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

维生素C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摘录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营养素之一。维生素C缺乏导致的坏血病是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缺乏病之一,早在公元前1550年就有坏血病的记载。公元前450年,希腊的医学资料记在了坏血病的症状。15~16世纪,坏血病曾波及整个欧洲,并导致多起远航海员死亡事件。1747年英国的一名海军军医首次发现柑橘和柠檬能治疗坏血病。1928年剑桥大学的学者从牛肾上腺、柑橘和甘蓝叶中分离出了抗坏血酸。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以阐明了维生素C的结构,并成功地合成了维生素C。

近年来,营养学界对人类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慢性病的预防进行了多项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进展。本书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就修订了我国维生素C的DRIs提出建议。

一、消化吸收与代谢

(一)吸收

食物中的维生素C在小肠上段吸收,吸收方式是通过一种转运蛋白以主动转运为主,经被动扩散吸收量较少。维生素C的吸收率与摄入量有关,其吸收率随摄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维生素C的摄入量较低时几乎完全被吸收;摄入量30~200mg/d,吸收率为80%~100%;摄入量达500mg时,吸收率下降至75%左右;摄入量达1250mg/d时,吸收率下降至50%左右。

(二)分布

维生素C被吸收后迅速进入血压循环,分布在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人体组织中,维生素C浓度以脑下垂体最高,其次是肾上腺、肾脏、脾脏和肝脏,胰腺和胸腺也存在一定量的维生素C,血浆和唾液中含量最低。当组织中的维生素C达到饱和后,多余的维生素C将从组织中排出。

维生素C能逆浓度梯度被转运至细胞内储存。人体内可有少量维生素C储存,健康人体代谢池内维生素C的含量一般在1200~2000mg,最多可达3000mg,总转换率是45~60mg/d。体内储存的维生素C大部分在细胞内,不同细胞的维生素C通常要比血浆高很多。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量随摄入量变化,但不成线性关系,在不连续摄入维生素C时,其在体内储存较少。

(三)排泄

维生素C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随尿排出,其次由汗和粪便排出。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维生素C在体内经代谢分解为草酸、2,3-二酮古洛糖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有尿排出;一部分可直接有尿排出。尿中排除量受摄入量、体内储存量及肾功能影响。人体处于稳态时,维生素C摄入量在60~100mg/d,可以在尿中检测出维生素C的排出。摄入量<60mg/d 时,尿中无维生素C排出。静脉注射高剂量维生素C500mg/d和1250mg/d时,绝大部分维生素C经尿排出(Levine et al.,2001)。

二、生理功能

(一)羟化作用

维生素C参与体内重要的羟化反应,该反应时体内多种重要物质代谢的关键过程。

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合成,其作为脯氨酸羟化酶与赖氨酸羟化酶的辅助因子,催化多肽链中的脯氨酸残基与赖氨酸残基羟化为羟脯氨酸残基与羟赖氨酸残基,然后合成胶原蛋白。维生素C还参与并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羟化过程;参与羟化酶作用,促进氨基酸合成神经递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此外,维生素C能增强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催化药物、毒物在内置网上的羟化作用及其解毒过程。

(二)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是一种很强的水溶性抗氧化剂,与脂溶性抗氧化剂协同作用,在体内还原超氧化物、羟自由基、次氯酸及其他活性氧化物,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不易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促进铁的吸收,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辅助用药。

(2)将无活性的叶酸还原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防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抵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防止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泡沫细胞的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防止和延缓维生素A、维生素E的氧化,使生育酚自由基重新还原为生育酚。反应中生成的维生素C自由基,在一定条件下经NADH酶系还原为维生素C。

(5)能与维生素E及β-胡萝卜素联合作用,提高机体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红细胞,减少溶血的发生(李永华等,2008)。另外,体内多种含巯基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有-SH,维生素C能使酶分子中的-SH维持在还原状态,从而保持酶的活性,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提高机体免疫力

维生素C提高机体免疫力主要通过两方面的作用:其一,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依赖于血浆维生素C水平;其二,维生素C能通过抗氧化作用促进抗体形成,在抗体分子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二硫键,这些二硫键是由2个半胱氨酸构成的,合成抗体必须有半胱氨酸,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能通过使二硫键还原为巯基,促进食物中的胱氨酸还原为半胱氨酸,以促进抗体的形成。

(四)解毒

大剂量维生素C对某些毒物如重金属离子Pb2+、Hg2+、As2+、Cd2+、苯、细菌毒素及某些药物具有解毒作用(郭俊生,2004)。其作用途径有三:

(1)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作用,使体内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然后与重金属离子结合为复合物排出体外。

(2)维生素C结构中C2位上的氧带负电,能与金属离子结合经尿排出体外。

(3)维生素C具有羟化作用,在细胞内质网上的羟化作用是生物转化中的重要反应,该反应由混合功能氧化酶完成,维生素C能增强该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毒物和药物的解毒过程。

四、缺乏与过量的危害

(一)缺乏的危害

轻度疲劳是维生素C缺乏的早期症状,进而出现全身乏力、倦怠、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齿龈疼痛或发炎等(Levine et al.,1996)。维生素C缺乏的特异性体征是毛囊过度角化并带有出血性晕轮。维生素C长期严重缺乏能导致坏血病,其典型病理改变是以胶原结构受损,合并毛细血管广泛出血为特征。主要表现有:

(1)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片状瘀斑、骨膜下出血,甚至出现血尿、便血及贫血,严重时偶有胸腔、腹腔、颅内出血。

(2)牙龈炎:牙龈结缔组织结构受损,导致牙龈萎缩,压根暴露,严重时牙齿松动与脱落。

(3)骨骼病变与骨质疏松:骨骼有机质形成不良导致骨骼病变与骨质疏松,出现关节疼痛、骨痛甚至骨骼变形。

坏血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过量的危害

维生素C的毒性很小,但过量服用仍能产生一些副作用。主要因为维生素C的分解代谢产物之一是草酸盐,过量摄取维生素C时,草酸盐排泄量增加,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结石。成人每日摄入超过2~3g的维生素C,可引起渗透性腹泻,此时小肠蠕动加速,导致人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且容易造成人体脱水。

五、营养状况评价

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可根据膳食调查、临床检查及血和尿中的生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膳食调查与临床检查的方法与其他营养素相近。目前,常用于评价维生素C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主要有血中维生素C含量(血浆、白细胞)及尿中维生素C含量(24h或4h尿负荷)。

(一)血浆维生素C含量

血浆维生素C含量反映维生素C的摄入状况,但不能反映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状况。评价血浆维生素C含量的参考标准为:≥4mg/L为正常,2.0~3.9mg/L为不足,<2mg/L为缺乏(郭俊生,2004)。

(二)白细胞维生素C含量

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能反映组织中的储存状况,但不能反映近期维生素C的摄取量,一般认为<2ug/108个白细胞为缺乏(郭俊生,2004)。

(三)尿负荷试验

成人受试者晨起空腹口服维生素C500mg,收集4h尿液,测定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13mg为充裕,5~13mg为正常,<5mg为不足(郭俊生,2004)。

六、膳食维生素E参考摄入量

(一)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

1.成人

制定维生素C的EAR可采用耗竭-补充试验。Levine等(1996;2001)应用此方法研究美国成年人维生素C的EAR,测定同时满足中性粒细胞维生素C浓度最高和尿维生素C排出量最低这两项条件的人体维生素C需要量,男性为75mg/d,女性为60mg/d。Gey(1998)发现当血浆维生素C浓度维持在50umol/L时,可有效预防坏血病。Brubacher等(2000)对36篇关于人群(16~96岁)维生素C摄入量与血浆浓度关系论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人每日摄入83.4mg维生素C,其血浆维生素C浓度可维持在50umol/L,取整处理后为85mg/d,作为EAR,此项指标没有考虑性别差异。

参考上述研究数据,建议中国成年人维生素C的EAR参考值为85mg/d。设CV=10%,RNI=1.2EAR=102mg/d,修约为100mg/d。

2.儿童和青少年

根据成年人的EAR,参考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代表值与生长需要,按代谢体重法公式推算其维生素C的EAR,计算后取整分别是:1~3岁为35mg/d,4~6岁为40mg/d,7~10岁为55mg/d,11~13岁为75mg/d,14~17岁为85mg/d。

设CV=10%,各年龄组儿童和青少年的RNI取整后分别是:1~3岁为40mg/d,4~6岁为50mg/d,7~10岁为65mg/d,11~13岁90mg/d,14~17岁为100mg/d。

3.孕妇和乳母

孕妇:为防止新生儿坏血病,增加10mg/d维生素C作为额外需要量估计孕妇的EAR(IOM,2000)。孕早期女性维生素C的EAR同成年女性,孕中、晚期女性维生素C的EAR为85mg/d 加上10mg/d。因此,孕早期女性维生素C的RNI同未孕女性,为100mg/d。孕中、晚期女性维生素C的RNI为1.2EAR,即114mb/d,取整为115mg/d,比未孕女性增加15mg/d。

乳母:乳母维生素C的EAR为成人的EAR加上用于乳汁中分泌维生素C的额外需要量。额外需要量通过乳汁中维生素C含量乘以泌乳量计算,同时考虑母乳量的变化和维生素C 的小肠吸收率。人乳中维生素C含量差别很大,一般为30~100mg/L。我国调查结果(殷泰安等,1989)及《中国食物成分表》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5mg/100g(杨月欣等,2009),产后6个月内与6个月后泌乳量分别按780g/d和624g/d计算,产后6个月内与6个月后维生素C的额外需要量分别为39mg/d和31.2mg/d,均值为35mg/d,按85%的小肠吸收率计算出乳母维生素C的额外需要量为41.2mg/d,修约为40mg/d。乳母的EAR为85mg/d+40mg/d=125mg/d。乳母的RNI=1.2EAR=1.2*125mg/d=150mg/d。

4.婴儿

国内外尚缺少婴儿维生素C的EAR数据,1岁以下婴儿按照以下推导方法计算其AI。

0~6月龄AI:按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乘以哺乳量。我国食物成分表中,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5mg/100g,6月内婴儿的哺乳量平均为780g/d,故其AI应为5mg/100g*780g/d,计算结果是39.0mg/d,修约为40mg/d。

7~12月龄AI:按照代谢体重法和成人EAR推算法计算婴儿的AI,取平均值。首先,按照代谢体重法由1~6月龄婴儿的AI计算7~12月龄婴儿的AI结果为53.4mg/d;然后,由成人EAR推算7~12月龄婴儿EAR,结果为25.76mg/d,乘以1.2得到7~12月龄婴儿的AI为30.9mg/d。取两者平均值为42.2mg/d,修约为40mg/d。

(三)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1.成人

目前,有些国家没有设定维生素C的UL(如日本)。关于UL,依据资料比较充足的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报告,认为维生素C的毒性很低,长期摄入维生素C1000mg/d 无不良反应。Pullin等(2002)报道健康成年人连续6个月服用维生素C1000mg/d未发现不良反应,Tofler等(2000)发现连续6周服用维生素C2000mg/d也无不良反应。当维生素C的摄入量超过3000mg/d才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和胃肠紊乱、草酸和尿酸排泄量增加、肾结石的形成增多(Johnston,1999)。基于以上不良反应与维生素C摄入量的相关性,美国将渗透性腹泻和胃肠紊乱作为制定UL的观察终点指标(Tofler et al.,2000)。设定LOAEL为30000mg/d,由于可能引起渗透性腹泻的维生素C摄入量较为明确,症状轻、可逆转,且研究未发现其他不确定因素,故设定不确定系数(UF)为1.5(Johnston,1999),根据公式推算18岁以上人群UL=LOAEL/UF=3000/1.5=2000mg/d,以此确定中国成年人的UL 为2000mg/d。

2.儿童和青少年

根据成人的UL,由体重比推算分别是:1~3岁为434mg/d,4~6岁为631mg/d,7~10岁为951mg/d,11~13岁为1426mg/d,14~17岁为1778mg/d,以上数据取整修约后见表11-5-1。

表11-5-1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C参考摄入量(mg/d)

3.孕妇和乳母

没有足够的研究结果证明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能对孕妇或乳母产生副作用。因此,孕妇、乳母的维生素C摄入量的UL无需有别于其他成年女性。孕妇和乳母的UL亦为2000mg/d。

4.婴儿

婴儿的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母乳或配方食品,能够保证安全的维生素C摄入量,由于缺乏有关婴儿维生素C的毒理学研究资料,因此不设定UL。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C参考摄入量见表11-5-1。

七、主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如绿色的红、黄色的辣椒、菠菜、韭菜、番茄、柑橘、山楂、猕猴桃、险遭、柚子、草莓和橙等。野生的蔬菜和水果,如苜蓿、苋菜、刺梨、沙棘、酸枣等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如能经常摄入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并合理烹调,一般能满足身体需要。动物性食物仅肝脏和肾脏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肉、与、禽、蛋和牛奶等食品中含量较少,谷类及豆类维生素C含量较少,薯类则含一定量的维生素C。常见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见表11-5-2。

表11-5-2 常见蔬菜与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a【mg/(100g可食部)】

A.杨月欣等,2009。

八、主要食物来源

生育酚只在包括高等植物在内的光合作用生物钟合成。所有绿色组织中都发现有一定的含量,尤以种子中为多。植物油是人类膳食中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且因为这些油中四种生育酚的相对含量不同,所以维生素E的总摄入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国家对烹调油的选择(Zingg and Azzi,2004)。橄榄油和葵花籽油中所含的主要是α-生育酚,玉米油中主要

为γ-生育酚,而大豆油中则含有相对较高的δ-生育酚。三烯生育酚是棕榈油中维生素E 的主要成分,其在大麦、燕麦和米糠中的含量也相当高(Sen et al.,2007)。坚果也是维生素E的优质来源(IOM,2000)。蛋类、鸡(鸭)肫、绿叶蔬菜中含有一定量;肉、鱼类动物性食品、水果及其他蔬菜含量很少。表10-3-3为常见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

表10-3-3 常见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a【mg/(100g可食部)】

A.杨月欣等,2009.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

维生素C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摘录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营养素之一。维生素C缺乏导致的坏血病是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缺乏病之一,早在公元前1550年就有坏血病的记载。公元前450年,希腊的医学资料记在了坏血病的症状。15~16世纪,坏血病曾波及整个欧洲,并导致多起远航海员死亡事件。1747年英国的一名海军军医首次发现柑橘和柠檬能治疗坏血病。1928年剑桥大学的学者从牛肾上腺、柑橘和甘蓝叶中分离出了抗坏血酸。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以阐明了维生素C的结构,并成功地合成了维生素C。 近年来,营养学界对人类维生素C的摄入量与慢性病的预防进行了多项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进展。本书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就修订了我国维生素C的DRIs提出建议。 一、消化吸收与代谢 (一)吸收 食物中的维生素C在小肠上段吸收,吸收方式是通过一种转运蛋白以主动转运为主,经被动扩散吸收量较少。维生素C的吸收率与摄入量有关,其吸收率随摄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维生素C的摄入量较低时几乎完全被吸收;摄入量30~200mg/d,吸收率为80%~100%;摄入量达500mg时,吸收率下降至75%左右;摄入量达1250mg/d时,吸收率下降至50%左右。 (二)分布 维生素C被吸收后迅速进入血压循环,分布在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人体组织中,维生素C浓度以脑下垂体最高,其次是肾上腺、肾脏、脾脏和肝脏,胰腺和胸腺也存在一定量的维生素C,血浆和唾液中含量最低。当组织中的维生素C达到饱和后,多余的维生素C将从组织中排出。 维生素C能逆浓度梯度被转运至细胞内储存。人体内可有少量维生素C储存,健康人体代谢池内维生素C的含量一般在1200~2000mg,最多可达3000mg,总转换率是45~60mg/d。体内储存的维生素C大部分在细胞内,不同细胞的维生素C通常要比血浆高很多。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量随摄入量变化,但不成线性关系,在不连续摄入维生素C时,其在体内储存较少。 (三)排泄 维生素C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随尿排出,其次由汗和粪便排出。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维生素C在体内经代谢分解为草酸、2,3-二酮古洛糖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有尿排出;一部分可直接有尿排出。尿中排除量受摄入量、体内储存量及肾功能影响。人体处于稳态时,维生素C摄入量在60~100mg/d,可以在尿中检测出维生素C的排出。摄入量<60mg/d 时,尿中无维生素C排出。静脉注射高剂量维生素C500mg/d和1250mg/d时,绝大部分维生素C经尿排出(Levine et al.,2001)。 二、生理功能 (一)羟化作用

第18章 维生素习题

第十八章维生素 复习测试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 2.维生素需要量 3.脂溶性维生素 4.水溶性维生素5.辅酶Ⅰ 6.辅酶Ⅱ 7.辅酶A 8.黄素酶 (二)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一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每天需要量约数克 C.B族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构成辅酶或辅基 D.维生素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 E.维生素主要在机体合成 2.关于水溶性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体内只有少量储存 B.易随尿排出体外 C,每日必须通过膳食提供足够的数量 D.当膳食供给不足时,易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缺乏症 E.在人体内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 3.关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于脂肪和脂溶剂 B.不溶于水 C.在肠道中与脂肪共同吸收 D.长期摄入量过多可引起相应的中毒症 E.可随尿排除体外

4.有关维生素A的叙述错误的是:A.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夜盲症。B.维生素A是水溶性维生素 C.维生素A可由β-胡萝卜素转变而来 D.维生素A有两种形式,即A 1和A 2 E.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形成 5.胡萝卜素类物质转为维生素A的转变率最高的是: A.α-胡萝卜素 B.β-胡萝卜素 C.γ-胡萝卜素 D.玉米黄素 E.新玉米黄素 6.关于维生素D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酵母和植物油中的麦角固醇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 2 B.皮肤的7-脱氢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 3 C.维生素D 3的生理活性型是25-(OH)D 3 D.化学性质稳定,光照下不被破坏 E.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 7.下面关于维生素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6-羟苯骈二氢吡喃衍生物,极易被氧化B.易溶于水 C.具有抗生育和抗氧化作用 D.缺乏维生素E,可产生癞皮病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 维生素C 临床应用本品在新鲜菜蔬和水果如橘、橙、番茄、菠菜、枣等均含丰富。临 床上用的是合成品。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糖的代谢及氧化还原过程,能促使组织产生细胞间质(缺乏时可引起坏血病),减少毛细 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 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具 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 用。 1.血管性偏头 痛运用维生素C治疗血管性偏头痛患者,可使头痛症状很快 消失,总有效率为96%。随访1~2年,均未见1例复发。方法:先嘱患者取侧卧位,在颞部常规消毒后,用2ml注射器及5号针头,吸入维生素C注射液2ml(内含维生素C0.2g)注入和髎穴,避 开血管,斜刺或平刺0.3~0.5寸,针刺有麻胀及触电感,回抽无 血可缓缓注药,双侧和髎穴各注入1~2ml,1/d,1周为1个疗程。病程短而病情轻者发病前期及间歇期均可注射。一般用药1 个疗程获愈,未愈者,应在下次复发前期行第2个疗程治疗。注 入药液后,少数患者可有胀感加重,甚至心慌、恶心、头昏等症状,拔针后平卧休息15~30min,上述症状即可自行消 失。 2.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 维生素C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使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总有效率为86%。疗效与对照组用泼尼松治疗相似。方法:①维生素C1.5~2.0g/d,分3次口服。待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再持续服用60d;②维生素C1.5g;口服,2/d,温开 水送服。作者认为,维生素C仅适应于轻、中型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患者,对于重症患者,宜以优先使用泼尼松为佳。胡咸

11维生素

第十一章微生素 1.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维生素A的叙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维生素A异构体中,活性最高的是全反式结构。 B.维生素A醋酸酯的化学稳定性比维生素A高。 C.维生素A对光照稳定,但加热或重金属离子可促进氧化。 D.维生素A在食物中对热有一定稳定性。 E.维生素A及维生素A醋酸酯临床用于防止维生素A缺乏症。 C 2)目前发现的维生素A的几何异构体有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E.10个 C 3)下面关于核黄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化学名为7,8-二甲基-10-(D-核糖型-2,3,4,5-四羟基戊基)异咯嗪。 B.本品干燥时性质稳定,耐热性好,对大多数氧化剂稳定,但可被铬酸和高锰酸钾氧化。 C.本品是碱性化合物,溶于酸不溶于碱。 D.本品母核中N1和N5间有共轭双键,连二亚硫酸钠等强还原剂可生成不具荧光的二氢核黄素。 E.本品用于治疗维生素B2缺乏造成的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等。 C 4)维生素C的异构体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C 5)下列哪一项是VitB1的适应症 A.硫胺缺乏症 B.妊娠呕吐 C.放射病呕吐 D.异烟肼中毒 E.糙皮病 A 2.配比选择题

1) A.Vit B6 B.Vit D2 C.Vit E D.Vit B2 F.Vit C 1.又名:生育酚 2.又名:抗坏血酸 3.又名:核黄素 4.又名:骨化醇 5.又名:吡多辛 1.C 2.E 3.D 4.B 5.A 2) 下列维生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分别是 A. B. C. D. E. 1.维生素A1醋酸酯 2.维生素B1 3.维生素B6 4.维生素D2 5.维生素D3 1.A 2.D 3.E 4.C 5.B 3) A.维生素D2 B.维生素D3 C.维生素C D.维生素B1 E.维生素B2 1. 氯化-3-[(2-甲基-4-氨基-5-嘧啶基)甲基]-5-(2-羟基乙基)-4-甲基噻唑盐酸盐 2. L(+)-苏阿糖-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 3. 7,8-二甲基-10-(D-核糖型-2,3,4,5-四羟基戊基)异咯嗪 4. 3β,5Z、7E-9,10-开链胆甾-5,7,10(19)-三烯 -3-醇 5. 3β、5Z、7E、22E、9,10-开链麦角甾-5,7,10(19),22-四烯-3-醇

食品分析复习题(1)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选择题 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 )。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 4.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 3 )。 (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8.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习惯上称为( 1 )。 (1)浸提 (2)抽提 (3)萃取 (4)抽取 二、填空题 2.对于液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从样品的上、中、下分别取样混合均匀 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和。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5.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 6.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和等三类。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四、简答题 1.简述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⑵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 ⑶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高潮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 ⑷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 ⑸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6.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食品分析中,由于食品或食品原料种类繁多,组分复杂,而组分之间往往又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常对直接分析带来干扰,这就需要在正式测定之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被测组分同其他组分分离,或者将干扰物除去。有的被测组分由于浓度太低或含量太少,直接测有困难,这就需要对被测组分进行浓缩,这些过程称为样品的预处理。而且,食品中有些预测组分常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需要经过样品的预处理才能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3)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一、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 (1)全脂牛乳相对密度为1.028—1.032(20/20℃) (2)不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比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小得多 (3)锤度计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是以蔗糖溶液的密度百分含量为刻度,以°Bx 表示 (4)蜂蜡的折射率在1.4410~1.4430(25℃) 7.水色度的常用测定方法是(2 )

维生素C临床应用进展

医药导报 Herald of Medicine 1999年第2期No.21999 维生素C临床应用进展 于继鸣 卢玉琼 摘 要 结合近年文献资料,报道大剂量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关键词 维生素C,大剂量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维生素C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年临床研究证明该药对以下病症有确切疗效,现概述如下: 1 胆道蛔虫性胆绞痛 陈颖华[1]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该病48例患者,并设对照组作比较。方法:治疗组用维生素C 3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im,6h后重复1次;对照组为对症治疗。结果:两组24h疼痛缓解率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有报道用50%葡萄糖注射液与2.5g维生素C混合,im,待疼痛有所缓解后,再进行输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机制可能为:解除胆道及胆道口括约肌痉挛,从而有利于驱虫及止痛。 2 亚硝酸中毒 王才林[2]对误食含亚硝酸盐的面条中毒的43人,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成功。方法:催吐洗胃,用维生素C 5~10g,隔4~6h静脉注射一次,轻者用2次后症状消失;12例重症者于8~12h后神志转清,紫绀消失,体征平稳,24h内维生素C用量20~30g,住院2d痊愈出院。机制:维生素C为还原剂,可使Fe3+还原为Fe2+,恢复低铁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保护酶系统的活性巯基免受毒物的破坏,恢复酶的活性,参与其解毒作用,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疗效突出。 3 婴幼儿哮喘 有人[3]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常规+维生素C、常规+维生素E三组。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炎、解痉等措施。治疗前及恢复期抽血测SOD及LPO含量,观察各组临床表现。治疗组用维生素C 500mg/kg加入1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qd,疗程6~10d。维生素E 100mg/kg,po,tid,疗程同上。结果:咳嗽、喘息、哮鸣音持续时间及住院日四项指标中,除咳嗽持续时间三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三项指标加维生素C、加维生素E组与常规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喘息和哮鸣音持续时间平均缩短

维生素C在临床上的应用

维生素C在临床上的应用 摘要: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确定的人类26种基本药物之一;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物化学反应,能够保持人体细胞及血管基质的完整性。近来,人们认识到维生素C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癌症预防和治疗中可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此外,维生素C也已应用于抗感染、过敏性反应等临床辅助治疗。 关键词:维生素C;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炎症;防癌抗癌 维生素C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是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维生素。它于1928年首先由Szent - Gyorgyi分离得到, Haworth和Hirst在 1933年测定了它的结构, 1937年由于他们对维生素C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自从人们发现维生素C具有防治感冒功能以来, 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自此以后, 国内外研究人员又对其进行了不懈探索, 发现维生素C还有更多的功效。以下介绍维生素C在临床疾病上的一些应用。 1 维生素C治疗心血管疾病 维生素C在体内能抗自由基氧化,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血输出量,促进心肌糖原转化,对心肌缺血和损伤有预防和修复作用,大剂量维生素C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部分研究显示维生素C能减少主要冠脉事件。王鲁莎等[2]选取 198名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维生素C (10 g/d × 5 d)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再罐注后心肌酶变化 ,发现维生素C 10 g治疗组各种心肌酶峰值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 ,提示维生素C可干预各种心肌酶生成与释放 ,减少缺血、再罐注对心肌的损伤 ,提示在已发生冠脉事件的患者中维生素C有积极疗效。 2 感染及炎症 李志惠等[3]用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剂量维生素C粉针和头孢曲松钠对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住院时间退热时间上均优于单用头孢曲松钠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大剂量维生素C是两者疗效差异的关键,两组均无不良反应。李柏松等也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治疗组在改善呼吸急促、肺部啰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疗程短。维生素C本身的抗氧化自由基作用,在抑制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同时对于新生儿,维生素C为水溶性,安全性高,可随尿液排出体外。 3 维生素C的防癌抗癌作用 ⑴流行病学表明维生素C可降低肿瘤发病率 最初的流行病学观察发现 ,进食含丰富维生素类物质的食物,人群肿瘤的发病率降低。有人给 12735人在食物中添维生素C及维生素E,连续应用2年,然后通过8年的随访发现服用维生素组肿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在荷兰,给120852名55~69岁人员食物中添加维生素C,经 6.3年随访,结果可明显降低膀胱癌的发病率[6]。 ⑵异议——维生素C对防癌无明显的作用 也有一派意见认为维生素C对防癌无明显的作用。Vojdani等[7 ]研究日服500~5000 mg 的维生素C对DNA加和物,NK细胞活性及凋亡,外周血白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是服用后既不诱导突变的形成,对 NK细胞活性、凋亡及外周血白细胞细胞周期也无影响Proteggente 等[8]观察 VitC 及 VitC 与铁联合应用时对DNA 损伤作用 ,一组每天给维生素C260mg,一组每天给维生素C260mg及铁14mg,服用6周,观察8周,未见自由基氧化引起的DNA 损伤。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说明书--V佳林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商品名:V佳林 英文名:Water-soluble vitamin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Shuirongxing Weishengsu 【成份】 1.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瓶中组分为:硝酸硫胺3.1mg ,核黄素磷酸钠4.9 m g,烟酰胺40mg,盐酸吡哆辛 4.9mg,泛酸钠16.5mg,维生素C钠113mg,生物素60μg,叶酸0.4mg,维生素B12 5.0μg,甘氨酸300m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5mg,乙二胺四醋酸二钠0.5mg。 2. 辅料: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二胺四醋酸二钠。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用于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的预防和治疗。 【规格】复方 【用法用量】 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成人以及体重10kg 以上小儿,一次量为1瓶;体重低于10kg 的儿童常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10瓶。 【不良反应】对本品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患者,对本品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禁忌症】对本品中任一成分有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某些高危病人可发生过敏反应;本品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输注时,应注意避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新生儿及体重不满10kg 的儿童,需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所含维生素B6能降低左旋多巴的作用; 2、本品所含叶酸可降低苯妥英钠的血浆浓度和掩盖恶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3、维生素B12对大剂量羟钴胺治疗某些神经疾病有不利影响。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 本品是静脉营养的一部分,用以补充每日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需要, 使机体各有关生化反应能正常进行。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遮光,严封,在15℃以下保存。 【包装】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10瓶/盒。 【有效期】30个月。

维生素常识

要想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还需要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维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因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一类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以及许多“类维生素”。 现在医学上发现的维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 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2.维生素D。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 3.维生素E。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 4.维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小儿维生素K 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内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 加糖的代谢;能预防脚气病。 2.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核典素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酶能在体内物质代谢过 程中传递氢,它还是蛋白质、糖、脂肪酸代谢和能量利用与组成所必需的物质。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眼睛、皮肤的健康。 3.泛酸(维生素B5)。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术后腹胀。 4.维生素B6。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神经衰弱、眩晕、动脉粥样硬化等。 5.维生素B12。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治疗恶性 贫血。 6.维生素B13(乳酸清)。 7.维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有时用来治疗冠心病和慢 性酒精中毒。 8.维生素B17。剧毒。有人认为有控制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9.对氨基苯甲酸。在维生素B族中属于最新发现的维生素之一。在人体内可合成。 10.肌醇。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和胆碱一样是亲脂肪性的维生素。 11.维生素C。连接骨骼、牙齿、结缔组织结构;对毛细血管壁的各个细胞间有粘合功能;增加抗体, 增强抵抗力;促进红细胞成熟。 12.维生素P。 13.维生素PP(烟酸)。在细胞生理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14.叶酸(维生素M)。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水乐维他(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水乐维他(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水乐维他 通用名称: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英文名称:Verapamil Hydrochloride T ablets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多种维生素,每1000瓶中组分为:硝酸硫胺3.1g ,核黄素磷酸钠4.9g,烟酰胺40g,盐酸吡哆辛4.9g,泛酸钠16.5g,维生素C钠113g,生物素60mg,叶酸0.4g,维生素B12 5.0mg,甘氨酸300g,乙二胺四醋酸二钠0.5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5g。【适应症】 本品系肠外营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以满足成人和儿童每日对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需要。 【用法用量】 大多数成人和体重在10公斤以上的儿童每日需要1瓶,体重不满10公斤的儿童,每日每公斤需要1/10瓶。本品可用10ml脂肪乳剂、注射用水或5%~50%葡萄糖液溶解,加入脂肪乳剂或%~5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对本品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患者,对本品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禁忌】 对本品中任一成分有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某些高敏病人可发生过敏反应。本品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输注时,应注意避光。新生儿

及体重不满10kg的儿童,需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新生儿及体重不满10kg的儿童,需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老人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 1 本品所含维生素B6能降低左旋多巴的作用。 2 本品所含叶酸可能降低苯妥英钠的血浆浓度和掩盖恶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3 维生素B12对剂量羟钴胺治疗某些神经疾病有不利影响。 【药理作用】 本品是静脉营养的一部分,用以补充每日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需要,使机体各有关生化反应能正常进行。 【贮藏】 15°C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2年半。 【有效期】 30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32023002 【说明书修订日期】

第七章维生素

第七章维生素 一、填空 1、维生素D的缺乏症有、骨质软化症、和。 2、水溶性维生素包括和。 3、烟酸缺乏引起的“3D”症状包括、和。 4、谷类是膳食中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5、与胎儿“神经管畸形”形成密切相关的维生素是。 6、硫胺素缺乏引起的脚气病主要有、、急性暴发性脚气病三种类型。 7、硫胺素在条件下易被氧化失活,缺乏它易引。 8、当出现口角炎、口腔黏膜溃疡时,很可能与水溶性维生素缺乏有关。 9、维生素B2的化学名称为。 10、人体暗适应能力下降与缺乏相关。 11、维生素D缺乏症在成人表现为,在婴幼儿表现为。 二、选择 1、具有激素性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PP 2、维生素B2缺乏体征之一是。 A.脂溢性皮炎 B.周围神经炎 C.“3D”症状 D.牙龈疼痛出血 3、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是。 A.大白菜 B.油菜 C.柿子椒 D.大萝卜 4、野果的营养特点是。 A.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B. 富含维生素B1 C. 富含维生素A和D D. 富含维生素E 5、豆芽中富含。 A.维生素E B.叶酸 C.维生素B D.维生素C 6、几乎不能通过乳腺,故母乳中的含量很低。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7、婴幼儿佝偻病主要是由缺乏引起的。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硫胺素

8、增加维生素能作为亚硝酸化合物的阻断剂。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9、下列哪种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功能? A.维生素A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0、以下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选项是。 A.维生素B1、维生素B2 B.维生素A、维生素D C.维生素B1、维生素C D. 维生素E、维生素C 三、名词解释 1、维生素 2、食品添加剂 四、简答 (一)简述维生素的特点。 (二)简述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 (三)简述维生素B2的生理功能 (四)简述维生素PP的生理功能。 (五)简述维生素B12的生理功能。 (六)简述如何预防维生素缺乏。

营养与健康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共5 题,总分5.0,每题1分。) sjh 1.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目前属于缺铁性贫血发生的____A____严重地区,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A .重度 B .轻度 C .中度 D .较重 2. .在新鲜蔬菜的叶、花、茎中,哪种微量营养素含量较高?C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叶酸 E .生物素 3. 下列那一项符合家庭健康饮食环境的要求? A A .炒菜清淡少盐 B .经常做油炸食品 C .一天中只有一餐配有蔬菜 D .用大碗盛饭 4. 在谷粒的外膜和胚芽部分,下列哪种维生素的含量较高?A A .B族维生素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K 5. 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食物中毒? D A .食物过敏 B .在电池厂周围居住多年,发生铅中毒 C .慢性汞中毒 D .吃了发芽土豆引起的不舒服或疾病 6. 不健康的减肥方法包括下面的:__C_____。 A .多吃水果蔬菜 B .少吃高糖、高脂肪膳食 C .吃减肥药 D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7. 为保证健康合理饮食,成人每天吃盐量不应超过___D__克,包括酱油、咸菜中的盐。 A .3 B .4 C .5 D .6 E .7 9. 下列食物中,不属于纯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D________。 A .猪油 B .大豆油 C . 淀粉 D .米饭 10. 食品冷藏的温度一般在__D__________ 。sjh A .0~5℃之间 B .0~10℃之间 C .0~15℃之间 D .5~10℃之间 E .5~15℃之间 11. 儿童缺碘,可能最可能造成哪一种疾病?C A .口角炎 B .皮肤干裂 C .甲状腺肿大 D .牙龈出血 12. 以下哪种食物为早餐中必须包括的,它在体内能很快转化为葡萄糖,为大脑提供能量。 A A .谷类 B .牛奶 C .鸡蛋 D .肉类 E .蔬菜、水果 14. 下列食物中,不属于纯能量的物质是______D_________。 A .猪油 B .大豆油 C . 淀粉 D .米饭 15.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____A________。 A .60℃ B .65℃ C .70℃ D .75℃ E .80℃ 16.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应低于多少克为宜? B A .5克 B .6克 C .7克 D .8克 17. 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健康家庭环境的要求? C A .平时注意粗粮和细粮合理搭配 B .常备多种水果 C .用成年人的大碗给孩子盛饭 D .做菜时少放糖 20. 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食物中毒? D A .食物过敏 B .在电池厂周围居住多年,发生铅中毒 C .慢性汞中毒 D .吃了发芽土豆引起的不舒服或疾病 21. 下列哪种方法有助于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长? C A .吃保健品 B .多吃甜食 C .平衡膳食体育锻炼 D .多吃肉 22. .在新鲜蔬菜的叶、花、茎中,哪种微量营养素含量较高?C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叶酸 E .生物素 24. 在动物的肝脏、鱼肝油、蛋黄、黄油等食物中,下列哪种维生素的含量较高? A A .B族维生素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E 28. 早饭应该在起床___B_____后吃,比较好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半小时 D .40分钟 E .1小时 29. 为满足身体代谢需要,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饮水_B____毫升。 A .1200 B .1500 C .2000 D .2200 E .2400 30. 下列哪一种食物中毒不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 C A .吃了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中毒 B .吃了添加有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引起的中毒 C .吃了未炒熟的扁豆引起的中毒 D .吃了添加有伪造的营养强化剂的食品引起的中毒 31. 下列哪一种方式最适合青少年控制体重? B A .减少睡眠 B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 C .不吃早餐 D .喝含糖甜饮料 32. 以下哪种食物为早餐中必须包括的,它在体内能很快转化为葡萄糖,为大脑提供能量。 A A .谷类 B .牛奶 C .鸡蛋 D .肉类 2 33. 为保持健康,每天最好进行___C_____中等强度的运动。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1小时 E .2小时 34. 在蔬菜和瓜果中,下列哪种维生素的含量较高? D A .B族维生素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E 35.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建议,每人每天的烹调油摄入量应不超过多少克? A A .25克 B .35克 C .45克 D .55克 36. 我国的6~18岁中小学生中,总数约有___________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A .350~600> B .600~750 C .750~900 D .100~350 2. 为达到健康饮食标准,成人应该每天吃__B__个鸡蛋。 A .0 B .1 C .2 D .3 E .4 37. 下面的哪项内容不属于健康进食行为?D A .饥饿时才进食,吃饱了就马上停止,避免过度进食 B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一日三餐 C .常与家人一起就餐 D .只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进食,很少改样

维生素B6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维生素B6 在临床上还有着广泛的新用途,现简介如下 1 抢救异烟肼中毒 用法为每服1g异烟肼可缓慢静注维生素B6 1g。如不知中毒量,可缓慢静注维生素B6 5g,历时3~5min,不佳时可间隔5~20min重复注射直至抽搐停止、意识恢复为止。维生素B6用量不足是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 2 治疗贫血 维生素B6为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的辅酶,而此酶为合成血红蛋白的限速酶,故其可用于预防贫血的辅助治疗。 3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维生素B6参与氨基酸和脂肪的代谢,刺激白细胞生成,因而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通常每日口服30~60mg,也可用维生素B6 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静注。 4 治疗智力发育迟滞 本病的病因之一是基因发生突变,DNA分子上氨基酸的排列改变,使遗传信息的传递发生障碍,引起酶的活性缺陷或减弱,导致各种代谢障碍。维生素B6能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和代谢酶的转化,有纠正各种代谢异常的作用。据临床观察,智力发育迟滞者,服用维生素B6每1个月为1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第2疗程,第2~4个疗程后,智力得到明显的改善。 5 治疗口腔溃疡 维生素B6 100mg/次,3次/d口服或100mg加入5%GS20ml中静注,一般3~4天即愈。 6 治疗动脉硬化及血栓栓塞性疾病 维生素B6可促进亚油酸变成花生四烯酸,而后者与胆固醇结合成的酯易于转运代谢和排泄。另外,维生素B 6还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和纤维蛋白的形成,故可降低胆固醇和防止血栓形成。用法为50mg/d肌注。 7 回乳 从生育2~6天开始,用药5~6天,0.2g/次,3次/d口服,10~12h 生效,其抑制乳汁分泌率达95%,比雌激素生效快,效果好,且无副作用。作用原理与其促进脑内多巴胺的生成,从而激动多巴胺受体而减少垂体催乳素分泌有关。 8 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可使震颤明显减少,开始肌注50mg/d,以后逐渐递增50mg/d,直至0.3~0.4g/d,12~15天为一疗程,总量为3~4g。作用原理与提高脑内多巴胺浓度,从而激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有关。 9治疗破伤风 破伤风外毒素可抑制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的释放而致痉挛,维生素B 6通过促进γ-氨基丁酸的合成而抗痉,与青霉素+TAT合用,痉挛控制早,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精品

【关键字】方法、传统、有效、平稳、良好、持续、加大、关键、精神、基础、作用、丰富、优先、改善、促进、适应、明显好转、减轻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维生素C临床应用 【药理】 本品在新鲜菜蔬和水果如橘、橙、番茄、菠菜、枣等均含丰富。临床上用的是合成品。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糖的代谢及氧化还原过程,能促使组织产生细胞间质(缺乏时可引起坏血病),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具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临床新用途】 1.治疗血管性偏头痛运用维生素C治疗血管性偏头痛患者,可使头痛症状很快消失,总有效率为96%。随访1~2年,均未见1例复发。方法:先嘱患者取侧卧位,在颞部常规消毒后,用2ml注射器及5号针头,吸入维生素C注射液2ml(内含维生素C0.2g)注入和髎穴,避开血管,斜刺或平刺0.3~0.5寸,针刺有麻胀及触电感,回抽无血可缓缓注药,双侧和髎穴各注入1~2ml,1/d,1周为1个疗程。病程短而病情轻者发病前期及间歇期均可注射。一般用药1个疗程获愈,未愈者,应在下次复发前期行第2个疗程治疗。注入药液后,少数患者可有胀感加重,甚至心慌、恶心、头昏等症状,拔针后平卧休息15~30min,上述症状即可自行消失。 2.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维生素C治疗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患者,可使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总有效率为86%。疗效与对照组用泼尼松治疗相似。方法:①维生素C1.5~2.0g /d,分3次口服。待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再持续服用60d;②维生素C1.5g;口服,2/d,温开水送服。作者认为,维生素C仅适应于轻、中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对于重症患者,宜以优先使用泼尼松为佳。胡咸等应用维生素C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2例,总有效率为92%。 3.治疗氟乙酰胺中毒据报道,杜先祥等在患者脱离中毒现场、洗胃、给予脱水剂、镇静剂、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维生素C治疗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一般均在5~10d内全部获得治愈。用法:取维生素C6.0g,稀释后静脉滴入,1/d。 4.治疗手脱皮有人用维生素C治疗手脱皮患者,轻者1次显效,重者3次显效,数日可获得治愈。方法:先将手洗干净,待稍干后,用维生素C注射液倒入手掌内,然后双掌将药液擦匀,待药液干后发白时洗掉。2ml/次,2/d。 5.治疗银屑病有人应用维生素C治疗银屑病患者,总有效率为90%,而用氨肽素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差异显著。且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用法:维生素C5.0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中,静脉滴注,l/d,30d为1个疗程。 6.治疗单纯性口腔炎单纯性口腔炎,俗称口疮,是口腔黏膜的表浅性炎症。一般治疗本病除给予维生素外,局部多用1%甲紫外涂。多需5~7d才能获得治愈。改用维生素C片外涂,效果较显著。方法:

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

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 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对维护身体的健康极为重要。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并不多,但是它们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却至关重要,也是维持生命延续必不可少的。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生理功能、与健康的关系和食物来源。维生素具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作用,如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护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的循环、维护大脑的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以及预防各种疾病的生成等。维生素与健康的联系很密切。本文主要介绍多种常见,身体需求量较大的维生素的作用和来源。维生素虽然重要,但使用不得当或过量,依然会对身体有副作用。 关键词:维生素缺乏症状日常饮食副作用生理功能 正文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比较多,主要具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作用,如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护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的循环、维护大脑的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以及预防各种疾病的生成等。但不同的维生素又有各自不同的作用,简单的介绍几种:维生素B1,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内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的代谢;能预防脚气病;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核典素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酶能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传递氢,它还是蛋白质、糖、脂肪酸代谢和能量利用与组成所必需的物质。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眼睛、皮肤的健康;泛酸(维生素B5),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术后腹胀;维生素B6,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神经衰弱、眩晕、动脉粥样硬化等;维生素B12,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治疗恶性贫血。维生素B13(乳酸清),维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有时用来治疗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维生素额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与健康的关系上。维生素于健康的关系就想其生理功能一样,不同的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上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下面依然会列举一下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 维生素A又叫视黄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动物性食品中直接存在的维生素A;另一种是植物性食品中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它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也就是易溶于脂肪。因此,人们摄取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时,在烹饪过程中最好和肉类一起搭配,而做素菜时可适量地多加入一些油,这样才有利于人体对维生素A的吸收。 维生素A有“眼睛的维生素”之称,其主要作用是防治眼部疾病,如夜盲症、干眼症等。这类疾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眼睛易干涩、红肿,并且随着夜幕的降临,视觉也会随之下降等。常食用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预防夜盲症、干眼症,而不幸患有这类疾病的人,也可通过摄取维生素A来治疗。此外,维生素A还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癌症等。

维生素C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维生素C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摘要】水溶性维生素C参与了人体多种生化反应,在维持细胞完整性、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等方面有着重要临床应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维生素C在临床辅助治疗中也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对维生素C在糖尿病、铅中毒、急性胰腺炎及急性心肌梗死上应用做以总结概述。 【关键词】维生素C临床应用 维生素作为六大营养素之一,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发挥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其中水溶性维生素C参与了人体多种生化反应,在维持细胞完整性、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等方面有着重要临床应用。近些年又有不少专家学者对维生素C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现总结概述如下。 1维生素C与糖尿病 有文献[1]报道维生素C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众所周知,糖尿病可引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有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思维迟钝等表现。这主要与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体内自由基过剩,清除能力降低有关。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能,能显著提高患者抗氧化能力,进而最终达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目的。同时有文献[2]报道维生素C还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不同病变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C水平均较无肾病患者低,给予维生素C辅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显著较对照组改善。因而我们可以认为维生素C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神经认知功能、

保护肾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 2维生素C与铅中毒 铅中毒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依地酸钙等螯合剂进行治疗,但该类药物多数可引起患者肾脏损害,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另一个对机体损害较小的解毒方法。铅中毒造成的机体损害主要与铅与神经元的高度亲和力有关。铅主要通过破坏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而造成机体氧化损伤。由于神经元耗氧量高,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差,无再生能力,故极易受损害而产生行为异常、精神障碍等神经系统病变。维生素C可抗氧化、中和各种自由基,且并不产生危害机体的代谢产物或连锁反应,故其解毒相对安全。同时与单纯依地酸钙等螯合剂解毒比较,维生素C辅助应用更具有如下几个优点[3]:(1)维生素C可避免或缩短依地酸钙等螯合剂造成的长时程抑制。(2)维生素C辅助依地酸钙等螯合剂应用可促进螯合剂快速进入神经元而达到清除铅的目的,从而快速解除铅中毒,降低患者神经系统损害。(3)维生素C可通过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亚铁,促进胃肠道对铁的吸收,提高血液氧气运输能力,继而改善神经元供氧状况,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 3维生素C与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急腹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胰酶自身消化有关,同时机体白细胞激活过度、细菌感染等也是其中有发病机制之一。近些年不少专家发现急性胰腺炎也与机体氧化、抗氧化机制平衡失调有关[4]。尤其白细胞的过度激活使血中炎性介质水平快速升高,并产生过量自由基,造成脂质过氧化,进而破坏细胞膜、细胞器膜,并引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性别:男年龄:1以下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等。维生素A:维生素A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醇(retionl),是最初的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carotene),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provitaminA,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的效用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维生素A可促进眼内感光色素的形成);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生病时能早日康复;能保持组织或器官表层的健康;有助于祛除老年斑;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外用有助于对粉刺、脓包、疖疮、皮肤表面溃疡等症的治疗;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维生素A缺乏时的表现:干眼症,夜盲症。长期对脂肪的吸收不良往往会导致缺乏维生素A,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孩身上,主要是因为饮食的摄取量不足所致。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黄绿蔬菜、蛋类、牛奶、奶制品、奶油、黄色水果。 维生素A副作用: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0000 IU以上

会引起中毒现象;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18500 IU则 会引起中毒现象。中毒征兆有脱发、胃痛、呕吐、腹泻、皮疹、骨痛、生理功能紊乱、疲劳、头痛、肝脏肿大、皮肤剥落、视力模糊等。B族维生素: B1: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目前所用的维生素B1都化学合成的产品。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维生素B1缺乏时,可纪起多种神经炎症,如脚气病菌。维 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周围神经末梢 有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B2:又叫核黄素。核黄素(维生素B2)为黄素酶类的辅酶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的呼吸链中起递氢作用,对神经细胞、视网膜代谢、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与核黄素密切相关。若缺乏时,可出现舌炎、口角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炎、眼结膜炎、畏光等。核黄素的缺乏主要是因为机体摄取维生素B2量不足所致,成人每天需要量 是15~20mg,肠道细菌虽能合成维生素B2,但量少,故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