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来料品质控制规范

来料品质控制规范

来料品质控制规范
来料品质控制规范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文件编号: Q/ZH —C 版 本: A/0 页 数: 共 12 页

生效日期: 2012年5 月20日

编制: 胡青 审核: 批准: 2012年5月18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应用文件

4 定义

5 职责

6 建立IQC档案

7 供应商评估与管理

8 检验项目和抽样方法

9 进料品质控制流程图

10 作业流程

检验准备

进料核对

检验

判定、标识、处理

报表填写

验收入库

11 检验状态与标识管理

12 进料特采管理

13 不合格物料处理

14 来料样品的确认

15 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16 附录

1 目的

使质管部进料检验作业规范化,确保进厂物料符合标准,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仓库和生产流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材料、辅料、包装材料及外协加工物料的检验,适用于与进料检验作业相关的质管部门和作业人员。

3应用文件

供应商及物料信息

供应商调查评定表、供应商调查追踪表、来料规格书、物料样品、产品BOM表、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检测标准及方法

IQC进料检验标准、抽样方法、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检验设备、物料编码规则。

作业表单

外来物料检验报告、IQC退料检验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不合格品评审表、进料送检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表、品质异常联络单。

相关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 定义

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允许品质水准。

重缺陷 Major Defect:不构成致命缺陷,但能造成故障或严重降低产品实用性能的缺陷。

轻缺陷Minor Defect:不构成致命缺陷,只对产品的实用性能有轻微影响或几乎没有影响的缺陷。

5 职责

资材部仓库

外来物料进厂时核对物料型号、数量、包装等是否与订单相符。

质管IQC

对外来物料及外协加工物料进行检验,并同采购部与供方联系处理不合格品,供应商评审跟踪。

资材部采购

进料通知及与供应商协商处理不合格品、退货作业等、供应商评估。

研发中心

负责制定原辅料检验和试验的相关标准、技术要求,提供技术支持。

6 建立IQC档案

IQC档案目录

a. 供应商调查评定表

b. 供应商调查追综表

C.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d.物料规格书

e.技术图纸资料

f. 物料样品

g.不良品质记录

进料检验标准

IQC档案的管理

IQC档案由IQC专人负责管理,档案建立,收集资料,汇总整理,归类放置,保存查询。

IQC档案按适宜的分类办法进行管理,达成资料分类清楚,便于归类,查询。

IQC档案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相关规定,进行标识、归类、存放、查询等相应办法管理。

分类办法

a. 供应商管理:合格供应商一览表、供应商调查评定表、供应商调查追综表

供应商来料质量记录档案。

b. 检验管理文件:IQC检验规范、检验规范、生产任务订单

C. 检验文件:物料规格书、技术图纸资料、不良品质记录

d. 物料样品管理:物料封样、留样的样品归类管理。

7 供应商评估及管理

供应商评估

质管部按《采购控制程序》,与资材部采购一起对供应商的人员、设备、品质保障能力、生产能力等进行评估,初期评审供应商资质,必要时协同技术、采购、生产对供应商进行实地验厂,查核其品质能力。对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来料质量记录档案。供应商分为合格供应商和临时供应商,按规定

IQC仅对合格供应商的物料进行来料检验,对于临时供应商需经过总经理特批。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日常管理:a.物料样品管理:与供应商作好良性的沟通,以确保供应商对于我们对物料的品质要求和验收标准,必要进行封样管理。b.外协工艺卡管理:物料生产前,通过协商,供应商配合,完成外协工艺卡制作,稳定外协加工品质作好相应的工作。

品质异常供应商管理:对来料品质异常的供应商,IQC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要求供应商予以定期进行改善对策,在后期予以确认,对存在品质异常的供应商要重点管控,必要时重新签样,首件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常生产,把供应商纳入公司管控链中进行管理。对于因品质原因,造成我公司经济损失的,协同采购作好供应商经济补偿的相关统计核算工作。

定期复查管理:对于合格的供应商,要一年一次的复查工作,重新对于供应商的品质,交期,交货能力,生产能力,品质保障能力予以再确认,对于有变更,与初期资料不符的,予以更改,配合采购部门作好一年一次的供应商复审工作。

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对于长期存在有品质问题的供应商,在预期时间内得不到改善,或交期不配合,或与初期审查时有严重不相符,直接造成品质事故的供应商,向资材部提出,副总经理审批,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供应商数据统计分析:品质作好各供应商质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把相应信息反馈给资材部、供应商,作为供应商品质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品质不良的供应商,督促其改善,对于品质稳定的临时供应商,配合采购,经过供应商调查,纳入合格供应商管理。

8 来料检验项目和抽样方法

检验项目

凭证检验:检查来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日期、产品合格证,核对主要技术、质量及确认供货方检验的印章和标记。

数量检验:清点物料实际数量,确认是否与质量凭证上的数量相符。

外观检验:以目视方式检验产品外观是否有锈蚀、发霉、变色、划痕、檫伤、裂纹、污染等质量问题。

尺寸检验:使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

外形检验:以目视或模具进行检验。

结构检验:检验物料结构是否完整,结构间的组合是否符合标准。

特性检验:对于物料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电气的特性,要按规定进行检验、实验,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验收规定判定是否合格。

抽样方法

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例如:湿度传感器和特殊要求的物料。

验证检验

验证检验适用于因公司仪器局限或条件不允许、其它原因不进行检验测试,只作工艺验证的物料。按每批抽1~5个样品进行工艺验证,合格后质管部在送货单上签字办理入库。

验证物料的类别

验证物料的检验项目

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适用于必检物料,按正常检验单抽样计划表MIL-STD-105E一般检查Ⅱ实行单次抽样

的抽样方式进行检验。

必检物料MIL-STD-105E,单次抽样普通检验水平Ⅱ级抽样方式:重AQL=,轻AQL=塑壳、PCB、五金件、连接器、LCD、包材需试装配1~5PCS。

不允许有危险的或不安全的缺陷

9 进料品质控制流程图

10 作业流程

检验准备

依据仓库进料送检单,进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应用文件的准备:依据产品类型准备相应中的文件资料;

检验文件的准备:依据产品类型准备相应中的文件资料;

样品的准备:准备相应的前封样的物料样品;

仪器治具的准备:准备相应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治具。

进料核对

核对物料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送检单信息;

核对物料是否符合生产任务订单需求;

核对物料是否符合产品BOM要求。

核对物料是否符合材料规格书要求,技术文件要求。

核对供应商是否是公司合格供应商。

检验

按产品的特性,依据《IQC进料检验标准》相应的项目要求进行检验。

判定、标识、处理

经来料检验员检验,若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IQC可以判定物料检验结果合格,经质管部主管确认,IQC检验员对已检的物料进行明确的标识处理,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数量、订单号、品质状态、检验人员签名,检验日期,并在物料标识贴上盖“IQC PASS”印章,通知仓库收货。

经来料检验员检验,若不合格品数高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IQC可以判定物料检验结果不合格,经质管部主管确认,IQC检验员对已检的物料进行明确的标识处理,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数量、订单号、品质状态、检验人员签名,检验日期,处理方案,并在物料标识贴上盖“NG”印章,产品进入下列12 不合格物料处理流程。

报表填写

经检验合格的物料,IQC将检验结果如实记录在《外来物料检验报告》中,判定合格的物料,经品质主管确认审核后,记录表单分发仓库、采购、物控。

经检验不合格的物料,IQC将检验结果如实记录在《外来物料检验报告中》,判定不合格的,经质管部主管确认,研发中心、代管审核处理结果后,记录表单分发仓库、采购、物控。

记录表单测试数据结果要真实,有效,及时,记录要清晰,详细。

对发生品质异常的来料记录,要及时归案在产品档案中,备案,以方便后续对来料的管控。

验收入库

IQC人员对已检验合格的物料要归还仓库。

IQC在已检验合格的物料进行明确的状态标识,并同时传送给仓库相应的检验报表。

仓库管理员依据检验报告办理物料入库手续。

对验收合格的物料,仓库负责存放,物料保管工作。

11 检验状态与标识管理

检验标识是检验人员证明其身份的重要依据,其使用的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质量的优劣,检验人员需要妥善保管检验标识,勿假借于他人之手。

本公司检验标识实行实名签署制,具体的检验人员检验完成后,签署自已的姓名,唯一标识管理,检验标识由质管部备案,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

检验人员只允许使用在质管部备案过的签署方式,不允许交换签署或代他人签署。

公司入库的产品上都必须有签署判定结果的物料标识贴,否则不准入库。

检验标识数量要以包装最小单位来管控,与实物有一一对应,所有分立物料必须有明确检验标识。

公司实行质量责任制,凡入库的产品因非保管因素而造成质量问题的,质管部负责根据问题产品的检验标识追究相关检验人员的责任。

检验标识内容要清晰完成真实,必须有以下内容:物料名称、规格型号、物料数量、订单号、检验人员、检验日期、品质状态、处理结果。

12 特采进料管理

特采申请

当来料检验中发现材料异常,并且不会降低品质或对品质影响很小时,可以提出特采申请。

特采申请方

a. 供应商(或外协厂)申请特采情况:供应商向采购提出特采申请,由采购代理申请特采。

b. 外购材料和外购零件的特采申请:由采购申请。

c. 允许其它各部门主动申请特采。

二种情况申请特采

a. 来料不良:不影响产品性能,对品质影响小;

b. 生产制程不良造成轻微缺陷,最终不影响产品性能,对品质影响小。

特采处理办法

对于来料不良,申请方根据特采申请项目,发出特采申请,由各相关责任部门会签,总经理审批,并且IQC要将特采结果记录在《外来物料检验报告》中。

对生产制程不良造成物料不良的,由生产部发起申请,质管部进行确认,必要时组织工艺组及研

发中心人员进行会审,总经理审批后,其特采结果记录在《不合格品评审表》。

特采审批:特采最终判定权为总经理。

特采的实施

特采批准后编号存档,用复印件通知生产部、资材部采购、资材部仓库、质管部等部门,

各部门依据特采内容,以便实施特采。

各部门对特采物料按良品对待,需要管制的要做有关标识并采取其它管控措施。检验员要在特采品包装上贴“特采”标识贴。

特采记录:将每次特采记录于“特采记录表”(见工具箱)中,与“不合格品评审表”一同归档管控。

13 不合格物料处理

仓库在收货时若发现型号、数量或包装不符合要求,可直接处退货处理。

对于被判定不合格的物料,IQC首先需在批物料上粘贴“不合格品标签”,将其批物料摆至“不合格品区”内,并在“外来物料检验报告”上填写检验结果反馈给仓库、采购、计划,采购通告供应商或服务商其在限定的时间内取货。

不合格进料选用:被判定让步接受的物料,考虑到急用料时,由质管部主管作决定,是否可安排供应商、外协厂商人员来选别,IQC填写“IQC退料检验报告”将选别不合格的退还给供应商,如有急用进料需要内部人员选别的,必须先通知供应商,并扣供应商选别工时费及费用,且在“外来物料检验报告”上注明。

特采:被判定不合格的物料,不合格现象属于影响生产使用和产品质量的批量性问题,必须经工艺部试产或质管部确认,研发中心审核。且在“外来物料检验报告”上注明。

生产线不合格物料:

a. 来料不良:生产线不合格物料,经IQC确认作退库处理, IQC开具《退料检验报告》,并通知采

购作退货处理。

b. 生产作业不良:,经IQC判定,进行退库处理,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相关要求进入不良品报

废流程。

仓库不合格物料:当在仓库发料过程中或在库品物料抽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经IQC再检验,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表》。

a. 物料在有效期内,通知采购与供应商协同处理,或换货;

b. 物料可再加工再使用情况时,安排再加工,处理合格再检验入库处理。

c. 物料超出有效期,无效地物料,经经验,判定,审批作申请报废处理。

14 来料样品的确认

对于准合格供应商,一般采用来料样品确认流程,物料送样同时附上物料规格书,IQC依据物料规格书实施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规格确认书上,经研发中心审核后,总经理审批合格后才能进入批量订购流程。

IQC对于要求不明,规格不符的来料样品可以拒绝检验,

在检验特殊物料重要参数时,研发中心可以与质管部协同确认。对于有工艺要求的物料,可以协同和设备部工艺人员一起确认。

质管部对于来料样品的确认时间要及时,一般在24小时之内完成,对于急需的来料样品,质管部要优先检验予以配合处理。

15 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IQC每月对检验物料和外协加工产品进行总结,对常期品质不良,并得不到改善的供应商要及反馈给采购,必要时重新进行合格供应商评估,改善达不到预期要求的申请对该供应商列入不合格供应商。对品质不稳定的供应商,质管部要将统计的结果以月或季报的方式向供应商通报,以要求定期改善。采取数据表格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协同采购作好供应商管理。

16 附录

来物料检验报告

IQC退料检验报告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不合格品评审表

紧急放行申请表

特采记录表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表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

制程品质管控作业办法 1.目的 确保生产制程、产品入库及出货均在有效管制状态下执 行,从而使出货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原材料投产到成品出货之间各个环节的品质 管控。 3.参考文件 无 4.定义 Definition PDCS:Process Defect Contact Sheet 《制程异常连络单》. QIT:Quality Improvement Team 品质改善小组 PDT:Production Design Team 产品开发小组 5. 职责 Responsibility 5.1. QE Quality Engineer 5.1.1.负责PFMEA、Control Plan、检验规范(SIP)等 文件的制定. 5.1.2.负责异常责任单位的判定及产出品处理方式的确认.

5.1.3.负责制程参数优化时的评估和质量确认. 5.1.4.负责量试产品处理方式的确认,协助生产单位和工 程完成各项改善. 5.1.5.负责量试产品问题点的汇总并分发各单位. 5.2 品管 Quality controller 5.2.1.负责依据检验规范对产品进行各项质量决议和查核. 5.2.2.负责制程巡检出现异常时制程异常联络单的开立及 产品改善和处理结果的确认. 5.2.3.负责制程参数优化时相关变更纪录的确认和产品质 量的监控. 5.3 工程 Manufacturing engineer 5.3.1.负责制造作业规范,包装作业规范等文件的制定. 5.3.2.负责制程异常的分析,处理和完成相关验证. 5.3.3.负责制程参数优化时的评估,验证和SOP的修订. 5.3.4.负责主导量试产品问题点的检讨和改善措施的提出. 5.4 生产单位 Manufacturing dept. 5.4.1.负责按各项要求执行生产. 5.4.2.负责制程参数变更时的记录和跟催确认. 5.4.3.负责各项改善计划或措施的完成. 6. 作业程序 6.1 产品质量计划制定及应用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 (1)质量管理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质量管理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 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 (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 (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 (1)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抽检比例待定) 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 第9条:质量管理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第10条: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质量管理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第11条:来料后,由库房人员检查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检验专员到现场检验。 第12条:来料专员接到检验通知后,到库房按《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

来料品质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来料检验管理制度 一.来料检验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围 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 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 (1)质量管理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质量管理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 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 (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知道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 (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 (1)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抽检比例待定) 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 第9条:质量管理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程序》,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检验和试验的规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第10条: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质量管理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第11条:来料后,由库房人员检查来料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检验专员到现场检验。 第12条:来料专员接到检验通知后,到库房按《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程序》进行检验,并填写《产品进厂检验单》。相应的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第13条: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第14条: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控制制度》中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15条:检测中不合格的来料应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处置,不合格的来料不允许入库。将其由来料库移入不合格品库,并进行相应标识。 第16条:来料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组按规定期限和方法保持。 第17条:检验时,如来料检验专员无法判定是否合格,应立即请相关部门会同验收,来判定是否合格。会同验收的参与人员,必须在检验记录表签字。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1、各级试验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兰新铁路甘青公司及监理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 2、水泥取样:同生产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200t为一批,当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试验人员接到通知后,按上述取样原则进行取样。取样要有代表性,从12个不同的部位取等量样品,每份试样至少12kg。要求车车必检,监理车车见证试验结果,所有进场材料未检合格之前不得进入拌合站。 3、细骨料取样:同产地、同品种且连续进厂的材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400m3或600t也按一批计。试验人员接到检测通知后及时取样。在料堆取样时,试样可从料堆自上而下,不同方向均匀选取9点抽取。 4、粗骨料取样:同产地、同品种且连续进厂的材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400m3或600也按一批计。在料堆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下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5、拌和用水及养护用水:每一新水源或同一水源使用达一年,应取样检验一次。检测项目按补充标准进行。 6、外加剂: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连续进场外加剂,每50t 为一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样品分点样和混合样。点样是在一次生产的产品所取得试样;混合样是三逐步形成或更多的点样等量均匀混合后而取得的试样。每一编号的取样不少于0.2t水泥所需的外加剂量。检测项目按补充标准进行。兰新铁路甘青公司要求车车必检,监理车车见证试验结果,所有进场材料未检合格之前不得进

进料检验管理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所有采购的制造用原材料(外注加工品).捆包材料.化学品及客户提供的材料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及使用的环境物质均符合客户规定的要求。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外加工品),捆包材料,化学品及客户提供的材料的检验与测试。 3.0 定义 来料检验: 对材料的特定品质要求的符合性进行验证的相关过程与活动(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免检物料:指不需经IQC检验就可直接入库的物料。 4.0 职责 4.1 品质部: 4.1.1 确保进料管制系统妥善执行并且有效运作。 4.1.2 须对所负责检验之原材料及外包加工品的规格、检测方法及测试仪器设备了解,确实执行检验并 记录。 4.1.3 供应商品质不良时之反馈及改善对策追踪,并保存记录。 4.1.4 不定期对仓库进行稽查并督促改善,并保存记录。 4.1.5 负责对客户环境物质要求进行验证。 4.2 工程部: 4.2.1 物料工程规范的制定,自购料的样品承认。 4.2.2 参与物料异常评审,对经物料异常评审会议决定需生产部挑选、加工的,做出临时作业指导书并指 导加工。 4.3 生产部: 4.3.1 参与物料异常评审,并按评审决定及作业指导书要求对特采物料进行选别或加工,提报挑选工时或 返修工时。 4.3.2 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时及时知会品质部IQC,如需生产加工或挑选时,将损耗工时统计并提报相关 部门确认

4.4 资材部: 4.4.1 资材部收料人员负责物料的点收,点收时应核对物料名称、物料编号及数量是否正确,再通知品质 部IQC检验物料。 4.4.2 资材部收料人员在物料入库时应确定该物料是合格或经过物料异常评审会议通过可以特采的, 并确认物料包装上有检验标示。 4.4.3 参与不良物料之评审,品质不良之联系及对策提供跟催。 4.5 计划 4.5.1 负责跟进物料齐套情况,对未及时到达之材料,进行计划调整。 4.6 商务部 4.6.1 负责与客户协调材料供应,满足内外部运营需求,对客供料、交易之异常扣款及赔偿办理。 5.0流程图/内容 5.1流程 流程权责输出的文件/记录

来料品质控制规范

文件编号: Q/ZH —C 版 本: A/0 页 数: 共 12 页 生效日期: 2012年5 月20日 编制: 胡青 审核: 批准: 2012年5月18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目 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应用文件 4 定义 5 职责 6 建立IQC档案 7 供应商评估与管理 8 检验项目和抽样方法 9 进料品质控制流程图 10 作业流程 检验准备 进料核对 检验 判定、标识、处理 报表填写 验收入库 11 检验状态与标识管理 12 进料特采管理 13 不合格物料处理 14 来料样品的确认 15 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16 附录 1 目的 使质管部进料检验作业规范化,确保进厂物料符合标准,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仓库和生产流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材料、辅料、包装材料及外协加工物料的检验,适用于与进料检验作业相关的质管部门和作业人员。 3应用文件 供应商及物料信息 供应商调查评定表、供应商调查追踪表、来料规格书、物料样品、产品BOM表、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检测标准及方法 IQC进料检验标准、抽样方法、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检验设备、物料编码规则。 作业表单 外来物料检验报告、IQC退料检验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不合格品评审表、进料送检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表、品质异常联络单。 相关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 定义 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允许品质水准。 重缺陷 Major Defect:不构成致命缺陷,但能造成故障或严重降低产品实用性能的缺陷。 轻缺陷Minor Defect:不构成致命缺陷,只对产品的实用性能有轻微影响或几乎没有影响的缺陷。 5 职责 资材部仓库 外来物料进厂时核对物料型号、数量、包装等是否与订单相符。 质管IQC 对外来物料及外协加工物料进行检验,并同采购部与供方联系处理不合格品,供应商评审跟踪。 资材部采购 进料通知及与供应商协商处理不合格品、退货作业等、供应商评估。 研发中心 负责制定原辅料检验和试验的相关标准、技术要求,提供技术支持。 6 建立IQC档案 IQC档案目录 a. 供应商调查评定表 b. 供应商调查追综表 C.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材料管理及检验制度

材料管理及检验制度 一、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设备以及构配件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根据物资供应品种多、数量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为进一步加强物资供应管理,做好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二、项目部设置物资供应管理机构,成立物资设备部和物资采购领导小组,对材料、设备以及构配件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三、对构成工程实体的钢材、水泥、土工材料、EPC集中采购物资和工程设备,严格按照相关物资管理办法执行,严格履行供应合同,严禁越权跨类采购。 四、做好进货接收时的现场初检工作。项目部材料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质检人员一定要协同把好进货质量检验关。在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时,项目部物资设备部负责组织质检人员、材料人员参加联合检查验收。检查内容包括: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包括质量合格证明或检验/试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检查生产厂家及经销商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材料进场检验》表格,相关人员签字。 五、做好材料进场复检工作。对于钢材、水泥、砂石料、混凝土、防水材料等需要复检的产品,由项目部试验人员严格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取样,送试验室检验。同时,做好监理参加的见证取样

工作,材料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专业工程师进行设备的检查和验收,并填写相关记录。 六、在完成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实物检验工作后,相关的内业工作(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准用证等要求归档的资料均应为原件,如为复印件或抄件须盖有原件存放处的红章并注明原件存放处及复印日期,复印人签字)。 七、在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构配件原则上应做退货处理,并进行记录,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并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如其降低标准使用或改做其它用途须有项目部总工程师签署意见。 八、项目部严格按照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材料库房,建设规模和标准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九、物资入库要严格执行验收制度,认真进行数量和质量验收,保证入库物资数量准确,质量良好,验收记录、技术证件齐全。验收过程中如发现质量不合格、数量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物资要做好记录,单独存放,妥善保管,并及时与供货单位取得联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妥善处理。 十、入库物资要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库房、料棚、料场存放。物资搬运、堆码作业必须保持物资完好无损,严禁野蛮装卸和乱堆乱放。存放物资堆码要做到整齐、安全稳固、合理毡垫、查点方便、料签齐全、标牌标识明显。 十一、库存物资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妥善保管,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修订记录 分发表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

1.0目的 对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产品检验提供依据,确保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或流入下道工序及交付给客户。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来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及试验的控制。 3.0 定义 无 4.0职责 4.1品管部 负责对来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做好标识,记录及存档,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的分析,按相应要求填写检验报告。 4.2仓库 负责库存产品的清点及标识、摆放。 4.3 生产部 负责在生产过程中自检和互检。 5.0:程序 5.1来料检验 5.1.1检验和试验 IQC接到通知后先核对来料的名称、规格、编号等。主要原材料须要求供应商提供有效的检验合格证明,否则不予收货。本公司对以下辅助材料可予免检:A)五金工具类 B)常用包材 C)特殊工艺用料 5.1.2报告和判定 IQC检查员核对检验完毕后,须如实的在《进料检验报告》中记录其检验结果,品质主管对《进料检验报告》签名审批其检验结果。若来料不合格,品管主管审批《进料检验报告》的记录及对不合格样品作出判定。 5.1.3来料处理 依据以上对来料检查的结果, IQC必须对来料的质量状态进行适当的标识, 并由仓库将来料转移至适当的区域, 以免出现混乱;来料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1.4来料紧急放行 因生产停工待料而IQC来不及对来料进行检验,或试验时间长暂无法判定结果

的来料生产又急用。须经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批准, 并由IQC检查员在来料现品票上粘贴“紧急放行”标识, 注明来料编号/数量/检查日期/紧急物料放行单编号/检验者签印; 通知货仓发料给生产部,生产部在使用时做好自检互检,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依标识全数追回或做挑选。 5.2过程检验 5.2.1首件检查 1)可连续生产的设备刚开机、设备运行条件(标准成型条件)不变、生产稳定 后,生产组长会同IPQC检验员对其生产的首件产品进行首件判定并填写《首件检验报告》; 下列条件应进行首件检验: a 正常生产的过程, 刚开始时; b 设备更换、维修后; c 用新工艺或更改工序后; d 用新材料或更换材料后; 2)首件检验合格时,由IPQC检查员在首件样品上标记并通知生产组长或操作员 可继续正常生产,且将确认后的样品放于生产工位以备查对,记录检验结果在《首件检验报告》相应栏目内。 3)首件检验不合格时,IPQC检查员通知生产组长或技术人员并指出不合格部位, 要求改善及改进,直至首件检验合格方可继续正常生产。 4)IPQC检查员须将《首件检验报告》交由品质主管审批,审批后将之归档存放。 5.2.2生产操作员自检/互检 1)生产部操作员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自己工位生产的部品进行自检并填写《QC 检验日报表》,将不合格品拣选出,不得流入下工序。 2) 生产部操作员应对来料和上道工序的组件及半成品进行互检, 将不合格品 拣选出放置在不良品区域,由当班的管理人员处理。 5.2.3巡检 1)首件检查合格,生产部正常生产时, IPQC检查员每4小时按各工序的检验规范及各工位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各工位进行巡检检查。 2)如巡检检查中发现严重品质问题,则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3 成品检验 5.3.1检验和试验 5.3.1.1 FQC依照成品检验规范、参考图纸、客户样品或技术样本等对产品进

来料检验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ZJ-01-2014 来料检验管理规定 1报检过程 1.1采购物资——采购人员依据采购计划及采购订单或供货合同核对供方送货信息(包括产 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包装),通知仓库人员对采购物资的数量进行点收并放置“待检区”,大件物资不能放待检区的可做待检标识,仓库按《库房管理规定》确认无误后签送货单,并填写《报检单》送质检科报检。钢材类需要在卸车前确认质量的,可不做待检标识,通知质检科立即检验。 1.2外协物资——车间根据外协计划或生产要求核对外协加工的名称、型号或图号、数量, 确认无误后,放置生产过程“待检区”并填写《报检单》送质检科报检。 1.3客户来料、售后换回物资——销售内勤根据物流送货单与售后人员、销售人员或客户确 认客户来料、售后换回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出厂编码、物资来料原由,填写退货清单送质检科,由质检科出验证报告提交销售内勤和生产科,作为物资入库或维修依据。 说明:以上外协物资是指由本公司提供材料或生产过程中的外协物资,供应商按图纸直接提供的或需要办入库手续的外协件按采购物资处理。 2检验过程的实施 1)检验人员根据报检物资准备相应的原料料检验规程、所需要的检测量具及仪器,保证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 2)检验人员在对采购物资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包装及外观状态等进行初检后, 依据相应的检验规程对报检物资进行检验。 3)对于超出本公司检验能力的项目,根据采购合同或质检科提出要求供方提供相关产品合 格证明,本公司检验人员对其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包装及外观状态、供应商合格凭证等进行验证。 4)劳保用品、低值易耗品类及用于公司生活、办公的物资不在公司质检部检验范围。 5)工装夹具工具仪器等生产设施由使用申请部门验收无误签字后,仓库直接入库。 3对检验结果的处理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 1.0目的 为进料检验工作提供依据,规范进料检验工作流程,指明不良处理途径,确保来料符合公司规 定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物料的入厂检验。 3.0职责 3.1质检部负责 3.1.1编制《进料检验抽样计划》。 3.1.2编制《进料检验标准》。 3.1.3对进料进行检验。 3.1.4对进料不良信息进行反馈,跟踪处理结果,跟进让步接收和紧急放行物料生产使用情况。 3.1.5跟进供应商的质量状况及改善情况。 3.2物资部负责 3.2.1进料的验证与点收。 3.2.2矿石、化工原料、煤等物料的抽样。 3.2.3通知质检部、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对进料进行检验。 3.2.4负责进料的标识和管理。 3.2.5跟进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3.3供应部负责

3.3.1将不良进料信息反馈给供应商并跟踪回复。 3.3.2不良进料的退、换货等。 3.4使用部门负责 3.4.1协助物资部对不良物料进行筛选。 3.4.2对使用中物料质量异常进行反馈。 3.4.3对紧急放行的物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反馈。 3.5技术开发部 3.5.1负责标准件的检验。 4.0流程图 4.1见附件 5.0程序 5.1进料验证和点收 5.1.1 供应商送货必须随车提供《送货清单》,并由供应部跟单员带上订货合同或《材料计划申报表》 一起送货到仓库。 5.1.2所有的进料都由仓管员负责按订货合同或《材料计划申报表》进行验证和点收,内容包括供应 商名称、品名、规格、数量、合格证、品牌、附件、送货清单台头(要分清天元、华夏)等,该 称重的一定要称重。 5.1.3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供应商送来的物料与订货合同或《材料计划申报表》有差异时,供应部跟 单员对物料差异进行检查确认,由仓管员在《送货清单》差异处划改,对验收无误的进料卸料于

工厂制程品质控制

工厂品质管理

工厂制程品质控制 3.3.2 首件检验容解读 首件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换岗以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1.首件检验的操作者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先由操作者自检,再由班组长复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 2.首件检验的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产品才可以进行首件三检。 ①有经正式批准的图样、技术条件、工艺规程。 ②具有符合工艺规程规定的工装、量具,并经检定合格。 (2)下列情况经首件三检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 ①每个班开始时。 ②每个工人每道工序第一件加工后。 ③生产中更换操作人员。 ④生产中更换或重调工装、机床设备。 ⑤更改、调整工艺。 3.首件检验的主要项目 (1)图号与工作单是否符合。 (2)材料、毛坯或半成品和工作任务单是否相符。 (3)材料、毛坯的表面处理和安装定位是否相符。 (4)配方配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首件产品加工出来后的实际质量特征是否符合图纸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4.首件检验的要求 进行产品首件检验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首件三检需由操作人员办理交验手续,经首件三检合格的零件、产品,要在交验单上签字盖章,并做好首件检验的记录。 (2)首件三检发生错检时,由参加三检者负责。 (3)不执行首件三检盲目生产、不听劝告者,检验员有权拒绝验收其产品,由此而造成的废品由直接责任者负责,视情节轻重程度赔偿废品损失。 (4)首件三检不合格,需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首件三检。 (5)首件三检合格后,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勤看、勤量、勤检查,检验员需要加强巡回检验,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6)对于重要零部件的关键工序和尺寸,应建立质量控制点,加强首件三检,增加巡回抽检的次数。 (7)检验员应按规定在检验合格的首件上作出标识,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 (8)首件检验必须及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首件检验后要保留必要的记录,填写“首件检验记录表”,如表3-3所示。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规范 来料检验是为检验生产用物料质量是否合乎工程技术要求,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一、来料检验方法: 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卷尺、直尺、百分表、塞规和平台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 来验证。 二、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1)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 料。 2)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三、来料检验的程序: 1)品质工程师制定检验和试验的规范、作业指导书,由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2)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品质部准备来验收和检 验工作。 3)检验员接到检验通知后,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4)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采购与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规定的程序执行。 6)检测中不合格的来料应及时填写《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单》,由品质工程师确认并给出 参考意见,提交经理作出处理;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品质部经理与工程部、生产部审核后再作出处理;不合格的来料不允许入库,并进行相应标识,将移入不合格品库(区)隔离,采购部按处理意见办理相关事宜;保证不合格的零件、成品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7)来料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由品质部文员每日收取,做好数据统计汇总后,整理成册存档 备查,按规定期限妥善保存。 8)检验时,如来料检验员无法判定是否合格,应立即请品质工程师或经理会同验收来判 定是否合格,会同验收的参与人员必须在检验记录表内签字。

来料检验管理程序精编版

来料检验管理程序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QP—0029/B0 来料检验控制程序 2012年06月09日发布2012年07月01日实施 深圳池航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修订履历※※ 文件修订记录

1目的 为确保来料质量满足生产及顾客的需求,特制定本程序。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及半成品的来料质量验证。 3职责

品保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执行和培训。 负责本程序的执行。 各部门经理负责监督本程序的执行和本部门人员的培训。 采购部负责来料不合格批次的让步申请。 采购部、品保部、生产部、工程部的负责人为MRB成员,负责不合格物料的评审。 负责质量的副总经理(或授权人)负责不合格物料最终处理意见的审批。 4定义 :来料质量验证。 不合格批:未通过IQC的抽检批。 :物料审核委员会(评审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物品)。 让步处理:通过MRB的评审,对不合格批次的物料作出放宽接受条件的处理措施。 5流程图 来料检验流程见附件一。 6程序 采购的物料到公司后,由仓管员点收数量,确认来料同采购订单一致后存放在待检区,并填写好「送检单」提交给IQC。 收到送检单后,首先必须将来料生产厂商与《合格供应商名单》进行核对,对未收录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上的供应商来料,作为不合格批处理。 检验员根据送检单、来料检验记录、AQL表,确定来料的检验类型(正常检验、减量检验、加严检验),并在「来料检验报告」上填写样本数,按《GB/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抽样。 以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为检验依据,对来料进行检验,若物料与样板或承认书(规格书)不一致时,应以书面报告形式及时知会上级。 若来料无样板、承认书(规格书): a)试产物料,IQC转交工程评核。 b)非试产物料,IQC作不合格品处理,并以「来料异常单」的形式通知采购部,要求其 主导该类物料的确认并回复处理方案给品保部。 抽检完毕,将抽检样本及时送回原处,并按原包装方式妥善包装,按检验结果对物料的质量状态进行标识。 将检验内容详细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上,检验报告必须经品保部主管确认,一式四份,一份自存,其它发送物料仓库、采购、财务。 对有强制性认证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必须作定期(每年1次)的确认检验,具体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6.8.1由供应商出具检测报告; 6.8.2由公司内部检测; 6.8.3委托权威检测机构测试。 对于抽检不合格物料,IQC第一时间以「来料异常单」的形式知会采购部、物控部及相关部门,IQC在不合格品上贴红色不合格标识并等待进一步处理。 6.9.1采购部确认不影响生产的不合格批物料,作退货处理。IQC在物料上贴红色不合格标签,由物料仓管员把不合格物料放置于不合格品区,采购部通知供应商退货。

制程品质控制培训课程

制程品質操纵 品质部 2014-03-01 一.品管知识 1.质量: 品质确实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要素属性的总和。

①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一项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及特性满足顾 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 的能力) ②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③质量要求一般能够分为六类: A性能要求;電氣性能.物理特性(可用物理檢測儀器測定) B适用性要求;顧客需要,攷慮法律.法規.環保.社會整體利益方面的要求。 C可信性要求;可靠性.維修性 D安全性要求;顧客使用要可靠.及時,不能給顧客造成傷害和事故。 E经济性要求;適用性,顧客的承受能力要求 F外观和美观方面要求。顧客的心理感覺和審美價值.時尚潮鎏。 2. 制程品质操纵又称IP QC (即Inproceics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制程操纵, 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操纵。3.纠正(改善):对问题的相关点进行改正.(大多是以事论事,其范围较小,不对问题做全然的追溯.)

4.纠正措施(临时措施):对异常现象,不符合现象及客户投诉,为了及时消除异常或不符合现象的措施. (此类措施因时刻紧迫,只处理异常或不符合现象,不追溯 问题的根源,而未从全然上解决问题.致使有再发生的可 能.) 5.纠正与预防措施(再发生防止对策,长久措施):找动身生不符合或异常现象之全然缘故,为防止此类现象 再度发生,而消除全然缘故的措施和对策. 6顾客中意度: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顾客期望->顾客评价) 7持续改善: 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 1)强调客户滿意.2)持续改进产品,治理,生产,技术(NPS),服務….等 8.严峻缺点(致命缺陷)(Critical CR):又称危险缺点, [严峻阻碍或使产品丧失 功能的缺点]有危害使用者或携带者之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 点,谓之严峻缺点。是指依照推断或经验,以为此缺点将能使 制造,组配或使用者有受伤或不安全的可能.或使最终制品 不能执行或达成应有功能的缺点(安全性).

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材料检验管理制度 l目的 规定了必须具备质量证明书、检验(试验)报告(材质化验单)等十五个常用物资的品种范围,促使所用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常用材料物资的检验管理工作。 3职责 3.1物资部负责对所购(发放)物资的合格证(材料化验单)进行检查; 3.2项目部负责对工程所用各种物资合格证(材质化验单)的日常管理工作。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应具备合格证(材质化验单)的十五种物资品种是:(1)黑色金属;(2)有色金属;(3)水泥;(4)电焊条、焊丝;(5)管道附件;(6)电线;(7)耐火土;(8)聚氯乙稀板、管:(9)各类阀门; (10)各类电气元件、设备;(11)高压电缆头(6000V以上);(12)

紧固件;(13)计量器(14)避雷器;(15)防腐材料。 4.1.1对上述十五类物资,在订货、采购、验收、发放过程中必须具各合格证(材质化验单),发放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在领料单上填写合格证的编号。 4.1.2所有物资的合格证(材质化验单)必须保留原件,对其编号保管,待工程竣工时,转交技术部门归档。 4.2对上述十五类物资,无合格证(材质化验单)不得采购。各级仓库保管员若发现无合格证(材质化验单)的物资,有权拒绝验收。 4.2.1需要复合的物资范围 4.2.2按质保体系要求必须检验的物资。 4.2.3在库多年材质不清,质量难以确定的物资。 4.2.4长期在库积压而又无合格证(材质化验单)或生产厂家不具合格证(材质化验单),工程急用的物资。 4.2.5实物的包标或标记与原合格证(材质化验单)要求不符合的物资。 4.3复检查程序

4.3.1凡需要进行复检的物资,必须由质量检查人员指定器材(或货物)和数量,在与保管员做好标记移植的同时,由保管员取样,送公司理化检测试验室或有关专业部门检验。 4.3.2复检报告出来后,由质量检查人员审核并通知保管员做好标记,同时按计划需要数量 发放。 4.3.3属于混材、混质、混号的物资应在质量检查人员的指导下,按规定取样。复检不合格的物资,再次复检时应加倍取样。 4.4电线、电缆的绝缘检验,阀门的水压试验等均在施工现场进行。 5检查与考核 5.1物资部按入库单和领料单,每月检查一次合格证(材质化验单)是否齐全,若发现保管员将无合格证(材质化验单)的物资验收入库,责令其不得发放,并立即退货。对已发出的物资,责令其不得使用。立即退库,确因工程急用,则通知按要求复检验后发放。

公司进料验收管理办法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公司对物料的验收以及入库均依本办法作业。 第二条待收料物料管理收料人员于接到采购部门转来已核准的"采购单"时,按供应商、物料别及交货日期分别依序排列存档,并于交货前安排存放的库位以利收料作业。 第三条收料 (一)内购收料 1.材料进厂后,收料人员必须依"采购单"的内容,并核对供应商送来的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和送货单及发票并清查数量无误后,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记于"请购单",办理收料。 2.如发觉所送来的材料与"采购单"上所核准的内容不符时,应即时通知采购处理,并通知主管,原则上非"采购单"上所核准的材料不予接受,如采购部门要收下该等材料时,收料人员应告知主管,并于单据上注明实际收料状况,并会签采购部门。 (二)外购收料

1.材料进厂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即会同检验单位依"装箱单"及"采购单"开柜(箱)核对材料名称、规格并清点数量,并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于"采购单"。 2.开柜(箱)后,如发觉所载的材料与"装箱单"或"采购单"所记载的内容不同时,通知办理进口人员及采购部门处理。 3.其发觉所装载的物料有倾覆、破损、变质、受潮……等异常时,经初步计算损失将超过5000元以上者(含),收料人员即时通知采购人员联络公证处前来公证或通知代理商前来处理,并尽可能维持异状态以利公证作业,如未超过5000元者,则依实际的数量办理收料,并于"采购单"上注明损失数量及情况。 4.对于由公证或代理商确认,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开立"索赔处理单"呈主管核示后,送会计部门及采购部门督促办理。第四条材料待验进厂待验的材料,必须于物品的外包装上贴材料标签并详细注明料号、品名规格、数量及入厂日期,且与已检验者分开储存,并规划"待验区"以为区分,收料后,收料人员应将每日所收料品汇总填入"进货日报表"以为入帐清单的依据。 第五条超交处理交货数量超过"订购量"部分应予退回,但属买卖惯例,以重量或长度计算的材料,其超交量的3%(含)以下,由物料管理部门于收料时,在备栏注明超交数量,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搞好检验工作的管理,特编制如下检验管理制度。 一、检验的组织管理 公司质检部是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其职能是代表公司对原材料、工序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和验收,检验人员独立行使检验权力,公司的中心试验室负责原材料的检验和相关产品性能指标的检测,工序检验员负责车间各个工序半成品的检测及质量控制,成品检验员负责成品的出厂检测及成品合格标示。 二、材料的进厂检验制度 1、检验依据 材料检验工作依据公司原材料检验规范进行,相关指标要符合公司的标准要求。 2、检验流程 a.原材料进厂后由物资采购中心人员填写“原材料送检表”,书面通知中心试验室检验人员,检验人员依据原材料送检表去现场抽取样品。 b.被检物品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出厂检验报告或相关质量证明,方可取样检验。 c.检验人员如发现材料明显带有质量缺陷可拒绝检验。 d.取回的产品(试样)依据相关试验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

e.试验条件必须符合相关要求,试验方法应规范,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f.检验合格的产品,依据检验结果出具检测报告,物资采购中心依据检验合格报告办理相关入库手续。 g.不符合公司原材料检验标准,但质量缺陷对产品影响不大的材料,可做让步接收,让步接收的材料必须履行如下手续: ①让步接收由检验员出具原材料检测报告,并由质检部、技术中 心、生产管理部、物资采购中心主管及以上领导评审签字。 ②原材料检测报告由中心试验室注明不符合项及指标,并记录试 验编号。 ③物资采购中心凭签字通过的原材料检测报告办理入库。 h. 特殊情况因生产急需而无法检验时,可由试验室备案,主管副总批准后方可放行使用,放行材料必须是供货关系较长,质量较稳定的供应商,特殊放行的材料必须及时通知使用单位,做好试用工作,一经使用发现问题及时停止使用。 i. 因结构尺寸或材料密度不符合公司相关要求的,应由中心试验室出具不合格材料、扣料通知单一式叁份报物资采购中心,留存一份由光电复合缆业务单元总监签述意见后转计量人员,计量人员在出具检斤单时,将其重量扣除,仓库多余数量应由材料核算人员以月为单位做涨库核销处理。 3、新进材料厂家的管理 a.新进材料厂家需由物资采购中心提报申请单,由质检部审核,

《来料检验流程》word版

来料检验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华为项目来料进行检验、测试,确保来料品质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防止未经检验或未经检验合格的来料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为项目生产用物料的接收。 3、职责: 3.1、物料部:仓管员负责对物料的接收,通知来料检验员检验;并负责将不合格物料通知采购 部。 3.2、品质部:检验员负责对生产用物料进行检验;品质部主管负责对不合格来料的检验报告的 审批。 3.3、采购部:负责将来料品质不良的信息传达给供应商,并跟踪其快速退换处理,以免物料因 品质问题而误了交货期。 4、程序内容: 4.1来料检验流程

4.2原材料接收 4.2.1材料仓库必须指定固定的区域为待检区,放置待检或已检待判的来料。 4.2.2原材料到达公司后,材料仓库暂收,并依单据资料与供应商的送货清单对物料进行外 包装、规格型号、数量的初步验证,不符合则通知由采购处理。符合则通知来料检验员检验。 4.3来料检验 4.3.1品质部检验员收到仓库通知后,核对原材料型号/规格是否符合,并进行来料检验。 4.3.2根据检验标准进行来料检验,填写来料检验记录表,并进行统计分析。 4.4判定及处理 4.4.1经检验为合格的物料,应填写《物料标识卡》并加盖合格印章粘贴于该批物料的外包 装上。 4.4.2经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5记录报告 4.5.1来料检验员对原材料检验判定后,应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及《来料检验记录表》。 4.5.2每月由来料检验员将物料检验情况统计登录到《来料检验月报表》,作为统计供应商品 质水准的依据。 4.5.3检验记录报告由品质部进行归档保存。

制程质量控制程序

制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规范生产制程中的品质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及成品均能符合质量要求; 提高制程品质控制能力,预防不良品的产生,避免不良品流入下工序或入库,确保制程品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从配料到成品入库各工序的制程检测与控制。 3.职责 3.1质量技术中心:制程检验员(IPQC)依据检验规范及技术要求对投料的品质和加工的首件产品进行确认,制程中产品的巡检和完工转序/入库产品的抽检,并完成相应的检验记录;负责制程品质异常反馈与跟进和专项质量改进的跟进和验证,负责制程质量的统计分析;在发生重大质量异常时,有要求停产的权力;组织制程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臵。 负责制程检验规范及工艺规范/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相关技术文件的制定;对制程品质异常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2 生产中心:负责制程产品的自检、互检和制程巡检,协同质检部做好首件检验工作;负责转序/入库半成品/成品的整理报检;负责制程异常反馈,在质检部及技术部的指导下完成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工作及其它专项质量改

进工作。 3.3设备部:负责制程设备、工装的调校和维修保养,确保制程设备、工装满足要求。负责在质量改进活动中的设备性能及操作方法的改进。 4.流程 4.1 生产准备 4.1.1生产状态整备。当首次量产、异常停机后再次生产或产品转换时,应对生产计划、材料状况、技术文件、设备特性、工装情况、计量器具等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均符合要求后才可开始作业。 4.1.2前臵检验(互检)。被加工件属转序或领用自制件,作业员在执行本工序作业前,应对被加工件进行抽检,确认流入本工序的工件是合格品。发现不合格品,应报告IPQC,对该批工件进行抽检或全检,填写《制程异常处理报告》和《不合格品处臵单》,按相关程序处理。将检验结果记录在《首件检验记录单》“前臵检验”栏内。 4.2 首件检验 4.2.1依据《三检制规定》进行首件检验,每班次开始或生产过程因换人、换料、换型号以及换工装、设备调整等改变工序作业条件后生产的首件产品,要进行“首检”。即员工自检:按照生产计划单上的产品名称和型号,核对相应的图纸、工艺文件或样板对首件产品进行结构、性能、外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