多远? 解析:速度比是4:3 路程是不变量则时间比是3:4 相差一份是10分钟则速度变化的那一段路程所用时间是3*10=30分钟

那么这一段路程为0.5*40=20千米 设全程为S S/4-5=20 则全程S=100 例题3:一辆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提速20%与原速度的比是1.2:1=6:5 路程是不变量那么时间比是5:6 相差一份时间是1小时,则原定时间是6小时=360分钟 提速25%与原速度的比是1.25:1=5:4,路程是不变量那么时间比是4:5 相差一份时间是40分钟则提速后所用时间是160分钟 120千米的路程所用时间是360-160-40=160 总路程是120/160*360=270千米

行测数量关系题目解题技巧:常用的数字特性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题目解题技巧:常用的数字特性汇总 一、整除性 整除性在公考中用的非常的频繁,更多体现在速算上,结合公考数算的特性,根据选项,不通过计算,直接出答案,整除性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思维,而不是方法;带余除法可以结合到这里,理论依据为同余问题,剩余定理。 1、(国家2007-5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A、84 分 B、85 分 C、86 分 D、87 分 解析:此题的方法很多,有常规的方程法,也有稍微好点的十字交叉法,但这些都不是这里所要表述的利用数字的整除性。 因“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即女生的平均分是男生的1.2倍。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公考),分数只会是整数,所以我们只需要在选项中找一个12的整数倍的数即可,只有84符合题意。 2、(国家2006 一类-40)有甲、乙两个项目组。乙组任务临时加重时,从甲组抽调了四分之一的组员。此后甲组任务也有所加重,于是又从乙组调回了重组后乙组人数的十分之一。此时甲组与乙组人数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A. 甲组原有16人,乙组原有11人 B. 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之比为16∶11 C. 甲组原有11人,乙组原有16人 D. 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比为11∶16 解析:此题的最佳思路还是利用数字的整除性,从“甲组抽调了四分之一的组员”,推出甲组的人数为4的倍数,排除掉CD,然后结合逻辑学的包含关系,排除掉A,选B。因为A成立的话,B也成立,答案只会是1个的,所以A是错的。 3、(天津2008-7)农民张三为专心养猪,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 A.125头 B.130头 C.140头 D.150头

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答题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答题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答题技巧一般来说,解答论述题应该抓住试题的中心议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路渐进深入地进行阐述。 重点是理解,考试一般是按关键词给分的,答题要条理清晰,不要写成一大段,能。分1,2,3是最好的。还有就是别曲解了题意,答非所问,不过这点一般不会出错吧 1、确立中心议题 确立中心议题,是整个解答过程最为关键的步骤。为避免跑题,考生在解答前一定要仔细推敲题意。对于试题的测试要求,应试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并使全文的论述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议题而展开。 2、辨别试题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论述题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主要有叙述式、说明式、评价式、分析式和批驳式这五种。叙述式论述题要求考生把某一事实或原理详细地记述下来;说明式论述题则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对某一事件或原理进行解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或理论对事物或人做出价值评定,是评论式论述题的重要特点。分析式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分解,然后找出这些独立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批驳式论述题要求应试者用某种观点对试题所展示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题型不同,作答方

式也不同,考生一定要看清试题类型,按相应方式作答。 3、确立论点 中心议题和应答方式确定后,考生接下来就要根据试题的中心议题来确立论点。在确立论点时,考生应考虑到时间许可程度,论点数量不宜过多,安排也应有主次之分,尽量将重要的论点前置,不太重要的内容放在后面叙述,以免把时间耗费在意义较小的内容上。 4、选择论据 论据的选择是论述题解答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性是论据选择的首要准则和要求。考生应从说明或证明论点的需要出发,选取那些能够强化所提论点或对论点进行解释和论证的材料作为论据,使这些论据能有效地为论点服务。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考生往往不可能将所有符合要求的材料都选择进来,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对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依据代表性的大小来选定取舍。最终只将那些最有代表性或最有说明力的材料作为自己的论据,而不是毫无选择地堆砌材料。 5、论证充分、全面 应试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要做到论证充分、全面。中心议题的内涵应该在论点中有完整的体现,而且,每一个论点也应有充分的论据为基础,论点应是对论据的正确概括。要注意说理的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其次,表述上要注意逻辑,内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和冲突,同时应避免层次不清、语无伦次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所述理论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实结合起来,运用这些理论来对现实事物做出解释。这一点

行测中六类蕴含数量关系的图形推理题解题技巧点拨

行测中六类蕴含数量关系的图形推理题解题技巧点拨 图形推理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种题目。在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中,图形推理题一般有10道,考查规律繁多,很多考生在解这种题时往往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便自动将其划为固定失分点。经过多年对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测试真题的的分析,专家发现,在近几年的图形推理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成为了图形推理的主要测查内容之一。现总结六类蕴含数量关系的图形推理题的解答方法,相信考生在学习了本篇文章之后,会大大增加解答图形推理题的自信度。 一、图形中特殊元素的个数 通常包括图形中的比较明显的图形,如图形中的角(直角)、交点、对称轴、三角形等。 例题: 【解析】题面都是汉字,但是本题不是笔画的规律。这些汉字的共同点是都含有“口”,观察第一组图形,“口”的数量为:1,2,3;第二组图形为:2,?,4。故应该选择有三个“口”的。应该选择D答案。 二、图形中的笔画数与线条数 例题: 【解析】题干中每个汉字的笔画数分别为1、2、3、4,选项中只有D项是5笔。 三、图形中小图形的移动格数或者旋转度数 例题:

【解析】观察图形,容易发现是旋转的规律。外围的阴影逆时针旋转,每次移动两格;内圈的扇形阴影顺时针旋转,每次移动一格。按照此规律,应该选择C答案。 四、图形中阴影部分占所在图形的比例 例题: 【解析】观察图形,含有阴影部分。考虑面积的规律。发现每排前两幅图阴影面积相加,结果等于第三幅图的阴影面积。第一排阴影面积所占比例为:1/8,3/8,1/2;第二排是2/6,1/6,1/2;所以第三排图形中,将前两幅图的阴影组合在一起,通过观察就可以直接选择D答案。 五、图形中的封闭区域数 例题:

语文基础知识与答题技巧

语文基础知识与答题技巧(倚天版) 【倚天新序】论宝刀屠龙怒号,评奇剑倚天长啸。在期末考试即将来临的日子,希望这次的些微整理能对各位同学更有帮助。 旧版的屠龙对大部分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而言更有帮助,对参加中高考的同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过于宽泛,不够凝练。当为此,鄙人常心怀遗憾,一直积蓄力量,力求整理出分别针对中高考的指导。 期末考试在即,不少同学开始向我诉求还有哪些办法可以应急。我说:“倚天版要上线了,你看看吧,会对你有帮助了。” 临近考试,积累性的知识已经无力改变现状。目下只可以通过方法技巧的提升来使我们有限的水平得到更好的发挥。 除却这类应试类的知识技巧,诸君要在积累上多下功夫,那才是真正的语文。 【屠龙旧序】大部分语文不好的同学会很纳闷:语文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明确,我该怎么做才能把语文学好呢? 面对语文弱科,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数学偏理性,语文偏感性,这两科又没有哪一科是绝对的理性和感性。故而找到语文中的理性部分,可以使我们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这些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就像数学中那些极为常用的基础定律(四则运算、勾股定理等),可是很少有同学来花时间做一个规范和整理,这些基础知识就显得零碎而杂乱,不成章法。一旦这个基础知识体系建立,一劳永逸。 数学的基础运算都不会,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语文亦然。 一、语文基础知识 所谓基础知识,就是必须掌握,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继续学习的知识。但就课堂实际观察发现,我们的基础知识存在诸多漏洞。 这里只讲两点最迫切的。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不少同学只要他人说出第一个,自己就能补上另四个,但如果我们列出这五个,问同学这五个东西叫什么,多半哑然。当面对“请问第二自然段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之类的题目时目光惶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杯具”。) 二、修辞手法: (重点要把握其构成要素和作用效果。部分同学只知其名不知其所以然,故而根本达不到理解的程度,更甭提运用和鉴赏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极为优异,需要同学们把这些基础弄好,这是提升语文水平重要而基础的部分。) 修辞手法作为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学习的表达技巧,我们要等到何时才愿意完全掌握?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按其结构分明喻、暗喻和借喻。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中公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常识题解题技巧及例题分析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识题是一种常考考点,但是大多数考生对常识题可谓望而却步。中公教育团队针对这种题型,总结归纳出解题技巧、常考知识点等内容并对常识题中的几道经典例题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解题技巧: 1. 淘汰法。对于单选题,利用淘汰法以节省时间。 2. 去同存异法。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其他选择项与之比较。 3. 印象认定法。选择最先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答案。 4. 比较法。把四个选项进行纵横向比较。 5. 大胆猜测法。 注意平时多阅览报刊、多看电视,了解相关常识并善于寻找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多掌握信息、多观察生活、多注意思考。 二、考点直击 1. 哲学基本知识。 2.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 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 4. “三个代表”。 5. 时事。 三、经典例题透析 例1. 不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谢林 D. 尼采 【答案及解析】D。德国古典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康德、谢林和黑格尔。康德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过程的三分法,用“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他的整个认识论的体系。黑格尔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体系,第一个系统地自觉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谢林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尼采则是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 例2. 2004年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取得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高居奥运会金牌榜第二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辟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 A. 29 B. 30 C. 31 D. 32 【答案及解析】D。 例3. 我国国家最高监督权的行使机构是()。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答案及解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它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选举、决定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即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和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上述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数量关系之三集合容斥问题解题技巧

2012年备考数量关系之三集合容斥问题解题技巧:公式法2011年08月29日 21:10:58 来源:新华教育【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在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模块中的容斥问题必不可少,也是学员觉得最难突破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一则是容斥问题很复杂,特别是三集合容斥问题涉及的已知量特别多,读完题容易被绕进去;二则是没有好的方法切入,做出来非常消耗时间。其实,掌握好公式法对于解决三集合容斥问题很有帮助。本篇就对三集合容斥问题的解题技巧之公式法进行阐释。 一、三集合标准型公式 集合A、B、C,满足标准型公式: = =总数-三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三集合标准型公式适用于题目中各类条件都明确给出的情况。另外,可使用尾数法,判断个位数的相加减快速确定正确答案。 【例题1】(浙江-行测-2009-55)某专业有学生50人,现开设有甲、乙、丙三门选修课。有40人选修甲课程,36人选修乙课程,30人选修丙课程,兼选甲、乙两门课程的有28人,兼选甲、丙两门课程的有26人,兼选乙、丙两门课程的有24人,甲、乙、丙三门课程均选的有20人,问三门课程均未选的有多少人?()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答案】B。各类条件明确给出,直接使用公式法。三者都不满足的个数=总数-=50-(40+36+30-28-26-24+20),可使用尾数法,尾数为2,选B。 【例题2】(国家-行测-2009-116)如图所示,X、Y、Z分别是面积为64、180、160的三张不同形状的纸片。它们部分重叠放在一起盖在桌面上,总共盖住的面积为290。且X与Y、Y与Z、Z与X重叠部分面积分别为24、70、36。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基础知识与答题技巧

语文基础知识与答题技巧(屠龙版) 大部分语文不好的同学会很纳闷:语文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明确,我该怎么做才能把语文学好呢? 面对语文弱科,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数学偏理性,语文偏感性,这两科又没有哪一科是绝对的理性和感性。故而找到语文中的理性部分,可以使我们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这些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就像数学中那些极为常用的基础定律(四则运算、勾股定理等),可是很少有同学来花时间做一个规范和整理,这些基础知识就显得零碎而杂乱,不成章法。一旦这个基础知识体系建立,一劳永逸。 数学的基础运算都不会,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语文亦然。 一、语文基础知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7 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公共基础知识提分篇

公共基础知识提分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冲刺进入最后倒计时,留给考生们的备考时间俨然无几。如何在这短暂的备考时间里完成对公考笔试的绝胜冲刺?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特针对公共基础知识部分为国考考生介绍了一种最为常用的解题技巧——排除法。 公共基础知识这一学科,与其他的公职考试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其他的学科都是以技巧为主,而公共基础知识却是一门纯知识性的学科。这就造成了复习方法的不同,其他学科,如判断推理,只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解题技巧,如“三个等价,三个翻译”等,再做些题目练习一下就可以了。而公共基础知识则需要复习大量的知识点,技巧性相对较弱。但是知识浩如烟海,我们考试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那怎么办?难道只能纯蒙吗?也不是,公共基础知识还是有一些解题技巧的,本文介绍的就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技巧——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从反面出发,把明显错误的选项筛除,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思考,选出答案,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排除法还可以进行细化,包括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等等,下面依次来介绍。 首先,排谬法。顾名思义,“谬”就是“错”的意思,排谬法即如果选项中有些选项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则可直接排除,然后在剩余的本身说法正确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例如这一题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观才是科学正确的观点,因此,凡是强调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的观点,则可直接用排谬法排除,很明显,A、C、D都是唯心主义观点,则答案就是B了(B看不懂也没关系,因为另外三个不可能是正确的)。 其次,排异法。所谓排异法,即选项本身的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或与题干(关键词)无关,则可排除。 例如这个题目: 在2008年开展的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中,国家执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关闭违法网站1287个,网络环境得到改观。这体现了政府的( )。

数量关系答题技巧:浓度问题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答题技巧:浓度问题解题思路事业单位 数量关系技巧包含了数学运算技巧和数字推理技巧两大部分,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是最为考生所头疼,其所占分值高并且难度也高。今天中公教育为考生整理了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中的浓度问题解题思路,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浓度问题主要涉及溶质、溶剂、溶液和浓度这几个数量,它们之间具有如下基本关系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溶度问题常考的题型和解题关键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溶剂的增加或减少引起浓度变化。面对这种问题,不论溶剂增加或减少,溶质是始终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第二种,溶质的增加引起浓度变化。面对这种问题,溶质和浓度都增大了,但溶剂是不变的,据此便可解题。第三种,两种或几种不同溶度的溶液配比问题。面对这种问题,要抓住混合前各溶液的溶质和与混合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据此便可解题。 具体解答浓度问题的时候,为了提高速度,我们通常会使用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比例关系,解答某些浓度、比例问题,有一种非常简捷有效的“十字相乘法”。所谓“十字相乘法”,就是在“把一个基数分为A、B两个部分,并且给出了A、B的总均值C的条件下,求A、B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方法”。 查看下面例题详解: 【例题1】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浓度为22%的盐水多少克? A.20 B.30 C.40 D.50 【中公教育解析】用十字相乘法可以求解为:原有盐水/新加盐水=8/12=2/3,则新加盐

水为20×1.5=30。故答案为B。 【例题2】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 【中公教育解析】 解法一:按照传统的公式法来解 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70%=70克; 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20%=8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100%=30%,选择A。 解法二:十字相乘法 混合后酒精溶液的浓度为X%,运用十字交叉法。

排列组合基础知识及解题技巧

排列组合基础知识及习题分析 在介绍排列组合方法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的运算公式! 35C =(5×4×3)/(3×2×1) 26 C =(6×5)/(2×1) 通过这2个例子 看出 n m C 公式 是种子数M 开始与自身连续的N 个自然数的降序乘积做为分子。 以取值N 的阶层作为分母 35P =5×4×3 66P =6×5×4×3×2×1 通过这2个例子 n m P =从M 开始与自身连续N 个自然数的降序乘积 当N =M 时 即M 的阶层 排列、组合的本质是研究“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 (m≤n)个元素,有序和无序摆放的各种可能性”.区别排列与组合的标志是“有序”与“无序”.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思维模式有二: 其一是看问题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有序用“排列”,无序用“组合”; 其二是看问题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分 类:“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 类方法”,这是对完成这件事的所有办法的一个分类.分类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合于它的分类标准,然后在这个 标准下进行分类;其次,分类时要注意满足两条基本原则:①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②分别属于不同两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 分步:“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这是说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要分成n 个步骤.分步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可行的分步标准;其次,步骤的设置要满足完成这件事必须并且只需连续完成这n 个步骤后,这件事才算最终完成. 两 个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和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如果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这n 类办法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无论那一类办法中的那一种方法都能单独完 成这件事,求完成这件事的方法种数,就用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缺一不可,即需要依次完成所有的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而完成每一个 步骤各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法,求完成这件事的方法种类就用乘法原理. 在解决排列与组合的应用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常见命题形式: “在”与“不在” “邻”与“不邻” 在解决问题时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⑴“相邻”问题在解题时常用“合并元素法”,可把两个以上的元素当做一个元素来看,这是处理相邻最常用的方法.

泉州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泉州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及解 题方法 泉州事业单位考试群:232772909 公共基础知识题型分值比例分析中我们得出案例分析题的试题约占10%的分值,尽管没有选择题占的的多,但每一类型的题我们都要保证拿到比较高的分数这样才能整体分数有所提高,每一种类型的题我们都要掌握必要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不至于知识点都掌握了但没有好方法而去失不必失的分值,下面我们就公共基础知识答题技巧: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总结如下: 掌握了方法后我们来做一道相关的试题来检验我们所学的方法:案例分析题(共10分) 认真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回答所附问题。(每小题5分) 1.据相关报道曾指出,人们曾经以为法律本身就是一剂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但许多法律颁布后的实施状况却令人们大失所望。以经济类最权威的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例,该法列举了八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然而该法自1993年12月1日施行以来,除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取得一些成效外,全国查处的其他类型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实在是寥寥无几,因此人们很快发现,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 结合行政管理部分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加强行政决策的实施。 2.2003年11月12日晚11时许,原告方某因住在邻居的李某家喧闹,影响其母亲手术后休息,便拉了李家的电保险闸。为此,李某与原告方某发生争吵,进而厮打起来,在众邻居的极力劝阻下才平息了事态。后来经法医鉴定,原告方某、李某均为轻微伤。2003年12月5日,被告区公安分局以原告方某殴打他人为由,做出第010311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决定对方某处以15天行政拘留。原告不服,向某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经复议维持原处罚决定。原告对该复议裁决仍不服,遂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本案中公安分局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其对方某的处罚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题 1.答:立法机关颁行的法律,需要强化执行、落实实施方能收到实效,否则形同虚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①有效实施法律,首先要阐释法律内容,广泛发动社会宣传,使执法者、守法者树立明确的法律意识,自觉守法,依法维权,严格执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所以取得成效,同新闻媒介及全社会上下的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②有效实施法律,需要各方相互配合,齐抓共管,要求做到步调一致、政令统一,明确各方的权力和责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应各负其责,明确事权,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扯皮。③有效实施法律、重大监督、检查和落实。对于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执法力度,严格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才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杜绝朝令夕改,有令不行。④落实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对执法情况不断总结,找出不足,吸取教训、归纳经验。通过不断评估——修正——再评估,不断完善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