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xt2数据块分配

Ext2数据块分配

Ext2数据块分配
Ext2数据块分配

Ext2数据块分配

跟索引节点一样,Ext2也对磁盘数据块进行分配与释放。在详细分析相关代码之前,先引出两个重要的预备,一个是数据块寻址,一个是文件的洞

1 数据块寻址

每个非空的普通文件都由一组数据块组成。这些块或者由文件内的相对位置(它们的文件块号)来标识,或者由磁盘分区内的位置(它们的逻辑块号)来标识。

从文件内的偏移量f 导出相应数据块的逻辑块号需要两个

步骤:

1. 从偏移量f导出文件的块号,即在偏移量f处的字符所在的块索引。

2. 把文件的块号转化为相应的逻辑块号。

因为Unix文件不包含任何控制字符,因此,导出文件的第f 个字符所在的文件块号当容易的,只是用f除以文件系统块

的大小,并取整即可。

例如,让我们假定块的大小为4KB。如果f小于4096,那么这个字符就在文件的第一数据块中,其文件的块号为O。如果f等于或大于4096而小于8192,则这个字符就在文件块号为1的数据块中,以此类推。

得到了文件的块号是第一步。但是,由于Ext2文件的数据块在磁盘上不必是相邻的,因此把文件的块号转化为相应的逻辑块号可不是这么直截了当的了。

因此,Ext2文件系统必须提供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磁盘上建立每个文件块号与相应逻辑块号之间的关系。在索引节点内部部分实现了这种映射(回到了

AT&T Unix的早期版本)。这种映射也涉及一些包含额外指针的专用块,这些块用来处理大型文件的索引节点的扩展。

ext2磁盘索引节点ext2_inode的i_block字段是一个有EXT2_N_BLOCKS个元素且包含逻辑块号的数组。在下面的讨论中,

我们假定EXT2_N_BLOCKS的默认值为15(实际上到2.6.18这个值都一直是15)。如图所示,这个数组表示一个大型数据结构的初始化部分。

正如从图中所看到的,数组的15个元素有4种不同的类型:

- 最初的12个元素产生的逻辑块号与文件最初的12个块对应,即对应的文件块号从0 - 11。

- 下标12中的元素包含一个块的逻辑块号(叫做间接块),这个块中存放着一个表示逻辑块号的二级数组。这个数组的元素对应的文件块号从12 到

b/4+11,这里b是文件系统的块大小(每个逻辑块号占4个字节,因此我们在式子中用4作除数,如果块大小是4096,则该数组对应文件块号从12到

1035)。因此,内核为了查找指向一个块的指针必须先访问这个元素,然后,在这个块中找到另一个指向最终块(包含文件内容)的指针。

-

下标13中的元素包含一个间接块的逻辑块号,而这个块包含逻辑块号的一个二级数组,这个二级数组的数组项依次指向三级数组,这个三级数组存放的才是文件块

号对应的逻辑块号,范围从b/4+12到(b/4)^2+(b/4)+11。如果块大小是4096,则范围是从1036到1049611。

- 最后,下标14中的元素使用三级间接索引,第四级数组中存放的才是文件块号对应的逻辑块号,范围从

(b/4)^2+(b/4)+12到(b/4)^3+(b/4)^2+(b/4)+11。

在图中,块内的数字表示相应的文件块号。箭头(表示存放在数组元素中的逻辑块号)指示了内核如何通过间接块找到包含文件实际内容的块。

注意这种机制是如何支持小文件的。如果文件需要的数据块小于12,那么两次磁盘访问就可以检索到任何数据:一次是读磁盘索引节点i_block数组

的一个元素,另一次是读所需要的数据块。对于大文件来说,可能需要三四次的磁盘访问才能找到需要的块。实际上,这是一种最坏的估计,因为目录项、索引节

点、页高速缓存都有助于极大地减少实际访问磁盘的次数。

还要注意文件系统的块大小是如何影响寻址机制的,因为大的块允许Ext2把更多的逻辑块号存放在一个单独的块中。例如,如果块的大小是1024字

节,并且文件包含的数据最多为268KB,那么,通过直接映射可以访问文件最初的12KB数据,通过简单的间接映射可

以访问剩的13KB到268KB的数

据。大于2GB的大型文件通过指定O_LARGEFILE打开标志必须在32位体系结构上进行打开。

2 文件的洞

文件的洞(file hole)是普通文件的一部分,它是一些空字符但没有存放在磁盘的任何数据块中。洞是Unix文件一直存在的一个特点。例如,下列的Unix命令创建了第一个字节是洞的文件:

[root@localhost]# echo -n "X" | dd of=/tmp/hole bs=1024 seek=6

现在,/tmp/hole有6145个字符(6144个空字符加一个X 字符),然而,这个文件在磁盘上只占一个数据块。

引人文件的洞是为了避免磁盘空间的浪费。它们因此被广泛地用在数据库应用中,更一般地说,用于在文件上进行散列的所有应用。

文件洞在Ext2中的实现是基于动态数据块的分配的:只有

当进程需要向一个块写数据时,才真正把这个块分配给文件。每个索引节点的i_size字段定义程序所看到的文件大小,包括洞,而i_blocks字段存放分配给文件有效的数据块数(以512字节为单位)。

在前面dd命令的例子中,假定/tmp/hole文件创建在块大小为4096的Ext2分区上。其相应磁盘索引节点的i_size字段存放的数为

6145,而i_blocks字段存放的数为8(因为每4096字节的逻辑块包含8个512字节的物理块)。i_block数组的第二个元素(对应块的文

件块号为1)存放已分配块的逻辑块号,而数组中的其他元素都为空(参看下图)。

3 分配数据块

当内核要分配一个数据块来保存Ext2普通文件的数据时,

就调用ext2_get_block()函数。如果块不存在,该函数就自

动为文件分配块。

请记住,每当内核在Ext2普通文件上执行读或写操作时就调用这个函数;显然,这个函数只在页高速缓存内没有相应的块时才被调用。

ext2_get_block()函数处理在刚才“数据块寻址”描述的数据结构,并在必要时调用ext2_alloc_block()函数在Ext2分区真正搜索一个空闲块。如果需要,该函数还为间接寻址分配相应的块(参见本篇博文第一个图)。

为了减少文件的碎片,Ext2文件系统尽力在已分配给文件的最后一个块附近找一个新块分配给该文件。如果失败,Ext2文件系统又在包含这个文件索引节点的块组中搜寻一个新的块。如果还是失败,作为最后一个办法,可以从其他一个块组中获得空闲块。

Ext2文件系统使用数据块的预分配策略。文件并不仅仅获得所需要的块,而是获得一组多达8个邻接的块。

ext2_inode_info结构的

i_prealloc_count字段存放预分配给某一文件但还没有使用的数据块的数量,而i_prealloc_block字段存放下一次要使用的预分

配块的逻辑块号。当下列情况发生时,释放预分配而一直没有使用的块:当文件被关闭时,当文件被缩短时,或者当一个写操作相对于引发块预分配的写操作不是顺

序的时。

ext2_alloc_block()函数接收的参数为指向索引节点对象的指针、目标(goal)和存放错误码的变量地址。目标是一个逻辑块号,表示新块的首选位置:

static unsigned long ext2_alloc_block (struct inode * inode, unsigned long goal, int *err)

{

#ifdef EXT2FS_DEBUG

static unsigned long alloc_hits, alloc_attempts;

#endif

unsigned long result;

#ifdef EXT2_PREALLOCATE

struct ext2_inode_info *ei = EXT2_I(inode);

write_lock(&ei->i_meta_lock);

if (ei->i_prealloc_count &&

(goal == ei->i_prealloc_block || goal + 1 == ei->i_prealloc_block))

{

result = ei->i_prealloc_block++;

ei->i_prealloc_count--;

write_unlock(&ei->i_meta_lock);

ext2_debug ("preallocation hit (%lu/%lu)./n",

++alloc_hits, ++alloc_attempts);

} else {

write_unlock(&ei->i_meta_lock);

ext2_discard_prealloc (inode);

ext2_debug ("preallocation miss

(%lu/%lu)./n",

alloc_hits, ++alloc_attempts);

if (S_ISREG(inode->i_mode)) /* 如果是普通文件*/

result = ext2_new_block (inode, goal,

&ei->i_prealloc_count,

&ei->i_prealloc_block, err);

else /* 如果是目录或符号链接*/

result = ext2_new_block(inode, goal, NULL, NULL, err);

}

#else

result = ext2_new_block (inode, goal, 0, 0, err);

#endif

return result;

}

代码很容易看懂,如果先前有预分配,则直接返回

ei->i_prealloc_block++,没有,则丢弃所有剩余的预分配块ext2_discard_prealloc(inode),并调用ext2_new_block 函数分配一个块:

unsigned long ext2_new_block(struct inode *inode, unsigned long goal,

u32 *prealloc_count, u32

*prealloc_block, int *err)

{

struct buffer_head *bitmap_bh = NULL;

struct buffer_head *gdp_bh; /* bh2 */

struct ext2_group_desc *desc;

int group_no; /* i */

int ret_block; /* j */

int group_idx; /* k */

unsigned long target_block; /* tmp */

unsigned long block = 0;

struct super_block *sb = inode->i_sb;

struct ext2_sb_info *sbi = EXT2_SB(sb);

struct ext2_super_block *es = sbi->s_es;

unsigned group_size =

EXT2_BLOCKS_PER_GROUP(sb);

unsigned prealloc_goal = es->s_prealloc_blocks;

unsigned group_alloc = 0, es_alloc, dq_alloc;

int nr_scanned_groups;

if (!prealloc_goal--)

prealloc_goal =

EXT2_DEFAULT_PREALLOC_BLOCKS - 1;

if (!prealloc_count || *prealloc_count)

prealloc_goal = 0;

if (DQUOT_ALLOC_BLOCK(inode, 1)) {

*err = -EDQUOT;

goto out;

}

while (prealloc_goal &&

DQUOT_PREALLOC_BLOCK(inode, prealloc_goal))

prealloc_goal--;

dq_alloc = prealloc_goal + 1;

es_alloc = reserve_blocks(sb, dq_alloc);

if (!es_alloc) {

*err = -ENOSPC;

goto out_dquot;

}

ext2_debug ("goal=%lu./n", goal);

if (goal < le32_to_cpu(es->s_first_data_block) || goal >=

le32_to_cpu(es->s_blocks_count))

goal =

le32_to_cpu(es->s_first_data_block);

group_no = (goal -

le32_to_cpu(es->s_first_data_block)) / group_size;

desc = ext2_get_group_desc (sb, group_no,

&gdp_bh);

if (!desc) {

/*

* gdp_bh may still be uninitialised. But group_release_blocks

* will not touch it because group_alloc is zero.

*/

goto io_error;

}

group_alloc = group_reserve_blocks(sbi, group_no, desc,

gdp_bh, es_alloc);

if (group_alloc) {

ret_block = ((goal -

le32_to_cpu(es->s_first_data_block)) %

group_size);

brelse(bitmap_bh);

bitmap_bh = read_block_bitmap(sb,

group_no);

if (!bitmap_bh)

goto io_error;

ext2_debug("goal is at %d:%d./n", group_no, ret_block);

ret_block = grab_block(sb_bgl_lock(sbi, group_no),

bitmap_bh->b_data,

group_size, ret_block);

if (ret_block >= 0)

goto got_block;

group_release_blocks(sb, group_no, desc, gdp_bh, group_alloc);

group_alloc = 0;

}

ext2_debug ("Bit not found in block group %d./n", group_no);

/*

* Now search the rest of the groups. We assume that

* i and desc correctly point to the last group visited.

*/

nr_scanned_groups = 0;

retry:

for (group_idx = 0; !group_alloc &&

group_idx < sbi->s_groups_count; group_idx++) {

group_no++;

if (group_no >= sbi->s_groups_count)

group_no = 0;

desc = ext2_get_group_desc(sb, group_no,

&gdp_bh);

if (!desc)

goto io_error;

group_alloc = group_reserve_blocks(sbi, group_no, desc,

gdp_bh,

es_alloc);

}

if (!group_alloc) {

*err = -ENOSPC;

goto out_release;

}

brelse(bitmap_bh);

bitmap_bh = read_block_bitmap(sb, group_no);

if (!bitmap_bh)

goto io_error;

ret_block = grab_block(sb_bgl_lock(sbi, group_no), bitmap_bh->b_data,

group_size, 0);

if (ret_block < 0) {

/*

* If a free block counter is corrupted we can

loop inifintely.

* Detect that here.

*/

nr_scanned_groups++;

if (nr_scanned_groups > 2 *

sbi->s_groups_count) {

ext2_error(sb, "ext2_new_block",

"corrupted free blocks counters");

goto io_error;

}

/*

* Someone else grabbed the last free block in this blockgroup

* before us. Retry the scan.

*/

group_release_blocks(sb, group_no, desc, gdp_bh, group_alloc);

group_alloc = 0;

goto retry;

}

got_block:

ext2_debug("using block group %d(%d)/n",

group_no, desc->bg_free_blocks_count);

target_block = ret_block + group_no * group_size +

le32_to_cpu(es->s_first_data_block);

if (target_block ==

le32_to_cpu(desc->bg_block_bitmap) ||

target_block ==

le32_to_cpu(desc->bg_inode_bitmap) ||

in_range(target_block,

le32_to_cpu(desc->bg_inode_table),

sbi->s_itb_per_group))

ext2_error (sb, "ext2_new_block",

"Allocating block in system zone - "

"block = %lu", target_block);

if (target_block >=

le32_to_cpu(es->s_blocks_count)) {

ext2_error (sb, "ext2_new_block",

"block(%d) >= blocks

count(%d) - "

"block_group = %d, es == %p ",

ret_block,

le32_to_cpu(es->s_blocks_count), group_no, es);

goto io_error;

}

block = target_block;

/* OK, we _had_ allocated something */

ext2_debug("found bit %d/n", ret_block);

dq_alloc--;

es_alloc--;

group_alloc--;

/*

* Do block preallocation now if required.

*/

write_lock(&EXT2_I(inode)->i_meta_lock);

if (group_alloc && !*prealloc_count) {

unsigned n;

for (n = 0; n < group_alloc &&

++ret_block < group_size; n++) {

if (ext2_set_bit_atomic(sb_bgl_lock(sbi, group_no),

ret_block,

(void*)

bitmap_bh->b_data))

break;

}

*prealloc_block = block + 1;

*prealloc_count = n;

es_alloc -= n;

dq_alloc -= n;

group_alloc -= n;

}

write_unlock(&EXT2_I(inode)->i_meta_lock);

mark_buffer_dirty(bitmap_bh);

if (sb->s_flags & MS_SYNCHRONOUS)

sync_dirty_buffer(bitmap_bh);

ext2_debug ("allocating block %d. ", block);

*err = 0;

out_release:

group_release_blocks(sb, group_no, desc, gdp_bh, group_alloc);

release_blocks(sb, es_alloc);

out_dquot:

DQUOT_FREE_BLOCK(inode, dq_alloc);

out:

brelse(bitmap_bh);

return block;

io_error:

*err = -EIO;

goto out_release;

}

ext2_new_block()函数用下列策略在Ext2分区内搜寻一个空闲块:

1. 如果传递给ext2_alloc_block()的首选块(目标块)是空闲的,就分配它。

2. 如果目标为忙,就检查首选块后的其余块之中是否有空闲的块。

3. 如果在首选块附近没有找到空闲块,就从包含目标的块组开始,查找所有的块组,对每个块组有:

a. 寻找至少有8个相邻空闲块的一个组块。

关于用户权限的数据库设计

1 设计思路 为了设计一套具有较强可扩展性的用户认证管理,需要建立用户、角色和权限等数据库表,并且建立之间的关系,具体实现如下。 1.1 用户 用户仅仅是纯粹的用户,用来记录用户相关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权限是被分离出去了的。用户(User)要拥有对某种资源的权限,必须通过角色(Role)去关联。 用户通常具有以下属性: 编号,在系统中唯一。 ü名称,在系统中唯一。 ü用户口令。 ü注释,描述用户或角色的信息。 1.2 角色 角色是使用权限的基本单位,拥有一定数量的权限,通过角色赋予用户权限,通常具有以下属性: ü编号,在系统中唯一。 ü名称,在系统中唯一。 ü注释,描述角色信息 1.3 权限 权限指用户根据角色获得对程序某些功能的操作,例如对文件的读、写、 修改和删除功能,通常具有以下属性: ü编号,在系统中唯一。 ü名称,在系统中唯一。 ü注释,描述权限信息 1.4 用户与角色的关系 一个用户(User)可以隶属于多个角色(Role),一个角色组也可拥有多个用户,用户角色就是用来描述他们之间隶属关系的对象。用户(User)通过角色(Role)关联所拥有对某种资源的权限,例如 l 用户(User): UserID UserName UserPwd 1 张三 xxxxxx 2 李四 xxxxxx …… l 角色(Role): RoleID RoleName RoleNote 01 系统管理员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员 02 监控人员在线监控人员 03 调度人员调度工作人员 04 一般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从该关系表可以看出,用户所拥有的特定资源可以通过用户角色来关联。 1.5 权限与角色的关系 一个角色(Role)可以拥有多个权限(Permission),同样一个权限可分配给多个角色。例如: l 角色(Role): RoleID RoleName RoleNote 01 系统管理员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员 02 监控人员在线监控人员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数据选择器

第八次实验报告 实验六 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与逻辑功能 2、 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调试器、T4153、CC4011 三、实验线路、原理框图 (一)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原理 数据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有若干个输入端,若干个控制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 数据选择器的地址变量一般的选择方式是: (1) 选用逻辑表达式各乘积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包括原变量与反变量),以简 化数据输入端的附加电路。 (2) 选择一组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量。 (二)T4153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及管脚排列图 (1)T4153是一个双4选1数据选择器,其逻辑符号如图1: 图1 (2) T4153的功能表如下表 其中D0、D1、D2、D3为4个数据输入端;Y 为输出端;S 是使能端,在S 是使能端,在 原SJ 符号

S =0时使能,在S =1时Y=0;A1、A0是器件中两个选择器公用的地址输入端。该器件的 逻辑表达式为: Y=S (1A 0A 0D +101D A A +201D A A +301A A A ) (3) T4153的管脚排列图如图2 图2 (三)利用T4153四选一数据选择器设计一个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线路 (1)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见下表: n D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n A n B 1-n C (3)根据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设计出的实验线路图为图3: S 11D 3 1D 2 1D 1 1D 0 1Y

数据库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权限分配)

学习资料:数据库用户管理 SQL Server的安全包括服务器安全和数据安全两部分。服务器安全是指可以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的登录管理、数据库数据的访问安全等,数据安全则包括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库文件的安全性。因此,如果你准备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你应该具有SQL Server登录帐户和访问数据库的权限。 下面逐一讲解如何创建登录帐户、如何创建数据库用户和如何给用户授权。 一、SQL Server身份验证 在登录SQL Server时,需要选择身份验证的方式,SQL Server支持以下两种身份验证。 Windows身份验证。 SQL Server身份验证。 简单地说,Windows身份验证是使用当前登录到操作系统的用户去登录,而SQL Server身份验证是使用SQL Server中建立的用户去登录。 登录验证通过以后,就可以像管理本机SQL Server一样来管理远程机上的SQL Server 服务。 二、建立登录帐户并赋予权限 与创建数据库一样,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的登录名、用户名,为其赋予权限也有两种方式。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建立登录账户并赋予权限 2)使用T-SQL建立登录账户并赋予权限 1.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建立登录账户并赋予权限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通常需要进行三步操作。 1)建立SQL Server登录名 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建立登录的步骤如下。 (1)在“安全性”节点下,右击“登录名”,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建登录名”选项。

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实验4 数据选择器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测试方法。 2. 学习用集成数据选择器进行逻辑设计。 二、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由组合逻辑电路对数字信号进行控制来完成较复杂的逻辑功能。它有若干个数据输入端D0、D1、…,若干个控制输入端A0、A1、…和一个输出端Y0。在控制输入端加上适当的信号,即可从多个输入数据源中将所需的数据信号选择出来,送到输出端。使用时也可以在控制输入端上加上一组二进制编码程序的信号,使电路按要求输出一串信号,所以它也是一种可编程序的逻辑部件。 中规模集成芯片74LS153为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7—1所示,其中D0,D1,D2,D3为四个数据输入端,Y为输出端,A1,A2为控制输入端(或称地址端)同时控制两个四选一数据选择器的工作,G为工作状态选择端(或称使能端)。74LS153的逻辑功能如表7—1所示,当1 =G G时电路不工作,此 1= 2 ) ( 时无论A1、A0处于什么状态,输出Y总为零,即禁止所有数据输出,当( =G G时,电路正常工作,被选择的数据送到输出端,如A1A0=01,则选1= ) 2 中数据D1输出。 图7—1 图7—2 表7—1

当G =0时,74LS153的逻辑表达式为 中规模集成芯片74LS151为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7—2所示。其中D 0—D 7为数据输入端,)(Y Y 为输出端,A 2、A 1、A 0为地址端,74LS151的逻辑功能如表7—2所示。逻辑表达式为 数据选择器是一种通用性很强的中规模集成电路,除了能传递数据外,还可用它设计成数码比较器,变并行码为串行及组成函数发生器。本实验内容为用数据选择器设计函数发生器。 用数据选择器可以产生任意组合的逻辑函数,因而用数据选择器构成函数发生器方法简便,线路简单。对于任何给定的三输入变量逻辑函数均可用四选一数据选择器来实现,同时对于四输入变量逻辑函数可以用八选一数据选择器来实现。应当指出,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时,要求逻辑函数式变换成最小项表达式,因此,对函数化简是没有意义的。 表7—2 例:用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 CA BC AB F +== D A A D A A D A A D A A Y 3 1 2 1 1 1 1 +++= D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Y 7 2 6 1 2 5 1 2 4 1 2 3 1 2 2 1 2 1 1 2 1 2 +++ ++++=

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3.3 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本次重点内容: 1、数据选择器的电路原理与功能。 2、用数据选择器实现函数。 3、数字分配器的电路和功能 教学过程 3.3.1 数据选择器 在多路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其中一路信号挑选出来进行传输,这就需要用到数据选择器。 在数据选择器中,通常用地址输入信号来完成挑选数据的任务。如一个4选1的数据选择器,应有两个地址输入端,它共有22=4种不同的组合,每一种组合可选择对应的一路输入数据输出。同理,对一个8选1的数据选择器,应有3个地址输入端。其余类推。 而多路数据分配器的功能正好和数据选择器的相反,它是根据地址码的不同,将一路数据分配到相应的一个输出端上输出。 根据地址码的要求,从多路输入信号中选择其中一路输出的电路,称为数据选择器。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受控波段开关。多路输入信号:N个。输出:1个。地址码:n 位。应满足2n≥N。 (一、4选1数据选择器 1、逻辑电路:D3、D

2、D1、D0为数据输入端,A1、A0为地址信号输入端,Y为数据输出端,ST为使能端,又称选通端,输入低电平有效。 2、真值表:4选取1数据选择器的真值表。 3.由真值表可写出输出逻辑函数式 (二8选1数据选择器 MSI器件TTL 8:选1数据选择器CT74LS151 1.逻辑功能示意图:D 7、D

6 、D 5 、D 4 、D 3 、D 2 、D 1 、D 为数据输入端,A 2 、A 1 、A 为地址信 号输入端。Y和为互补输出端,ST为使能端,又称选通端,输入低电平有效。

2.数据选择器CT74LS151的真值表 3.输出逻辑函数: ?ST=1 , ??Y=0 , ??????????. ?ST=0 , ???????,??Y= (A 2A 1A 0D 0 +A 2A 1A 0D 1 +A 2A 1A 0D 2 +A 2A 1A 0D 3 +A 2A 1A 0D 4 +A 2A 1A 0D 5 +A 2A 1A 0D 6 + A 2A 1A 0D 7 ST Y= A 2A 1A 0D 0 +A 2A 1A 0D 1 +A 2A 1A 0D 2 +A 2A 1A 0D 3 +A 2A 1A 0D 4 +A 2A 1A 0D 5 +A 2A 1A 0D 6 + A 2A 1A 0D 7 (三用数据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实现原理:数据选择器是一个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输出器:

关于用户权限的数据库设计

1设计思路 为了设计一套具有较强可扩展性的用户认证管理,需要建立用户、角色和权限等数据库表,并且建立之间的关系,具体实现如下。 1.1用户 用户仅仅是纯粹的用户,用来记录用户相关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权限是被分离出去了的。用户(User)要拥有对某种资源的权限,必须通过角色(Role)去关联。 用户通常具有以下属性: 编号,在系统中唯一。 ü名称,在系统中唯一。 ü用户口令。 ü注释,描述用户或角色的信息。 1.2角色 角色是使用权限的基本单位,拥有一定数量的权限,通过角色赋予用户权限,通常具有以下属性: ü编号,在系统中唯一。 ü名称,在系统中唯一。 ü注释,描述角色信息 1.3权限 权限指用户根据角色获得对程序某些功能的操作,例如对文件的读、写、 修改和删除功能,通常具有以下属性: ü编号,在系统中唯一。 ü名称,在系统中唯一。 ü注释,描述权限信息 1.4用户与角色的关系 一个用户(User)可以隶属于多个角色(Role),一个角色组也可拥有多个用户,用户角色就是用来描述他们之间隶属关系的对象。用户(User)通过角色(Role)关联所拥有对某种资源的权限,例如l用户(User): UserID UserName UserPwd 1张三xxxxxx 2李四xxxxxx …… l角色(Role): RoleID RoleName RoleNote 01系统管理员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员 02监控人员在线监控人员 03调度人员调度工作人员 04一般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从该关系表可以看出,用户所拥有的特定资源可以通过用户角色来关联。 1.5权限与角色的关系 一个角色(Role)可以拥有多个权限(Permission),同样一个权限可分配给多个角色。例如:l角色(Role): RoleID RoleName RoleNote 01系统管理员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员 02监控人员在线监控人员

实验四 数据选择器及应用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采用中规模集成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2)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 (3)测定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 (4)设计并验证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 二、预习要求 (1)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的设计原则。 (3)片选端E'起什么作用?E'为何值时,选择器正常工作。 (4)如何用卡诺图分离出多余的变量? 三、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数字电路实验箱、万用表; (2)实验器件:74LS00、74LS32、74LS153、74LS151; 四、实验原理 以前所讨论的组合电路设计方法常称“四步法”,即列真值表,写出逻辑函数,简化逻辑函数和画逻辑图。一般只在使用小规模集成器件时使用。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之后,逻辑设计方法有很大的改变。即可用中规模集成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网络。 1. 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 在数字信息的传输过程中,有时按要求从多路并行传送的数据中选通一路送到唯一的输出线上,形成总线传输。这时要用到数据选择器(多路转换器,可简称为MUX),逻辑符号如图4-1(a)所示。其功能类似于单刀多掷开关,如图4-1(b)所示。 由图4-1(a)看出,数据选择器有n条地址线,2n个输入线,一条输出线。其功能是根据地址线编码从2n个输入信号中选用一个信号输出。即可以把它看成二进制编码的可控开关,由编码控制选通信息,如图4-1(b)所示。

(a )数据选择逻辑符号 (b )单刀多掷开关 图4-1 数据选择器 图4-2是4选1数据选择器。图中1A 、0A 是地址变量,由地址代码来选择 数据通道;0123D D D D 是输入信号;F 是输出信号;E '是使能端或片选端,低电平有效。当E '为低电平时,数据选择器正常工作;E '为高电平时,数据选择器禁止工作。数据选择器的功能如表4-1所示。 (a )电路 (b )逻辑符号 图4-2 4选1数据选择器 表4-1 4选1 MUX 功能表

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本次重点内容: 1、数据选择器的电路原理与功能。 2、用数据选择器实现函数。 3、数字分配器的电路和功能 教学过程 3.3.1 数据选择器 在多路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其中一路信号挑选出来进行传输,这就需要用到数据选择器。 在数据选择器中,通常用地址输入信号来完成挑选数据的任务。如一个4选1的数据选择器,应有两个地址输入端,它共有22=4种不同的组合,每一种组合可选择对应的一路输入数据输出。同理,对一个8选1的数据选择器,应有3个地址输入端。其余类推。 而多路数据分配器的功能正好和数据选择器的相反,它是根据地址码的不同,将一路数据分配到相应的一个输出端上输出。 根据地址码的要求,从多路输入信号中选择其中一路输出的电路,称为数据选择器。 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受控波段开关。多路输入信号:N个。输出:1个。地址码:n 位。应满足2n≥N。 (一)、4选1数据选择器 1、逻辑电路:D3、D 2、D1、D0为数据输入端,A1、A0为地址信号输入端,Y为数据输出端,ST为使能端,又称选通端,输入低电平有效。 2、真值表:4选取1数据选择器的真值表。

3.由真值表可写出输出逻辑函数式 (二)8选1数据选择器 MSI 器件TTL 8:选1数据选择器CT74LS151 1.逻辑功能示意图:D 7、D 6、D 5、D 4、D 3、D 2、D 1、D 0为数据输入端,A 2、A 1、A 0为地址信号输入端。Y 和 为互补输出端,ST 为使能端,又称选通端,输入低电平有效。 2.数据选择器CT74LS151的真值表

3.输出逻辑函数: Y= (A2A1A0D0 +A2A1A0D1 +A2A1A0D2 +A2A1A0D3 +A2A1A0D4 +A2A1A0D5 +A2A1A0D6 + A2A1A0D7 )ST ?ST=1 , ??Y=0 , ??????????. ?ST=0 , ???????,?? Y= A2A1A0D0 +A2A1A0D1 +A2A1A0D2 +A2A1A0D3 +A2A1A0D4 +A2A1A0D5 +A2A1A0D6 + A2A1A0D7 (三)用数据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实现原理:数据选择器是一个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输出器:

数据库用户权限划分

(Database Department ) Tel: (86-10)51652500 Fax: (86-10)51388462 数据库用户权限划分 一、 数据库公共对象设定 公共对象是指在数据库中大家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参数表、视图等实例。以及由某个开发的可以共用的一些函数、过程、程序集等功能模块。凡是可以连接该数据库中用户均具备此项权限。可在对象属性中设置此权限。 公共表 公共视图公共函数 公共过程 插入 查看定义√√ 更改更新 接管所有权控制删除选择√√引用√√ √执行 √ √ 对象 公共对象权限 二、 数据库用户权限设定 用户权限是指用户对于该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拥有的权限。用户不需要对特定对象设置即可拥有。可在数据库上设置此权限。

Tel: (86-21)51695700 Fax: (86-10)85895199 Website: https://www.doczj.com/doc/026778095.html, Zip:200030 库用户权限1DBA (参见角色)数据修改数据查询局部(参见角色)库用户权限2DBA (参见角色)数据修改数据查询 局部 (参见角色) 备份日志√更改任意对称密钥√备份数据库√更改任意非对称密钥√插入√√更改任意服务√查看定义√更改任意架构√查看数据库状态√更改任意角色 √创建XML 架构集合√更改任意路由 √创建表√√更改任意全文索引√创建程序集√更改任意数据空间 √创建队列 √更改任意数据库DDL 触发器√创建对称密钥√更改任意数据库事件通知√创建服务√更改任意消息类型√创建规则√√更改任意应用程序角色√创建过程√√更改任意用户√创建函数√√更改任意远程服务绑定√创建架构√更改任意约定√创建角色√更改任意证书√创建类型√更新√√创建路由√检查点√创建默认值√√接管所有权√创建全文目录√√控制√创建视图√√控制聚合 √创建数据库DDL 事件通知√连接 √√√√创建同义词√连接复制√创建消息类型√删除√√创建远程服务绑定√身份验证√创建约定√显示计划√创建证书√选择√√√订阅查询通知√引用√√更改√√执行√√更改任意程序集 √

实验四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学生实验报告 系别电子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班级11通信1班实验名称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姓名钟伟纯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5日 学号201141302114 指导教师张宗念 报告内容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介绍 数据选择是指经过选择,把多个通道的数据传送到唯一的公共数据通道上去。实现数据选择功能的逻辑电路称为数据选择器。它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多个输入的单刀多掷开关,其示意图如下: 图中有四路数据D0~D3,通过选择控制信号A1、A0(地址码)从四路数据中选中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Q。 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 74LS151是一种典型的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它有3个地址输入端CBA,可选择D0~D7这8个数据源,具有两个互补输出端,同相输出端Y和反相输出端WN。其引脚图如下图11-2所示,功能表如下表11-1所示,功能表中‘H’表示逻辑高电平;‘L’表示逻辑低电平;‘×’表示逻辑高电平或低电平:

图11-2 74LS151的引脚图表表11-1 74LS151的功能表 2、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 74LS153数据选择器有两个完全独立的4选1数据选择器,每个数据选择器有4个数 据输入端I0~I3,2个地址输入端S0、S1,1个使能控制端E和一个输出端Z,它们的功能表如表11-2,引脚逻辑图如图11-3所示。其中,EA、EB使能控制端(1、15脚)分别为 A路和B路的选通信号,I0~I3为四个数据输入端,ZA(7脚)、ZB(9脚)分别为两路的输出端。S0、S1为地址信号,8脚为GND,16脚为V CC。 3、用74LS151组成16选1数据选择器 用低三位A2A1A0作每片74LS151的片内地址码, 用高位A3作两片74LS151的片选信号。当A3=0时,选中74LS151(1)工作, 74LS151(2)禁止;当A3=1时,选中74LS151(2)工作, 74LS151(1)禁止,如下图所示。

8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数字电路-08 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应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变量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具体应用。 2. 熟悉中规模组合逻辑器件功能的测试和设计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变量译码器 变量译码器有n 个输入,2n 个输出,每个输出唯一地对应一组输入构成的二进制 码,当且仅当输入组合为该码时,输出呈有效电平。中规模TTL 集成译码器有74LS139(双2输入、4输出)、74LS138(3输入、8输出)和74LS154(4输入、16输出),输出均为低电平有效,并具有低电平有效的使能控制端S —- 。变量译码器除在数字系统中起二进制译码作用外,还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数据分配等功能。 74LS139的引脚图如图8-1(a )所示,片上有两个独立的2线-4线译码器,各 输出逻辑表达式为: Y —— 0 =01A A S ??、Y —— 1 = 01A A S ??、Y —— 2 =01A A S ??、Y —— 3 = 0 1A A S ?? 显然,当使能S —- 为有效电平“0”时,如果译码器A 1,A 0输入的是逻辑函数的输入 变量A ,B ,则Y —— i 代表了A ,B 构成的最小项m i 的反函数(最大项)。所以,2线-4线通用译码器可附加与非门(与门)实现用标准与-或(标准或-与)表达式表示的二变量组合逻辑函数。同理,n 线-2n 线通用译码器可实现n 变量的组合逻辑函数。 如果把译码器的使能端S 作为数据输入端,则可实现数据分配功能。被分配的串行数字信号D i 从S 输入,当A 1,A 0为不同的二进制码时,D i 信号被分配到译码器对应的输 出端Y —— i 。比如A1A0为“11”时, D i 信号被分配到Y —— 3,此时Y —— 0~Y —— 2输出均为高电平。 (a ) (b ) (c ) 图8-1 器件引脚排列

数据库管理员常工作权限和流程

目录 1数据库操作规范: 1.1数据库关键参数配置: ·新项目或系统、数据库填写系统上线更新记录表; ·mysql数据库应用服务端口设定,默认实例服务端口是3306,其它实例需注意服务端口值; ·数据库内存使用是实际物理内存三分之二,如果是双机系统建议不要超过二分 之一; ·严禁按照Internet上查找的资料中只言片语,对数据库进行调整; 1.2数据库数据提取流程: 1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填写“数据申请单”; 2部门负责人签字; 3DBA依情况操作; 4需求申请部门验收。 1.3数据库操作管理制度: ①业务部门要求的数据库操作需要有书面审批流程,DBA应保留原始文件一份; ②业务部门所填写的数据申请表单,一定需要相关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执行。 ③在做数据库更改操作前,必须和业务人员核对业务逻辑,在完全清楚业务逻辑后进 行数据库操作; ④所有数据库更改操作,必须先进行测试,并将操作放在事物中,分步执行; ⑤保留重要操作的脚本、操作前数据、操作过程结果,以便日后查对; ⑥在完成操作后,要给操作需求方最终结果报告,使需求方可以及时核对; ⑦对于一些核心机密数据,需要遵守公司相关的保密协议,不能向外泄露;

⑧注意维护数据库服务器的硬盘空间,及盘阵上磁盘状态; ⑨按流水记录数据操作日志,作为以后查对凭证; ⑩以后有关数据库手工操作之前,一定通知所有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以便评估、保存操作结果; ⑾DBA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应严格管理,尽可能不要在办公区外上网,更不要浏览和工作无关的网站,一定要安装防毒套装软件,避免感染病毒和木马, 严禁安装与工作无关的应用软件; ⑿当数据库需要调整时,严禁按照网上查找的资料操作数据库,一定是先查看官方完整文档或权威文档,通过严格测试,书写完整报告,经评估后,填写 数据库维护申请表,获审批方可操作; ⒀严禁在其它地方使用工具连接生产数据库,进行操作; ⒁操作流程:填写数据申请单 ·业务部门业务人员提出申请; ·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运营DBA执行,操作完成后,需在“DBA操作结果”中写明操作语 句和影响记录条数; ·运营核查; ·业务部门任务申请人员检验操作结果,并签字确认; ·单据由运营部门保留。 1.4操作系统帐号管理制度: ①在数据库服务器、关键应用服务器上,只能有数据库DBA人员的帐号,开发人 员需要介入时,填写开发人员使用数据库申请单; ②在操作系统中需要启动本地安全策略中有关帐户管理的安全策略,策略如下: ·启动密码必须符合复杂性要求; ·密码长度最小值6个字符; ·帐户锁定时间10分钟; ·帐户锁定阀值5次; ③每两个星期检查一次操作系统日志; 1.5数据库帐号管理制度: ①应用程序帐号权限需要做严格限制,对不同应用需求使用不同权限和操作范围帐号, 要有部门负责人确认; ②在不同应用服务器上相同应用程序应使用不同数据库访问帐号; ③帐号密码需要有复杂性要求(字母、数字14位以上); ⑤所有帐号名称、访问权限、应用程序名称必须记录在案(如:表格形式); ⑥在防火墙上严格限制数据库端口访问的IP地址,只有正常对外服务的应用服务器 IP可以访问相关数据库; ⑦数据库超级用户权限使用严格限制;

实验3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三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器又叫“多路开关”。数据选择器在地址码(或叫选择控制)电位的控制下,从几个数据输入中选择一个并将其送到一个公共的输出端。数据选择器的功能类似一个多掷 开关,如图3-1所示,图中有四路数据D 0~D 3 ,通过选择控制信号 A 1 、A (地址码)从四路 数据中选中某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Q。 数据选择器为目前逻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逻辑部件,它有2选1、4选1、8选1、16选1等类别。 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一般由与或门阵列组成,也有用传输门开关和门电路混合而成的。 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 74LS151为互补输出的8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3-2,功能如表3-1。 选择控制端(地址端)为A 2~A ,按二进制译码,从8个输入数据D ~D 7 中,选择一个 需要的数据送到输出端Q,S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图3-1 4选1数据选择器示意图图 3-2 74LS151引脚排列表3-1

使能端S=1时,不论A 2~A 状态如何,均无输出(Q=0,Q=1),多 路开关被禁止。 1)使能端S=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A 2、A 1 、A 的状态选 择D 0~D 7 中某一个通道的数据输送到输出端Q。 如:A 2 A 1 A =000,则选择D 数据到输出端,即Q=D 。 如:A 2 A 1 A =001,则选择D 1 数据到输出端,即Q=D 1 ,其余类推。 2、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 74LS153 所谓双4选1数据选择器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有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3-3,功能如表3-2。 图3-3 74LS153引脚功能 S1、S2为两个独立的使能端;A 1、A 为公用的地址输入端;1D ~1D 3 和2D ~2D 3 分别为 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Q 1、Q 2 为两个输出端。 1)当使能端S1(2)=1时,多路开关被禁止,无输出,Q=0。 2)当使能端S1(S2)=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A 1、A 的状态,将相应 的数据D 0~D 3 送到输出端Q。 如:A 1A =00 则选择D O 数据到输出端,即Q=D 。 A 1A =01 则选择D 1 数据到输出端,即Q=D 1 ,其余类推。 数据选择器的用途很多,例如多通道传输,数码比较,并行码变串行码,以及实现逻辑函数等。

JAVA用户角色权限数据库设计

实现业务系统中的用户权限管理 B/S系统中的权限比C/S中的更显的重要,C/S系统因为具有特殊的客户端,所以访问用户的权限检测可以通过客户端实现或通过客户端+服务器检测实现,而B/S中,浏览器是每一台计算机都已具备的,如果不建立一个完整的权限检测,那么一个“非法用户”很可能就能通过浏览器轻易访问到B/S系统中的所有功能。因此B/S业务系统都需要有一个或多个权限系统来实现访问权限检测,让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正常合法的使用已授权功能,而对那些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将会将他们彻底的“拒之门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如何设计可以满足大部分B/S系统中对用户功能权限控制的权限系统。 需求陈述 ?不同职责的人员,对于系统操作的权限应该是不同的。优秀的业务系统,这是最基本的功能。 ?可以对“组”进行权限分配。对于一个大企业的业务系统来说,如果要求管理员为其下员工逐一分配系统操作权限的话,是件耗时且不够方便的事情。所以,系统中就提出了对“组”进行操作的概念,将权限一致的人员编入同一组,然后对该组进行权限分配。 ?权限管理系统应该是可扩展的。它应该可以加入到任何带有权限管理功能的系统中。 就像是组件一样的可以被不断的重用,而不是每开发一套管理系统,就要针对权限管理部分进行重新开发。 ?满足业务系统中的功能权限。传统业务系统中,存在着两种权限管理,其一是功能权限的管理,而另外一种则是资源权限的管理,在不同系统之间,功能权限是可以重用的,而资源权限则不能。 关于设计 借助NoahWeb的动作编程理念,在设计阶段,系统设计人员无须考虑程序结构的设计,而是从程序流程以及数据库结构开始入手。为了实现需求,数据库的设计可谓及其重要,无论是“组”操作的概念,还是整套权限管理系统的重用性,都在于数据库的设计。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数据库结构: 首先,action表(以下简称为“权限表”),gorupmanager表(以下简称为“管理组表”),以及master表(以下简称为“人员表”),是三张实体表,它们依次记录着“权限”的信息,“管理组”的信息和“人员”的信息。如下图:

3线8线数据分配器

3线-8线数据分配器 08电信2班成员:罗俊麦文清徐宇詹天文张广平 一.电路名称 3线-8线数据分配器 二.电路功能及I/O口介绍 数据分配器的功能是将一路输入数据从多个输出通道中选择一个通道输出。 输入信号是一路数据D和三个地址输入端A2、A1、A0;输出信号是八路数据Y0、Y1、Y2、Y3、Y4、Y5、Y6、Y7。数据可以是一位二进制数,也可以是多位二进制数。 四.程序代码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DEMUX IS PORT( D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A : 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Y0,Y1,Y2,Y3,Y4,Y5,Y6,Y7 :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 end DEMUX; ARCHITECTURE STR OF DEMUX IS BEGIN PROCESS(D,A) BEGIN

Y0 <= "00000000"; Y1 <= "00000000"; Y2 <= "00000000";Y3 <= "00000000";Y4 <= "00000000"; Y5 <= "00000000";Y6 <= "00000000";Y7 <= "00000000"; CASE A IS WHEN "000" => Y0 <= D; WHEN "001" => Y1 <= D; WHEN "010" => Y2 <= D; WHEN "011" => Y3 <= D; WHEN "100" => Y4 <= D; WHEN "101" => Y5 <= D; WHEN "110" => Y6 <= D; WHEN "111" => Y7 <= D; END CASE; END PROCESS; END STR; 五.仿真结果

数据选择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数据选择器 实验人员:班号: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功能。 (2) 用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设计出一个16选1的数据选择器。 (3) 用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 设计出一个全加法器。 二、实验设备 数字电路实验箱,74LS00,74LS153。 三、实验内容 (1) 测试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的逻辑功能。 74LS153含有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其中和为芯片的公共地址输入端,和分别为芯片的公共电源端和接地端。Figure1为其管脚图: Figure 1 按下图连接电路:

Figure 2 (2) 设某一导弹发射控制机构有两名司令员A 、B 和两名操作员C 、D ,只有当两名司令员均同意发射导弹攻击目标且有操作员操作,则发射导弹F 。利用所给的实验仪器设计出一个符合上述要求的16选1数据选择器,并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的小灯和开关组合表达实验结果。 思路: 由于本实验需要有四个地址输入端来选中16个数据输入端的地址之中的一 个,进而实现选择该数据输入端中的数据的功能,即16选1。而公共的、两个地址输入端和使能端(用于片选,已达到分片工作的目的,进而扩展了一位输入)一共可以提供三个地址输入端,故需要采用降维的方法,将一个地址输入隐藏到一个数据输入端中。本实验可以降一维,也可以降两位。由于两位比较复杂,本实验选择使用降一维的方式。 做法: 画出如应用题中实现所需功能的卡诺图: 00 01 11 10 00 AB CD

01 0 0 1 0 11 0 0 1 0 10 0 1 将D 降到数据输入端中。对应的卡诺图如下: 00 01 11 10 0 1 0 0 D 0 0 1 按上述卡诺图连接电路,用开关控制送给各输入高低电平。其中,“1”表示高电平,“0”表低电平,均由开关上下拨动来控制;A 、B 、C 、D 分别为题中的两个司令员的同意情况和两个操作员的操作情况;F 为导弹发射情况,将F 接到小灯上即可。电路如Figure 3所示(图中即,后面的图均为如此): Figure 3 (3) 用74LS00与74LS153设计一位全加器,并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的小灯和开关组合表达实验结果。 C AB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实验,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实验,数据,选择器,及其,应,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器又叫“多路开关”。数据选择器在地址码(或叫选择控制)电位的控制下,从几个数据输入中选择一个并将其送到一个公共的输出端。数据选择器的功能类似一个多掷开关,如图4-1所示,图中有四路数据D0~D3,通过选择控制信号A1、A0(地址码)从四路数据中选中某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Q。 图4-14选1数据选择器示意图图4-274Ls151引脚排列 表4-1输入s输出A0×01010101Q0D0D1D2D3D4D5D6D7QA2×00001111A1×00110011100 0000001D0D1D2D3D4D5D6D7数据选择器为目前逻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逻辑部件,它有2选1、4选1、8选1、 16选1等类别。 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一般由与或门阵列组成,也有用传输门开关和门电路混合而成的。 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 74Ls151为互补输出的8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4-2,功能如表4-1。 选择控制端(地址端)为A2~A0,按二进制译码,从8个输入数据D0~D7中,选择一个需要的数据送到输出端Q,s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1)使能端s=1时,不论A2~A0状态如何,均无输出(Q=0,Q=1),多路开关被禁止。

数电-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数电-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5V直流电源 2.逻辑电平开关 3.逻辑电平显示器 4.74LS151 三、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器又叫“多路开关”。数据选择器在地址码(或叫选择控制)电位的控制下,从几个

数据输入中选择一个并将其送到一个公共的输出端。数据选择器的功能类似一个多掷开关,如图7-1所示,图中有四路数据D0~D3,通过选择控制信号A1、A0(地址码)从四路数据中选中某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Q。 数据选择器为目前逻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逻辑部件,它有2选1、4选1、8选1、16选1等类别。 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一般由与或门阵列组成,也有用传输们开关和门电路混合而成的。 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 74LS151为互补输出的8选1数据选择器,

引脚排列如图4-2,功能如表4-1。 选择控制端(地址端)为A2~A0,按二进制姨妈,从8个输入数据D0~D7中,选择一个需要的数据送到输出端A,?S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1)使能端?S=1时,无论A2~A0状态如何,均无输出(Q=0,?Q=1),多路开关被禁止。2)使能端S=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A1、A2、A3的状态选择D0~D7中某一个通道的数据输送到输出端Q。 此处以A2A1A0=010为例,则选择D2数据到

输出端,即Q=D2。 D2为0, Q亮。D2为1,Q亮。

使能端为1,D2为1,?Q亮。使能端为1,D2变为0,?Q仍然亮。 74LS151功能测试结果表4-1 输入输出?S A2 A1 A0 Q ?Q 1 x x x 0 1 0 0 0 0 D0 ?D0 0 0 0 1 D1 ?D1

数据库和表权限

MySQL安全性指南(2) 文章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026778095.html,/article.php?articleid=1064 2.1.3 数据库和表权限 下列权限运用于数据库和表上的操作。 ALTER 允许你使用ALTER TABLE语句,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第一级权限,你必须由其他权限,这看你想对数据库实施什么操作。 CREATE 允许你创建数据库和表,但不允许创建索引。 DELETE 允许你从表中删除现有记录。 DROP 允许你删除(抛弃)数据库和表,但不允许删除索引。 INDEX 允许你创建并删除索引。 REFERENCES 目前不用。 SELECT 允许你使用SELECT语句从表中检索数据。对不涉及表的SELECT语句就不必要,如SELECT NOW() 或SELECT 4/2。 UPDATE 允许你修改表中的已有的记录。 2.1.4 管理权限 下列权限运用于控制服务器或用户授权能力的操作的管理性操作。 FILE 允许你告诉服务器读或写服务器主机上的文件。该权限不应该随便授予,它很危险,见“回避授权表风险”。服务器确实较谨慎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该权限。你只能读任何人都能读的文件。你正在写的文件必须不是现存的文件,这防止你迫使服务器重写重要文件,如/etc/passwd或属于别人的数据

库的数据目录。 如果你授权FILE权限,确保你不以UNIX的root用户运行服务器,因为root可在文件系统的任何地方创建新文件。如果你以一个非特权用户运行服务器,服务器只能在给用户能访问的目录中创建文件。 GRANT 允许你将你自己的权限授予别人,包括GRANT。 PROCESS 允许你通过使用SHOW PROCESS语句或mysqladmin process命令查看服务器内正在运行的线程(进程)的信息。这个权限也允许你用KILL语句 或mysqladmin kill命令杀死线程。 你总是能看到或杀死你自己的线程。PROCESS权限赋予你对任何线程做这些事情的能力。 RELOAD 允许你执行大量的服务器管理操作。你可以发出FLUSH语句,你也能指性mysqladmin的reload、refresh 、flush-hosts、flush-logs、flush-privileges和flush-tables等命令。 SHUTDOWN 允许你用mysqladmin shutdown关闭服务器。 在user、db和host表中,每一个权限以一个单独的列指定。这些列全部声明为一个ENUM("N","Y")类型,所以每个权的缺省值是“N”。在tables_priv和columns_priv中的权限以一个SET表示,它允许权限用一个单个列以任何组合指定。这两个表比其他三个表更新,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使用更有效的表示方式的原因。(有可能在未来,user、db和host表也用一个SET类型表示。) 在tables_priv表中的Table_priv列被定义成: SET( Select , Insert , Update , Delete , Create , Drop , Grant , References , Index , Alter ) 在coloums_priv表中的Column_priv列被定义成:  SET( Select , Insert , Update , References ) 列权限比表权限少,因为列级较少的权限有意义。例如你能创建一个表,但你不能创建一个孤立的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