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

■ 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

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

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

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

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

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

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

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

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

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

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

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

物品的习惯。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⑴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和自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⑵会用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的

习惯。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涉及了分类和比较两个知识点,这部分

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操作活动,得到充分的体验。除了利用课后的练习题之外,还可以借助学具和身

边的物品,联系分类和比较。

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展练习,实际应用的思路来教学。

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观察,

会编数学小故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

问题的能力。

⑵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并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⑷在分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能正确的进行表达和交流。

⑸密切联系生活,能把学到的分类与比较的思想与

方法应用于生活之中。

▇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课时

分类1

比较1

综合练习分类

■ 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页,信息窗1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 教学提示: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老师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经历按人物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以及

衣服穿在身体的不同地位的不同的分类过程。通过活动

的展开,让学生从中体会并掌握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标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妈妈的小帮手”这一故事小情景,使学生体

会到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

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标准

教学难点:掌握分类的标准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自主练习的图片

学生准备:练习本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谈话导入,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借此机会教育学生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做一个妈妈的小帮手,在学校要做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设计意图:用零乱的场景激发学生产生分类整理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

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妈妈我

上衣裤子

冬季夏季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并初步感知对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2、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帮小明整理衣服一共有几种分法。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

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

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

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

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

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

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新知: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

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藏在

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

(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

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

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

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

什么这样分。

4、第4题: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5、第5题,布置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指名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整理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节

课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一、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2、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

3、给会飞的动物涂上红色,给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涂上

绿色。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既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你的

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生活中怎么分类。

生:我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

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

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2.把每行中不同类的用○画出来。

答案提示:2.

▇ 板书设计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方法不一样

▇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

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

兴趣。

▇ 教学资源包

智力乐园:猜一猜小兔子家有几名家庭成员??每名家庭成员吃3个蘑菇,有9个蘑菇正好。

参考答案:小白兔家有3名家庭成员。

资料链接

智力乐园:有两堆积木:

(1).第一堆()个,第二堆()个,第一堆比

第二堆少()个.

(2).要使两堆积木一样多,可以从第()堆拿出()个放到第()堆。

(3).7+()=11-()

第一堆第二堆

参考答案:(1).第一堆( 7)个,第二堆( 11)个,第一堆比第二堆少( 4 )个.

(2).要使两堆积木一样多,可以从第( 2 )堆拿出( 2 )个放到第( 2 )堆。

(3).7+( 2 )=11-( 2 )

说课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表面的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情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初步的概括能力。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会分类,对学生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面的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

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将本课的

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妈妈的小帮手”这一故事小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分类的方法,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两位小朋友、两个装满文具的展柜及学生的学具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在教

学的过程中会使用部分的多媒体进行演示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我将采用启

发性教学将整体设计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知识

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二、说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法)

(一)“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和父母一起逛过超市啊?我想通过一般学生都有过的生活经历,这个问题来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说的好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事

物观察仔细的学生给予表扬与肯定。

“老师平时很喜欢逛文具店,听说:开心阿姨和好

心情阿姨都开了一家文具店,老师这节课就邀请同学们

一起去逛文具店,好吗?(出示两个摆满实物的展柜,并邀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阿姨,

请小朋友上演到阿姨这里来购买学具的情境)。这里说明一下,整个环节是进行实物操作的,两个实物展柜

所摆放的文具就如同多媒体演示的这样,同时将全体学

生分出男生与女生两组,竞赛,看看哪一组的学生勇敢、有礼貌、表现的好。在购买文具的时候,我会提示学生

使用简单的“十字”礼貌用语。

然后邀请第一组的小朋友上来买学具,可能会发生

这样一种情况,学生会买表面看到的学具,这样很快就

会买好。这里,我会在第一组小朋友没有回到座位前,

悄悄的走近两个小朋友,刻意安排两个小朋友到“阿姨”那里购买一把尺子,(这个环节我不会提前与扮演售货员阿姨的两个小朋友沟通,目的是突出:去那家把同类物

品进行分类的,这家文具店买东西的那个小朋友很快就

买好了,而去文具摆放很乱的这家文具店,购买文具的

小朋友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这个环节我会控制在一分

半钟,试学生的情况而定,如果实在找不到,老师可以

帮助找,)这时,我会马上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为什么两个小朋友一起到阿姨这里买文具?去开心文具店

的小朋友怎么这么快就买好了呢?学生会争着、抢着回

答这时,可能**小朋友会说因为开心阿姨找得快,**小

朋友也可能会说因为开心阿姨把尺子都放在一起了,开

心阿姨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了等等,对,就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就叫做分类,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板书课题:(分类)这里我会对那些大胆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的

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那么,请同学们结合小朋友购买文具的情境,动脑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分类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学会分类,我们找东西就快了,**小朋友也可能会说,学会分类,我们就可以把东西整理好,不会那么乱了等等,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知道学会分类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我主要以活动为主线,(采用活动教学法)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活动一:张开小嘴,大胆地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现在想对好心情阿姨说点什么吗?**学生可能会说,你要学习开心阿姨,把东西整理好,也可能**同学会说,你要向开心阿姨学习,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等等,(这个说的过程,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对分类意义的理解,更可以让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全班学生给开心阿姨热烈的掌声,让数学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与优点,下面就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帮助好心情阿姨

一起来整理文具店吧!

多媒体辅助教学,显示出展柜里所有的学具。

先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这里都有什么?”这里

有铅笔、文具盒、书包、彩色笔等等,“那我们该如何

分类整理呢?”先请同桌之间说一说、然后再多找几个

学生来说说(可以把铅笔放在一起、把书包放在一起、把文具盒放在一起、把彩色笔放在一起)等等,为什么要这样放呢,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然

后学生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待多媒体演示全部

整理好以后,再进行实物操作,征求学生的意见,该把

这些学具放在展柜的哪一层呢?待整理好以后与整理前

进行对比,让学生们感知分类整理的好处,有种美的感

受和成功的体验,这个活动,主要是要让学生能够按照

单一标准进行分类,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建立师生平等、互相尊重、师生共同合作的合谐关系。

活动(二)伸出小手,摆一摆

尝试实物的第一次分类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会采用先辅后放的策略,这里,我会给学生充足

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

体验把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并能勇敢的尝试用不同的

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一边操作,老师一边巡视,

因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学法方面的指导,并找一名同学把自己的图片粘贴到黑板上,边操作,老师边提问,是按什么分类的?教师询问:“有没有小朋友和这位同学摆的不一样的?”请同学上台来操作。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按什么来进行分类的。从而突出本课的难点。

这个活动环节我要加以说明一下:新课标评价学生的分类能力,不是教师提出一个分类依据,而是学生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上台摆放图形的效果只是老师的一种预设,我会根据当时学生的操作情况而定。

第四个环节,总结反思深化知识

我想借助这个环节来反映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能按单一的标准或不同标准进行对物品的分类。

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进行相互参观,学习!在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互评!再让学生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类整理的!

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提问:你准备怎样应用分类的方法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事情呢?你会有什么困难吗?这个问题我会让同学先在小组内模拟的说说,然后老师当妈妈,请学生来介

绍,学生可能会说:帮助妈妈整理花盆,把开的放在一起,不开的放在一起,帮助妈妈整理书柜,把一样的书

放在一起,我会帮助妈妈整理衣柜,把衣服放在一起等等,这里我会对表述的好,说的清昕的同学进行评价。

作业:把自己所说的付诸于行动,帮助父母整理家务。

以上是我对这节《分类》的教学设计,并且我会在教学结束前,对小组进行评价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给

予鼓励和表扬。

2 比较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的信息窗2比较及自主练习的1、2、3题。

▇ 教学提示: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进行比较,在认识天平平衡

代表两个量的相等的关系,最后通过观察、实物操作、

比较等活动,逐步从直观的比较过渡到简单的推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能初步理解同一个物体如果与之比较对象变化,

比较的结果不同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体会比较几

个量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等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几个量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的思维

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同一个物体如果与之比较的对象的变化,

比较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图、课件、小明、爸爸、妈妈的头

像若干张,天平、小萝卜3根、大萝卜1根

学生准备:练习本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能较快、准确地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 1、“解决天空中有一共有多少只海鸥?”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2、12+3=,哪种方法最容易计算? 3、“解决还剩下多少桶食物?”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4、计算17-4=,哪种方法最简便? 渗透的思想方法 学生主要的训练点

计算方法,书写习惯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 (2)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7=10+( ) 13=( )+3 12=10+( ) 二、创设情景:师:海鸥回来了,小朋友可高兴了。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带着海鸥喜欢吃的食物到海边去喂海鸥,我们也去看看。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说,教师写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3、解决天空中有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12+3= ”

(3)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哪些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①接数的方法:13、14、15 ②因为2+3=5,10+5=15,所以12+3=15 ③因为15可以分成12和3,所以12+3=15 ④因为15-3=12,所以12+3=15 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突出算法最优化②。 (4)师:计算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3+12=15 4、解决还剩下多少桶食物? “17-4= ”的问题。 (1)出示“岩石上的海鸥”主题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并列出算式。师板书:17-4= (2)师:谁能算出17减4等于多少?怎样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①接着减数的方法:16、15、14、13 ②因为7-4=3,10+3=13,所以17-4=13 ③因为17可以分成13和4,所以17-4=13 ④因为13+4=17,所以17-4=13 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突出算法最优化②。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会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拿着2块红方巾。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

编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 全班交流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2.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 (三)知识应用 师: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2.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 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一关:算得数写口诀。 1×5=()口诀:() 3×5=()口诀:() 2×5=()口诀:() 5×4=()口诀:() 5×5=()口诀:() 第二关:你会算吗? 第三关:你行我也行。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乘法口诀编一道应用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四)课堂检测 1.完成下面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二十五;三五() 四五();()一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试题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套练习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看图写数 二、 按顺序填数 三、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 1、 2、 3、 四、想一想,填一填。 五、在○里填<、>或= 5○8 4○9 3○3 6○9 10○9 6○6 5○2 6○0 1 3 5 8 6

六、看图填数 1、☆☆☆☆☆ 2、○○○○○○ ┇┇┇┇┇┇┇┇┇┇┇ □□□□△△△△△△()比()多()和()同样多 七、 1、与4相邻的数是()和(), 比8大比10小的数是() 2、找规律 (1) 5 ,4 ,(),(),() (2) 1 ,3 , 5 ,(),() (3)(), 7 ,8 ,(),() (4) 9,(),7,(),(),() (5) 2 ,(),(),8,10 八、1、把2、8、0、6、3、5、9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一写。 ( ) 〉 ( ) 〉 ( ) 〉( ) 〉( ) 〉 ( ) 2、从小到大排一排。 3 0 4 1 5 2

九、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 )只动物。 (2)从左数排第( ).排第( )。和中间有()只小动物。 (3)从左数排第( ),从右数第( )。 (4)把从后边数的三只动物圈起来。 十、 1、接着画,你能行! 8 6 10 2、画一画 △△△△△○○○☆☆☆☆☆

3、涂一涂,比一比。 ¤¤¤¤ 1、?比¤多。?????? 2、☆比¤少。☆☆☆☆☆☆ ??????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2、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 小朋友你们好!欢迎进入习题大闯关!你能顺利通过 吗?相信你一定能行!快来看第一关吧!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8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班级共有名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握所学知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学生差距较大,肯定会有部分后进生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差。因此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常抓不懈,会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这三个领域来进行设计教学的。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七单元(表内除法)都属于数与代数的范围。 第三单元的角的初步认识和第六单元的认识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和两个智慧广场。 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教材的选取具有广泛性和趣味性的特点,选取新颖有趣的素材,通过实际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内容富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表内乘法(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缝沙包、叠纸啪和做中国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习的。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让孩子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实际的生活情景图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辨别方向,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通过对本册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习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

最新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计算有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1: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 二、重点难点 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并回答: A. 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信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 学生观察并交流汇报。(提出问题) 2、探索新知: (一)千的认识 1、解决问题“一千是多少?”。 A、你认为一千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B、交流: a、根据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数一数,感知10个一百是1千。 b、再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拨出1千来(关注学生拨珠过程,适当引导),近 一步感知10个一百是一千,并理解百、千的十进制关系。 2、让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一个数一个拨。 3、让学生感知一千的多少,1000页纸,1000粒玉米粒。 4、感知“千”这个计数单位和“千”在数位顺序中的位置。 (二)百的认识 1、解决问题“一百二十五是多少”。 A、学生合作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认识一百二十五 从99开始,边拨边数,数到125。(关注99-100、 101、110几个段 的拨珠) B、怎样写一百二十五?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 法。 C、学生说一说125的组成。并说出为什么。

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拼音与字(25分) 1.我能读准确,写漂亮。(12分) shuō huà pénɡ yǒu bǎi huājié rìnǐ men jǐ suì ( ) ( ) ( ) ( ) ( ) ( ) 2、我会拼,还会连。(8分) 栽树 zāi shùér tónɡ睡眠 复苏 yán sèwán shuǎ年龄 颜色 yǒu qùn shuì mián 儿童 有趣 fù sūnián línɡ玩耍 3、照样子写笔画数。(5分) 古岁亲知声绿 (五)画 ( )画 ( )画 ( )画 ( )画 ( )画 二、词与句子(53分) 1.我会这样识字、写字并组词。(12分) 例:直+(木)=(植)(植树) 方+( )=( )( ) 平+( )=( )( ) 古+( )=( )( ) 例:底—(广)+(亻)=(低)(低头) 油—( )+( )=( )( ) 桥—( )+( )=( )( ) 线—( )+( )=( )( ) 2.选词填空。(8分) 张条片座只台首辆 一( )小路两( )树叶三( )儿歌四( )报纸 五( )房子六( )小鸟七( )电脑八( )汽车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6分) ( )歌( )语 ( )暖( )开春( )拂面 ( )颜( )色 ( )里( )云百( )争鸣 4.我会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9分) ①例: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像。 ②例:春雨到底就是什么颜色的?到底? ③例: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格外。 5.连一连,读一读。(6分) 桃花绿了美丽的问题 草儿熟了有趣的笑容 果子红了满意的春天 6.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6分) 春眠不觉( ),( )( )闻啼鸟。 夜来( )( )( ),花落( )( )( )。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1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素质测试 语 文 试 题(1) 一、我 会 把 生 字 工 整 地 抄 在 田 字 格 里。(5分) 手 里 心 头 回 二、按 字 母 表 顺 序 写 韵 母。(12分) 三、我 会 拼,还 会 写。(9分) ni ǎo ni ú b ěn ér 小 水 书 子 b ái y ún z ì j ǐ y á 门 四、写 出 下 列 音 节 的 声 母。(6分) ku ò( ) ji ǎ( ) x ǔ( ) zh ǐ( ) ch à( ) qi à( ) 五、我 会 比 一 比,组 词。(8分)

马()日()月()同()妈()目()明()用()六、写出与带点字意思相反的字。(8分) 1.妈妈打()伞,关.上门,去上班了。 2.远看山()色,近听水无.声。 3.我的前.面是妹妹,( )面是奶奶。 4.人们从这边出去.,那边进( )。 七、写笔顺,数笔画填空。(6分) 火:共()笔,第三笔是() 衣:共()笔,第四笔是() 电:共()笔,第五笔是() 八、选字填空,打“√”。(6分) 1.哥哥(话画)飞(机鸡)。 2.(找我)是中国人。 3.爸爸、妈妈(笑校)了。 4.小鹅(和河)小牛是好朋(有友)。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解落秋叶,能开花。 2.一三四,金木土。 3.时识月,呼作玉盘。 十、读一读,连一连。(6分)

猴子的尾巴短一条叶子兔子的尾巴长一片狗 鸭子的尾巴弯一串青蛙公鸡的尾巴扁一朵树 松鼠的尾巴最好看一棵水珠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一只花 十一、照样子组句子。(6分) 例:有田里井一口 ( ②) ( ①) ( ④) ( ③) 1.①在②鸟儿③飞④天上( ) ( ) ( ) () 2.①一个②我③有④小布熊( ) ( ) ( ) ( ) 3.①把②我③书本④你⑤借给( ) ( ) ( ) ( ) ( ) 十二、读一读,回答问题。(5分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10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 课时分配: 变花……………………………….1课时 变葫芦…………………………… 1课时 大变鸽子………………………….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29 序号: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口算;商是两位数笔算;商中间有0除法;商末尾有0除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借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手动操作中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走进果蔬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提纲: 1.看一看:仔细默读课本2-3页的内容。 2.读一读:朗读课本2-3页的内容。 3.做一做:利用方格图,动手分一分你所提出的问题。 4.算一算:试着算一算你所提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同学们,烟台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品种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整理一下,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全班交流。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索 (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第一幅图) 1.解决红点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1)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算法、列出算式,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96÷3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得好。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① 96÷3=32(个) 90÷3=30 6÷3=2 30+2=32

青岛版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三上数学三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1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教学目标: 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30×3 40×4 60×3 20个十是()个百 12个十是()百()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 (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 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 五、质疑反思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2、笔算(指名板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