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展线名词解释

展线名词解释

展线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展线?

展线是指在展览会或展览活动中,通过设置特定的布局和安装相应的设备,将参展商的展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线性空间。展线通常由一系列的展位组成,每个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陈列内容。通过展线的设置,参展商可以在一个空间内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产品、服务或理念。

2. 展线的类型

2.1 直线型(Linear)

直线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展线类型。它由一条直线上排列的多个相邻的展位组成,参展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大小和位置的直线型布局。直线型布局适用于需要依次进行产品介绍或服务演示的参展商。

2.2 岛式(Island)

岛式是一种相对独立且自成一体的展位排列方式。岛式布局通常由四个或更多个直角相交形成一个“岛屿”状区域,中间留有一个或多个通道供观众进出。岛式布局适用于需要较大空间进行产品陈列或搭建特殊场景效果的参展商。

2.3 半岛式(Peninsula)

半岛式是一种介于直线型和岛式之间的布局方式。它由一条直线上排列的多个相邻展位组成,其中两侧的展位向外延伸形成半岛状。半岛式布局适用于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同时展示多个产品或服务的参展商。

2.4 倒“L”型(L-shape)

倒“L”型是一种由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布局方式。其中一条直线上排列了多个相邻展位,另一条直线上则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展位。倒“L”型布局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一个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的参展商。

2.5 “T”字型(T-shape)

“T”字型是由两条直线相交而成,并在交叉点形成一个横杆状区域的布局方式。其中一条直线上排列了多个相邻展位,另一条直线上则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展位。“T”字型布局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一个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同时还需要为观众提供额外空间的参展商。

2.6 弧形(Arc)

弧形是一种呈弧线状排列的展位布局方式。参展商的展位沿着一个弧线排列,中间留有一个或多个通道供观众进出。弧形布局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一特定区域或者通过曲线设计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参展商。

3. 展线设计的重要性

展线设计对于一个成功的展览活动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展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流动,提升观众体验,增加参展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下是一些展线设计的重要性:

3.1 引导观众流动

通过合理设置通道和引导标识,可以引导观众按照预定路径流动,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浏览每个参展商的展位。

3.2 提升观众体验

一个好的展线设计可以创造舒适、宽敞、开放的空间感,给予观众良好的视听感受和体验,增加他们停留在展位上的时间。

3.3 增加互动和交流机会

通过合理设置公共区域、互动区域和专门活动区域,可以促进参展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展览活动的参与度。

3.4 突出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

通过采用特殊的展线设计,如岛式布局、倒“L”型布局等,可以突出某一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4. 展线设计的要素

一个成功的展线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4.1 空间规划

根据参展商的需求和预算,合理规划整个展览空间,并确定每个参展商的位置和大小。

4.2 布局设计

选择合适的布局方式,如直线型、岛式、半岛式等,并确保每个参展商都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展位空间。

4.3 色彩搭配

选择适合展览主题和参展商品牌形象的色彩搭配方案,提升整体视觉效果。

4.4 标识导向

设置明确可见的标识导向系统,包括指示牌、地面标识、导航图等,引导观众顺利流动。

4.5 照明设计

合理设置照明设备,突出重点区域或产品,并营造舒适的灯光氛围。

4.6 陈列展品

根据参展商的展示需求,合理陈列展品,并提供合适的展示架、展示柜等设备。

5. 展线设计的案例分析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展线设计案例:

5.1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CES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之一,每年一度。其布局采用岛式和直线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岛屿,吸引观众进入不同主题区域。同时,通过直线型布局将各个主题区域连接起来,确保观众能够顺利流动。

5.2 巴黎时装周

巴黎时装周是全球最重要的时装盛会之一。其布局采用了弧形和直线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弧形走道和弧形舞台,创造出流畅且有层次感的空间效果。同时,在直线型走道上安排了多个参展商的展位,让观众可以依次浏览每个品牌。

5.3 上海车展

上海车展是中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盛会之一。其布局采用了半岛式和倒“L”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半岛形状的展位和倒“L”型走道,突出了各个汽车品牌的展示区域,并引导观众流动。

6. 总结

展线设计是一个展览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好的展线设计可以引导观众流动,提升观众体验,增加互动和交流机会,并突出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在展线设计中,空间规划、布局设计、色彩搭配、标识导向、照明设计和陈列展品等要素都需要充分考虑。通过分析成功的展线设计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要素,提升自己的展览活动效果。

展线名词解释

展线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展线? 展线是指在展览会或展览活动中,通过设置特定的布局和安装相应的设备,将参展商的展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线性空间。展线通常由一系列的展位组成,每个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陈列内容。通过展线的设置,参展商可以在一个空间内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产品、服务或理念。 2. 展线的类型 2.1 直线型(Linear) 直线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展线类型。它由一条直线上排列的多个相邻的展位组成,参展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大小和位置的直线型布局。直线型布局适用于需要依次进行产品介绍或服务演示的参展商。 2.2 岛式(Island) 岛式是一种相对独立且自成一体的展位排列方式。岛式布局通常由四个或更多个直角相交形成一个“岛屿”状区域,中间留有一个或多个通道供观众进出。岛式布局适用于需要较大空间进行产品陈列或搭建特殊场景效果的参展商。 2.3 半岛式(Peninsula) 半岛式是一种介于直线型和岛式之间的布局方式。它由一条直线上排列的多个相邻展位组成,其中两侧的展位向外延伸形成半岛状。半岛式布局适用于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同时展示多个产品或服务的参展商。 2.4 倒“L”型(L-shape) 倒“L”型是一种由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布局方式。其中一条直线上排列了多个相邻展位,另一条直线上则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展位。倒“L”型布局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一个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的参展商。 2.5 “T”字型(T-shape) “T”字型是由两条直线相交而成,并在交叉点形成一个横杆状区域的布局方式。其中一条直线上排列了多个相邻展位,另一条直线上则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展位。“T”字型布局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一个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同时还需要为观众提供额外空间的参展商。

道堪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到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2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计量单位常用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 3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4道路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由净宽和净高两部分组成高速、一二级净高5.0 三四级4.5) 5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为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最小值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的测量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6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指标理想最大纵坡: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不限长度最大纵坡: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情况下,持续以容许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 7坡长:纵断面相邻边坡点的桩号之差 8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9合成坡度:指道路坡度和横度的矢量和 10竖曲线:指在道路纵坡的边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作用是为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 11爬坡车道: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工慢速行驶的附加车道 12避险车道: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13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肩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14路拱: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 15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虽能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前方路面上障碍物或迎面而来,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路程 16 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 17卵形曲线: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 18 C形曲线: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相互形式 19回头形曲线:山区道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度,在主曲线和辅曲线的组合形式 20垭口: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21螺旋展线: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抽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以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现方式 22实地放线:将纸上定线和纸上移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量测和施工之用的作业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交点法、坐标法) 23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 24视距三角形:有想到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25识别距离:为暴增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的,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26交织长度:所谓交织是指两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分离的过程。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形成交织,交织一次车道所行驶的距离,成为交织距离 27匝道: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形式的连接道 28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29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

考研总结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一.车辆基本学问 车辆自重---- 汽车完全装备好的重量,又称空车重量。 车辆载重---- 汽车最大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 滚动阻力---- 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 滚动阻力系数一单位车重所产生的滚动阻力。 空气阻力---- 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 坡度阻力---- 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惯性阻力---- 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豫东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道路阻力系数(路面摩擦系数)一一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的代数和。 动力因数---- 汽车单位重量的有效牵引力,也是能够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力量。 汽车爬坡力量(升坡力量)一以汽车满载时I档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力量imax来表示。 二.道路基本学问 交汇交通流一一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运动的状态。 合流——两条分别的车道交通合并为一条车道的一种流向; 分流一有一条车道的交通流分成两个分别车道上的车流流向。 交织一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一一交通量(流量)、速度、密度。 交通量一一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道路服务水平一一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量度,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力量之比来综合反映。 道路通行力量一一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随道路等级、线形、路况、交通管理与交通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基木通行力量一一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掌握和气候环境均处于抱负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的匀称段或某一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也称理论通行 力量。 可能通行力量一一已知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猜测的道路、交通、掌握和气候环境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匀称段或某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 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设计通行力量一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猜测的道路、交通、掌握、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匀称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 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带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 (带答案) (100分钟,闭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_______________、和专用公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岭线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螺旋展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2分,共20分) ( )和设施完善这几个基本特征。 B .取消交通信号 D .全部控制出入 )。 B .交通量 C .实际车速 D .设计车速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B .极限最小半径 D .250m )。 B .路面排水 C .美观 D .方便施工 ( )是确定借土和调运的界限。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免费运距

6、公路弯道加宽一般是在()进行。 A.内侧B.外侧C.两侧同时D.中心 7、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这种线形称为( )。 A.S型曲线B.断背曲线C.C型曲线 D.反弯曲线 8、路基土石方调配时,免费运距与()有关。 A.平均运距B.经济运距 C.施工方法及运输方式D.借方运距 9、匝道是用来连接()的通道。 A.十字平面交叉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C.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D.左转专用 10、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扭线D.回旋曲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缓和曲线: 2、超高: 3、纵断面: 4、竖曲线: 5、展线:

长沙理工大学道路勘测名词解释

●临界车速:每一排挡都存在 各自的最大的动力因素,与 最大动力因素对应的速度。 ●横向力系数:单位车中的横 向力。 ●平均纵坡:一定长度的路段 纵向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 之比。 ●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 超高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 ●匝道: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 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 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 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 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 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 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 最短距离为行车视距 ●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 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 度,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 缘1.5m和中心到边缘1.5m 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 ●经济运距:填方用土来源一 是路上纵向调运,二是就近 路外借土,是移挖作填,纵 向调运还是路外借土有个限 度距离,在这个限度距离内 移挖作填,纵向调运经济, 超过这个限度距离。路外借 土经济,这个限度距离就是 经济运距 ●通行能力:指某一路段所能 承受的最大交通量,也称道 路容量,以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平均运距:挖方断面的间距 中心至填方断面的间距中心 的距离 ●冲突点:不同方向的车流以 较大角度相互交错的地点●停车视距:汽车看到前方障 碍物直到前方障碍物安全停 车,汽车沿路面行驶所必需 的安全距离 ●一般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 在采用允许的超高和横向摩 阻系数时,能保证汽车以设 计速度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 半径 ●设计车速:其后正常交通密 度小,车辆行驶只受道路本 身条件限制,一般驾驶员能 保持安全舒适行驶是最大车 速 ●道路红线:区分城市道路用 地与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及 其他公用地的界限 ●极限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 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 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 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 径 ●识别距离:为了保证行车安 全,司机识别前方信息作出 的正确反映而必须的沿路面 行驶的距离 ●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 超高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 ●互通式立体交叉:不仅设跨 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在空间 上分离,而且上下道路间有 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 驶的交叉形式 ●道路建筑界限:保证车辆在 各级道路安全行驶所必须的 空间,道路其它设施不得侵 入 ●完全互通式:相交道路的车 流轨迹线之间没有一个平面 冲突点的互通立交 ●纵断面设计线:经过技术经 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 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 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线 的起伏变化情况 ●立体交叉:利用跨线构造物 使相交的道路与道路在不同 标高的平面上互相交叉的连 接形式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 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 同向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 连续变化的曲线 ●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及其两 侧路缘带统称为中间带 ●变速车道:为适应车辆变速 行驶的需要,而在正线右侧 的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 道 ●动力因素:某型汽车在海平 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 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 性阻力的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条件 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 一个车道某一路段可以通过 的小客车最大值 ●运量:平均运距与调配的土 石方数量的乘积 ●分离式立体交叉:是仅设跨 线构造物一座,使相交道路 在空间上的分离,上下道路 间无匝道连接的交叉形式 ●断背曲线:两同向曲线以短 直线相连接 ●部分互通式:相交道路的车 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 面冲突点的互通立交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跨线构 造物使相交道路在空间上分 离,而且上下道路间有匝道 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 交叉形式 ●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 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 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 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 间分离的交叉 ●平行式变速车道:是在正线 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 道 ●直接式变速车道:不设平行 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 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 车道 ●基本车道数:是指一条道路 或某一区段内,根据交通量 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所必须的 一定数量的车道数 ●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 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 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自测一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 1. 超高 2. 缓和曲线 3. 行车视距 4. 设计标高 5. 经济运距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7分) 6. 公路是如何分级的,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城市道路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7. 如何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8. 请说明如何进行平、竖曲线的组合设计, 9. 山区公路有哪几种线形,各种线形的布线要点有哪些, 10. 简述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三、计算题(第1题25分,第2题20分。) 11.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起点的坐标为(40961.914, 91066.103),JD1、JD2的坐标分别为(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如JD1处的横向力系数采用0.05,超高横坡度取5%。(1)试求JD1处弯道的半径。(2)若JD1处缓和曲线长取100m,试计算此平曲线要素及五个主点桩号。(3) 如路面宽度为7.0m,路基宽度为8.5m,路拱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3%,超高过渡采用绕行车道中线旋转,设计高程以未设超高前的路基边缘为基准,求 k0+500.00处路基边缘、路面边缘及中桩与设计标高的差。

(计算题11答 案:(1)R,283.46(m)(2)θ1=19?11?57";θ2=78?30?37";A1=160?48?3";A2=78?30?37 ";α=-82?17?26" (左偏)(3)β=10?6?24" ;q=49.95 ;p=1.47;T=298.91; L=507.12 ;E=94.91;J=90.7。JD =K0+559.50;ZH =K0+260.59;HY =K0+360.59;QZ =K0+514.15;HZ =K0+767.71;YH =K0+667.71。(4)K0+500为圆曲线段,全超高:横断面中点相对于路基边缘的高差为0.0925m。路面边缘:内-0.0825m;外0.2675m。路基边缘:内-0.12m;外0.305m。) -------------------------------------------------------------------------------- 12.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现有一个变坡点桩号为K12+240.00,高程为534.67m ,且前后纵坡分别为i1=1.0%,i2=-1.5%,如该变坡点处的竖曲线半径取4000m,试计算此竖曲线的设计高程。(采用桩距为20m的整桩号法,并画出示意图) -------------------------------------------------------------------------------- 计算题12答案:ω=-1.5%-1.0%=-2.5%凸形竖曲线。 L=Rω=100m;T=50m;E=0.31。起点桩号=K12+190;终点桩号=K12+290。起点高程 =534.17;终点高程=534.92。设计高程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计算题12答案:ω=-1.5%-1.0%=-2.5%凸形竖曲线。 L=Rω=100m;T=50m;E=0.31。起点桩号=K12+190;终点桩号=K12+290。起点高程 =534.17;终点高程=534.92。设计高程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改正值y,切线高程设计高程桩号支距(m) 2x/R(m) (m) (m) K12+190 0 0 534.17 534.17 K12+200 10 0.01 534.27 534.26

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

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之宇文皓月创作 1、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更的曲线。 2、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指横向力与车自重的比值)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5、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使分歧类型和分歧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 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发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 7、设计速度: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自己条件(几何线形、路面及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坚持平安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8、平均坡度:指一定长度范围内,路段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其是衡量纵断面线形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9、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两个反向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10、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公路:连接城市与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与设施的道路) 11、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暗示回旋线的曲率变更的缓急程度,回旋参数越大,缓和曲线的长度越长) 12、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一般所有的填方不计价) 13、行车视距:为了包管行车平安,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或者障碍物,能及时采纳措施,包管交通平安的距离。 14、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 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展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根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根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2.平均纵坡: 3.横断面: 4.展线: 5.初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时,考虑的因素有 哪些? 2.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纵断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4.土石方调配的要求有哪些? 5.自然展线的特点是什么?

线路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列车运行基本阻力:列车在空旷地段沿平直轨道运行时所遇到的阻力,在列车运行中总是存在。 2.线路中心线:路基横断面上O点纵向的连线表示。 3.会让站:会让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越行,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4.无缝线路伸缩区:在线路两端,温度是变化的,在克服道床纵向阻力阶段,钢轨少量的伸缩,称为伸缩区。 5.轨距: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6.到发线有效长:车站到发线能停放货物列车而不影响相邻股道作用的最大长度。 7.第二线与既有线并行等高:第二线与既有线的线间距不大于5m两线修建在共同路基上,且轨面高程相同时,称为并行等高。 8.道岔的“有害空间”:从辙叉咽喉到实际尖端之间,有一段轨线中断的空隙,称为道岔的“有害空间”。 9.运行图周期:单线铁路通过能力按平行对运行图考虑,用一对普通货物列车占用站间的总时分。 10.基本温度力图:无缝线路锁定以后,轨温单向变化时,温度力沿钢轨纵向分布的规律。 11.锁定轨温:在铺设无缝铁路中,将长轨条始终端落槽就位时的平均轨温称为锁定轨温。 12.固定轴距:同一车架或转向架上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最后位的轴中心间水平距离,称为固定轴距。 13.货运波动系数:一年内最大月的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称为货运波动系数。 14.运输密度: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年完成的换算吨数。 15.旅行(区段)速度: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停附加时分和中间车站停车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16.货运量: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17.曲线的渐伸线: 18.夹直线长度:两相邻曲线间的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与后一曲线起点间的直线。 19.轮轨游间: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股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用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空隙,这个空隙称为轮轨游间。 20.导向线:既用足最大坡度,且在导向线与等高线交点处填挖为零的一条折线。 21.货运周转量: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 简答题: 一、铁路设计的基本标准是什么?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有哪些?为什么它们是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设计的基本标准时铁路等级;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正数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牵引种类、机车种类、到发线有效长度、闭塞类型;这些标准时确定铁路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同时这些标准对设计线的工程造价和运营质量有重大影响,并且是确定设计线一系列工程标准和设备类型的依据,故称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二、简述线路平面和纵横面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 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2.力争节约资金 3.既要满足各种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A,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内。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空气密度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路线走向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确定路线的纵向坡度 7.在地面上测量水准高差时,应将目标板()。 A.放在水准仪的三脚架上 B.放在测量点的地面上 C.放在测量人员的手中 D.放在测量人员的头上 8.某断链桩K2+100=K2+150,则路线(。)。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ls=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轨道工程名词解释

轨道工程名词解释 1、旅客周转量 运送旅客的生产量,用人·公里来衡量。 2、货物周转量 运送货物的生产量,用吨·公里来衡量。 3、货运量 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4货运密度 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年运送的货物吨数。 5、货流比 指设计线上下行方向货运量不均衡时,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6、货运波动系数 设计线的货运量在一年内各月份不相等时,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7、机车牵引性能曲线 表示机车轮周牵引力(纵轴)与运行速度(横轴)相互关系的曲线,通常由试验得到。8、列车运行阻力 列车运行时,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不能由司机控制的外力。 9、单位阻力 单位机车或车辆质量所受的力。 10、制动距离 司机施行制动,从移动闸柄到列车完全停车为止,列车所走行的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 11、空走距离 指从司机移动闸柄到闸瓦发生作用时为止,列车所走行的距离。 12、有效制动距离 指闸瓦发生作用时到列车完全停车时所走行的距离。

13、设计年度 设计线交付运营后,客货运量是随着国名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的,设计线能力必须与之适应,上述运量参数也需要设计年度提供,铁路设计年度分为初期、近期、远期,他们分别为铁路交付运营后第三年,第五年和第十年。 14、通过能力 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15、输送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6、直通吸引范围 直通吸引范围是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力的区域范围。 17、地方吸引范围 在设计线经行地区,客货运量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按造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运距最短)的原则来确定。 18、曲线超高 曲线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的水平高度之差。 19最小曲线半径 指一条干线或其中某一路段允许采用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20线间距离 区间相邻两线中心线间的距离。 21、限制坡度 新建铁路单机牵引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终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是限制坡度区段的最大坡度。 22、变坡点 相邻两坡段的坡度变化点称为变坡点。 23、坡段长度 相邻两变坡点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坡段长度。 24、有害坡段 列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借助重力向下滑行,速度达到或超过限

铁路选线名词解释

1.直通吸引范围: 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按等距离原则划分。 2.地方吸引范围: 在设计线经行地区内,客货运量要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运量包括运出,运入和在本线装卸的货物,按运价最低运距最短的原则划分 3.铁路运量 包括客运量和货运量,其中客运量是指设计线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旅客人数; 货运量是指设计线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4.运输周转量: 是衡量铁路运输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货物周转量盒客运周转量,其中客运周转量是设计线区段一天或一年所完成的客运工作量,货运周转量是设计线区段一年内所完成的货运工作量 5.货运密度 设计线区段每公里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6.货流比 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7.货运波动系数 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8.客流波动系数: 高峰日最大客流量与平日平均客流量的比值称为月客流波动系数 9.零担列车:运送地方零散货物的列车,在中间站办理零担货物的装卸,一般运行于一个区间 10.摘挂列车:运送地方整车货物的列车,在中间站办理货车甩挂和货场取送车作业,一般运行于一个区间 11.快运列车:运送鲜活或易腐货物的列车,一般很少停站 单线平行成对运行图周期 运行图周期是一对普通货物列车占用区间的总时分。 列车走行速度 是指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按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过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技术速度 指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停附加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也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旅行(区段)速度 普通货物列车在区段内运行,计入中间车站停车的起停附加时分和中间车站停车时分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 12.铁路通过能力:该铁路线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根据现有的固定设备,在一昼夜最多能够通过的列车对数和列车数 13.铁路输送能力: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4.控制站间:通过能力最小,运行图周期值最大,全线或区段的通过能力要受到其控制的站间 15.列车扣除系数:开行一对或一列旅客快货零担摘挂列车,在平面运行图上占用的时间与一对或一列普通货物列车占用时间的比值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2套

道路勘测设计综合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综合习题(A)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设计速度: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车辆行使只受道路本身条件限制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舒适行使的最大车速 2.动力因数 :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有效牵引力3.停车视距 :汽车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直到前方障碍物安全停车,汽车沿路面行驶所必须的安全距离 4.平均从坡 :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 5.自然展线 :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 , 顺着自然地形 , 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 , 克服高差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2.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错) 3.汽车转弯时受到的横向力,可以衡量不同重量的汽车在弯道上的稳定程度。(对)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6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5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50m。(对)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的确定,速度V为实际行驶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零。(错)6.各等级公路最小纵坡的规定,是从减少工程量的角度考虑。一般最小纵坡不小于3% (对)7.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是指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半径大小应相等。(错) 8.纵断面的设计线,直坡段的长度是指其水平长度,竖曲线的长度是指实际曲线长度。(错)9.越岭线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因此,越岭线的选线中,须以路线纵断面为主导。(错) 9.环形交叉口,对于环道上的车道数应是越多越好,以提高通行能力。(错)四、简答题(5×5=25分) 1.路线设计中对同向曲线、反向曲线、S型曲线的线形设计要求。 2.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的限制因素。 3.沿河线路线布设要点。 4.环行交叉口圆形中心岛半径、环道宽度的确定,考虑了那些因素。 5.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五、计算题(共25分) 1.某公路纵断面有一变坡点,其桩号里程为K25+400 ,高程为420.00m,变坡点前后的纵坡分别为i1= -5%,i2= -3%,变坡点处有一构造物,要求其设计标高不低于420.8 m。试确定并计算:(8分) ①竖曲线的半径R、曲线长L、切线长T; ②K24+200 、K24+300 、K24+500的设计高程。 2 . 某公路设计速度V=60Km/h,路面宽度B=7.0m,路拱横坡i G=2%,Ls min=50m。有一弯道半径R=200m,超高率i y=7% ,若取缓和曲线长度L S=50m,超高采用绕路中线旋转,渐变率p=1/175。试分析L S取值是否满足超高过渡的要求?若不满足,L S应取多少?(5分)

实用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实用)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 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 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 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 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 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

接(lF=0)或插入缓和曲线(lF≠0) 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2、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 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4、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 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运距。 17、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 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18、定测:即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要点有:路线勘测、中桩高程 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定测内业工作。

交通规划名词解释

交通规划名词解释〔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适宜字体及大小-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TOD是指在不排斥小汽车使用的前提下,以培育客流为着眼点,以提高土地价值为核心目的,在主要轨道交通枢纽沿线及站点适度进行高密度的土地开发,井应伴随着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等用地的混合使用设计,同时宏观上兼顾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作用。 BRT: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BRT: (Rapid Rai I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呈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效劳,到达轻轨效劳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LRRT:轻轨快速交通(Light Rai I Rapid Transit)是一种新的城市交通模式.是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有轨电车和隔离程度较完善的线路为根底构成的城市交通。 TDM:交通需求管理TDM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对交通需求呈进行科学地控制与调节,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分解、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从而使供需到达相对平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缓解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质呈。 为促进城市开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在城市交通系统扩容的同时,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实行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对城市的客、货运岀行采取最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构成最正确的交通方式结构,防止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资源的滥用,实现城市交通供需平衡,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平安、可靠、舒适、低污染地运行。 00调查(Origin Destination)即交通起迄点调查又称0D交通呈调查,0D交通呈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岀行量。 道路面积率:城市建成区内拥有的道路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城市道路网密度:的道路长度。城市道路网内的道路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 交通呈、速度与密度: 交通■ (Q)是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呈或行人数呈; 速度(V)是指车辆或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驶或通过的距离; 密度(K)是指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道路面积上分布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呈。 效劳水平:效劳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到的质呈呈度。道路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道路通行能力: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呈,以veh/h、p/h或veh/d表 7J\ o 1.根本通行能力:指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车头间距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或路段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也称理论通行能力。 2.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道路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一条车道或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车辆数。 3•设计通行能力:指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1路段的通行能力。 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平安' 舒适行驶的最大车速。是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 车头间距:指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两相邻辆车的车头之间的瞬时距离。 车头时距:指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两相邻车辆车的头端部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超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城市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1.道路:是由起、终两个端点和一些中间控制点连接而成的带状构筑物,是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 2.国道:在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定义为国家干线的公路,简称国道。 3.省道: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定义为省级干线的公路,简称省道。 4.县道:具有全县性的政治、经济意义,并确定为县级的公路。 5.乡道:主要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乡级的公路。 6.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干线公路。 7.一级公路: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干线公路。 8.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交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9.主干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道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小城市沿线或兼具服务功能,交叉口间距以800—1200米为宜)。 10.次干路:是联系主干路之间的辅助性干道,与主干路连接组成道路网,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 11.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12.交通性道路:以满足机动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与对外交通的联系,特点为车速大、车辆多,道路两侧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13.生活性道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以非机动交通为主,道路两侧多布置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条件。 14.设计车速: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它是在气候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道路本身的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人员能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同一条道路上的设计车速应该一致。以使车辆行驶平稳。也称为计算行车速度。 15.瞬时平均车速:即点平均车速,路段上的一小段在某特定时间车辆通过时的车速平均值。各次所测车辆速度之和除以观测次数。 16.时间平均速度:一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的车辆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可以理解为地点车速的平均值。 17.地点车速:又叫做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时的车速。 18.临界速度:在某一路段上通行能力最大时的空间平均速度。 最佳车速: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时的车速。(道交38) 19.行驶速度/运行车速:指车辆在某一路段上的行驶距离除以车辆在该路段上的行驶时间之和(不包括行驶过程中因交通受阻而耽误的时间)。也称为运行车速。 20.全程车速:也称为综合车速、区间车速、行程车速、间距平均车速。指某一路线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全程距离)除以车辆行径全程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行驶过程中因交通受阻而耽误的时间)。 21.运送速度:路线长度除以车辆在各站间行驶时间与停靠各站时间之和。 22.运营速度:2倍公交路线长度/车辆在来回路线上各站之间行驶时间+各站停靠时间+两端始末站停靠时间。 23.公交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公交路线长度除以公交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的行驶时间之和。 24.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数量,前者称为车流量,后者称为人流量。 25.交通总量:所有交通参与者与其旅行时间(或旅行距离)乘积的总和。 26.吸引交通量:道路改善后或新路出现时吸引过来的交通量。应从各项交通资料的综合分析中得出,一般由交通工程研究部门提供。 27.发展交通量:指随着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发展而增加的交通量,可根据未来建筑物的性质预估,一般由规划部门提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