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用户研究 课件 复习精华版 第5章 用户信息需求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55
新媒体用户研究第五章知识点整理第五章矛盾的新媒体用户第一节个性化还是社会化?一、信息消费的个性化趋向及其支持机制1.个性化信息:①获取:网站或客户端服务的提供者通过技术了解个体用户的需求偏好及行为特点,为用户推送信息;通过社会化媒体中的社会关系,即通过他人的筛选,来获得个性化信息满足。
②个性化信息的缺陷:使个人局限在个人偏好里,共同话题减少,社会整合出现障碍。
③启示:对于信息分发者而言,在满足个性的同时,应该提供公共信息的供给,保持个性信息与公告信息的平衡。
二、信息消费的社会化的加剧1.网络信息消费的社会化①含义:个人信息消费行为与社会化信息消费行为融合,形成强大的社会效应;作为个体的网民受到社会氛围影响。
②表现:1)个体的信息消费行为汇聚成社会行为并作用于信息生产。
点击率评论形成传播效果评估的指标反过来影响信息生产,这种指标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一个动态过程。
2)用户间的相互引导会对用户信息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信息超载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寻找显而易见的信息,朋友圈、问答、知乎等平台不仅带来了信息的分享,也促成了人们的相互信息引导。
信息消费的群体性氛围影响着个体态度与行为并形成群体效应。
人们对信息的最终评价,往往不是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而是与他人互动的一种结果。
③作用:网络信息消费也会成为个体能量聚合为社会能量的一个重要方式。
李佳琦和朱广权的合作为湖北拼单聚集了网友的正能量为湖北拼单。
第二节主动还是被动?一、新传播模式赋予的主动性与人的本性固有的被动性1.新技术赋予的主动性与人被动性的矛盾①新传播模式下用户的主动性。
进入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选择以及媒介消费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性。
新媒体的互动技术使用户的主动性提升,用户可以建构自己的网络信息,特别是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会呈现出很强的主动性。
②人的本性中固有的被动性。
1)“懒惰”带来的被动性。
人们总是原意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报偿,特别是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