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1章 第1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1章 第1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1章 第1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1章 第1节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课前预习与复习

1、年,国化学家将元素按照

依次排列,并将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以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由改为,周期表也逐渐演变成我们常用的这种形式。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 = =

2、画出元素周期表轮廓,并在相应位置写出1~20号元素名称与符号

课上新知

1、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横行():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纵列():不同横行中的元素,按递增

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2、元素周期表结构

3、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0族称为元素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高一化学_必修1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完整版)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全集(含答案)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典型例题

元素周期表典型例题 1.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则这两种微粒肯定不会是 ( ) A.两种不同的原子 B.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C.两种不同的离子 D.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 2.元素的下列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不是周期性变化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 B.化合价 C.原子半径 D.元素的化学性质 3.下列对有关元素的叙述能说明该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 () A.原子核外N层比M层少8个电子的元素 B.原子核外L层比M层多一个电子的元素 C.最高价为+6价的元素 D.无负化合价的元素 4.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Li Na K B、Ba2+ Ca2+ Mg2+ C、Ca2+ K+ Cl- D、N O F 5.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A.只有x+1 B.可能是x+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6.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 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 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A、B、C、D、E B. E、C、D、B、A C. B、A、D、C、E D.C、D、A、B、E 7.短周期元素 X 和 Y 可以形成 XY 4 型化合物, 若 X 的原子序数为 m , Y 的原子序数为 n , 则 m 和n 的相互关系为() A.m – 13 = n B.n + 5 = m C.m + 8 = n D.n – 11 = m 8、已知一个N 2O 3 分子的质量为a g,一个N 2 O 5 分子的质量为b g,若以氧原子 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则NO 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8(b+a)/(b-a) B. 16(b+a)/(b-a) C. 8(b-a)/(b+a) D. 16(b-a)/(b+a) 9.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molE 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LH 2 ;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画出C原子、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和练习试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化合价的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_______变为单质铜,发生了______反应,碳______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反应。这两个过程是_______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判断分析 木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两个反应中,不仅存在氧元素的得失,而且部分元素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反应中,虽不存在氧元素的得失,但某些元素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凡是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依据。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很多,若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 + 2HCl = FeCl2 + H2↑ B.NH4NO3N2O ↑+ 2H2O C.2NaHCO3Na2CO3 + H2O + CO2 D.2Na + Cl22NaCl E.Na 2O+ H2O2NaOH F.AgNO3 + HCl = Ag Cl↓+ HNO3 【思考】初中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它们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何?用图示表示出来。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结构来看,原子核外的电子是____________。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与化学反应有密切关系。化合价的升降与_______密切相关。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 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用 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 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 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4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某溶液 ――→滴加稀盐酸酸化 无沉淀――→加BaCl 2溶液 ________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 2- 4。 作业: 1.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 溶液);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 2- 4离子? 。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 2- 4离子? 。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 2CO 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第一周期除外) 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就是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因为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1、2、3个,容易失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就是元素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因为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容易得电子)。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 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过程 与 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 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 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周期: 三短,四长 2. 族: 主族:短周期+长周期 A 副族:完全长周期 B 0族:稀有气体元素 Ⅷ族:8,9,10纵行 3.过渡元素:副族+第Ⅷ族 元素位置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视频]《元素周期表之歌》 [引言]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元素。早在人们发现元素的那一刻起,科学家们就一直探索元素的奥秘,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活泼,有的不活泼。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呢?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这得从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说起了 讲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历程 [讲]门捷列夫总结前人的不足,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将不同种类的元素排入周期表。于是得到了我们今天的元素周期表。在这张表里原子核电荷数即为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序数。根据我们初中所学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即可得到以下的结论。 [板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过渡]今后,我们只需知道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就能知道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序了。那我们要想再具体的定位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需要更加详尽的表述喽。 [提问]请同学们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 7个横行 [讲]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个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 1.周期: [讲]下面请同学们看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三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然后,在试着数数下面的几个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第一周期2种,第二、三周期8种,第四、五周期18种 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由于分别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存在,所以这两个周期应该有32种元素。由于第七周期还有部分元素未发现,所以目前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26种元素。一、二、三周期元素种类较少,我们称之为短周期,其它四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为排满,故有时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帮助学生正视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执着理念 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以第三周期前三种元素:Na、Mg、Al 核外电子排布为例 重点内容 逐层分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案20

必修一导学案20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其重要用途; 2.知道Cl2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描述实验现象,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3.能从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判断和分析氯气与氢气、钠、铁、铜、水、及某些具有还原性物质(Fe2+)的反应 4、通过氯气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学习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氯气与水反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2,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食盐中的氯元素是最重要的,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和的盐矿中。海洋平均含盐约,主要为,还含有、等盐类。 2、写出氯原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预测Cl2的化学性质。 Cl:Cl-在化学反应中,氯很容易电子变成,表现出典型的,氯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阅读教材】P82 “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 【思考与交流】P83 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 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 a气体发生装置主要仪器: 。 b 制得的氯气中主要含、杂质 气体,如何除去? c 怎样收集氯气。A(发生装置) B(净化)C(收集)【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氯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1)对于氯气这种有毒气体如何闻其气味? (2)当液氯外泄,你认为可采用哪些手段逃生?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与Na 、Fe 、Cu等反应

【小结】:1、氯气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多生成价金属氯化物。 2、氯气与金属反应作剂,表现性 注意:通常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反应 ..........。液氯贮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与H2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4-3 【思考与交流】 (1)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燃烧: (2)烟和雾有何不同? 3、与H2O的反应 (1)Cl2能溶于水, 1体积水能溶液约体积的氯气,其水溶液叫,新制备的氯水为色。 (2) Cl2与H2O的反应 【思考】:是氯水中的氯气有漂白作用呢还是生成了新的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呢? 【小结】:氯气通入水中发生了反应生成了 反应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专题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 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除第 1 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 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 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稀有气体结束。 短周期(第1、2、3 周期) 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5、6 周期) 周期表不完全周期(第7 周期) 主族7 个:ⅠA-ⅦA 族:16 个(共18 个纵行)副族7 个:IB- ⅦB 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 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 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1. 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 点燃 4Li + O 2 2Li 2O 2Na + O 2 Na 2O2 2 Na + 2H 2O = 2NaOH + H2↑2K + 2H 2O =2KOH + H2↑ 通式:2R + 2 H 2 O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 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案1

必修一导学案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姓名班级【学习目标】 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学习过程】

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尾气处理措施(灼烧、吸收、收集)。 【思考】你知道哪些尾气处理装置呢?能简单绘制装置图吗? ⑤防倒吸:加热法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注意熄灯顺序;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HCl、NH3)时,加装。 常见防倒吸装置: 拓展提升当出现 安全事 故时,该 如何处 理呢? 四、意外事故的处理 1、创伤处理: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用双氧水擦洗消毒或涂碘酒,而后敷 药包扎。 2、烫伤、烧伤处理:用70%-75%的酒精轻涂伤处,再涂烫伤药膏;严重 者立即就医。 3、酸碱腐蚀处理: ①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中和,再用水擦洗 ②浓酸沾在皮肤上:直接用大量,而后用3%-5%的NaHCO3中和 ③浓碱沾在皮肤上:用大量的水冲洗,涂上硼酸溶液中和 ④酸、碱溅入眼中:用大量清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然后用硼酸溶液或 NaHCO3溶液淋洗 4、其他化学灼伤处理:汞洒落,立即撒上,并打开排气扇;磷灼伤, 用CuSO4溶液涂抹伤处 练习反馈完成右 侧快 【乐套 餐一】, 并交流 订正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在贴有下列图标的试剂中,你认为应密封、谨慎存放在冷暗处的 是,如果老师请你分装酒精,那么你认为贴哪个图标最合

适。 3.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A B C D 物质的化 学式 浓HNO3CCl4P4KClO3 危险警告 标签 4.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抹上硼酸溶液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鉴别食盐和芒硝晶体,可用口尝药品的味道,有咸味者,则为食盐晶体 活动二复习回顾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活动主题活动内 容 活动小结 自主学习复习回 忆化学 实验基 本操 作,填 写右侧 学案 五、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做到“三不”______ ______ ______ ) (1)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 ________,若药匙不能伸入试管, 可用________,要把药品送入试 管____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________夹取。 (2)取用一定量的固体药品时使用____________。 ①称量前先调零点;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内称量; ③左盘放__________,右盘放________,即______物______码 ④精确度:______ g。 (3)取少量液体可用。取用较多的液体用法,一定 量液体用量取,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向容量瓶、 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引流。

化学必修一学案答案

.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2课时过滤与蒸发离子检验 ●夯实基础 一、1.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2.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 3.一贴:滤纸漏斗壁 二低:①滤纸边沿漏斗边沿②液面滤纸边沿 三靠:①漏斗下端烧杯壁②玻璃棒下端三层滤纸处烧杯嘴玻璃棒 二、2.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3.①搅拌 ②大量固体出现 三、1.溶解过滤蒸发(1)加速(3)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2.BaCl2溶液Na2SO4+BaCl2===2NaCl+BaSO4↓ NaOH溶液MgCl2+2NaOH===Mg(OH)2↓+2NaCl Na2CO3溶液CaCl2+Na2CO3===CaCO3↓+2NaCl 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 四、1.BaCl2溶液 2.白色 ●随堂训练 1.C 2.C [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将C项中物质加入足量水,食盐完全溶解形成食盐溶液(液体)而泥沙不溶于水。] 3.B [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3处:①液体未能沿玻璃棒转移;②标签没有对手心;③漏斗颈的末端未与烧杯的壁相接触。] 4.B [安装仪器时,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圈位置,最后放置蒸发皿;加热蒸发NaCl溶液最后用余热蒸干。] 5.D [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可用于浓缩溶液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A项,液体浑浊说明没有过滤完全;B项,加热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所以B项不对;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否则晶体易和蒸发皿烧结在一起或者引起固体的迸溅。] 6.D [先加稀盐酸提供H+,可排除杂质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发生反应:Ba2++SO2-4===BaSO4↓。] 7.B ●课后检测 1.D [A、B、C三个选项中是过滤操作中“三靠”的基本容,故必须相互接触;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壁不能接触,否则会污染滴管。] 2.D [A项,氧化铜和炭粉均不溶于水,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均溶于水,也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C项,水和酒精相互溶解,无法按上述顺序分离;D项,碳酸钠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能按上述顺序分离。] 3.B [首先滴加足量Ba(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O2-3,同时除去CO2-3;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Mg(NO3)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OH-,同时除去OH-;过滤后,滴加AgNO3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l-。] 4.C [除去H2SO4中的HCl用AgNO3溶液,会使SO2-4和Cl-同时沉淀,同时还引入了NO-3新杂质;单纯用Ba(NO3)2溶液,量不易控制;CaO与水反应生成微溶的Ca(OH)2不易与CaCO3分离;CuO溶解于盐酸中。] 5.D [要从海水中得到无水MgCl2,首先要加熟石灰得到Mg(OH)2沉淀,然后过滤,再将沉淀加盐酸溶解,得到MgCl2溶液,然后对溶液浓缩结晶,再对晶体脱水干燥即可,故选D。] 6.(1)A (2)D (3)B (4)C 7.(1)滴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2-4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 (2)除去Ca2+、少量的Mg2+及过量的Ba2+ (3)Mg2+不能除净 解析(1)由于SO2-4可与Ba2+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可向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钡盐,但要遵循不带入新杂质的原则。 (2)为了使杂质离子除净,所用试剂均应稍过量,因此(1)中除SO2-4时所加入的可溶性钡盐应过量。加Na2CO3的目的是为了除去Ca2+和少量Mg2+及过量的Ba2+。 (3)由于MgCO3的溶解度比Mg(OH)2大,除Mg2+一般用NaOH溶液,所以此时Mg2+不能除净。 8.(2) 去除铁,而增加了铜用磁铁吸引铁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题给的两种方案都可以去掉铁屑杂质,而方案(2)去除了铁,同时增加了主产品铜,故(2)好一些,但不足之处是消耗了CuSO4,产生了FeSO4废液。两方案各有不足之处,若能用铁的物理性质除去铁,则方法简便又经济。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蒸馏与萃取 ●夯实基础 一、1.沸点易挥发难挥发不挥发 2.(2)①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白色沉淀②1/3 碎瓷片③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无沉淀 二、1.(1)不同溶解度(2)互不相溶 2.铁架台烧杯分液漏斗 3.(1)分液漏斗四氯化碳(2)口部活塞(3)水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4)塞子凹槽漏斗上的小孔活塞烧杯壁上口 ●随堂训练 1.A [蒸馏适用于两种互溶的液体的分离,丙酮溶于水,故采用蒸馏将丙酮与水分离最合理。] 2.A [制取蒸馏水可不用温度计,若使用温度计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3.D 4.C [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振荡分液漏斗要拿在手里,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够顺利流出;振荡分液漏斗时可能有气体产生,应及时扭开活塞放出,以减小漏斗的压力。应选C。] 5.D [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大,则四氯化碳与碘水按体积比为1∶2充分混合后,四氯化碳层在试管下面。] ●课后检测 1.B [蒸馏操作中使用的温度计是用来测定蒸气的温度(即某一组分的沸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D 3.A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39%的乙醇溶液用蒸馏法分离;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用萃取法分离。] 4.B 5.A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溴水中溴单质 .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