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由于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发展极为复杂,各国对其基本内涵理解不一,故而相应的制度表现形式也相差甚远。

人民主权原则即便在其支持者那里也并不具有完全一致的内涵,而是存在著作为“抽象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作为“具体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分野。

对原则采取的不同的理论取向自然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必然,但是,进入“革命后社会”的国家却有必要对以往非常态下的制度选择重新加以思考。

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导致在建构合理的国际秩序与坚持国家主权的完整性之间,也充满矛盾和对立。所谓事实上的独立与法律上的独立、相对主权与绝对主权、积极主权与消极主权等理论上的分野,不过是主权复杂性的另一种话语表述。

社会主义国家都从人民主权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应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主权的基本形式。早期很多宪法学者甚至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民主的范围和效能方面是全面而又全权的、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人民主权原则是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民主化浪潮及其所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石,它已为一切民主或自诩为民主的国家所认同,但是,由于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发展极为复杂,各国对其基本内涵理解不一,故而相应的制度表现形式也相差甚远。人民主权原则即便在其支持者那里也并不具有完全一致的内涵,而是存在著作为“抽象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作为“具体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分野。对原则采取的不同的理论取向自然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必然,但是,进入“革命后社会”的国家却有必要对以往非常态下的制度选择重新加以思考。

感受中国现代化建设

感受中国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能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从小砖屋到高大的楼房,从自行车到小轿车,从衣服的单调到多彩颜色,这些都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它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下巨大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的鼓舞着全国人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但是,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难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但我相信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更能克服这些前进中的困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脱离实际,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感受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国家责任意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题解析

2020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题解析 一丶单选题 ( 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1.总书记2014年在(D),回答电视台记者访问的时候提到改革进入深水区。 A韩国 B英国 C美国 D俄罗斯 2.本次机构改革之前,大致有(D)次党政机构的改革。 A6 B5 C4 D7 3.(D)年,召开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1956 B1949 C1929 D1954 4“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C)同志提出。 A江泽民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周恩来 5.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依法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军队,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是指(C)。 A改革范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 B改革设计的科学性 C改革的成果法定化 D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 6.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国2000年到2050年的目标是(A)。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实现温饱 C达到小康水平 D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7.最高人民法院属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的(A)。 A国家治理体系 B政府治理体系 C党的领导体系 D群团工作体系 8.1982年6月28日,中央印发(A)。 A《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B《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C《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9.政府的(A)职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党中央,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A环境保护 B法制建设 C民主监督 D干预市场 10.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于(C)年。 A2014 B2016 C2015 D2013 二丶判断题 ( 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1.本次机构改革将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x)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加强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以此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3.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专门成立了社会建设委员会。(x) 4.2013年的机构改革有一个特点,就是问题导向。(√) 5.李克强总理指出: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x) 6.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三步比前两步容易。(x)

大学生思想汇报建设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大学生思想汇报:建设和谐的现代化国 家 尊敬的党组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们的 核心,是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文化支撑和动力之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瑰宝。我 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 其对社会实践的巨大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 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的共同主题,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国家的意志、民族的愿望和人民的 心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具有 广泛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号召力,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也为当代爱国主义指明了奋斗目标、现实任务和努力方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就要紧 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在全社会奏 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时代主旋律,最广泛地团 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 现在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

现实目标,就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 主义既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中国、壮大中国,这是历史、现实和实践昭示的真理。 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度的公民,如果不爱社会主义, 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也就谈不 上爱国主义。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不断发展而积极努力。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大力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要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国情和文化,了解 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了解我国近代遭受的屈辱 和志士仁人的英勇苦斗,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了解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进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要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人民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现代化,主要是指世界自产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即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相应的深刻变革的历史过程。这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大生产的一般规则、管理方法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就是说搞现代化,必须借鉴和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各国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情条件和内外环境的不同,各国现代化的方式和进程肯定会呈现出多模式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看不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则区别,照搬硬套别国现代化的模式和经验,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追赶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是在深刻分析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最早是1979年12月,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中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十三大进一步概括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十四大规定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方针与政策。可见,“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有一个形成过程。 第一步战略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经过将近九年的努力,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翻一番的任务,基本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到2000年,人口控制到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到下一个世纪中叶,再翻两番,1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人均4 000美元,那时就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 “三步走”的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和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它是革命胆略与实事求是精神的统一。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的问题。第一步目标解决温饱,为我国现代化确定了切实的起点;第二步目标实现小康,找准了从温饱到现代化这个较长过程的中间阶段;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将历时大约一百年。这样的部署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确定的目标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它是发展国民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的统一。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产值,对改善人民生活有所忽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兼顾人民生活,特别是确立了从“温饱”过渡到“小康”最终达到“富裕”的目标序列,使人民每前进一步都能看到和得到实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现代化建设练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 一、选择题 1、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当时农民的“首创精神”主要是指( ) A.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股份制企业 3、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4、(2011·泰安统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 )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C.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 D.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 5、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6、(2011·杭州模拟)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7、(2011·莆田模拟)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2011·宁波模拟)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9、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①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

西方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经验

西方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经验:从契约国家理论到国家建构理论 王威海 2013-02-05 15:03:31 来源:《人文杂志》2012年5期 【内容提要】在西方国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契约国家理论与国家建构理论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均以现代国家的建构作为其核心议题。前者产生于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成长时期,偏重于逻辑推理和演绎的方法,中心在于讨论国家的形成和国家权力的分配,提出了社会产生国家的国家建构路径,而围绕国家集权与分权的争论则描摹出现代国家权力的基本结构;后者则出现在西方现代国家的成熟时期,主要采用历史比较的归纳方法,专注于欧洲民族国家建构历史经验的总结,发现了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家权力由集权而分权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家建构的不同路径。二者在国家建构的顺序以及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关键词】现代民族国家社会契约国家起源国家建构 一、问题及其意义 西方国家理论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人从伦理的视角讨论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各种问题。相比较而言,柏拉图更注重“应然”意义上的理论探讨,而亚里士多德则偏重于“实然”意义上的经验总结,由此也开启了社会科学两大方法论争执的先河。①到了中世纪时期,奥古斯丁和阿奎那把国家包裹在神学的光环之中。从早期西方国家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明

显感到社会科学的两种研究传统——亦即从人类理性出发、注重思辨抽象与逻辑演绎的方法与从现实社会的背景出发、注重经验资料的比较与归纳两种研究传统之间的此消彼长,国家理论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点。②现代国家理论的发展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 现代民族国家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出现,到19世纪前后成为欧美国家的“典型的正常的国家形式”,③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有效的政治组织单位”。④西方现代国家理论正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从内容和时间上看,契约国家理论与国家建构理论分别活跃于近代民族国家发育成长时期和现当代西方现代国家的成熟时期。这两者虽不能构成西方现代国家理论的全部,但却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者偏重于国家起源和形式的理论推导,实际上对西方近现代国家的成长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虽未涉及现代国家的概念,但是却与现代国家共同成长;后者则集中在对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行经验总结。二者前后相继构成了西方现代国家理论的主要线索,但是二者之间在国家建构的逻辑顺序、国家权力的分配及国家与社会关系上都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从影响上看,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开始至18世纪下半叶,“凡是政治理论,如果本身不是社会契约理论,则若非把社会契约说纳入考虑,就是必须对之加以抨击。”⑤社会契约的国家观念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国家和法律的组织构成、功用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时至今日,那种关于国家是一种社会契约的思想仍然存活在西方许多思想家的著作中,更重要的是,这一观念已经溶入西方政治法律活动的实践之中,成为一种社会信仰。⑥这种类似于社会信仰的思想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中都得到了体现,并且散播到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地。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建构理论虽则更多停留在理论学术领域,但是却把现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学、社会学乃至于历史学与经济学

2020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库(完整版)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库(完整版) A改革开放 B转变职能 C理顺关系 D精兵简政 E提高效率 正确答案:B, C, D, E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生育保险 E失业保险 正确答案:A, B, C, D, E

正确答案:正确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公共服务 D社会管理 E环境保护 正确答案:A, B, C, D, E 正确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错误

A《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B《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C《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正确 A抓统筹 B抓落实 C抓方案 D抓调研 正确答案:A, B, C, D

A1929 B1949 C1954 D1956 正确答案:C A实现温饱 B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达到小康水平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答案:D A2030 B2040 C2050 D2060 正确答案:C

A全面性 B特殊性 C普遍性 D一致性 正确答案:A A党的领导体系 B国家治理体系 C政府治理体系 D群团工作体系 正确答案:B A减少多头管理,减少职责分散交叉B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清、推诿扯皮C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设机构

D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和落实党政职责分工,确保党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其他机构协同联动,高效运行 正确答案:A, B, C, D A改革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 B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 C改革设计的科学性 D改革的成果法定化 E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正确答案:A, B, C, D, E 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原标题: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理”思想首次进入国家高层文件,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总方针和行动纲领,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总目标是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构成,明确和理顺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目的和结果,要想实现真正的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般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由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构成,但这种纵向治理体系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各自为政、部门化的思路,无法从根本上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治理格局。根据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发达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国情相

结合的视角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治理结构体系:“党、政、企、社、民、媒” 六位一体。治理结构解决的是“治理主体是 谁”“治理主体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大问题。首先,要有多元化、负责任的治理主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结构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场企业(国有、私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跨国企业、本土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科技型、公益型、服务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六大主体,缺一不可。其次,要有边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动的多主体和谐关系。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多元化治理主体之间的两大核心关系,关键在于厘清各自的权限边界,把本应该属于市场、社会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和社会处理,政府重点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规则等职能。 治理功能体系:动员、组织、监管、服务、配置五大功能。功能体系解决的是“治理体系主要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教案(新人教版)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教案(新人教版 选修3) 1.3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单一制和联邦制各自的特点,能够辨认 世界主要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民族问题对国家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国家的政治 现象,认识和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比较、识别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国家结构形式 的知识,理解和尊重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增强国家观念和拓宽国际视野,自觉承担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领土和主权中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单一制与联邦制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各国领导人的称呼为何不同,

今天我们来探讨世界各国的名称为何不同。请同学们把书翻 到12页,看图思考问题。问题设计: 1、世界各国的名称,有的叫"共和国"、有的叫"王国"、有 的叫"联邦",你知道为什么吗? 2、你能根据这些名称,判断相关国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府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三框现代国家的结 构形式(投影) 讲授新课 三、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如果说国家管理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国家结构形式就是指国家的整体与 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投影) 探究:同为国家的形式问题,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之 处是什么? 政体主要是建立各种政权机关,进行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纵向关系,进行国家权力的纵向分配。所以,根据各国国家权力集中、分配程度的不同,现代 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型。(投影) (一)单一制和联邦制 下面请大家从两者的组成单位、特征、分类等方面共同探究、

对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解

对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解 姓名:谢雪沁学号:1410023 专业:国际经济法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究竟是什么才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然后在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后,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大坎。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又能同依法治国的理念相结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然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每一位有志于未来、有志于祖国而抱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青年一代大学生都要紧紧抓住祖国图富强、民族求发展这一良好机遇来充实自己,阅尽天下良书;充实自己,关心国家大事;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自己的力量,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大学生责任 正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总结35年改革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提出具有重大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觉。然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究竟是什么才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理论及实践发端于20世纪的80年代末期,有一些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性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经合组织等),它是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一般来说,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而国家治理不仅是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还包括正确处理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间的关系以及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全面有效协调社会关系的概念,涉及如何进行更好的权力配置、提高政府自身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和特点,满足时代的要求。正如治理理论的创始人詹姆斯·N·罗西瑙所说:“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所支持的,这个目标未必出自合法的以及正式规定的职责,而且它也不一定需要依靠强制力使别人服从。”它一定是一个复杂、复合的整体。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改革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要不断构建体现时代要求的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无论是旧体制的改革,还是新体

现代国家构建

现代国家构建 在过去两百年中,中国与西方深入接触,开始逐渐向现代国家转型。 中国并不封闭,中国的大门其实从来都没有对外国关上,我们通过三条通道同外部交流:草原通道,丝绸之路,东南海路。在明中后期的对外贸易中,欧洲人的白银和欧洲人在美洲发现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乃至张居正财税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以银征税。西方对华贸易存在巨额逆差,而希望以不道德的方式予以改变。当时中国经济并不落后,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经济一直发达于西方。因为中国领土范围大,各民族统一,社会组织化程度高,中国古代农民往往兼营手工业,所以农村积累了十分发达的工业基础。中国在走入现代大门的前提,首先他并不是封闭的也不是经济落后的。那么,中国为何会吃败仗?因为中国经济不够强,国家缺乏足够的动员能力;军事技术落后。在过去两百年中,中国与西方深入接触,开始逐渐向现代国家转型。面对西方,中国人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建立一套政治秩序,能够让我们在急剧扩大了的世界中安顿自己的身心性命? 梁启超分析中国败因,他认为中国的政府资源动员能力太弱。一百多年来,中国人都在做一件事情,增强国家资源动员能力,提高国家组织化水平。而梁启超则是提出中国现代化设想的第一人。他提出了现代中国的议题: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现代国民国家、建立现代国家。梁启超作《新民说》,系统探讨nation-state building 问题。梁任公看到,西方的力量来自于nationalism。即国民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百年中国历史之主题是:提高国家组织化程度,强化政府动员资源的能力。从霸王道杂之,走到霸道。从均安转向富强,从教化转向权力,从自治转向他治,从多中心转向单一中心。中国作为一个以农耕文明的大国,由于自从汉朝以后,统治阶级侧重于王道,推崇“罢黜百家,唯独儒术”的封建政治思想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在这种文化熏陶影响下,国民渐渐失去了那种强有力的反抗意识,就像鲁迅所说的“失去了自信力”和“自我安慰”“自我满足”的思想,缺失了民族精神。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养育了一代代的顺民,而不是向西方一样的民主,自由的现代思想观念,在此并不是否认儒家思想,只是想说明王道对中国后世的影响。由此看来,不难理解为何清朝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也正是是中国落后世界潮流的开端。 中国人在强化政府组织形式,提高国家动员资源方面的做法有六: 一、自强运动,也即洋务运动。其发动者是曾国藩、李鸿章领导的儒家士大夫。洋务运动是儒家士大夫确立了自己政治上的主体性之后,为寻求富强做的第一波努力。他们的掌权却源于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太平天国创立的新兴宗教具有强烈的邪教意味。洪杨之乱带给中国的影响:洪杨之乱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第一次严重冲击。曾文正推动儒家士人的道德自觉,秀才加农民,打败洪杨。获得权力。洪杨之乱使清朝经历了一场立宪革命。战争之前,权力被满蒙贵族垄断,战争平息之后,政治权力相当大的一部分转入儒家士大夫手中。平叛中他们意识到了民生艰难、西方舰船利炮。所以,在平叛后他们立刻转入了社会的重建中,发起自强运动。 二、清末变法。甲午战败,儒家士大夫深受刺激,从而产生模仿日本、西方,从而建立现代国家的政治意志。儒家士大夫一直认为日本是中国的小小邻居,但中国为何会败给日本?因为中国国家组织化程度低于日本,中国政府资源动员能力低于日本。日本与中国复杂的关系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史。中日关系随着世界中心由世界岛转变为海洋而变化。当世界以世界岛为中心时,日本只能依附于中国;当世界以海洋为中心时,日本的地位就大大提升。康有为对中国转型的思考最为全面,他是第一位提出了中国未建立现代国家所不得不面对的全部问题的思想家。康有为系统提出了建立现代国家的方案。立宪者努力试图在主权者与国民之间建立有效、密切的联结纽带。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说:“人君与百万之国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UFE 学号:2015100580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 姓名:杨策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加快推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必须为止共同奋斗的事业。关键词: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概述 就我国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目标取向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因此,其标准必须既体现现代社会对国家治理的一般要求,又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要求相适应,其构成要素必须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的重要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基本实现,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达到。 二、治理一词的历史由来 西方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一些学者认为,有关作为治理理论中的“治理”的探索,始于1983 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西方治理理论中的“治理”,该报告提出并讨论了如何应对行政管理变化与公共部门的责任; 而“治理”一词的使用,则最早见于1989 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当时使用的是“治理危机”(governance crisis)。此后,治理被广泛运用于政府管理研究领域,并且演化出了不同的定义。 但是治理并不是西方国家所独有的,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之中,也蕴含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的思想。《荀子·君道》:“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汉书·赵广汉传》: “壹切治理,威名远闻。”《孔子家语·贤君》: “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风异》: “帝王克勤天戒,凡有垂象,皆关治理。虽然这里的治理指的是封建社会的帝王治理国家,但是这种思想,也可以提炼出对当今中国社会有益的积极因素。

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

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迈进。在长期的探索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中我党依据毛泽东同志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它既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无不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及优越性。 政治建设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框架的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体系,它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政治保证。 经济建设方面,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特点和优点。首先它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其次计划和市场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分析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分析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在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未来30年,中国将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采用综合现代化的"运河战略",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向生活质量进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键字:军事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它吹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号角,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蓝图。那么,什么是现代化?我们离现代化又有多远呢?现代化强国之路如何走?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待我们青少年去不断探索解决。 建设我国现代化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建设军队现代化,只有国家军队强大了国家才能稳定,免于别国的骚扰和战乱的威胁,在国际上有自保的能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军队和加强经济力量作为当时中国人民的两件大事,及时提出了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任务1。因为毛主席那代人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知道我们国家与别国军事实力的差距,建设我国现在化军事强国迫在眉睫。 其次就是建设经济现代化,在建设经济现代化方面比较重要就是发展科技,科技兴国,在科技方面我国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起步比我们早很多年,很多核心科技都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比如很多芯片我们就只能靠进口,像之前的贸易战我们受制于美国,他们一旦垄断对我国的芯片出口我们就很难生产一些产品。核心科技在别人手上我们一旦与别国开战很多就机密情报就会别人窃听更有可能现代化军队直接再开战之前崩盘,“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 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2}”所以创新的发展科技非常重要。 发展人民经济,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需要符合我国国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模式,并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当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济发达地区可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我国整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探路。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大部分人富起来,从而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3}我国土地面积大人口民族众多,因此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实现现代化的模式上也不能千篇一律。各地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从国家层面来说,应适当降低农业所占比重、提高服务业所占比重;但对有的地区来说,则可能更适合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现代化的一些认识和见解 1..-毛泽东的讲话 2.习近平济南讲话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我要说,中国的制造业不发达。我是学机械制造的,谈一些我的体会。当我和厂里的师傅们在为了使数控机床提高一级精度而不分白夜进行调试、翻译德文资料时,当我费尽千辛万苦又没有假期和加班费、满身污垢,满手是伤,操作失败了无数次但最终第一次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有了失落感,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造的,数控计算机部分是德国造的,加工软件还是是德国造的,就连一把车刀,一个钻头,都是日本造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就连厂房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同胞们,你们不是搞这个的也许没有深刻的体会,我要加工一件精度为0.0001毫米的零件,所需的工具,就是上述外国制造的东西,这些工具的精度要比产品的精度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一把用于高精度加工的小小的钻头,咱们就是做不到啊!买日本的要好几千啊!没法子啊。 不要为会一些photoshop之类的时尚软件就沾沾自喜,一整套PRO/E正版软件要将近8000万元啊!给你你连安装都不会装,别说使用了,什么是差距?前几年上大学时我们学校的大厅里看新闻,个个系的都有,当电视播放日本大学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拿到德国与德国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试时,我们机械系的学生都傻了眼,那个机器人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可以双脚保持平衡自我行走的那种,不过没有外壳,学这行的我们一眼就看出它身上布满的控制器、马达、线路,镜头一闪而过,更多的是机器人不靠任何帮助自行双手翻跟头,90度鞠躬,双脚蹦跳前进,别的系的同学和老师都露出笑容“真好玩,太可爱了”,而我们系人除了惊讶,还有发自内心的...害怕!真正的害怕,这个差距太大了,这就是制造业,自动控制,材料学,的成就,我恨日本,所以我才害怕,外行人不懂这个差距有多大,我这样说,如果战事爆发,中国的制造业还与外国有如此差距,你,还有我,就只有小米加步枪跟人家打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虽然可以逆向制造,但就像台湾买武器和大陆自己生产武器的形式差不多,没有用的,现在社会好像越来越偏重对国计民生不起关键作用的产业了,什么房地产开发,计算机,软件,商业,搞得好也行,少数人把房子炒得越来越贵,这种发财之道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我跟你说!说白了就是缺德!计算机普及了,核心制造技术我们又会多少?软件更甭提,黑客不少,可人家软件又好又便宜,你怎么竞争?搞电脑的人太多了!不要以为科幻片都是真的,实际中电脑不会打仗,真正接触的是机器!电脑差距还不是很大,打起仗来,当导弹不准,子弹卡壳,坦克熄火的时候,你还有我还有大家,就真得拿着大刀往前冲了,我不想这样,你呢? 不要看到靓车就发晕,先不谈20出头的女孩为国家创造了什么生产价值才能换来改装悍马吉普车,要是查老底,中国有钱人有几个原始积累阶段不是靠违反规则的手段来的,敢说不违背良心的又有几个?越有钱和能力就越有责任为国家为人民出力,你再看中国现状,有多少有钱宁可买日本十年前的技术生产的轿车在同胞面前炫耀也不把钱投入社会,来之于民归之于民?外国闹水灾就一个劲儿表现善心?他们有他们的道理,这一点他们不跟外国人比素质,反过来还嫌国人素质低。每当我看到外国车是,我的心里是愧疚,对不起大家的感觉,因为我是搞制造的,可我知道咱们祖国连汽车外壳的曲面精加工都困难更甭提发动机了。块点懂事吧,醒醒吧,别再沉迷于GDP又增长了,你看看咱们制造的产品的质量,心痛啊!别再像不懂事的孩子似的围着跑车看个不停,拿着超薄随身听等外国造的数码产品到处炫耀了,那是人家淘汰的技术,过去200年,未来我不知道,反正这个现状是不会变的,别以为能赚钱就是本事,就值得骄傲,当有人炫耀知道见过多少名车,卖出多少房产,设计多少网页,得到谁谁谁的签名的时候,我承认那是你的劳动成果,但我会不屑一顾,我衡量人的能力只看它是不是真的为社会为国家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是不是真的提高了生产力,虽然我整天和冰冷的机器打交道,操作复杂的零件三维设计软件熬夜画图,而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穿着老土,跟不上流行,不知道现在谁最火爆,上班挤公交,但面对别人询问我的情况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全盘托出,才不管他怎么瞧不起我,因为我是搞机械制造及其自

缺失与重构_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社会基础秩序

第28卷第3期2010年6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RNAL OF H ENAN UN I V ER SITY O F S C IENCE AND TECH NOLOG Y (S O CIAL S C IENCE)Vol 128 N o 13Jun 12010 =思想发见> 缺失与重构: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社会基础秩序 刘倩倩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 在当代利益博弈的时代背景下,正视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时代症结,依据现代国家建构与社会基 础秩序重构内在的二元关系,从我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实情出发,寻求重构社会基础秩序的内在切入点与立足点,找到社会基础秩序当代重构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归宿点,从而实现现代国家建构中社会基础秩序的当代重构,不仅是解决利益博弈语境下社会基础秩序缺失时代症结的方式,而且是现代国家建构得以实现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 国家建构;社会基础秩序;社会制度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10)03-0040-04 收稿日期: 2009-12-24作者简介: 刘倩倩(1986-),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生。 现代国家建构是现代国家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维化三维一体和谐共进的重要价值诉求。贯通三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稳定运行的内在逻辑,按照现代国家建构所遵循的理论要求,正视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实践困难,是现代国家建构必须处理好的关键环节。而社会基础秩序作为社会有机统一体运行发展的载体和现实根基,是保障现代国家建构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时代诘难,必将对现代国家的有序运行和建构产生至关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明确现代国家建构与社会基础秩序的科学内涵,正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利益博弈0为时代特征的现状,梳理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表现,深层次挖掘现代国家建构中社会基础秩序缺失的原因,是实现现代国家建构与解决社会基础秩序缺失时代症结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这一伟大转变的实践途径和实践重点。 一、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社会基础秩序 及其缺失原因 (一)现代国家建构中社会基础秩序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现代国家建构内涵的前提是合理定位现代国家。马克思#韦伯认为:/国家是一种持续运转的强制性政治组织,其行政机构成功地垄断了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并以此维持秩序。0[1] 而后来的吉登斯继承发展了韦伯关于国家的观点:/只 有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家机器才能成功地实现垄断暴力工具的要求,而且也只有在现代民族国家中,国家机器的行政控制范围才能与这种要求所需的领土边界直接对应起来。0[2] 在吉登斯看来,现代民族国家被视为基本的政治组织单位。基于此,学界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即为现代国家的常识,而国内的徐勇教授就现代国家的定位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他认为,要从主权和合法性来理解现代国家,并界定出现代国家的双重特性,即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在此基础上他指出,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统一体。这是对现代国家科学内涵的崭新认识,是具有实践合理性的表征。正如叶麒麟教授所言,从现代国家的内涵出发,现代国家的建构即是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双重建构化的过程。这即是对现代国家建构科学内涵的理论阐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国家的建构,即是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二者建构发展的实践历程。 社会基础秩序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国家建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对于其科学内涵的探求,是厘清现代国家建构和社会基础秩序二者关系的理论前提。著名社会学学者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在5重建社会的基础秩序6一文中就基础秩序的科学内涵作了说明:/这种基础生活秩序往往是由道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的或正式的基础制度混合在一起构成 的。0[3] 在他看来,社会基础秩序是包括一系列秩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