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与环境

材料与环境

材料与环境
材料与环境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及其环境影响。

根源: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

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氯氟烃(CFC),其中CO2的作用占55%、CFC占24%、CH4占15%,所以CO2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环境影响:

1.冰川融化,淡水资源减少。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我们的地下淡

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

2.全球气候格局改变。全球气候变暖使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

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3.陆地干旱,粮食减少。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

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

4.海洋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破坏生物链。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

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5.一系列自然灾难增加。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

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6.陆地干旱导致火灾频发。全球变暖导致陆地水分大量流失,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灾也将会非常

频繁。

7.海岸生态环境失衡。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

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2.水体“富营养化”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关系。

1.水味变腥发臭。富营养水体中藻类多,有些能散发腥臭味,这种腥臭向水体四周的空气扩散,降低周围人们的

生活质量。

2.水体透明度降低,破坏水产资源。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着以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这些水藻浮于水

表,形成“绿色浮渣”,水质变浑,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对水生动物构成危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3.有毒物质的释放,危害人体健康。某些藻类(如蓝藻中的丝状藻类-微囊藻属,鱼腥藻属和束丝藻属;海生腰鞭

毛目生物)能分泌、释放有毒物质,富营养化的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

4.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净水成本。湖泊常为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源,其富营养化后,净水厂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在藻类增殖旺期,过量藻类会堵塞水泵和管道。(2)富营养水体因缺氧而产生硫化氢、甲烷和氨等有毒有

害气体,水藻产生有毒物质。这降低了净水厂的产水率,增加了净水技术难度和成本。

5.水生生态变化。正常情况下湖泊中各种生物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存在大量的独立种,种间关系密切,各种的数

量不多,但较稳定。水体富营养状态时,水体的正常生态平衡被扰乱,生物种明显减少,而存活生物的个体数剧增,这种物种演替降低了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导致湖泊生态平衡的破坏。

6.促使湖泊老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

3.再生资源的特点与作用。理解“固体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特点:

1.再生资源的集中和分散。

再生资源和基础原料不同,其再生产、流通和消费向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集中。最终产品品种繁多,使用分散,材料的这种扩散型物质流,造成分散分布的特点,这无疑给循环再生带来困难。

2.资源可利用价值高,对保护资源和环境贡献率高。

材料虽然消耗可再生资源,但主要消耗的是面临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再利用无疑对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有着重大意义。

3.资源来源具有永续性。

这种资源具有不会枯竭的特点,因为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材料本身就具有永续性,而其生产、消费过程必然要产生废弃物,生产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折旧和报废成为废弃物,即使是新材料也是如此,所以再生资源会不断产生,成为再利用的物质资源。

4.再生资源物质流的逆向性。

材料的物质流是从生产进入流通和消费,而再生资源的物质流恰恰相反,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经过集中、加工再进入生产。再生资源物质流的逆向性又成为“负过程”、“还原过程”、“静脉流程”。

5.材料与材料废弃回收物的性能、附加值的逆向性。

与努力提高材料的附加值相反,其再生资源的再资源化率将下降。一般材料生产被称为动脉产业,而废弃物再生被称为静脉产业。

作用:

1.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低排放转变。这种转变与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 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

2.减少生产、生活带来的废旧物资排放, 控制污染源, 减轻经济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资源再生产业可以使废旧物质、工业有污染性副产品(“三废”)、生活垃圾等工业社会和工业文明不可避免的负效应,运用回收、加工处理、高科技手段转化成新的有用材料,重新回到社会再生产过程, 实现变废为宝。

3.减轻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一次能源(煤炭、石油)、二次能源(电力)、森林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依赖,实现同等程度的经济增长目标所消耗的上述资源降低,缓解有限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及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和生态所造成的破坏。

理解“固体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从资源再生观点看,“固体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一切物质资源均具有循环利用的价值。如果利用得当,“废物”就是宝贵的资源,而与开采天然资源进行加工提炼相比,废料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低。只要找到合理的利用方法,进行正确的回收和后期处理,许多固体废物都能变废为宝,由废物变为可利用资源。

4.分析LCA方法具有的特征及LCA现有的技术框架的完善性。

特征:

1.周期化

评价过程应包括该产品、过程或事件的寿命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提取与加工、制造、运输和销售、使用、再使用、维持、循环回收,直到最终的废弃。

2.定量化

量化评价是确定不同影响类型的贡献大小,即权重,以便能得到一个数字化的可供比较的单一指标。

3.过程化

将整个的life cycle细分为多个的过程,对每个过程进行定量的描述,从而可以系统地、充分地阐述与产品系统相关的环境影响,进而才可能定位和辨别出影响产品系统环境表现的薄弱环节,并寻找到改善环境表现的时机和途径。

LCA现有的技术框架的完善性:

1.客观性问题

LCA作为一种评价产品环境影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保证结论的客观性。但LCA所处理的环境问题以及所采用的量化方法,都对LCA的客观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一,LCA方法在许多环节的实施中,既依赖于LCA的标准,也依赖于实施者对LCA方法的理解和对被评估系统的认识以及自身积累的评估经验和习惯,这些难以完全避免的非标准化的因素都有损于LCA的客观性。

第二,LCA中所做出的大量选择和假定,包括功能单元的定义、系统边界的设置、数据收集渠道和影响类型的选择等,

在本质上无法脱离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必然会存在误差。

第三,环境影响评估在量化过程必然要引入象权重因子这样的主观因素,其评估结果必然因人而异,没有重复性并且难以验证,使得其客观性受到损害。

2.计算模型的局限性

用于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或评价环境影响的模型实际上存在很大局限性。因为它们的假定条件可能对某些潜在影响或运用是不可行的。

由于目前尚不存在一种在科学上可接受的、对各种不同的污染物作权重的方法,因此,对不同类型的污染进行比较还存在着困难,甚至在同一单元中的不同类型污染影响也无法测定。所以,将清单数据转换为环境损害的计算方法通常非常复杂和不确定,其简化处理公式如“临界容量”等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精确度很受影响。

3.数据采集及质量分析方法的标准化问题

虽然LCA的数据收集标准化有了很大进展,但不同分析的结果差别仍然很大。差异源自于系统边界定义不同、产品系统间的输入输出分配不同、收集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例如不同国家的电力结构不同,在计算消耗电能对环境的影响时差异就较大。

评价方法的标准化问题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比较和交流。另外,对于数据质量的分析也非常重要,但直至目前,基础数据可靠性和全面性的评判仍不存在标准的方法。

4.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由于许多参数还不能简化到用一个指标来概括的程度,数据更新的速度又相当快,而且在确定权重过程中使用的假设也可能有问题,因此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关于某一特定产品在环境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结论。

技术框架:1.目标和范围的确定2.编目分析3.环境影响评估4.环境解释,有一定得局限性,环境影响阶段的主观性对LCA的最终评价有重要影响,影响LCA的可信性,应用范围局限性,评估范围局限性,评估方法局限性,时间地域局限性

5.资源与能源对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的优势。

资源与能源对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材料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但从资源在材料生产-使用-废弃的过程中的行为来看,可以说是将大量资源提取出来,又将大量废弃物排回到自然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人类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

传统的材料研究、开发与生产,往往过多的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而对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生存的严峻事实重视不够。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又是造成资源、能源过渡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责任者之一。

面对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无论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材料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来看,都应该充分考虑和重视材料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造成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

材料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新能源(或清洁能源)优势:

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清洁,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6.生态设计理念的内涵。生态设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设计是将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安全的意识和技术有机地融入材料、产品、以及工业过程中的设计方法,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生态设计要求工业界的物质投入必须大幅度削减,而且资源使用的一般特征必须改变,这种改变必须尽量减少或摆脱化石燃料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并转向包括水、空气和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性资源在其全部多样性上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提出的战略思想,它提倡一种持续创新的模式,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兼顾与协调。生态设计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以最少的能耗获取最大的社会发展,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体现出入类对大地的一种伦理责任。生态设计是站在人类根本利益基点上全方位的设计观念,是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认同与综合运作。

7.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危害

1)形成: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简述如下:清晨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NO由汽车尾气及其他源排入大气。由于晚间NO氧化的结果,已有少量NO2存在。当日出时,NO2光解离提供原子氧,然后NO2光解反应及一系列次级反应发生,-OH开始氧化碳氢化合物,并生成一批自由基,它们有效地将NO转化为NO2,使 NO2浓度上升,碳氢化合物及NO浓度下降;当NO2达到一定值时,O3开始积累,而自由基与NO2的反应又使NO2的增长受到限制;当NO向NO2转化速率等于自由基与NO2的反应速率时,NO2浓度达到极大,此时O3仍在积累之中;当NO2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影响O3的生成量;当O3的积累与消耗达成平衡时,O3达到极大。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其浓度,除汽车排气中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直接决定以外,还受太阳辐射强度、气象以及地理等条件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主要条件,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即太阳辐射线与地面所成的投射角以及大气透明度等。因此,光化学烟雾的浓度,除受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影响外,还受该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季节、天气和大气污染状况等条件的影响。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生成,傍晚消失。污染区大气的实测表明,一次污染物CH和NO的最大值出现在早晨交通繁忙时刻,随着NO浓度的下降,NO2浓度增大,O3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随着阳光增强和NO2、HC浓度降低而积聚起来。它们的峰值一般要比NO峰值的出现要晚4-5小时。二次污染物PA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臭氧和醛类相似。城市和城郊的光化学氧化剂浓度通常高于乡村,许多乡村地区光化学氧化剂的浓度增高,有时甚至超过城市。这是因为光化学氧化剂的生成不仅包括光化学氧化过程,而且还包括一次污染物的扩散输送过程,是两个过程的结果。因此光化学氧化剂的污染不只是城市的问题,还是区域性的污染问题。短距离运输可造成O3的最大浓度出现在污染源的下风向,中尺度运输可使臭氧扩散到上百公里的下风向,如果同大气高压系统相结合可传输几百公里。

2)危害:

●损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人和动物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光化学烟雾能促使哮喘病患者哮喘发作,能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化、呼吸障碍、损害肺部功能等症状,长期吸入氧化剂能降低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人的衰老。PAN还是造成皮肤癌的可能试剂。

光化学烟雾明显的危害是对人眼睛的刺激作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由于光化学烟雾的作用,曾使该州3/4的人发生红眼病。日本东京1970年发生光化学烟雾时期,有2万人患了红眼病。研究表明光化学烟雾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是一种极强的催泪剂,其催泪作用相当于甲醛的200倍。另一种眼睛强刺激剂是过氧苯酰硝酸酯(PBN),它对眼的刺激作用比PAN大约强100倍。空气中的飘尘在眼刺激剂作用方面能起到把浓缩眼刺激剂送入眼中的作用。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0.1ppm浓度时就具有特殊的臭味。并可达到呼吸系统的深层,刺激下气道黏膜,引起化学变化,其作用相当于放射线,使染色体异常,使红血球老化。PAN、甲醛、丙烯醛等产物对人和动物的眼睛、咽喉、鼻子等有刺激作用,其刺激域约为0.1ppm。

●影响植物生长

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PAN

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对建筑材料的破坏

因平流层臭氧损耗导致阳光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加速建筑、喷涂、包装及电线电缆等所用材料,尤其是聚合物材料的降解和老化变质。特别是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由于这一破坏作用造成的损失估计全球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8]

无论是人工聚合物,还是天然聚合物以及其它材料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当这些材料尤其是塑料用于一些不得不承受日光照射的场所时,只能靠加入光稳定剂和抗氧剂或进行表面处理以保护其不受日光破坏。阳光中UV-B辐射的增加会加速这些材料的光降解,从而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已证实中波UV-B辐射对材料的变色和机械完整性的损失有直接的影响。

●降低大气的能见度

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视程缩短。这主要是由于污染物质在大气中形成的光化学烟雾气溶胶所引起的。这种气溶胶颗粒大小使其不易因重力作用而沉降,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长距离迁移。它们与人视觉能力的光波波长相—致,能散射太阳光,从而明显地降低了大气的能见度,因而妨害了汽车与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安全运行,导致交通事故增多。

●其他危害

光化学烟雾会加速橡胶制品的老化和龟裂,腐蚀建筑物和衣物,缩短其使用寿命。

8.无机非金属材料生态化设计思路(结合ppt结构设计和相设计来写)

1.高纯化与复合化

原料的高纯化是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纯度的提高,晶界玻璃相和有害杂质减少,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耐高温性能显著提高,这是人们追求高纯度的目的。对于许多功能陶瓷而言,高纯度是必不可少的。

提高原料纯度,需要增加额外的提纯、净化工艺,甚至要借助于化学合成,必然导致能源和资源的额外消耗。

陶瓷材料制备过程中最主要的污染,正是来自提纯、净化和化学合成环节。

显然,高纯度与环境协调性有矛盾。这与金属材料的情况不甚一致。

2.人为添加多种原料,最终形成具有多种相结构的复合或复相材料,是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

向。

经过合适的晶界设计和相设计,复合或复相材料具有单一组成相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例如,部分稳定氧化锆复相陶瓷及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目前陶瓷领域强度和韧性水平最高的两类材料。

与金属材料不同,多数陶瓷材料的性能对成分的微小变化不敏感。传统陶瓷自身及其原料几乎全都是复相物质,成分范围很宽,再加上陶瓷资源丰富,废弃物再生制品多用于建材领域,因此,复相或复合化对陶瓷材料环境协调性带来的危害,没有金属材料严重。

3.天然原料与合成原料.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多使用天然矿物原料,由于成分范围宽,常含有有害杂质,因此,使用性能较差。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实现原料的高纯化和复合化,多采用合成原料,使用性能优异。

天然原料直接来自自然界,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其组成及存在形式与周围环境达到了最佳的协调与稳定,以此制成的制品废弃后,与周围环境也会有较好的亲和性,不会对水系和土壤造成污染。合成原料不仅要消耗额外资源和能量,而且会产生有害污染,最终制成品与环境的亲和性也较差。

天然原料性能差,但环境协调性好。合成原料则相反,这一对矛盾是使用性能与环境协调性矛盾的重要原因,成分设计时必须加以统筹考虑。

综上所述,如何用天然原料和自然环境中含量丰富的元素,通过结构设计和相设计,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原料生态化改造的方向。

9.复合材料生态化设计思路

复合材料多功能化

复合材料多功

能化是设计的一个

方向,传统上复合

材料是以追求力学

性能为主的设计,

使不同材料的性能

和功能都可以并存,

到目前为止已利用

的功能非常有限。

复合材料的多功能

性还未得到充分利

用。

复合材料是可

以将现有的材料巧

妙地组合,按人为

的使用目的制造出

来的系统技术。不仅

可以将不同的材料

组合起来,在同一材

料中也凝聚材料所

具有的各种功能。

10.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一、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

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

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三、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

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

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

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五、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

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六、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

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对人类是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这仅依靠个别人不行、少数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会大大降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目前我国由于工业化发展迅速,并且以火力发电较多,导致我国大部分省市直辖区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没有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那么经济得不到有效的进步和改善。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良,例如当前科技的进步,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保护环境的产品,例如分类垃圾箱的出现、绿色低碳汽车的出现……这些新型产品都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逐渐重视起了环境保护而做出的一些努力和贡献。

2.环境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二,很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如果环境得当那么就能够大大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比如说有的环境是可再生的,如果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根据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周期和时间来合理的安排开采工作,那么就能够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现在很多企业都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眼光狭隘,没有看到长久的角度,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危害。

总之,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如果经济毁灭了环境,那么经济就相当于自断后路,失去了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3.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及关键

人类从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至今,一直都在不断的了解自然,改变自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更加的粗暴、简单,对自然实施了大规模的破坏,虽然说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各种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就是大自然做的对人类的惩罚,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因此可以说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部分物质资源等都是间接或者直接来源于大自然,如果没有大自然为我们提供无穷无尽的财富和资源,那么我们根本无法在这个星球上长久的生存下去。经济发展需要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可持续发展同样也要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和关键。只有人们能够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从点滴生活做起,才能够真正的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人们的思想和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人类开始逐渐重视起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能够看出,现代化的垃圾桶代替了传统的不分类垃圾箱,城市绿化环境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推广的很多现代化的低碳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都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深化了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总之,环境保护于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基础所在,环境为经济提供资源,经济反过来则需要反馈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大力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环境保护不仅能够使得生态环境中的可再生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长时间的使用。比如说需要大量水资源的相关产业,产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水资源的循环时间,从而合理的安排工业生产计划,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再利用。而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则应当尽可能的做到每一份资源都能充分利用,同时防止过度开采现象,促进生态平衡。就以当前石油产业为例,在发展石油产业的时候,人们应当降低过度开采石油现象的频率,石油挖一些就少一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在开采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考虑到发展经济的环境保护的作用。

在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发展理念来进行,尽可能将污染扼杀在摇篮里,避免污染源对环境产生过多的破坏。

化学与环境保护 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在水体方面,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 2.1水污染及治理 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大气污染及治理 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 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一些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制定了新的计划。比如,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为期10年的“全球空气质量战略”计划,以使英国的空气变得清新;我国已经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调整能源政策入手,改善能源生产结构,增大一次能源中水电、核电及太阳能的比例。 3.我国化学污染防治的成绩

材料与环境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及其环境影响。 根源: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 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氯氟烃(CFC),其中CO2的作用占55%、CFC占24%、CH4占15%,所以CO2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环境影响: 1.冰川融化,淡水资源减少。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我们的地下淡 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 2.全球气候格局改变。全球气候变暖使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 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3.陆地干旱,粮食减少。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 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 4.海洋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破坏生物链。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 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5.一系列自然灾难增加。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 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6.陆地干旱导致火灾频发。全球变暖导致陆地水分大量流失,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灾也将会非常 频繁。 7.海岸生态环境失衡。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 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2.水体“富营养化”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关系。 1.水味变腥发臭。富营养水体中藻类多,有些能散发腥臭味,这种腥臭向水体四周的空气扩散,降低周围人们的 生活质量。 2.水体透明度降低,破坏水产资源。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着以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这些水藻浮于水 表,形成“绿色浮渣”,水质变浑,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对水生动物构成危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3.有毒物质的释放,危害人体健康。某些藻类(如蓝藻中的丝状藻类-微囊藻属,鱼腥藻属和束丝藻属;海生腰鞭 毛目生物)能分泌、释放有毒物质,富营养化的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 4.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净水成本。湖泊常为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源,其富营养化后,净水厂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在藻类增殖旺期,过量藻类会堵塞水泵和管道。(2)富营养水体因缺氧而产生硫化氢、甲烷和氨等有毒有 害气体,水藻产生有毒物质。这降低了净水厂的产水率,增加了净水技术难度和成本。 5.水生生态变化。正常情况下湖泊中各种生物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存在大量的独立种,种间关系密切,各种的数 量不多,但较稳定。水体富营养状态时,水体的正常生态平衡被扰乱,生物种明显减少,而存活生物的个体数剧增,这种物种演替降低了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导致湖泊生态平衡的破坏。 6.促使湖泊老化。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 3.再生资源的特点与作用。理解“固体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特点: 1.再生资源的集中和分散。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水质指标 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 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 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 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 二、水中的杂质: 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 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 四、沉淀的类型 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 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 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 (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 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 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 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按机理不同,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四种。 3、搅拌的作用 促使混合阶段所形成的细小矾花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形成大的、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可见的矾花),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池内下沉。 七、离子交换 (1)实质:不溶性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吸附过程,又称离子交换吸附。 (2) 结构:树脂本体、活性基团(由固定离子和活动离子组成) (3) 离子交换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主要吸附水中的离子,并与水中的离子进行等量交换(4)物理性能指标:外观、粒度、密度、含水率、溶胀性、机械强度、耐热性

材料环境行为

读《制备工艺与氮化硅显微结构及性能的相关性》硕士学位 论文笔记 1引言 目前陶瓷材料脱离了陶器、炻器、瓷器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陶瓷材料的限制发展成为一种新材料,它以抗高温、超强度、多功能等优良性能在新材料世界独领风骚。 西北工业大学对陶瓷材料的研究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超高温复合材料实验室的张立同院士对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由于时间限制,本人无法完成一本科技书籍的阅读,故选择了一篇张立同教授指导的硕士论文作为读书笔记的对象。对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的阅读与理解,可以开阔知识面,了解最新最高的国内陶瓷材料发展的研究现状,加深对材料研究的认识,同时为今后学习中的研究方法、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2作者及导师简介 《制备工艺与氮化硅显微结构及性能的相关性》硕士学位论文作者王林2004年3月申请学位,学科材料学,指导教授张立同教授。本学位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为优秀论文。 张立同教授简介[1]: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材料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出生于重庆,1956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任教于西北工业大学。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航空部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1992年获国防光华科技基金,1993年被评为部级“优秀研究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九五”以来,张立同院士的工作集中在重点发展了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构件的CVI制造技术方面已形成新优势,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构件成功地通过了台架试验,其耐高温、低密度特性将大幅度提高航空航天器性能,引起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成为继法、美以后,第三个掌握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CVI工程化技术的国家。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一、中文摘要: 人居环境,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 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 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 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现代生活越来越依 赖于高技术,但是还有很多因素如传统的大家庭, 正朝着中心家庭发展,独身生活形式在增多,同时 高质量的生活导致人口的老龄化、全球化的发展影 响着我们。所有这些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房 子内房间数量在减少,休闲的空间增大了,人们想 拥有家庭影院、音乐室和家庭办公室,还有就是考 虑无障碍设施的房屋,所有这些不胜枚举,我们能 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吗?当然可以。设计的宗旨就 是: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的舒适,安全,快 乐和健康乃至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我 们需要对建筑进行设计。 关键字:建筑设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导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许 多新的建筑理念,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形式 孕育而生,以满足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城 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设计,世界房屋设计及 趋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要 求,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绿色建筑,在建 筑物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广泛的被利用和推 广。现代城市设计和房屋设计发展中面临着 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但 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 “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路 将长期与我们共存。 世界上正进行着许多关于房屋建设方面的新的试验研究,如节能型房屋、先进技术在房屋设计中的使用、建筑质量保证和快速建筑等方面的研究。无须置疑我们将要提高我们的房屋建设和城市规划,但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路将长期与我们共存。 三、(一)文章主体: 人和动物一样都要长时间住在某个住处。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口大量涌入,有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思考题 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 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 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 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 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 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 1、节约能源; 2、节约资源; 3、可重复使用; 4、可循环再生; 5、结构可靠性; 6、化学稳定性; 7、生物安全性; 8、有毒、有害替代; 9、舒适性; 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 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 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 环境工程材料 天然资源环境材料 电磁波防护类材料 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 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 答: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组成、结构、加工工艺及性能与用途。 2-2.在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技术工艺过程中,如何赋予其环境协调功能 ? 答:通过分析材料的环境影响特征, 得出环境负荷流动结构, 将传统的材料和产品设计方法与LCA 方法相结合, 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和产品进行设计 (即环境协调性设计) , 并结合LCA 思想,从实际生产过程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的改进措施。对大量消耗的基础材料产业的生产等过程进行环境协调性改造, 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和消除污染以实现零排放工程,是材料产业环境协调性发展的治本之道。 (还要用自己的 话阐述一下) 2-3.化学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答:1、普遍性 在自然界中, 构成物质的元素有 90多种, 它们不仅广泛存在于宇宙中, 而且均存在于地壳层中有矿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的各种地质体中,从而体现出化学元素分布的普遍性。2、富集性

化学与环境论文

化学与环境论文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的划分,环境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四部分内容[1]。 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为孕育阶段,70年代为形成阶段,8 0年代以后为发展阶段。二次大战以后至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从恢复逐步走向高速发展,由于当时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事实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和寻找污染控制途径,力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60年代初,由于当时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发现,农药中环境残留行为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到了70年代,为推动国际重大环境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国际科联1969年成立了环境问题专门委员会(SCOPE),1971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全球环境监测》,随后,在7 0年代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专著,这些专著在70年代环境化学研究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在瑞典斯德歌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了一系列研究计划,相继建立了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和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机构(IRPTC),并促进各国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结构和学术研究结构。应该说,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80年代全面地开展了对各主要元素,尤其是生命必需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各主要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产生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这些循环有重大影响的种种因素的研究;重视了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开展了全球变化研究,涉及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加强了污染控制化学的研究范围。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国际科联组织了数十个学科的国际学术机构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例如: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89年制订了“化学与环境”研究计划,开展了空气、水、土壤、生物和食品中化学品测定分析等六个专题的研究。 1991年和1993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亚洲化学大会和IUPAC会议上,环境化学均是重要议题之一。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授予三位环境化学家Crutzen,Rowland和Molina,他们首先提出平流层臭氧破坏的化学机制。Crutzen于1970年提出了NOx理论,Rowland和Molin a于1974年提出了CFCs理论,这几位化学家的实验室模拟结果在现实环境中得到验证。从发现平流层中氧化氮可以被紫外辐射分解而破坏全球范围的臭氧层开始,追踪对流层大气中十分稳定的CFCs类化学物质扩散进入平流层的同样归宿,阐明了影响臭氧层厚度的化学机理,使人类可以对耗损臭氧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因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而引起全世界的“震动”,从而导致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这充分表明环境化学家的工作已经引起全人类的重视,环境化学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发展。 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自70年代起,在典型地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容量和环境背景值调查,污染源普查,围绕工业“三废”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环境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效应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年

环境材料与导论论文

生物资源材料与未来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 当你从食品店买回糖果、糕点的时候,当你从服装店选购了称心服装的时候,当你从家用电器商场抬回称心电器的时候,甚至当你从菜摊上买回新鲜蔬菜的时候,带回来的包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塑料袋,当这些塑料袋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后,如何处理就牵扯到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当然,作为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一名学生,经过专业课的学习,我知道高分子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正因为这样高分子的发展会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地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那么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就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宠儿,企业通过经济性循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益,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的污染。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 高分子材料自上世纪问世以来,因具有质量轻、加工方便、产品美观实用等特点,颇受人们青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结构修饰与分子设计水平提高和共混改性技术的

完善,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高分子的光电、磁等行为,揭示分子结构和光电、磁等特性的关系导致更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近年来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如智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相继问市,为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大型制件和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在二战以前,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丰富,人工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缓慢。但随着战争的爆发, 天然橡胶、棉花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始紧缺, 迫使人们去探索合成人造高分子的途径。 与此同时,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及废弃后的不适当处置引发了诸如白色污染之类的问题制约了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况且,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石油原料的有效开采储量迅速下降,能源价格不断上升,更加速了废旧高分子材料的资源化进程。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适合现代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且不受地域、气候的限制,因而高分子材料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对人类最为重要的材料;但是,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使其消费产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循环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化是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从环境科学的原理着眼,还是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角度看,废塑料资源化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以下就是高分子经济性循环的几种方法,做简要介绍。 第一,物理循环利用物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主要是指简单再生利

欧季亚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2018年环境自行监测方案-Oxea

欧季亚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2018年环境自行监测方案 企业名称:欧季亚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8年01月16日

一、企业概况 欧季亚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采用欧季亚公司自身拥有的生产技术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崇福路111号建设有2.0万吨/年特种酯生产装置及其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公司所属行业为有机化学原料制造 [C2614],公司总投资为20723万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615万元,占总投资的2.97%;职员52人,年工作时间约350天,生产制度采用四班两倒制轮换,年工作时间为8300小时。 二、企业污染情况 (1)有组织排放废气 公司所产生有组织废气主要为各生产工段抽真空系统产生的少量抽真空尾气。此外,根据工艺要求,需建一台1500万大卡燃气导热油炉,导热油燃天然气产生废气。

表2-1公司单个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注:3G8和POE系列产品各生产4150小时/年。

(2)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 公司无组织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原料储罐区产生的呼吸废气,主要为羧酸。料仓加料过程中,粉料原料由大袋通过电梯装载至粉料加料站,加料站采用封闭式加料,缓冲料仓排气口设过滤反吹装置,因此,整套加料过程不会产生粉尘。 无组织排放情况详见表2-2。 表2-2 公司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 (3)废水 公司产生的废水分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和低浓度废水,废水排放总量为30000 t/a。公司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为:(1)生产装置中各工段抽真空系统产生的冷凝废水;(2)更换产品生产时冲洗酯化反应釜与后处理反应釜所产生的反应釜冲洗废水。公司低浓度废水主要为:(1)脱盐水装置排水;(2)地面、设备外表冲洗废水;(3)职工生活废水;(4)厂区初期雨水。 公司高浓度有机废水产生量为4974t/a,COD浓度在30000mg/L左右,该部分废水用污水槽收集,然后用泵打到厂内的高浓度废水罐中,经厂内高浓度废水预处理装置处理后,COD浓度降到1000mg/L以下,经公司自建的低浓度废水输送管道送至化工园污水处理厂处理。 公司低浓度废水产生量为25090 t/a,COD浓度在1000mg/L以下,该

环境工程参考文献

熊鸿斌 1、《阻共复合消声器在煤矿风井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8,第6期,第一作者; 2、《城市热电厂破碎楼噪声治理技术研究》,2008年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 会议,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2008年第6卷,第一作者; 3、《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2008, 5),第一作者; 4、《浅析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2008, 5),第一作者; 5、《合肥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12,第一作者; 6、《合肥市工业化的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省建设”,ISSN07-81093-505-4/X07,合肥工 业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 7、《一种内附共振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在城市室内变电站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 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7)”(2007,5); 第一作者; 8、《水库型饮用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合肥学 孙世群 不确定性数学分析方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4,11期 河流水质模拟问题的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5 ,3期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研究安徽化工 2005,2期 蒙脱石中Al2O3的盐酸溶出过程动力学研究合肥工大学报 2006 ,6期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合肥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探讨与实践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生态安徽,跨越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PCB镀铜生产区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对策安徽化工 2005,2期 南淝河水质S-P模型参数K1 K2的取值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3. 4期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4.4期 南淝河COD削减模式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3.6期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AHP赋权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4.4期 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安徽环境 2003.8期 臭氧预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2005.3期 巢湖富营养化的成因探讨中国水运 2005.8期 区域生态环境的未确之策度评价模型及应用环境科学研究 2004.2期 The Community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Source Quality For an Urban Water Supply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0期 区域生态安全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及应用中国管理科学 2004.1期 安徽省生态占用状况的初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报 2005.3期 不确定信息下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计量水利学报 2005.1期 模糊随机选优模型在区域谁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1期 巢湖基地地学实习数字化方法探讨合肥工业大学报(社) 2005..1期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水资源分配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6.3期 西昆仑造山带与盆地(专著) 地质出版社 1997

浅谈放进材料的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进步的促进作用

浅谈环境材料的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进步的促进作用 摘要环境材料的研究己经深人到工业的各个领域。在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环境负荷上环境材料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环境工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环境材料环境工程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 引言人类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在现代文明社会,人类既期望获得大量高性能或高功能的各种材料,又迫切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并使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材料一方面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而另一方面又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并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环境和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显然材料及其产品生产是导致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乃至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促使各国材料研究者从头审视材料的环境负担性,研究材料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定量评价材料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开发环境协调性的新型材料。 1、环境工程与环境材料 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 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 对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从发展现点看,环境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应贯穿于材料的开发、使用和废弃全过程。 2、传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 在原料的采矿、提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 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并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污染人类生存的环境, 并带来其他的环境影响, 如全球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光、电磁、噪声和放射性污染等。在大量消耗有限矿产资源的同时,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20 世纪10 大环境公害事件中, 直接与材料生产有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占4 件。 3、研究环境材料的意义 科学家们提出, 生态环境材料是面向 2 1 世纪的材料, 谁在环境材料领域领先, 谁将在下一个世纪的材料领域取得主动权, 谁在材料产业的生态环境化抢先一步, 谁就占领市场。这一思想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一方面材料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 而另一方面又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材料在我国的发展及前景。环境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国家的高科技发展划中,环境材料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作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半的国家,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环境保护 篇一: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在水体方面,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 2.1水污染及治理 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大气污染及治理 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分子材料论文 题目生态环境材料 学院理学院 年级 2013级 专业材料化学 姓名魏佳 学号 生态环境材料 魏佳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 关键词:环境;生态;发展;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 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 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 协调性制品等等。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 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 张等。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 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 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 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 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 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 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 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一、定义 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因此,所谓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并不是它的新材料体系,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这种定义、概念有助于调动更广大的材料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

化学与环保

化学、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工业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于此同时环境保护、治理环境也离不开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化学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以下四种比较大的环境污染。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1)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CO2、SO2、CO等有害气体。 (2)汽车尾气所含的N、O化合物,C、H化合物。 (3)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的后果是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酸雾等。人类生活在空气中,大气遭到污染,人类何求健康何求安定?而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直接损失南方11省就达440亿元。酸雨多分布在江南的四川盆地、黔、湘、赣、鄂及沿海的闽粤;而华北由于降水少、土壤酸性低,很少观测到降酸雨。值得注意的是北方的候马、京津、丹东、图门等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二)水污染 联合国把中国列为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中国年人均用水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110位。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工厂污水、生活废水仍在源源不断地排向江、河、湖、海,导致我国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海水富营养化使赤潮频频发生,鱼类体内的有毒污染物使实用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源自工厂企业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对人的身体危害很大,如: 废旧电池污染,可使含有镉、锌、汞等重金属。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烂在地理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他们的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目前中国电池产量占世界2/3,仅北京一年就产生废电池6000吨。 (四)噪声污染 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就会干扰谈话,使人心烦意乱,分散注意力,防碍工作和休息,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强大的噪声可引起耳聋、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头昏、头痛等症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污染日益突出。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同时化学也在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医疗环境装饰设计新材料——医疗板

摘要:随着医疗环境的建设需求提高,威盛亚在耐火板领域的研发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发明出了适用于医疗领域的A级不燃、抗菌防霉、多色可选的装饰材料——医疗板。 威盛亚?医疗板,医疗空间墙面A级不燃装饰材料现已上市。经过多年在高压装饰材料的研发经验,威盛亚研发出了适用于医疗空间的具有抗菌、A级不燃、色彩丰富的医疗板。 威盛亚?医疗板是由装饰层和无机芯材经高温高压制作而成,是一种集不燃、甲醛释放量低和易清洁等特性于一体的绿色环保材料,以其优越的特性适用于对防火和环保要求较高的建筑领域,尤其是走道墙面,为您打造绿色、安全、舒适的现代化医养空间。 全新研发,A级不燃 威盛亚?医疗板,厚度一般为4.5mm,如遇火焰,其可持续燃烧时间等于0,不易于火势的传导以及延伸,为整个诊疗环境带来了福音,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带来了宝贵的营救时间以及不可蔓延性,也为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隐患带来了阻燃效果。其主要的特性有: ●色彩丰富,纯色/木纹/石纹/花色多种装饰效果

●具有很强的防火性能,属A级不燃材料 ●结构紧密,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损,抗撞击 ●甲醛释放量低,绿色环保 ●易清洁维护 色彩丰富,绿色环保: 从纯色到木纹再到花色,甲醛释放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空间的设计需求,粉色、绿色、蓝色适用于医疗空间的儿童或者母婴区,而暖色木纹适用于病房区或者VIP区等,从家具到墙面搭配出独有的诊疗风格,实现绿色环保的空间需求。

安装简便,搭配自如: 医疗板不仅拥有特殊的性能满足医疗环境的装饰需求,而且威盛亚全产品系列的丰富性也令整个空间装饰应用搭配自如,安装也非常方便。 如洁净室、输液室、病房家具、墙面等的应用通过倍耐板、医疗板、防火板的巧妙搭配组合,营造出“家”一般的诊疗环境。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教案.doc

课题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及“绿色化学”的思想; 2、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学生根据准备的材料进行发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准备1、提前一周印发阅读材料,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访问身边的人群,为课堂的讨论发言做好充分准备。 2、小组长负责召集成员进行原始材料的收集和分类整理,准备发 言内容。 3、材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报刊杂志,复印材料等)、实物、影 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幻灯片《森林狂想曲》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 2、播放幻灯片《环境污染》 (边播放边讲解)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赤潮、酸雨、臭氧空洞、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拯救生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3、播放幻灯片《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引言]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而化学不仅在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 [展示]幻灯片《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监测》 要了解环境的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分布和转化规律,就需要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化学工作者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二、组织学生发言、讨论,了解一些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知识 [引言]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难防,不等于不触防。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究竟是什么?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代表给大家讲讲。 [问题1]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生活动]讲述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问题2]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工业上常利用它们与一些廉价易得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类型。 [学生活动]讲述酸雨的防治措施 [问题3]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向湖泊、水库和进海海域,会出现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问题。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并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 [学生活动]讲述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 [问题4]“世界环境日”的来历怎样?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个人应该为环境保护作些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