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假期在网上下载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演奏视频,反复看了几遍,心中颇有想法。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可见他是在用心灵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生活。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中惟一的标题音乐。标题音乐通常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怕人误解他的作品,明确地说:“《田园》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出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像贝多芬的“悲怆”、“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曲目的名字都是由出版商或后人添加的,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

“田园”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因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让人眼前浮现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我认为《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最打动人的一章,听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直接走进音乐的世界中。旋律带着点点忧伤,非常优美,就像是自己漫步在田园中,轻柔的风软软的拂过面颊,并带来阵阵花香,让人陶醉不已。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贝多芬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而第四乐章呈现出

的则是“人”与“自然”因为风暴而产生的对立,充分显示隐藏在贝多芬田园风格下的心灵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非人与自然的融合。

第五乐章重新回到温和的曲风,在这里,贝多芬呈现出极为单纯的愉悦乐念。

整首田园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五乐章,在温和的曲风下,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一种“与自然融合”或“与自然对话”的张力。

每次听《田园》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听田园的感受是一阵活跃在田园的欢乐;它不像命运,不像月光那些乐曲那么婉转、动听、柔和,似乎贝多芬在谱曲时是看到田园美丽的美丽风光,对这些美丽的事物的赞美与歌颂!再听田园,感受到的不是只是欢乐,而是一种无可比拟的感觉,觉得自己也似乎是其中的一草一木,随乐曲摆动,随乐曲歌唱!这似乎已不是什么赞美,而是陶醉并融合在这田园之中。

“田园”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还表达了贝多芬的人生感想。田园是贝多芬在耳聋后的作品。他当时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可在乐曲中表现出来的是对自己生活的美好憧憬、热爱和无比的希望。他没有抱怨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他希望自己的生活像“田园”中跳动的音符一样,欢快、生机勃勃。生命应该花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应浪费在自怨自艾中,这也给那些在人生的路途上彷徨的人带来了光明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 2012-02-17 9:48 卞祖善中国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 提要: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著名的作曲家。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九部交响乐。贝多芬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又有所创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写给王室贵族,而是写给全社会,写给全人类的。尤其是第九交响乐《欢乐颂》更使贝多芬交响乐创作在艺术上和人文关怀精神上达到了极致。所以第九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音乐史上古典交响乐的一个顶峰。可以说,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华章,他将永远鼓舞人类向着光明、向着幸福前进。 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贝多芬交响乐,这个话题我想从一本专著讲起。这本专著就是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榜里的前10名是这样一些人物:第一名穆罕默德、第二名牛顿、第三名耶稣基督、第四名释迦牟尼、第五名孔子、第六名保罗、第七名蔡伦、第八名谷登堡,他是德国活字印刷的发明家、第九名哥伦布、第十名爱因斯坦。共有八个中国人进入了这个排行榜,除了孔子、蔡伦以外,还有秦始皇、成吉思汗、隋文帝、

老子、毛泽东、孟子。其中第45位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贝多芬。评论中第一句话这样说“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这位作者在用词方面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最”字用烂了,总是说“最伟大的什么什么之一”,其实那就不是最伟大了。最伟大就是唯一的,不应该有“之一之二”这种说法。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作曲家,而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他的九部交响乐。 一、维也纳古典乐派 在讲贝多芬之前,必须要简略的介绍一下维也纳古典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从1750年开始形成的。其中的三位杰出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是一位交响乐作曲家,有“交响乐之父”的美誉。其实在他之前有一位奥地利作曲家摩恩,于1740年首创了古典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这样一个套曲。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称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呢?是因为他写的多,写的好。他一共写了107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交响曲是104首,早期的交响曲还有3首。通过海顿的交响乐创作,交响乐的乐队编制完善了,而且交响乐的艺术表现力也大大的提高了。

贝多芬的《田园》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题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的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我们熟悉贝多芬的“悲怆”、“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这些题目都是出版商或者是后人添加的。有些是与其内容有关,有些则不然,懂古典音乐的人应该知道月光奏鸣曲所表达的内容跟月光毫无关系,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的名。不过那时候给交响曲命名还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为交响曲命名要等到浪漫主义后期的时候才普及。从这样的一个观点出发,我尝试分享欣赏贝多芬著名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我个人认为,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无以名之,恰好很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我想既然作者亲自为其命名,那我们就遵循他的思路,去感受心中的田园气息。 贝多芬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往往只能勉强说是从一种与标题有关的情绪出发,而不能说是真正标题音乐。田园交响曲固然可以如动画名片《幻想曲》那样把整个田园风光完全白描出来,然而小提琴绵延不断并且与一个富节奏性的主题同时进行,这里就绝对不可能与田园风光有任何白描意含了。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想成田园风光是很自然的事。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我最欣赏《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觉自己常常能直接走进这音乐造成的境界之中,那旋律有一种美丽的忧伤情绪,仿佛就是我自己伫立和漫步在田园中久久沉思的心境。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第四乐章狂风暴雨,是田园交响曲“很不田园”的部份,也说明了田园交响曲并不是一首白描田园风光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固然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但第四乐章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因为风暴而产生的对立,充分显示隐藏在贝多芬田园风格下的心灵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非人与自然的融合。 第五乐章重新回到温和的曲风,在这里,贝多芬一开始呈现出极为单纯的愉悦乐念。 于是,透过整首田园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五乐章之整体结构,我们主观性的认为这是潜藏在温和的曲风下,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一种“与自然融合”或“与自然对话”的张力。

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 田园交响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踩花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 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教学难点: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初步感受交响乐。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交响乐 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二、学唱歌曲《踩花山》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2、学唱歌谱 (1)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2)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3)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三、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1、通过《田野在召唤》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田野在召唤》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难点: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预习要求: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田野在召唤》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 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 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 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 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

经典广告之摄影作品赏析

经典广告摄影作品赏析(2)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一)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二)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三)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四)

不同的商业摄影领域需要进行不同的准备工作,一般而言,摄影师需要选择设备、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制作时间排期表等所有繁琐的工作,还要以最完整的方案防止计划的临时改变,例如发生意外情况时所增加的费用由谁来承担,拍摄是不是有序进行,是不是需要调整拍摄方案,在拍摄的前期一定要协商到位。在拍摄准备阶段,摄影师与策划人员的沟通非常重要,当然有时摄影师本身就是策划者,如果把摄影拍摄想象为电影拍摄,策划者就像是整部电影的制片人,负责很多繁杂的工作,对于所有的细节都要全部考虑周全。 对于场景的制作,一般分为移动与固定场景,置景的空间、材料的质地纹理是置景效果的衡量要点,一般来讲,为了追求丰富的画面效果,摄影师对于场景的陈列效果与肌理细节十分重视,另外考虑到便于摄影师选取角度,也便于控制成本,在商业摄影前期的拍摄准备阶段,一般选择专业的有一定审美标砖的置景团队完成前期的场景制作。

广告摄影作品赏析(五) 商业摄影的拍摄必须符合一个规则,即摄影师与客户需要在摄影创意、风格、角度等达成共识。在商业摄影拍摄流程中,从摄影师与客户进行沟通、制定方案、签订合同、到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一般比较大的摄影项目或者有条件的客户会给摄影师试拍的机会和时间,以便进一步确定拍摄的成片效果,顺利完成最终拍摄。 商业摄影的拍摄并不是取景、构图、按下快门的简单动作,为了在合作上取得成功,往往需要摄影师与客户方不断的沟通、磨合和融合。另外,摄影师即使与客户的意见达成共识,并制定了让客户十分满意的拍摄方案,最终的拍摄结果也有可能和客户所期望的有一定偏差,毕竟对于摄影来说,拍摄计划与草图终归是有些纸上谈兵。 摄影师的试拍需要方案确定后客户的签字,根据之前的商讨计划和拍摄方案进行,以此避免客户中途所进行的一些意见性干扰。拍摄过程中,摄影师的拍摄要有步骤,灯光、背景、道具等即时到位,有条理的进行,和其它团队成员的配合要默契,尤其在拍摄杂志片和人像的时候,摄影师要会与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篇一:田园交响曲教案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 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 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

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 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 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 五乐章连续演奏:

交响音乐赏析论文

布兰诗歌 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而交响音乐则是音乐这片浩瀚的海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一段优美的交响乐,我们进入了交响音乐与赏析这门课。 交响音乐是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音乐。交响乐的主要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舞曲及交响合唱等。交响音乐与交响曲的原文同是symphony 一词,出自希腊语,意为“一起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的意思,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地使用了,但当时它的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是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既有器乐也有声乐。 在古希腊人的脑海里的音乐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是打开自然科学那扇门的钥匙”。许多思想家都认为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思想,也能医治人的灵魂。事实上,包括后世很多著名物理学家也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演绎,一般只反映事物的具体属性,艺术则是感性的发挥,常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宇宙的本原是对称与和谐,而艺术则是真理和美的化身。 《布兰诗歌》是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他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在《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他曾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整部作品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除此之外,我们还欣赏了杰克逊的歌曲。杰克逊的音乐是专业之乐,一般人难以模仿;是本能之乐,对人性对世界的呐喊;是哲学之乐,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是风格之乐,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是视听之乐,不光好听,现场画面同样震撼人心;是政治之乐,抨击着社会的阴暗角落。黑格尔曾说:“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杰克逊就将这句话阐述到了完美。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生命科学学院胡忠生 2010302630024 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第六交响曲》展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全曲共五个乐章,所展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 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田园的一片生机让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十分欢快,而贝多芬在平静安宁中,尔后大管吹出田园牧歌版的惬意。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作者并不在主题上加以他善长的发挥手法,只是朴实地重复,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美好。当然,在本乐章最后的部分句子里,你仍然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有时似乎对生命的遗憾。 第二乐章,在溪边 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据贝多芬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他当时就躺在溪边的草丛中,美丽的风景和四周的鸟鸣,贝多芬说:当时感到美妙极了。 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里。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大管对主题的重复,仿佛让人看到一个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据《贝多芬传》的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一)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交响乐,以“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而闻名,而这仅仅是由一个双耳失聪的音乐家谱写的。这就是贝多芬一首闻名于世的交响曲,这就是《田园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节奏多变,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着自己的主题,让人听着心旷神怡: 不太快的快板,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心情,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我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自然流动,表现出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接着,“溪边小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所呈现的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微风吹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音乐更加富于诗意。 乡村欢乐的集会在小溪旁举行,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豪的民间风俗画。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顶点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很快变成远处的雷声,欢乐的集会被

打断。 暴风雨即将到来。在这一乐章中,狂风呼啸,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般袭来,转瞬间便笼罩了一切。整个乐队都在急速飞旋,整个乐队的心情都同曲调的高低而变化,让人听着就像想把人带进地狱一般。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暴风雨慢慢的的平静了。 最后一个乐章,主题开阔而明朗,就像牧人在田野里自由的歌唱。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整个交响曲在这种喜悦的气氛中结束。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二) 今天,我聆听了世界着名音乐家贝多芬的着作之一《田园交响曲》,在这其中,我的感受很多,也是我想像到了很多。 乐曲一开始,声音柔亮,使我的眼前一下出现了许多农民,仔细一看,啊!原来这是庄家啊!农民在这里耕地干活,各个充满精神。接着,乐曲进入了高潮,哈哈,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看那田园里的人们,小池里的鸭们,泥地里的蚯蚓,都发出快乐的笑声,庆祝这今年的丰收。就在他们洋洋得意之时,一场暴雨降临了,农民们边跑边不舍的看着田地,他们担心大雨会浇到他们的庄稼。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机难测,谁知,一场大雨过后,庄家有涨高了一截,这次可以过个好年了!人们和动物们排成一排,向南鞠躬,哦,他们是要感谢老天爷呀!丰收的庄稼到处生机勃勃,就如人们一样。 乐曲在快乐的环境下结束了,使人感到依依不舍……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三)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假期在网上下载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演奏视频,反复看了几遍,心中颇有想法。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可见他是在用心灵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生活。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中惟一的标题音乐。标题音乐通常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怕人误解他的作品,明确地说:“《田园》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田园交响乐》是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出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像贝多芬的“悲怆”、“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曲目的名字都是由出版商或后人添加的,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 “田园”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因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让人眼前浮现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我认为《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最打动人的一章,听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直接走进音乐的世界中。旋律带着点点忧伤,非常优美,就像是自己漫步在田园中,轻柔的风软软的拂过面颊,并带来阵阵花香,让人陶醉不已。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贝多芬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而第四乐章呈现出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7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1770年12月17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贝多芬在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当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3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贝多芬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在新老师的指导下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也跟随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达到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贝多芬在此期间创作《F 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立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其中以附有标题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

贝多芬最细致讲述及人物分析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交响乐之王。一生共写有九部交响曲都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而这些交响曲的艺术形式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而这四个词也与他的人生紧密相连。它们是命运:《第二、五、七、八交响曲》,表现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力量;革命:《第一、三、九交响曲》,宣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爱情:《第四交响曲》,是他爱情写照;大自然:《第六交响曲》,体现他对大自然的至深情感。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和第九交响曲《合唱》。此外,他一生还涉猎很多其他音乐形式,共创作有9首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生平: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科隆波恩,祖父是当地为宫廷演奏的乐队队长。而他父亲为男高音,键盘和小提琴的才华也较出众,担任宫廷的乐师负责教授贵族子弟声乐与小提琴,但长得并不好看,脸上有疤,发辨稀疏,眼神严肃,所以贝多芬长相丑陋,与他父亲有一定关系。 他父亲在贝多芬小的时候,就想把他当作自己的摇钱树,便在音乐方面严格要求贝多芬。每天让他在小板凳上弹键盘,拉小提琴,父亲在一旁监督,当他拉错音时,出口就骂,抬手便打。6岁时便安排他登台演奏,并开始学习理论、声乐、作曲。11岁之后再也没上过

学。贝多芬天资聪慧并不懈努力,11岁之后已小有名气,13岁作为弦乐团的键盘手参加演出,14岁开始得到薪水,15岁独立教学生养家,而此时父亲因酗酒也辞去工作。母亲又多病,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独自担起了养家的责任。 在此期间他也曾来到维也纳游学,并展现了不平凡的音乐才华,当时两大著名音乐家都对他的未来给予了肯定:莫扎特就曾说,“注意他,有一天整个世界都会谈论他”。海顿也预言,“贝多芬迟早会在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他17岁时,家中出现了变故,母亲离世。贝多芬的母亲外貌美丽,说话得体,虽是女仆的身份,却十分受人欢迎。贝多芬非常喜爱母亲,但40岁时因肺病去世,对当时的贝多芬影响很大。他因此也短暂地离开奥地利。 1792年大革命波及到德国,在海顿的鼓励和帮助下又投身到维也纳,并凭借音乐才华迅速站稳脚跟,但随之而来是命运对他无情的捉弄,1796年后开始出现耳聋症状,并不断加重,不断折磨他的身心。做为一个音乐家来说听不见声音必定是无比痛苦的,以至于后来上台指挥听不到乐队演奏被赶下台,承受了无比的痛苦,而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还创作了如此多著名乐曲(他的经典作品几乎都是在他耳聋后创作的)非常令人尊敬。后来在1823年,他指挥演奏了自己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演奏完毕,观众全部都起来欢呼、鼓掌,而背对观众的贝多芬完全听不到。最后一位独唱演员将贝多芬转向观众,当他看到听众的反应后,感动的痛哭流涕,因为只有他明白,他把痛苦留给了自己,把欢乐送给了大家。用他自己的话

贝多芬音乐赏析(音乐鉴赏)

音 乐 鉴 赏 论 文 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109811 姓名:苏毅杰 学号:105090840054 指导老师:王侃

贝多芬音乐赏析 【内容摘要】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 (1770.12.16-1827.3.26).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关键词】贝多芬音乐作曲艺术创造命运交响曲 【正文】 贝多芬代表作《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1篇: 这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是贝多芬应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的斗志。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隐忍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十一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出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能感受到期望的力量,这就是人士的动力。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经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2)。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3)。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片段6),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片段7),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2篇: 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介绍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介绍 (2007-03-10 23:54:05) 转载▼ 分类:古典音乐 本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于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田园》交响乐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们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是感受多于音画。”--这是贝多芬交给我们的一把打开欣赏《田园》交响乐的钥匙。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 简短引子之后,迅速转入正题,开门见山。一段主旋律迎面而来,简直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清新感觉!那么的富有朝气,那么的清新自如,让人似乎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https://www.doczj.com/doc/0115842203.html,/wma/jiaoxiang...mingyun/05.Wma 第二乐章溪畔小景 贝多芬曾经说过,这个乐章是在户外创作完成的,地点是在一个被称作“维森山谷”中的一棵大树下面。贝多芬就是在这里体味着大自然的气息,即使他的听力已经非常微弱,但依然感受到了很多自然声响。所以在柔和而温馨的第二乐章,您可以听到通过各种各样乐器模拟出来的风声、鸟鸣声、波涛声。如此的简约,却又如此的打动人心。 https://www.doczj.com/doc/0115842203.html,/wma/jiaoxiang...mingyun/06.Wma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聚会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舞曲节奏的跳跃,人们欢乐而无忧无虑的狂欢。可以说,通过前两个乐章的铺垫,贝多芬把在田园的惬意感受,全部积累了起来,放在这第三乐章来进行描述。 https://www.doczj.com/doc/0115842203.html,/wma/jiaoxiang...mingyun/07.Wma 第四乐章暴风雨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人生中最低谷的时期创作,却将贝多芬推入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本文将从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结构,以及演奏所传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贝多芬命运结构赏析 前言 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伯恩,同时,也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因此,他父亲也很希望他走上音乐的道路,甚至想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贝多芬在他四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强迫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公开表演。父亲为了实现他对儿子的期望,聘请管风琴师 C.G.内费做指导,贝多芬也因此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真正认识到了德国的民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贝多芬的一生,可谓是饱受痛苦,甚至可以说,怎一个“悲”字了得。四岁时开始,就受到父亲魔鬼式的训练,失去了童年的天真烂漫。1787年在维也纳,遇到了自己从小就崇拜的偶像,莫扎特。他在大键琴上演奏了一会后,向偶像莫扎特要了个主旋律进行即兴演奏,这次的演奏很成功,莫扎特也听得兴致勃勃,并当场对其他地音乐对这个新人大加赞赏:“这个年轻人有一天会在世界哈桑留下英名。”后来,也应了莫扎他所言,贝多芬很快就成名了。本以为是先苦后甜,在童年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贝多芬应该享受下一丝甜意,可是悲剧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在贝多芬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却在慢慢的变聋。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没有耳朵的音乐家,就像离开水的鱼。谁会去听他的作品,但是贝多芬没有像命运屈服,在自己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正如他这首曲子表达的意思一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本文将着重分析他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创作及演奏。 一、创作背景 1804年,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完成,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长期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贝多芬的作品或多或少的都带着他们的影子,《第三交响曲》的创作,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摆脱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实现了一大飞跃。这部作品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与革命时代的感情相融合,奠定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和“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思路。这部作品脱稿时,贝多芬就已经开始构思创作第五交响乐,只是他改变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 1804年,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同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那时,他已经写好了“海利根遗书”1,命运似乎非要和贝多芬开玩笑,在他身上,似乎 1 1802年10月6日写给他亲爱的兄弟卡尔和约翰·贝多芬

新整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1篇: 这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是贝多芬应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的斗志。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隐忍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十一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出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能感受到期望的力量,这就是人士的动力。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经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

2)。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3)。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片段6),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片段7),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2篇: 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第六交响曲(田园) 如果要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精髓,第六交响曲《田园》也许是最真实剖析贝多芬内心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创作于1808年,此时的贝多芬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病痛折磨。双耳失聪,也已是意料之内。如果要问以为听不见声音的病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依恋是什么?也许,便是再一次听听自然的呼吸,感受世界最后的美好。 贝多芬亲自命名了《田园》,并给每个乐章加上了标题,不再像别的交响曲,剩下干巴巴的第N 乐章的字样。作为新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时期过度阶段的先驱,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仍主要以严谨、工整为主。激昂代表光明,悠扬象征思绪漫飞,大气地渐强与慢慢减弱都显示了那个时代经典的乐曲处理技巧。选用的乐器也以单簧管、小提琴、圆号等为主,主题的重复与复调的使用突出了贝多芬严谨的曲风。 如果要评析贝多芬对这首交响曲的音乐创作,则实为班门弄斧。在本人的理解下,《田园》无论是从曲风、器乐的选择、音效的设计或是旋律的表达,相比后人不少“青出于蓝”的作品,都只能算是一部非常“安全”的交响乐。也许对于大多生活在当代的人来说,不少晦涩、抽象都由古典乐衍生出的现代音乐更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对于我来说,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聆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人所能听到的声音。 要去理解一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你可以去阅读他的生平传记,可以听完他所创作的所有曲子,可以把相近时代的乐曲全部听完以作比较,抑或是,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因为也许你和他一样,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 怎样去评价一首乐曲的创作风格?如果复调就意味着巴洛克时期教堂内的庄严之音,自由的节奏就代表这浪漫主义时期情感的宣泄,每首曲子都被贴上了标签,便不再是我们心中的天籁之音了。《田园》中第二乐章欢快的行板,小提琴在中提琴、大提琴的映衬下缓缓道来的,也许不仅是“溪边小景”。第四乐章的“狂风暴雨”,也许持续地更加久远。即使再伟大的音乐家,也会受到时代的局限,也许贝多芬不必用如此规整的交响曲创作风格,换用更为自由、大胆的表达,会更能抒发出心中那个伊甸园。当然,在那个年代,浪漫主义乐曲也许还在雏形之中,我们不必用那个时代的音乐标准去衡量一首作品,重要的是,我们选择身临其境,还是跟随自由的心去感受每一首音乐。 贝多芬在失聪后,依然创作了一部温和、明朗的曲子。也许世人惊叹于贝多芬如此的创作奇才,但音乐先在心里,最后才跃然纸上。正如之前所述,如果悠扬的旋律便以为着平和,那么所有的音乐都能找到一个万能的评价标准。贝多芬创作的《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便是首非常安详、平静的乐曲。一直很难去理解,为何在极度悲恸的音乐中安排一个如此静谧的篇章,是为之后第三乐章的爆发埋下伏笔,还是悲的极致,便是欢欣?同样,我们该怎样去理解,贝多芬创造出如此平和欢悦的田园风光。 贝多芬在几近失聪的情况下,写了一首小提琴曲。E弦高音区的急速的声音,便是贝多芬在那时听到的声音。是呐喊,是求助,是疯狂,更是不妥协。然而,贝多芬还是失聪了。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

交响乐欣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我最喜欢的交响乐 ----英雄交响曲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这个时候贝多芬19岁,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点燃了他蓬勃的青春。在他心目中有一团火,这团火是他一直创作的激情,这团火是他不言放弃的决心,这团火是他昂首挺胸的脊梁。在他心中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拿着火把点燃了那团火,就像每个少女都无限向往自己的白马王子一样,那个人对于贝多芬来说也是完美的,或者说是贝多芬把他想的完美了,他摧毁专制制度,他实现共和理想,他是响当当的英雄。就像贝多芬在音乐上摧毁创作枷锁,实现激情演绎,成为音乐上的英雄,交响乐中的巨人。英雄惜英雄,可惜这只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就像骑白马的变成了唐僧,但唐僧没有错,错的也许是少女,她不愿意相信王子是光头的,就像贝多芬不愿意接受英雄也是有欲望的。于是贝多芬失望了,伟人不在了,只留下了遗迹。 ——————前言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意志坚强,始终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

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的确,《英雄》具有它不可抹灭的意义与价值。 现而今,音乐艺术在人类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老年人们则更喜欢那些古老的歌谣,民歌或戏曲。小学校园里孩子们清脆的歌声,清晨公园里老年人热情的歌声更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音乐也在时时刻刻反映着我们的生活。每一个时期都有优秀的音乐流传,每一个时期的音乐,我们都能从中捕捉到昔日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状态以及人们的生活面貌。 法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学家罗曼〃罗兰说:“艺术为历史提供的最大帮助,是使之更贴近一个时代的灵魂,从而也就触摸到了情感的源泉。”他还说:“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存在的浅层部分,为了了解其内在的生命、其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以及音乐艺术这些反应该民族理念情感和梦想的东西,来深入探索它的灵魂。音乐展示给我们的是在表面的死亡之下生命的延续,是在世界的废墟之中,一种永恒精神的绽放。”今天,罗曼〃罗兰对音乐的认识仍然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 交响乐的英雄----贝多芬 在浩瀚的音乐海洋里,有一种艺术形式流传了几百年。经过许多代音乐家、乐器制作家、器乐表演艺术家的共同努力,这一音乐艺术形式已在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开来。它虽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