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面食发展

山西面食发展

山西面食发展
山西面食发展

1 引言

山西面食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 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因其悠久的历史,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变迁,面食不断地发展, 使山西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并且拥有了种类繁多的各色面食以及不同于别处的风味和特色, 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1]之盛誉。

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山西面食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尴尬,没能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没能树立起王者地位。一些以山西面食为龙头产品的优秀餐饮企业更多的是在省内打天下,还没有一家可以走出山西,更谈不上走向世界。

本文通过研究山西面食创新与发展的问题,目的是希望早日看到中国一绝、世界闻名的山西精美面点能够整合社会优势资源,从传统延续、习惯生产,切换提高到大步走出山西,引领全国面业,演绎高档、营养、保健、口味、艺术的产业化大道上来。无论从面宴到快捷便当的半成品外卖,均应该进行系统创新、改良、开发和科研,并带动山西农作物区域的生产与相关产业链并进,使其真正能够把传统古老的面食,做成山西的一张金色名片,塑造成山西除煤以外的又一灵魂。

2 山西面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山西面食的特点

山西面食发轫于民间,成长于民家。

山西因有它独特的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使它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形态,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面食也有着自己的特色[2]。山西面食独特的食物结构、烹调技艺以至饮食风尚,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大范围属“北方型”,但与毗邻的河北、陕西、内蒙、河南诸省区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

2.1.1 以小杂粮为主

山西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造成了粮食生产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大致南部以小麦为主;中部和东南部以谷子、玉米、高粱等杂粮为主;北部以莜麦、荞麦、大豆为主。历史上山西便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山西通志》记载,山西谷属有黍、稷、粱、麦(冬小麦、春小麦、荞麦)等谷类,豆属有黑、绿、黄、豌、豇、扁、小豆等豆类。

2.1.2 粗粮细作,细粮精作

山西面食的制作要求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即使家常便饭,也非常讲究烹饪技术,善于粗粮细作,细粮精作。民间经常食用的面食就有五六十种,已经达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尤其是杂粮面食产品,堪称山西面食一绝。

例如,山西晋中地区著名的家常面食红面擦尖,选用山西特产的红高粱面和白面加水和成团,用传统的擦尖床擦丝,煮熟佐以蔬菜和各种荤素哨子,口感粗中有细,辅以新鲜蔬菜,营养丰富,风靡山西的包皮面,将白面与粗粮面合二为一,解决了粗粮面的涩粘和难以入口,形成山西面食一道特色饮食。

山西面食的细粮精作,体现在面食的不同花样上,比如翡翠剔尖,剔尖是山西的一种传统花样面食,另外还是山西的“四大面食”之一。翡翠剔尖是在山西“四大面食”之一的剔尖的传统做法上进行改良和创新,采用蔬菜汁和面,既好看又可以增添营养,多用于高档宴会,口感极佳。除此之外还有长寿一根面,抿蝌蚪,栲栳栳等各种面食。

2.1.3 品种丰富

山西面食的品种,就目前有据可查的资料来看,已经达到一千多种。包括有蒸制类面食、煮制类面食、煎烤类面食、炸制类面食、菜饭合一面食等。即使在普通农家中,每天食用面食的话,如果刻意追求质量,也可以做到一个月都不重样。这种以不同材料和成的面团,在农家妇女手里,经擀、削、拨、抿、擦、压、搓、漏、拉等各种手段,再加上不同的浇头,就能魔术般地变幻出姿态各异,色、香、味俱佳的面食来。如刀削面、拉面、刀拨面、剔尖等。

除此之外,食用山西面食有三大讲究:一讲浇头、二讲菜码、三讲小料[3]。浇头有炸酱、打卤、蘸料、汤料等。菜码很多,山珍海味、土产小菜等可以随意而定。小料则因季节而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除了特殊风味的山西醋,还有辣椒油、

芝麻酱、绿豆芽、韭菜花等。正因为如此,山西面食受到众多中外游客的称赞,各种史籍上也多有记载。

2.1.4 面食结构独特

由于长期以来,山西面食无明显主副食区分,重数量,轻质量,再加上山西多旱少雨,气温低,不适合种植蔬菜。因此,在普通人家的食俗中,菜饭合一或汤饭合一成为百姓的主要选择,如晋北的谷垒、晋中的拨烂子、晋东南的和子饭等。从而形成独特的山西面食结构。

2.2 山西面食发展的影响因素

山西地区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面食文化,和这里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4]。

2.2.1 自然地理因素

山西地处我国大陆东部中纬度内陆地带,是内陆高原山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北部边缘,四周有山脉环绕,难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它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地区为山区,气候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干燥多风,干旱少雨,正适合小麦的生长,南部形成了山西重要的小麦产区。另外,境内多山的自然条件又导致了气候具有显著垂直变化的特点,这些条件又适宜耐旱的五谷杂粮的生长。所以,除小麦以外,还有荞麦、莜麦、稷黍等世界上最珍贵最具保筵作用的粮食作物。众多的特色五谷品种为山西人民提供了制作面食的丰富原料,而众多的特色面粉:小麦粉、高粱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杂豆面、黍米面……构成了山西这个由杂粮王国到面食王国的血脉渊源。

2.2.2 人文历史因素

山西地处近寒之地,冬天由于气候寒冷,饮食方面适宜温热,面食恰好符合这一要求,而且食用方便。它集主食、副食于一碗,边吃边添加,各随其便,不必拘泥于饮食的礼仪,吃饭也不费时,农忙的时候以馍或浇面为主食,农闲的时候则以汤面为主食,很是节约。久而久之,面食便在山西扎根,并在人们不断的努力探索之下花样百出,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特殊的食俗文化。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粮食品种最全的地域,并产生了很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风俗,奠定了它成为面食之乡的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的面食不仅名扬四海,还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3 山西面食的发展过程

3.1 山西面食的历史与发展

面食发展史,是一部以晋地为源头的传播发展史[5]。

早在周代,并州就以五谷为主要农作物了。在南北朝时期,山西就已经广泛食用面食了,当时称作“促律忽塔”,最迟在明代它就已经制作得很精美了,其他地方的面食根本无法与山西匹敌。《河东备录》上说:“并代人苦于嗜面。”这就充分的说明古时山西面食就已经是民间的家常便饭。山西面食在隋、唐、北宋时期发展至鼎盛,宋代《太平御鉴》等书中,详细记载了面食的多种做法,可见,一千多年前,面食已经成为人们的桌上佳肴了。到元朝,山西面食已颇具规模。到了明清时期,山西面食的发展又起高潮,精明的山西餐饮经营者不仅在省府太原开馆子,还远到内蒙古的包头,甚至京城等地开餐馆、设面食店。民国刘文炳在《徐沟民俗志》中介绍了当时太原郊县各种面食的做法。今天的太原面食,比起过去来,制作更精美,品种更繁多,风味更独特。每一品种,因采用原料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

3.2 山西面食的传播

时代年轮走过一个又一个世纪,面食及面食业不断在山西演绎传播。运城胡相的羊肉泡馍,从东汉末开始西传陕甘宁,唐时稷山人马金定兄弟千里迢迢去陕西岐山开面馆,字号叫“顺天成”,后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岐山挂面。直到今天,岐山挂面还沿用这个老字号。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往来很频繁,面条和挂面的制作技术很快就传入了日本。公元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两次来到山西,沿着“丝绸之路”将山西面食带回意大利,意大利人将面条种类发展到了四百多种,大多是空心面,粗如手指头,细如头发丝,成为风靡世界的意大利“通心粉”[6]。此后山西面食开始远播世界各国。近代以来,烘烤技术的发展,使面包、糕点等成为面食新的品种,特别是现代西方食品的发展,标志面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五千年的演绎流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外面食文化。然而,山西面食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发展之路仍然存在很大问题,比如产品宣传不到位、企业经营理念欠妥、民族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对海外市场价格定位的偏高,以及各界对山西面食的开发力度不够等,导致山西面食至今无法走出国门。

4 优秀面食业的借鉴

面食业是以面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现象。它是围绕着面食的起源、发展、制作、消费所产生的物质、精神、技能、习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总和。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被赋予并反映了人的意识、人的思维和人的心理状态,它结合且融入了历史的、地理的、文学的、艺术的以及教育的、科学的精神因素,餐饮业的出现,应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餐饮业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出现各种不同品牌的产品,这些产品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同质化倾向加剧,人们不再以产品质量作为选择产品的依据。比如现在在中国拥有几百家连锁店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口味称不上正宗,但却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着众多顾客,无论是从服务质量上,或是他的品牌效应上,都能抓住了客户的心。中国餐饮业未来的走向是朝多元化、集团化发展,经营者如果能跟紧这种发展创新的潮流,就能长久生存,不断获利[7]。反之,则生存空间会愈来愈窄,终被潮流所淘汰。而要实现长久发展,树立一个好品牌是最根本的,谁的品牌受消费者欢迎,谁就拥有市场,谁就可能获利。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业来说至关重要。品牌以质量取胜,常附有文化、情感内涵,使用户形成一定的信任度、忠诚度、追随度,使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有后盾基础,不断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例如2009年在香港上市的味千拉面,其口味虽是日本第二,但却因其有着“白汤之熊”的健康拉面称号,使得他在中国市场上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4.1 味千拉面的品质优势

味千拉面自1968年创设以来,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等各地区拥有470家连锁店,是日本第二大拉面连锁店。味千拉面2000年进入上海,发展至30余家,门店正处在企业的成长期,其产品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及近两年的发展规模,充分显示市场对其产品的接受能力很强,经济效益也很明显;而国内内地餐饮市场中以经营面食为主的饮食店都处在低级的发展阶段,其产品不够专业,服务落后,因此发展以经营面食为主,提升地域内整体面食文化的连锁品牌专门店,将填补地域餐饮的一个空缺,满足市场的需要[8]。2007年味千拉面在香港上市,在资本市场受到了追捧,融资2.5亿美元,2009年营业额达19亿港元。

4.1.1 口味独特健康餐饮

味千拉面发源于日本九州半岛的熊本,拥有九州“白汤之熊”的美誉,其独特的白汤采用猪大骨、各类鱼骨经长时间熬炖而成,含有大量的软骨素,对人体的骨骼钙质有着极佳的补充。企业抓住了味千拉面在日本的这一美誉,在品牌定位方面,以拟人的手法,视“味千拉面”为一种健康食品的代言人,将其定位为“健康餐饮”。这种做法关键在于掌握了消费者心理,把握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牢牢紧扣消费者的三大消费习惯,再利用“聚业成势”策略,成就企业的健康餐饮品牌。我们对“味千拉面”从“日式餐饮”至“健康餐饮”的迎合性差异化定位,以人们对“味千拉面”的感觉与认知入手,区分竞争品牌,利用媒体宣传造势,重点突出味千的健康餐饮概念,树立了本企业的健康餐饮品牌形象,使消费者能准确地识别“味千拉面”健康餐饮品牌,从而再次迅速突围[9]。

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拉面,加上系统化、标准化的服务,是味千拉面得以发展的逻辑。然而,在味千自己人看来,味千拉面卖的是口味,而不是服务。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如果它的拉面口味不好,即使服务再好,味千拉面也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味千拉面有一个非常庞大的产品研发部门,专门追踪研究世界各地的口味,然后通过差异化定位,以多元化的供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味千拉面创始人潘慰认为“消费者除非到超市买我们的面,否则他们做不出我们的味道。让别人不能轻易模仿,才能不被人忘记。我们有自己的研发系统,它让我们能够准确地决定哪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味千拉面的研发团队中有五六个日本人,他们可以把日本高品质、口味好、口味丰富化的理念运用于产品研发中。

4.1.2 标准生产系统管理

在日本,味千只是一个地区性品牌,单店面积也只有二三十平米,但是产品的标准化做得相当成功。各门店的汤、面条、半成品原料,都采取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提供,门店里的厨房,所需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再加工的过程。为此,味千在深圳开出第二家连锁店的时候,就把华强北店的厨房转移到了工业区,扩建了一个食品加工厂,称为中心厨房。以后,在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所有味千连锁店的产品,都来自于这个中心厨房。这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让味千拉面在服务上得到了很大优势,相较于中式面食繁琐的制作方法,味千拉面只需将来料再进行加工,这就大大的缩减了顾客等待的时间,再加上口味优势,不抓住顾客的心都难[10]。其次

在味千拉面所有门店的100个菜品中,每一碗拉面,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一模一样。要让全国46个城市的470家店实现标准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为了让每碗面的分量、温度、口味保持一致,是味千拉面十几个智能部门、9000多名员工的努力。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了工业化、标准化的产品,就可以大量复制开店了。其实不然。企业就如同一部机器,每个零件都合格是不够的,要保证整部机器高效运转,就需要各个零件之间的协调配合,系统化管理就是这样一个工具。味千拉面现在在全国有150多家连锁店,员工数量近5000名,随着快速扩张,人员需求量巨大,员工被其他企业挖走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招聘培训新员工成了人力资源部的头等大事。在《人才篇》中,就有一个《店长培训手册》,为味千提供源源不断的店长级管理人才。

有了工业化、标准化的产品,再加上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味千才得以迅速复制,大多数店都实现了当月盈利的战绩。

4.2 麦当劳的管理优势

麦当劳餐厅是大型的连锁快餐集团,在世界上拥有三万间分店,分布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麦当劳踏入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麦当劳的670家餐厅遍布在跨越中国25个省市和直辖市的108个次级行政区域。到2009年,麦当劳公司总收入达到200亿美元。

4.2.1 明确的经营理念与规范化管理

麦当劳的黄金准则是顾客至上,顾客永远第一。提供服务的最高标准是质量、服务、清洁和价值。这是最能体现麦当劳特色的重要原则[11]。质量是指麦当劳为保障食品品质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标准。例如,牛肉食品要经过40多项品质检查;食品制作后超过一定期限(汉堡包的时限是15分钟、炸薯条是7分钟),即丢弃不卖;规定肉饼必须由83%的肩肉与17%的上选五花肉混制等等。严格的标准使顾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品尝的麦当劳食品都是同一品质的。服务是指按照细心、关心和爱心的原则,提供热情、周到、快捷的服务。清洁是指麦当劳制定了必须严格遵守的清洁工作标准。价值是后来添加上的准则,加上价值是为了进一步传达麦当劳的“向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高品质”的理念。也可以说,这几项原则不仅体现了麦当劳的经营理念,

而且因为这些原则有详细严格的量化标准,使其成为所有麦当劳餐厅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这是麦当劳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12]。

4.2.2 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

为了使各加盟店都能够达到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与标准化,除了上述理念和规范以外,麦当劳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麦当劳体系有三种检查制度:一是常规性月度考评,二是公司总部的检查,三是抽查(在选定的分店每年进行一次)。公司总部统一检查的表格主要有食品制作检查表、柜台工作检查表、全面营运评价表和每月例行考核表等;公司总部的抽查资料有分店的账目、银行账户、月报表、现金库和重要档案,详略不等。而对每个分店的一年一次的检查一般主要由地区督导主持,主要检查现金、库存和人员等内容。地区督导常以普通顾客的身份考察食品的新鲜度、温度、味道、地板、天花板、墙壁、桌椅等是否整洁卫生,柜台服务员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速度等。

4.2.3 完备的培训体系

麦当劳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并建立了较完备的培训体系。这为受许人成功经营麦当劳餐厅、塑造“麦当劳”品牌统一形象提供了可靠保障。麦当劳的培训体系是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主要是由位于芝加哥的汉堡大学完成。汉堡大学是对分店经理和重要职员进行培训的基地。1992年在北京开办的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馆的4名管理人员就毕业于汉堡大学。汉堡大学提供两种课程的培训,一种是基本操作讲座课程,目的是教育学员制作产品的方法、生产及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作业与资料管理和利润管理等;另一种是高级操作讲习课程,主要用于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上,其内容包括质量服务清洁和价值的研究、提高利润的方式、房地产、法律、财务分析和人际关系等[13]。

4.2.4 联合广告基金制度

设立广告基金是麦当劳的重要营销策略。由于大部分加盟者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店,不可能负担大部分广告费用,而大家联合起来,就可以筹集到较丰厚的广告基金。为了能够让麦当劳在更大范围做电视广告,1966年麦当劳总部决定建立联合广告基金制度,并组建了麦当劳全国加盟者联合广告基

金会,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于参加这一计划的加盟店和麦当劳公司直营店,其额度大约占每年总营业额的3%-4%。麦当劳除了总公司广告部以外,在美国各地还有若干个广告基金。这样,品牌宣传的广告经费就充足了。经营者们利用这笔巨大的款项,可以做强势广告宣传。

在宣传“麦当劳”品牌的过程中,坚持统一广告与区域性广告相结合的原则。即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广告基金,在宣传同一个品牌时可以实行不同的创意。也就是说,各个地区是根据自己地域的促销重点和当地价值观、消费习俗等作不同的广告设计来对同一个汉堡包进行宣传。这也是麦当劳公司特许经营体系独具特色之处。

4.3 美国加州牛肉面的战略优势

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在10年的奋斗中,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己的战略管理,独道的经营手段,开拓思路,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年发展壮大起来,在中国的快餐业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的成功之道与经验教训,带给人们深刻地启发和警省。

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因为企业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以市场为核心和基础的,是市场的经营活动[14]。企业离开了市场,就谈不到经营问题。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公司的市场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4.3.1 市场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他们一走入市场的当初,就吸取了荣华鸡、红高梁等由盛转衰、日渐沉寂的教训,避开了由于盲目的与洋快餐挑战,导致定位失误而失败的歧路[15]。聪明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在进行谨慎的市场调查后,客观地评估了当时的自我实力,最终确定了以中国大众化的面食为主,实现做事业的愿望,降低市场风险,降低经营风险,得到知名品牌,得到专有技术,得到无形资产。

4.3.2 各种影响市场发展的措施和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加州牛肉面大王战略管理的成功之一。企业在没有市场发展战略的条件下,在利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影响市场的时候,往往具有盲目性。遇到什么问题就被动的解决什么问题。而牛肉面大王却用战略管理的方法,全面综合的解决问题,例如,价格机制出了问题,他们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调整价格中去,而是去全面

考虑,利用质量销售等其它手段共同解决问题[16]。把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市场战线。

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正是实践以上思路,从战略管理的高度,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创造了竞争优势。在战略管理方面,他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认真实践,不断总结,不断进取,不断完善,形成了可持续发展原则、量力而行原则、比较优势原则、规划经济原则、流动性原则、务本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保证了企业战略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 存在的问题

中国餐饮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和残酷的竞争,在塑造餐饮企业的过程中,我

们应采取相应的经营手段创建品牌,为餐饮业打造一条制胜之路。结合味千拉面、麦当劳、美国加州牛肉面这些优秀的面食企业,不难看出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阶段、服务竞争阶段过渡到品牌的竞争阶段。无疑,山西面食业的发展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它存在的问题仅不止以下这些:

5.1 广告媒介宣传不够

山西面食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山西面食的宣传却显得很不到位。即使是山西人,对山西面食的历史和文化都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大部分都缺乏相应知识的普及。在课堂上没有有关山西面食的课程,有的仅仅是只言片语的介绍,在社会上至今找不到一本系统而翔实地介绍山西面食的书籍、看不到一个能够反映山西面食发展和演变的相关展览或博物馆,找不到一个能够把山西的主要面食制作技艺展现在游客面前的面食店。对于山西面食,我们确实做得还不够,起码在宣传上还无法和“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评价相吻合。

面对这个问题,不仅是山西的面食业,扩展到中国的面食业来看,宣传还是不到位的。在广告媒介上,与肯德基,麦当劳这些代表国外的品牌相比,当各大电视广告在争相放映的时候,象征着中国民族文化的面食的广告在哪里,这些我们没有看到。

5.2 经营理念欠妥

山西本地的一些面食餐馆从经营之初就没有正确的自身定位,目标顾客群不清楚,许多餐馆追求短平快,规模较小,卫生条件差。此外,大部分餐馆未能在场所

内营造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就餐环境,在菜肴制作上也没有自身特色,无法获得稳定客源。

5.3 民族饮食文化差异和价格偏高

山西面食想要走出国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国家对外来文化在境内的传播持谨慎甚至排斥态度,再加上民族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很多海外民众都很不适应中国菜的味道。所以很多餐馆为了招揽顾客,故意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制作出种种“改良版的中餐”。

海外很多国家物价水平较高,同时中餐原料来源困难,许多原料不得不从国内进口,导致中餐馆经营成本高。此外,国外一般制定的食品卫生标准比中方更严格,目前大部分中餐所需的调料没有获得卫生部门的相关许可证件,因此也未能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当地超市。导致中餐的价格偏高,这让很多普通民众都是很难接受的。

5.4 各界开发力度不够

俗话说“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如今的山西面食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尽管在山西的一些面馆也有一些面食制作工艺的表演和面食知识的讲解,但这些也仅限于那些花费较高的食客独享,而对于面食文化的普及则收效甚微。曾经轰轰烈烈举办过的太原国际面食节近两年也悄无声息了,原本决定在今年要举办的08太原国际面食节也在招商工作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毫无理由的取消了,这不仅体现的是政府对山西面食的不重视,更折射出山西面食发展的艰难。

6 开拓海外市场的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紧密结合,一些中国餐饮企业也开始“走出去”。它们与已在当地生根多年的中餐业互动融合,搭建起推广中华文化的特殊平台。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多样、经营理念的差异以及各国不同的监管尺度,中餐业在海外的发展也有落差。

6.1 推动中餐文化传播,打造特色一黑一白

2007年,中国国际煤炭与新能源产业博览会落户山西,太原成为其永久性举办地,这给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山西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更有着享誉中外的面食文化。山西是“中国煤炭大省”,也是“中国面食文化大省”。如果能在举办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的同时,将太原国际面食节恢复

起来,那这一“黑”(煤博会)一“白”(面食节)必将异彩纷呈。充分利用山西作为“中国面食之乡”的资源优势,借国际煤炭博览会的平台,以面食文化作为城市名片,向国内外宣传,这样,山西面食才能真正走向世界[18]。

6.2 结合旅游线路,推出特色之旅

这几年蓬勃发展的山西旅游业为山西面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食元素本就是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山西面食为纷至沓来的国内外游客服务,让他们可以尝山西面食、观面食表演、听面食知识、品面食文化。

首先我们可以把旅游线路和面食文化相结合,推出特色的面食之旅,让面食成为山西旅游的必备因素。

其次建议成立一个三晋面食博物馆,用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展示山西面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光临山西的游客能够系统、全面而翔实地了解山西面食,建议更多的餐厅和面馆能够面向广大游客推出面食表演,同时希望能够配有专人讲解,要介绍清晰,讲解清楚,将面食的做法、工艺、传说和典故介绍给广大游客,以弘扬山西面食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山西,让他们在饱口福的同时饱眼福。

最后可以成立美食协会或餐馆协会等,一方面有利于行业内部与外国同行的交流和协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组织中餐文化推介和普及活动,增加海外普通民众对中餐的了解。另外,中国有关机构也应该多制作中餐对外宣传光碟、书籍、画册等,以丰富外国人对中餐的认识。

6.3 确定发展战略,解决顾客定位

因地制宜、灵活经营是中国商人开设中餐馆必须遵守的经营原则。创业之初,必须充分考虑餐馆所处的地段、客流量、当地的潜在消费人群,制定合理菜品目录和合理的价格。比如,对于老龄客户来说,大都喜食相对较软的面食,这就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延长烹饪时间,而为了不让顾客因等的时间太久丧失了客户源,那在等待的过称中,就需要利用免费小菜等来稳住客户。

6.4 坚持中国特色,适当降低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实践证明,中国人开设的中餐馆应该坚持烹制正宗的中国菜肴,刻意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可能会适得其反,既丧失了中国特色,又误导了本就对中餐不甚了解的普通民众。这样一来,既不会有华侨华人光顾,也不会受到希望享用正宗中餐的“洋顾客”的喜爱,“原汁原味的中餐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中国饮

食文化的魅力。当然,在某些菜品上也可以适当寻求变化,例如水煮肉片等偏辣的菜品可以减少辣味,一些凉菜可以添加当地人喜欢的各种调料等。山西面食也可以制作一些配合当地人口味的面食,俄罗斯人喜欢酸甜口味,将面食和一些酸甜口味的菜肴炒在一起,制作出特色的面食,如鱼香肉丝炒面等。

目前,海外的中餐馆仍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尽管海外的普通民众对中餐消费能力有限,但从长远战略发展和弘扬中华餐饮文化的角度来说,未来应该让普通民众也吃得起地道的中餐,因此应该在降低价格上做文章,努力实现本地采购是一个实现降低价格的好办法。

6.5 加强开发力度,打造名牌效应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任何企业来说,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强势品牌,成为保持战略领先性的关键。正如美国著名营销专家拉里·赖特描述的那样:“未来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必须认识到,只有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惟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拥有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牌”。

“中国面食之乡”的授牌明确了山西面食的起源性、代表性和唯一性。充分运用好“面食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对传统面食生产技艺进行总结并提高,争取为一些独具特色的面食生产技艺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山西面食发扬光大。同时,以“面食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放大这一品牌,进行全方位开发,提高山西外向度,进行经贸交流等多项合作。

为了便于携带可以把山西的面食和风味食品进行包装,这样让顾客在品尝之余能够带回家馈赠亲友,间接地宣传山西和山西面食;其次可以将面塑做成小模型进行销售,可以单件出售也可组合销售,让面塑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然后还可以将面食表演的过程制作成一套小瓷人,模拟面食表演的分解动作,让游客能够通过这一颇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完整的了解山西面食的表演过程。

7结束语

山西面食,千百年来,流传至今,是三晋人民不分老幼、无论贵贱所共同喜爱的一种饭食。尤其是夏夜城乡,街头巷尾,小摊贩。无不以琳琅满目的各种面食招揽顾客。正如西晋人束暂在《饼赋》中新描述的:“柔若春绵,白似秋練。气勃郁

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垂涎于下风,童仆空嚼而斜眄。擎碗者舐唇,立侍者干咽。”辞虽夸饰,然亦可窥知山西面食精美可口之一斑。

总之,孕育在山西灿烂文化中的山西面食,应该随着山西经济的蓬勃发展得到更大的发展,在丰富人们食文化的同时,助推山西经济。希望能够引发山西的行业精英与相关部门领导及经济界、新闻界的再重视、再研讨,让山西传统面食产业真正走出本土,走进集团规模,走向全国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山西面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l]李镇西.魂系山西.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02):125

[2]燕治国.白案上的面食舞蹈.学苑出版社,2001,(09):39~42

[3]李名义.我国北方面食民俗面面观.咸宁日报, 2005年1月12日

[4]王枫,丁冠昂.山西面食的发展和民间习俗.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年

[5]葛建军.山西面食发展问题之思考.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8年

[6]姚勤智.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惯.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7]朱敏.对我国餐饮企业品牌战略思考.广西师范大学报,2009年11期

[8]伍福生.特色餐馆成功实例(五).广州出版社,2004,(09):145~148

[9]赵伦.打开特色面食致富路.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4,(07):30~42

[10]荆林波,马彦华.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10年

[11]赵聿亮.餐饮业品牌的塑造.现代商业,2009年

[12]何志文.中国餐饮的创新与品牌.封面故事,2009年7月

[13]Grossman G. M. and A. B. Krueg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BER Working Paper No.3914,1991

[14]周永刚.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在中国的发展及战略管理.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12月1日

[15] Learner Edwards. The Structure and Effects of Tariff and Nontariff in 1983.Jones and Krueger,1990,(05):19~21

[16]C. P. Chandrasekhar. The Green Barrier to Free Trade.Bussinesline.1985(07):56

[17]赵云英.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融合趋势.吉林大学,2004年4月1日

[18]葛建军.山西面食与旅游开发.改革与开放,2009,(08):6~8

致谢

本文是我在杜鹃老师的悉心指导、启发和热诚的帮助下完成的。杜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谦和的持人态度、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思路的教学模式,令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做人方面都受益匪浅。并且杜老师事无巨细的修改论文的精神令我深深的敬佩和感激。值此即将毕业之际,向杜鹃老师表示挚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这么多年的培养。另外,也要向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为学生付出辛勤劳动的其他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山西大同调查报告

关于建筑文物保护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山西大同为例 XXX大学赴山西大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摘要:在实地调查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一些建筑文物的现状地介绍,对古城建筑文物保护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迹保护建筑文物城市规划 一、古建筑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山西大同作为两汉名城,北魏帝都,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在历史进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大同古城保存了较好的街道和里坊格局,使得大量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建筑得以留存下来,其中很多建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建筑文物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保护古建筑对于保护地域文化个性、改善地域人文景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古建筑的保护不仅能够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而且有助于煤都大同的经济转型加深当地的文化底蕴。大同古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华严寺。华严寺始建于辽,坐落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中国辽金时期华严宗派的重要寺庙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上寺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是我国辽、金时期现存的最大佛殿,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下寺殿内的重楼式雕木藏经阁殿,殿后的壁天宫楼阁,被称为“海内孤品”,具有重要的科学艺

术价值。同时,殿内共存31尊辽代塑像,艺术价值极高 2.善化寺。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位于大同市城内西南隅,其沿中轴线坐北朝南依次排列。主要建筑为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两侧为观音殿和地藏殿,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殿内保留大量泥塑、壁画、碑记,其中泥塑堪称“国之瑰宝”。 3.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实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位于大同市城区阳和街。8.00m,厚2.02m,长45.50m。主要画面由9条气势磅礴的飞龙组成,壁两侧是日月图案,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风格秀雅、端庄。 二、大同古城的形成 根据历史记载和遗址考证,大同城址变迁大致分为:秦汉平城、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大同府城及建国后大同市5个阶段。现遗留下的古城城代墙是明清时的遗址。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唐、辽、金、元旧城的基础上,从南裁去 1.38km,修建了明城池。城略呈长方形,东西边长1.8km,南北长1.82km,周边7.24km,面积 3.28km2。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方为基础,墙体在墙基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是现代砖的7倍。城墙高14m,上又砌长5m,高0.8m,厚0.5m的垛墙,全城共有580对垛子,代表着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设四门:东为和阳、南为永泰、西为清远、北为武定,上各建城楼。共有角楼4座、望楼54座、窝铺96座。四门外是瓷城,城外壕深15m,各门设吊桥。景泰年间筑北小城,周长3km、高

山西面食发展

1 引言 山西面食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 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因其悠久的历史,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变迁,面食不断地发展, 使山西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并且拥有了种类繁多的各色面食以及不同于别处的风味和特色, 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1]之盛誉。 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山西面食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尴尬,没能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没能树立起王者地位。一些以山西面食为龙头产品的优秀餐饮企业更多的是在省内打天下,还没有一家可以走出山西,更谈不上走向世界。 本文通过研究山西面食创新与发展的问题,目的是希望早日看到中国一绝、世界闻名的山西精美面点能够整合社会优势资源,从传统延续、习惯生产,切换提高到大步走出山西,引领全国面业,演绎高档、营养、保健、口味、艺术的产业化大道上来。无论从面宴到快捷便当的半成品外卖,均应该进行系统创新、改良、开发和科研,并带动山西农作物区域的生产与相关产业链并进,使其真正能够把传统古老的面食,做成山西的一张金色名片,塑造成山西除煤以外的又一灵魂。 2 山西面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山西面食的特点 山西面食发轫于民间,成长于民家。 山西因有它独特的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使它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形态,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面食也有着自己的特色[2]。山西面食独特的食物结构、烹调技艺以至饮食风尚,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大范围属“北方型”,但与毗邻的河北、陕西、内蒙、河南诸省区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

大同煤炭l旅游推广调查报告

大同煤炭l旅游推广调查报告

大同煤炭旅游推广调查报告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明朝,诗人于谦便赞颂过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煤炭,作为取暖的资源,已经被世世代代开发利用。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能源资源与文化资源这两个浑然不同的圈子已经结合在了一起。就我省的能源资源而言,其优势在煤,其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山西的工业新型化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不但要挖好煤,还要用好煤,“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已逐步成为我省的新型发展模式,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煤炭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例如:大同市的晋华宫矿山公园。它由同煤集团开发,是中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也是国家及省市重点支持的云冈域旅游景点配套项目,以晋华宫矿“煤都井下探秘游”项目为依托,凭借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的地理位置,依靠悠久的采煤历史文化和罕见的侏罗纪煤层地质奇观,取得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并入选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名录》。

然而,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个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使得它原本所具有的价值得不到发挥,甚至造成经济亏损,使得经济转受到阻碍。 二、调查目的 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多种有害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粗放式开采方式,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的同时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进而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热潮的兴起,众多企业纷纷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作为企业重要战略,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追求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协

调发展。发展煤炭旅游而正值当前大同市全力打造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大同市委市政府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替代产业之一。 在企业响应和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大力宣传,将大同煤矿旅游推广,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创新旅游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从而增加收入,扭转当前大同晋华宫矿山公园经济亏损的现状。 三、调查方式 1、网上查询 经过在网上进行资料搜索,我们了解到晋华宫矿山公园开始对游客开放以来经济处于亏损状态。 2、实地考察 寒假期间,经过对晋华宫矿山公园的实地参观,我们发现同煤集团以工业旧址和地质景观为依托,以井下探秘游为龙头,增加探险性、刺激性项目,在地面建设了煤博馆、仿古城楼、城墙、烽火台果木园·工业遗址、望佛台、观光栈道等景点,改造了道路,提高旅游观赏度,把矿山打造成与云冈石窟相媲美的旅游矿井文化品牌,扩大旅游规模、增加旅游项目,开发餐

山西大同市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山西大同市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这些中小型企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少、规模小,融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整个国家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维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通过山西大同市调查研究,分析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特点和作用,以及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更大的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字:中小企业生存现状问题解决途径

目录 1引言 (1)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 研究背景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内研究现状 (2) 1.3.2国外研究现状 (2) 1.4研究方法 (2) 2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特点 (2) 2.1数量多,分布广 (2) 2.2规模小,相对集中 (3) 2.3经营灵活、多样 (3) 2.4大部分是家族企业,一般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 (3) 2.5成长快,发展迅速 (3) 2.6资金少,竞争压力大 (3) 3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 (4) 3.1中小企业已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4) 3.2 中小企业对大型企业具有补充作用 (4) 3.3 对于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4) 3.4 中小企业能推动社会科学技术创新 (4) 3.5 缓解就业压力,降低金融风险 (4) 4山西大同市中小企业生存所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5) 4.1中小企业流动现金缺乏 (5) 4.2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5) 4.3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完备 (6) 4.4生产成本高而利润空间小 (6) 4.5市场开拓和人才引进难 (7) 4.6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缺少专利发明 (8) 5山西大同市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的解决途径 (8) 5.1扩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8) 5.2改良自然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 (9) 5.3拓展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9) 5.4改善人才引进机制 (10) 5.5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0)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2)

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安平煤业有限公司“3·23”事故调查报告2016

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安平煤业有限公司“3·23”顶板大面积垮落导致瓦斯爆炸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发布时间:2016-12-27 来源:事故调查处 2016年3月23日22时07分37秒,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安平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平煤业)8117综采工作面发生一起顶板大面积垮落导致瓦斯爆炸重大事故,造成20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804.37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郭声琨和王勇等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焕宁及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对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李万疆带领工作组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就抢险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做出具体部署,24日上午,时任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李小鹏赶赴事故现场,对抢险救援、善后处理等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付建华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带领省安监局、省煤炭厅、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煤集团)迅速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全力展开抢险救援。经过全体救援人员的全力搜救,至3月25日12时26分,搜救人员发现最后1名

遇难矿工,救援工作结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16年3月25日组织省监察厅、公安厅、安监局、煤炭厅、总工会等单位成立了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安平煤业有限公司“3·23 ”顶板大面积垮落导致瓦斯爆炸重大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另外还聘请1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协助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等工作,查清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制定了防范措施及整改建议,形成了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一)同煤集团概况 同煤集团为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其前身为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2000年7月改制成为同煤集团。同煤集团是一个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物流贸易、文化旅游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所属二级单位139个,在职员工20余万。现有

山西面食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山西面食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数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山西面食文化作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亚文化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山西面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许多不可预测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山西面食文化特点的分析,提炼出山西面食文化传播的困境,依此为山西面食文化船舶和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推动山西面食文化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面食文化,传播,困境,出路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也正因为这样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山西源远流长的面食文化。明代程敏政在《傅家面食行》诗中有句云:“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对山西面食大加赞赏。山西面食种类丰富多样,据统计其总数甚至超过一千多种,其独特的口感也受到众多人的喜爱,素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称。但是,山西面食文化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遇到了许多困难,阻碍着自身的发展。 面食文化是以面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围绕着面食的起源、发展、制作、消费所产生的物质、精神、技能、习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总和i。 一、独特的环境孕育的独特的面食文化 山西之所以孕育出如此独树一帜的面食文化是与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分不开的,其气候、土壤、地形及山西人的性格等都对面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地理因素是面食文化形成的根本因素。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的形成最根本的是受到该地区的地利环境因素的影响,地区的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形成,尤其是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更加直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情况在山西更为明显。人类获取食物通常是在对自然开发的过程中获得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大相径庭,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多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旱灾时有发生,因此更加适宜种植比较耐旱的谷类作物,在山西的土地上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荞麦、高粱等,以此为基础,磨出了小麦粉、玉米面、高粱面、豆面、荞麦面、莜面等各种面粉,这就限定了饮食习惯向着面食方向发展,利用这些面粉制作出了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多种多样的面食种类,同时,面食的发展制作也反过来推动了谷类作物的种植和发展。从山西的农作物分布来看,涵盖了多种类型,这就导致了粮食生产区域和粮食种类的多元化ii。同时,山西的气候、地形、土壤等不适合蔬菜种植,因此人们更多的依靠面食果腹。在这种情况下,山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面食文化。

山西省大同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XX省XX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经济适用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房,它是在总结福利制度分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由政府运用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进行收入分配调节而通过立法、设立机构、控制价格等手段建立起的住房保障制度。经济适用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近十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政策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解决中低收入弱势群体住房问题、缓解城市居住压力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本文以实地调查为依据,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的整理分析,了解XX省XX市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发现XX市经济适用房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XX、XX、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对策 Study on Economical Housing in Datong Shanxi Province Abstract:Economical Housing is mercial housing whose nature is a social security, which is summing up the welfare system for housing allocation on the basis o 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housing problems of low-ine residen ts by the government.The basic principle of using market mechanisms to carry o ut the distribution of ine and the adoption of legislation regulating the establish ment of institution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controlling prices of housing securi ty system. Economical Housing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nearly a decade, whether in policy or practi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 esults in solving housing problems of low-ine vulnerable groups to ease the pre ssure of urban living to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In this paper, we based on

山西饮食文化

山西饮食文化: 面食之乡: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居住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尽管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瞩目。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饮食习俗: 山西百姓的饮食习俗在北方地区是非常独特的。特殊的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山西独特的面食文化,而面食文化又孕育了山西人特殊的饮食习俗。 嗜好面食,兼喜汤食。除了盐醋之外,人们一向将大葱、韭菜、花椒、大蒜、辣椒乃至生姜等视为必不可少的佐餐小菜和烹调佐料。除了盐醋之外,人们一向将大葱、韭菜、花椒、大蒜、辣椒乃至生姜等视为必不可少的佐餐小菜和烹调佐料。 饮食习惯: 日常饮食习惯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 闽菜: 以福州闽菜为代表,闽菜其实就是福州菜为主体,代表着闽菜文化.闽菜又称福建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侯县,在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福州菜淡爽清鲜,重酸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包括长汀及西南一带地方,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带有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这一传统即使进入上海,尽染海派风味后,依然未变.闽菜是20年代初进人大上海的,前几年仅剩一家闽江饭店,现在经过网点调整,闽江饭店已成历史了,只有都城大酒家还有闽菜供应.除了招牌莱“佛跳墙”外,还有七星鱼丸、乌柳居、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等等,均别有风味. 特点 一、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 由于福建的地理形势倚山傍海,北部多山,南部面海,苍茫的山区,盛产菇、笋、银耳、莲子和石鳞、河鳗、甲鱼等山珍野味;漫长的浅海滩涂,鱼、虾、蚌、鲟等海鲜佳品常年不绝.平原丘陵地带则稻米、庶糖、蔬菜、水果誉满中外.山海赐给的神品,给闽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也造就了几代名厨和广大从事烹饪的劳动者,他们以擅长制作海鲜原料,并蒸、氽、炒、煨、爆、炸、炖为特色. 二、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 闽菜注重刀工,有“片薄如纸,切丝如发,剞花加荔”之美称.而且一切刀工均围绕着“味”下功夫,使原料通过刀工的技法,更体现出原料的本味和质地.它反对华而不实,矫揉造作,提倡原料的自然美并达到滋味沁深融透,成型自然大方、火候表里如一的效果. 三、汤菜考究,变化无穷 闽菜重视汤菜,与多烹制海鲜和传统食俗有关.闽厨长期以来把烹饪和确保原料质鲜、味纯、滋补联系起来,从长期积累的经验认为,最能保持原料本质和原味的当属汤菜,故汤菜多而考究.有的白如奶汁,甜润爽口;有的汤清如水,色鲜味美;有的金黄澄透,馥郁芳香;有的汤稠色酽,味厚香浓. 四、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 闽菜的烹调细腻表现在选料精细、泡发恰当、调味精确、制汤考究、火候适当等方面.特别注意调味则表现在力求保持原汁原味上.善用糖,以甜去腥膻;巧用醋,因酸能爽口,味清淡则可保持原味.因而有甜而不腻,酸而不淡而不薄的盛名。

山西面食大全

山西面食大全 01焖面 豆角焖面最好吃,山西人夏天的最爱,也是我夏天最爱吃的!跌上一大碗 焖面(山西人说吃面不叫吃面,叫“跌”面,从这个字也能看出山西人对 面食的热爱)再啃上一瓣蒜,天上人间! 下次把我家的传上去! 02不烂子 本名“拌子”,山西方言里,把“拌”这个字拆成bu和lan 两个音来读, 谐音就成了“不烂子”。晋南叫做“古雷”。做法:将土豆去皮洗净切丝,拌入面粉,搅拌均匀后上笼蒸熟。春末槐花开时也可以用槐花做。 炒着吃更爽! 03饸硌面(河捞面) 这是荞麦面做的山西的五谷杂粮太丰富了 04莜面栲栳栳 05莜面

06猫耳朵是山西住户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一般而论,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和,吃起来十分鲜美。配料各随其便,一般人家爱用韭菜肉丝和虾米,就很够味,讲究的用虾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随心所欲,没有止境的了。 07 拨鱼儿也叫面鱼儿 08揪片儿 09擦尖儿 晋南叫擦圪斗,一般用红面(高粱面)擦成 10 剔尖儿 11牛肉丸子面

12晋南臊子面 晋南主要指山西西南部的临汾和运城这里的人民很会吃饮食风格与邻近的陕西河南较为接近运城人爱吃辣 运城的羊肉泡馍只是名头没有西安的响 临汾特产不是一般的好吃 13打卤面 14手擀面 这种是带汤的,在晋南叫做“其子”。还可以用豆面、三合面 擀出来,特营养。 15刀泼面 炒刀削面 刀削面 见识下他们的刀功~~大部分的山西面馆厨师可以吧一团面

大同市 天燃气市场调查报告

大同润燃气有限公司 企业调研内容 一、公司概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公司的历史沿革情况; 大同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于2007年7月由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国新能源发展集团公司共同出资设立,2011年4月股东转为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4400万元,(经2011年公司董事会双方股东同意增资5000万元,手续正在办理中)华润燃气(集团)公司占有75%的股份,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占有25%的股份。 2、人员数量及机构设置; 目前公司员工共有510人,其中正式员工208人、煤气公司借调191人、临时聘用人员104人,国新能源调派7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16人。高管人员8名,其中经董事会通过聘任6名(华润燃气集团外派经理人3名、股东方派驻人员3名),公司聘任总经理助理2名。内部组织结构设置为十部一室、十个分公司,分别为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安全技术部、市场开发部、物资供应部、工程部、客户服务部、运行管理部、CNG事业部、调控中心、矿区分公司、燃气具销售中心、大同县分公司、阳高县分公司、天镇县分公司、浑源县分公司、灵丘县分公司、广灵县分公司、左云县分公司、朔州市右玉县分公司。 3、特许经营情况; 2007年以来,大同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沿袭公司前身大同市天然气公司所经营大同市城区以外经营区域,2008年以来,公司按照市政府关于置换煤气用的要求,对17万煤气用户进行了置换,对大同市实现了天然气经营全覆盖,根据市政府会议纪要,公司将在与当地煤气公司重组后授予市区燃气特许经营权,目前正在推进中,2009年公司与大同市政府签署了市属七县燃气项目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大同市周边、大同县、阳高、天镇、浑源、灵丘、广灵、朔州市右玉县燃气经营特许经营权,左云县将在今年上半年签署。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文化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山西的饮食文化以面食文化为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融入了山西历史的、自然的以及商业的精神财富。 历史因素与面食文化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已经大量出现,据史料记载,面食在汉代已经是上至皇宫,下至百姓的普遍性食品。宋代开始,面食发生变化,有了炒、燠(即是焖)、煎等方式,而且还在面中加入或荤或素的浇头。最迟在明代,面食的制作就已经很精美了。明代程敏政在《傅家面食行》诗中有句云:“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

对山西面食大加赞赏。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山西面食整合了诸多地区的面食特点,形成了今天的面食文化。 自然环境与面食文化 山西省,地处内陆高原山区,届东亚季风区北部边缘,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显著,大小旱灾多易发生,有谓十年九旱。山西除汾河两岸外,大都为山区,适宜耐旱五谷生长。早在周代,并州即以五谷为主要农作物(《周礼·职方》“豫州、并州宜五种”)。历史上,交通又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别明显。在这样的条件下,取材于当地所产小麦、玉米、高粱、谷等杂粮,限定了饮食向着面食文化模式发展。反之,面食文化模式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种植向杂粮种植发展。再者,山西中北部地处高寒之地,对饮食的要求自然是温热型,且食用方便。 特点: 山西独特的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凝固,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面食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山西面食独特的食物结构、烹调技艺以至饮食风尚,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大范围属“北方型”,但与毗邻的河北、陕西、内蒙、河南诸省区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 以小杂粮为主:山西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造成了粮食生产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大致南部以小麦为主;中部和东南部以谷子、玉米、高粱等杂粮为主;北部以莜麦、荞麦、大豆为主。特定的自然

大同市转型的调研报告

吉首大学商学院研究生 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标题关于大同市转型的调查报告姓名张东燕 专业年级08级企业管理 学号20083023006 2009年9月

关于大同市转型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大家都知道大同是我国煤都,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如果单单依靠生产、销售煤炭来增加经济收入,那么这个城市最终会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走向衰退。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希望我的家乡的未来更加辉煌,同时,近三年来,大同市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想知道大同市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是怎样做转型发展的。基于以上调查目的我于2009年暑假期间对大同市发展改革委、大同市统计局、大同市环保局进行调研。 二、主要内容。 1.大同市的简介 大同市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该省最北部,大同市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驰名中外的“煤都”,煤都的称号名副其实,因为该市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已达718亿吨。除了煤炭资源外,大同市还用其他自然资源,水泥石灰岩,总储量为21517.6万吨;石墨矿石资源已探明储量为5162.3万吨;熔剂石灰岩资源,累计探明储量7019.2万吨,高岭岩资源已探明储量为17424.35万立方米。另外,大同市是一座具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首批入选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300年的发展历史孕育了不可复制的大同文化和旅游资源,主要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很多国家级旅游景区。 2.大同市工业的发展现状 大同市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有六大产业: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医药化学、建材。2005年这六大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分别占到GDP的比重为:煤炭28.9%、电力5.69%、冶金3.89%、机械2.92%、医药化学3.76%、建材2.13%,从这个结构比重中可以看出大同的工业结构是一煤独大。煤炭产业在大同市经济中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对大同市经济的直接支撑力上,还表现在对大同市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间接拉动力上。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是37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占GDP的28.9%;煤炭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1.7亿元,占GDP的11.3%。以上两项实现增加值合计148.7亿元,占全市GDP的40.2%。大同市的电力是燃煤发电,是煤炭的后续产品。2005年,电力实现增加值21.2

面食文化简介

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简单介绍一 下几种 刀削面 1.简介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2..做法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里手总结的制作刀削面技术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

离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时扁条,弯刀是三棱。”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擦尖 “擦蝌蚪”也叫“擦尖”“擦面蝌蚪”,吕梁地区叫“抿 节”“抿节儿”,是山西久负盛名的传统面食。 “擦蝌蚪”因用擦子擦出的面在沸腾的锅中上下翻腾,犹如蝌蚪在池中嬉戏而得名,是山西面食制品又一道独特的奇葩。形如蝌蚪的面条,用高粱面制作,山西人情有独钟的把高粱面叫“红面”,所以也叫“红面擦蝌蚪”“红面擦尖”~这种面食制法简单,操作方便。 擦蝌蚪的制作过程: 1.与面粉搅拌均匀,形成带有少量干面粉的湿性面团 2.锅里放入足量的水,大火烧开 3.把擦床(抿床)架在开水锅上 4.右手握一块和好的面团 5.面团倒扣在擦床(抿床)上 6.左手按住擦床(抿床)的边缘,右手掌张开 7.左手按住擦床(抿床)的边缘,用力往前推压面团,使面团在手掌心的控制范围内,随着推压向前移动 8.从擦床(抿床)上铜片的一端一直推到擦床(抿床)上铜片的另一端 9.把面团拉回到起始位置,重复5~7步,反复向前推压面团,面团随着推压的进行就会从铜片上的空隙处漏入锅中 10.重复5~8步,始终用手掌心向前推压面团 11.所有的面团都从空隙处漏下,擦床上会有残留的面团,不要着急,下面慧心告诉你一个清除的好方法 12.取一个土豆、胡萝卜、白萝卜等硬质的蔬菜(我用的是茭白) 13.用茭白在擦床上有面团残留的地方擦拭,面团很容易就被清理干净了

2020年关于大同方言调查报告文档

2020年关于大同方言调查报告文档Survey report on Datong Dialect in 202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关于大同方言调查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 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 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 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摘要:大同方言是晋语的代表,晋语是新划分出的汉语 方言区域,研究大同方言有利于晋语的发展。而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充分了解方言特征,更好地学习普通话。本文侧重大同方言与普通话音系之比较,从音系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进行论述,由此得知,大同方言与普通话相互联系,各有特点。 关键词:大同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对比大同方 言属于晋语,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等区域。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晋语区是近十几年,学者从汉语方言划分出的新的方言区域(晋语包括北方方言中山西部分地

区极其临近陕西、河南、河北、内蒙部分有入声的地区虽然现在仍对“晋语”的开始“独立”争议颇多,但可以窥见“晋语”极有特色)。而大同方言就是晋语的代表,因为方言中存在大量的入声字。本文侧重研究大同方言与普通话在音系方面的异同,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得知,大同方言与普通话相互联系,各有特点。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同方言音系特征,对当地人学习普通话也大有裨益。 一、声母 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开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 的辅音。 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外加1个零声母,共22个声母。而大同方言有19个辅音声母,外加1个零声母。马文忠 先生认为,大同话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他将 [t?][t??][?][?]包含在声母系统中。笔者根据实地调查,结果 发现现在的大同话中没有翘舌音,即将[t?][t??][?]归入 [ts][ts?],[?]用代替。此外,大同方言另有声母,这就是大 同话的19个辅音声母。 二、韵母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

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居住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尽管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瞩目。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山面食文化的形成因素 面食文化是以面食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围绕着面食的起源、发展、制作、消费所产生的物质、精神、技能、习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总和。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被赋予并反映了人的意识、人的思维和人的心理状态。它结合且融人了历史的、地理的、文学的、艺术的以及教育的、科学的精神财富。饮食文化的出现,应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山西的饮食文化以面食文化为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的,其中融入了山西历史的、自然的以及商业的精神财富。 历史因素与面食文化 一种文化的形成必然会有悠久的历史,山西的面食文化也不例外,悠久历史的积淀使山西面食文化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山西沁水下川文化遗址是目前所知山西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一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距今有两万年左右。这里出土了与原始农业相关的几种生产工具,其中就有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可以推知,山西境内的粮食加工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了面食文化的先声。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已经大量出现,据史料记载,面食在汉代已经是上至皇宫,下至百姓的普遍性食品。宋代开始,面食发生变化,有了炒、燠(即是焖)、煎等方式,而且还在面中加入或荤或素的浇头。最迟在明代,面食的制作就已经很精美了。明代程敏政在《傅家面食行》诗中有句云:“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对山西面食大加赞赏。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山西面食整合了诸多地区的面食特点,形成了今天的面食文化。

山西大同小坊城遗址的调查试掘与收获_张喜斌

中国文物报/2011年/10月/21日/第004版 发现 山西大同小坊城遗址的调查试掘与收获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张喜斌王银田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暨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对山西大同县小坊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勘探面积约16万平方米,试掘面积180平方米。该城址的调查属于晋北古城址考古调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批准的文物保护项目。 小坊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县西坪镇小坊城村与康店村之间,东距康店村200米,西距小坊城村500米。城址西南角地理坐标为北纬40°03′27.6″、东经113°32′50.6″、海拔高度828米。经过对该城址进行大面积钻探和小范围试掘,已基本确认了城墙宽度、护城河(城壕)、马面和城门位置及规模、城内主要道路与主要建筑的布局,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采集、出土有汉代绳纹瓦、砖等建筑材料和日用陶器残片。 该城址平面大致呈方形,城址东、西墙外各紧邻一条季节河,夏季洪水不断冲刷,西墙中北段已被彻底冲毁。东墙南部由于村民取土、修路也已不存。现存北墙残长315米,东墙残长260米,南墙残长331米,西墙残长131米。城址外围东西435米,南北437米。从北墙西端和南墙东端断面测量,北墙和南墙墙基分别宽12米和13.6米,夯层厚0.06~0.1米,墙体高4~5米。经钻探,该城址发现有城壕(护城河)建筑,宽15米。共发现马面5座,其中北墙和南墙各2座,东墙1座,马面由于破坏程度不同而大小不一。发现东西向道路一条,距地表0.4~0.8米,宽3~4米,大致位于东西中轴线上,与东墙中部豁口(应为城门)相连。此外,在城内还发现有夯土建筑和灰坑遗迹多处,形制和规模不一。在钻探基础上,我们选取城址东北部一处较大面积的夯土基址进行了小范围试掘,发现南北向有序排列的柱洞54个和车辙1组。 山西目前已经发现的两汉时期各类古城址共计70余座,约占全国已发现的汉代古城址的九分之一。此次对小坊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工作对于探讨和研究汉代地方城址的形制、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第1页共1页

山西新闻网大同频道走转改报告

山西新闻网大同频道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报告 网络是一个新兴的媒体,是新时代勃然升起的一颗媒体之星,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宣部等五部门下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精神以来,山西新闻网大同频道按照省委、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在省网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这一特殊的平台,正确引导舆论,积极推进“走转改”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制定方案、精心策划,以“沉下去”的工作作风,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全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我频道提出新闻采编人员要沉下去,深入到火热的人民群众生活中去,采制出具有舆论引导力,具有受众感染力,具有时代表现力,反映本质的新闻。我频道编委成立专门的“走转改”策划指导小组,制定主题方案,实时、及时地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鲜事。例如,去年以来,我频道人员多次跟随大同市“城乡手拉手”爱心团队、大同车友会等爱心团体深入阳高、新荣等多家小学、贫困家庭、五保户家庭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及救济金,不仅为他们送去了温暖,更将镜头聚焦基层百姓的生活,为全社会献爱心、扶贫助困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最让我们难忘的是小男孩魏铭的故事。4岁的小魏铭不幸身患白血病,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无业,每次的化疗就几千块,使得一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更

加难以为继,在听到此消息后,一个由大同网友自发组织的“爱心零距离”团体,先后多次来到小魏铭就诊的三医院为其捐助医疗费。我们当时在三医院采访了一次捐助活动,在病房外,不断有“爱心零距离”的网友前来送爱心资助,50元、100元,上至1000元,他们有的是司机,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学生,他们来到医院看看小魏铭,放下钱,连姓名都不留下就匆匆离开,经采访我们得知,他们都是在网上发起活动,用的都是网名。类似的采访我们有很多,每次的采访都让我们感动,每次的采访都让我们体会到:“网络传递爱心、网络传递真情”,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这个特殊的媒介正在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同时,这也使我们认识到,新闻媒体只有走进这个“基层”,才能了解百姓所需,才能明白百姓所求,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苦乐哀愁。 二、立足基层、开设栏目,以“三贴近”的工作思路,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频道在“走转改”活动中一直将“三贴近”作为行动指南。自全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开通了“一句话新闻”、“一图一事”、“大同网事”、“监督声音”等“走转改”栏目,及时、快捷地把老百姓身边的逸闻趣事发布网上。自新栏目开设以来,“一句话新闻”发布近700条,“一图一事”发布近400条,“大同网事”发布近300条,“监督声音”发布近300条。这些栏目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文风上都一改以往语言僵化、形式呆板、缺乏活力等模式,而是采取了适合网络

解析山西面食的艺术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15003856.html, 解析山西面食的艺术文化 作者:赵姣颖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2期 摘要:文章主要以山西蒸制面食中的面塑文化为例,为大家解析面塑的艺术魅力及当地 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各种面塑的内在文化及寓意,让我们深刻认识民间艺术的魅力,更加了解面食文化,从而认识到继承发扬传统的必要性。 关键词:面塑艺术;民间风俗;传统文化;寓意;传承 作者简介:赵姣颖(1991.8-),女,山西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视觉传达)。孙雅琪(1992.8 -),女,山东人,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视觉传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1 正文: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地处黄河腹地,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三晋面食历史悠久,从可考证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山西的悠久历史和民俗风情赋予了它丰富而宝贵的文化内涵。正因为此,山西的面食尤为分丰富多样,面塑艺术最能体现这一点,它们造型精美,形象独特,品种繁多,寓意深刻,可谓别具一番风味。 传统节日的面塑艺术文化 春节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必过的节日。在山西,一到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为蒸花馍做准备,大多是为供奉神做准备。一般有枣山、如意、翻身、贡日、面鱼、面猪、面兔,还有十二生肖面塑等。枣山由三到五层面环衔接而成,底层最大,层层高叠,呈塔形,面环上镶满了红枣;在一层与一层中间有面花粘接,似浮雕;花的中心及面环的中心都镶有红枣。有的面环周围是花,有的是十二生肖,中间是二龙戏珠的造型,最上端则捏当年的生肖形象,例如鼠年就捏鼠的形象,牛年就捏牛的形象。枣山一般用龙、凤、玉兔的形象较多,这些在民间都有美好寓意的象征,它们的形象对称中有变化,整体感觉美,局部更巧妙。枣山的色彩一般都是比较鲜艳玫红、草绿、明黄,颜色鲜艳夺目,给人明快,吉祥的视觉感受。敬灶王爷要蒸面兔;敬门神要蒸小枣山,小面圈;敬天地神则蒸面猪。一尊枣山馍是百姓祈祝年年吉祥如意的全部心愿。虽然民间枣山形制与所捏内容有所不同,但寓意皆同。 元宵节是继春节过后的又一个狂欢节日。元宵节的面塑很多是与春节面塑相同的。例如上面所提到的如意、翻身、贡日。如意代表老百姓对来年生活的寄予,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如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