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1640年—1945年)

总体战:德国军事家和陆军上将鲁登道夫提出总体战理论。鲁登道夫认为无论对于敌人还是本国人民,总体战都应该是突然的不宣而战;总体战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造成必要的兵力和兵器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优势突然打击敌人;必须将主力用于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同时必须无情地打击敌国的工业目标和居民;总体战应当是闪电式的速战速决。总体战是一种全面战争的理论,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持续能力,打击敌国居民瓦解其战争意志。未来的局部战争无论输赢必须是短暂的,打一场旷日持久或断断续续的局部战争不如直接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全面战争。未来的全面战争,消灭敌国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变更敌国的政权让其承认战败结束战争。如果不能变更敌国政权才摧毁其经济基础和打击敌国居民。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空军制胜

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提出空军制胜论。杜黑认为以能够夺取制空权并利用它来击破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的空军,可以不依赖于地面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保证取得胜利;空军的主要作用是夺取制空权,主要力量是轰炸机部队;空军是一支无法防御的进攻性力量,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陆军和海军将退居次要地位;必须建立与陆军和海军并列的独立空军,建设民用航空作为空军后备;空军夺取制空权后,对敌国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即可赢得战争的胜利。夺取制空权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和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信息化导弹战和智能化光速战都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强大空军,不需要飞机本身有多么先进,也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无论是争夺战场主动权,还是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归根到底都是争夺摧毁权,谁拥有摧毁权谁就能战胜敌人。确保摧毁的核战略就是双方都拥有摧毁权,都不敢轻举妄动。掌握制空权,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从空中摧毁敌人的权力。掌握制电磁权,实际上就是让敌人变成瞎子聋子,拥有从各个方面摧毁敌人的权力。

战争就是争夺摧毁权和生存权的军事行动。只要能摧毁敌人,保存自己就行。只要陆基信息化导弹战系统足够先进,没有一架飞机,同样可以战胜敌人。对于全球信息战系统,必须首先摧毁其信息化力量的核心——探测性天基力量(卫星),然后摧毁其机动能力的核心——空军,这样就足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如果要以防万一,则必须首先建立先进的陆海空天激光反导弹系统,然后同时摧毁其探测性天基力量和猎杀其所有核潜艇,随后同时摧毁其空军和其他核力量,最后扫灭残余的陆军和海军,变更其政权,赢得胜利。

坦克制胜

英国军事家富勒提出坦克制胜论。富勒认为大并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实施突然有力的突击,可迅速突破对方主要集团的防线,深入敌纵深,摧毁一个战备不足的国家;坦克是决定性的力量,必须改革军队,建设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坦克制胜论是一种不需要广大人民参加,仅靠少量精锐的职业军队最大限度地使用新式武器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理论。

空军制胜论和坦克制胜论都是典型的武器制胜论,夸大了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都是典型的谋略制胜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谋略和武器是战争胜负的双核,西方近代的武器制胜论与中国古代的谋略制胜论相结合就是最完美的军事理论。

军队的战斗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X战略战术水平X军事训练水平

军队的战斗力=武器装备的数量X武器装备的质量X战略战术的质量X军事训练的质量

战争就是人的谋略和人研制的武器之间的决斗。信息化导弹战系统是注入了谋略思想且受人

的谋略控制的武器系统。智能化光速战系统是具有谋略能力的武器系统。冷兵器战争是谋略和人数的战争。热兵器战争是谋略和枪炮的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

机械化战争是突然性、速度、坦克和飞机的战争,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机械化信息战是电子对抗和武器质量的战争,例如:海湾战争。信息化导弹战是导弹和战术的战争。智能化光速战是谋略系统和武器系统的战争。机械化信息战是系统与系统的战争的开始,信息化导弹战是系统与系统的战争的发展,智能化光速战才是完全的系统与系统的战争。智能化光速战就是按下“战争按钮”,让战争系统自动执行和平时期制定的作战计划。

闪击战

古德里安在总体战、空军制胜论和坦克制胜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闪击战理论。德军的飞机和坦克在闪击战理论的指导下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39天征服法国,创造了辉煌的军事胜利。

闪击战的精髓就是最大限度地集中使用最新的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而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集中、突然和速度是闪击战的三个关键要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速度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德军往往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和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再用坦克势如破竹地突破敌军防线。

闪击战把奇袭、迅速和集中融为一体,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闪击战让敌人猝不及防,在突如其来和势不可当的打击之下丧失士气,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立即崩溃。闪击战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也做到了“以石击卵”。

闪击战的精髓有以下三点:

1、折叠时间和空间。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采用欺骗手段在出敌意料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地点,利用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现代“撞城锤”。闪击战是时空关系的改变创造的新的作战理论,产生了让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效能。

2、用机动性生产冲击力。孙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进而不可御者,速也”,“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速度是让敌人猝不及防和意想不到的关键性因素。进攻冲量=攻方战斗力X进攻时间=进攻动量=战场上的攻方实力X进攻速度,集中兵力形成强大的实力,机动性获得很快的速度,从而产生极大的进攻冲量,让敌人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立即崩溃。

3、震惊和震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作战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用突如其来和势不可当的巨大打击震慑敌人,使之丧失作战意志。法国战役中,大量法国军队被震慑住,丧失了作战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50万。

克劳塞维茨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是指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如果注意积聚力量就可能逐渐由弱变强。闪击战依靠集中兵力、突然性和高速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进攻冲量,但是这个进攻冲量始终是有限的,始终有个顶点。防守冲量=守方战斗力X防守时间=防守动量=战场上的守方实力X迟滞速度。

成功的进攻就像子弹打穿玻璃,失败的进攻就像铁球撞击弹簧。

机械闪击战就是集中大量飞机和坦克突然而迅速地让敌人丧失作战意志和抵抗能力。

信息闪击战就是用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石墨炸弹和计算机病毒突然而迅速地瘫痪敌人的探测系统和通讯网络,让敌人变成瞎子和聋子。

机械化信息战就是信息闪击战加机械闪击战。海湾战争就是先用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让伊拉克变成瞎子和聋子,再用飞机和坦克让伊拉克丧失作战意志和抵抗能力。

机械化信息战就是飞机携带电子干扰设备、反辐射导弹、巡航导弹、空空导弹以及其他导弹

和精确制导炸弹,把敌人在战争的第一时间就打瞎打聋打残打瘫,让敌人丧失作战意志和抵抗能力。然后可能让陆军去收拾残局,也可能不出动陆军。

发展反卫星系统比发展反导弹系统更重要。未来战争,必须在战争的第一时间摧毁敌人的天基在轨力量,然后摧毁其空中力量和导弹基地。陆基激光/导弹反卫星系统、陆基激光/导弹反导弹系统、陆基雷达网和陆基防空系统必须融为一体,称为陆基反空天系统。反卫星系统由在轨反卫星系统、陆基反卫星系统、空基反卫星系统和海基反卫星系统构成,其中在轨反卫星系统和陆基反卫星系统是核心。

海权论

马汉提出了海权论。马汉认为必须建立并运用强大的海军和其它海上力量,去夺取制海权,控制海洋,进而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

占领土地就可以控制与这块土地有关的一切:政权、人口、文化、领空、水系、森林、矿产资源、耕地或牧场等。由于人生活在陆地上,所以领土是最重要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主人的陆地,但存在大量的公海。

领土、领海、领空、地球轨道和地外行星都是一个国家的生存空间。飞机路过领空和卫星飞过头顶都是不收费的。船只停靠港口才收费。车辆一上路就收费。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对陆地的争夺最为激烈;对海洋的争夺才刚刚开始;领空只是依附于领土和领海而存在;大多数国家还没有能力去利用地球轨道,争来也没用;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控制一个地外行星,宣称对地外行星拥有主权是没有意义的。

1945年是陆权终结年,武力兼并土地已经寸步难行了。侵略者由兼并土地退而求其次变更政权。可以预见,2050年地球上不会再有公海,届时不存在没有主人的土地,也不存在没有主人的海洋。人工岛是圈占海洋的最佳工具。地面效应船只和水上飞机是海上交通的最佳工具。

人工岛、地面效应船只和水上飞机把海洋变得像陆地一样亲切。

2120年人类文明就会统一,届时整个太阳系都是人类文明共和国的势力范围。

战争结束的标准

战争结束的局部战争标准是交战国的政权均真诚接受停火,且不存在断断续续的小规模冲突。战争结束的全面战争标准是战败国的政权承认战败或被变更后的敌国政权承认战败。占领敌国全境后,仍然会存在的游击抵抗运动。这时,战争已经结束,只是抵抗还没有停止。物资和谋略:18世纪英国劳埃德将军认为必须把战争分为军事学术所利用的物资材料和无穷的千变万化的战争情况中对原则的正确而迅速地应用的两部分。孙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深刻而全面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作战装备、后勤物资、战略战术和军心士气是战争的四个核心。在冷兵器时代,作战装备都差不多,军心士气往往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后勤物资和战略战术成为军事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和速战速决都有处于后勤物资方面的考虑。后勤物资是进行战争的必要条件,战略战术才是赢得战争的充分条件。因此,中国古代军事家对军事谋略研究得最多。热兵器时代,作战装备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西方近代军事家对作战装备的研究和运用研究得最多。

为战争而训练:18世纪英国劳埃德将军认为必须坚持按照战争中所需的一切来训练军队的原则。无论计算机仿真还是军事演习,军事训练与实战的差距都是非常巨大的。足球、篮球和其他体育运动可以“以赛代练”,而军队无法“以战代练”。现在军事训练仍然以体力型训练为主,这是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的。军事训练必须以脑力训练为核心,体力训练为基础。脑力训练以战略战术创新和作战方案对抗为主,体力训练用于验证战略战术和实施作战方案。一支军队每年至少要制定或更新3套作战方案:准备时间为五年的作战方案、准备时间为一年的作战方案、准备时间为不到30天的紧急作战方案,并对3套作战方案进行计算机仿真或实兵演习。

速度制胜:18世纪英国劳埃德将军认为军队在战场上的快速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正是凭借装甲部队的高速机动取得了军事上的辉煌胜利。空军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是决胜性的力量,其根本原因是空军相对于陆军和海军的速度优势。速度是“攻敌不备,出敌不意”的基本保障,速度是让敌人“猝不及防,往不可追”的决定性因素。智能化光速战以光速打击敌人,一分钟解决问题。信息化导弹战以1倍音速到30倍音速打击敌人,30分钟解决问题。机械化信息战用1倍音速到3倍音速打击敌人,五小时解决问题。机械化战争时速100公里,10天解决问题。美国的网络中心战是“探测性天基力量X空中优势X航母战斗群X信息化陆军”的机械化信息战思想。信息化导弹战是“攻击性天基力量X空基导弹X海基导弹X陆基导弹”。

国家意志:18世纪英国劳埃德将军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及其政体对人们性格的影响不亚于地理因素。日本是一个岛国,面对大海,日本人没有宽广的胸怀,而形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明治维新后的军国主义政府,把军国主义及其武士道精神植入了日本人的骨髓,再加上天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日本不可避免地走上侵略的道路。一战前夕,德国、沙俄、奥匈、英法各国国内狂热的战争氛围也是各国政府一手造成的。二战前夕,德国狂热的战争空气也是纳粹政府制造的。国家权力决定国家命运。封建时代,皇帝和权臣掌握国家权力。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财团掌握国家权力并委任总统和议员行使国家权力。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掌握国家权力。

战争意志:18世纪英国劳埃德将军认为必须把精神因素作为进行战争的重要因素。军心士气是最直接的精神因素。领导人的战争意志、政府的战争意志和人民的战争意志都是精神因素。心理战、震慑作战和舆论战都是对精神因素作战。电子邮件劝降、广播电视宣传、纸片轰炸和斩首等都是旨在瓦解敌人的心理防线。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攻言,伐谋伐交,不战而胜。

普遍义务兵役制:拿破仑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师和军。现在,韩国和一些中小国家仍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于大国来说,实行精英义务兵役制即大学生义务兵役制即可。注意是大学生义务兵役制,不是大学生普遍义务兵役制。职业兵役制可能是终极的征兵制度。全部由终身职业军人构成的职业军队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职业军人分为武装人员、后勤人员、科研人员和指挥参谋人员四类。一个职业军人在35岁之前是武装人员,35岁之后就转为后勤人员,55岁之后就退休。当过飞行员的空军后勤人员更了解飞行员的需求。一个职业军人可以终身是科研人员。一支100万人的职业军队,武装人员10万人,后勤人员20万人,科研人员70万人。每年有10万人退休或转业,每年只需要新招10万人即可。

以少击众,以多胜少:拿破仑在战略上以少击众,在战术上以多胜少,亲自指挥了50多次会战,粉碎了5次反法联盟。中国的孙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众击寡,以十击一的原则。以强击弱,以实击虚,以众击寡,以十击一,以石击卵。

纵队战术:拿破仑摒弃了线式战术,运用纵队战术,赢得了35次会战的胜利。战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二战初期,德国依靠少量的装甲师采用闪电战术迅速击溃了波兰和法国的百万大军。一颗小石头可以击破无数个鸡蛋,而再多的鸡蛋也不能击碎一颗小石头。战争的胜负往往由最精锐的战斗力决定而不由平均战斗力决定。军队的结构可以是大棉花加小石头,绝不能是鸡蛋加鸭蛋。

中国打造一支“快、远、准”的信息化导弹战部队就可以击败美国的全球信息化战争系统。5颗预警探测卫星负责探测导弹和飞机,5颗通讯导航卫星负责通讯和制导,100架战斗机负责发射射程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空空导弹,10架电子战飞机、3架预警机和20架加油机,组成“空天七剑客”(预警探测卫星、通讯导航卫星、战斗机、远程空空导弹、电子战飞机、预警机、加油机)就可以夺得制空权和制电磁权。

10颗导弹卫星、100枚天基导弹、10颗激光卫星、5颗预警探测卫星、5颗通讯导航卫星、100架战斗机、1000枚远程空空导弹、10架电子战飞机、10架预警机、20架加油机、20艘导弹潜艇、20艘导弹母舰、2000枚远程海基导弹、200辆导弹坦克、200辆雷达坦克和4000枚远程陆基导弹组成一支“快、远、准”的信息化导弹战部队就可以击败全球信息化战争系统。

1架预警机、1架电子战飞机、5架战斗机和2架加油机构成一个空战中队,敌人50架战斗机也拦截不住。

消灭敌人: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行动的基本目的是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多个单极企业控制敌国的经济基础,就是从根本上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中国军事家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存己歼敌”的原则。

集中兵力和突然性:克劳塞维茨认为集中兵力获得数量上的兵力优势和以隐蔽迅速的行动达成突然性是最基本的军事原则。“突然性”这种说法,显然不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深刻和明确。攻敌欠备,攻敌不备,攻敌大意,攻敌不意。

政治战略,军事战术:普鲁士军事家比洛认为战略从属于政治,战术从属于战略。人类谋略,政治战略,军事战术。最重要的是人的谋略,人的谋略智慧决定政治战略,人的谋略智慧决定军事战术。

保留预备队:奥地利元帅卡尔大公认为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优势兵力,并保留预备队。由于战争瞬息万变,谁也不能获得事实上的稳操胜券,所以没有预备队的战争就是孤注一掷的赌博。未来战争中,必须在决定性的维度,在决定性的时间和空间集中优势力量粉碎敌人。电磁是决定性的维度,太空是决定性的空间,战争的第一时间是决定性的时间。在战争的第一时间集中优势力量摧毁敌人的天基力量,获得全球制电磁权。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精髓 (1640年—1945年) 总体战:德国军事家和陆军上将鲁登道夫提出总体战理论。鲁登道夫认为无论对于敌人还是本国人民,总体战都应该是突然的不宣而战;总体战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造成必要的兵力和兵器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优势突然打击敌人;必须将主力用于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同时必须无情地打击敌国的工业目标和居民;总体战应当是闪电式的速战速决。总体战是一种全面战争的理论,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让敌人丧失战斗力持续能力,打击敌国居民瓦解其战争意志。未来的局部战争无论输赢必须是短暂的,打一场旷日持久或断断续续的局部战争不如直接打一场速战速决的全面战争。未来的全面战争,消灭敌国的武装力量让敌人丧失战斗力,变更敌国的政权让其承认战败结束战争。如果不能变更敌国政权才摧毁其经济基础和打击敌国居民。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空军制胜 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提出空军制胜论。杜黑认为以能够夺取制空权并利用它来击破敌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抵抗的空军,可以不依赖于地面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保证取得胜利;空军的主要作用是夺取制空权,主要力量是轰炸机部队;空军是一支无法防御的进攻性力量,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陆军和海军将退居次要地位;必须建立与陆军和海军并列的独立空军,建设民用航空作为空军后备;空军夺取制空权后,对敌国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进行集中轰炸,摧毁敌国物质和精神的抵抗,即可赢得战争的胜利。夺取制空权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武装力量和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 信息化导弹战和智能化光速战都是一种不需要建立强大空军,不需要飞机本身有多么先进,也不需要进行持久战争就能获得最大胜利的斗争方法。无论是争夺战场主动权,还是争夺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归根到底都是争夺摧毁权,谁拥有摧毁权谁就能战胜敌人。确保摧毁的核战略就是双方都拥有摧毁权,都不敢轻举妄动。掌握制空权,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从空中摧毁敌人的权力。掌握制电磁权,实际上就是让敌人变成瞎子聋子,拥有从各个方面摧毁敌人的权力。 战争就是争夺摧毁权和生存权的军事行动。只要能摧毁敌人,保存自己就行。只要陆基信息化导弹战系统足够先进,没有一架飞机,同样可以战胜敌人。对于全球信息战系统,必须首先摧毁其信息化力量的核心——探测性天基力量(卫星),然后摧毁其机动能力的核心——空军,这样就足以赢得战争的胜利。如果要以防万一,则必须首先建立先进的陆海空天激光反导弹系统,然后同时摧毁其探测性天基力量和猎杀其所有核潜艇,随后同时摧毁其空军和其他核力量,最后扫灭残余的陆军和海军,变更其政权,赢得胜利。 坦克制胜 英国军事家富勒提出坦克制胜论。富勒认为大并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实施突然有力的突击,可迅速突破对方主要集团的防线,深入敌纵深,摧毁一个战备不足的国家;坦克是决定性的力量,必须改革军队,建设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坦克制胜论是一种不需要广大人民参加,仅靠少量精锐的职业军队最大限度地使用新式武器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理论。 空军制胜论和坦克制胜论都是典型的武器制胜论,夸大了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都是典型的谋略制胜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谋略和武器是战争胜负的双核,西方近代的武器制胜论与中国古代的谋略制胜论相结合就是最完美的军事理论。 军队的战斗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X战略战术水平X军事训练水平 军队的战斗力=武器装备的数量X武器装备的质量X战略战术的质量X军事训练的质量 战争就是人的谋略和人研制的武器之间的决斗。信息化导弹战系统是注入了谋略思想且受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中外战争中的影响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国内外战争中的影响 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队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也有区别。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便是一支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现代军事领域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其代表作为以《孙子》为首的所谓武经七书)已经完全过时了,在以精确制导,全球快速机动,GPS和C4ISH 为特点的世界新军事革命面前完全是故纸一堆;而另一种观点则恰恰相反,认为美军就是在孙子兵法指导下打赢了海湾战争和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甚至煞有其事地宣称,美军指挥官给每个美军大兵都发了孙子兵法,让他们临阵好好学习,书就装在大兵们鼓鼓囊囊的大背囊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展快、内容博大精深。 一、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是中国最早的兵书,它们虽然早已消亡,或仅存只言片语,但已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例如: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等。

二、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立意高远、深邃独到、哲理性强,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为历代谈兵者所推崇,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共十三篇5900字。 三、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不仅历史悠久,且著述丰厚,浩如烟海,史书注录的有3000多部,为世界之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革,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激烈,加之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学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军事思想的发展,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不仅懦、道、法、墨等诸子百家典籍中有大量深邃的军事思想,而且涌现了孙武、吴起、孙膑等一批兵学家,产生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等一大批兵学著作。孙武是先秦军事理论家的杰出代表,其著作《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先秦军事思想主要有十个观点:一是明确提出战争“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论观点。 二是指出战争有“义”与“不义”的性质之分,以“义兵”讨“不义之兵”是可取的。 三是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应当“慎战”,否则穷兵者亡。 四是认为应综合比较敌对双方的国家政治、将帅才能、天时地利、军事制度和军队的数量、训练及法度纪律等各项要素的优劣,据以预测战争胜负。 五是认为属于政治范畴的“道”、“德”、“仁”等因素对战争具有重大影响。

近代战争历史上的悲催的意大利

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二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政权的灭亡。 转自铁血社区ttp://bb https://www.doczj.com/doc/009002608.html,/ ] 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其实战争一开始意大利也风光过一阵子,因为绥靖政策的缘故,意大利就曾经用现代化的飞机坦克大炮,甚至毒气军队“胜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这么一个贫困落后的北非国家(囧)。 但是英美法介入战争以后,意大利就真是意大利了。 二战时,意大利是与德、日三国组成的法西斯同盟,号称“轴心国”,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著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德国军事爱好者给予意大利的评语的一个笑话——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与法西斯作对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20个师的力量;但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他!!(意大利,说你什么好……) 还有更多的史实来证明。在历史上的二战时期意大利的呆已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给后来的历史学家研究留下了不少笑话: 转自铁血社区ttp://bb https://www.doczj.com/doc/009002608.html,/ ] 第一,关于吃 1*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在这一信念之下,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 2*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 3*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

西方近代主要人物的军事思想

西方近代主要人物的军事思想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十分丰富,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军事思想介绍如下: (一)劳埃德的军事思想 劳埃德(Henry Lord,约1720-1783),英国军事理论家。16岁时加入荷兰军队,后先后在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俄国军队中服役,担任过师长。战后撰写回忆录,从事军事研究。主要著作是《1756年德意志普鲁士国王与奥地利女五及其盟国之间的战争史序言或劳埃德的将片的军事政治回忆录》。其军事思想主要有: 1、战争制胜取决于“四要素”。一是政治因素(包括国家的政治结构及其政体)。政治因素对于战争胜负以及军队建设都有影响。比如专制国家的臣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对盲从已习以为常。只要专制制度没有引起他们的公愤,他们就是优秀的士兵。而自由国家的公民热爱自由,手腕高明的人很容易激起他们的热情,这时他们就成为不可战胜的了。二是地理因素。劳埃德认为,地形是一本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书。任何人如果不会读这本书,充其量只能是一名勇敢的士兵,而绝不可能成为将军。地理因素也决定一个国家居民的体制和精神面貌。比如山地居民比起大城市或平原、富裕国家的居民就吃苦耐劳得多,更合乎战争的要求。三是时间因素。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军队的快速性和机动性是“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把行军等问题作为处置情况的基础,通过奇袭和计谋使乱砍乱人疲于奔命。四是计算因素。在劳埃德那个时代,盛行所谓“计算合理主义”,即在战前通过数学和几何学的计算来制定图上作战计划,并据此制定出战略。劳埃德认为,每个军官都必须懂得数学,这能使他迅速地判断完成战场上任何一次机动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在战场上就会没有信心。 2、军事科学客观存在,军事学术无规则可言。劳埃德认为,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军事学术(战争艺术)所利用的物资条件(军队、武器等),这一部分不仅有规律可循,而且可以像数学那样准确地掌握它;另一部分是在千变万化的战争情况中对原则的正确而迅速的运用。这一部分是没有任何规则的。它只是天才的产物,而天才是自然赐予的。这样,按照劳埃德的看法,军事科学研究的只是军队准备战争的问题,而不是作战的问题。而后者不成其为科学,只是统帅天才的专长。 3、必须按照战争中所需要的一切来训练军队。劳埃德嘲笑当时差不多所有欧洲军队都进行的普鲁士阅兵式的机械训练,认为它只是教会士兵擦亮扣子和进行徒劳无益的队列训练。这一切与军事科学没有任何共同之点,而“必须按照战争中所需要的一切来训练军队”。 此外,劳埃德还提出了军事行动基地(主要仓库所在地)和作战线( 从基地到作战目的地之间的道路 )等新概念,论证了战斗中使用纵队的合理性。这些都促进了英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二)拿破仑的军事思想 拿破仑(Napoleon I,1769~1821),法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生于科西嘉岛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毕业于巴黎高等军事学校。1785年任法国陆军炮兵少尉。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成为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极少数军官之一。作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拿破仑为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和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近20年的时间里指挥法军与反法联盟军队反复较量,亲自指挥大小会战50多次,建立了近代战争史上最辉煌的战绩。他通过指导战争和统率军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讲稿) 同学们好。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目的,是想使大家对其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主要介绍讲两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重点) (教学时间为4学时,理论课与看录相各2学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担了相当于今天武装警察的功能。、从兵书上推测,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是探求如何通过军事手段来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在今天,为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而在那时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1000条、劓1000条、非500条、宫300条、大辟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礼主要是针对奴隶将领,并不对其进行身体的处罚。

3,迷信色彩重。此时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定。因为在他们看来,战争的起因和胜负都是上天决定的。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略) 总的说来,此时并不重视和提倡谋略在军事中的运用,相反视谋略为小人之举,不仁不义。如春秋时期宋、楚两国在温水交战,,,宋国在战前已布好阵势,有人向宋襄公建议趁楚军对正在渡河而处于混乱的时机出击,但宋襄公“讲求仁义,耻于诡道”结果遭到失败。毛泽东曾评论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这一时期代表作是《军政》《军志》,现己失传,估计为编制条令一类的书。 时代背景27大约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 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 “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 “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 “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 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日本历史学家浅野先生在深入研究了中国军事历史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军事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是以非战主义为原则,尽量通过外交和谋略活动,求得政治解决。第二个特点是在军事上力争把战争控制在局部并在短时间内结束”。“中国的兵学的价值是以政略性和道义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兵家的得意之处在于外交和谋略,其着眼点是极力避免诉诸武力”,“他们主要是以用兵的方略和讲究道义而闻名于世的”。也许是旁观者清,浅野先生对中国军事思想特点的概括,确有翔实的历史根据。以中国古今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伟大的三位军事思想家孙武、孙明和毛泽东为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中国军事思想中的崇尚道义、追求和平的可贵之处。孙子把“道”也就是道义作为战争取胜的头一条因素,并告诫人们一定要慎重对待战争,战争关系到国家的“死生”、“存亡”,“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战国初期的《司马法·仁本》也提出“好战必亡”的着名论断。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孔明,在他运筹帷幄的戎马生涯中,始终以“据道讨淫”为宗旨,并指出,“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他的“七擒七纵”的杰作,充分表现出他那不图杀戮,只求安邦的思想。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段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毛泽东,始终把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种,坚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始终把战争作为消灭战争、实现和平的一种手段。 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而谋略思想在中国出现之早,受到重视的程度之高,施计用谋的着名战例之多,变谋论略的不朽着作之丰,足智多谋的古今将帅之众,却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中国军事谋略思想的产生与运用,可以溯源到远古的战争。黄帝、炎帝联盟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已经孕育着军事谋略思想的萌芽。商朝着名的鸣条之战,就已运用了离间计。周朝着名的牧野之战,是“兵家之祖”、“军事谋略的奠基人”吕望奇计良谋的杰作。此后,从孙膑首创的“围魏救赵”,到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中国军事历史上运用奇妙方略的经典战例举不胜举。最早的战略名着《孙子兵法》首篇就言计,它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主张先计而后战。还在书中提出了旨在“全胜”、速胜、巧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系列至今还被反复引用的不朽的谋略思想。毛泽东军事谋略思想,在军事谋略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强调思危,未雨绸缪 进入中国军事思想宝库,人们会发现,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这一宝库中古今皆具的“通宝”。古代中国的战争相当频繁,因此,做好战争准备,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有极强的思危意识,都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51年,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64年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战争史、侵略与反抗史。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踏上了中华大地大肆地烧、杀、抢、掠,但不屈不挠地中华民族却在进行着坚苦卓绝地救亡图存斗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每一个阶级,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地反侵略地中华英雄儿女,最后他们将侵略者赶出了中 华大地。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产生、发展及代表人物的军事思想。 了解古代军事思想中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产生的特殊国内外环境。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部代表性兵书-《孙子兵法》 二、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1.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 2.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3.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军事思想要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鸦片战争期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1840年),中国古代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哲学等,是当时人们对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夏、商、西周时期——萌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 3.秦至五代时期——发展时期 4.宋代至鸦片战争时期——成熟时期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在以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易经》《尚书》、《诗经、》中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 ?夏、商、西周时期,车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是车上的甲士三人,车左(一车之长)主射箭,中间一人为御者,车右手拿戈、矛、戟等长兵器作战。在自己一方各战车之间的隙缝中,是与各车上的甲士配合作战的步兵,由平民或奴隶来担任。他们的数量多少不一,平时也担负杂役工作。

军事理论基础题《军事思想》章节

《军事思想》章节 一、单选题 1、关于军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A.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D) A.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B.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C.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 D.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 3、那部著作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A) A.《高卢战记》 B.《共产党宣言》 C.《制空权》 D.《机械化战争论》 4、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B) A.《孙子》 B.《论持久战》 C.《司马法》

D.《六韬》 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A) A.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B.对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研究 C.对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研究 D.对近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 6、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什么为技术标志的(C)A.火药 B.机械化武器 C.核武器 D.信息化武器 7、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D) A.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B.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C.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 D.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8、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C) A.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二次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於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又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指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十七年(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又称南昌起事,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是指1927年8月1日于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军队之魂,战争之神。它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等内容。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具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源于实践,以反过来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发展完善。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国门被强行打开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一批批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开眼看世界,借鉴外国军事思想,糅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所形成的关于军事问题的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从1840年到189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成长的阶段;从1894年到192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阶段;从1924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展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家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革命战争的巨大熔炉,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们以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论证了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明确区分战争的政治性质,揭示阶级社会战

争的阶级本质,阐发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纲领和作战方法。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包含了一整套关于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并且包含了研究战争与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人民及其军队,运用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所有反动武装力量,建立并且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历史事实,充分显示了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编辑词条分享 目录 1 产生时期 2 迅速发展时期 3 丰富和提高时期 4 在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 5 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张史上具有杰出地位,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血染的理论财富,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正文 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51年,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64年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战争史、侵略与反抗史。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踏上了中华大地大肆地烧、杀、抢、掠,但不屈不挠地中华民族却在进行着坚苦卓绝地救亡图存斗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每一个阶级,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地反侵略地中华英雄儿女,最后他们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使人们长期从事 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在其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 事思想。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 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 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军事 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②治军上强调齐 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 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 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 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 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 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 发展。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 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 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军事技术有新的进步,铁兵器种类增多,杀伤性能 有所提高;军事交通、筑城、造船也有较大发展。各朝军制多有所变革,武装力量体制基本 成型,大致由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大部分组成,集权于皇帝。战争规模增大,时间延 长,区域范围广,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水上交战以及水陆配合作战较多。 汉代注重兵书的搜集整理,并将兵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这一时期 军事思想在继承先秦传统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运用,内容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度重视战略谋划在几次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表现出高超的 战略思想和决策能力。 国防指导思想呈现新的特点根据当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及周边形势,秦朝修筑万里长城, 体现了因地形,"用险制塞"、"限胡马之足"、以墙制骑、安边设防的思想。 ⒋系统完善时期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历经辽、宋、西夏、金诸政权并立时期和元、 明、清(前期)几个朝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系统完善。这期间,中央政权与北方民族 所建立的地方政权较长时期处于并立状态,既争斗,又融合,中国政治、经济和科技、军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统兵用兵之权高度集中。 以兵权高度集中为统兵建军宗旨宋朝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拥兵割据,大权旁落的历 史教训,力主兵权高度集中,战略思想更加丰富,在战略进攻上,北方各民族将帅普遍注意 发挥骑兵机动能力强、善于野战的特长,主张进攻速决,在战略防御上,南宋提出了依靠江 河,藩篱三层,扼守要点的点、线、面结合的设防思想。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 21 世纪至 1840 年)便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 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军 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阶级、国家 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事 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也有区别。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是指从公元前 21 世纪到 1840 年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 的理性认识。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有其鲜明的思想特征: (1)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 展快,内容博大精深。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 是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 (2)舍事言理,思辨深邃。中国古代之于战争与军队问题, 素有从哲学高度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传统,因而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 (3)崇尚道义,以和为贵。中华名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名

族,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 想家孔子指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4)注重谋略,以智使力。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羽扇纶 巾,胸藏奇谋方略、锦囊妙计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前21世纪—前8世纪) 大约从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8 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也就是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为什么说它初步形成?军事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对军事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军事专著比较少。 这时期军事思想的特点: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主要承职能是对内统治;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探求如 何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的反抗的问题。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3)迷信色彩重。这时候的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 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 要装备,军事思想也是以战车为主。 第二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大约从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近代军事历史

《中国近代军事史》参考书目 1、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年出版。 2、张玉田、陈崇桥等:《中国近代军事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梁巨祥等编:《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七卷《清代后期军事史》(下),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罗尔纲:《晚清兵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 6、姜克夫:《民国军事史略稿》,中华书局1987年版 7、韦镇福等:《中国军事史﹒兵器》,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8、《清末新军编练沿革》(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 9、[美]拉尔夫。尔。鲍威尔:《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10、史全生主编:《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澳]冯兆基:《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施渡桥:《晚清军事变革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梁义群:《近代中国的财政与军事》,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王建华:《半世雄图—晚清军事教育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三联书店2002年版。 16、朱东安:《曾国藩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宛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冯天渝:《张之洞评传》,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9、李宗一:《袁世凯传》,中华书局1980年版。 20、尚明轩:《孙中山传》,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21、谢本书:《蔡锷》,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概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3、包遵彭:《中国海军史》,香港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0年版。 24、朱建新编著:《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5、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 26、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7、戚其章:《中国军事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8、王吉尧:《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29、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三联书店1980年版。 30、[美]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31、[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984年的军事化与 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2、熊志勇:《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天津人民出版 社1998年版。 33、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4、王宏斌:《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5、谢本书:《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