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园交响曲 教案

田园交响曲 教案

田园交响曲 教案
田园交响曲 教案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

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

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

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

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

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

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

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

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

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

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

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

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

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

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

式,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形成恬静清

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

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

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音乐富有诗意。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的主

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

欢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

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

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6)欣赏视频,并学会哼唱主题旋律。

(7) 同学们谈学习后的感受

(8)教师寄语

贝多芬的《田园》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题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的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我们熟悉贝多芬的“悲怆”、“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这些题目都是出版商或者是后人添加的。有些是与其内容有关,有些则不然,懂古典音乐的人应该知道月光奏鸣曲所表达的内容跟月光毫无关系,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的名。不过那时候给交响曲命名还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为交响曲命名要等到浪漫主义后期的时候才普及。从这样的一个观点出发,我尝试分享欣赏贝多芬著名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我个人认为,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无以名之,恰好很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我想既然作者亲自为其命名,那我们就遵循他的思路,去感受心中的田园气息。 贝多芬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往往只能勉强说是从一种与标题有关的情绪出发,而不能说是真正标题音乐。田园交响曲固然可以如动画名片《幻想曲》那样把整个田园风光完全白描出来,然而小提琴绵延不断并且与一个富节奏性的主题同时进行,这里就绝对不可能与田园风光有任何白描意含了。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想成田园风光是很自然的事。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我最欣赏《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觉自己常常能直接走进这音乐造成的境界之中,那旋律有一种美丽的忧伤情绪,仿佛就是我自己伫立和漫步在田园中久久沉思的心境。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第四乐章狂风暴雨,是田园交响曲“很不田园”的部份,也说明了田园交响曲并不是一首白描田园风光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固然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但第四乐章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因为风暴而产生的对立,充分显示隐藏在贝多芬田园风格下的心灵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非人与自然的融合。 第五乐章重新回到温和的曲风,在这里,贝多芬一开始呈现出极为单纯的愉悦乐念。 于是,透过整首田园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五乐章之整体结构,我们主观性的认为这是潜藏在温和的曲风下,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一种“与自然融合”或“与自然对话”的张力。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兴趣。 4 、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2.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维也纳有哪些了解呢? (板:古典音乐的摇篮) (二)、细读感悟,体会音乐之都的魅力。 1.我们一起去欣赏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美好风光,请欣赏。(播放课文3—6自然段录像) 2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3至第6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迅速地画出来。(指名回答)

相继板书: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具有世界影响 3.老师设置了3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解决。(课件出示问题) 4.出示自学要求: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师巡视) ★第三自然段: 过渡:维也纳不仅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还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A “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呢? “到处”看出铜像很多,你能想象下,在哪里能看到音乐家铜像或大理石像呢?(交流时出示图片) 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 来到花园里,可以看到() 站在商店门口,可以看到() 你能读出音乐家铜像或大理石像的多吗?指名读。 维也纳到处可以看见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像,真是一个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啊,齐读这一段中心句。 装饰维也纳的还有什么? B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这句话中,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 田园交响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踩花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让学生感受交响乐。 2、学生能够了解一些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感受、体验交响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艺术。 教学难点: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欣赏歌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初步感受交响乐。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交响乐 了解《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二、学唱歌曲《踩花山》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2、学唱歌谱 (1)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2)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3)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三、学习《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1、通过《田野在召唤》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田野在召唤》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难点: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预习要求: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田野在召唤》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同学们,放牧不仅是草原地区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生产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青藏高原放牧的小朋友。 1、生初听歌曲。 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 生复听歌曲,并议一议。 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生议一议。 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

《蝴蝶飞呀飞》教案

《蝴蝶飞呀飞》教案 教材分析: 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姿态万千。色彩斑斓的蝴蝶能使人产生美的联想,激发人们的爱美之心。设置《蝴蝶飞啊飞》这个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以及激发他们对大自然中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是欣赏美丽的蝴蝶,二是表现美丽的蝴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欣赏蝴蝶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蝴蝶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蝴蝶的形状及色彩美感。 难点:运用各种蝴蝶形象及多种美术表现方法来美化生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CAI课件、课题板、蝴蝶纸模型、带有蝴蝶图案的装饰物品。 学具准备:画笔、颜料、剪刀、彩纸,彩泥等综合材料,有关蝴蝶的各种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要不要看看? 生:要看!(高兴地回答) (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几只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蝴蝶伴随着小提琴《化蝶》音乐,从远处徐徐飞来,穿过小河、草地来到花丛,翩翩起舞。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彩色课题——蝴蝶飞呀飞)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的蝴蝶美不美?生:(齐说) 师:你们认为蝴蝶美在哪儿?能介绍有关蝴蝶的知识吗?(学生很兴奋,举起手来,回答。)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蝴蝶飞的样子美吗?生:美! 二、创作引导(出示蝴蝶模型)。 师:小朋友,这有几只蝴蝶,谁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师生交流) 师:看起来它们都很漂亮,我们也都非常喜欢。看完之后,小朋友有什么想法吗? 师:(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样子,说)好,在画蝴蝶做蝴蝶之前谁先说说蝴蝶的翅膀可以用那些形状概括出来呢?(引导学生回答) 师:看来呀,蝴蝶的形状还真不少呢!那在画蝴蝶时,就可以在这些基本形上展开想象,通过我们的小手一加工,从而画出许多生动的画来!现在呀,老师就送给大家一幅画,你们可要仔细看哟! (教师在实物投影前边讲解边示范,展示想象的方法,在基本形上加或减,演变成不规则形,画一只大蝴蝶。) 师:看来老师画的还不错,我相信一会儿你们都能画出比老师的还漂亮的画来,有信心吗? 生:(齐说)有! 师:你们的主意真不错!那么你打算怎么表现蝴蝶呢?能不能让蝴蝶飞进我们的生活里呢?和其他小朋友讨论一下。 三、动手创作。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想好了,现在我们就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动手创作吧!(回放《化蝶》音乐作为学生创作背景,教师到学生中间巡回辅导,了解情况和学生一起创作。) 四、鉴赏作品。 师:(看到大多数同学做好了。)好,这节课我们先做到这,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拿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约有4-5个同学展示并介绍作品,同学互评,教师相机点评,适时引导。)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说得也很好!现在为了能看到更多同学的作品,我们在作品上写清姓名,把作品放到前面展示出来,我们共同欣赏,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最精致的作品,最漂亮的作品,好吗?(鼓励创作慢的同学将未完成的作品也展示出来,并对他们的创作过程进行表扬。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篇一:田园交响曲教案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 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 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

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 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 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 五乐章连续演奏: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一)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交响乐,以“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而闻名,而这仅仅是由一个双耳失聪的音乐家谱写的。这就是贝多芬一首闻名于世的交响曲,这就是《田园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节奏多变,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着自己的主题,让人听着心旷神怡: 不太快的快板,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心情,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我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自然流动,表现出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接着,“溪边小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所呈现的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微风吹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音乐更加富于诗意。 乡村欢乐的集会在小溪旁举行,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豪的民间风俗画。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顶点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很快变成远处的雷声,欢乐的集会被

打断。 暴风雨即将到来。在这一乐章中,狂风呼啸,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般袭来,转瞬间便笼罩了一切。整个乐队都在急速飞旋,整个乐队的心情都同曲调的高低而变化,让人听着就像想把人带进地狱一般。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暴风雨慢慢的的平静了。 最后一个乐章,主题开阔而明朗,就像牧人在田野里自由的歌唱。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整个交响曲在这种喜悦的气氛中结束。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二) 今天,我聆听了世界着名音乐家贝多芬的着作之一《田园交响曲》,在这其中,我的感受很多,也是我想像到了很多。 乐曲一开始,声音柔亮,使我的眼前一下出现了许多农民,仔细一看,啊!原来这是庄家啊!农民在这里耕地干活,各个充满精神。接着,乐曲进入了高潮,哈哈,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看那田园里的人们,小池里的鸭们,泥地里的蚯蚓,都发出快乐的笑声,庆祝这今年的丰收。就在他们洋洋得意之时,一场暴雨降临了,农民们边跑边不舍的看着田地,他们担心大雨会浇到他们的庄稼。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机难测,谁知,一场大雨过后,庄家有涨高了一截,这次可以过个好年了!人们和动物们排成一排,向南鞠躬,哦,他们是要感谢老天爷呀!丰收的庄稼到处生机勃勃,就如人们一样。 乐曲在快乐的环境下结束了,使人感到依依不舍……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三)

高中地理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4 人教版必修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了解宇宙探索的现状。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书能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导学式。 教学重点 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媒体 利用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录像:航天飞机发射。 【教师说明】这是1998年6月3日清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情景。 【教师提问】搭载它一起升空的有一个什么仪器? 学生回答:阿尔法磁谱仪。 【教师提问】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探索宇宙本源,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

【教师讲述】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本源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新探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师提问】人类利用哪些手段了解宇宙呢? 学生回答:双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教师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始于哪种探测手段? 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播放录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提问】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此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索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 【出示投影】(补充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9年,前苏联发射成功“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天。 (5)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7)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8)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飞船顺利在火星上着路。 【教师提问】人类这些探索活动与望远镜观测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排除大气干扰,可直接取样。 【播放录像】《宇航员与月球车》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学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交响乐《田园》。 2、了解贝多芬。 二、教学过程。 1、了解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出生在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世家里,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6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了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 尽管出生于音乐世家,而且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提琴,但贝多芬并非莫扎特式的神童,他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满意为止。其早期作作品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但后来发展成了一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形式,其作品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贝多芬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一生作品虽然不太多,全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是交响音乐,家喻户晓的作品有《英雄》、《命运》《田园》、《月光》、《春天》。 2、作者简介:乔治·桑(1804~1876),19世纪法国女作家。她以妇女问题为主要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她认为爱情和婚姻问题关系到妇女的解放,她把这个问题看得高于一切。 其主要的创作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在《悼念乔治·桑》中,对其作了高度评价:“她用‘善良’点燃了文明的圣火,迎来了真正的光明;她是真理、正义的化身,在那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是本世纪的光荣、法兰西的骄傲。” 在乔治·桑的作品中,女性对于独立自由的追求是一个个性的主题。 3、欣赏《田园》,聆听交响乐《田园》 第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7—1808年。贝多芬酷爱大自然,他在维也纳时,常到郊区的森林、草地或河边的榆树下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思索万物的生命实质。他还经常聆听乡村乐师的演奏,收集奥地利民谣。《第六交响曲》正是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在乡村引起的愉快感情或乡村生活的某些情趣”(作者语)。整部作品情景交融,格调清新,音乐语言优美多姿,具有鲜明生动的民间特点。全曲共由五个鲜明生动的民间特点。全曲共由五个乐章构成,每个乐章都有小标题。 第一乐章“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觉”,奏鸣曲式,充满和谐纯朴、明朗愉悦的田园风味,展现了一幅恬静和平的乡村画卷: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流水淙淙、鸟语花香。充满民歌风味主部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副部主部主题动机发展而来,描绘出辽阔无边的田野风光。整个乐章贯穿了安宁平静的气氛。 第二乐章“溪边景色”,奏鸣曲式。低音弦乐奏出潺潺的溪水声,在此背景上出现小提琴演奏的主部主题,断断续续音调使人联想到作者坐在溪边凝神静思的情景。副部主题是一个美丽温暖的乐句,情绪变得活跃起来。尾声中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分别模仿夜莺、鹌鹑和杜鹃的鸣叫声,使乐曲更添情趣。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聚会”。是一首快乐的乡村舞曲,可分三部分:开头是活泼的三

《蝴蝶飞呀》教案

《蝴蝶飞呀》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中的各种记号,并能够了解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2、学会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蝴蝶飞呀》,会视唱第一部分旋律。 3、能够简单分析歌曲并做出评价。 教学重点: 1、视唱歌曲第一部分旋律。 2、演唱歌曲《蝴蝶飞呀》。 教学难点: 分析歌曲并做出评价。 教学方法: 视唱与听唱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1、教师有感情地唱《蝴蝶飞呀》第一乐段乐谱,请学生说说这段旋律表达的情绪是什么?(学生回答) 2、教师再次带词演唱一遍,明确词曲表达的情绪情感。(平稳的叙述,用生动的音乐语言把人们带入历史的回忆) 二、视唱练习: 1、听教师唱了两遍后,请学生直接视唱《蝴蝶飞呀》第一乐段乐谱。(鼓励学生自信的唱) 2、找出重点节奏打拍子,重点跟琴唱。(注意旋律的平稳性) 三、学唱歌曲《蝴蝶飞呀》: 1、介绍歌曲并提问:这是一首歌唱梦想的歌,你知道是谁作曲的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2、介绍歌曲中的各种记号,听原声录音,回答问题: (1)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2)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3)歌曲以什么为线索,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歌曲以蝴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表达了对梦想的追寻。) 3、跟琴练唱,重点第二、三乐段的切分音型和四分附点音型的演唱要准确。 4、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注意尾声要轻柔缓慢。 5、鼓励学生做出评价,教师补充。(歌曲除了歌词还有音乐,而且音乐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音乐的表达方式也有规律,就像人的情感一样,平静时旋律起伏小些,节奏平稳些;激动时

节奏密集一些,力度强些,音区高些等。有了音乐,人的情感能得到更丰富的表现。)四、总结: 花季的风铃摇曳叮当,年轻的心啊梦想起航。让我们放声歌唱,再美妙的旋律中展开青春的遐想。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学案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傅雷《贝多芬传译者序》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在联想想象中感受音乐魅力; 2.解读作者领悟到的贝多芬的精神气质。 相关介绍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和创作乐曲为生。后来因为创作上的成就而成为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乐九部,其中第三、第五、第六部又称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再加上第九部合唱交响曲,都是享有盛名的交响乐作品。除此而外,他还有《悲怆》等32部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弦乐四重奏曲及《庄严的弥撒曲》等众多作品。 交响乐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是顿挫分明的,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像空间。 有些人认为交响乐高不可攀,无法理解。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只要懂得欣赏方法,入门是不难的。因为它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门,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渐入佳境。当然在欣赏较高深的交响乐时,需具备一定的、相应的生活经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必须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如俄国的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中的图画》、德国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都可以说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第1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浙教版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 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2)技能目标:能利用气球建立星系运动模型来类比宇宙的膨胀 (3)情感和价值观:知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以及宇宙起源的多种学说,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地球与宇宙之后,来进一步探究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局,内容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但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宇宙大爆炸理论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证据---------星系运动模型的建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引入: [师]宇宙是什么?《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也就是宇宙=时间+空间+物质(能量) [师]那么宇宙从哪里来,它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结局如何? 活动2【讲授】1、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学生阅读了解宇宙起源的有关神话传说。1、盘古开天辟地;2、上帝创造宇宙万物;3、盖天说;4、浑天说;5、宣夜说……

思考讨论1: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故事。 2:古代人为什么会对宇宙的起源形成这样的认识? (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仅仅是眼睛,而现代科学家能借助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宇宙的起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发现了许多关于宇宙起源的证据。所以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是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活动3【讲授】2、从的“地心说”到“日心说” 学生阅读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让学生讨论说说,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它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 [师]“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而集大成者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地心说”的核心是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学生阅读哥白尼的宇宙体系 让学生说说,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它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师]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核心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思考讨论3: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地是静止不动的呢? 4:日心说中有关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提法也是不正确的,用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 [师]不能因为地心说的错误抹杀托勒密的历史功绩。不能因为地心说被占统治地位的教廷利用而贬低地心说。不能因为“日心说”反宗教而过分地迷信。那么,宇宙有中心吗?宇宙的中心在哪里? 活动4【讲授】3、现代宇宙学说 让学生阅读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习题1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习题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聆听(línɡ) 蝙蝠(biǎn) A.焦躁(zào) 和煦(xù) 摇曳(yè) 嶙峋(lín) B.投奔(bèn) 堵塞(sè) C.干劲 (jìn) 咆哮(xiào) 窒息(zhì) 破绽(zhàn) D.缥缈(piāo) 酝酿(niànɡ) 桎梏(ɡù) 发颤(chàn) 解析 A项,“蝙”读biān。 答案 A 2.下列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首先看到广阔的平原:空荡、平坦。我认为它是灌木叶腐植土层,很干躁……我疲劳不堪,躺在地上。 B.然而,一种我不知是什么翅膀煽动的声音从空间深处飞快地向我靠近。我看见从天空的各个角度走过来许多如带羽翼的阴暗方队,最初只像一群飞鸟。 C.我不得不随机在这些方队之中心慌意乱地飞来飞去,它们和我一样失落、不安,它们发出的悲哀或野蛮的声音充满了层层乌云。 D.他才说过这些话,暴风雨变得俞加疯狂,而与此同时精灵们勇气辈增,斗志更强。 解析 A项植—殖,躁—燥;B项煽—扇;D项俞—愈,辈—倍。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空中发生了强烈的________,犹如军号的一声巨响撕裂了我所在的天地。 (2)透过地平线那边的空间,我发现长长的金色光线划破________的厚厚乌云。 (3)一切归于平静。我孤独无依,悄悄地融入云层的________之中。 A.震动阴郁静穆 B.振动阴郁肃穆 D.震动浓郁肃穆 C.振动浓郁静穆 解析“震动”指力量从一个中心点向四周冲击,强调力度,符合后文“一声巨响”的语境;“振动”指物体在一个中心面反复运动,强调频率。“阴郁”意为阴沉,让人郁闷,用来形容乌云是恰当的;“浓郁”多指色彩、气氛浓重,给人感受深。“静穆”“肃穆”都包含严而后者强调“肃”,用来写自然界的“云层”是可以的;前者偏重“静”,庄严的意思,肃、. 多指人的感受,不能说“云层肃穆”。 答案 A 4.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我头上的天空是阴沉的。 B.我只知道,它们成群结队而来,就像沙漠商队一样。.熊熊火焰从黑暗深处向我扑来,火山的红色浓烟令我窒息,悬崖峭壁上流淌着滚烫的岩C 浆。 D.我孤独无依,悄悄地融入云层的静穆之中。其余三项是描述性语句。解析 B 答案) ( .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5 A.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B.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小学音乐《蝴蝶》教学设计

《蝴蝶》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科版《艺术》二年级下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归纳蝴蝶基本形态,找出蝴蝶的共同特征——对称。 2、了解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技能目标 1、合作创编表演。 2、动手制作蝴蝶 (三)情感目标 体验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体验同学之间友谊合作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重点: 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有兴趣,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性地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四、教学设备:CAI课件、图片、钢琴 ●五、新课程问题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通过播放视频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如同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百花齐放,万物生长,可爱的精灵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情景。 2、揭示课题《蝴蝶》 (二)提练预习,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进行创编、表演。 A、播放音乐《花蝴蝶》 B、朗诵《蝴蝶飞呀飞》 C、听音乐或看诗歌后,想一想自己应用什么样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这段音乐?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声音朗诵这一首诗? (设计意图:以开启蝴蝶大门金钥匙为激发点,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学习方式,勇于加入艺术学习活动中,获取开启蝴蝶大门的金钥匙)。 (三)问题教学,合作、探究学习。 1、了解、合作创编表演蝴蝶生长变化过程 (1)配乐故事《毛毛虫变成蝴蝶》 同学们,美丽的蝴蝶是大自然的精灵,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变成的吗?(生:……)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毛毛虫有一个美丽的梦,就是想变成一只漂亮的花蝴蝶,在花丛中自由地跳舞。为了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毛毛虫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吐丝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一.《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二. 导入新课: 音乐不分年龄,不分国别,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有的音乐哀婉低沉,有的音乐激昂慷慨,它让我们或悲伤,或喜悦。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让我们徜徉于音乐的海洋,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初步鉴赏: 播放阿炳(华彦钧)的乐曲《二泉映月》,学生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从音调、旋侓、感情三个方面加以鉴赏,初步领会鉴赏音乐的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音调:低沉旋律:舒缓 感情:幽愤、哀痛 四. 出示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景物描绘音乐的方法。 2、了解音乐家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3、理解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课文分析: 播放《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布置任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确定四个题目: 1、贝多芬的交流 ①这首交响乐的节奏是如何变化的? ②通过交响乐可看出贝多芬对田园有何感情? 2、给乔治桑的一封信 ③文中写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④通过景物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六. 学生作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60-100字的书面小文章,推举一至二名同学发言,其他组同学可修改、补充,达成共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点拨。学生作答成熟后,教师明确给出参考答案。

①节奏的变化: 不太快→很快→快→快→较快 总之,即欢快、悠扬、明澈。 ②贝多芬对回归田园的感情 到达乡村的愉快→独坐河边,聆听音响→参加舞会,兴高采烈→暴雨突降,惊心动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 总之,即用心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 ③景物及特点 平原:空荡平坦光线:变化莫测 天空:阴暗低沉飞鸟:漫天舞动 暴风雨:疯狂猛烈 ④作者感情的变化 迷惘→孤独→抗争→幸福(“变成白色的天使,成为了前者,满含着感激与欣慰赞美上帝。”) 七. 修改题目: 本文题目为名词性结构,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写作的对象。请同学们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另拟题目,使之能形象化地揭示《田园交响曲》的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后作答,教师举例如《欢乐的交响曲》、《心旷神怡的旋律》、《催人奋进的号角》、《扼住命运的咽喉》…… 【模拟试题】 1.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穹顶()②和煦()③堵塞()④嶙峋() ⑤咆哮()⑥呼啸()⑦强劲() 2. 请解释下列词语。 ①漂游()②浩茫()③暗淡 () ④苍穹()⑤震撼()⑥垂顾 ()⑦凛冽()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介绍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介绍 (2007-03-10 23:54:05) 转载▼ 分类:古典音乐 本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于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田园》交响乐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们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是感受多于音画。”--这是贝多芬交给我们的一把打开欣赏《田园》交响乐的钥匙。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 简短引子之后,迅速转入正题,开门见山。一段主旋律迎面而来,简直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清新感觉!那么的富有朝气,那么的清新自如,让人似乎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https://www.doczj.com/doc/b82869721.html,/wma/jiaoxiang...mingyun/05.Wma 第二乐章溪畔小景 贝多芬曾经说过,这个乐章是在户外创作完成的,地点是在一个被称作“维森山谷”中的一棵大树下面。贝多芬就是在这里体味着大自然的气息,即使他的听力已经非常微弱,但依然感受到了很多自然声响。所以在柔和而温馨的第二乐章,您可以听到通过各种各样乐器模拟出来的风声、鸟鸣声、波涛声。如此的简约,却又如此的打动人心。 https://www.doczj.com/doc/b82869721.html,/wma/jiaoxiang...mingyun/06.Wma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聚会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舞曲节奏的跳跃,人们欢乐而无忧无虑的狂欢。可以说,通过前两个乐章的铺垫,贝多芬把在田园的惬意感受,全部积累了起来,放在这第三乐章来进行描述。 https://www.doczj.com/doc/b82869721.html,/wma/jiaoxiang...mingyun/07.Wma 第四乐章暴风雨

最新浙教版二年级美术课《田园风光》教学设计

浙教版二年级美术课《田园风光》教学设计 【导语】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孩子们对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以下是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田园风光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观察和体验是本节课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展示典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田野,在愉悦中受到审美的熏陶,品味田园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控制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能流畅稳定地画出或弯或直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通过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粗犷、颜料的明快与厚重),尝试根据所表现的景物进行多变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课可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构图技巧,创作表现想象、记忆中的田园风光。第二课时进行写生练习,可以在校园内

进行相关风景的写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到田野中进行写生创作。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田园风光的长卷。教师要多加演示风景构图的不同视点和形式,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绘画表现的潜能。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难点: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70_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