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教案设计

光量子(光子):E=h

实验结论光子说的解释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首先须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引力做功(逸出功W),要使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小于W,对应频率即是极限频率。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即: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板上时光电子的发射机率是瞬时的,一般不会超过10-9S 光照射金属时,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形成光电子)的能量后,动能立即增大,不需要积累能量的过程。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越多,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射出的光电子作定向移动时形成的光电流越大。

(1)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①极;②hW

(2)发生光电效应后,入射光的强度与产生的光电流成正比。

(3)光电效应方程 ,W=h

(4)光电管的应用

能级

一、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物理的矛盾

(1)根据经典物理的观点推断:①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带有电荷,运动中要辐射电磁波。②电子损失能量,它的`轨道半径会变小,最终落到原子核上。

③由于电子轨道的变化是连续的,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会连续变化。

事实上:①原子是稳定的;②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也只是某些确定值。

二、玻尔理论

①轨道量子化: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对应的氢原子的轨道半径为:rn=n2r1(n=1,2,3,),r1=0.5310-10m。

②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这些状态

的能量值叫能级,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它状态叫激发态。原子处于称为

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氢原子的各能量值为:

③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

的光子,即:h=Em-En

三、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1)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处于较高能级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

(2)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Em和Enn)间跃迁时发射光子的频率为,其大小可

由下式决定:h=Em-En。

(3)如果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得到能量后则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4)原子处于第n能级时,可能观测到的不同波长种类N为:

考点分析:

考点:波尔理论:定态假设;轨道假设;跃迁假设。

考点:h=Em-En

考点:原子处于第n能级时,可能观测到的不同波长种类N为:

考点: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电势能为电子和原子共有)即:原子的能量En=EKn+EPn.轨道越低,电子的动能越大,但势能更小,原子的能

量变小。

电子的动能:,r越小,EK越大。

原子物理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二、天然放射现象、衰变

衰变次数的计算方法:根据质量数的变化计算次数,其次数n=质量数的变

化量/4;根据电荷数的变化,计算衰变次数。中子数的变化量=2衰变次数+衰变

次数。

三、半衰期的计算

半衰期计算公式: ;m为剩余质量;mO为原有质量;t为衰变时间;为半衰期。

四、核反应方程

五、核能的计算

核反应释放的核能:E=mc2或E=m931.5Mev

高中物理_光电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光电效应_物理_高中_ 1、引入:幻灯片展示光电效应的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项。(得主照片与简介) 光电效应最先由赫兹发现,他的学生勒纳德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卓有成效并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从理论上成功解决光电效应面临的难题并因此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精确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理论,并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电效应的科学之光经众多物理学奖前赴后继,三十年努力求索,在物理学史上成为绚丽夺目的篇章……(通过展示光电效应的三个物理学奖项引起学生对光电效应一探究竟的学习动机)(2’) 2、视频演示实验: X光照射锌板演示光电效应现象。观察现象,通过阶梯形、逻辑性提问引发思考。提问如下: ①:这个是什么仪器?(指着验电器问) ②:这个仪器有什么用? ③:现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说明了什么? ④:那么验电器为什么带电呢? 与之前弧光灯不照射金属箔不张开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正是因为弧光灯的照射, 锌板发射出电子自身带上了正电。(此处可设问这种现象与静电感应有何区别?)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光电效应现象,从而引出光电效应概念: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学生将了解并可以识别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有很多科学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上面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去探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呢?(5’)提问:我们从初中开始以及高中三年学过的实验探究的方法有哪些?(控制变量法,对比试验,转化法等) 引导学生分析,要探究光电效应,首先需要让光电效应再生,也就是需要光电效应的发生装置(比如上述弧光灯照射锌板就是一个发生装置,但要定量探究还须改进)——>光电效应现象看不到摸不着,必须转化为可测量的量去研究它(转化法)——>光电效应既然有电子发射出来,那么可以从电子的角度去研究,与电子有关的量有什么呢,比如电流,如果要研究电流,就必须要有一个电路。好了,这是我们的推断,那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由于对光电效应卓有成效地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勒纳德是怎么样探究的。(直接原因分析法)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光电效应

实验名称:光电效应实验 专业班级:核工程实验日期: 2012 年 5 月 25 日 姓名:学号: 光电效应实验简介: 当光照在物体上时,光的能量仅部分的以热的形式为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使电子溢出物体表面,这种效应称为光电效应,溢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根据爱因斯坦理论,每个光子的能量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是近代量子物理中的重要常数。而本实验就是利用光电效应法来测得普朗克常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 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方程。 3.熟悉普朗克常数测定仪的操作比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仪器: 包括GD-5光电管、单色仪、水银灯、检流计、直流电源、直流电压表、滑线变阻器、临界电阻箱。 三.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 根据测量光电管正向特性的电路图将实验电路接好;根据测量光电管反向特性的电路图将实验电路接好。 线路连接好后,鼠标右键单击,弹出主菜单,选中接线检查。若连线正确,就可以正式开始实验,否则需要继续连线。 2.调整仪器 通过接线检查后,双击各仪器弹出其放大窗口,调整该仪器。 (1)检流计的调零。 (2)临界电阻箱的调节。 (3)调节单色仪,得到合适波长的单色光,实验中将用到5770埃、5461埃、4358埃、4047埃四种波长的单色光。

四.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1)分别对四种波长的光进行实验,得到光电管在各种波长的单色光照射下的正向、反向电压特性,一共八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770埃正向伏安特性: 5770埃反向伏安特性: 5461埃正向伏安特性:

5461埃反向伏安特性: 4358埃正向伏安特性: 4358埃反向伏安特性:

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导学案2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 1.定义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 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如图1): 图1 其中A是阳极。K是阴极。 4.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知识点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ε=hν。其中h=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W0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 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的最大值。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E k =h 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 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 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 e v 2。 知识点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 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考点精练 考点一 光电效应现象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1.对光电效应的四点提醒 (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不取决于光的强度而取决于光的频率。 (2)光电效应中的“光”不是特指可见光,也包括不可见光。 (3)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无关。 (4)光电子不是光子,而是电子。 2.两条对应关系 (1)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光电效应》教案

光电效应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规律及光子学说. 2、了解光的量子性,会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实验事实加以解释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了“当理论与新的实验事实不相符时,要根据事实建立新的理论”——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思想. 二、教学用具:光电效应演示器,应急灯,紫外线灯,X射线管,感应圈,灵敏检流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电效应的规律,经典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遇到的困难. 四、课堂总体设计: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演示实验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演示现象的观察,得出光电效应的规律.通过对经典波动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分析新的事验事实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在研究光的本性过程提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学说.(由于前面几节内容已经涉及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发展过程,可以简单回顾)自从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赫兹又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后,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了完善的地步.可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又给光的波动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并且通过分析光电效应的规律弄清为什么波动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二)新课进行. 1、介绍实验装置——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这一阶段介绍什么是光电效应.从演示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为下面的研究光电效应规律作准备. 介绍一下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分别介绍锌板、铜网、高压电源、检流装置,一边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出整个装置的示意图) 介绍装置后画出装置示意图——将具体的较复杂的实验装置变为简明的板画,突出了原理,有助于后面对实验事实的进一步分析. 问题1:把高压电源接通,检流装置接上,为什么检流计不发生偏转? (电路还处于断开状态.锌板和铜网之间.中间是空气,不能导电.) 问题2:现在让我们用紫外线照射锌板,(介绍紫外线灯,用紫外照射锌板,检流计指针偏转).观察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看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路中出现了电流.) 问题3:分析电流可能是哪种原因产生的? (可能是紫外线使空气电离,也可能是紫外线使锌板飞出了电子.) 教师用铜板代替锌板,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这样,排除排除了空气被电离的可能性. 通过实验现象总结: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飞出了电子,这种物体在光照下有电子飞出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在光照下从物体中飞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电路中的电流叫光电流. (板书:光电效应,光电子,光电流)(板画:光电效应的形成过程) 2、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 用应急灯的可见光照射锌板,而后用X射线照射锌板,由于用可见光照射时无电流,用X 射线照射时有电流.指出:可见光频率较低,不能发生光电效应,X射线频率较高,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高三物理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学设计40

高三物理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学设计 40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3.2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新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3)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4)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5)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 (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4)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教学难点: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及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原子核。本章主要介绍了核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识,核物理研究的是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是微观世界的现象。让我们走进微观世界,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那原子核内部又是什么结构呢?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呢?它是由什么微粒组成?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原子核呢? 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发现了发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二)进行新课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教学教材

第一节光电效应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多媒体投影,见课件。)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1、光电效应 实验演示1:(课件辅助讲述)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 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当 K 、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c 时,光电流恰为0。 Uc 称遏止电压。 根据动能定理,有: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①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② 截止频率ν c ----极限频率,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 c ,当入射光频率ν>ν c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 <νc 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③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 3、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 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量也应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光电子初动能也与频率有关。只要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强很弱也有光电流;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而经典认为光能量分布在波面上,吸收能量要时间,即需能量的积累过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4、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1)内容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 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ν 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 E =h 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 c 运动。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子逸出功W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 Ek 。由能量守恒可得出: W 0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W 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22 1c e v m c eU =0 W E h k +=ν

光电效应教案

第二节光的粒子性 一、教学目标 1.应该掌握的知识方面. (1)光电效应现象具有哪些规律. (2)人们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目的性. (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方面. (1)观察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的实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观察光电效应演示仪的实验过程,掌握分析现象所得到的结论. 3.结合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和做好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是(1)对光的强度的理解,(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为什么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三、教具 锌板、验电器、紫外线灯、白炽灯、丝绸、玻璃棒、光电效应演示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光的波动理论学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未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光的有些现象波动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请观察光电效应现象.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演示实验. 将锌板与验电器用导线连接,用细砂纸打磨锌板表面.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锌板附近,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 边演示边提问:紫外线灯打开前后,验电器指针有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光线照射金属表面,金属失去了电子导致验电器指针张开一角度.明确指出光电效应是光照射金属表面,使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照射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说明:这个实验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装置进行效果很不理想,因为紫外线照射锌板飞出电子时锌板带正电,在锌板附近形成电场又将电子吸附回去.锌板电势升到很小的值就使逸出和返回的电子达到动态平衡,很难使验电器指针明显地张开. 2.进一步研究光电效应. 以上实验改用很强的白炽灯照射,却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的发生一定是有条件的,存在着一定规律.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进一步研究. 向学生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在黑板上画一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抽成真空的光电管,C 是石英窗口,光线可通过它照射到金属板K上,金属板A和K组成一对电极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光源为白炽灯,在光源和石英窗口C之间插入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可以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光源的亮度可以通过另一套装置调节.

2019年度高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2019-2019 年度高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在授课前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将能帮助老师们更加高效的传授知识,下面是20192019 年度高三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进入精品的高中频道,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以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为导向,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教体局教育科研工作意见,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战略,围绕素质教育,强化课程改革意识,落实教务处的各项任务和要求,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我校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个性发展,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承和发扬上一届高三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模式,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力争将这一届高三的物理成绩更上一个台阶。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学习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不扎实,小班和普班的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

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1、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高三下学期的工作方法与措施 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搞好集体研究 1) 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集思广益,坚持互听、互评、互帮、互助活动,发挥团体协同作战作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2) 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物理学科方法的归纳和新情景题、综合题得训练,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巩固。 3) 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备课、上课,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精品)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 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 上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直 线 运 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 0+=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t s v t ??=→?0lim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 A .(v 1+v 2)/2 B .21v v ? C .212221v v v v ++ D .21212v v v v +

高中物理_光电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电效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实验现象。 理解光电效应中极限频率的概念及其与光的电磁理论的矛盾。 知道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及其与光的电磁理论的矛盾.。 理解光子说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会用来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和做好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对光电效应现象和规律的解释。 教学用具 锌板、验电器、紫外线灯、日光灯、毛皮、玻璃棒、光电效应演示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播放微视频,介绍物理学史上对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之争。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光电效应现象 教师活动:用细砂纸打磨锌板表面,将锌板与验电器连接。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锌板接触,使锌板和验电器带上负电。

用日光灯去照射锌板,请学生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 用紫外线灯管去照射锌板,请学生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老师引导下思考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结论:由于紫外线灯管照射锌板,使原本带负电的验电器指针偏转夹角迅速减小,说明锌板迅速逸出电子。这种由于光的照射而使金属逸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现象。 2.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极限频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刚才的演示实验,比较日光灯与紫外线的区别,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活动:回想刚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日光灯与紫外线的区别,总结其中的规律。 结论: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2)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 教师活动:介绍光电管构造,原理,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中的电路。需要让学生明白,电流表指针偏转,表示发生光电效应;电流表指针偏转越大,表示光电流越大,即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介绍完毕后用光电效应演示仪演示光强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大学物理练习题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练习二十一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一、选择题 1. 已知一单色光照射在钠表面上,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1.2eV,而钠的红限波长是540nm,那么入射光的波长是 (A) 535nm。 (B) 500nm。 (C) 435nm。 (D) 355nm。 2. 光子能量为0.5MeV的X射线,入射到某种物质上而发生康普顿散射。若反冲电子的动能为0.1MeV,则散射光波长的改变量?λ与入射光波长λ0之比值为 (A) 0.20。 (B) 0.25。 (C) 0.30。 (D) 0.35。 3. 用频率为ν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k,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单色光照射此种金属,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A)hν+E k。 (B) 2hν?E k。 (C)hν?E k。 (D)2E k。 4. 下面这此材料的逸出功为:铍,3.9eV;钯, 5.0eV;铯,1.9eV;钨,4.5eV。要制造能在可见光(频率范围为3.9×1014Hz-7.5×1014Hz)下工作的光电管,在这此材料中应选: (A)钨。 (B)钯。 (C)铯。 (D)铍。 5.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包含有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对此过程,在以下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是电子吸收光子的过程,而康普顿效应则是光子和电子的弹性碰撞过程。 (B) 两种效应都相当于电子与光子的弹性碰撞过程。 (C) 两种效应都属于电子吸收光子的过程。 (D) 两种效应都是电子与光子的碰撞,都服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6. 一般认为光子有以下性质 (1) 不论在真空中或介质中的光速都是c; (2) 它的静止质量为零; (3) 它的动量为hν/c2; (4) 它的动能就是它的总能量; (5) 它有动量和能量,但没有质量。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2)(4)。 (B)(3)(4)(5)。 (C)(2)(4)(5)。 (D)(1)(2)(3)。 7. 某种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要想使饱和光电流增大以及增大光电子的初动能,应分别增大照射光的

2020届高三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复习卷: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1.(多选)(2019·西安检测)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 .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 .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D .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过程中,一定相同的是( ) A .遏止电压 B .饱和光电流 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D .逸出功 3.(多选)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小入射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如图甲所示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如图丙所示规则的干涉条纹。对于这个实验结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 .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B .曝光时间不长时,光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不规则的点子 C .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 .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 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B .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 C .运动的实物粒子也有波动性,波长与粒子动量的关系为λ=p h D .光波和物质波,本质上都是概率波 5.(多选)已知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为νc ,则( ) A .当用频率为2νc 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 .当用频率为2νc 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 C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 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力的合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确两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建立概念、寻求合力与分力关系的过程中被深度应用;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循的法则,而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始终,用“图形”表示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方法。因此,该节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实验、物理模型、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训练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矢量的学习,对“矢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储备。然而,脑中根深蒂固的标量运算对学生学习力的合成而言,是一种负迁移,对力进行合成时,照搬标量运算的方法来应付,而矢量运算使用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学生初次学习而言比较抽象,且涉及几何和三角等数学知识,感觉有难度。学生在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为标量代数运算,要想直接过渡到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矢量运算,思维阶梯跨度较大,在认知水平上是一次质的跨越,很难要求学生一次转化完成,这些都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三、设计思想 依据本校实际教学条件和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实施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但实验比较直观,易于得到实验结论,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下表:

大学物理实验 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量

实验题目: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实验目的: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和测定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 当光照在物体上时,光的能量仅部分地以热的形式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 则转换为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 效应,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1. 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 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和值I H ,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当U= U A -U K 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U a 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2. 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频率之间的关系 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具有初动能,在减速电压下,光电子逆着电场力方向由K 极向A 极运动。当U=U a 时,光电子不再能达到A 极,光电流为零。所以电子的初动能等于它克服电场力作用的功。即 a eU mv 2 2 1 (1) 每一光子的能量为hv ,光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hν之后,一部分消耗于克服电子的逸出功A,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A mv hv 2 2 1 (2) 由此可见,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ν呈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3. 光电效应有光电存在 实验指出,当光的频率0v v 时,不论用多强的光照射到物质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式(2), h A v 0,ν0称为红限。 由式(1)和(2)可得:A U e hv 0,当用不同频率(ν1,ν2,ν3,…,νn )的单色光分 别做光源时,就有:A U e hv 11,A U e hv 22,…………,A U e hv n n ,

高考物理复习:光电效应

高考物理复习:光电效应 1.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由表中数据得出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 B. 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 C.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1.9 eV D.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 ,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0k E h W ν=-比较两次实验时的逸出功和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解题 由题表格中数据可知,两组实验所用的入射光的能量不同,由公式E h ν=可知,两组实验中所用的入射光的频率不同,故A 正确;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0k E h W ν=-可得:第一组实验:100.9 4.0W =-,第二组实验: 022.9 6.0W =-,解得:0102 3.1eV W W ==,即两种材料的逸出功相同也即材料相同,故B 错误;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0k E h W ν=-可得:k (5.0 3.1)eV=1.9eV E =-,故C 正确; 由题表格中数据可知,入射光能量相同时,相对光越强,光电流越大,故D 正确。 2.在“焊接”视网膜的眼科手术中,所用激光的波长λ=6.4×107m ,每个激光脉冲的能量E =1.5×10-2J .求

每个脉冲中的光子数目.(已知普朗克常量h =6.63×l0-34J·s ,光速c =3×108m/s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光子能量hc ελ =,光子数目n = E ε ,代入数据得n =5× 1016 【解析】 【详解】每个光子的能量为0c E hv h λ == ,每个激光脉冲的能量为E ,所以每个脉冲中的光子个 数为:0 E N E = ,联立且代入数据解得:16510N =?个。 1.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 .锌板带负电 B .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 C .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D .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 答案:C 解析: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带正电,选项C 正确ABD 错误。 2. .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 ) A .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 .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颇率 C .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 .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答案】C 【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因为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积累,所以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这与光的波动性矛盾,A 项错误;同理,因为光子的能量不能积累,所以只有当光子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B 项错误;光强增大时,光子数量和能量都增大,所以光电流会增大,这与波动性无关,C 项正确;一个光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所以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吸收的能量变大,所以最大初动能变大,D 项错误。 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0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at v v t +=0 2 02 1at t v s + = as v v t 22 02=- t v v s t 2 0+= 点评: 〔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 立的,能够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独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能够了。假如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刻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样以v 0的方向为正方 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1〕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刻内的位移之差相等。能够推广到 s m -s n =(m-n)aT 2 〔2〕t s v v v t t =+= 202/,某段时刻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2 2 2 02/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能够证明,不管匀加速依旧匀减速,都有2/2 /s t v v <。

点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t s v v v t t =+= 202/解题,往往会使求解过程变得专门简捷,因此,要对该公式给与高度的关注。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假如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gt v = , 221at s = , as v 22= , t v s 2 = 以上各式差不多上单项式,因此能够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2〕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刻之比为1∶2∶3∶…… 〔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刻之比为1∶ ( ) 12-∶〔23-〕∶……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能够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5.一种典型的运动 经常会遇到如此的咨询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右图描述该过程,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t s a t a s ∝∝∝ ,1 ,1 〔2〕2 21B v v v v = == 6、解题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 〔1〕依照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同时画出运动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及特点,合理选择公式,注意多个运动过程的联系。 〔4〕确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 a 1、s 1、t 1 a 2、s 2、t 2

光电效应(教学设计)

光电效应 一、基本知识点 1、热辐射: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1)、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电磁波,温度不同,所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强度也不同。当物体温度较低时,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在红外线区域),不能引起人的视觉;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可见光所占份额增大,如燃烧的炭块会发出醒目的红光。 (2)、绝对黑体: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质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①、对于一般材料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 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 体温度有关; ③、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黑体辐射各种波长 的电磁波的本领增加; ④、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 向移动。 (3)、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设 ①、能量子:黑体的空腔壁是由大量振子组成的;其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 ②、当振子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进行。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νεh =,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为普朗克常量(s J h ??=-341063.6) (4)、能量量子化:在微观世界里,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值,这种现象叫能量量子化。 (5)、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的意义:传统电磁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能量是连续的,能量大小决定于波的振幅和光照时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物理学对黑体辐射现象解释的困难而提出了能量子假说,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现象: ①、赫兹最早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②、定义: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 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③、光电效应实质:光现象 电现象 定义中的光包括不可见光和可见光 ④、使锌板发射出电子的光是弧光灯中紫外线。

高三物理教案全集(共250页)

力学 一、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概念; (2)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公式、单位及矢量性; (3)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做到恰当选择研究对象,增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会把运动物体抽象为正确的物理模型; (3)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注重理性思维的科学态度; (2)用科学家的言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对高一、高二学习的各种力进一步加深理解,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2.引导学生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掌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3.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而受力分析又是解决物理问题最关键的步骤,熟练进行受力分析既是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复习的几点建议 1.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多做小题,多做小综合题,多做变式型的常见题;“三少”即少做大题,少做大综合题,少做难题. [例1] 如图1-1-1所示,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置于斜劈B上静止,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方法一: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方法二: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迅速得出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可见,一道简单的题目,可以做得较复杂,也可以做得相当简单.此题关键在于研究对象选取是否巧妙.此外,若采用方法一,必须很明白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应该熟练掌握. 此题变式型为: [例2]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斜劈B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利用上述方法一,受力情况完全相同,所以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例3]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 [例4]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 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θ-macosθ. 由此可见,多做小题、变式型题可以帮助你掌握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你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只有基础知识巩固,才能在做难题时能力得到发挥. 2.自我诊断:错题改正,定期复习,做好标记. 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回顾,考察自己在哪个知识点容易出错.只有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诊断,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盲从,不要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抓不住自己的重点.总做一些对自己提高成绩帮助并不太大的事,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记.一道错题,若第一次复习时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若复习三次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或一模、二模前再复习.这样,虽然你抄的错题越来越多,但通过每次的定期复习,不会做的,再做错的题目应该越来越少. 关于做错题本的建议: (1)分类别抄错题; (2)抄错题本身就是一次复习.用明显的颜色总结、归纳错误原因,以及得出的小结; (3)将题目抄在正页,在反面抄录答案,每一页在页边上开辟空白行,专供写错误原因、得出的小结以及复习的标记(日期、第几次)等用. 3.平时要经常准备“备忘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