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

结友而别。

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第1页共1页

孙权劝学翻译和原文

孙权劝学翻译和原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 e)!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I u)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 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 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 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湖北鄂城)。229 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 案 一、学习目标: 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顺句子。 2.研读:读清字词,读懂文意。 3. 精读:读丰故事,读出个性。 二、学习层次: A层:读懂课文,领略古文的语言之美,培养语感。 B层: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C层:使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三、学习步骤:合作探究读出味道,个性解读读出思考。【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自己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 2、查阅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自己整理并填写在下面。《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是主持编纂的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本书的编者是(朝代)、家。 3、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⑦更()

4、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②卿: ③当涂:④辞: ⑤治经:⑥邪: ⑦涉猎:⑧见往事: ⑨及鲁肃过寻阳: ⑩过寻阳:⑾即更刮目相待: ⑿见事:⒀蒙乃始就学:⒁肃遂拜蒙母: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课堂自主学习】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小组活动:1、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读课文一遍 2、其余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出你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的字词; 3、读完后,大家把圈出的字词正音。 方法链接:如何读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停顿? 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

《孙权劝学》全文与翻译

《孙权劝学》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

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

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人物形象】 孙权作为江东的统治者,成熟稳重,对部下循循善诱、耐心劝导,同时很关心下属。有王者风范的吕蒙作为江东四大将之一,知错能改,有着豪爽的军人本性,谦虚好学,长进快。鲁肃为人真诚,是孙权最器重的谋士,善交有才者,敬才爱才。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字词.详解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读读写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指首功;大功。亦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 奠基(diàn jī):本意是指打下建筑物的地基,后引申为某一事物的产生或者确立,打基础。 选聘(xuǎn pìn):挑选聘用。 谣言(yáo yán ):虚构不实的传闻 背诵(bèi sòng):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辞。昼夜(zhòu yè):白日和黑夜 昆仑(kūn lún):指昆仑山。 挚友(zhì yǒu):交情深厚的朋友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鲜:很少;为:被。很少被人知道, 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含褒义)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鞠躬:弯着身子;尽瘁:竭尽心力。指贡献出全部精力。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2.说和做 梳头(shū tóu ) 抱歉(bào qiàn):心有愧疚不安,对不住别人 秩序(zhì xù): 有条理﹐不混乱;符合社会规范化状态。 深宵(shēn xiāo):深夜。 伴侣(bàn lǚ):同伴;伙伴。 小楷(kǎi) 硕果(shuòguǒ):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或重大利益。 卓越(zhuóyuè):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迭起(diéqǐ):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屡次。 澎湃(péng pài):本意是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比喻声势浩大或比喻心情激动。 大无畏(dàwúwèi):什么都不怕(指对于困难、艰险等)。 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沥:滴。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这里。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淋漓: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气:怒气。斗:南斗星,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用向下击打的方法取物如舀水。揩(kāi):擦,抹。 碟(dié):盛食物等的器具,比盘子小。捆(kǔn):指捆扎咳嗽(késòu)调羹(tiáo gēng):南方方言,普通话叫勺子也可称为汤匙。 绞(jiǎo)肉:把肉切碎成肉泥。 薪金(xīn jīn):所给的酬金、工资。 校对(jiào duì):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的错误。 草率(cǎo shuài):形容做事粗糙简略,不细致。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 rán):安闲、闲适的样子 吩咐(fēn fù):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抹杀(mǒshā):抹掉,勾销;完全去掉疙瘩(gēda ):一方面指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另一方面也指人思想上的矛盾、疑虑、问题等 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g jué):恶:厌恶;痛:副词,程度深;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不以为然(bùyǐwéi rán):不认为是对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9)

4 孙权劝学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重点)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利用对话组织材料的妙处。(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 (3)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麦物语 ①“二月初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大部分的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龙耳”的饺子。或许跟饺子里喷香的肉馅相比,饺子皮不太像是主角,但是没了用面粉做的饺子皮,又怎么能够称作饺子呢?它是安安心心地将一切包裹起来的基础。我愿意把“神奇”二字赋予面粉的来源——小麦。 ②人类通过“种植”“加工”这些方式驯化了小麦,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大约一万年前,在中东黎凡特新月地区、约旦河谷的某个好奇的人类,在土地里有意或无意地播下了一些野麦的种子。后来,在这片土地丰饶肥沃、气候干爽的冲积平原上,这些种子萌发并生长起来,结出了野麦粒,人们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劳作,掌控播种和收获,定居下来,不必再逐水草而生,原始农业就此应运而生,农业和耕作使人口开始有了稳定增长。 ③我们食用的,其实是小麦的颖果,淀粉主要来源于给胚芽提供营养的胚乳。和其它主食不一样,我们一般不把小麦的果实用来直接食用,而是将它磨碎成面粉,在面粉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其中,未去除表皮麸质、粗糙且颜色较深的,就是我们说的“全麦”,而去除麸质的白面粉则更加细腻。当然,白面最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小麦的英语单词“wheat”来自古日耳曼语,意为“发光的、洁白的”,可见早期白面粉在人们餐桌上的崇高地位。18世纪以后,白面才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食,在这之前,多数人吃的面都是带麸质的全麦、黑麦和燕麦的混合物。 ④需要深加工的小麦,之所以能够打败可以直接吃的同行,成为当仁不让的主食,也是有其神奇之处的。首先,是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能够和它匹敌的就只有水稻和玉米,这也是为什么玉米、水稻、小麦分居全球主食产量前三名。小麦强大的适应能力,则是它的另外一个优势。只要在日照充足的季节,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就能够生长,凭借发达的根系,小麦甚至可以在高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顽强生存。 ⑤小麦的另外一个神奇之处是面筋蛋白。在过去,肉可是稀罕东西,人们需要从天然的作物中获取蛋白质,小麦以仅次于大豆的蛋白含量(大约10%—15%)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此外经过磨碎处理的小麦面粉,含水量可以很低,不易腐坏,所以可以长时间贮存。 ⑥占据西方人餐桌的主食面包,是小麦最为常见的面目之一。烤面包的时候,面粉和水形成的面筋蛋白像一张充满弹性的网,把酵母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表在它的怀抱里,这种由古埃及人最先研发出来的烤面包技艺,让面粉变身成蓬松而富有韧性的食物。也难怪“面包”一次又一次地被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提及,“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在过去,面包甚至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小麦到面包,需要磨坊磨面,需要大型的炭炉烘烤,需要面包房师傅的手艺。因此,在欧洲许多村镇和城市,面包房往位于公共区城的中心。吃这件小事,从而也利社会经济融为了一体。 ⑦小麦的另个分身,则是面条。有了面筋蛋白,面条的“变型”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容易地揉搓、拉成长条。不同地方的小麦,品种不同,面筋蛋白的含量也不同,不同的加工技术让面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除了面包和面条,小麦的其他分身也让人眼花缭乱,新疆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词语大全

七年级下册语文词语大全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菜畦qí:菜地。确凿záo:非常真切,真实可靠。秕谷bǐ 渊博yuān: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chán luò: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桑椹shèn 轻捷jié:轻快敏捷。臃肿yōng zhǒng:过度肥胖。脑髓suǐ相宜yí:适宜。蝉蜕tuì攒cuán:聚拢,拼凑。宿儒sù rú: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人声鼎沸dǐng:形容喧闹.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人迹罕至hǎn:人的足迹很少出现.到达(的地方)。 2.《爸爸的花儿落了》 叮嘱zhǔ 骊歌lí:告别的歌。玉簪花zān 徘徊pái huái 花圃pǔ 3.《丑小鸭》 来势汹汹xiōng 姊妹zǐ 沮丧jǔ 弥漫mí:充满;布满。泥泞nìng 木屐jī 飕飕sōu 4.《诗两首》 瞬息shùn 涉足shè伫立zhù萋萋qī 5.《伤仲永》 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尝:曾经。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收族: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自是:从此。是,此。立就:立刻完成。就,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邑人:同县的人。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宾客:以……为宾客。 乞:求取。利其然:把这种情况看作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扳pān:通“攀”,牵.引。环谒yè:四处拜访。 称chèn:相当。泯然mǐn:完全消失。 6.《黄河颂》 烽火气魄。巅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哺育 7.《最后一课》 诧异chà宛转:形容(歌声.鸣声)抑扬动听。现常用作“婉转”。 惩罚chéng 踱duó祈祷qí dǎo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逼狭崎岖阻抑亦复如是:同样也是如此。亦,也。如是,如此。 9.《土地的誓言》 炽痛chì嗥鸣háo 斑斓bān lán:灿烂多彩。谰语lán:没有根据的话。怪诞dàn:奇怪,古怪。 亘古默契qì污秽wū huì:肮脏的东西。

《孙权劝学》课文讲解

教学要求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能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抓住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的特点,想象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口吻和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语气词、称谓语,能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难点是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这就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

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 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本文,也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竞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等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一、谋篇立意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 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 三、侧面烘托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四、精当的详略安排 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投影片

教时1课时 导入 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例说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其中滋味,其中之含义。 再让学生讨论回答,让学生自由说学习与个性、环境、学校、家庭、年龄等的关系。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进行新课 师:介绍司马光及其相关知识,品读名人风范。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1使之更明确。 一竟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2 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导学达标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 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学生单读、小组齐读。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一)儿子割草记 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 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我靠劳动自己去挣!” 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

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蒙眬的儿子。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 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着的变化:。 1)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着的变化:。 2)第二段中的“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一句 话是照应的 3)文中横线①写父亲“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请 联系上下文,从父亲的神情和语言去揣测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请问父亲不用这样的方法改用严厉的批评好吗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

4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重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 读分析能力。(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重点) 导语设计 设计1:(情景导入) 说到三国,不由得让人想起“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设计2:(故事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设计3:(人物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学习过程

《孙权劝学》全文与翻译

《孙权劝学》全文与翻译 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

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 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 “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 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回忆鲁迅先生 ( 节选 ) 》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 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 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 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 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 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 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

孙权劝学译文与字词翻译(打印版)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军中事务,不得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做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不过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益处。〃 及鲁(心)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他和吕蒙讨论评议国家大事, (鲁肃听了吕蒙的见解)非常惊异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i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初,权谓2吕蒙曰:“卿2今3当涂4掌事,不可5不学!〃蒙辞6以7军中22大23有所益24。〃蒙乃25始26就27学。及28鲁 (心)肃过29寻阳30,与蒙论31议32,大惊曰:“卿今者33才略34,非复35吴下36阿蒙37! 〃蒙曰:"士38别三39日,即40更41刮目相待42,大兄43何44见事45之46晚乎47!"肃遂48拜蒙母,结友49而别。 注释 1、谓:对谁说。

2、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3、今:现在。 4、当涂:当道,当权。当:掌握或 指掌管。 5、可:可以。 6、辞:推托。 7、以:介词,用。 8、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岂:难道。 11>欲:想要 1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 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3、为:做 24、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5、邪:语气词,后写作“耶〃。相 当于"吗〃表反问。 16>但:只,只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31)

《孙权劝学》 本文记载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本单元课文选择的名人,是在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感受人物品格,学习他们良好的治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落实重点字词及翻译句子,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孙权的语言,体会规劝的艺术; 3.通过探究本文主旨,领悟学习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通过分析孙权的语言,体会规劝的艺术。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本文主旨,领悟学习的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3.学生课前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篇章,了解演义小说中的孙权和吕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PPT展示吕蒙画像)画面中这个人物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预习之前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熟悉这个人物。那大家都知道关羽吧,他有万夫莫当之勇,被誉为武圣。这样一个人物,却因为吕蒙略施小计,就大意失了荆州,且战且退,败走麦城,最后被活捉了。吕蒙可以说是智勇双全了。 可当初吕蒙却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因为学识浅陋,人称“吴下阿蒙”。 究竟是什么彻底改变了吕蒙的人生轨迹?这件事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引出课题《孙权劝学》。 二、朗读正音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正音、纠正停顿。 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读音和句中停顿,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待会举手纠正。

孙权劝学翻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4)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8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编撰,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此文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作者简介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学识渊博,史学之外、音乐、律历、天文、书数,无所不通,但不喜释、老之学,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受人景仰。清廉仁厚,为政原则,不卑不亢,秉持道义,力荐才德兼备兴国之臣——福建莆田人北宋会元传胪进士太常寺卿黄中庸擢为侍中兼枢密 副使。1104年7月10日,宋徽宗按照蔡京的提议,将司马光为首的反对王安石变法者共309人重定党籍,刻石于朝堂,即“元祐党人碑”。 司马光砸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重(难)点预见: 1.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2.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目标展示 三、自学检测 1.注音: 卿()邪()涉() 猎()孰()遂() 2、解释词语: 多务: 治经: 博士:往事: 若:见事: 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自学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清晰。 2.点名读,师生评议。 3.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和朗读时的感情。4.教师指导朗读,思考用怎样的语气读。 5.点名读,师生评议。 6.男女生诵读大比拼。 五、合作释疑

2.概括本文情节。 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 3.孙权劝学的理由有哪些?他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4.吕蒙学有所成了吗?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来?请概括分析。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6.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7.请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逐句揣摩三位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语气。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卿言多务,孰若孤?()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肃遂辞蒙母: ③但当涉猎:④及鲁肃过寻阳: 2.解释加点字人称的用法。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③非复吴下阿蒙。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1.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1)(识节日)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圣诞、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品民俗)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 【答案】(1)C (2)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解析】【分析】(1)C全是传统节日。A“元旦”“国庆”不是传统节日。B“圣诞”不是传统节日。D“建军”不是传统节日。 (2)抓住前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的句式结构。内容要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且写出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 C; ⑵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腐朽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先进文化.据此作答; ⑵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①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②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③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孕育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④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文段中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明 B.喜闻乐见 C.孕育 D.盛行 (2)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