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SystemView仿真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SystemView仿真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SystemView仿真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SystemView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图符库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ystemVue图符库的分类;

2、掌握SystemVue各个功能库常用图符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按照实例使用图符构建简单的通信系统,并了解每个图符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SystemVue的图符库功能十分丰富,一共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基本库

SystemView的基本库包括信源库、算子库、函数库、信号接收器库等,它为该系统仿真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

(信源库):SystemView为我们提供了16种信号源,可以用它来产生任意信号

(算子库)功能强大的算子库多达31种算子,可以满足您所有运算的要求

(函数库)32种函数尽显函数库的强大库容!

(信号接收器库)12种信号接收方式任你挑选,要做任何分析都难不倒它

2.扩展功能库

扩展功能库提供可选择的能够增加核心库功能的用于特殊应用的库。它允许通信、DSP、射频/模拟和逻辑应用。

(通信库):包含有大量的通信系统模块的通信库,是快速设计和仿真现代通信系统的有力工具。这些模块从纠错编码、调制解调、到各种信道模型一应俱全。

(DSP库):DSP库能够在你将要运行DSP芯片上仿真DSP系统。该库支持大多DSP芯片的算法模式。例如乘法器、加法器、除法器和反相器的图标代表真正的DSP算法操作符。还包括高级处理工具:混合的Radix FFT、FIR和IIR滤波器以及块传输等。

(逻辑运算库):逻辑运算自然离不开逻辑库了,它包括象与非门这样的通用器件的图标、74系列器件功能图标及用户自己的图标等。

(射频/模拟库):射频/模拟库支持用于射频设计的关键的电子组件,例如:混合器、放大器和功率分配器等。

3.扩展用户库

扩展的用户库包括有扩展通信库2、IS95/CDMA、数字视频广播DVB等。

通信库2: 扩展的通信库2主要对原来的通信库加了时分复用、OFDM调制解调、QAM 编码与调制解调、卷积码收缩编解码、GOLD码以及各种衰落信道等功能。4.5版中,通信库2已被合并到基本通信库中。

IS95库:IS95库为设计CDMA和个人通信系统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工具。除了产生CDMA 所需的信号发生器模型、调制解调信号模型外,还设计了复合IS95建议的CDMA所有信道模型,可按两种速率工作。

四、实验步骤

第一部分:计算信号的平方

信号源平方接收器

接收器

1)从基本图符库中选择信号源图符,选择正弦波信号,参数设定中设置幅度为1,频率为10Hz,相位为0。

2)选择函数库,并选择Algebraic 标签下的图符。在参数设定中设置a=2,表示进行x2运算。

3)放置两个接收器图符,分别接收信号源图符的输出和函数算术运算的输出,并选择Graphic 标签下的图符,表示在系统运行结束后才显示接收到的波形。

4)将图符进行连接,运行仿真,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二部分常规双边带条幅(AM)

1)按快捷键切换到通信图符库Comm,从图符库中拖动一个图符至设计窗

口,双击该图符,选择调制器“Modulators”中的“DSB-AM”,并在参数设置窗口中的文字框中输入幅度1V,频率1000Hz,调制度0.5,确认退出,图符变成。

2)放置两个接收器图符,用于接收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波形。

3)对图符进行连线,如下图所示:

4)设置仿真参数:

i.仿真时间102.3ms

ii.采样点1024

iii.采样频率10kHz

5)运行仿真,并得到各个接收器的波形。

五、实验结果

1、画出以上两个部分的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的波形以及算术表达式。

实验二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信号的时域与频域的分析方法;

2、掌握SystemVue分析窗口的使用;

3、能利用分析窗口对波形进行时域与频域的分析。

二、实验内容

1、建立简单的调制系统,并使用分析窗口对输出信号进行时域与频域的分析,得出分

析结果。

三、基本原理

分析窗口是用户观察SystemVue数据输出的基本工具。如图所示。有多种选项可以增强显示的灵活性和用途。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单击分析窗工具条上的快捷按钮或通过下拉菜单来激活。在系统设计窗口中单击分析窗口按钮,即可访问分析窗口。在分析窗口中单击系统按钮即可返回系统设计窗口。分析窗口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滚动条、活动图形窗口和提示信息区。同设计窗口一样,滚动条包括用于左右滚动的水平滚动条和用于上下滚动的垂直滚动条;提示信息区显示分析窗口的状态信息、坐标信息和分析的进度指示;活动图形窗显示输出的各种图形,如波形图、功率谱、眼图等。

四、实验步骤

1、点击菜单栏的File,选择New System建立一个新文件。

2、建立一个常规双边带的调制系统,如实验一所示。

3、单击“Analysis”快捷按钮进入分析窗口,这时应该可以看到两个图形,一

个是100Hz的正弦信号,另一个是调制后的信号。可参考分析窗口工具条,根据个人习惯重新调整窗口显示排列。

4、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谱分析。单击接收计算器按钮,出现如图所示的接收计

算器选择窗口,选择“Spectrum”分析按钮,并分两次选中W0、W1,就会出现两个新的图形W2、W3,分别对应前面两个波形的频谱图,其中一个出现在100Hz的位置上(对应未调制的正弦波),另一个在中心频率为1000 Hz的位置上显示出载波和上下两个边带的频谱。如下图所示。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TKCS—AS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 2、熟悉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频率与幅度; 3、验证抽样定理; 二、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通信系统原理》中有关抽样定理的内容; 2、阅读本实验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步骤; 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 1、概述 在通信技术中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扩大通信容量。因此,采取多路化制式是极为重要的通信手段。最常用的多路复用体制是频分多路复用(FDM)通信系统和时分多路复用(TDM)通信系统。频分多路技术是利用不同频率的正弦载波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把各路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在同一信道上传输。而时分多路系统中则是利用不同时序的脉冲对基带信号进行抽样,把抽样后的脉冲信号按时序排列起来,在同一信道中传输。 利用抽样脉冲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时间样值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后的信号称为脉冲调幅(PAM)信号。在满足抽样定理的条件下,抽样信号保留了原信号的全部信息。并且,从抽样信号中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 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理论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此定理作为理论基础的。在工作设备中,抽样过程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抽样性能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 作为例子,图1-1示意地画出了传输一路语音信号的PCM系统。从图中可以看出要实现对语音的PCM编码,首先就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抽样,然后才能进行量化和编码。因此,抽样过程是语音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切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 图1-1 单路PCM系统示意图 为了让实验者形象地观察抽样过程,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典型的抽样电路。除此,本实验还模拟了两路PAM通信系统,从而帮助实验者初步了解时分多路的通信方式。 2、抽样定理 抽样定理指出,一个频带受限信号m(t)如果它的最高频率为f H(即m(t)的频谱中没有f H以上的分量),可以唯一地由频率等于或大于2f H的样值序列所决定。因此,对于一个最高频率为3400Hz的语音信号m(t),可以用频率大于或等于6800Hz的样值序列来表示。抽样频率fs和语音信号m(t)的频谱如图1-2和图1-3所示。 由频谱可知,用截止频率为f H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原始信号m(t),这就说明了抽样定理的正确性。 实际上,考虑到低通滤波器特性不可能理想,对最高频率为3400Hz的语音信号,通常采用8KHz抽样频率,这样可以留出1200Hz的防卫带,见图1-4。如果fs<2f H,就会出现频谱混迭的现象,如图1-5所示。 在验证抽样定理的实验中,我们用单一频率f H的正弦波来代替实际的语音信号,采用标准抽样频率fs=8KHz,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f H,分别观察不同频率时,抽样序列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体会抽样定理的正确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B方真 实验二模拟信号幅度调制仿真实验班级:10通信工程三班_________ 学号:2010550920 ________________ 姓名:彭龙龙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王仕果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用于通信原理时域仿真分析的MATLAB函数; 2、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产生; 3、牢固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 4、掌握利用MA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常用基本性质; 5、掌握MATLAB描述通信系统中不同波形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MATLAB求解系统功率谱,绘制相应曲线。 基本要求:掌握用MATLAB描述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方法,能够编写 MATLAB程序,实现各种常用信号的MATLA实现,并且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各种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编写MATLAB程序产生离散随机信号 2、编写MATLAB程序生成连续时间信号 3、编写MATLAB程序实现常见特殊信号 三、实验原理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通信的过程就是消息的交换和传递的过程。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的整个过程或者各个环节不外乎是一些码或信号的交换过程。例如信源压缩编码、纠错编码、AMI编码、扰码等属于码层次上的变换,而基带成形、滤波、调 制等则是信号层坎上的处理。码的变换是易于用软件来仿真的。要仿真信号的变换,必须解 决信号与信号系统在软件中表示的问题。 3.1信号及系统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1.1时域取样及频域取样 一般来说,任意信号s(t)是定义在时间区间(-R, +R)上的连续函数,但所有计算机的CPU都只能按指令周期离散运行,同时计算机也不能处理( -R, + R)这样一个时间段。 为此将把s(t)按区间T, T截短为 2 2 S T(t),再对S T(t)按时间间隔△ t均匀取样,得到取样 点数为: 仿真时用这个样值集合来表示信号 T Nt t s(t)。显然△ t反映了仿真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分辨 率, (3-1) △ t越小则仿真的精确度越高。据通信原理所学,信号被取样以后,对应的频谱时频率的周期函数,其重复周期是—。如果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 H,那么必须有f H W 丄才能保证不发 t 2 t 生频域混叠失真。设 1 B s 2 t 则称B s为仿真系统的系统带宽。如果在仿真程序中设定的采样间隔是△ (3-2) t,那么不能用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模拟调制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实验报告 题目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 学生姓名谢琰 学生学号20110808223 指导老师肖玲

1.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MATLAB软件模拟模拟调制的过程使我们加深对几种模拟调制机制的原理和过程过程的理解。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数字序列中每个数字产生的时间间隔称为码元间隔,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符号数称为符号速率,它反映了数字符号产生的快慢速度。由于数字符号是按码元间隔不断产生的,经过数字符号--映射为向银行的信号波形后,就形成了数字调制信号。根据映射后信号的频谱特性,可以分成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 通常基带信号指信号的频谱为低通型,而频带信号为带通型。 2实验内容 脚本文件T2F.m定义了函数T2F.m,计算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T2F function [f,sf]=T2F(t,st) %This is a function using the FFT function to calculate a signal's Fourier %Translation %Input is th etime and the signal vectors,the length of time must greater %than 2 %Output is the frequence and the sihnal spectrum dt=t(2)-t(1); T=t(end);

df=1/T; N=length(st); f=-N/2*df:df:N/2*df-df; sf=fft(st); sf=T/N*fftshift(sf); 脚本文件F2T.m定义了函数F2T.m,计算信号的反傅里叶变换。 %F2T function [t,st]=F2T(f,sf) %Ths is function calculate the time signal using lfft function for the input %signal's spectrum df=f(2)-f(1); Fmx=(f(end)-f(1)+df); dt=1/Fmx; N=length(sf); T=dt*N; %-T/2:dt:T/2-dt; t=0:dt:T-dt; sff=ifftshift(sf); st=Fmx*ifft(sff); %st=real(st);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通信原理仿真 学号: 2142402 姓名:圣斌

实验一Matlab 基本语法与信号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的基本绘图方法; 2、实现绘制复指数信号的时域波形。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 1、实验设备:计算机 2、软件环境:MATLAB R2009a 三、实验内容: 1、MATLAB为用户提供了结果可视化功能,只要在命令行窗口输入相应的命令,结果就会用图形直接表示出来。 MATLAB程序如下: x = -pi::pi; y1 = sin(x); y2 = cos(x); %准备绘图数据 figure(1); %打开图形窗口 subplot(2,1,1); %确定第一幅图绘图窗口 plot(x,y1); %以x,y1绘图 title('plot(x,y1)'); %为第一幅图取名为’plot(x,y1)’ grid on; %为第一幅图绘制网格线 subplot(2,1,2) %确定第二幅图绘图窗口 plot(x,y2); %以x,y2绘图 xlabel('time'),ylabel('y') %第二幅图横坐标为’time’,纵坐标为’y’运行结果如下图: 2、上例中的图形使用的是默认的颜色和线型,MATLAB中提供了多种颜色和线型,并且可以绘制出脉冲图、误差条形图等多种形式图: MATLAB程序如下: x=-pi:.1:pi; y1=sin (x); y2=cos (x); figure (1); %subplot (2,1,1); plot (x,y1); title ('plot (x,y1)'); grid on %subplot (2,1,2); plot (x,y2);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实验指导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AM调制与解调实验 (1) 实验二FM调制与解调实验 (5) 实验三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8) 实验四FSK调制与解调实验 (11) 实验五时分复用数字基带传输 (14) 实验六光纤传输实验 (19) 实验七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27) 实验八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32)

实验一 AM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A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AM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1.5V直流+1KHZ正弦交流信号,载波为20KHZ正弦交流信号,两者通过相乘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AM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 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A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实验一参考结果

实验二 FM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F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FM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2KHZ正弦交流信号,让其通过V/F (电压/频率转换,即VCO压控振荡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FM解调方法:鉴频法(电容鉴频+包络检波+低通滤波)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 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F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通信原理实验模拟调制系统(AM,FM)实现方法

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AM,FM)实现方法一、实验目的 实现各种调制与解调方式的有关运算 二、实验内容 对DSB,抑制载波的双边带、SSB,FM等调制方式下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及频谱进行观察。要求用system view 或Matlab中的基本工具组建各种调制解调系统,观察信号频谱。 三、实验原理 AM: 1)标准调幅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制,简称调幅(AM)。将调制信号m(t)与一个直流分量A叠加后与载波相乘可形成调幅信号。AM信号的的频谱由载频分量、上边带、下边带组成。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 2)DSB。若在AM调制模型中将A0去掉,即得到双边带信号(DSB)。与AM信号比较,因为不存在载波分量。 3)SSB。单边带调制(SSB)是将双边带信号中的一个边带滤掉而形成的。产生SSB信号的方法有:滤波法和相移法。SSB调制包括上边带调制和下边带调制。 解调: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其作用是从接受的已调信号中恢复调制信号。解调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 1)相干解调。解调与调制的实质一样,均是频谱搬移。即把在载频

位置的已调信号的浦搬回到原始基带位置。 2)包络检波。包络检波器就是直接从已调信号的幅度中提取预案调制信号。 FM: 调制中,若载频的频率随调制信号变化,称为频率调制或调频(FM)。调频信号的产生方法有两种: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 1)直接调频。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载波振荡器的频率,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线性变化。 2)间接调频。先将调制信号积分,然后对载波进行调相,即可产生一个NBFM信号,再经n次频倍器得到WBFM信号。 解调: 调频信号的解调也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相干解调仅适用于NBFM信号,而非相干解调对于NBFM和WBFM信号均适用。 四、实验内容 (一)标准调幅信号 实验代码: f=5; T=1/f; fc=500; A=1.5; ts=0.001; fs=1/ts; t=0:ts:2*T; mt=cos(2*pi*f*t)+cos(2*pi*2*f*t);%调制信号 ft=cos(2*pi*fc*t);%载波 yt=(mt+A).*ft;%调幅信号 N=2*T/ts;%设置抽样点数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XXXX27页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一、通信原理Matlab仿真实验 实验八 一、实验内容 假设基带信号为m(t)=sin(2000*pi*t)+2cos(1000*pi*t),载波频率为20kHz,请仿真出AM、DSB-SC、SSB信号,观察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二、实验原理 1、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制信号AM 该幅度调制是由DSB-SC AM信号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得到,其表达式及时间波形图为: 应当注意的是,m(t)的绝对值必须小于等于1,否则会出现下图的过调制: AM信号的频谱特性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发现,AM信号的频谱是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 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信号的产生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s(t)是利用均值为0的模拟基带信号m(t)和正弦载波 c(t)相乘得到,如图所示: m(t)和正弦载波s(t)的信号波形如图所示:

若调制信号m(t)是确定的,其相应的傅立叶频谱为M(f),载波信号c(t)的傅立叶频谱是C(f),调制信号s(t)的傅立叶频谱S(f)由M(f)和C(f)相卷积得到,因此经过调制之后,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了载频fc处,若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W,则调制信号带宽为2W,并且频谱中不含有离散的载频分量,只是由于模拟基带信号的频谱成分中不含离散的直流分量。 3、单边带条幅SSB信号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要求信道带宽B=2W, 其中W是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从信息论关点开看,此双边带是有剩余度的,因而只要利用双边带中的任一边带来传输,仍能在接收机解调出原基带信号,这样可减少传送已调信号的信道带宽。 单边带条幅SSB AM信号的其表达式: 或 其频谱图为: 三、仿真设计 1、流程图: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LAB的基本使用与数学运算 目的:学习MATLAB的基本操作,实现简单的数学运算程序。 内容: 1-1要求在闭区间[0,2π]上产生具有10个等间距采样点的一维数组。试用两种不同的指令实现。 运行代码:x=[0:2*pi/9:2*pi] 运行结果: 1-2用M文件建立大矩阵x x=[0.10.20.30.40.50.60.70.80.9 1.11.21.31.41.51.61.71.81.9 2.12.22.32.42.52.62.72.82.9 3.13.23.33.43.53.63.73.83.9] 代码:x=[0.10.20.30.40.50.60.70.80.9 1.11.21.31.41.51.61.71.81.9 2.12.22.32.42.52.62.72.82.9 3.13.23.33.43.53.63.73.83.9] m_mat 运行结果: 1-3已知A=[5,6;7,8],B=[9,10;11,12],试用MATLAB分别计算 A+B,A*B,A.*B,A^3,A.^3,A/B,A\B. 代码:A=[56;78]B=[910;1112]x1=A+B X2=A-B X3=A*B X4=A.*B X5=A^3 X6=A.^3X7=A/B X8=A\B

运行结果: 1-4任意建立矩阵A,然后找出在[10,20]区间的元素位置。 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 代码:A=[1252221417;111024030;552315865]c=A>=10&A<=20运行结果: 1-5总结:实验过程中,因为对软件太过生疏遇到了些许困难,不过最后通过查书与同学交流都解决了。例如第二题中,将文件保存在了D盘,而导致频频出错,最后发现必须保存在MATLAB文件之下才可以。第四题中,逻辑语言运用到了ij,也出现问题,虽然自己纠正了问题,却也不明白错在哪了,在老师的讲解下知道位置定位上不能用ij而应该用具体的整数。总之第一节实验收获颇多。

北邮scilab_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实验二时域仿真精度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时域取样对仿真精度的影响 2. 学会提高仿真精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般来说,任意信号s(t)是定义在时间区间(-无穷,+无穷)上的连续函数,但所有计算机的CPU 都只能按指令周期离散运行,同时计算机也不能处理这样一个时间段。为此将把s(t)按区间[-T/2 ,+T/2 ]截短为按时间间隔dert T均匀取样,得到的取样点数为N=T/dert T. 仿真时用这个样值集合来表示信号s(t)。Dert T反映了仿真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分辨率,越小则仿真的精确度越高。据通信原理所学,信号被取样以后,对应的频谱是频率的周期函数,其重复周期是1/t; 。如果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那么必须有 才能保证不发生频域混叠失真,这是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设 则称为仿真系统的系统带宽。如果在仿真程序中设定的采样间隔是,那么不能用 此仿真程序来研究带宽大于这的信号或系统。换句话说,就是当系统带宽一定的情况下,信号的采样频率最小不得小于2*Bs,如此便可以保证信号的不失真,在此基础上时域采样频率越高,其时域波形对原信号的还原度也越高,信号波形越平滑。也就是说,要保证信号的通信成功,必须要满足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如果需要观察时域波形的某些特性,那么采样点数越多,可得到越真实的时域信号。 三、实验步骤 1.将正弦波发生器模块、示波器模块、时钟模块按下图连接:

时钟设置0.01,得到的结果如下: 时钟设置0.3,以后得到的结果如下:

五、思考题 (1)观察分析两图的区别,解释其原因。 答:因为信号周期是1,而第一个图的采样周期是0.01,所以一个周期内能采样100个点,仿真出来的波形能较精确地显示成完整波形,而第二个图采样周期是0.3,所以一个周期内只有三个采样点,故信号失真了。 (2)将示波器的控制时钟的period的参数改为0.5,观察仿真结果,分析其原因。 结果如下:

光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模拟信号光调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模拟信号光纤通信原理。 2、了解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模拟信号的系统光传输性能情况。 二、实验内容 1、测量不同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光调制系统性能。 三、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25号模块各1块 2、双踪示波器1台 3、连接线若干 4、光纤跳线1根 四、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光调制功率检测框图 模拟信号光调制传输系统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本实验是输入不同的模拟信号,测量模拟光调制系统性能。如模拟信号光调制传输系统框图所示,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等信号,经25号模块的光发射机单元,完成电光转换,然后通过光纤跳线传输至25号模块的光接收机单元,进行光电转换处理,从而还原出原始模拟信号。实验中利用光功率计对光发射机的功率检测,了解模拟光调制系统的性能。 注:根据实际模块配置情况不同,自行选择不同波长(比如1310nm、1550nm)的25号光收发模块进行实验。 五、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切勿将光纤端面对着人,切勿带电进行光纤的连接。 2、不要带电插拔信号连接导线。 六、实验步骤 1、系统关电,参考系统框图,依次按下面说明进行连线。 (1)用连接线将信号源A-OUT,连接至25号模块的TH1模拟输入端。

(2)用光纤跳线连接25号模块的光发端口和光收端口,此过程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经光纤跳线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注意,连接光纤跳线时需定位销口方向且操作小心仔细,切勿损伤光纤跳线或光收发端口。 (3)用同轴连接线将25号模块的P4光探测器输出端,连接至23号模块的P1光探测器输入端。 2、设置25号模块的功能初状态。 (1)将收发模式选择开关S3拨至“模拟”,即选择模拟信号光调制传输。 (2)将拨码开关J1拨至“ON”,即连接激光器;拨码开关APC此时选择“ON”或“OFF”都可,即APC功能可根据需要随意选择。 (3)将功能选择开关S1拨至“光功率计”,即选择光功率计测量功能。 3、进行系统联调和观测。 (1)打开系统和各实验模块电源开关。设置主控模块的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模拟信号光调制】。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中A-OUT输出为1KHz正弦波。调节信号源模块的旋钮W1,使A-OUT输出正弦波幅度为1V。 (2)选择进入主控&信号源模块的【光功率计】功能菜单,根据所选模块波长类型选择波长【1310nm】或【1550nm】。 (3)保持信号源频率不变,改变信号源幅度测量光调制性能:调节信号源模块的W1,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记录不同幅度时的光调制功率变化情况。 (4)保持信号源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测量光调制性能: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自行设计表格记录不同频率时的光调制功率变化情况。 (5)拆除23号模块和25号模块之间的同轴连接线,适当调节25号模块的W5接收灵敏度旋钮,用示波器对比观察光接收机的模拟输出端TH4和光发射机的模拟输入端TH1,了解模拟光调制系统线性度。 (6)改变信号源的波形,用三角波或方波进行上述实验步骤,进行相关测试,表格自拟。 七、实验报告 1、画出实验框图,并阐述模拟信号光调制基本原理。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AM调制和解调的仿真原理:1)AM调制的原理是,发射信号的一侧将信号加到高频振荡上,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在此,高频振荡波是载波信号,也称为载波。调幅是通过调制信号来控制高频载波的幅度,直到其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在线性调制系列中,第一幅度调制是全幅度调制或常规幅度调制,称为am。在频域中,调制频谱是基带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位移;在时域中,调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具有线性关系。设正弦载波为:C(T)= ACOS (WCT +φ0),其中a为载波幅度;WC是载波角频率;φ0是载波的初始相位(通常假设φ0 = 0)。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为m(T)。根据调制的定义,幅度调制信号(调制信号)通常可以表示为:如果调制信号M(T)的频谱为m(W),则SM(T)= am(T)cos(WCT),则调制信号的频谱SM(T):SM(W)= a [M(W + WC)+ m(w﹥6 ﹣1wc)] /22。从高频调制信号中恢复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也称为检测。对于幅度调制信号,解调是从幅度变化中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产品类型的同步检波器可用于解调振幅。可以将调制信号与本地恢复载波信号相乘,并且可以通过低通滤波来获得解调信号。下图显示了AM解调的原理:原理图和仿真结果:参数设置:正弦波WAVE1和正弦波WAVE2

模块分别在发送器和接收器处生成载波信号,并且角频率ωC设置为60 rad / s,并且调幅系数为1;调制信号M(T)由正弦波模块产生,为正弦波信号,角频率为5rad / s,幅度为1V。直流分量A0恒定。低通滤波器模块的截止频率设置为6rad / s。承运人:sin60t;调制信号:sin(5T)sin(60t)2 2. B DSB调制和解调模拟调制原理:在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中,如果滤波器是全通网络(= 1),则滤波器中没有DC分量。调制信号,则输出调制信号是没有载波分量(DSB)的双边带调制信号。当源信号的极性改变时,调制信号的相位将突然改变π。SDSB (T)= m(T)coswct调制的目的是将调制信号的频谱移动到所需位置,从而提高系统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DSB调制原理的框图如图4-3所示:图1:DSB信号本质上是基带信号和载波的乘法,而卷积在频域中。表达式为:调制后,s DSB(W)= [M(W + WC)+ m (W?6?1 WC)] / 2(1),已调制信号的带宽变为原始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模拟基带信号的带宽为W。则调制信号的带宽为2W;(2)在调制信号中没有离散的载波频率分量,因为原始的模拟基带信号不包含离散的DC分量。(3)(4)某个信号的频谱或随机信号的功率谱是基带信号的频谱/功率谱的线性位移。因此,它称为线性调制。解调原理:DSB只能进

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五双极性不归零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 3.学会用示波器和功率谱分析仪对信号进行分析 二、实验仪器 1.序列码产生器 2.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 3.双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 4.示波器 5.功率谱分析仪 三、实验原理 双极性不归零码是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和0的 码型,它与双极性归零码类似,但双极性非归零码的波形在整个码元持续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双极性非归零码的特点是:从统计平均来看,该码型信号在1和0的数目各占一半时无直流分量,并且接收时判决电平为0,容易设置并且稳定,因此抗干扰能力强.此外,可以在电缆等无接地的传输线上传输,因此双极性非归零码应用极广.双极性非归零码常用于低速数字通信.双极性码的主要缺点是:与单极性非归零码一样,不能直接从双极性非归零码中提取同步信号,并且1码和0码不等概时,仍有直流成分。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图3.5-1 所示实验框图搭建实验环境。 2.设置参数:设置序列码产生器序列数N=128;观察其波形及功率谱。 3.调节序列数N 分别等于6 4.256,重复步骤2. 图3.5-1 双极性不归零码实验框图 实验五步骤2图 N=128

实验五步骤3图N=64 N=256

六、实验报告 (1)分析双极性不归零码波形及功率谱。 (2)总结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 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极性归零码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 3.学会用示波器和功率谱分析仪对信号进行分析 二、实验仪器 1.序列码产生器 2.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 3.双极性归零码编码器

通信原理实验一、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 实验一 实 验 报 告 实验日期: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 TLAB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用于通信原理时域仿真分析的MATLAB函数; 2、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产生; 3、牢固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 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 4、掌握利用MA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 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 常用基本性质; 5、掌握MATLAB描述通信系统中不同波形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 MATLAB求解系统功率谱,绘制相应曲线。 基本要求:掌握用MATLAB描述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方法,能够编写 MATLAB程序,实现各种常用信号的MA TLAB实现,并且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各种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编写MATLAB 程序产生离散随机信号 2、编写MATLAB 程序生成连续时间信号 3、编写MATLAB 程序实现常见特殊信号 三、实验原理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通信的过程就是消息的交换和传递的过程。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 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的整个过程或者各个环节不外乎是一些码或信号的交换过程。例如 信源压缩编码、纠错编码、AMI编码、扰码等属于码层次上的变换,而基带成形、滤波、调 制等则是信号层次上的处理。码的变换是易于用软件来仿真的。要仿真信号的变换,必须解 决信号与信号系统在软件中表示的问题。 四、实验步骤 (1)分析程序program1_1 每条指令的作用,运行该程序,将结果保存,贴在下面的空白 处。然后修改程序,将dt 改为0.2,并执行修改后的程序,保存图形,看看所得图形的效果 怎样。 dt=0.01 时的信号波形 Sinusoidal signal x(t) -2-1.5-1-0.500.51 1.52 Time t (sec) dt=0.2 时的信号波形

通信原理SystemView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图符库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ystemVue图符库的分类; 2、掌握SystemVue各个功能库常用图符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按照实例使用图符构建简单的通信系统,并了解每个图符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SystemVue的图符库功能十分丰富,一共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基本库 SystemView的基本库包括信源库、算子库、函数库、信号接收器库等,它为该系统仿真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 (信源库):SystemView为我们提供了16种信号源,可以用它来产生任意信号 (算子库)功能强大的算子库多达31种算子,可以满足您所有运算的要求 (函数库)32种函数尽显函数库的强大库容! (信号接收器库)12种信号接收方式任你挑选,要做任何分析都难不倒它 2.扩展功能库 扩展功能库提供可选择的能够增加核心库功能的用于特殊应用的库。它允许通信、DSP、射频/模拟和逻辑应用。 (通信库):包含有大量的通信系统模块的通信库,是快速设计和仿真现代通信系统的有力工具。这些模块从纠错编码、调制解调、到各种信道模型一应俱全。 (DSP库):DSP库能够在你将要运行DSP芯片上仿真DSP系统。该库支持大多DSP芯片的算法模式。例如乘法器、加法器、除法器和反相器的图标代表真正的DSP算法操作符。 还包括高级处理工具:混合的Radix FFT、FIR和IIR滤波器以及块传输等。 (逻辑运算库):逻辑运算自然离不开逻辑库了,它包括象与非门这样的通用器件的图标、74系列器件功能图标及用户自己的图标等。 (射频/模拟库):射频/模拟库支持用于射频设计的关键的电子组件,例如:混合器、放大器和功率分配器等。 3.扩展用户库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systemview-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2)掌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特性;

(3)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仿真环境 SystemView 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 (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它主要由信道信号形成器、信道、接收滤滤器和抽样判决器组成。为了保证系统可靠有序地工作,还应有同步系统。 1.信道信号形成器 把原始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这种变换主要是通过码型变换和波形变换来实现的。 2.信道 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通常为有线信道,信道的传输特性通常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甚至是随机变化的。另外信道还会进入噪声。 3.接收滤波器 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特性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4.抽样判决器 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而用来抽样的位定时脉冲则依靠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 (2)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奈奎斯特准则提出:只要信号经过整形后能够在抽样点保持不变, 即使其波形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抽样判决后恢复原始的信号, 因为信息完全恢复携带在抽样点幅度上。 奈奎斯特准则要求在波形成形输入到接收端的滤波器输出的整个 传送过程传递函数满足: 令k′=j -k , 并考虑到k′也为整数,可用k 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升余弦滤波器 是在实际中满足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充要条件,已获得广泛应用的滤波 器。 升余弦滤波器满足的传递函数为: ???=+-0)(1])[(0或其它常数t T k j h b k j k j ≠=???=+0 1)(0t kT h b 00≠=k k

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报告-实验3-模拟调制系统—AM系统

成绩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原理》软件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模拟调制系统——AM系统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工 学生姓名: 学号:(班内序号)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3年5月15日

实验三模拟调制系统——AM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AM信号的波形及产生方法; 2、掌握AM信号的频谱特点; 3、掌握AM信号的解调方法; 4*、掌握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仿真设计电路及系统参数设置: 图1 模拟调制系统——AM系统仿真电路 建议时间参数:No. of Samples = 4096;Sample Rate = 20000Hz 1、记录调制信号与AM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调制信号为正弦信号,Amp= 1V,Freq=200Hz; 直流信号Amp = 2V; 余弦载波Amp = 1V,Freq= 1000Hz; 频谱选择|FFT|; 2、采用相干解调,记录恢复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接收机模拟带通滤波器Low Fc = 750Hz,Hi Fc = 1250Hz,极点个数6;接收机模拟低通滤波器Fc = 250Hz,极点个数为9;

3、采用包络检波,记录恢复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接收机包络检波器结构如下: 其中图符0为全波整流器Zero Point = 0V; 图符1为模拟低通滤波器Fc = 250Hz,极点个数为9; 4、在接收机模拟带通滤波器前加入高斯白噪声; 建议Density in 1 ohm = 0.00002W/Hz; 观察并记录恢复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5*、改变高斯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观察并记录恢复信号的变化。 仿真波形及实验分析: 1、记录调制信号与AM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图1-1 调制信号波形 图1-2 AM已调信号波形

通信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届别:07 B班 学号:0715232022 姓名:吴林桂 指导老师:陈东华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 一、 实验要求: 信源书记先经过平方根升余弦基带成型滤波,成型滤波器参数自选,再经BPSK ,QPSK 或QAM 调制(调制方式任选),发射信号经AWGN 信道后解调匹配滤波后接收,信道编码可选(不做硬性要求),要求给出基带成型前后的时域波形和眼图,画出接收端匹配滤波后时域型号的波形,并在时间轴标出最佳采样点时刻。对传输系统进行误码率分析。 二、系统框图 三、实验原理: QAM 调制原理:在通信传渝领域中,为了使有限的带宽有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负载更多的用户必须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QAM 就是一种频率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技术。 t B t A t Y m m 00sin cos )(ωω+= 0≤t ≤Tb 式中 Tb 为码元宽度t 0cos ω为 同相信号或者I 信号; t 0s i n ω 为正交信号或者Q 信号; m m B A ,为分别为载波t 0cos ω,t 0sin ω的离散振幅; m 为 m A 和m B 的电平数,取值1 , 2 , . . . , M 。 m A = Dm*A ;m B = Em*A ; 式中A 是固定的振幅,与信号的平均功率有关,(dm ,em )表示调制信号矢量点在信号空

间上的坐标,有输入数据决定。 m A 和m B 确定QAM 信号在信号空间的坐标点。称这种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方式为 正交幅度调制。 图3.3.2 正交调幅法原理图 Pav=(A*A/M )*∑(dm*dm+em*em) m=(1,M) QAM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其原理图如图3.3.5所示。 图3.3.5 QAM 相干解调原理图 四、设计方案: (1)、生成一个随机二进制信号 (2)、二进制信号经过卷积编码后再产生格雷码映射的星座图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后的信号 (4)、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调制 (5)、通过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滤波,同时产生传输信号 (6)、增加加性高斯白噪声,通过匹配滤波器对接受的信号滤波 (7)、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解调 五、实验内容跟实验结果:

OFDM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OFDM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OFDM 技术的实现原理 2、利用MATLAB 软件对OFDM 的传输性能进行仿真并对结论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 OFDM 调制基本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多载波调制(MCM)技术的一种。MCM 的基本思想是把数据流串并变换为N 路速率较低的子数据流,用它们分别去调制N 路子载波后再并行传输。因子数据流的速率是原来的1/N ,即符号周期扩大为原来的N 倍,远大于信道的最大延迟扩展,这样MCM 就把一个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划分成N 个窄带平坦衰落信道,从而“先天”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和抗脉冲干扰的能力,特别适合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OFDM 是一种子载波相互混叠的MCM ,因此它除了具有上述毗M 的优势外,还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OFDM 选择时域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创门虽然在频域相互混叠,却仍能在接收端被分离出来。 2 OFDM 系统的实现模型 利用离散反傅里叶变换( IDFT) 或快速反傅里叶变换( IFFT) 实现的OFDM 系统如图1 所示。输入已经过调制(符号匹配) 的复信号经过串P 并变换后,进行IDFT 或IFFT 和并/串变换,然后插入保护间隔,再经过数/模变换后形成OFDM 调制后的信号s (t ) 。该信号经过信道后,接收到的信号r ( t ) 经过模P 数变换,去掉保护间隔以恢复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再经过串/并变换和DFT 或FFT 后,恢复出OFDM 的调制信号,再经过并P 串变换后还原出输入的符号。 图1 OFDM 系统的实现框图 从OFDM 系统的基本结构可看出, 一对离散傅里叶变换是它的核心,它使各子载波相互正交。设OFDM 信号发射周期为[0,T],在这个周期内并行传输的N 个符号为001010(,...,)N C C C -,,其中ni C 为一般复数, 并对应调制星座图中的某一矢量。比如00(0)(0),(0)(0)C a j b a b =+?和分别为所要传输的并行信号, 若将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准备步骤 在进行通信原理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准备: 1.通过串口线、程序下载线连接PC机与实验平台; 2.打开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输入值为12V; 3.检查电源线连接是否正确,白黑相间线连接正极,纯黑线连接负极,切 勿接反; 4.连接无误后,打开实验板电源; 5.打开通信原理实验界面,如下图所示配置并打开串口; 6.将实验板上的拨码开关全部拨到ON; 7.下载程序到实验板上: 打开quartusⅡ5.0软件,选择Tools/programmer,设置Hardware Setup为ByteBlasterll[LPT1],Mode为Passive Serial,单击Add File,选择文件路径E:\实验平台程序与文档\通信原理实验平台程序与文档 \FPGA\toplevel.sof,文件选择完毕后,单击Start 进行程序下载,当 程序下载完毕,且在实验板下载指示灯(LED后四位)未灭时,拔掉实 验板上下载线,如果此过程中指示灯灭了,显示程序下载过程失败,请 重新单击Start进行下载。 完成以上操作步骤后,同学们可以开始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一、实验平台基础实验 实验步骤: 通信原理实验界面,选择基础实验,开始以下实验步骤:串口收发及其测温实验 1.点击测温按钮,查看并分析实验结果; 2.发送两位16进制数字,观察LED的变化是否与设定值相同; 3.改变拨码开关并接收数据,查看并分析返回数值。 单片机波形发生器实验 1.填入合适的峰峰值和频率值,选择要生成的波形,单击开始; (由于实验箱问题,输入的峰峰值和示波器测出来的峰峰值有误差) 2.用示波器观察TP13点的输出波形。 语音录放实验 暂时不做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和数字调制实验 实验步骤: DDS频率合成实验 1.进入数字调制技术界面,选择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2.在左方文本框中填入合适的频率值并发送; 3.用示波器观察TP35的DDS输出波形,修改输入值,观察DDS所产生 的频率。 FSK调制实验 1.在两个文本框中分别填写合适的频率值并发送; 2.用示波器观察TP35波形,验证是否为原输入信号相对应的FSK信号。 BPSK、DPSK、ASK调制实验操作均同FSK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