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报告格式: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收获。

手写版,3000字左右。

实习目的:掌握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掌握运用硅胶色谱来定性黄芩苷;

掌握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来测黄芩苷含量。

了解怎么判断黄芩质量的优劣。

实验六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

2.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3.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黄芩饮片的制备。

2.观察冷制和蒸制黄芩色泽的变化。

3.黄芩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器材、药品

电炒锅(带盖、蒸帘)、粉碎机、电炉、干燥器、温度计、水浴锅、普通天平、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乳钵、烧杯、试管夹、小三角烧瓶、小漏斗、具塞三角烧瓶、容量瓶(10ml、50ml)、移液管(0.1、0.2、0.5、1.0ml)、层析槽、层析板(2块)、毛细管、量筒(10ml)、滤纸。

硅胶G、CMC-Na、乙醇(50%、95%)、甲苯、甲酸、乙酸乙酯、黄芩苷、黄芩苷元、黄芩原药材、AlCl3显色剂。直尺(自带)、铅笔(自带)。

四、实验方法

(一)黄芩饮片制备

1.蒸制法:先将水煮沸后,再将净黄芩置锅内蒸帘上,隔水加热,蒸至上大汽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观察色泽变化。

2.冷制法:取净黄芩,冷水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观察色泽变化。(二)定性实验

1.样品的制备:取干燥的生品黄芩药材及蒸制黄芩片,分别粉碎,各称取0.2

g置小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2ml,放置24小时,观察记录色泽变化,然后各加95%乙醇8ml,立即放入80℃水浴中加热10分钟,分别滤于小三角烧瓶中,供点样用。

2.制板:取硅胶G适量加2.5-2.7倍的0.5%CMC-Na溶液搅匀,适当研磨,倒在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放入烘箱,于110℃活化半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3.点样及展开:取上述制备的样品液及黄芩苷、黄芩苷元对照品,分别用毛细管点于薄层板上,置层析槽内,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3∶3∶1)为展开剂展开至适当距离,挥干溶剂,观察结果并计算Rf值。

(三)定量实验

1.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2.5mg,置1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8ml溶解,冷至室温,再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0.25mg/ml的黄芩苷标准溶液。

精密量取此液0.1、0.2、0.3、0.4、0.5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用50%乙醇液作为空白,于分光光度计279nm处测吸收度,并求出回归方程。

2.样品的含量测定:分别取蒸制和冷制黄芩样品,粉碎过40目筛。精密称取各1g置具塞三角烧杯中,加50%乙醇50ml冷浸24小时,过滤,滤液置50ml 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为样品液。精密量取样品液0.5ml置25ml 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此液1.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以50%乙醇作为空白,在279nm处测吸收度,从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中计算含量。

五、注意事项

1.制备样品时,应分别进行,以免干忧实验结果。2.实验操作时,应保持条件一致,否则影响结果。3.用50%乙醇冷浸时,应密闭,避免乙醇挥发。六、思考题

1.如何控制黄芩饮片的质量?

2.黄芩应选用何种方法软化切片为好?为什么?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提取方法探究8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方法研究 姓名梁玉彩 性别女 学号 30 年级 07级 专业化学教育 系(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王芸芸 2011年5 月16 日

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 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5月16日 指导教师签字:

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黄芩苷的提取方研究 摘要 黄芩是我国传统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铜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目前,黄芩主要通过煎煮法、回流法等提取,但这些方法存在有效成分提取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参阅今年来国内外文献,并进行整理综述,以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较高,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多种多样,各有优劣,并且黄芩苷有很重要的药理作用,已成为多种中成药的组成之一,其提取方法有超滤、水提酸沉淀、醇提酸沉法等,今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方法值得关注。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 Abstract: The skullcap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s copper compounds baicalin, Han baicalin, baicalein, wogonin and so on. Currently, baicalin mainly through boiling, reflux extraction method, etc., but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se methods the problem of low extraction efficiency, by referring to the literature this year, and to collate review to baicalin and baicalein were higher, Extraction of baicalin diverse, each wi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baicalin have importa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has become one of a variety of proprietary composition, methods of ultrafiltration and its extraction, water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alcohol extraction and acid Journal of Law, and so this year to develop advanced methods of concern。 Key words: baicalin; chemical composition; extraction method

中药炮制学中关于炒制,毒性药材的炮制实体

试卷(炮制及毒性炮制) 姓名:部门: 时间:成绩: (试卷共计三大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炮炙方法有:炒(、、、、、); 炙(、、、、、);煅(、、)制炭(煅炭,炒炭);蒸;煮。 2.蜜炙:将净药材放入润药盆中,加入规定量的炼蜜水溶液,搅拌均匀,然后 加盖密闭,进行闷润分钟,使炼蜜水溶液全部被药材吸附。最后按照炒(炒黄)的操作方法,用文火把闷润后的药材炒至、后即可。炼蜜用量一般为药材量的。例如:黄芪、甘草。 3.浸泡半夏后的饮用水应在废水处理池中进行,达到标 准时再进行排放。 4.根据取适量的原药材倒入炒药锅中,炒至规定的要求。要求 装料为/锅/次或不超过炒药锅容积的。 5.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其中清半夏是用为辅料炮制;姜半夏是 用、为辅料炮制;法半夏是用、为辅料炮制。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醋炙法中,米醋的常用量为() A 10%~15% B10%~20% C 40%~50% D 20%~30% 2.酒炙时,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黄酒:() A 10~20公斤 B 25公斤 C 25~30公斤 D 5~10公斤 3.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5 ㎏ B、10㎏ C、10-15㎏ D、15-20㎏ E、10-20㎏ 4.炮制种子类药材多采用() A 炙法 B 炒法 C 煅法 D 煮法 5.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 3%~6% B 15% C 7%~13% D 25%以下

三、简答题(共27分) 1.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14分) 2.法半夏的炮制方法。(13分)

黄芩水浸软化时为什么发绿

黄芩水浸软化时为什么发绿?若防止发绿可采用什么方法炮制? 答:黄芩遇水发绿是因为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被黄芩中所含的黄芩酶酶解产生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两种苷元,这两种苷元为邻位三羟基的黄酮,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转变成为绿色,因而黄芩变绿说明苷已被酶解,为防止酶解,黄芩原药材可采用蒸、沸水煮等加热杀酶的方法炮制,以达到杀酶保苷的目的。黄芩“杀酶保苷”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把水烧干了,饮片被烧焦烧糊。孰不知黄芩苷含量随加热时间增加和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如此随意操作,黄岑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可能荡然无存。 2.试述半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答:半夏的炮制品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生半夏一般只外用,不内服。①生半夏:取半夏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②清半夏:取上述净半夏,以8%明矾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③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档,以清水浸漂至内无干心时,加入生姜汁,白矾共煮透取出,晾半干后切薄片,干燥;④法半夏:同姜半夏的浸漂炮制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加入石灰、甘草液浸泡,每日搅拌1~2次,保持PH值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取出,洗净,阴干。每100kg半夏用生石灰10kg,甘草15kg煎汁趁热加入生石灰化开。 炮制作用:生半夏性温味辛有毒,一般多外用,用于蛇虫螯痛,痈肿,痰核。清半夏:降低毒性和刺激性,长于化痰,多用于痰多喘咳,痰饮眩悸;姜半夏:降低毒性和刺激性,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多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法半夏:降低毒性和刺激性,主要用于中成药中,以燥湿化痰和中为主要功效。 第十二章蒸、煮、火单法 单选题 1.制首乌泻下作用减弱的原因是 E A.游离蒽醌含量减少 B.卵磷脂含量减少 C.糖的含量减少 D.二苯乙烯含量减少 E.结合型蒽醌含量减少 2.制首乌补益作用增强是因为 D A.结合型蒽醌含量增高B.游离蒽醌含量增高C.总蒽醌含量增高 D.卵磷脂和糖的含量增高E.二苯乙烯含量增高 3.冷浸软化黄芩可使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变成 E A.黄芩苷 B.汉黄芩苷 C.黄芩素 D.汉黄芩素 E.醌类物质 4.酒蒸女贞子的作用是 B A.滋阴润燥 B.增强补肝肾 C.酸涩收敛 D.滋阴补血 E.引药上行,清上焦热 5.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功能的地黄炮制品是 C A.鲜地黄 B.生地黄 C.熟地黄 D.生地炭 E.熟地炭 6.地黄蒸制后单糖含量 D A.出现 B.减少 C.不变 D.增加 E.消失 7.蒸黄精的作用是 A A.除去麻味,增强补脾润肺益肾 B.除去麻味,使之补而不腻 C.补肾涩精,固精缩尿 D.增强补肾助阳 E.滋阴补血 8.生晒参在下列哪方面的作用比红参强 E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1.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2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2.1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2.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 ③双蛤④穿厚杜⑤。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③二黄:黄连、黄柏。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 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3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3.1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阿魏、连翘、羌活、石斛。 3.2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速记歌诀及注解紫薇丰萸①赠猪肉②,川味黄连③送石斛荆诃刺秦④赴远东⑤,胆⑥大心细⑦也难活⑧。 注:①紫薇丰萸:紫草、阿魏、防风、山茱萸。②猪肉:猪苓、肉苁蓉。③川味黄连:川(伊)贝母、五味子、胡黄连、黄芩、连翘。④荆诃刺秦:蔓荆子、诃子、刺五加、秦艽。⑤远东:远志、天冬。⑥胆:龙胆(草)。⑦细:细辛。⑧活:羌活。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症状及救治

1.乌头类药物 ①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铁棒槌等。 ②中成药: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理: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和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中毒表现:口舌、颜面、四肢麻木、流涎、烦躁呕吐、心律失常、肌肉强直、早期瞳孔缩小然后放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呼吸痉挛、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过量;煎煮不当;配伍或制剂不当;个体差异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②肌注阿托品O.5~1.O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③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④中药治疗可用绿豆、甘草、生姜等煎汤内服。 2、洋地黄类药物 如夹竹桃、万年青。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各种类型的心律失

常并存或先后出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中毒解救:清除毒物,支持疗法或对症治疗。中药甘草、绿豆煎汤饮用。 3、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等。 中毒表现: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 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麻等。中毒解救 ①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导泻、较大量静脉输液。服用蛋清、牛奶保护胃粘膜并大量饮水或浓茶。 ②对症治疗,如注射阿托品,氯化钾等。 ③中药治疗可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 4.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药物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疏络养肝丸、伤科七味片、九转回生丹等。 中毒机理:士的宁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继则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感觉中枢的机能。

中药炮制 开卷

中药炮制 一、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 性质等作用。 3.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加高热灰化所得的灰分。 4.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 制方法称为炙法。 6.看水性: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复合其切制要求,习称看水性。 7.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 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8.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 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9.燀法:将降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0.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11.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 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反复研磨,从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二、填空题 1.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2.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肘,一方面可以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 3. 炒法(根据操作及加辅料与否)有清炒法(单炒法)、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根据所用辅料 5. 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是甘草汁; 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是生姜汁;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是醋。 6. 麻黄茎发汗解表,根止汗,故要分开入药。 7. 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 8. 一般中药炮制品的水分宜控制在7%—13% 。

黄芩生产工艺规程

黄芩片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起草、审核、批准: 变更记载: 一、目的

建立黄芩片生产工艺规程,保证工艺步骤、控制严格按规定执行。 二、范围 适用于黄芩片生产过程和工艺控制。 三、职责 生产车间:负责按本规程组织生产,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生产管理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质量管理、监督。 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对本规程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按质量标准 进行检测。 工程科:负责对公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四、制定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中国药典》(2015年版) 五:正文 5.1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黄芩片 产品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炮制加工品。 产品代码:C-021 剂型:普通中药饮片 批量:10KG/批 规格:统包装规格:1KG/袋*10袋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

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5.2炮制依据和生产处方 5.2.1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5.2.2生产处方:黄芩 (物料代码:Y-016) 10kg 原药材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5.3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过程控制点,控制项目及要求: N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药历史悠远,现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肺热咳嗽等证。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中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如根据贾蔷等的统计,在《中药部颁标准》中有477个成药含有黄芩,包含主治疾病153种。因此,对黄芩的研究一直广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黄芩的栽培鉴定、加工炮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对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药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是药材发挥多种作用的基础,开展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是探索黄芩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前提。 1.1黄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目前从黄芩属药材中 已发现了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黄酮醇类(见图1、表1)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见图2、表1)多在C5和C7有羟基取代,常见的有二氢黄芩苷、7,2′,6′-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5,7,2′,6′-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等;还含有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2′,6′,5,7-四羟基黄烷酮等黄烷酮类成分(见图3、表1)以及查尔酮类成分(见图4、表1)2,6,2′,4′-四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等。炮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特点,中药材炮制前后其所含成分可能发生改变而产生减毒增效的作用,黄芩的炮制品主要有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等,研究发现,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其黄酮苷类成分含有量有所降低而黄酮类苷元成分含有量增高,物质基础的改变对黄芩及其炮制品的各类药理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报告格式: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收获。 手写版,3000字左右。 实习目的:掌握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掌握运用硅胶色谱来定性黄芩苷; 掌握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来测黄芩苷含量。 了解怎么判断黄芩质量的优劣。 实验六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 2.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3.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黄芩饮片的制备。 2.观察冷制和蒸制黄芩色泽的变化。 3.黄芩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器材、药品 电炒锅(带盖、蒸帘)、粉碎机、电炉、干燥器、温度计、水浴锅、普通天平、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乳钵、烧杯、试管夹、小三角烧瓶、小漏斗、具塞三角烧瓶、容量瓶(10ml、50ml)、移液管(0.1、0.2、0.5、1.0ml)、层析槽、层析板(2块)、毛细管、量筒(10ml)、滤纸。 硅胶G、CMC-Na、乙醇(50%、95%)、甲苯、甲酸、乙酸乙酯、黄芩苷、黄芩苷元、黄芩原药材、AlCl3显色剂。直尺(自带)、铅笔(自带)。 四、实验方法 (一)黄芩饮片制备 1.蒸制法:先将水煮沸后,再将净黄芩置锅内蒸帘上,隔水加热,蒸至上大汽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观察色泽变化。 2.冷制法:取净黄芩,冷水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观察色泽变化。(二)定性实验 1.样品的制备:取干燥的生品黄芩药材及蒸制黄芩片,分别粉碎,各称取0.2

g置小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2ml,放置24小时,观察记录色泽变化,然后各加95%乙醇8ml,立即放入80℃水浴中加热10分钟,分别滤于小三角烧瓶中,供点样用。 2.制板:取硅胶G适量加2.5-2.7倍的0.5%CMC-Na溶液搅匀,适当研磨,倒在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放入烘箱,于110℃活化半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3.点样及展开:取上述制备的样品液及黄芩苷、黄芩苷元对照品,分别用毛细管点于薄层板上,置层析槽内,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3∶3∶1)为展开剂展开至适当距离,挥干溶剂,观察结果并计算Rf值。 (三)定量实验 1.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2.5mg,置1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8ml溶解,冷至室温,再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0.25mg/ml的黄芩苷标准溶液。 精密量取此液0.1、0.2、0.3、0.4、0.5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用50%乙醇液作为空白,于分光光度计279nm处测吸收度,并求出回归方程。 2.样品的含量测定:分别取蒸制和冷制黄芩样品,粉碎过40目筛。精密称取各1g置具塞三角烧杯中,加50%乙醇50ml冷浸24小时,过滤,滤液置50ml 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为样品液。精密量取样品液0.5ml置25ml 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此液1.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以50%乙醇作为空白,在279nm处测吸收度,从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中计算含量。 五、注意事项 1.制备样品时,应分别进行,以免干忧实验结果。2.实验操作时,应保持条件一致,否则影响结果。3.用50%乙醇冷浸时,应密闭,避免乙醇挥发。六、思考题 1.如何控制黄芩饮片的质量? 2.黄芩应选用何种方法软化切片为好?为什么?

毒性中药口诀

一、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 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二、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③双蛤④穿厚杜⑤。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③二黄:黄连、黄柏。 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 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 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 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 9、冰片:辛、苦、凉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316382202.html,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付国辉马香芹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22期 [摘要]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本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018-0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常 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咯血、肠炎痢疾、黄疸等疾病的治疗[1]。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黄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 多糖及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黄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从20多种黄芩中已经分离鉴别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苷、木蝴蝶素A、二氢木蝴蝶素A、白杨素等120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化合物[2]。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董建萍等[3]首次从川黄芩中分离出粘 毛黄芩素-Ⅲ、粘毛黄芩素-Ⅰ。 1.2 挥发油 杨得坡等[4]从黄芩根部鉴定出19个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二酸类化合物占26.1%,β-广藿香烯占14.54%,其后依次为异戊二烯、抗氧化剂BHA、α-/β-愈创木烯、乙酰苯等。巩江等[5]的研究显示,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含有烯丙醇、苯乙酮、石竹烯、α-律草烯、香叶烯、γ-榄香烯等多种成分。 1.3 多糖

历代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

历代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 要求: 1.按时间先后,找出历代每一本草著作中有毒中药的总数,其中大毒、有毒、小毒(也有微毒者,为4级分类,如《本草纲目》)的中药名录。 2.变化情况:如后者较前者新增的毒药名录,或前者记载有毒而后者则记无毒。3.药物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 4.记载无毒的药物,亦出现不良反应。药物名录,不良反应表现,及不良反应的原因。 请从唐《新修本草》开始做起。重点本草: 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药性论》《蜀本草》 宋《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证类本草》《图经本草》《大观本草》《绍兴本草》《本草衍义》金元《汤液本草》《珍珠囊药性赋》 明《本草纲目》《本草蒙筌》《本草原始》《滇南本草》《本草正》《炮炙大法》《本草经疏》 清《本草纲目拾遗》《本草备要》《本草求原》《本草从新》 现代《药典》《中药学》《中华本草》 请于二周内完成。务必细心、严谨,力求准确无误。 附:样式 魏晋南北朝 魏《吴普本草》首次真正在某些具体药物条目下记载毒性,并以大毒、有毒二级分级法进行毒性分级。大毒为侧子、黎芦、马刀3味,有毒钩吻、丹砂、石胆、硫黄、白矾、人参、牡丹、附子、乌头、乌喙、虎掌(即天南星)、大黄、恒山(即常山)、蜀漆叶、甘遂、茵芋、贯众、野狼牙、羊踯躅、?茹、芫花、巴豆、莽草、雷丸、蜀黄环、翘根、斑蝥、麻蓝28味。首次记载了服用具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钩吻“一名毒根,一名野葛。有毒,杀人”。麻蓝,“一名麻蕡,一名青羊,一名青葛。……叶上有毒,食之杀人。”翘根“有毒,……以作蒸饮酒,病患”。 魏晋之际《名医别录》载录有毒药物131种,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级。其中大毒药12种,计有附子、天雄、乌喙、侧子、射罔、钩吻、羊踯躅、狼毒、巴豆、虎掌(即天南星)、鸩鸟毛等;有毒药90种,乌头、商陆、桂、女青(即蛇衔根)、荛花、甘遂、莽草、蜀椒、特生礜石、蚤休、鬼臼、牵牛子、茵芋、鸢尾、射干、半夏、蜀漆、赤赫、黄环、石南草、贯众、藜芦、牙子、及巳、白头翁、莨菪子、彼子、石下长卿、羊桃、恒山、蒴藋、山慈石、马颠、雀梅、封花、巴棘、参果根、五母麻、蝦蟆(一名蟾蜍)、石蚕、蝮蛇胆、蜈蚣、蜣螂、马陆、地胆、马刀、贝子、天鼠屎、芫青、葛上亭长、木虻、蜚虻、蜚蠊、水蛭、扁前、杏核、瓜蒂、苦瓠、葫、酒、水银、石胆、干漆、秦椒、麻蕡、金屑、雄黄、雌黄、石硫黄、露蜂房、蟅虫、蛴螬、龟甲、蟹、鳗鲡鱼等。小毒,旋覆花、芫花、大戟、皂荚、楝实、?茹、狼跋子、蚺蛇胆、原蚕蛾、牛黄、吴茱萸、芍药、葈耳实、百部根、樗鸡等。 桂、乌头、附子、天雄、乌喙、侧子、蜈蚣、芫青、葛上亭长、水蛭、牛黄、蟹“堕胎”。蜀椒有毒,“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芫花“久服令人虚”。巴豆能“烂胎”。莽草“勿近目”。礜石“生温熟热,有毒,……久服令人筋挛。……不炼服,则杀人及百兽”。射干“久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防止中毒或死亡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毒性中药饮片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药材。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为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生马钱子、生草乌、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巴豆、生千金子、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天仙子、洋金花、闹羊花、斑蝥、青娘子、红娘子、蟾酥等28种。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为罂粟壳。 1、购进 1.1 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从全国性批发企业和定点生产企业购进毒性中药材,并索取供货企业的合法资质证明文件。需要从定点生产企业购进毒性中药材的,应按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方可购进。 1.2 购进药材时,应向供应商索要加盖该企业印章的《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报质量管理部审核批准后方可购进。 1.3 购进药材时,应索取供货企业业务人员的有效企业法人委托授权书,查看身份证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已开展业务人员资格认定的地区的业务人员还应提供岗位资格证书。 2、验收 2.1 特殊管理药品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2.2 验收特殊药品按一般药品严守规定进行外观和包装的质量检查。

2.3 成批进货的原箱,在原包装完整的前提下开箱验收到最小包装,必须两人以上同时在场验收。如出现原箱短少或破损,由验收人写出验收报告,报质管和业务部门经理签字盖章后,连同原箱向供货单位索赔。 2.4做好验收记录,验收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3、储存与养护 3.1 毒性药品的储存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毒性药材设专库储存,双人双锁保管,并有良好的防盗设施。毒性药材库要有明显的标志,无关人员严禁入内。库房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规定,并经有关部门验收。 3.2 毒性药材验收储存保管时,检查药材与采购计划单是否一致,其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清楚,包装上是否有明显的国家规定标志。并逐件称量其净重,与供货合同相符后,方可办理入库, 3.3 定期组织库保管员及有关人员学习关于毒性药材的贮存、管理及人员操作防护知识,确保万无一失。合格入库后,按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批号分类分区定置码放于洁净的垫板上,需阴凉保存的挥发性物料存放于阴凉库,温度不得超过20?,湿度不得过75%,作好库房的温湿度观察和记录工作和定期养护工作。 3.4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毒性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的,应当立即向医院有关部门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报告。 4、调剂调配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计量准确,按医嘱注明要求,并由配方人员及具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后方可发出。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当付炮制品。如发现处方有疑问时,须经原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再行调配。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存二年备查。 浦北县中医医院 2011年2月9日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答:(1)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4.简述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答: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5.简述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答: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1)净制----挑拣、筛选、水洗、风选、剪切等 (2)切制----浸泡、润、切、粉碎等 (3)炮炙----炒、烫、煅、蒸、煮、炖、酒制、醋制、蜜炙、姜汁炙、盐制、制炭、水飞、燀、制霜等。

6.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举例说明。 答:(一)制药原则:来源:[ 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 (1)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茱萸制黄连、盐水益智仁。 (2)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黄柏、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 (3)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制半夏/南星。(4)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如:麸炒枳实、米泔水制苍术;煨木香。 (5)相喜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炮制药物,以改善该药物的形色、色味,如五灵酯,紫河车)(二)具体方法:(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如麻黄,当归。 (2)制其性:改变药物性能。如黄连姜炙,酒炙大黄。 (3)制其味:改变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如动物药。 (4)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药性和功用。如矿物药,甲壳类药。 7.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几方面? 答:炮制对药物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如:生升熟降,酒制升提,姜汁制则散,醋制收敛,盐水制下行。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等。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 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 一时一毒”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 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

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 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 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 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 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 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 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性的中药缺如,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 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1]

1.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1.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2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 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 川南狼⑥,闹粉娘⑦, 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 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 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2.1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2.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③双蛤④穿厚杜⑤。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③二黄:黄连、黄柏。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3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3.1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阿魏、连翘、羌活、石斛。 3.2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速记歌诀及注解紫薇丰萸①赠猪肉②,川味黄连③送石斛荆诃刺秦④赴远东⑤,胆⑥大心细⑦也难活⑧。 注:①紫薇丰萸:紫草、阿魏、防风、山茱萸。②猪肉:猪苓、肉苁蓉。③川味黄连:川(伊)贝母、五味子、胡黄连、黄芩、连翘。④荆诃刺秦:蔓荆子、诃子、刺五加、秦艽。⑤远东:远志、天冬。⑥胆:龙胆(草)。⑦细:细辛。⑧活:羌活。

黄芩化学成分及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1]

黄芩化学成分及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α 李彤彤,李 宏,侯茂君,张 曦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天津 300400) 中图分类号:R 2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687(2002)0320007202 黄芩为唇形科(lab iatae )植物黄芩(S cu tella ria baicalensis Geo rgi )的干燥根。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苷元、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变态、抗菌、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等广泛药理作用[1] 。本文 将近年来黄芩化学成分及黄芩苷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黄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从黄芩中已发现41种黄酮类化合物[2]。其中,黄芩苷(baicalin )、黄芩苷元(baicalein )、汉黄芩素(w ogon in )和汉黄芩苷(w ogono side )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 。 5 6 7 8 baicalin OH OH O 2glu 2acid H baicalein OH OH OH H w ogon in OH H OH OCH 3 w ogono side OH H O 2glu 2acid OCH 3 Zhang [3]用乙醇提取辽宁产黄芩,进而分成乙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三部分。其中,从正丁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出粘毛黄芩素III 22’2O 2Β2D 2吡喃葡糖苷(viscidu lin III 22’2O 2Β2D 2glucopyrano side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天然黄酮化合物。在乙醚提取物中新发现了粘毛黄芩素II (viscidu lin II )、5, 7,2’,5’2四羟基黄酮、 (-)2圣草酚[(-)2eri odictyo l ]和5,2’2二羟基27,8,6’2三甲氧基黄酮(rivu larin )。这是首次从自然界 中单离出5,7,2’,5’2四羟基黄酮。 Zhang [4]还从辽宁产黄芩中单离并鉴定出白杨素82C 2Β 2D 2吡喃葡糖苷(ch rysin 82C 2Β2D 2glucopyrano side )。 Ish i m aru [5]从黄芩的甲醇水溶液中单离出两种新的黄酮 糖苷,即5,2’,6’2三羟基26,7,82三甲氧基黄酮22O 2葡糖苷和 5,2’,6’2三羟基26,72二甲氧基黄酮2’2O 2葡糖苷。还单离出5,7,2’,6’2四羟基黄酮和汉黄芩素72葡糖苷酸。 H u ssein [6]从黄芩地上部分的丙酮提取物中单离并鉴定 出一种新的新2克罗烷型二萜scu tebaicalin ,即6Α,7Βdi 2ben 2 zoyloxy 28Β2hydroxy 2neo 2cleroda 24(18),132dien 215,162o lide 。 M iyaich i [7] 从黄芩根部单离出ch rysin 62C 2Β2D 2glucopy 2 rano side 、ch rysin 82C 2Β2D 2glucopyrano side 、5,7’,2’2trihy 2droxy 262m ethoxyflavone 272O 2Β2D 2glucopyrano side 、ch rysin 72 O 2Β2D 2glucu ronopyrano side 、(+)2syringaresino l 2O 2Β2D 2glu 2 copyrano side 、leuco scep to side A 、acteo side 和isom artyno side 等。 M iyaich i [8]还从黄芩根中单离出四种新葡糖苷,即vis 2 cidu lin II 2’2O 2Β2D 2glucopyrano side 、o roxylin A 22O 2Β2D 2glu 2 copyrano side 、(2s )25,72dihydroxy 262m ethoxyflavanone 72O 2Β2D 2glucopyrano side 和benzyl O 2Β2D 2ap i ofu rano syl (1→2)2Β 2D 2glucopyrano side 以及三种苯乙醇苷,即salidro side 、daren 2do side A 和darendside B 。2 黄芩苷提取方法 211 酸沉淀法 由于黄芩苷在医药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用 途,对其提取方法的研究也越加深入。利用黄芩苷在碱性溶液 中溶解、在酸性溶液中析出的特性,一般的提取工艺为:水煎煮黄芩粗粉两次,加酸调至pH 1~2,70℃~80℃保温,静置12~24小时,过滤。沉淀物加水搅拌使成混悬液,用碱调pH 7~7.5至溶解后,加乙醇搅拌,过滤。再加酸调pH 1~2,80℃保温,得到黄芩苷结晶。上述工艺有能耗大、操作烦琐、成本高等缺点。梁燕茹[9]改进了黄芩水提液经浓缩后加入明矾络合提取黄芩苷的方法,变为黄芩→加水煎煮→浓缩→喷雾干燥的方法,黄芩提取收率由原来的12%提高到22%。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由原来4%升至20%~24%。胡道道[10]用不同溶剂洗涤粗黄芩苷并合成了黄芩苷铝。近年来,国内学者[11~13]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黄芩苷的提取工艺,认为黄芩提取浓缩液在加酸沉淀过程中,pH 值、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静置时间对黄芩总苷收率的影响极大,并证明酸沉淀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值1.5~2.0、加热温度70℃~90℃、保温时间30~60分钟和静置时间12~24小时。此外,王乃利[14]研究了pH 值对黄芩苷提取工艺的影响。212 超声法 超声能产生空化效应,具有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使黄芩植物组织在溶剂中瞬时产生的空化泡崩溃,而使组织中的细胞破裂,有利于溶剂渗透进植物细胞内部,使细胞中的黄芩苷成分进入水溶剂中,加速相互渗透、溶解,提高黄芩苷在水中的溶解度。实验证实,超声法提取比煎煮法提取3小时的提取率都高[15,16]。 213 超滤法 王世岭[17]利用超滤技术具有的分离过程无相变化、耗能低、分离率高的特点,选用分子量截面积值为 7 天津药学 2002年6月 第14卷第3期α收稿日期:20022022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