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开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工程的建立。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根底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根底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工程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工程建立。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清楚,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根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容

本次工程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根底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5、绿化景观工程设计

6、路灯工程设计

7、工程设计概算

第二章设计依据

一、设计依据

1、建立单位的设计委托

2、"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根底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

3、关于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根底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浙发改农经[2006] 574号〕

4、建立围1/1000地形图

二、设计规

1、"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

2、"室外排水设计规"〔GB 50014-2006〕

3、"室外给水设计规"〔GB 50013-2006〕

4、"给水排水工程构造设计规"〔GBJ69-84〕

5、"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99〕

6、"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JGJ50-2001〕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 〔CJJ75-97〕

8、"低压配电设计规" (GB5054-95)

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GB50217-94)Π

10、"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JGJ-50-88〕

11、"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 〔CECS 165:2004〕

12、其它相关规要求

第三章道路工程一、设计原则

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及各规的要求。

2、满足道路交通功能要求。

3、竖向在满足两侧地块标高要求和防洪要求下,考虑工程的土方平衡进展设计。

二、道路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Π:一号路、二号路

城市支路II:三号路

2、设计车速:城市次干道:V=40Km/h

城市支路:V=30Km/h

3、路面构造设计轴载:BZZ-100。

4、设计年限:混凝土路面30年。

三、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平面依据甲方提供的电子文本文件中所确定的坐标进展定位。

一号路,为城市道路次干路,道路设计起点为五号路,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为205国道,桩号为K0+636.578,本次道路设计全长为636米,道路规划红线宽16米,与设计道路相交的规划道路由南向北依次为五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六号路、205国道。其中K0+157.870~K0+232.088段为一半径为500米的圆曲线,其余段为直线。

二号路,为城市次干路,道路设计起点为四号路,桩号为K0+000,终点为46省道,桩号为K0+473.130,道路设计全长为473米,道路规划红线宽16

米,与设计道路相交的规划道路有西向东有四号路、一号路、六号路、46省道。设计围道路线型为一直线。

三号路,为城市道路支路,道路设计起点为四号路,桩号K0+000,终点为六号路,桩号为K0+381.027,道路设计全长为381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12米,与设计道路相交的道路有四号路、一号路、六号路。设计围道路线型为一直线。

本次设计道路沿线根本无拆迁,但由于道路所属围为丘陵地区,地势复杂,高差变化较大,因此填挖土方量比拟大。

四、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可研的道路控制标高进展设计。由于设计道路围地形较为复杂,高差变化大,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结合规划用地控制标高,考虑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大小,依据规要求确定的纵坡和坡长,拉坡时综合考虑行车平安、舒适、排水顺畅、造价经济。一号路道路设计最大纵坡2.471%,最小纵坡0.500%;二号路道路设计最大纵坡2.608%,最小纵坡0.94%;三号路道路设计最大纵坡0.692%,最小纵坡0.619%。

五、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红线宽度进展。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局部尺寸及比例按照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证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平安畅通,具体为:

一号路:3.0m〔人行道〕+10.0m〔机非混合道〕+3.0m〔人行道〕=红线宽度16米。

二号路:3.0m〔人行道〕+10.0m〔机非混合道〕+3.0m〔人行道〕=红线宽度16米。

三号路:2.5m〔人行道〕+7.0m〔机非混合道〕+2.5m〔人行道〕=红线宽度12米。

六、路基设计

道路大局部位于山坡、农田,施工前应去除表层约25cm厚的杂填土或耕植土。结合管道施工,以降低地下水位,疏干土基。道路红线位于河塘及暗浜地段,假设河塘底淤泥不深时,挖尽河塘底淤泥至原状土;假设淤泥较深时,可抛石挤淤,一提高其承载力,清淤时河塘填挖成台阶形,然后用塘渣回填,塘渣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含泥量不大于15%,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分层填塘渣碾压至路槽底标高。

道路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压实后的基层应平整、结实、结成板块,无松散现象,外表无明显粗细别离现象,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大于5mm。压实后土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

填方路段原地面高程以下的各种管道应先期做完。管道周围管顶以上50cm 围的回填土应按下水道施工技术规程要求对称、均匀、薄铺轻夯实,密实度要求见管道局部;其它深度的回填密实度要求按施工技术规程进展。

本工程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边坡1:1,路基填筑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七、路面构造设计

本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路面构造如下:

一号路、二号路机动车道:

22cmC30水泥砼+18cm5%水泥稳定砂砾石+20cm级配砂砾石=构造厚60cm

三号路机动车道:

20cmC30水泥砼+15cm5%水泥稳定砂砾石+20cm级配砂砾石=构造厚55cm

人行道路面构造:

6cm灰色透水铺砖人行道板+3cm厚M10水泥砂浆座底+15cm厚3%水泥稳定砂砾石=人行道构造层厚度24cm。

八、穿插口设计

穿插口设计应保持道路上所有车辆的交通平安,此外应保证穿插口围的地面水迅速排除。穿插口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照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0.7倍,转弯车取0.5倍。

九、交通设施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规定设置。

十、无障碍设计

根据建立部"工程建立标准强制性条纹"的要求,本工程道路实施无障碍设计。

依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ZBP33D01-88〕进展无障碍设计,本工程主要在人行道设置导向块材、停步块材,在行人过马路处设置三面坡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围,并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盲道: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平安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置位置;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的颜色为中黄色。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5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人行道成弧线型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第四章排水工程

一、设计原则

1、基地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制。

2、排水管网布置要求管线短、埋深小,排水尽量以自流排水为原则。

3、排水走向结合地块竖向及周围受纳水体确定。

4、尽量降低管道埋深,特别是干管埋深,减少工程造价。

5、雨水分区就近排放水体,防止因汇水面积过大而设置排水渠。

二、雨水工程

1、设计参数

采用江山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进展暴雨强度设计。

〔1〕暴雨强度公式:q =935(1+0.536lgp)/t0.56 (L/s.ha)

t=t1+mt2

t1=10min 〔地面集流时间〕

m为延缓系数暗管2.0 明渠1.2

t2=∑L/V60 min〔管渠雨水流行时间〕

〔2〕雨水流量公式:Q=ψqF (L/s)

Q—设计雨水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为0.6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流域汇水面积〔ha〕

2、排水走向

根据基地竖向设计及基地周围水体分布情况和雨水分区、就近自流排放的原则,将设计围排水分成二个排水方向进展收集、组织。沿一号路敷设雨水主管道,收集其两侧雨水后由北向南汇入基地南侧水体中。沿二号路〔一号路以东〕敷设雨水主管道,收集其两侧雨水后由西向东汇入基地南侧水体中。

3、管网布置

根据以上排水走向,布置雨水管网,预留雨水接口。管网布置应有利于道路及地块雨水的收集和排放。雨水管网与竖向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输送。同时应根据地形、道路坡向及排水水体的位置综合考虑,使雨水得以就近排放。起端雨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尽量控制在1.50米左右。

雨水管道采用满流设计,最小流速取0.75 m/s。设计雨水管径有D200、D300、D400、D500、D600、D800、D1000。

三、污水工程

1、污水量

污水量根据给水量推算,污水量以给水量的85%计,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参照生活污水的变化系数。

2、污水系统

污水采用自流收集、处理排放。根据基地竖向规划及基地污水汇水划分,污水收集后,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进展污水收集,最终送入新建的江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3、管网布置

污水管网与竖向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输送。

污水管道在规划道路下按收水一侧布置。于一号路、二号路设置污水干管,于三号路布置污水支管,并预留地块污水纳入的接口。污水管管径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计算确定;市政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取0.6 m/s,最小管径取D300,其最小坡度取0.3%。预留污水接口管道覆土深度应尽量控制在2.00米以上。

设计污水管道管径有D300、D400。

四、排水构造

1、管材与接口

雨水D200、D300、D400、D500、D600、D800、D1000管采用钢筋砼管,承插连接,橡胶圈接口。

污水D300、D400管采用钢筋砼管,承插连接,橡胶圈接口。

2、管道根底

雨水口连接收采用砂根底,钢筋砼管采用C15砼根底。

3、检查井

雨水检查井有支管接入为落底检查井,其余为不落底检查井;

污水检查井为不落底检查井,均应做流槽。

雨污水检查井均采用Mu10机砖M10水泥沙浆砌筑,外1:2水泥沙浆抹面厚20。井底板均采用C20钢筋砼底板,并与第一节管道的根底浇注成整体。

检查井处在道路上时,井座周围均应有C30钢筋砼井圈加固。

第五章给水工程

一、设计要求

1、根据基地实际情况进展给水管网布置。

2、满足基地开发建立对供水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

3、满足基地消防用水需求及其他用水要求。

二、设计参数

根据可研报告,基地用水量根据不同性质地块规划按面积比流量进展计算,获得最高日用水量,并进展管网布置和管网平差,同时按消防和事故用水量进展校核。

三、给水系统

根据基地所处位置,基地采用生活、生产与消防合并的给水系统,消防采用低压制。

四、管网布置

根据用水量情况和给水系统进展管网布置。于镇区接入给水主管道。沿一号路敷设给水主管道DN300管,并预留地块用水接口;沿二号路、三号路敷设给水管道,管径均为DN200,同时预留地块用水接口。同时按间距不大于120米布置市政消火栓,满足市政消防要求。

五、给水构造

1、管材及接口

给水管道均采用K9及承插式接口离心球墨铸铁管及球墨配件,橡胶圈接口;

主管阀门采用Z45T-10型闸阀〔为不锈钢杆〕或GSD47*-1.0型蝶阀。

2、管道埋深控制

DN100管控制在1.1m,DN150、DN200管控制在1.2m,DN300管控制在1.3m,

3、管道根底

管道一般敷设于未经扰动的原状土上;

在岩基及淤泥和其他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地基,均应进展技术处理。

4、管道支墩

支墩混凝土采用C20,支墩后背为原状土,支墩浇捣应捣实。

5.、阀门井

阀门井一般采用Mu10机砖,M7.5水泥沙浆砌筑;

井壁抹面采用1:2水泥沙浆抹面或原浆勾缝。

井底板采用素砼底板。

第六章交通工程

本次设计包括贺村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标三条道路的标志、标线布置。

1、标志

交通标志包括警告、禁令、指示。其支撑构造为单柱式。所有标志按夜间反光方式要求设计,均采用反光膜三级,行人标志反光膜采用二级。

单柱式标志尺寸采用规中40Km及小于40Km时速规格尺寸。行人标志采用φ76单柱杆件,其余标志均采用φ165单悬臂式杆件。

2、交通标线

设计交通标线包括车道线、中心线、人行横道线等,各类标线的尺寸、颜色均须按规规定严格执行。

第七章通信工程

一、设计容

本次设计包括贺村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通信管道初步设计,设计管道总长为1.4km。新建中四人孔5个,中三人孔7个,中直人孔21个,三号手孔7个。

二、需说明的问题

1、根据业主要求6家〔电信、联通、移动、铁通、网通、广电〕弱电单位合建〔同沟、同井〕通信管道工程〔具体孔数量见相应通信平面图〕。管道埋深可根据其它管线标高作相应调整。

2、本工程管道全程采用10cm#150混凝土包封,管道进入人〔手〕孔窗口局部2米,做混凝土根底。当管道遇土壤太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根底。

3、通信管道手孔标准参照"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人孔标准参照邮电部"通信管道人手孔和管块组群图集"。

4、各区块及各支路管道按通信管道常规进展考虑,考虑其他管线及各路埋深因素,管道过路一律采用手孔形式。

第八章电力工程

一、设计容

本次设计为贺村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标三条道路的电力管道初步设计,设计管道总长约为1.4km。

二、需说明的问题

1、本设计中约50米一个工作井。

2、电缆导管拐弯处和终端井采用1#井〔长2.91m、宽2.05m、高1.8m〕,其余采用2#井〔长2.11m、宽2.05m、高1.8m〕,在可设开关站及高压电缆分接箱处的工作井也需采用1#井。

3、导管沿人行道敷设,与其它管道之间竖向、水平间距满足规要求。

第九章绿化景观工程

由于人们欣赏园林风光的兴趣,爱好各不一样,园林植物配置要根据因地、因时、因材制宜来创造园林植物空间的景变〔主景题材的变化〕、形变〔空间形态的变化〕、色变〔色彩季相的变化〕和意境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要求。

因地制宜,根据江山市气候特点,绿地土壤的条件,对植物材料的要求,合理选择树种,力求适时适树,采用不同植物的间隔搭配,组成城市的绿色通道。本次设计一号路、二号路考虑采用香樟为行道树种,三号路采用香苞为行道树种。

第十章路灯照明工程

一、设计容

本次设计包括贺村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路灯初步设计。

二、需说明的问题

1、路灯电源可由就近直埋电缆引入,路灯电缆沿道路侧石0.5米敷设,电缆埋深0.8米,电缆横穿马路时,需用DN80钢管进展保护。

2、路灯采用单叉路灯,高10米,容量为250W。采用单侧布置。路灯形式由业主自选。

3、路灯设置间距30-40米,遇有路口可做相应调整。

4、电气保护采用TN-C-S系统。

5、机动车道以下横穿钢管覆土厚度0.6米。

6、钢管连续采用套接法,套管采用φ64和φ94钢管,套管长30cm,外部用沥青麻丝封口。

第十一章工程投资概算

一、编制依据

"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

"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

"省建立工程施工取费定额"〔2003版〕

"省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根底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图纸"

二、概算组成局部

1、设计概算编制说明

2、市政工程造价一览表

3、市政工程概算书、安装工程概算书、绿化工程概算书

三、编制说明

1、工程量根据初步设计图进展计算,图纸不详处按常规计算.

2、费用按2003版费用定额中值计取。

3、材料价格:参照"2007年造价信息"第4期、"2007年造价信息"及现行市场补差。

四、结论

本工程概算总造价为899.9515万元,设计费等其他费用未计入。工程概算

具体详下表。

工程概算一览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初步设计模板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初步设计模板 1. 背景介绍 城市道路照明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人们安全顺畅的行车和行人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在夜晚增加城市的美观度。本文档提供了城市道路照明电气初步设计的模板,能够帮助设计团队准确而系统地进行设计。 2. 设计要求 (在此处详细列出设计要求,如照明强度、照明范围、灯具类型、照明控制等) 3. 设计方案 (在此处介绍设备选型、灯杆布置、配电系统等设计方案的具体细节) 3.1 灯具选型 (在此处列出不同区域或道路类型所需要的灯具型号、功率和数量等信息)

3.2 灯杆布置 (在此处描述灯杆的种类、高度、间距等具体布置方案) 3.3 配电系统 (在此处描述配电柜、电缆种类、线路布置等配电系统的设计 方案) 4. 灯具控制系统设计 (在此处描述灯具控制系统的设计细节,如光控、时控、信号 控制等) 4.1 光控系统 (在此处描述光控系统的原理、传感器种类、控制方式等) 4.2 时控系统 (在此处描述时控系统的原理、控制方式、时间设置等) 4.3 信号控制系统 (在此处描述信号控制系统的原理、设备类型、信号灯配合等)

5. 安全考虑 (在此处描述设计中的安全考虑,如过载保护、漏电保护、接 地设计等) 6. 节能性能 (在此处说明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如LED灯具选用、照明控 制系统的使用等) 7. 防雷设计 (在此处描述设计中的防雷措施,如接地设计、避雷针设置等) 8. 设计验证 (在此处描述设计验证的方法和步骤,如光强度测试、电气设 备可靠性试验等) 9. 总结 (在此处进行总结,并对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化方向进行讨论)

某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 项目地理位置 (3) 1.2 概述 (3) 1.2.1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3) 1.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执行情况 (4) 1.3 工程概况 (4) 1.4编制依据 (4) 1.5 主要经济指标 (5) 1.6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 1.7 工程建成后的功能和效益 (6) 第二章 (7) 2.1 区域概况 (7) 2.2 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状况 (7) 2.3 交通发展规划 (7) 2.4 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现状及评价 (8) 2.5 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树林、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8) 2.6 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 (8) 2.6.1 地形地貌 (8) 2.6.2 沿线岩土层特征 (8) 2.6.3 沿线水文地质特征 (9) 2.6.4 场地下水及地基土的腐蚀性 (9) 2.6.5 沿线工程地质分析及评价 (9) 2.6.5.4 岩土参数的选用 (10) 4.5 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0) 2.6.6 结论及建议 (11) 第三章道路规划和交通量发展预测 (13) 第四章工程设计 (17) 4.1 总体设计 (17) 4.1.1 项目概况及规划概况 (17) 4.1.2 规划分析 (17) 4.1.3 总体建设方案 (18) 4.1.4 采用的技术标准 (18) 4.2 道路工程设计 (18) 4.2.1 平面设计 (18) 4.2.2 纵断面设计 (18) 4.2.3 横断面设计 (19) 4.2.4 路面结构设计 (19) 4.2.5 路基设计 (21) 4.2.6 交叉口设计 (22) 4.2.7 公交停靠站设计 (22) 4.2.8 无障碍设计 (22) 4.3 桥涵工程设计 (22) 4.3.1 项目概况 (22) 4.3.2 设计规范 (23) 4.3.3技术标准 (23) 4.3.4 工程地质 (23) 4.3.5 水文地址、气象等自然条件 (23) 4.3.6 主要建筑材料 (24) 4.3.7 涵洞设计要点: (24) 4.3.8 施工注意事项: (24) 4.4 排水工程设计 (24) 4.4.1 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及范围 (24) 4.5照明工程设计 (35) 4.5.1 工程概况 (35) 4.5.2 设计内容 (35) 4.5.3 设计依据 (36) 4.5.4 道路照明设计 (36) 4.5.5 照明电源及控制方式 (36) 4.5.6功率因数补偿 (36) 4.5.7 电缆及电缆敷设 (36) 4.5.8计量 (37)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模板

设计说明书 一、道路地理位置图 本次设计xx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红线宽15米,规划为庐阳区内南北向的城市支路。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

二、概述 2.1 编制过程 (1)、2014年5月18日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勘探测量; (2)、2014年5月22日进行全线踏勘,熟悉建设工程周边情况; (3)、2014年5月底,我院召开xx路建设工程第一次内部讨论会,以后又不断就一些疑难问题召开专题讨论,如交通组织、交叉口处理、路面结构、路幅分配、地基处理、现状雨水管道等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文本; (4)、2014年6月5日,在xxx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初步汇报,并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相应调整; (5)、2014年6月17日,在庐阳区重点局召开了方案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庐阳区重点局、庐阳工业园管委会、合肥市交警队、公交集团等,我院作了详细的方案汇报,随后各家单位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6)、结合方案评审专家意见,我院随后又进行了内部会议讨论,并不断完善设计,最终形成初步设计文本。 2.2 概述 xx路为城市支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xx路的建设对完善庐阳区市政路网,改善现状交通,提高庐阳区内综合竞争力以及周边地块的使用价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规划为城市支路。xx路为新建道路,红线宽度15米,设计速度为30km/h。 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路的路幅按照规划断面布设: 9.5米车行道+2.75米人行道×2=15米。 2.3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 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设计招标文件 3)平面及纵断面测绘资料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 1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 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 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 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 (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 (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 (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5米左右,其中松土占10%,普通土占60%,硬土占30%,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30%,次坚石占40%,坚石占30%,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 3、水文地质评价

初步设计说明书

主要依据的国家现行建设法规、规范: 1) 建造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 民用建造设计通则 GB5035 2 - 2 0 0 5 4) 建造设计防火规范GB50 0 16-200 6 5) 住宅建造规范GB50368-2005 6) 住宅设计规范GB 5 0096- 20 11 7)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造节能设计标准 J GJ75—2003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造节能设计标准 D B45/221-202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 广西罗城县开辟整体规划 2) 项目土地使用书 3) 罗城县建设与规划委员会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 4) 甲方提供的规划红线图 5) 其它设计依据 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 1) 气象条件 2) 工程地质条件 1)本工程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 013 年矿区改造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原罗城矿务局原机修厂内)。 2)用地范围: (东西)长约227。50 m, (南北)长约217。70 m。四周道路均为规划城市道路。 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 本工程净总用地面积 2 4 2 36.81 m²(包括公租房),由12栋住宅楼组成, 其中一栋为公租房.总建造面积4146 4。49m²,本项目住宅户数共 800 套。 2)设计范围 本次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建造、结构、给排水、建造电气的方案设计,以及规划的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网等设计,同时包括内装修设计。 1) 建设单位提供规划及建造利用的意见。 2) 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用地范围图. 3) 建设地点的水文、气象、地质、用地范围有关情况等资料。 4) 建设地点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绿化美化等有关要求。 5) 建设地点有关给水、排水及供电情况。 6) 建造、水、电暖通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及要求. 本设计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充分协调景观、环境、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创造力,深入细致的考虑建造户型的空间组合利用,旨在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适艺应现代生活需求。 对小区的设计绝对离不开对整个环境的考虑与分析,本次设计以空间系统化、功能组织整体化作为整个住区的中心思想。在提升设计品质的同时,形成一个有机统 一、物美价廉的廉租房小区。 序 号 1 2 其中 新建公共服务用房 3 65 4 5 6 m m m m 指标名称 项目总用地 廉租房建造面积 新建住宅 指标 36。36 4146 4。 4 9 400 5 6 .20 1408.2 9 6 39 7。 廉租房建造占地面 积 建造密度 容积率 单位 亩 2 2 2 2 % 备注 2 42 3 6. 81 ㎡ (包括公租房) 包括公租房 包括公租房 包括公租房 30。10 1 . 86 17。15% 绿地率 800 户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 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 专业: 交通工程 姓名: 饶先鹏 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 教师签字 2016年12月26日

目录 一、设计说明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设计要求 (1) 1.3设计原始资料 (1) 二、道路定线 (2) 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 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 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 三、平面设计 (4) 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 3.2直线设计 (4) 3.3曲线设计 (5) 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6) 四、纵断面设计 (7) 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 4.2纵坡及坡长设计 (7) 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8) 4.4竖曲线设计 (8) 五、横断面设计 (9) 5.1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10) 5.2路肩设计 (10) 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0) 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1) 六、总结 (12) 参考文献 (12)

一、设计说明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 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 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6、逐桩坐标表; 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 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 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3设计原始资料 1、等高线地形图,比例为1:2000; 2、起点坐标A(621061.1230,920590.8070),设计标高为1290.0000米;终点B坐标(622800.0000,920827.2074),设计标高为1272.0000米。 3、技术指标:执行《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规》平原区、三级公路标准,设计年限为15年。路基宽8.5m,路面宽7.0m,路面横坡度ih=1.5%, 路肩横坡度ij=2.0%, 路堤边坡1:1.5, 路堑边坡1:1, 边沟采用底宽0.6m,深0.6m,边坡

公路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202省道是安徽省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干线公路,北起宿州市萧县境内,途经淮北市、濉溪县、涡阳县、阜阳市、阜南县等多座城市,至阜南地理城镇南洪河桥入河南境,是沿线城市、乡镇交通出行的重要载体,在省、市、县各级路网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项目是202省道阜阳市颍泉路段,北起与2010年颍泉段大修工程终点相接处(K180+000),南接阜阳市涡阳路(K191+618),是宁洛高速接线和阜阳市重要的出口公路。长期以来,202省道一直是安徽省一条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线公路,承担着主要的过境交通量,并发挥着集散公路的作用。202省道运营数十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成倍增长,重车、超重车的超常行驶,尽管每年都进行中修养护,各路段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路面断板、破碎、错台、沉陷等病害较为严重,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性能,根据检测报告显示,该路段断板率评定等级为次。目前,由于交通量激增,过境交通和城市交通混合,道路路面损坏严重等原因,道路服务水平较低,实际通行速度偏低;不能充分发挥公路快速通道的功能。这种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安徽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也不能满足地方人民加快致富的愿望。本项目的实施,为阜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皖北乃至整个安徽省经济建设中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任务依据 202省道颍泉段路面改善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求,由业主(阜阳市公路管理局)组织勘察设计招标,我院中标获得项目勘察设计任务。根据中标通知书、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进行本项目设计。 (二)技术标准 根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意见,本项目建设采用如下标准: 1.公路等级:维持原设计等级(接近一级公路标准)。 2.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3.路基、路面: (1)、K180+000~K182+829段为分离式路基,路面宽10.5m(0.5m左侧路缘带+2×3.75m行车道+2.5m硬路肩),土路肩宽1.5m,路基全宽13.5m。 (2)K182+829~K191+618段为整体式路基,路面宽23m(2×0.5m路缘带+2×2×3.75m行车道+2×2.5m硬路肩+2m中间带),路基宽26m(23m路面+2×1.5m土路肩)。 4.汽车荷载等级:新建桥涵采用公路-I级。 5.技术指标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相关规范执行。 (三)测设经过 1.外业勘测 我院收到中标通知书后,随即开始技术装备、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及参加人员等出发前的全面准备工作,组织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有关资料。编写了《勘测设计大纲》、《勘测设计技术指导书》。随后组织力量,通过对该项目前期工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精心准备,多方收集资料,再通过实地踏勘、调查及工程数量的计算,对路线及桥梁的方案进行了论证,由于本工程属于路面改善工程,且老路线形已能满足一级公路标准,本次初步设计根据老路现状,结合项目沿线的城镇规划布局、对外交通组成状况、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路线方案采用了完全利用老路线形的方案。 2.内业设计 在勘察资料收集齐全,设计方案审定的基础上,按照招标文件的体要求全面开放内业设计,于2011年7月29日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工作。 2011年8月1日,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形成专家组审查意见。我院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 (四)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 本项目设计起点位于202省道K180+000处,与2010年颍泉段大修工程终点相接,终点位于阜阳市临沂商城东门,终点桩号为K191+618,设计路线全长11.618公里,大致走向为由北向南。 中间控制点有京九铁路、茨淮新河大桥、漯阜铁路、抱龙桥、阜阳临沂商城等。 本项目沿线主要乡镇有颍泉区伍明镇、周棚街道办事处、阜阳循环经济园。 路线与K180+600处下穿京九铁路、K185+195处下穿漯阜铁路(复线)、K186+428处与漯阜铁路平交。考虑本项目为路面改善工程,因此本次设计仍维持原交叉方式;考虑远期道路、铁路营运安全,建议K186+428处与漯阜铁路平交改建为立交。 沿线主要河流为茨淮新河、阜涡河、济河。 直接相关公路为202省道、024县道插周路、028县道邵安路。 本项目终点向南15公里即为阜阳飞机场,向南5公里即为阜阳火车站。 (五)批复意见及专家意见执行情况 1、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对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关于S202颍泉段路面改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皖路计【2011】55号)执行情况如下: (1)、批复意见:路线起于S202桩号K180+000处,沿老路经茨淮新河大桥,终于S202与阜阳市区涡阳路相接处(桩号K191+500处),全长11.5公里。 执行情况:本次设计路线起终点及走向严格按照批复执行,由于前期工可阶段为养护桩号,本次设计为实际现场测量桩号,实际测量起点桩号为K180+000,终点桩号为K191+618,实际设计全长为11.618公里,比批复长0.118公里。 (2)、批复意见:原则同意路面类型采用报告中提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议下阶段就沥青路面结构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执行情况:初步设计已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案进行了方案比选。 (3)、批复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全线桥梁涵洞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合理确定是否加以利用。 执行情况:初步设计已对全线桥梁涵洞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了改建及利用方案。 (4)、批复意见:本项目投资估算约1亿元。 执行情况:本次初步设计对工程量进行了细化,重新对材料单价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到总投资概算11499.9213万元。 2、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 2011年8月1日,安徽省公路管理局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形成专家组审查意见。专家具体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

1设计说明书 (2) 1.1道路地理位置图 (2) 1.2概述 (3) 1.2.2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 (3) 1.3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4) 1.3.1道路现状评价 (4) 由于道路路基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道路现状地质条件比较好。 (4) 1.3.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4) 1.3.3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4) 2工程地质条件 (4) 3.1工程地点、范围、规模、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6) 3.2规划简况 (6) 3.3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6) 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按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的普通汽车计。普通汽车车种换算系数为1.50,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Nh=Nda*k*δ。Nda为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k为设计高峰 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δ为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根据《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拟定该条道路为双向四车道的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车速为 30km/h,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为一级,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为30年。 (6) 3.4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7) 与滨江大道的交叉路口及渠化处理方式已在其它道路施工图中处理完好,本次设计不再叙述。 与改移道路的交叉路口及渠化处理方式详见交叉口竖向设计图。 (7) 3.6工程设计 (7) 3.6.3.4超高及加宽的设置 (9) 4路基、路面设计 (10) 4.1路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由于路基道路路基在场坪施工中已经完成,本次设计路基部分仅提供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未尽事宜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办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排水设计 (17) 本次设计范围为K0+000~K3+3700,排水管网设计均按远期设计,新建排水系统的设计结合规划进行,排水体制严格采用雨、污分流体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设计采用的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主要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工程背景及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水文流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桥涵分布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设计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4)桥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5)桥梁安全设施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6)人行道栏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7)采用主要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主要材料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8施工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6.9美观性设计细节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6.10施工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运营及管理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交通工程设计 (27) 9 路线交叉 (29) 9.1、设计原则 (29) 9.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29) 9.3、平面交叉的分布及设置概况 (30) 10 环境影响设计与水土保持 (30) 10.1环境保护设计 (30) 10.1.2、项目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现状 (30) 10.1.3、环境敏感区域分析及与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等的关系 (30) 10.1.4、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30) 10.1.5、主体各专业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 (30) 10.1.6、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 (31) 10.2 水土保持 (31) 11 筑路材料 (31) 11.1、沿线筑路材料种类、质量、储量、供应量、运输条件及运距 (32) 11.2、主要料场分布情况 (32) 11.3、主要材料采、购及运输情况 (32) 12 施工组织设计 (32) 12.1 材料计划 (32) 12.2施工工期计划 (32) 12.3、劳动力计划 (33) 12.4、设备配备计划 (33) 12.5、主要工程数量表 (33) 12.6、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 (34) 12.7、临时工程安排 (34) 12.8存在问题与建议 (34) 13 设计概算 (35) 14 附件 (35)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1.概述 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 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 (1)主线设计标准 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 12米 其中:行车道宽度: 2×3.75 米 硬路肩: 2×1.5米 土路肩: 2×0.75米 (2)线形要素标准 平曲线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 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 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 纵坡: 最大纵坡: 5% 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 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 900米(坡度为4%时) 700米(坡度为5%时) 500米(坡度为6%时) 竖曲线要素: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 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 1

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 (3)桥涵设计标准 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 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4)路面设计标准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 (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 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1.1.2总体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的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2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

前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在做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查阅设计规范、反复研习教材、使用cad和纬地等相关软件让我对道路与桥梁工程这个软件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我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由于在设计方面经验不足、本人能力也实在有限,本设计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设计概况 1.1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题目为《广西来马高速公路主线K244+200~K246+300段初步设计》。根据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我完成了路线的选线、平纵横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路基设计、涵洞、排水设计及路面结构等设计任务。 1.2 工程概况 1.2.1 路线走向、起讫点 本设计为广西省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公路K244+200~K246+300段的初步设计,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公路,设计车速120km/h,路基宽10m。公路主线设计为东西走向,路线起始于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附近,止于马山县乔利乡那料村附近,起点与桂平至来宾高速公路及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相接,终点则与都安至南宁高速公路及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114.535km。 1.2.2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本段设计路线位于广西省来宾市境内,来宾市位于广西省中部,北与柳州、桂林、河池交界,东与梧州、贵港相邻,西与河池、南宁相交,南与贵港、南宁毗邻。来宾地处腹部,是广西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来宾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虽然该地区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业气候资源丰富,但时有旱涝寒害爆发。全地区年均日照1325--1734小时;平均年降水量为1225--1942毫米,四月下旬至八月下旬为雨季,是洪涝多发季节;年平均气温18.1--21.2摄氏度。 1.3 设计规范及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2012)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排水设计手册》(第一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LT

3.2.1雨水设计标准 雨水量计算公式采用:Q=q×F ×ψ 式中: Q ——雨水流量(m 3/秒) q ——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F ——收水面积(公顷) ψ——径流系数 其中暴雨强度q 采用xxx 市暴雨强度公式: q=8 .0) 8() 66.01 (1900++t LgP 式中:P-设计重现期根据地区性质,道路沿线主要有工业区及民用区,地势平坦, 选用P=1年,立交桥、地道选用P=2年。 t-地面集水时间:设计采用集水时间为10分钟。 管道延缓系数:按照规范选用m=2。 地面径流系数:本次设计中地面径流系数采用ψ=0.5。 3.3照明设计标准 主线道路照度最低标准为: 路面平均照度: Ea=20Lx 路面照度均匀度: Emin/Ea=0.4 4 总体设计 4.1 规划简况 根据xxx 临港工业区综合产业区路网规划,1#路为综合产业区次干路,属于综合产业区 区域性干路,承担集散交通的作用。 4.2 交通量预测 一,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情况,预测出未来年的交通量,预测的交通量结果见表。 4.3 工程建设的意义 1、是完善东北亚航运中心,促进xxx 港区开发建设的需要 2、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 3、推动xx 产业转移,带动xx 经济发展,促进xx 经济增长的需要 5 工程设计 5.1 道路工程设计 5.1.1设计原则 1、以《xxx 市政配套工程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充分考虑现状道路交通功能对本工程 进行平面和纵断设计,道路红线宽按规划实现。 2、本次设计本着尽量少拆迁、少占地的原则,以节约工程投资,实现快速交通为目标。 3、工程范围内与规划道路交叉处,均采用平面交叉。 4、设计中预留远期各种城市管网和过道桥涵的位置,与综合产业区及产业区竖向规划协调,满足最小排水坡度的要求。 5、按照xx 工业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及现状的地形、地物条件进行设计,线形标准流畅,交通功能齐全。 6、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结构设计中就地取材,力求经济合理。 5.1.2 采用的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T 50283-199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11、其它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 5.1.3 平面设计 xx 路道路线位在规划中已基本确定,工程起点与xx 线相交,终点与xxx 路相交,全长2235.491米,全线共3个交点, JD1平曲线半径为175米,并进行超高加宽设计,JD2平曲线半径1000,JD3平曲线半径1500米。 5.1.4 纵断面设计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 道路工程; 〔2 管网工程; 〔3 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XX1月~20XX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XX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XX5月开工建设; 20XX5月~20XX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 20XX8月~20XX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20XX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ºС,极端最高温度36.7ºС,极端最低温度-25.1º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布。在第四纪以后,由于新构造运动和各种外力作用,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属于低山丘陵平原岛屿区。

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初设设计是指对于城市的道路进行初步设计,在建设城市道 路之前,需要经过初设设计的阶段。初设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 需要考虑道路的位置、布局、功能、交通流量、规划要求等多个因素,以 确保道路的安全、便捷和高效。 首先,在进行市政道路初设设计时,需要确定道路的位置以及布局。 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因素,确定道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道路的宽度、长度、线型等。道路的位置和布局应考虑到城市的交通流量、人口分 布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以便为城市未来的交通运输提供便利。 其次,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还需要考虑道路的功能。根据道路所处的位 置和用途,确定道路的功能,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类型的道 路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和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主干道 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大、车速快的特点,而次干道和支路则需考虑到接入 小区、商业区等需要。 然后,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还需要考虑交通流量。通过对城市交通状况 的调查和分析,确定道路的车辆流量、车速、交通组织等参数。交通流量 是设计道路的重要依据之一,需要合理确定设计车速、车道数、红绿灯配 时等,以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此外,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还需要考虑城市的规划要求。根据城市发展 的规划,确定道路的规划要求,如防洪、景观、环保等。防洪是城市道路 设计中需要特别考虑的因素之一,需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等, 以防止暴雨导致的道路淹水。景观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绿化和城市家具布置,提升道路的美观和环境质量。

最后,市政道路初设设计还需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需求。如何安全 地融入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流动,为他们提供便捷的通行方式是初设设计的 重要目标之一、道路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过街设施等,以确保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和便利。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初设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需要考虑道 路的位置、布局、功能、交通流量、规划要求等多个因素。通过合理的初 设设计,可以为城市的道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提升道路的安全、便捷和 高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