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管理)战略来源于战术

(战略管理)战略来源于战术

(战略管理)战略来源于战术
(战略管理)战略来源于战术

吴广齐说,一个没有战略的机构就像没有桅杆的船只,只能在原地打转。一个公司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不断适应外部条件和变化,尤其要推进战略变革,实施风险管理,插好“桅杆”好行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评估、监测、控制风险,已成为企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从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海洋石油战略,通过对外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到对外承包,到油气并举。199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出面向21世纪的六大发展战略:资本盈利战略,低成本战略,高科技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等……成立25年来,中海油在战略上不断跨越。尤其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在战略上始终居安思危,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以大公司的胸怀,小公司的心态,着力打造以内部控制体制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赣州市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努力创建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力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非公经济实现的税收已占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匮乏、企业经营理念亟待提升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帮助我市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人才。

技术革新、战略革新、环保要求、

中国古代哲人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金融之“危”是否正孕育着革新之“机”?

竞争永远是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企业的成长,是源自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成长将主要依靠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所培育的独特竞争力。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体现企业战略执行的能力,其重要性引起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当我的企业只有10个人时,我最能干;当我的企业有100个人时,我和他们一起干;而当我的企业有1000人时,我只能站在后面感谢他们,同时,信任来自责任,我会更加负责地看好松下的未来。”

短短几句话,值得国的企业家们深思——企业经营规模上亿之后,你是最能干,是与员工一起干,还是做好前行的舵手,负责任地看好企业的未来?

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家能顺势而上的关键要素,已经不单单表现在业务能力层面,而在于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和能力的战略手段。如果企业家只沉迷于业务,有可能使自己的战略视野、战略思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要成功地跨越10亿的门槛,谈何容易?思维方式:用战略思维代替经营思维

企业规模在1亿到10亿的企业家,多靠政策和机会掘到第一桶金,面对如今复杂得多的竞争环境,不少人仍沉迷于过去的老经验,致使企业裹足不前,甚至节节倒退。“企业规模上亿之后,企业家战略管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有没有未来。战略管理就是抓关系企

业生死存亡的方向性、全局性的事情。没有战略管理,企业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天津北方医药集团副董事长程社明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企业做到1亿以上,老板的主要责任是不断地生产管理人员,让管理人员生产专业人员,让专业人员生产产品,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造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本增值:让人力领先资金让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领先于资金资本的增值,让员工越来越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基石。但多数营业额在1亿左右的企业,是精明老板带着一群并不高明的下属,强将手下没有强兵,这种特质的企业就很难走远。“包括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也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否则,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能力就有可能不适应企业经营和快速发展的需要。”程社明说。

另外,为企业搭建知识管理的平台,“跳槽可以,知识留下”,将个人的智慧转化为团队的智慧,这样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也助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内部管理:从补缺补差到系统化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是许多规模在1亿至10亿企业的短板,也是企业无法成功跨越10亿的极大障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企业,将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都系统化:他们运用系统消除低效,提高产出;他们让系统走出生产车间,进入各个经营领域;他们拥有标准化的流程控制,他们用系统来处理供应商和客户关系、销售货物,创制产品以及决策,进而提高产能。

企业文化:由单一到包容“80后”一代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思维新潮,观念OPEN,企业要迎合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另外,不少企业的文化早已无法支撑企业的高速发展,人治在其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文化从控制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包容型转变是一种必然选择。

服务:从产品质量服务到增值服务“只有把客户没想到的都服务到了,才可能让客户不跟你计较价钱。”这是一位企业家曾经的感慨,也是增值服务的真谛。增值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誉满全球的星巴克咖啡就是增值服务的典范。考虑到越来越多的顾客会带笔记本电脑来喝咖啡,星巴克在1000家门市提供快速无线上网。顾客满意和贴心的服务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的重要武器,企业家们,问问自己:你的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令顾客满意?是否为顾客增值?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当我的企业只有10个人时,我最能干;当我的企业有100个人时,我和他们一起干;而当我的企业有1000人时,我只能站在后面感谢他们,同时,信任来自责任,我会更加负责地看好松下的未来。”

短短几句话,值得国的企业家们深思——企业经营规模上亿之后,你是最能干,是与员工一起干,还是做好前行的舵手,负责任地看好企业的未来?

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家能顺势而上的关键要素,已经不单单表现在业务能力层面,而在于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和能力的战略手段。如果企业家只沉迷于业务,有可能使自己的战略视野、战略思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要成功地跨越10亿的门槛,谈何容易?

思维方式:用战略思维代替经营思维

企业规模在1亿到10亿的企业家,多靠政策和机会掘到第一桶金,面对如今复杂得多的竞争环境,不少人仍沉迷于过去的老经验,致使企业裹足不前,甚至节节倒退。

“企业规模上亿之后,企业家战略管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有没有未来。战略管理就是抓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方向性、全局性的事情。没有战略管理,企业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天津北方医药集团副董事长程社明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企业做到1亿以上,老板的主要责任是不断地生产管理人员,让管理人员生产专业人员,让专业人员生产产品,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造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本增值:让人力领先资金

让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领先于资金资本的增值,让员工越来越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是

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基石。但多数营业额在1亿左右的企业,是精明老板带着一群并不高明的下属,强将手下没有强兵,这种特质的企业就很难走远。“包括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也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否则,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能力就有可能不适应企业经营和快速发展的需要。”程社明说。

另外,为企业搭建知识管理的平台,“跳槽可以,知识留下”,将个人的智慧转化为团队的智慧,这样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也助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内部管理:从补缺补差到系统化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是许多规模在1亿至10亿企业的短板,也是企业无法成功跨越10亿的极大障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企业,将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都系统化:他们运用系统消除低效,提高产出;他们让系统走出生产车间,进入各个经营领域;他们拥有标准化的流程控制,他们用系统来处理供应商和客户关系、销售货物,创制产品以及决策,进而提高产能。

企业文化:由单一到包容

“80后”一代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思维新潮,观念OPEN,企业要迎合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另外,不少企业的文化早已无法支撑企业的高速发展,人治在其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文化从控制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包容型转变是一种必然选择。服务:从产品质量服务到增值服务

“只有把客户没想到的都服务到了,才可能让客户不跟你计较价钱。”这是一位企业家曾经的感慨,也是增值服务的真谛。增值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誉满全球的星巴克咖啡就是增值服务的典范。考虑到越来越多的顾客会带笔记本电脑来喝咖啡,星巴克在1000家门市提供快速无线上网。顾客满意和贴心的服务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的重要武器,企业家们,问问自己:你的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令顾客满意?是否为顾客增值?

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不在变革需求突破,就只有在竞争走向消亡。竞争的残酷敲响了不适应市场发展变化者的警钟,这次警钟的敲响将会是警钟长鸣,因为再也不要奢求回到依靠广阔的市场需求拉动就可以滋润地活下来的时代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制造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近身肉搏!凸现着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生存依赖!

如何让我们的企业能够从小到大,并不断注入勃勃生机的旺盛生命力呢?这里作如下粗浅探讨。

一、重塑愿景,明确心的梦。

远景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一个心向往之将来的生动画面,它既是可以被描述的,又是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它还指出了一个组织工作的具体方法以及这个组织工作人员的期望所得。愿景不会年年改变,而且,它还是一个历久弥坚的承诺。

我们的很多企业心无梦,只有利润追求,没有弄清楚自己存在的理由,没有搞明白自己战略,没有自己的价值观,这样走入歧途,走向衰亡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重塑愿景,是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要做的“造梦”工程。首先企业高层必须用开放的心态亲自组织建立企业的共同愿景;提炼和创造企业独特的,难以模仿的,强化愿景实现的企业文化,它将对企业的成长及革新的影响远远大于任何正式系统;组织结构决定了一个组织内人员的组织或分组方式,组织结构既可以支持愿景也可以侵蚀愿,让组织充满活力是组织设置和调整的第一原则;人员管理是所有经理人的职责,而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的最终责任在于企业高级管理层,人员管理的目标在于引发员工的忠诚和创造。

这些思想的落地就让一个企业有了魂,有了精神,有了长大的可能。

二、回归本源,找准自己的定位。

愿景清晰了,推进业务的发展还要弄清楚战略。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能够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如何实现企业服务的价值甚至超值呢?我想两点是最关键的:首先是回归本源,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品质就是本源,偷工减料的次品和质量过剩的产品都不是企业需要的本源。为顾客创造价值,赢得顾客满意,是我们回归本源的宗旨和目标。

第二是找到定位,这是实现愿景,推动战略实施的工具。定位实际上就是品牌塑造,品牌塑造不在于品牌形象塑造,而在于品牌区隔的清晰化,换一句话说,定位和品牌是告诉社会,告诉顾客,你是做什么的?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定位理论的创始人里斯提出的定位、聚焦和分化思想是我们找准自己位置,突出自己品牌的有力工具。

回归了本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让企业有了具体可以去改善,去提高,去升华的工作内容了,企业的个性特点,差异化也逐渐会得到显现。上去了,就鹤立鸡群了。

三、以人为本,完善治理的结构。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快速的发生变化,封建社会以前,人是隶属资本家和地主的工具,现今,人作为一种资本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人力资本,它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它是以一种资本的形态出现,享有与货币资本同等的权力和地位,对于人力资本的激励就是对人力资本的尊重。

所以企业的治理结构从以前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发展到现在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间的关系。既然是资本,就不是用劳动工资可以解决得了的,它要求企业建立新的激励制度。一般而言,对于人力资本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岗位工资、年终奖、股权激励、职务消费和福利补贴等方面。当然同时也要尊重货币资本的权力和地位,这是就说,也需要对人力资本进行相对应的约束,企业的对于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构成现代的企业治理结构。

以人为本还体现对企业的尊重,对企业所有人力资源的尊重上。

有了这样机制,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就有制度保障,集聚优秀人才就水到渠成了,人的因素解决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容易获得的多了。

四、扎实基础,构筑核心竞争力。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技术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技术的技术性,也就是技术的科学含量上;技术的竞争力还表现在技术的市场性,也就是技术的市场需求度。只有技术的技术性和技术的市场性得到了统一,就能赢得竞争力,甚至垄断的竞争力。

然而,不管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的企业,竞争力都是得益于对专业的执着和对于专业的深度挖掘,没有专业化的企业很难想象能构筑得起核心竞争力来。

有了扎实的基础,有了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就可以走稳,可以走远了。

五、解放思想,向市场整合资源。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开放的经济要求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市场经济是竞合的经济,竞争和合作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企业都有自己的上游、同行和下游,自己从事的事业可能是最专业的,然而现今的竞争已经不是个体企业与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价值链与另外一个价值链的竞争,整合资源和合作共赢是企业走向更高竞争层次的重要策略。

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手段自然也就更多更高了。能够走进有竞争力的价值链,哪怕不是主导者,也不失为是一种成功。

创业的多,想战略的少,其实战略并不是很复杂的东西,但比起创业中的科技等因素,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很多创业者在遇到失败时,都不约而同地以“变化太快”来做借口开脱,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托辞??几乎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是来自创业者自身先入为主的创业观念。因此,创业过程遇上各种问题是常态。

[摘要]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趋势,需要企业管理者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实施战略管理,从而把企业管理迈向新阶段。本文就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和提高战略管理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趋势,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化浪潮的涌动,一个以战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的新阶段已经到来,需要我们各级管理者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企业管理迈向新阶段。

一、实施战略管理是企业应对各种变化的唯一选择

在以往的管理,企业先后经历了生产导向、推销导向和市场导向的三个管理阶段,在以生产、推销为导向的管理企业注重的是生产,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企业注重的是市场和消费者,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客观上要求企业改变思考问题的逻辑程序,从市场和顾客的需要出发,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这是企业管理一次质的飞跃。但近二三十年,世界经济和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应对这种种变化,战略管理应运而生。企业开始进入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阶段。要正确地实施战略管理,必须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有明确的认识。

首先,战略管理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新的产业不断产生,产品的生命周期愈来愈短,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的形成,信息传递的程度大大加快,地球也由此变得愈来愈小,从而使企业不仅面临着科技革命、网络革命、信息革命的新挑战,也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新变化;不仅面临着进入WTO后的新考验,也面临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内部改革的新要求;同时还面对着多元化的产权关系和多样化的人文环境,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管理进行重新定位;面对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和职工思想、行为方式的多元化,需要我们及时破解这“多元方程”。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使企业越来越感受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其次,战略管理是企业应对内部管理新变化的必然举措。现代企业的发展总体上已从传统企业走向新型企业。从“硬件时代”走向“软件时代”,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管理。而现代管理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无疑使管理经受深刻的变化和创新,管理的人本化、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管理的特点。97年在上海召开的世界管理大会上,对未来管理的变革进行了十大趋势的分析:创新一未来管理的主旋律;知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学习型组织一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快速的应变力一时代的新要求;权力结构转换一变正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弹性系统一跨功能跨企业的团队;全球战略-21世纪企业决战成功的关键;跨文化管理一管理文化的升华;“四满意”目标一企业永恒的追求;“没有管理的管理”一管理的最高境界,尤其是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的新模式,冲破了传统管理的格局,已被许多成功企业所采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的40%,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的80%都按学习型组织的模式进行“企业再造”,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学习型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在管理思想上,强调学习加激励使人勤奋的工作;在管理组织上,强调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是一个扁平化、有弹性的组织;在管理内容上,以增强学习力、应变力为主、提高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管理

方法上突出柔性导向;在管理职能上,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以综合和“理”为主;在管理资源上以知识资源为主体,以快变创新求效益。随着企业管理的变化,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80%的工作可根据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去处理,只有20%的工作需要判断,而现在将有80%的工作需要作出判断,因此,要使企业在变化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科学地实施战略管理,并及时把握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优化内部资源的配置,从而取得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实现企业的新发展。

第三,必须注意发挥战略管理的作用。战略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能促使企业领导层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二是它有利于企业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因为只有实施有效的战略管理,方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统一到企业战略之,以避免资源分配与重点工作安排上的偏颇。三是它对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行起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协同作战能力。四是它可以对企业员工产生激励作用,由于战略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命运和前途,职工在为制定战略献计、为执行战略出力的同时,也被战略目标的共同愿景所吸引和振奋,从而激发士气,提高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是企业迈向战略管理新阶段的加速器

要搞好战略管理,关键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已成为企业迈向战略管理新阶段的加速器。作为领导者只有把战略管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注意养成自己的战略思考习惯,增强战略眼光、战略气魄和战略思维能力,学会从战略的角度和高度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一)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更新原有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冲破思想上的“禁区”,变革原有的思维方式,将传统思维规范变为立体多维的思维方式,由“盲从型”向“自主型”转变,由保守型向创新型转变,摆脱“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求异性,按照小平同志“敢冒、敢试”的精神,以新的视野和新的思维模式思考分析问题,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实践证明,改革的每一步启动和深入,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的实施,都是以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为前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不仅仅来自于外部环境而主要是来自于自身,来自于头脑沉淀的思维方式,因为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自然消失,变动性会和新的思维方式发生碰撞磨擦而影响战略管理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要实现思想的再解放,认识的再提高,观念的再更新。

(二)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提高宏观决策水平

企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决策的竞争、战略的较量,企业的最高经营者为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必须就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新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关系企业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决策。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就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形势,高屋建瓴,考虑整体,驾驭全局。必须以超前的意识,立体的思维和远大目光洞察一切,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水平。而要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应注意把握“五性”:一是全局性。决策时要周密考虑,统筹兼顾。处理好近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雷点与一般的关系。二是准确性。决策时要注重决策依据的可靠,搞好调查研究,吃透上情和下情,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战略性。决策时要抓住战略性而不能沉湎于战术性问题,主要抓长期规划而不是具体工作安排。四是超前性。决策时一定要想远一点,想深一点,善于从多变的形势预测趋势。五是民主性。决策时要充分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集集体智慧,反复权衡利弊,优选优,以保持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加强“自我修炼”

如何加强“自我修炼”,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提出了“五项修炼”的要求,一是强调自我超越,向常规思维挑战,向自我挑战。二是强调改善心智模式,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学会开放心灵和思维方式,容纳别人之想。三是强调建立共同愿景,努力将个人的小愿景与企业的大愿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四是强调团队学习,通过“深度汇谈”,扩大思考问题的空间。五是强调系统思考,并提出了系统思考的三个重点:即防止分割思考,注重整体思考;防止静止思考,注重动态思考;防止表层思考,注重本质思考。企业领导者在五项修炼最核心的修炼应该是系统思考,因为,一个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能否进行系统思考有关,只有进行系统思考,立足未来,把握整个系统的发展趋势,确立明确的思维目标,才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系统性和变通性,不断扩大思考问题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

(四)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缺乏学习能力的人将无法融入现实社会,一个缺乏创瓶能力的人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领导者尤为重要’,它们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系到能否适应形势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潮流;关系到能否更好地担负起战略管理的责任,而企业领导者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战略思维能力的高低,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提炼,经常进行知识更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学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具有良好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充足的文化底蕴。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注意培养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冒险,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同时,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对待创新,理解创新过程的非原则性过错,力求工作思路上的独创性、超前性和开拓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

(经济问题探索,上海石化公用事业公司,姜本宏)

战略管理的方方面面:商务差旅、人才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管理、

中国很多企业的战略是在老总的头脑之中,并依靠个人的魅力来进行管理(我们将这种战略管理的模式称为“隐式战略”管理)。因此,今天开总经理办公会决定“朝东走”,一觉醒来,就改成“朝西走”,这种经常性的朝令夕改,造成下面人员和资源配置的极大被动,而老总却认为“中层管理都有软骨症”,理解不了企业的战略,各级中层管理者“深受其害”。

战略思路的巨变

战略管理是管理的先导,战略管理中特别重要的是战略定位管理。定位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传统管理没明确定位,做到哪里就算哪里,即所谓机会导向。二次创业做方太后,我们吸取了教训,非常明确地制定了方太的行业定位:厨房专家——只做厨房产业所在的油烟机、燃气灶、消毒碗柜、电磁炉、燃气热水器、集成化厨房等,没离开厨房;客户定位:中高档;质量定位:精品化;速度定位:稳健快速;规模定位:先求强再求大。这五大定位使方太品牌迅速上升,用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行业内最著名的品牌。

15年的管理巨变真是令人兴奋,为方太作为家族企业全面进入国际化,走向百年老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茅理翔心中的“四最”

您最钦佩的企业家是谁?

松下幸之助、张瑞敏。

您最欣赏的企业是哪家?

三星、索尼、沃尔玛、宜家、GE. 15年里,对您触动最大的中西方管理著作(或思想)是什么?

关于松下幸之助的著作、儒家思想,及自己正在著作的《家业常青》。

如果让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您认为管理者最理想的心态是什么?

忙而不乱、学而不厌、应对自如、淡泊名利。

管理科学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战略管理概论、中国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及对策、竞争战略分析、企业战略机遇的把握与战略制定、市场战略创新以及人性化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等内容。

刘红松教授现是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军事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著名心理学家与战略管理专家。他长期从事心理学、组织学、世界经济、国际战略和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多次参与高层决策咨询,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课程适合群体:

传媒集团、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战略的定义是:“在战争中利用军事手段达到战争目的的科学和艺术。”

在《世界大百科全书》为战略所下的定义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运用力量的科学与策略。”

在《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为战略所下的定义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和最高领域,它包括国家和武装力量准备战争、计划与进行战争和战略性战役的理论与实践。”

如果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并多少知道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就可以看出我们将走向哪里。所有这些就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评价企业能够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战略活动的意义,即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为了做到这一点,战略管理需要对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研发生产、信息化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规划和管理,不是是评价调整,来实现企业的成功。由此可见,战略管理活动必定经历规划、实施、评价这三个阶段成为一个完整的流程。

在战略规划阶段,要确定任务方向,进行SWOT分析,资源配置、建立目标,制定出可供实施的方案。这一方案必须是企业的资源能够做到的,让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一旦战略偏差,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败。

在战略实施阶段,我觉得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到信息系统,各个部门和管理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并紧密配合实施工作。关键之处在于HR和财务。

由于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战略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改,这就需要战略评价。审视外部环境,综合业绩数据,制定修改方案并实施。

世界万物处在不同的变化中,哲学上讲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未来的我不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要同过去的我斗争,同未来的我抗衡。一个个体这样,有各个不同个体组成的市场更是如此。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很多不可预见的和未知的事情必定会在我们的面前发生。那么,摆在每个战略制定者面前的,要进行的战略制定到底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还是科学研究。

我们时常被人告知经验的重要性,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经验、判断和感觉,也一直存在,更有很多成功人士凭直觉一次次带领自己的企业走出困境,创造辉煌。这种描述下,战略管理该是一门艺术,管理者随性挥洒。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当艺术遭遇商业化,那份独有的洒脱就消退了。战略管理更是如此,因为它本来就是市场活动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市场而单独存在。虽然时时在变化,但是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平衡运动的。当它向着一个未知高速运动时,经验管什么用。经验只是对已知事务的地思考和沉淀。这个时候,战略管理不得不注重科学研究和分析。

因此我们可以获得结论:战略管理是艺术和科学融合的管理,市场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在决策时的方法偏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略管理过程是在复制那些知晓和善于分析商务实际、具有良好直觉的出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任何一个战略制定者,都是在做一套全新的东西,即使市场上有很多同类的东西存在。但是,作为战略制定者应该明确的知道,现实中不存在完整的方案,只存在各种信息的碎片。并且这些碎片在你用得着的时候,总是少之又少,很多还掌握在信息售卖人的手中。这种情况决定了一个战略制定者必须很好掌握的技巧——对未知事物进行合理的假设。这就可以看作是凭经验和直觉进行的过程。在制定方案时,要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来指导假设的形成,并在方案中明确地进行陈述。接下来就是分析了。这接下来的就是科学的方法了。

分析的重点在于你如何支持这一决策,如何实施,没有永恒的正确地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都是全新的,分析必须对你的假设有充足的论证。论证你的方案切实可行,没有超过企业的行动能力。

所有的夸张、保守、偏见都将影响决策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RUDYARD KIPLING曾经说过:我拥有六个忠诚的仆人,他们教会我一切。他们是:何人、何时、在何处、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又如何去做。战略制定者要阐述什么,就是这些问题,具体的阐述出来。最终,将方案与公司已有的行动方案进行比较、评估,从而获得创新突破。

当你将方案与管理成员进行讨论时,你只需要做好一个倾听者和奉献者就行了。

综上所述,在进行战略制定的时候,要遵循这些原则:

要实际、要有据、要现实、要具体、要有独创性,要做一个好地倾听者和奉献者。

名人名言

牛根生:布局决定了结局。

市场是战略思考的出发点;战略则指导企业采取正确、有效的市场行动。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们强调战略的重要性,是为了提高中国企业的战略意识、战略思考和战略创新能力,但决不意味着忽略“市场层面、客户层面、消费者层面”。相反,国内大多数企业战略能力的低下恰恰是因为对市场洞察不够,对消费者重视不够。

许多国内企业信奉实用主义和实战主义,并借此对战略不屑。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好的策略一定要符合效率化、效益化原则,能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赚更多的钱,甚至是更稳定、更持续地赚钱。理论越接近真理,对实践的指导性就越强。

从这个角度出发,奇正团队在咨询实践中确立了好战略的四大标准:

一、预见性。预见和远见不完全一样,远见看到未来,预见不但要看到未来,还要预测主动行为所引发的格局变化,充分显示战略的主导性,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一个典范。战略不仅要合乎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更要合乎消费大趋势,引导消费趋势,甚至改变、影响消费趋势。

二、应变性。商场如战场,风云多变。好战略同时也必须包括考虑到各种变化的可能以及应变的预案。要特别强调的是,好战略要有破坏力,也就是主动改变格局的结构性破坏能力。毛泽东有句名言,叫“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和战术的结点是战役,“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步伐,中共的战略也随着变化迅速改变,做出了调整。

三、可能性。可能性不完全等同于可行性。可行性是计划实现的理论预算,可能性则强调行为主体的战略能力。什么是战略能力?战略能力是企业资源×企业意志。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误以为“中国不会出兵”,原因在于低估了我们的国家意志。恰恰相反,经营实践中很多中国企业非常容易高估自己。

四、创造性。战略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上。科特勒博士说:“营销就是一场永不停止的赛跑。”任何物理上的差异化都是靠不住的,特权所形成的差异化也迟早会被相对抹平,唯有创新能力所构建的差异化才能持续不断。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正”是规范、规律、制度、体系、计量;“奇”是创新、突破、反常、颠覆、冒险,是出其不意,是举重若轻,是四两拨千斤……没有创造力的战略,是账房先生的战略,计算再周全也只能作茧自缚,甚至自废武功。而战略要做的恰恰是放开手脚算计市场、算计对手。

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的发展决胜于执行力,但是首先决胜于战略。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进入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瓶颈期。前有行业巨头打压,后有后起之秀的追赶,正是一个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关键时刻。企业自身情况变了,企业环境变了,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应该变化。如果固守创业伊始的经营思路,来从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的经营,企业早晚会进退失据,陷入困境。

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的很多客户,大都是些中小企业,年营业额在几千万到一两个亿不等。据我的经验,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坎,跳过这道坎,企业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大多数企业,难以跳过这个坎,即使业绩上有所突破,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利润与投入又往往不成正比。

据我的分析,这类企业之所以发展起来,走过了大体相似的道路,即跟随和模仿,从产品到渠道,甚至起家的骨干都是从行业龙头那里挖来的——在行业发展初期或竞争还不太激

烈的时候走进行业,一路摸打滚爬发展至今。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正是考验这个企业领导人优劣的关键时候。因为在这之前,大家都是一个苦干加巧干,彼此之间伯仲难分。但此刻,是真正考验企业领导人睿智和高瞻性的关键时候了。

一种企业领导坚持“三个凡是”,凡是过去成功的经验要坚持;凡是行业领头企业的做法都可以拿来使用;凡是行业内精英都是可挖取的人才。这类企业在所有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不出我的判断,这类企业如果不思改变,思想不能解放,早晚会失去竞争的优势,在固有的思维下越来越难维持,资源越来越少,面临竞争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小,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在衰退的角落里叹息。因为市场环境变了,企业自身的状况也变了。如果企业发展战略不能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要保持现状已经困难,有大的发展,更无异于刻舟求剑。

另一种企业领导人完全相反。他们的领军人物都十分清楚,模仿和追随做法在企业起步阶段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得益于那个独特的市场环境和独特的行业发展阶段。但现在这种作法已经失效,因为企业和环境都变化了。但如何改革,如何突破既定思维,开创营销和经营的新天地,是这些企业领导人苦苦思索的。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具有较大前瞻性,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可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思路清晰,具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严重的危机。

关于战略,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中已经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他对什么是战略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谁是顾客?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特劳特在《定位》一书中指出:“战略来源于战术”。

(战略管理)战略来源于战术

吴广齐说,一个没有战略的机构就像没有桅杆的船只,只能在原地打转。一个公司要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不断适应外部条件和变化,尤其要推进战略变革,实施风险管理,插好“桅杆”好行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评估、监测、控制风险,已成为企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从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海洋石油战略,通过对外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到对外承包,到油气并举。199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出面向21世纪的六大发展战略:资本盈利战略,低成本战略,高科技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等……成立25年来,中海油在战略上不断跨越。尤其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在战略上始终居安思危,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以大公司的胸怀,小公司的心态,着力打造以内部控制体制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赣州市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努力创建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力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非公经济实现的税收已占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匮乏、企业经营理念亟待提升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帮助我市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人才。 技术革新、战略革新、环保要求、 中国古代哲人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金融之“危”是否正孕育着革新之“机”? 竞争永远是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企业的成长,是源自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成长将主要依靠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所培育的独特竞争力。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体现企业战略执行的能力,其重要性引起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当我的企业只有10个人时,我最能干;当我的企业有100个人时,我和他们一起干;而当我的企业有1000人时,我只能站在后面感谢他们,同时,信任来自责任,我会更加负责地看好松下的未来。” 短短几句话,值得国的企业家们深思——企业经营规模上亿之后,你是最能干,是与员工一起干,还是做好前行的舵手,负责任地看好企业的未来? 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家能顺势而上的关键要素,已经不单单表现在业务能力层面,而在于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和能力的战略手段。如果企业家只沉迷于业务,有可能使自己的战略视野、战略思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要成功地跨越10亿的门槛,谈何容易?思维方式:用战略思维代替经营思维 企业规模在1亿到10亿的企业家,多靠政策和机会掘到第一桶金,面对如今复杂得多的竞争环境,不少人仍沉迷于过去的老经验,致使企业裹足不前,甚至节节倒退。“企业规模上亿之后,企业家战略管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有没有未来。战略管理就是抓关系企

关于企业的战略和战术

关于企业的战略和战术 《战争论》的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曾在书中说道:“假如我们认为战略是独立于战术结果之外的力量,就会陷入错误之中。” 企业制定战略绝不应该是高层和顾问们在一起,想出什么办法,这只能被称为“象牙塔里的智囊”。任何远离市场现实的研究都只是空谈。其实企业的战略应该服从战术。如果一个制定的战略不能为战术结果服务,不管构思多么巧妙,这个战略也是错误的。就像一位将军只有在深入详尽地了解战场战况之后,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 冷静、细致地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现实,战略目标首先应当使企业先逐步脱离困境或基本回归正常的持平运营,然后在积聚一定力量的情况下再展开的商业反击。就像战争一样,运用兵力的技巧,在商业竞争中同样重要。在没有了解竞争对手和己方实力的情况下,仅以臆想的方案实施市场攻击,那是非常危险的。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投入人力、物力,保障投入的有效性,是战术最基本的要求。战略是要借助企业战术和市场的顾客和竞争对手的接触中,才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 在《商战》一书中,把广告并作了军事斗争中的坦克和大炮,这非常恰当。广告的轰炸效果我们一直都在滥用。在不恰当的时机投入广告,就像是浪费弹药,但未能重创敌军,反之,当你的弹药耗尽,却给了敌手反击的机会。劣质的广告带来的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战略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它只要正确,就是平庸的战术也不会影响战略的结果和实施的进程。《商战》中把很多企业希求以广告的疯狂覆盖“挽救局面”的做法比作希特勒的阿登战役计划,这非常的巧妙和正确。一个企业人必须对战略和战术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为支撑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战略对战术的指导性是毋庸置疑的,反之战术的结果又对战略调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战术是神经末梢,而战略是大脑。

战略 战役 战术

战略、战役和战术有什么具体区别? 三者如阶梯一般,互有高低,又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打个比方说,战略就是“毛泽东”,他在战场上起绝对的领导作用,要考虑长远目标并制定主要作战方针,其决定是战争情况下的最高命令。战役就好像“彭德怀”,他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构想和作战方针进行大规模的战斗部署。他在指挥上具有较高灵活性和自主性,但必须遵循战略安排!而“战术”就是基层指战员,他们要根据上级首长的具体作战计划一丝不苟的完成既定目标,其是战略和战役的具体执行者,但是自主性受限,也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 浙江日报评论员:统筹用好战略与战役战术 ——四论学习贯彻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2015年10月24日15:41 来源:浙江日报 做好经济工作,靠的是正确的战略、精准的战役和灵活的战术。战略谋划力和战役战术执行力都要强,同时要有机有效结合,努力做到战略上准确把握,战役上攻其要点,战术上执行到位,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战略要管住方向。战略事关全局、根本、长远和重点。如果大方向错了,这个仗无论如何打不赢;只要大方向对头,哪怕局部战斗有一些失利也无碍大局。我省经济总量已相当于一些国家的规模,一些市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些省的块头。要推动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有大局观、大思维、大视野、大战略。省级部门和市、县(市、区)都要有战略思维,当前特别要谋划好“十三五”发展,搞清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必须把“十三五”发展放到国际国内的宏观大背景中去谋划,放到对接国家的全球战略和全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去谋划,放到新常态的大逻辑中去谋划,放到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战略目标中去谋划,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要善于运用优势理论,深刻学习领会“八八战略”的思维方式,

管理者应如何应对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企业管理咨询方法:管理者应如何应对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指的是对全局、长远、整体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的决策,这种决策通常都由高层管理者来加以引导。因此,战略决策,可以说是整个企业经营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内容,会深深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战术决策,则是为了对战略决策加以实现,解决企业面对的某一个问题,而做出的具体决策。战术决策的标准,来自于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 战略决策没有办法像战术决策那样直接看到问题,因此,很多管理者在战略决策领域中,实际上是被自己所击败。 不少管理者面临的情况的确如此,由于市场的变化步骤越来越快,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因此,很多管理者对自己是否能坚持较长时间的战略思维并没有充分信心。对于许多管理者而言,五年的战略决策和计划,就已经到达了其极限。更多的企业管理者甚至认为,所谓长期的战略规划并不“靠谱”,他们需要的是那种战术决策,能够在目前的确定因素下,发挥真正的影响。 但是,管理者们必须意识到,只看重战术决策,而不看重战略决策,迟早会造成企业的的短视行为,并导致企业行动的短期性——他们将忽视那些真正能够影响和改变公司长期实力的行业变化。 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在决策的过程中,将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相互割裂。甚至无视战略决策稳定坚持的重要性。一旦做出这样的区分,市场的长期变化,就会永久地从管理者视线中被抹去。当管理者只会将未来时限进行分裂思考时,企业将会因此面临着下面的风险:关于计划的时间期限,将总是无法得到很好地融合。 但是,企业面对的长期趋势,最终会有一天变成短期的战术问题,管理者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来加以解决呢? 一、解决对战略决策忽视的原因。 哪些原因导致企业管理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战略决策?其中包括: 1.上市企业市场预期。 由于一些上市的大型企业,其市场价值的分析主要来自于不同分析师和基金经理对其股票业绩的分析评估,而这种评估通常情况下又是基于季度收益而并非企业整体表现出的战略前景的。因此,公司高级管理者常常会在这种思维下,盲目追求短期盈利数字。实际上,管理者应该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寻求既获得短期盈利又能够得到企业长期实力的双赢策略。 2.对灵活性的误解。

战略、策略、战术方案的差异

战略、策略、战术方案的差异 作者:蔡丹红咨询专家 要搞清楚战略决策工作的组织,首先得先弄明白什么是战略和与之相关联的策略、战术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战略是指对一个事物的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规划,它指明了该事物的发展及如何发展的基本途径。策略是相对中间层面的策划,如果战略是做五到十年的规划的话,策略则是1-3年的规划。战术则一般是马上就需要的行动方案。无论是战略、策略还是战术都必须解决什么人、做什么事、为什么做、怎样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花费多少代价这七大问题。 在战术策划时,这七个问题交代的就必须十分清楚,什么人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人物(指名道姓),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负责什么事情都必须清晰。策划方案中所涉及的概念都应该是个性化的,如什么人——张三、李四;什么事——制作奖品;什么地点——在友谊宾馆;花费多少——花费9.7万元等等。 而策略层次对这七个问题的回答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层面上。下面是舒奕礼品公司的部门经理在准备当年的公关计划中所推出的公关活动方案中的部分文案。 A、与婚庆公司合作,凡在固定月份为期50天之间购买舒奕新婚幸运蜡烛礼品的夫妇,舒奕免费帮助策划,并提供司仪。“幸运彩烛,光照美好人生。”是该活动的主题。强调在西方结婚时不仅要点燃蜡烛,而且要以蜡烛为礼品,送给来宾与亲朋好友,与他们分享吉日喜气,同时也预示了新的一天将从这里开始。司仪在主持中应充分阐发蜡烛礼品的这个意义,使其得到良好的传播。婚庆活动

应该揉合东西方文化特色,使其既具有西方文化的庄重典雅又不乏东方婚典中的热闹。模式一旦创立,应该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在公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此方案的优点:结婚是所有人都最关注的人生大事,也是最喜欢投入金钱的地方。人们传统的方式就是送糖果,不过早已被人们所厌倦。因此,人们期待着更有意义的礼品,该礼品必须能让大家分享快乐与喜气。舒奕蜡烛正好有这个功能,因此二者通过婚礼来融合是十分自然的。但要让这个活动得到更好地推广,必须再加点佐料。活动中增加免费策划和司仪,一方面免除了新娘新郎动脑筋策划的烦恼(其实大多新人这时期根本没有精力来顾及,虽然大多希望有新意但没有也只好算了),一方面又是免费的,因此此活动必会受到欢迎。如果活动质量好,可以全面推展,成为持续的一项推广活动。 这个活动为什么是策略性而非战略性或战术性的方案呢? 与战术方案的差异比较好鉴别,关键的是看它有没有交代具体的人、物、事,而本案中具体的行动时间,与哪些具体的婚庆公司合作,谁负责,什么地点等都没有详细交代。如果是战术方案,就必须制订一个十分详尽的一目了然的计划。它应该让人一目了然地明白是哪些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他们在何时、何地该干什么具体的事。战术性的方案一般都有个行动进程表。如下表: 时间、地点、经办人、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负责人。 从表里可以看出战术方案是一个行动方案,它与策略方案的差异在于:策略方案更强调为什么选择此目标对象、地点、时间、花这些代价来做这件事情,估计有哪些风险,可以取得怎样的效果,因此策略型的方案一般都由九个要素构成:背景、目标、主题、时间、地点、对象、进程、预算、效果并评估。在策略

经营与管理 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关于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经营是市场功,是外功,而管理指的是企业内部的管辖治理,是企业的内功。经营与管理的区别在于,其一,经营是企业外部活动,是挣钱,即开源;而管理是企业的内部活动,它的目的是如何省钱,即节流。钱是挣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从这点可以看出,经营要比管理更重要。其二,管理是集体活动的产物,原始活动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猎需要管理,现在的老年秧歌队也需要管理。经营是企业外部活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三,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解决的是效率问题,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解决的是决策问题。在我们过去的一些工作中,有过分强调管理轻视经营的思想,对一些重大的经营决策,缺乏科学的研究分析,往往造成企业重大失误,甚至破产,其根本问题在于决策而不是管理,今后应加强经营思想,避免因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ff00c0]keenfox774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处高低各不同。 [#ff00c0]了了了:[/#]说得有理,这就如同幽默与笑话的关系,话之所以可笑在于故事本身,幽默之所有有趣,在于受众的会心感受。经营偏重于强调思路,有人称之为理念,管理是相关理念的实践。与经营有关的因素是内在作用着的,管理则是外在地表现出来。也可以说经营是规划大局,管理是具体实施,或者称为执行。经营重在策略,管理重在技巧。 [#ff00c0]gwl751006:[/#]有道理,生产厂长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干部但不是没一个好的生产厂长都是好的经营者,因为工作的目标不同,经营是为利润目标的达成,管理则是为具体分解目标的达成,列如,销售经理追求的是销售数量及金额,生产厂长追求的是产量的最大 化,品管主任则追求的是不使不合格的产品出厂。是有区别的。 [#ff00c0]跋涉者:[/#]我一直对这两个名词搞不清楚,以为二者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就象水乳交融一般,已无法清晰地区分,不管学者是如何解释两者的异同,但我还是分不清一项活动是属于经营还是属于管理。在我的理解,经营更是一项具体的活动,是为完成一项目的进行的商业活动,单个的人存在经营(run his family business),但这里边不存在管理,这里所说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广义的对事务的管理,只有人多了,需要进行总体的控制,有计划地组织协调,才会出现管理,所以有管理必然有经营,但经营未必存在管理.非商业的管 理面还很大。我在此仅列举了在商业活动中我的理解。 [#ff00c0]benbenqc:[/#]我的理解:“经营”过程本身就是对行为、时间和资源的管理过程,而“管理”只是突出内涵的实质和细节罢 了。 [#ff00c0]yl_li:[/#]经营和管理孰轻孰重,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关。 [#ff00c0]cjhb:[/#]经营是把企业当作一个整体、黑箱来运营,不考虑效率问题,是决定作什么的方向性问题。 管理是具体的研究组织内部的一个个的问题,提高效率问题,是把事情做正确的问题。是把组织作为一个白箱来处理。二者缺一不可![#ff00c0]s_x_d:[/#]自己做的名词解释吧!什么是管理都没搞清楚。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到的经营和管理这两个名词的概念,其中的经营好象是以前国企所谓经营厂长干的事儿,按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其实就是营销或者销售。然而营销就不需要管理么?管理的四大职能是什么?而营销大师科特勒在其畅销教科书〈营销管理〉中营销又要做些什么?两者一对照,答案就出来了。我不知道本版这个经营到底是什么概念,但无论如何应该是企业管理的一方面。企业管理的内容很多,我只对财务管理有些肤浅的经验和认识,其它方面都 是纸上谈兵。 [#ff00c0]bluefish :[/#]市场差异化战略属于管理吗?经营与管理能够截然分开吗? [#ff00c0]念雪:[/#]经营要比管理重要说明了为什么财务部门的地位低下。 战术(tactic):战时运用军队达到战略目标的手段;作战具体部署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供应链管理:从战术到战略

供应链管理:从战术到战略 如果你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杰克·韦尔奇 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发展正在不断超越传统的运营层次优化和物流成本节省,企业开始通过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获取竞争优势和创造股东价值。 供应链管理:从战术到战略 随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的角色和地位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20世纪7O年代,供应链管理还被称作“分销”集中于企业内部的仓储和运输的整合优化。当时两位数的利率水平促使企业对降低库存和占用资本特别关注,但变革还都局限于企业内部。从1980年代起,供应链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整个供应链中流程和成本结构的再造,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Herbert W. Davis & Co.的数字表明,从1982年到1990年间,北美的供应链成本,包括成品运输、仓储、订单处理、客户服务、行政管理和存货成本等,降低了将近三分之一。 20世纪90年代起,供应链管理的中心开始从降低成本转向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和保持较高价格,这意味着销售收入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随着管理中心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北美供应链成本水平基本没有大的改变;与此对应,业务增长这一过去只是被视为企业内产品开发、销售和营销部门的责任,如今却也成为供应链经理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期,战略供应链管理的浪潮开始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能够支持和驱动企业的战略,而非仅仅是企业运营策略的一部分。企业能够通过领先的供应链管理来获得竞争优势并显著地创造股东价值。战略供应链管理区别于传统理念的关键是从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从最终用户开始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可能组合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企业的未来战略定位和设计。 通过战略供应链管理创造股东价值 沃尔玛、可口可乐和戴尔三家公司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战略供应链管理的价值,这三家公司股东价值的增长遥遥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988年到1996年,沃尔玛的股东价值增长超过行业平均250%,可口可乐超过近500%,而戴尔则是3000%(根据Stern Stewart EVA 1000数据库)。 沃尔玛在美国以供应链为中心确立了其非凡的增长和财务上的成功。其商场扩展的流程通常是首先在目标地区建立一个分销中心,然后建立一系列由该分销中心每日进行补货的商

企业战术与战略

企业战术与战略 在企业的范畴内,战略是目标和策略的组合,是企业远景、使命、命题等的全局规划和方针及定位。其在实战中通过充分利用资源和战术,执行政策,以达到实现政策目标。战术是指以产生特定效果或以结果为目的的一项活动或一系列活动。 首先,战略是方向性的,战术是实践性的,是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下实施的。战术是从属于战略的,没有战略指导的战术不会有太大的价值;而战略也是需要各种战术支持的,没有看准时机,及时出牌,战略永远只是空想。 其次,战略具有非线性特征,它提供了多个可以相互替代的途径,每个途径的选择也不止一个,有时候允许出现的结果也不止一个;战术是一个具体目标,选择相关方法,最终实现它。 再次,战略具有远期性,全局性,它着重于企业的长远利益;战术是短促的,因为时机转瞬即逝,具体的战术在具体的环境里起作用,而环境是复杂的,变化的,因此战术也是复杂,不易复制的,有时情况很相似,运用相同的战术,结果往往差异很大。 战略需要考虑多要素,使多要素达到协同效应,制定人除了考虑外部的大环境外,还应考虑企业内部所拥有资源,比如生产资源,人力资源,信用资源,财务资源等等,以达到多资源和多方法的使用。 现在我以阿里巴巴为例,分析公司的战略谋划与执行。2010年阿里巴巴提出企业发展的三大愿景1、成为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2、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3、活102年,实现企业使命:促进“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新商业文明。 制定未来十年战略目标: ·我们要为全世界缔造1000万家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我们要为全世界创造一亿个就业机会 ·我们要为全世界10亿人提供消费平台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他实行了相应的战术,如建立B2C商业体系,达到淘宝信息平台与中小企业信息的交流,实现数据共享,中小企业与顾客有直接的联系,他们最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做到三方的交流顺畅,数据共享,达到多赢的效果。创造更好的商业氛围,制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三方共同发展。 战略不常变,战术会时常调整,执行更是千变万化,阿里巴巴的愿景或许二十年内没有变化,但他的商业模式就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从之前的B2B到现在的B2C乃至至于C2C,都是在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服务的。

职能管理战略与战术的归位

主持人语:虽然市场部掌握着很多企业资源,但是不掌握市场资源,因而在与销售部的博弈过程中,必然会被销售部"绑架",而处于从属地位。只有从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上理清市场部的定位与职能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部的位置问题,也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战略发展问题。 中国企业市场营销部门的设置,一般是由市场部(中心)和销售部(中心)两个部门组成。但被赋予市场规划重任的市场部的建设,总是不让人满意。在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关系处理上,市场部负责人总有壮志难酬的怨言。市场部在与销售部的配合上总处于弱势地位。按照市场营销理论的要求,市场营销工作更应该重视市场规划和市场研究,负责此项工作的市场部在企业里是战略部门、主导部门。负责商品变现的销售部的工作应该是执行部门。而企业的现实经营与规范的营销理论是相左的。这就给从事营销管理和市场部建设工作的管理人员带来很多困惑。怎么理解市场部之于销售部的弱势地位?企业应该怎样处理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关系? 市场部之于销售部的弱势地位,致使中国企业在营销行为上有过多的短期和投机行为。如果单独强调市场部应该在企业里处于主导地位,销售部处于执行地位的话,那么我们就得追问,到底是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不深谙此理,还是市场营销理论有偏差呢? 凡是存在的,都应该有其合理性,特别是广泛存在的现象。这当然不是用所谓的创新理论对现实存在来进行解释。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这里面肯定有一些没有被揭示的规律存在,否则的话,营销理论就不能真正成为用来指导实际营销工作的工具,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首先要检讨现在的营销理论的适应性。当前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大行其道的市场营销理论是在西方经济现实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用来指导西方市场营销活动时它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当前学习和运用的营销理论是舶来品,不论是科特勒、舒尔茨,还是特劳特的理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在经济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现在通用的经济学科也都是从西方舶来的,不论是德鲁克、波特、哈默尔,还是明茨伯格、科特的理论。当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被拿来在另一个文化、经济制度、消费理念、经济地理等都明显不同的国度来进行复制的时候,必须进行检讨,是否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气候"不宜之嫌呢?是否有超越了中国经济基础之现状的可能呢?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来检讨中西方营销价值链的区别,探索中国企业市场部弱势地位的根源,寻找市场部发挥作用的关键,思考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组织的管理模式。 市场部:弱势奈何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地理和商业发育水平与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目前的商业企业发育现状是中国生产性企业市场部弱势地位的根源。 即使在商业业态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很多企业的批发渠道(俗称流通)的销售量在企业的销售比重中仍占到60%左右,大型卖场、零售业占到40%左右。西方经济传统意义上的厂商分工,是厂家更多倾向于市场调研、分析与研究,倾向于产品研发和品牌的运作,而代理商(经销商)倾向于市场的拓展和销售队伍的组建。西方国家生产性企业的营销部门建设倾向于市场的研究和品牌运作,这是厂家的核心职能所在,也是市场部的主要职能,销售部门的职能处于从属地位。他们的职能分工可以这样界定,市场部围绕市场开展工作,其价值是发现市场机会,避免威胁,适应和改造环境,其成果是各级战略规划;销售部围绕市场部开展工作,其成果是销售业绩,其价值是沟通和战术执

经营策略 战略 战术

【战略目标】 首年目标: 1. 建立meli.moli品牌形象和运营体系,通过头5家店的试点,建立相对完善的店铺形象标准和管理体系,并实现店铺盈利; 2. 完善包括研发、企划、市场、培训、商品管理在内的品牌运营团队,能支持30-50家网点营运; 3. 完成品牌产品线和产品文化、研发主题规划,制定相应的产品研发和开发计划,初步建立供应商体系; 4. 建立水贝形象和批发展厅,一是获取一定的营运费用;二来可以测试新品的市场反应,三是广泛的接触客户和市场为加盟做准备,四是磨合团队为未来的品牌物流中心奠定基础; 5. 以广深莞市场为起点,布局华南市场,自营销售网点达到30-50家,形成基础市场; 6. 招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加盟商与合作伙伴的寻找和接洽,进行加盟试点;次年目标: 1. 继续完善品牌运营和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有品牌特色的系列产品线; 2. 制定品牌的营销和推广模式,增加品牌营销和推广投入,在华南市场逐步树立品牌影响力; 3. 加大市场拓展的力度,发展加盟和代理,逐步建立 4. 深度渗透广深莞市场,并以其为中心点辐射周边,自营网点总数达到60-80家,加盟合作网点50-60家,华南市场网络初步形成,网点总数控制在120-150家; 5. 持续优化和提升营运团队,建设品牌网站,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并着手进行特殊渠道的开发,港澳台及海外市场的拓展; 第3年目标: 1. 成立股份公司,大规模引进资金,布局全国重点城市和区域,开始快速扩张,网点数量超过300家,力争在5年内网点超过800家,为上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对品牌和渠道升级,开发高端的产品,主营方向由专柜往卖场模式偏移,正式开始品牌国际化进程; 3. …… 【品牌运营战略步骤】 团队建设——品牌运营体系建设——产品线开发——广深莞基础市场建设——华南市场深度渗透——辐射华南周边市场——布局全国(加盟、兼并)——上市; 【战略战术】: 市场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布局全国、多渠道经营、连锁加盟、区域代理、资本运作,品牌国际化 【市场拓展顺序】: 广深莞——华南地区+港澳——华南周边+全国重点地区城市——全国市场——国际市场 【拓展方式】:自营+合资+加盟三驾马车并行;

经营管理(战术)与战略

四、经营管理(战术)与战略 昝廷全教授(2002)根据系统经济学研究从时间的角度来论述经营管理(战术)与战略之间的关系。为了阐述特征尺度与经营管理(战术)和战略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区分宏观经济系统与微观经济系统的概念:宏观经济系统和微观经济系统是相对的,对于不同层次的经济系统来讲,高层次的经济系统相对于低层次的经济系统而言,称为宏观经济系统,低层次的经济系统称为微观经济系统。对于企业经济系统和产业经济系统来讲,企业经济系统是微观经济系统,产业经济系统是宏观经济系统;对于产业经济系统和国家经济系统来讲,产业经济系统属于微观经济系统,国家经济系统属于宏观经济系统;对于国家经济系统和全球经济系统来讲,国家经济系统属于微观经济系统,全球经济系统属于宏观经济系统。设宏观经济系统的特征尺度为L1,微观经济系统的特征尺度为L2,如图所示,则有如下三种基本情况: 情况一:当t < L1时,微观经济系统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它的经营管理与战术,以及它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状况。如果这里的微观经济系统为企业,宏观经济系统为国家经济系统,是其绩效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和其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绩效的主导因素是企业经营管理,其所涉及的经济学分支为微观经济学。 情况二:当L1 < t < L2时,时间大于微观经济系统的特征尺度L1,小于宏观经济系统的特征尺度L2。微观经济系统的战略决策开始发挥主要作用,其绩效主要取决于微观战略和宏观经济环境。与t < L1时不同之处在于这时微观经济系统的战略决策对企业绩效来讲是决定因素,而t < L1时经营决策(战术)是决定因素。 情况三:当t > L2时,不仅微观经济系统的战略发挥作用,同时,宏观经济系统的战略也开始起作用。微观经济系统的绩效不仅主要取决于其自身战略,同时还取决于宏观经济系统的战略决策和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宏观经济系统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系统的绩效具有决定作用。如果取微观经济系统和宏观经济系统分别为企业和国家,则在大于国家特征尺度的时间范围内,企业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企业战略,在一定条件下,更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变化。 可以将这三种情况统一表示为: t<L1:战术、经营管理、宏观环境 L1<t<L2:微观战略、宏观战略 t>L2:微观战略、宏观环境变化、宏观规划与战略

浅议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相互协调

浅议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相互协调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在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协调问题,而这两方面的相互协调是企业发展的根源,因此,如何实现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相互协调就成为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战略,战术,协调 Discussion the coordin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actical management Abstract:Currently, companies have many problems with lack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actical management, and their coordination is the sour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refore, how to achieve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actical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is the issues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Strategies, tactics, coordination 战略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关于其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规划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组织、协调、评价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的艺术和科学。战略是通过战术来实现的,战术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着实现战略的要求而展开的。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人们普遍都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许多企业都制定了令人鼓舞的甚至是宏伟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但是到规划期末真正能够做到基本实现战略规划的企业却在少数。究其原因,除了外部环境变化等客观因素外,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战略规划脱离了战术管理和作业管理的可实现性,或者是因为低层管理没能够有效地去支持战略管理的要求,最终导致了战略规划的落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与战术,更确实的说企业发展的根源于企业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相互协调。因此本文意在分析当今企业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不协调问题,在认清战略与战术的理论关系,及它们相互协调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实现战略与战术相互协调的措施。 1、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的不协调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在战略与战术方面的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重眼前,轻长远 许多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没有一个长远的谋划,只关注眼前利益,使得企业的各项活动漫无目标、毫无章法,有一流的战术、缺少长远的战略。例如仅注重近期能够获利的短线产品,一窝蜂地上热门项目,所以造成我国品牌是战术的巨人,战略的侏儒1。另一种表现是长远战略的制定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过程。例如随意进行国际化战略等。 (2)重战略,轻战术 许多企业虽然已经比较重视战略管理,但战略只作为一种时髦或摆设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没有考虑战术的可实现性;另一方面,当战略确定之后,又没有正确的战术保证战略的实现,导致战略上的失败。因而,不少企业的失败最终反映在战术层而不是战略层。 (3)重规划,轻实施 不管是战略规划还是战术计划都须要转化为行动的实施过程,才得以最终实现。否则,再好的战略或战术都是没有意义的。有些企业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甚至借助“外脑”,制定了很不错的战略规划以及细化了的战术计划。但由于不重视

战略与战术

战略的重要性 1.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一般来说,战略是一个整体架构,通常比较宏观。而战术是一种方法、手段,比较微观。跟打仗的道理一样,打仗要有战略,就是所谓的宏观架构,可是这中间有许多小的战术,有一些方法和手段。美国和阿富汗之间的战争,美国靠什么取胜?在战略上它希望能获得盟国的支持,至少联合国的安全理事会不能对它投反对票,这是一个大战略,所以中国、英国、法国,甚至俄罗斯的态度对它就比较重要,这是战略。具体到战争本身,它的战略里包含是由空中对付阿富汗,还是由海湾封锁阿富汗,或以陆军来占领阿富汗?这本身也是一个大的战略。至于从什么地方进去,或者用什么方法先占领什么山头,这是一个战术问题,它缩小到一个方法手段,是一个比较微观的层次。 2.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推演到市场行销,也是一样的逻辑。做一个市场行销,要有一个大的框架,它本身是一个大战略,然后再考虑一些具体的小的战术。有不少企业战术和战略不分,结果在一个比较宏观的市场里,一天到晚想它的战术问题,在一个应该考虑的比较简单的方法与工具里,它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战略框架,这就是战略与战术没分清楚。当然,战术是不能脱离战略的,战术要依附在战略上。战略与战术要有先后的顺序,通常讲,战略要先定,没有大的框架,没有宏观的想法,就开始去进行小的战术,很可能会失去一些依据,甚至会导致战略与战术相违背,战略不但白做了,还会浪费精力。 【案例】 肯德基进入北京市场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说肯德基在中国可能会影响到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它可能会伤害到中国现有的餐饮市场,它很可能改变中国人的饮食观念,甚至改变餐饮的一些渠道。不过肯德基自己说,“我们不是可怕的肯德基(因为前面有人写过一本书,叫做《可怕的麦当劳》),我们是善良的肯德基”。这句话怎么解释?其实这是它的战略问题。肯德基从来就没有认为,他们出来卖肯德基,别的餐饮店就不得不被迫统统关门,相反的,肯德基还花了不少钱来教育、训练和栽培现有的餐饮业。在北京,肯德基就花了不少钱来培训其它的餐饮业。肯德基这样认为,如果大家都只吃炸鸡、汉堡、薯条,而没有其它的选择,这样是不是太寂寞、无聊,也太枯燥了。应发扬快餐文化,有人要吃米饭,有人要吃面食,任你选择,重要的是要把快餐市场卓有成效地做起来。所以肯德基宁愿花钱去教育其它的中国餐饮业,共同促成一个快餐市场,这其实是肯德基的战略。因为这个大战略关系到它的格局,关系到未来肯德基在中国怎么发展。这就是怎么做大的战略,至于如何、在哪里、用什么题材等进行教育,或是从哪几家开始教育,这牵扯到战术问题。有这个大框架,就是共存共荣,这是肯德基的一种想法。

职能管理战略与战术的归位精编

职能管理战略与战术的 归位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主持人语:虽然市场部掌握着很多企业资源,但是不掌握市场资源,因而在与销售部的博弈过程中,必然会被销售部"绑架",而处于从属地位。只有从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上理清市场部的定位与职能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部的位置问题,也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战略发展问题。 中国企业市场营销部门的设置,一般是由市场部(中心)和销售部(中心)两个部门组成。但被赋予市场规划重任的市场部的建设,总是不让人满意。在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关系处理上,市场部负责人总有壮志难酬的怨言。市场部在与销售部的配合上总处于弱势地位。按照市场营销理论的要求,市场营销工作更应该重视市场规划和市场研究,负责此项工作的市场部在企业里是战略部门、主导部门。负责商品变现的销售部的工作应该是执行部门。而企业的现实经营与规范的营销理论是相左的。这就给从事营销管理和市场部建设工作的管理人员带来很多困惑。怎么理解市场部之于销售部的弱势地位企业应该怎样处理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关系? 市场部之于销售部的弱势地位,致使中国企业在营销行为上有过多的短期和投机行为。如果单独强调市场部应该在企业里处于主导地位,销售部处于执行地位的话,那么我们就得追问,到底是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不深谙此理,还是市场营销理论有偏差呢? 凡是存在的,都应该有其合理性,特别是广泛存在的现象。这当然不是用所谓的创新理论对现实存在来进行解释。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这里面肯定有一些没有被揭示的规律存在,否则的话,营销理论就不能真正成为用来指导实际营销工作的工具,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s://www.doczj.com/doc/03934029.html,/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s://www.doczj.com/doc/03934029.html,/ 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 )包括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战术运用(战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公司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雇员和配置资源,各个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战术,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也就是战略实施阶段。战术运用活动包括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制定预算,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制定各种行动。方案和具体计划措施。战术运用往往被称做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实施意味着动员雇员和管理者将已制定的战略付诸行动。已经制定的战略无论多么好,但如未能实施,便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战术运用活动受企业中的所有雇员及管理者的素质和行为的直接影响,往往被看作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环节。为激励整个公司的管理者和雇员以自豪感和热情为实现已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要求每个分公司或部门在战术运用阶段都必须回答诸如这样的问题:“为实施企业战略中属于我们责任的部分,我们必须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将工作做得多好?” 战略制定——包括确定企业任务,分析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战略制定过程所要决定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进入何种新产业?放弃何种产业?如何配置资源?是否进入新的地域?是否扩大市场范围?是否扩大经营或进行多元经营?是否进行合并或建立合资公司?如何防止被敌意接管?由于没有任何企业拥有无限的资源,战略制定者必须确定在可选择的战略中,哪一种能够使公司获得最大收益。战略决策将使公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特定的产品、市场、资源和技术相联系。 战略评价——这是战略管理的最后阶段。由于外部及内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有战略都将面临不断地调整与修改,所以管理者需要及时地了解哪一特定的战略管理阶段出了问题,而战略评价便是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方法。战略评价活动包括: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战略评价是必要的,因为今天的成功并不保证明天的成功,成功总是和新的、不同的问题并存,自满的公司必然失败。

部门员工的战术管理和战略管理

部门员工的战术管理和战略管理 如何管理好人员,使1+1>2而不是减少效率这是挺复杂的问题,有余见识经验还少,在这里我只是想对部门级别的人员管理从战术上和战略上两方面来进行一些讨论。对于公司级别的,或许要等若干年后和大家分享了。 从战术上来讲,对于部门员工: 1.制定目标:每期初需要部门员工制定阶段性目标,在制定过程中要和管理层进行沟通,后面这点非常重要。在制定目标过程中,管理层需要适时的指导,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是什么,员工本身希望在哪些方面长进,向哪些方面发展,帮助员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而员工则在过程中可以了解管理层对自己的希望是怎样的,对自己以后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这样互相心里都有一个底。 2.绩效考核:在员工工作过程中,要进行绩效考核,这样才能作为最后评定表现的依据。对于绩效考核要注意: a)首先要制定标准,而标准需要根据每个岗位每个职级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比如senior和staff的要求就会不同,这样一来考核标准更合理,二来能让低级别的员工知道高级别的要求是什么,这样也就

有努力的放心和目标,三来督促高级别员工需要担负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吃大锅饭。 b)按照项目和时间来评分,由于部门组织的不同,可以分别根据项 目情况,或者时间,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合理的评分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免发生一棍子打死,永不翻身这样的情况。c)阶段性对评分结果与员工沟通,管理层指出员工的优点,不足和 对员工的期望,员工也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 d)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奖惩相挂钩,做到能者多得,这样的刺激措施 才能保证员工的积极性,有才能的人就能体现价值,而不是混在一起。 3.期末小结:期末员工需要对这个阶段做的工作进行一个小结,一来可以和自己期初的目标进行比较,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没做到,为什么,原订的计划是否已经完成;二来总结下自己在这段期间学到了哪些东西,发现了自己哪些不足,对自己进行一个沉淀,一个反思。这点是很重要的,我在之前的公司因为太忙没时间进行一个自我思考,往往就迷迷糊糊的时间就过了,而做的东西还是以依样画葫芦为主。三来通过这一期的观察,管理层需要给员工一个反馈,肯定员工的有点,帮助员工总结不足和对策,同时准备下一期的计划和目标。 这些事情其实很多公司都有在做,但是有些公司往往都流于形式了,其主要原因我认为管理层应该在期初期中和期末都适时的介入,交流,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的写出来归档。让员工明白管理层的想法,指明前

005 企业战略与战术有什么不同-将者

企业战略与战术有什么区别? 《军语》中的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如下: 战略亦称军事战略。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在军事战略下一层次,还可分为菌种战略和战区战略等。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如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 战术指进行战斗的方法。包括战斗基本原则以及兵力部署、战斗指挥、协同动作、战斗行动的方法和各种保障措施等内容。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层次的高低不同,战术是低层面小范围的,战略是国家层面大范围的。 企业中战略与战术区别又有什么区别呢? 企业战略:广义上的企业战略泛指对企业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 企业战术:准备与实施企业运营的理论和实践。 战略的基本含义始终都是关于全局性、未来性、根本性的重大决策。战略不同于战术,它们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明显区别。 一般来说,战略与战术主要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略是指为达到战略目标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而战术是指为达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战略与策略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一般来讲,先有战略,后有策略,策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战略。 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战术是一对辩证的关系。 没有战略指导的战术是一种盲目的战术,而没有战术支持的战略又是一种失败的战略。通常情况下,战略制约着战术,同时,战术对战略有反作用,在少数极端情况下,这种反作用还会上升为战术对战略的引导。 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历史与企业本身一样古老,长期以来,管理学者们一直关注和发展企业战略管理这门理论,从历史演变的过程看,依次提出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销售观念和竞争观念。自美国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战略”理论后,“竞争”的理念一直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中思考和谈论的焦点,从而军事领域中的“战略”与“战术”被大量引入企业经营战略的研究和论述中。与此同时,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趋势是“战术研究”的价值被大大强化了,在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中战术分析被提到了职能战略的高度,而美国管理学者阿·拉依斯则走得更远,把对战术的研究分析视为决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由下而上的由战术决定战略的新思维,对此,笔者认为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 当代论述战略和战术的书籍文献很多,关于战略和战术的定义也不少,就其本质特征而言,战略是指导全局的方略,而战术则是运用具体军事力量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战略思想被引入企业经济的分析是在本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60年代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