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整理复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比 7课时

4.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的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4.使学生回2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课时:3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例1、2

目的: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具:小黑板

过程:

一、复习(小黑板)

的分数单位是()。是()个。

是4个()。3个是()。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做纸花用去2/5 做小旗用去1/5

共用去?

想: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 =

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

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练习: + = + =

例2 一块布长米,用去米。还剩多少米?(小黑板)

用去米剩?米

布长米

想:9个米减去6个米剩3个米,就是米。

- = (米)

答:还剩米。

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练习: - = + =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相同。

作业: 1、课堂作业:P6 4 5

2、课外作业:P6 3

教学后记:

教学新知识前,可以先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分数单位,然后给出一个分数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里面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让学生说说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二课时

内容:例3、4

目的: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小黑板

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 = + =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学习指导。

例3 王老师拿来一张硬纸,做数学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共?

想: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2个直接加起来,是5个,也就是。

+ = =

答:一共用了这张纸的。

练习: + = + =

例4 王老师用一张硬纸的做数字卡片和试题卡片。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 =( )/7= 想:和可以直接想减吗?为什么?

答:做试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

练习: - = - =

比较上面两个例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点。

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结: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作业: 1.课堂作业:P7 7 8

2.课外作业:P7 9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计算。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 = - = - =

新授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指导学习:

例5计算:(1) + = (2)1- =

+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1

1-

= - 把整数化成分数

= 加减法法则

=

练习: + = 1- =

+ = 1- =

小结:熟练的运用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作业: 1.课堂作业:P7 10 11

2.课外作业:P7 12

教学后记:

教学例5时,可以先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怎样把1化成与其他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加减法法则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例6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 = 1- = + = 1- =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学习指导:

例6 计算 + (小黑板)

+

=

= 假分数需要约分

= 化成带分数

=1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小黑板)

练习: + = - = + = - =

小结: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时候,能化简的要化简。

作业: 1. 课堂作业: P8 14、15

2. 课外作业: P8 14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连加或连减计算。

教学内容:例7、8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1- = + = + =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学习指导。

例7 小华做数学作业用了小时,做语文作业用了小时,画图画用了小时,一共用了多少小时?(小黑板)

+ +

= 约分

= 化成带分数

=1 (时)

答:一共用了1 小时。

练习: + + + +

例8 计算1- -

1- - 把整数化成小数

= - -

= 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0

练习: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分数的连加和连减。

作业:课堂作业:P8 17、18、19

课外作业:P8 20

教学后记:

教学例7时,着重引导学生把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推广到几个分数连加。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中已知条件中的分数是带有单位名称的,因此在写出计算结果后还要注上单位名称。

第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21---2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

=

= 化成整数

=1

练习下面几题。

22. 计算

1-

= - 把整数化成分数

=

= 约分

=

练习下面几题。

23. 计算

1- -

= - - 把整数化成分数

=2/7

练习下面几题

24. 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长米,黄棒长米,蓝棒长米。三根彩棒一共长多少米?(小黑板)

(1)理解题意列式

(2)计算。

(3)答。

25. 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9,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9,还有几分之几?(小黑板)

(1)理解题意列式

(2)计算。

(3)答。

作业:课堂作业:P9 23、24、25

课外作业:P9 21、22

第七课时

教学目的:会计算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9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计算

+ = + =

1- = 1- =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学习指导:

例9 五年级同学采集中草药。第一小组采了2 千克,第二小组采了1 千克。两个小组一共采了多少千克?(小黑板)

2 +1

=(2+1)+( + )

=3+ 化成带分数

=3+1

=4+

=4 (千克)

为了简便,可以这样写:

2 +1 =

3 =

4 (千克)

答:两个小组一共采了4 千克。

想一想:如果把例9的问题改成“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采了多少千克”。你会解答吗?试试看。(小黑板)

2 -1

=(2-1)+( - )

=1+

=1 (千克)

也可以这样写:

2 -1 =1 (千克)

答: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采了1 千克。

带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小黑板)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练习: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带分数的计算方法并且知道了它的运算法则。

作业:课堂作业:P12 3、4、5

课外作业:P12 1、2

第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带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10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1 +

2 6 -5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0 幼儿园老师从食堂取来5 张饼,拿出2 张分给第一组小朋友,剩下的分给第二组。第二组的小朋友分得多少张饼?(小黑板)

5 -2 分数部分不够减,从被减数

=4+1 -2 的整数部分拿出1来,化成

=4 -2 假分数,并与被减数的分数

=2 部分何在一起,然后再减。

=2 (张)

答:第二组的小朋友分得2 张饼。

想一想:在例10中,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老师从食堂里取来5张饼”改怎样计算?(小黑板)

5-2 把整数拿出1来,化成假分数

=4 -2 然后再减。

=4 -2

=2 (张)

答:第二小组的小朋友分得2 张饼。

练习:做一做

小结:学习了分数部分不够减的分数减法。

作业:课堂作业:P13 8、9、10

课外作业:P13 7、8

第九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14 11—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1. 口算。

5+ - + 6 -5

3 - 2 + 1 -

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2. 7 + +4 6+5

复习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3. 6 -3 5 -4

复习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注意最后的分数值是最简分数。

14. 8 -5 12 -7

注意:分数部分不够减的,要向整数部分借1个化成分数再减。

15. (1)两个数的和是6,一个加数是3 ,求另一个加数。

(2)两个数的差是4 ,减数是3 。求被减数。

A 先看题读懂意思,然后列式。

B 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小黑板)

16. 一个西瓜重4 千克,一个哈密瓜的重量比一个西瓜少1 千克。这个西瓜重多少千克?(小黑板)

A 读题,列式。

B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作业:课堂作业: P14 12、13、14、15、16

课外作业: P14 15、16

第十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17—22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7. 口算。

1+ 4 - 3 +

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8. 6 +7 7 -4

复习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注意:分数不够要向整数部分借1个化成分数进行加减。最后的得数要是最简分数。(小黑板)

19.1- - 6 - -

复习分数的连加和连减。注意:最后应是最简分数。(小黑板)

20. 解下列方程。

X+ = -X=

A 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解方程。

B 复习分数加减法。(小黑板)

21. 一块布,做上衣用去2 米,做裤子用去2 米,还剩下7 米。这块布原来有多少米?(用方程解)(小黑板)

A 读题列方程式。

B 分数计算。

22. 红旗钢厂五六月份一共节煤133 吨。五月份节煤58 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节煤多少吨?(小黑板)

A 本题比较难,是两步分数计算题。先求出六月份节煤多少吨。然后在比较。

B 分数计算。

作业:课堂作业: P15 18、19、20、21、22

课外作业: P15 21、22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通分。

和和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计算 +

和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怎样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

+

也就是: + = + =

例2 计算 -

- = - =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小黑板)

练习:P17 做一做

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作业:课堂作业:P18 2、3、4

课外作业:P18 3、4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5—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 -

练习

5. + + +

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比同分母分数多一步通分,容易出错,做完以后要验算。验算和整数一样。本题都是简单的通分比较容易。(小黑板)

6. + + +

本题比第五题要困难一点,通分要复杂一点,重点是要把通分通好。比如10和15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通分通好了其他就简单多了。(小黑板)

7. (1)与的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差是,减数是多少?(小黑板)

A先列式:

B再通分计算:

8. 李明读一本小说。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小黑板)

A 先读题列式: B再通分计算。

9. 一个桌面的长是米,宽是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A先读题列式:

B再通分计算。(小黑板)

作业:课堂作业:P19 6、7、8、9

课外作业:P18 5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分数连减

教学内容: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2/3+5/6 9/10-11/15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3 计算 8/9-1/12-7/18

第一种计算方法:第二种方法

8/9-1/12-7/18 8/9-1/12-7/18

=32/36-3/36-7/18 =32/36-3/36-14/36

=29/36-7/18 =15/36 化简

=29/36-14/36 =5/12

=15/36 化简

练习:P18 做一做

小结:两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分步通分,分步加减;有时为了简便,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进行加减。(小黑板)

作业:课堂作业: P19 10、11、12、13

课外作业: P19 12、13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15—1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计算 4/5+2/3+5/6 2/3-1/6-1/8

练习

15. 计算下面各题。(小黑板)

1/2+1/3 1/3-1/4 1/2-1/5 1/3+1/7

(1)板演。

(2)讲解。(先通分,再加减。)

16. 8/15+2/5+7/9 1-1/8-5/10-1/4

2/3-1/6-5/18 5/36+2/9+1/12+1/3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

17. 解下列方程。

X+2/7=3/4 X-5/12=3/8 5/6-X=1/2

(1)小黑板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

18. 山前湾在一座山上造林,计划用总面积的2/5种果树,1/3种竹子,其余的种松柏。种松柏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学生板演。

(3) 老师讲解。

19. 学校运来一队沙子。砌墙用去2/5吨,修运动场用去3/8吨,还剩1/10吨。这堆沙子原有多少吨?(用方程解。)

(1)小黑板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

作业:课堂作业:P20 16、17、18、19、

课外作业:P20 17、19

第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4

教具准备:小黑板

复习(小黑板)

3=2[()/5] 5(3/4)=4[()/4]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4 计算5(1/3)与2(2/5)的和与差各是多少?

(1)和

5(1/3)+2(2/5)

=5(5/15)+2(6/15)先通分

=(5+2)+(5/15+6/1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11/15

=7(11/15)

(2)差

5(1/3)-2(2/5)

=5(5/15)-2(6/15)通分

=4(20/15)-2(6/15)

=2(14/15)

练习:P21 做一做

小结:

作业:课堂作业:P22 1、3、4

课外作业:P22 2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例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4 +1 10 -4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5计算8 -3 -2

8 -3 -2

=8 -3 -2

=6 -3 -2

=1

想: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来化成假分数,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在一起还不够减,就要拿出2来。

练习:P22 做一做

小结:

作业:课堂作业:P23 5、6、8

课外作业:P23 7

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四9—13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小黑板)

7 -1 -2 5 +3 +4

练习

9. 口算。(小黑板)

+ +2/9 5/7+1/3

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有快。

10. 6(5/8)-4(1/2) 1(2/3)+2(2/15)

8(7/9)-6(2/3) 4(5/12)+9(3/4)

(1)学生板演。

(2)老师讲解。注意: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11. 6(3/4)+5(1/3)+7(5/12)

7(5/12)-2(3/4)-3(1/6)

(1)学生板演

(2)老师讲解。注意:计算结果是最简分数。

12.从甲地到乙地,坐火车需要3(1/4)小时,坐汽车需要2(4/5)小时。坐汽车比坐火车节省了多少小时?

(1)学生板演。

(2)老师讲解。

13. 陈芳做语文作业、数学、自然作业,共用了1(3/4)小时。做语文作业用了4/5小时,做数学作业用了1/2小时,做自然作业用了多少小时?(1)学生板演。

(2)老师讲解。

作业:课堂作业:P24 10、11、12、13

课外作业:P24 10、 12

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24 第14—1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4. 7(5/8)+5(2/3) 8(7/9)+5(1/3)+2(5/27)

12(5/32)-9(3/8) 25(5/7)-12(4/5)-6(9/35)

(1)小黑板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

15. 解下列方程。

X+2(3/4)=4(1/6) 1-X=3/5+1/10

X-6(8/9)=1(1/6) X-3(8/15)=8(7/15)

(1)学生板演

(2)老师讲解。注意:解方程时一定要写解。

16. 地球绕太阳每秒旋转29(4/5)千米,比火星每秒多旋转5(7/10)千米。火星绕太阳每秒旋转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1)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注意题目的要求。

17. 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其中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6(1/2)厘米和5(3/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是多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1)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先求第三边,再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18. 一堂课上,学生做实验用1/5小时,老师讲解用了3/10小时,其余的时间学生独立做作业。已知每堂课是40分,学生独立做作业用了多少小

时?(1)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注意要把单位化相同了再计算。

作业:课堂作业:P24 14、15、16、17

课外作业:24 17、18

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26 例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

2. 指导学习。

例1 计算16(1/2)+18(3/4)-12(3/10)

16(1/2)+18(3/4)-12(3/10)

=16(10/20)+18(15/20)-12(6/20)通分

=(16+18-12)+(10/20+15/20-6/20)

=22(19/20)

例2 计算6(1/3)-[2(5/6)+1(3/10)]

6(1/3)-[2(5/6)+1(3/10)]

=6(1/3)-[2(25/30)+1(9/30)]通分

=6(1/3)-4(2/15)

=6(5/15)-4(2/15)通分

=2(3/15)约分

=2(1/5)

练习:P2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课堂作业:P27 1、2、4

课外作业:P27 3、4

教学后记:

教学例1时引导学生把三个分数一次通分,再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教学例2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28 5—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 6(7/9)+4(2/3)-8(5/27)

12(8/15)+3(7/10)-8(1/5)

15(5/6)-8(1/12)+1(7/24)

(1)学生板演。

(2)老师讲解。

6. 3(6/7)+[5(1/2)-3(4/7)]

8(4/5)-[2(3/4)+3(1/2)]

6(3/7)-[1(2/5)+4(5/7)]

(1)学生板演。

(2)老师讲解。

7. (1)5(5/6)减去2(1/12),所得的差加上2(7/24),和是多少?

(2)从12(4/9)里减去3(8/27)与2(1/3)的和,差是多少?

A 小黑板出示题目。

B学生板演。

C老师讲解。

8. 从甲地到乙地,骑自行车需要1(1/2)小时,乘公共汽车比骑自行车少用1/3小时,乘出租车比乘公共汽车少用1/2小时。乘出租车要用多少小时(1)小黑板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

7. 工厂食堂第一季度用煤13吨,第二极度比第一季度少用了2(1/4)吨,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多用了1(3/5)吨。第三季度用煤多少吨?

(1)小黑板出示题目。

(2)学生板演。

(3)老师讲解。

作业:课堂作业:P28 5、6、7、8

课外作业:P28 7、8、9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学内容: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7+2/5○2/5+3/7

(2/3+1/4)+3/4○2/3+(1/4+3/4)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我们做带分数加法时,实际上就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例如:

2(4/5)+1(3/5)=(2+4/5)+(1+3/5)

=(2+1)+(4/5+3/5)

=3+1(2/5)=4(2/5)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2. 指导学习。

例3 计算 2(2/7)+3(3/4)+4(1/7)+5(1/4)

2(2/7)+3(3/4)+4(1/7)+5(1/4)

=[2(2/7)+4(1/7)]+[3(3/4)+5(1/4)]

=6(3/7)+9=15(3/7)

练习:P30 做一做学生练习,老师讲解。

小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作业:课堂作业:P 30 2、3、4

课外作业:P30 3、4、6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31 7—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7. 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

1(5/12)+3(7/8)+4(7/12)

8(1/6)+2(3/5)+3(3/5)+1/6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8. 化肥厂原计划八月生产硫酸铵52吨,结果上半月生产26(4/5)吨,下半月生产29(1/4)吨。超过原计划多少吨?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先读题列式,再计算。

9. 一个筐里装葡萄7(3/10)千克,比另一筐装的葡萄多2(4/5)千克。这两筐装的葡萄共有多少千克?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先读题列式,再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 某县去年的造林面积是41(1/2)公顷,比前年造林面积的2倍还多5(1/2)公顷。前年的造林面积是多少公顷?(用方程解)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先读题列方程,再计算。

作业:课堂作业:P31 7、8、9、10

课外作业:P31 7、10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P33 例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常常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以前学过,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2. 指导学习。

例1 把0.9、0.03、1.21、0.425化成分数。

0. 9=9/10 想:0.9是十分之九。

0.03=3/100 想:0.03是百分之三。

1. 21=1(21/100)想:1.21是一又百分之二十一。

0.425=425/1000=17/40 想:0.425是千分之四百二十五。

小数化分数的简便方法: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做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练习:P33 做一做。

例2 把3/10、67/100、2(49/1000)化成小数。

想: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把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直接写成小数。 3/10=0.3

67/100=0.67

2(49/1000)=2.049

分数化成小数的简便方法: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P33 做一做

小结:

作业:课堂作业: P36 3、4

课外作业: P36 1、2

第二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36 第5—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8 2.05 0.069 36.08 0.125 0.375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复习小数化分数的简便方法。

6. 把下面每个小数和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

0.6 0.12 0.45 3.25 0.82 3.025

41/50 3/5 3(1/40)3/25 9/20 3(1/4)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把第一行化成分数,二是把第二行化成小数。

7.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8/10 29/100 1(205/100) 8(75/100) 620/1000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复习分数化成小数的简便方法。

8.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8○9/10 2.38○2(1/3)0.05○1/10

5(3/20)○5.190.51○13/240.019○2/100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最好是化成小数比较。因为化成分数如果不是同分母不好比较。作业:课堂作业:P36 6、7、8

课外作业:P36 5、6

第二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练习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内容:P33 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4 把3/4、7/25、9/40、2/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3/4=3÷4=0.75

7/25=7÷25=0.28

9/40=9÷40=0.225

2/9=2÷9≈0.222

5/14=5÷14≈0.357

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要用分母去分子;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

练习:P34 做一做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作业:课堂作业:P36 9、10、11

课外作业;P36 11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37 12—1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9. 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直线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0.05 0.3 □□ 1.2 □□

0 □□ 1/2 3/4 1 □ 1(3/8)1(4/5)2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10.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三位小数)。

7/8 12(6/35) 1(5/6) 7(8/9) 20(5/8) 9(3/20)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11. 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2(3/8)○2.3750.009○1/1002/3○0.6

0.91○19/20 3(17/50)○3.340.11○1/9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有两种方法,一化成分数,二是化成小数,最好是化成小数。

12. 在下表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行里用复名数、小数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相等。

用复名数表示用小数表示用分数表示

1米20厘米

3千克50克

2.15千米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这题里有两个训练一是单位换算,二是分数和小数互化。13. 甲乙两个人加工零件,甲平均每分加工0.9个,乙平均每分加工14/15个。谁的工作效率高些?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其实是比较大小,再一个是小数和分数互化。

作业:课堂作业: P37 13、14、15

课外作业: P3712、16

第二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38 例4、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判别下面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化成有限小数。

2/6 3/11 3/8 5/14 4/15 9/20 3/16 7/12

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2学习指导。

例5 计算3(3/4)-0.63+1(2/5)。

(1)小数化成分数:(2)把分数化成小数。

3(3/4)-0.63+1(2/5) 3(3/4)-0.63+1(2/5)

=3(3/4)-63/100+1(2/5) =3.75-0.63-1.4

=3(75/100)-63/100+1(40/100) =4.52

=4(13/25)

比较一下,哪种计算方法简便些?(第二种)

例6 计算3(5/6)+4.5-1(3/4)

想:题里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3(5/6)+4.5-1(3/4)

=3(5/6)+4(1/2)-1(3/4)

=3(10/12)+4(6/12)-1(9/12)

=6(7/12)

如果计算的结果允许取近似值,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取它

的近似值进行计算。上面例5可以这样计算。

3(5/6)+4.5-1(3/4)≈3.83+4.5-1.75=6.58

练习: P39 做一做。

小结:

作业:课堂作业:P 39 2、3、4

课外作业;P 39 1、2

第二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40 6—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 3.5+1(3/5)-11/20 2(1/3)-(0.75+7/10)

2.375-1(3/8)+0.683 3(2/3)+7(3/20)-8.9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7. 很快算出下题的结果。(小黑板)

3(1/6) +2(1/3) -1.25 +3(1/3) -5.3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8. 新河乡修了三条灌溉渠,第一条长4(2/25)千米,第二条长7(11/20)千米,第三条比第一、二两条的总长度短2.3千米。第三条灌溉渠长多少千米?(小黑板)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9. 车站卸下一批货物,运走了58.4吨,剩下的比运走的少13(4/5)吨。这批货物原俩有多少吨?(小黑板)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解。

作业:课堂作业:P40 6、7、8、9

课外作业: P7、8

第二十九课时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 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倒数的认识 2课时 4.整理复习 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 计算法则 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4课时 3.比 7课时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全日制聋校教材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第九册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理解能被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于它们的一些计算;数的整除;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 2、概念的教学。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1、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总86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二、数的整除(26课时) 1、约数和倍数…………………………………3课时左右 2、能被2、5、3整除的数……………………4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5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4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9课时) 1、分数的意义…………………………………10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6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左右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一

第一章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1页例1,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一、复习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的数的比。(板书)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3、看看哪些比的比值相等?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 二、新授 1、学习例1 2、板书比例的概念 3、判断现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4、做一做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2页,完成练习一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

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2、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2.4:1.6=60:40 (=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 分数除法应用题

聋校数学第十三册分数除法应用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02 例1(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白题目的意义,并能把题目所表述的意义等换成数学等式2、用正确的方法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二、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想:棉田公顷数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3/5,把耕地面积看作单位“1”。但是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题意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写成下面的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教师:(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依照题目顺序写算式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 于是有:棉田面积=全村耕地面积×3/5 即45=?×3/5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X公顷。 X×3/5=45 X=45×3/5 X=75 检验:(自己做)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方法接着道题吗?45÷3/5=45×3/5=75 3、练习(1)、练习:P103 做一做(先做后评价) (2)、作业:P104 1(教师讲解)、2题 4、小结 5、课后练习P104 1—5 第2课时 教学内容:P103 例2(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白题目的意义,并能把题目所表述的意义等换成数学等式2、用正确的方法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例2 一条裤子1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2/3。一件上衣多少钱? 理解题意。 把题目所表述的意义等换成数学等式 解答(两种解答方法)(注意:多少钱应答45/2元) 二、练习 做一做P104 练习P105 6、7、8 第3课时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有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0,甲数的2倍比乙数小四,求这两个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10--X 2x+4=10--x X=2 10--x=8 甲数为2,乙数为8。 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10 Y--2X=4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 Y--2X=4 X=2 Y=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P3 练习P5---- 二、作业: P5----1、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P3---3 三、习题讲解。 P6----4、5

四、作业。 P6--4、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甲、乙两数的和是25,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8,求甲乙两数。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25(① 2X-Y=8②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①得Y=25-X ③ 把③代入得 2X--(25-Y)=8 X=11 把X=11代入③ 得 Y=14 所以X=11 Y=14

练习:X+Y=25 2X-Y=8 二、作业: P11—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理解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较熟练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 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或X。 (1)X+Y=-3 (2)2X+Y=5 (3)3X+4Y-1=0 (4)5X-2Y+12=0 解:(1)X+Y=-3 Y=-3-X (2)2X+Y=5 2X=5-Y X=5/2-1/2· y 略…… 2、练习。 P15—1

实用数学十三册教案解析

2017 至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生活数学 班级:培七 教者:季建军 南通市特殊教育中心 二0一七年

实用数学十三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复习 二教学目标 AB类: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掌握上册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掌握简单加减法的方法。 2、能熟练计算简单加减法 3 、能认出钟面上的时刻 C类: 1、通过辅导掌握简单加减的方法,进行简单加减法 2、指导认出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15-5= 30+20= 10-3= 7+4= 13-9= 13-9= 8+30= 10+50= 9-2= 11-6= 14-7= 16+1= 36+9= 10+3= 先让学生用相同的时间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教师检查 二复习变式练习

1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练习 13+2= 21+8= 12-9= 27+8= 31+5= 24-4= 31+9= 15-6= 19-8= 12-6= 四作业 AB类独立完成C类辅导协助完成 13-9 10+50 9-2 11-6 14-7 16+1 10+3 10-3

2 一教学内容时分 教学过程 1复习时分 1)先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 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2)让学生根据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再写出来。 3)教师巡回指导 2复习加法 1)先复习竖式计算加法的法则 2)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3)学生自己做教师检查 4)点两名学生板演 3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 32+5= 17-5= 47+23= 34+17= 4作业 AB类练习看钟面说时间C类指导认识钟面

聋校九年级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4)背诵默写课文相应段落; (5)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及熏陶。 (2)培养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是根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选编的。讲读课文《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表达了作者渴望光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背影》表达了父子间的深切、真挚动人的亲情;《荔枝蜜》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几篇课文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特别是有表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但本组课文白话现象较重,理解起来困难些。要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文字解释通俗,并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字的简介与准确,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表情地读出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1、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解决方法: (1)演示句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图片、课件); (2)学生多读课文,相互交流阅读收获,相互启发,读懂课文。 五、应掌握的手语: (各课的生字新词,有手语教材) 六、教学课时安排:(共31课时) 第一课(6课时) 第二课(7课时) 第三课(6课时) 第四课(3课时) 读写例话(1课时) 基础训练1(6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1、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常用词会用; (2)理解句子意思、课文内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写一篇读后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聋校数学七年级第十三册教案

聋校数学七年级第十三册教案 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王露2015年9月——2016年1月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加.乘减.乘除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 教学要求: 1. 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4.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步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以及四则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法解答分数一二分数加减应用题,会解答分数乘法.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分数加减法(3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课时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课时 5.整理复习2课时 二、分数乘法(23课时) 1.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5课时 2.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2课时 4.整理复习2课时 三、分数除法(26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2课时 2.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4课时 3.比7课时

聋校数学第三册教案第64课时

第2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步计算的加减混合式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下面的式题,指名学生口算,并说出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12+3+8= 33-9-20= 14-4+3= 15+5-9= 二、新课。 1、教学例3。 (1)教师出示例3:68-29+51= (2)指名问学生:“例3是一道什么样的计算题?应该 怎么样计算?”(是加减混合计算题,应从左向右顺序计 算。) (3)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第一步用竖式算出的得数 39。 提问: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应该怎么样写?(让学生填写 第二步计算竖式,并把得数写在横式等号的后面。) (4)提问:这道题的竖式有简便写法吗?(指定学生上

黑板写出简便写法的竖式,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教 师巡视、检查,最后集体讲评。) (5)让学生做例3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辅导差生,并提醒学生:需要 笔算的要写竖式,遇到能口算的,就不需要写竖式。 学生做完,请两名学生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九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辅导差生。 2、做练习十九的第2题。 让学生观察看黑板上的第2题。 提问:这两道题做得对吗? 先引导学生分析第(1)题,让学生弄清错在哪里,并纠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加减混合计算的顺序是怎么样 的?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1、4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九第2、 3、4题。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聋校数学教案第九册 【篇一: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 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 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 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 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 2捆。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 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 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数一数,每个人 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 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 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 捆零几根?(2捆零9根)。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 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 上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 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培智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第十三册数学学期备课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复习;乘数是-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总复习。在四个教学单元里,共安排了十九个综合练习和两个单元复习。 【教学重点】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笔算乘法的教学。 【教学要求】 1.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3.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具和学具】 1.口算练习卡片。 2.计数器。 3.案秤、天平。 4. 课件。 5绒板。 【课时安排】

一复习………………………………………………………………..3课时 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42课时 1.一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2.应用题…………………………………………………..……. ..6课时 3.一位数乘三位数………………………………..………….8课时 4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7课时 单元复习……………………………………………………. 3课时 机动时间6课时 三、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36课时 1.两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2.两位数乘三位数…………...……………………………. 6课时 3. 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4被乘数中间、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5课时 单元复习…………………………………………………. 3课时 机动时间6课时 四、总复习……………................…….....................5课时 【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6名智障学生,根据智力障碍的不同程度,把他们分成A、B、C三组。A组学生3人,分别是王星懿、刘海峰、杨凤山,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强;B组学生2人,是刘伟、方长顺,他们有一定的言语交流能力,自己的观点能较好的完整表达出来,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课堂上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学计划

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聋班九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比较好,但是优生面不广,尖子不尖。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良莠不齐,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差一点的学生来说,有些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好高鹜远、心浮气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还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有些学生不具有或不够重视,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指导思想:通过九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四章:第1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3章:几何知识初步;第4章几种计算及其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聋校数学教案

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四)课时安排 25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0.12= 7.2-0.2= 5-0.6= 2.8÷0.14= 4×1.72= 3.74+6.26= 2÷4= 20×0.2= 3.5÷0.35= 2.95+0.05= 8÷12.5= 1.2+2.8-3.99= (二)新授 1、学习例1: (1)24×3+16×7 师: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 (2)25+12×4÷6 师: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12.4- 6.5÷1.3×0.5 师: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聋校数学十八册第一二教案

修 订 栏 第一单元 有理数 第一课时 ( 设计:郝爱云 授课时间: 2012 年 月 日 ) 课 题:正数与负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这些数,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数?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其他类型的数,如冬天时气温是零下5℃.为了能表示这些量,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 板书:正数与负数 二、探究新知 1.自学课本P1-3,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在温度计中,0℃是如何规定的?如果温度计液面在0以上第5个刻度处,则它的温度应记作什么?如果液面在0以下第5个刻度处,应记作什么?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①学生自学课本并讨论上面的问题 ②指名回答 2.自学第4页,讨论: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 (1)学生自学课本 (2)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大于0的数叫正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 (4)指出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修 订 栏 3.学习例1 (1)出示例1 (2)学生试做 (3)师讲解点评 4.学习例2 (1)出示例1 (2)学生试做 (3)师讲解点评 三、巩固练习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1)温度指在0以下第4个刻度处,温度指在0以上第8个刻度处。 (2)某城市高于海平面108米,某地低于海平面15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共同订正。 2.任意写出5个正数与5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1)指名板演 (2)共同订正 3.指出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把它们读出来。 +6, -8, 75, -0.4, 0, 73, 9.15, -3 2 , +7 指名回答。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习题1.1 2、3、4

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有甲乙两个数,它们的和是10,甲数的2倍比乙数小四,求这两个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为10--X 2x+4=10--x X=2 10--x=8 甲数为2,乙数为8。 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10 Y--2X=4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 Y--2X=4 X=2 Y=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 P3 练习P5---- 二、作业: P5----1、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P3---3 三、习题讲解。 P6----4、5 四、作业。 P6--4、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代入消元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甲、乙两数的和是25,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8,求甲乙两数。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253X+4Y-1=0 5X-2Y+12=0 解:X+Y=- Y=-3-X 2X+Y=52X=5-Y X=5/2-1/2· y 略…… 2、练习。 P15—1 三、作业。 P15—1、2、.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都不是1的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3Y=19 X+3Y=8

聋校数学第十七册教案_0

聋校数学第十七册教案 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七册 本学年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将要面临升学考试。本学期是学生接触代数知识的第一年,知识有一定难度,所以本学期的学习很关键。整册书包括三章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3、使学生初步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4、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精确与近似的辩证关系。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是学习整式加减及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的关键,就是有理数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教学时间:六周。 第二章:整式加减。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2、使学生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弄清整式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知识,并使学生学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的降幂重新排列。3、使学

生在学习了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烦项的方法,并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4、使学生了解整式的加减是建 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的,在整式运算中,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的运算律。通过对数与式以及运算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在不断反复循环中提高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合并同烦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时间:四周。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学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2、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养成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3、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4、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间:四周。 2009年9月10 教学计划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聋校数学第十四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例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1/2+5(1/3)÷1(1/3) =1/2+16/3×3/4 想: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例2 3(1/5)÷{[1(2/3)+1/5]×2(1/7)} =16/5÷{(5/3+1/5)×15/7} =16/5÷{28/15×15/7} 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

= 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练习:做一做 作业:练习一1、2、3题。 教学后记: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个别的辅导和纠正。还应提醒学生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必须要分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5—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5. (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6. (1)学生练习: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老师讲评。 7. (1)学生练习: 本题都是三四步的分数混合运算,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做题时,可先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 (2)老师讲评。 8. 说出下面的图形的名称,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1)学生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老师讲评。 作业:练习一6、7、8 第三课时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一)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 第一章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1页例1,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一、复习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的数的比。(板书)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3、看看哪些比的比值相等?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 二、新授 1、学习例1 2、板书比例的概念 3、判断现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4、做一做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2页,完成练习一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

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2、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聋校数学第十五册教案(简单的统计)

简单的统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对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 计表,并会看、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4、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善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并会看、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教学课时: 2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P72 例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1 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摩托车:8辆小汽车:31辆大客车:12辆载重车:23辆 上面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10分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P74 1 四、作业: P74 1、2

第2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75 3—6题 教学过程: 练习:1、讲练 2、作业: P75 4、5、6 第3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P76 例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指导学习。 例2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记录单。 这张记录单上每人身高的厘米数也是原始数据。为了能清楚地看出这个班女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可以把这些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几组,然后分别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