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频繁的战争实践和军事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出兵家182家),使得军事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军队的组织制度初步完善,战略战术原理走向系统,作战兵器也不断改良,许多军事家及兵书著作不断涌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春秋末期军事家孙子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简介: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与孔子同代,生卒年月不详。因齐内乱投奔吴国,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晋见吴王阖闾,献兵书,被吴王阖闾委以将军,经国治军,显名诸侯,助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其军事思想集

中反映在所著的《孙子兵法》13篇中。

《孙子兵法》全书13篇,约5900余字,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侧重战略问题,包括: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战术问题,包括: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

第三部分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火攻、用间。

《孙子兵法》列《武经七书》之首,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居于鼻祖地位的地位的优秀军事理论遗产。唐朝时期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古今中外众多军事家、政治家、学者推崇备至,有日、法、英、俄、德等多种外文译本,被誉为“兵经”、“世界第一兵书”,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孙子也因此被推崇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美国国防大学等西方国家军事院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战略学必修课程。可以说,《孙子兵法》对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后世军事思想无处不存在孙子军事思想的烙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然历经秦、汉、晋、隋、唐、宋、元等王朝的频繁更迭,但先秦军事思想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使这一阶段的中国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丰富。秦汉时期,统一的历史时代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其战争观必然定位于大一统的思想,反映在军队建设方面强调集中统一,国防建设上强调长治久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局面,使得军事思想出现了以追求实用为目的的特点,北方的统一和南北对峙是这个时期军事思想探讨的重点,代表人物曹操、诸葛亮的“弘思远益”的战略思想、两弱抗一强的三角争斗思想和南水北骑的作战思想独具特色。唐代兵书《李卫公问对》,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作战原则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太白阴经》分析了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军事谋略的应用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宋辽金元时期,南北对抗更加激烈,城寨防守和江河防御的地位日益突出。北宋初期,随着火药、指南针开始应用于军事,出现了冷热兵器并存的局面,军事技术对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推动作用。宋神宗年间,又将《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等兵书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武学的经典教程。

明至前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徘徊时期。明代至清前期,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不仅有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同时,西方列强也开始入侵中国。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革新与守旧并存的徘徊时期,明代出现了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的单纯防守作战的思想,特别是到了清朝,统治者局限于“骑射为满洲之根本”的保守思想,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始于雍正,盛于乾隆),军事上更加保守落后,军事思想已经趋于陈旧与保守。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这里主要介绍孙子的军事思想。孙子的军事思想产生于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他继承了前人的兵学思想,对当时的军事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石,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主要概括在以下六个方面:

■“安国全军”的慎战观

孙子十分重视战争问题的研究,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直观地认识到:“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主张对待战争必须“慎之”、“警之”,提倡“安国全军之道”,“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慎”是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孙子告戒“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因为“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但“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警”则是要加强战备,增强实力,要求“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流亡伦敦时,在读到《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名言“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时,感慨万千,长叹“如果早读《孙子兵法》20年,也不至于饱尝亡国的惨痛了”。

■因形任势的制胜论

为了探求预知胜负的途径,孙子正确地阐述了战争胜利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因素及相互的辨证关系。他将客观因素概括为“五事”(道、天、地、将、法),也包括争取民心,鼓舞士气(上下同欲、并气积力)。孙子高度重视政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触及了政治与军事的主从关系,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论述了经济因素对军事实力的影响,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从土地、物产、兵源推算出军事力量的强弱。孙子还充分肯定了主观能力的发挥对战争的作用,指出:“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即通过主观努力,把静止的“形”变为运动的“势”,能动地创造和运用有利的态势。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

孙子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提出了不以交战的方式达成政治目的的“全胜”战略,不战而胜为“全”,战而胜之为“破”,“全”为上,“破”次之。为达到全胜目的,在战略谋划上要胜敌一筹,“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在力量对比上要处于优势,“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在战争准备上要周到细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在实行方式上则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总之,要达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兵贵神速、因敌制胜的作战指导思想

在作战指导上,孙子主张积极进攻。在实施战略进攻时,要秘密决策,“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隐蔽准备,“形人而我无形”;出其不意,“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避实击虚,“兵之形,避实击虚”,“攻其无备”;速战速决,“兵之情主速;久则钝兵挫锐;故兵贵速,不贵久”。

■作战谋划

孙子强调作战谋划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要看到地有“六形”(通、挂、支、隘、险、远),法有“九变”(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谍有“五间”(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要知晓“五事”(道、天、地、将、法);要考察“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诸多因素。作战指挥,孙子强调要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要明利害、识众寡、辨分合、察虚实、善专分。战术运用要示形惑敌,“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奇正多变,“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

孙子的治军思想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就是要厚赏、爱卒,“武”是重罚、严刑,二者相辅相成。士卒平时要严格训练,严明纪律,战时才能步调一致,服从命令。孙子还十分重视将帅的选拔和任用,提出了将帅选择标准:智、信、仁、勇、严,理、备、果、戒、约。

智——足智多谋;信——赏罚有信;仁——爱护士卒;勇——勇敢坚定;严——明法申令。

理——调度有方,指挥若定;备——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果——果敢,果断;戒——戒骄戒躁;约——军令简明易懂,不搞繁文缛节。

孙子军事思想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他强调“知己知彼”,以庙算“七孰”进行分析对比,讲求“战道”,探索战争规律,从弱强乱治的矛盾中看到其转化,等等,都是具有思辨特征的哲学思考。孙子通过战争事物对应概念的认识,如敌我、攻守、全破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生克关系及其相互消长,如奇正互变,从而衍生出对各种作战方式的描述,推动了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八十年间,是中国军事史上急剧变化时期。在西方列强的屡次侵略,饱受屈辱和蹂躏过程中,中国军事思想自觉与不自觉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在抵抗外来侵略中开始变革

1840年之前,清王朝崇尚“骑射是满州之根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兵器落后,军备松弛,军事思想停滞不前。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暴露出清朝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严重弱点,受到西方军事思想的严重挑战,中国军事思想与西方军事思想发生了此消彼长和互相融合的历史性演变,导致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林则徐、魏源等人从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看到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落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守为战”,要求军队“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发出了变革中国军事思想的信号,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方向。

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王朝的统治,促使清政府以湘军、淮军等战斗力较强的地主武装取代清军主力八旗兵和绿营兵,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骑射是满州之根本”的保守落后的军事思想,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变革悄然兴起。

2、以“自强”为目标学习西方长技

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洋务派”提出并推动了一场学习“西方”长技为主要内容的“自强”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本着“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的方针,大力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军事思想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练兵与制器互为表里”的方针指导下,整顿军队,使清军军制有了初步变化。在海防屡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惨痛教训中,筹建新式海军。这既反映了受西方军事思想的影响,也表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在饱受屈辱和蹂躏的被动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有了明显变化。

3、在实行“新政”的同时普练新军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从日本“专用西法取胜”中得出“仿用西法创练新兵为今日当务之急”的结论,决定改革军制,设立练兵处,编练新军。新军中设置步、炮、马、工程各队,一律装备新式火器,改用德国操典练兵,标志着清军从军事思想到军队编制都有了重大转变。同时,广设讲武堂,翻译外国军事书籍,编写军事教材,传播近代军事知识。新军创始人袁世凯编写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等军事著作,对传播西方军事思想具有较大影响,在促进中西方军事思想融合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同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摒弃改良主义,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依靠新军,推翻了清王朝,但是随后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篡夺,孙中山认识到建立一支革命军队的必要性。孙中山关于建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思想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推向高峰。

第二部分外国军事思想

外国军事思想一般是指西方近代和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近代”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也就是从拿破仑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代则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一、近代西方军事思想

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主要是通过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战争实践逐渐形成的。学习西方近代军事思想,首先要了解一下拿破仑。

●拿破仑(1769—1821)

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以拿破仑为皇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打仗有出色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败而跌落。他曾率法军先后7次反击以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组织指挥过一系列战斗,仅大的战役就达60次左右,建立了近代战争史上最辉煌的战绩。

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成就和贡献:

■拿破仑改造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建立起来的军队,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和志愿兵制,建立了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合成军队。恩格斯指出:“拿破仑的不朽的功绩就在于:他发现了在战争和战略上唯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

■拿破仑“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将帅,平时注重教育训练,积极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兵、骑兵。在世界军事史上,从拿破仑开始才将炮兵正式定为一个兵种,并得到非常成功的运用,形成了步、骑、炮协同作战的成熟战法,对世界炮兵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拿破仑在战争指导上,善于集中兵力,远距离机动迂回,乘敌不意,出奇制胜;采取以纵队和各兵种密切协同的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深战斗队形,加强军队的突击力;以积极进攻作为主要的作战类型,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对作战指挥有过许多创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组建参谋部等。

拿破仑战争艺术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整个19世纪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把资产阶级作战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成为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人。但是,拿破仑战争艺术真正上升为理论层次是其死后西方军事理论家的贡献。

19世纪,西方军事理论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艺术。其中,瑞士人约米尼和德国人克劳塞维茨这两位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学家都是拿破仑战争艺术的杰出研究者和解释者。正是他们的研究,才使拿破仑战争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得以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最具影响的两部西方军事著作。

●约米尼(1779—1869)

约米尼,瑞士军事理论家,长期担任高级军事顾问,步兵上将军衔,主要著作:《战争艺术概论》。约米尼认为,军事问题不仅应研究军事行动,还应研究战争的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政治问题,并具体阐明了作战方式方法的各种变化和运用原则。

●克劳塞维茨(1780—1831)

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德国)军事理论家,曾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将军,致力于军事理论和战争史研究,其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战争论》一书中。《战争论》探索战争奥秘的深度是克劳塞维茨死后一百多年来,任何一个军事理论家从未达到过的,并受到了各国的重视。曾经担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施蒂芬伯爵在《战争论》第五版导言中写

道“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有史以来有关战争的论述中最高超的见解”,“通过它造就了整整一代杰出的军人”。克劳塞维茨的一句至理名言:“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两部军事理论名著,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家所推崇,集中代表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已形成为理论体系的标志。《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论》是高等军事院校和高级军官必读书籍。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百年间,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军队组织的变革,出现了新的战争样式和作战方法。例如,坦克、飞机以及现代化战舰等相继应用到了军事行动中,西方的军事理论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观点有:

●闪击战理论

德国人毛奇、施利芬以及后来的泽克特、鲁登道夫等提出了“闪击战理论”。认为:

战争是闪击的、短期而激烈的,战略的最高成就就是在一次合围总决战中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

进攻是防御的最好方法,必须千方百计的进攻;

进攻不能是单纯的正面进攻,要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

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采用“闪击战”进攻方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以强大的坦克集群突击方式对“盟国”军队实施“闪击战”,在战争的初始阶段收到了预期的战果。

●制海权理论

美国人马汉(1840—1914),是海权论的鼻祖,他认为,“制海权”,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和运用强大的海军力量,夺取“制海权”,控制海洋,进而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他的主要著作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系统建立了适应时代的海军理论。马汉他的突出贡献尤其在于对海权这一概念的创建和澄清,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对当时的世界和后世历史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制空权理论

杜黑(1869-1930),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曾参与组建意大利陆军第一个航空营,任营长,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其所著的《制空权》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空中

战争理论。杜黑在世时,世界各国空军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的理论许多是带有预测性的。这本奠定制空权理论基础的著作,引起各国对空军建设的关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军已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末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再次验证了杜黑的制空权理论。

以上介绍了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与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西方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军事学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针,吸取古代军事思想和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中的精华,正确地揭示了战争和军事活动的客观规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

二、西方现代军事思想

西方现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美国的现代军事思想。二战结束后,美苏成为世界两大霸主,分别结成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同盟,世界形成“冷战”格局。但自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霸主,其军事思想从“冷战”对峙到现在处处充当“世界警察”的演变,值得我们关注。下面分别从战争观、战略思想和作战思想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当代美国的军事思想,其中部分内容也代表了当今世界军事的发展潮流。

1、战争观的新变化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论点有以下三种:

一是“文明冲突论”。这是目前西方广泛认同的一个观点,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亨廷顿教授。主要观点是:冷战后,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亨廷顿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主要文明有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七八种。其中,基督教文明代表西方文明,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有可能联合起来,对西方的利益、价值和势力构成挑战。要使西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用西方价值观体系支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二是“民主核心论”。主要观点是:冷战后,世界上奉行西方民主制度、自由贸易和西方价值观的国家组成了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民主阵营;民主国家遵守并捍卫“一整套表达理想并维持自身利益的准则”;民主国家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不会发生战争,也不会构成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民主国家要把它们的准则向全球推广,建立美国式的民主,扩大民主国家阵营,在此方面美国要与伙伴“分担责任并作出牺牲”。

三是“新国家利益观”。美国国防部在1995年度国防报告中,把美国国家利益划分为“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利益和人道主义性质的利益”三个层次,以适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需要。美国国家利益至高无上,谁触犯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就可以先发制人,对其进行打击。

2、战略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奉行的战略思想依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如杜鲁门时代的“遏制”战略,艾森豪维尔政府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肯尼迪政府奉行“灵活反应”战略,尼克松政府执行“现实威慑”战略,里根时代实行“新灵活反应”战略。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战略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老布什政府奉行“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政府在两届任职期间实行“灵活与有选择的参与”、“营造、反应和准备”策略。美国现任小布什政府自2000年上台之后,重新调整了美国军事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新评估世界安全环境,明确其主要对手。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公开宣布实行“先发制人”战略

——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强化亚太地区军事联盟机制,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安全体系

——以“新军事革命”为牵引,进行军队改革。现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这项改革的极力倡导者。

——发展导弹防御系统(TMD和NMD),加强威慑作用,谋求全面军事优势。

3、作战思想

美军致力于信息战理论研究,特别推崇信息战优势。美军现阶段的所有作战理论都是建立在美军掌握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的,因此,信息作战理论对美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军作战理论的更新,不仅立足于现实军事斗争的需要,更着眼于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考虑到信息优势和技术创新对未来军事行动的影响,美军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获取全面优势”的全新的作战概念。如:控制机动、精确作战、全方位防护、集中后勤等等。从一定程度上讲,代表了未来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

中国古代兵器分类大全

中国古代兵器分类大全 一、长兵械 1.朴刀2.象鼻刀3.双手带4.春秋大刀5.长杆尖大刀 6.青龙偃月刀7.龙头状元刀8.三尖两刃刀9.乾坤日月刀 10.枪 11.龙枪12.凤枪13.拐枪14.抓枪15.线枪16.锥枪17.棰枪18.铁枪 19.旗枪20.梭枪21.花枪22.拐刃枪23.拐突枪24.短刃枪25.短锥枪 26.单钩枪27.双钩枪28.板门枪29.鸦项枪30.蒺藜枪31.九曲枪32.三眼枪 33.雁翎枪34.虎牙枪35.梨花枪36.环子枪37.透甲枪38.火焰枪39.金钱枪 40.蛇镰枪41.铁构枪42.欺胡大43.巴尔恰44.留客住45.竹条镖46.大鹏鸟枪 47.捣马突枪48.十字镰枪49.太宁笔枪50.苗族村枪51.太极大枪52.伞头蛇尾枪 53.三尾短标枪54.少林挠钩枪55.双头钩镰枪56.蛇矛57.双头蛇矛 58.戈 59.少林戈60.青龙戟61.三戈戟62.九曲戟63.典韦戟64.月葫戟65.钩镰戟 66.方天画戟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战国殳70.少林殳71.齐眉棍72.夹刀棍73.连珠棍74.梢子棍75.两头梢子棍 76.龙棒77.杵棒78.马棒79.抓子棒80.狼牙棒81.牛头杆棒82.拦马橛棒 83.带矛狼牙棒84.武当玄武棒85.行者金箍棒 86.锚斧87.月牙斧88.凤头斧89.鱼尾斧90.鳌头斧91.长柯斧92.宣花斧 93.矬子斧94.车轮斧 95.钺 96.对钺97.套钺98.铲钺99.降魔钺100.月上钺101.双手钺 102.马叉103.火叉104.飞叉105.叉杆106.苗叉107.三头叉108.龙须叉 109.牛角叉110.三股叉111.四平叉112.五股钢叉113.抱头钢叉114.捻军铁叉 115.少林独股叉116.笔挝117.鹰爪118.朝天爪119.金龙抓120.笔砚抓 121.金瓜锤122.悬星锤123.朝鲜打糕槌124.燕子125.燕咀126.金牛 127.雷震128.阴阳129.夜战130.风翅131.九曲132.五齿1

中国国防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国防教育发展历程 国防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它是随着国家和国防的产生而产生的。实行有效的国防,必须调动和增强广大民众尤其是战争参与者积极支持战争的自觉性,借以保障战争的胜利,于是国防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中国早期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早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国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便有了初步认识。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他认为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孟子说“善教得民心”,强调教育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精神,有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一些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对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较早,但由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防及国防意识,是与当时统治阶级对国防的主张相适应的。中国古代把“国防”解释为“礼义之防”,历代封建“朝廷”大都实行“重内轻外”的国防政策,军事手段主要用来镇压人民的反抗,维护皇权的统治,国防意识只是局限在小的圈子里。“重文轻武”的文化和心理传统,不利于国防意识的形成;长期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表现为爱恋土地而缺乏拓荒探险精神,国防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捍卫与守护上;我国东、南有大海环抱,西、北有高山大漠阻隔.半封闭的大陆环境.客观上缺乏树立国防意识的条件。因此,我国古代——自缺乏对国防教育内容、特点和规律的系统研究,也一直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更没有把国防教育上升为“国策”的层面来对待。所谓的国防意识,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故土的爱恋和对丰衣足食的生活的追求与捍卫。很多人就无视外界的威胁,甚至置外界威胁于不顾,有意无意地去粉饰太平,缺乏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 当然,在近代中国的统治者中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前清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那是清朝的“盛世”时期,社会安定,很少有战争发生。针对这种和平环境,统治者在大力加强武备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对臣民进行国防观念的教育,一再强调兵可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无备,即便是在天下太平之时,国家的武备也不可一日松懈。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步步进逼,康熙等人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警惕,他在晚年曾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乾隆也说:“我国家承平日久,海疆宁谧,中外习为固然。然从而防患于未形,未雨绸缨,古人所云。”晚年乾隆,以其一生的经验,教育臣民不管国家如何强大,也决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进入近代,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孙中山先生开始,国防教育的功能得到较为系统的开发,国防教育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广泛和重大。 在筹划国家建设时,孙中山1921年在他所著的《建国方略》的续篇《国家建设》中首次提出了“国防教育”这一概念。《建国方略》由四部著作组成,即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实业计划、民权初步和十年国防计划等。在“国防计划”中,作者共拟定了62项计划纲目,第15项为“发展国防教育计划”。孙中山不仅从总体上强调国防教育,而且还具体地关注国防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将国防人才区分为国防基本人才和国防物质工程技术入才。孙中山还提出在全国的中学、大学中普及军事教育,以适应战时扩大兵源的需要。 虽然孙中山先生的“国防计划”和“发展国防教育”的宏愿虽未实现,但就其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国防教育”的科学命题并将其纳入国防计划而言,是孙中山先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个重要贡献,在国防教育发展史上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思想资料。 二、革命战争时期国防教育的成功实践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国防教育的理论,创立和实行了国防教育的法制,推动和促进了国防教育的发展,在中国国防教育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伴随这场抗战而进行的国防教育,则是—场伟大的国民基本教育。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胜利的取得,是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促进国共合作,积极倡

中国军用汽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军用汽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在50年代研制的WZ521轮式装甲车,这种装甲车只是起到了部分的临时替代作用。新中国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这种轮式装甲车实际上只是一种装甲汽车,并不是真正的轮式装甲车。 从无到有取之于敌 对中外军用汽车曾做过系统研究的北京特种工程机械研究所吴学雷先生认为,根据现有可查文献资料,有关我军军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底,当时,由中央军委组建了往返于延安和西安、重庆等地的我军第1支汽车运输队。它主要由国内外友人赠送和自购的十几辆汽车组成。到了19 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军共有从各抗日根据地陆续缴获的军车400余辆。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军车的主要来源仍是从敌方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如我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一举全歼国民党军队第1快速纵队,缴获汽车470辆,并以此为基础组成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从各个战场第1年缴获的汽车为1200余辆,第2年缴获汽车两千余辆,第3年缴获汽车成倍增加。在4年各次战役中总共缴获各种汽车两万两千余辆。 “取之于敌”的军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军在战场上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从解放区人民夹道欢迎子弟兵的炮车队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在南苑机场阅兵时的美式吉普,都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军军车的状况。 BJ2020SMZ

从依靠进口到仿制 解放后,为保卫新中国的胜利果实,一方面要平息国内的残余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解决赴朝参战志愿军的前线作战的急需,这对几百万军队和民兵的装备运输和机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51年起,国家每年进口1万多辆汽车。到1957年底,全军的汽车装备总数已达九万两千余辆。其中苏式汽车五万五千余辆,占70%以上;法国等国家的汽车数量为两万两千余辆,占了近25%;东欧其它国家汽车近三千辆,仅占3%左右。然而,处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建国初期,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还是军队的正轨化建设的需求,都不可能只依靠国外进口的汽车来维持。国际、国内形势都刻不容缓地要求我国必需具有自行制造军用汽车的能力。 在第“一五”计划的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下“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题词。三年后“一汽”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开始扭转军用汽车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通过苏联的援助,一汽开始仿制嘎斯系列越野车,投产3年即为军队装备3.5吨级4-2型CA10汽车七千余辆,两年之后又试制出2.5 吨级6-6型CA30越野汽车。而对于0.5吨??1吨级的轻型越野车,当时除了从苏联进口的约4000辆外,大部分是战后遗留下的美式吉普。重庆长安汽车厂的工人与技术人员在没有任何经验和生产基础的艰苦条件下,对美制CJ-5吉普做了测绘设计,于1958年5月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越野车“长江牌”46型,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成为振奋国人的一个激动场面。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牌”46型越野车实现了近一千四百辆生产量,其积累的资料和成功经验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城市猎人 自力更生的“第一代”军用汽车 1960年12月13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下达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生产轻型越野车的任务。12月30日,一机部汽车局召开了由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等七个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我军迫切需要的用于军用指挥车的轻型越野车,并具备牵引轻型火炮、防化、无线电通讯设备等功能,要求尽快组织实施试制,根据部颁标准将车型定为BJ210型。 为了实现国产军车的系列化,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6月批准成立的军用轮式车辆专业组统一制定了军用汽车发展规划,组织研制、试验、定型,协调生产。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 吨、5吨和7吨级的6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以这6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

中国军事方面的发展

中国军事方面的发展 一、迅速发展时期 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这些思想,也为《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例如,传为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丰富和提高时期

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原因研究分析

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日期: 2

“富国强军与国防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 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孙英 摘要:我国国防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军队的发展壮大和国防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过去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工业形成了相对封闭、自成体系、高度集中统一、计划性和指令性特别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对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原因进行剖析以寻求对策。 关键词:国防工业、现代企业制度、行政化管理模式 作者:孙英,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队政工系政工理论教研室,讲师,少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工业企业在吸收借鉴苏联模式和解放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逐步创立起具有高度计划经济色彩的国防工业体系。在当时市场封闭、对外技术交流匮乏的特殊环境下,我国国防工业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先后完成了“两弹一星”、核潜艇、洲程导弹等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逐步缓和,我国国防工业又开始逐步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市场化为改革趋向,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指导方针,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战略重组。经过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工业总体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科研、生产形势好转,军事、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增

长,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国防工业近几年取得长足进展,但其长期以来存在的痼疾并没有得到彻底治愈:企业布局分散,冗员多,效益低,人才科技队伍参差不齐,国防工业总体竞争力仍然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与我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极不相符。 (一)我国国防工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家干预性强,缺乏市场运行机制。我国国防工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之下,军品的生产、购买、销售基本由国家统一进行,除民品生产外企业基本缺乏自主权。国家的强力干预使得国防工业企业普遍缺乏发展动力,影响了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无法同国际上的国防工业集团开展竞争。 2.产品科技含量低,在国际市场销路不畅。武器装备不同于其它的商品,它是各种最尖端科学技术的结晶,几乎所有最尖端的科技都首先被应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武器装备科技水平与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相一致,没有发达的科技实力作为支撑,也就不可能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防工业产品。我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一些尖端科技的整体水平较低,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的层次,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较大。因而我国生产的武器装备也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技术水平落后等的不足。以作战飞机为例,当前国际市场中最畅销的是美国的F15、F16系列和俄罗斯的SU27、SU30、SU37等系列,此外还包括欧洲的联合作战飞机、法国的幻影2000等。而我国的歼八、飞豹等系列,则由于科技含量

中国军事理论论文

中国军事理论论文 10级奔驰售后麻兴贺 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的军事现状却了解甚少。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 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80末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所有的好东西都是自己的,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也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不了会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中国革命战争史就是人民军队的奋斗史,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 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 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当个人利益与 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始终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体现了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英雄人物,成为我们社会中坚持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典范,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

中国网络军事安全发展现状及分析

中国网络军事安全发展现状及分析 在军事活动中,军事信息的交流行为越来越频繁,因此互联网技术也成了军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信息传输的通道——网络因此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进入21世纪以来,战争的形式由以往的大兵团作战,逐渐转变成了高新技术条件下,高强度、大投入甚至超大投入的战争形式。而这种崭新的战争形式,就更加要求多军兵种协同配合。为了实现这种协同配合,保证情报、目标等信息及时分享,就需要使用网络这种形式来传递。也就是说,网络已经变成了现代战争的神经,谁掌握了网络的主动权、控制权,谁就能在现代战争中占据先机,扼住对方的咽喉。因而,网络军事安全及其战略的发展与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伊拉克战争期间,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iq”(伊拉克顶级域名,相当于中国的“cn”),的申请和解析工作被强行终止,所有网址以“iq”为后缀结尾的网站全部无法登陆,也就是说这些网站全部从互联网小时,伊拉克这个活生生的国家竟然被美国在虚拟世界里“消灭”了。此外,由于在顶级域名的管理权上发生了分歧,“ly”(利比亚顶级域名)瘫痪,利比亚在网络上消失了三天。 2009年5月,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用户均无法正常使用MSN软件。原来,MSN的运营商微软公司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把这5个国家的MSN关闭了。美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担心这5个所谓的“敌对国家”会以某种方式危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由此可见,网络安全就如同国防安全一样重要。一旦网络安全受到威胁,那么这个国家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信息交流,就会时刻受到他国的监视,同时在国际局势紧张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信息交流就会全部被切断。而互联网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军队就如同变成了“瞎子”,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而现在,随着经济、科技和军事的发展,各个国家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纷纷组建“网军”来应对网络的不安全,尤其以美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2010年11月,美国国防部宣布,为了打击敌对国家和黑客的网络攻击,美军网络司令部已于2010年5月20日正式启动。而在之前的一年中,美国的海、陆、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大单位整合了各自的网络部队,并组建了中央指挥部。此外,五角大楼也已开始训练网络安全专家,为网络司令部储备人才。在更早以前,2002年布什总统发布了第十六号“国家安全总统令”,组建了美军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标志着此前由黑客进行的“网络游击战”正逐步向未来的正规“网军”,部队进行的网络正规战演变。 此外,与美国相比,同为网络大国的俄罗斯在网络战宣传方面则低调的多。但受制于电子战水平和网络核心技术,俄罗斯在网络战领域的实力不及美国。然而事实上俄罗斯对网络战的理论研究很早就已经起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设立了专门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的信息安全委员会。而在2002年推出的《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中,网络战更是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被俄方成为未来的“第六代战争”。而俄罗斯之所以能在理论领域保持领先,这乐器扎实的基础教育密不可分,计算机和数学等基础学科尤为突出。同时“一些大型网络公司和实验室也和俄罗斯政府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为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比如著名的Dr.web是俄罗斯指定的信息安全合作公司。而卡巴斯基实验室更是替俄政府主板了俄罗斯现代化和经济技术发展委员大会,赢得了俄当局的肯定。 从美俄两个强国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安全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从美俄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还十分严峻。首先,控制着全世界互联网的13个根服务器中,有9个位于美国,也就是说,美国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根服务器在直接影响中国的网络安全,甚至可以让中国也想利比亚、伊拉克一样,在互联网上“消失“,那么这给中国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其次,根据调查,互联网上80%的信息都是由英文来表示的。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控者全世界网络舆论的主导权,通过操纵网络来操纵世界舆论,来把中国放

中国的两种终极武器

中国的两种终极武器:历史和民族主义 中国国家主席最近访问韩国,这一重大事件却没得到(国际)应有的关注。此行有两个明显主要动机。一是向平壤发出信息,继续违抗中国对导弹和核试验的反对将付出代价。这次周密部署的访问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目标,那就是拉拢韩国,从而不利于日美。 中国领导人访问首尔期间,不失时机地提醒韩国官员和民众,日本在上世纪犯下的战争罪行。他还精明地着重指责东京对韩中民众的残暴对待,暗示两个受害国家的共同命运。这些批评支持了一种观点——不能信任日本在东亚充当更大军事角色。 近年来,华盛顿一直努力加强与东京和首尔的双边军事关系,同时鼓励日韩增加彼此合作。这促使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华盛顿对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东南亚国家日渐露骨的支持,已令北京起疑且恼火。对于中国的战略和经济利益而言,东亚甚或是更重要的舞台。北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在东北亚形成三角协同,遏制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力。 因此,北京具有强大动因加强与首尔的关系,离间韩日关系。若能成功,将会破坏美国在东亚确立对华遏制的计划。而且,北京认为实施挑拨战略的环境不错。日本对韩国的行为,特别是安倍政府,一直是笨拙和挑衅的。 紧张的主要根源,在于日本领导人(以及很多日本民众)在20世纪日本帝国时期的所作所为的问题上,明显漠视韩国人的情感创伤。北京精心设计策略,充分利用韩国人对日本的怀疑和怨恨。若对首尔的拉拢取得进展,将令华盛顿陷入尴尬境地。美国的目标是构筑牢固同盟,在东亚共同对付中国,但若韩国人对日本的愤怒加剧,这个目标将成白日梦。 日韩的关系紧张甚至可能导致潜在危险。媒体大肆报道中日围绕岛屿的激烈争端,但鲜有提及韩日之间也存在严重的领土争端。虽然这个问题不太可能引发武装冲突,但已成为日韩民众民族主义情绪的来源,可能进一步恶化双边关系。 北京当然清楚华盛顿两大地区盟友之间的各种紧张根源。中国领导人的首尔之行表明,中国正利用形势,娴熟地在东北亚的棋盘上走出了几招妙棋。(作者特德·盖伦·卡朋特,乔恒译)

试论中国军事思想

试论中国军事思想 首先,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的队级、国家和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虽属于理论,但其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为从事各项军事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由此可见,军事思想在军事领域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将军事比作人,那军事思想必将是灵魂。因此,我们研究军事思想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里,我想重点谈谈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一、《孙子兵法》——第一次军事思想的飞跃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无疑是一支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关于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理性原则。当然,在诸多古代军事著作中最富盛名的还属《孙子兵法》,其为我国军事思想的第一次飞跃。 《孙子兵法》共计十三篇,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战争规律。其主要思想是慎战、重战、善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将帅要谨慎用兵,高度重视用兵。而孙子重点阐述善战者的特征,品质,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从客观和主观层面来怎样创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怎样做到善攻者和善守者。《孙子兵法》用一个字来简单概括就是“变”。虚实是变,诡诈是变,奇正是变,形势是变,计谋是变,因势制权是变,因利用兵是变,九变是变,总而言之,变在先,以变应变,因敌变化而变化取胜谓之神。就这一点对现代军事而言也同样的重要,当面对战事时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实事求是,逐渐创新求变,以应变于无穷。 细究古代军事思想就会发现,其不仅仅是单纯的排兵布阵,而大量涉及到政治、经济与战争的关系,进而从政治和经济层面论述军事和战略问题。因此,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经过悠久的历史考验以及从战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宝贵的价值。只要人类还有战争,其中许多政治军事原则就将是永远适用的。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再次跨越 近代以来,我们的军队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后来多次边境作战,可以说也算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在战争中也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那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其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为基础,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 首先,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毛泽东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范例,而且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此外,以弱胜强还表现在武器装备上,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而且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包括先后打败两支拥有当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 其次,其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等等,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其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

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问: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的。上溯至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

军事思想论文中国军事思想论文

军事思想论文中国军事思想论文: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中的军事思想运用 内容摘要:在我国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应用本土文化更好地分析所处的市场环境已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易经、孙子兵法等我国优秀军事思想的全新视角,探索企业在市场环境分析中应关注的重点因子,使企业的市场调查有的放矢,高效实用。 关键词:市场环境分析中国军事思想易经孙子兵法 企业市场环境分析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前提,其结果直接影响营销战略选择和实施的成败。易晋卦上九说:晋其角,维用伐邑,历,吉,无咎,贞吝。强调是否进攻先要比较敌我双方的力量,否则将会遭受灾祸。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如能在现代市场战略理论基础上灵活运用中国军事思想精华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有 效分析,则知己知彼,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将成为可能。 我国的军事思想及其适应性 《易经》描绘了涵盖天地的一切法则,是对中华民族行为准则影响最深的思想源泉。根据易学哲理进行预测,对市场环境分析的指导意义巨大。《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系统战略思想宝库,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战前预测把握战争主动权并争取战 争胜利的内容,无疑对市场环境分析有重大借鉴作用。本文意在通过军争范式与市场竞争范式的转换,把战前分析转移到市场环境分析上来,让军事思想超越时代背景应用于市场环境分析研究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即结合易经的系统思维和孙子兵法的战略思维,探讨企业如

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彰显军事思想的重要功用。 市场环境分析中的军事思想运用框架 易经乾卦六爻阐述了事物发展抑扬转换、起伏交替的辩证特点。只有遵循六爻规律才能达到大和、利贞的境界。企业如能以易经乾卦六爻为框架,结合《孙子兵法》的五事七计对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可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情况而趋利避害。始计篇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又说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结合现代企业实际,加上时代局限忽略人的因素,因此可以把企业市场环境分析因素扩展为五事结合人事因素的六事因素以符合时代要求。由于易经爻位在六十四卦中有两种功能。一是展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空间,下两爻代表地道,中间两爻代表人道,上两爻代表天道;二是展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时间,下两爻代表过去,中间两爻代表现在,上两爻代表未来。时间为世,空间为界,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种世界,这是爻在卦中的功用。乾卦亦如此,乾卦爻位的时间和空间功能给了六事因素结合易经乾卦六爻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完美的依据和纽带,由爻位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可以准确厘定六事因素应处于的乾卦爻位。现应用时间和空间二维量表把六事因素放在其应处于的爻位上。

中国武器装备在世界武器装备中占有什么地位

中国武器装备在世界武器装备中占有什么地位中国武器由于国家的历史和政治原因在世界上的地位比较特殊。 简单说,军事装备革新速度最快的冷战时期,中国曾经利用高超的政治手段(或者说被逼无奈)先后站在了苏、美两个阵营吸收了对立双方的不同技术(当然还是苏系的味道浓重些)。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东西方各国对于意识形态的淡化,中国有机会同时接触到前苏俄和欧美国家在不同战略思路、技术环境下研发的武器系统。 相对不偏不倚的技术来源,加上中国对尖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使得中国武器装备的研发在近年来突飞猛进。一方面,中国拥有大量可靠性强、易于生产制造(苏式思想)的武器不但满足了自身在“量”上的需求,还能够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军援从而对其政治产生影响、保证军工企业盈利,促进武器研制生产。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已经拥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支撑关键武器系统的研发和科技方面的攻关、突破,在未来战争的核心武器研发上奋起直追(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技术)。当然,不得不说,大多数中国武器尤其是现代化的新式武器都没能在战场上得到实战应用,可靠性、合理性仍然是一个问号。 如果中国能够始终保持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军事工业,在苏俄最求数量和廉价、欧美最求质量和技术两个极端间把握好方向,尽力将社会浮躁世俗的风气排除在竣工体系外,相信不久的讲来世界武器的第三级将会是“天朝”。 顺带说下,我们最有竞争力的不是有钱、也不是会山寨,而是拥有那批才华横溢的年轻技术专家 立足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基础,应当如何发展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国之策。把国家建设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始终是古今中外所有国家的奋斗目标。历史证明,不谋经济发展,成不了富国,也谈不上强国;只谋经济发展,可以成为富国,但如果忽视国防建设,仍旧成不了强国。要真正实现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方面,经济建设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使我国的经济总量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国防建设是国家强盛的支柱。发展需要有安全保证,没有强大的国防,任何发展的成果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正如胡主席所指出的,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清朝的康乾盛世,白银储备世界第一,可是富国弱兵,后来,虎门一声炮响,一代王朝从此败落。科威特富甲全球,但国防虚弱,以至被伊拉克在几个小时之内占领。历史警示我们,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和强盛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军之道。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强大的前苏联之所以分崩离析,与美国迫使苏联陷入军备竞赛,拖垮其经济根基有着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国防力量的形态。农业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也就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椐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仍然多达2308部,18567卷。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为了使大家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想介绍讲两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前21世纪—前8世纪)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但此时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非常之少。 军事思想的特点: (一)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是对内统治的工具;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探求如何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的反抗的问题。 (二)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在今天,为了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而在那时则很简单,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相当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黥面,在脸上刺字)1000条、劓(割鼻)1000条、非(断足)500条、宫(去势)300条、大辟(杀头)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如果是士兵立功受赏,也只是将他们变为平民,使其获得人身自由而已,想升官是不可能的。另外“礼”主要是针对奴隶主的,以赏为主。如果对其处罚,也只是剥夺其奴隶、土地数量。可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遮人。 (三)迷信色彩重。这时候的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因为我们的祖先相信战争的起源和胜负都是由神决定的。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

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军事理论”课小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所在院系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设计2班 姓名学号田雪 1305112220 任课教师刘新华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1日 人文社科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

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国防科技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所以各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使人们长期从事 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在其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 事思想。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 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 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军事 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②治军上强调齐 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 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 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 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 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 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 发展。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 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 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军事技术有新的进步,铁兵器种类增多,杀伤性能 有所提高;军事交通、筑城、造船也有较大发展。各朝军制多有所变革,武装力量体制基本 成型,大致由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大部分组成,集权于皇帝。战争规模增大,时间延 长,区域范围广,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水上交战以及水陆配合作战较多。 汉代注重兵书的搜集整理,并将兵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这一时期 军事思想在继承先秦传统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运用,内容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度重视战略谋划在几次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表现出高超的 战略思想和决策能力。 国防指导思想呈现新的特点根据当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及周边形势,秦朝修筑万里长城, 体现了因地形,"用险制塞"、"限胡马之足"、以墙制骑、安边设防的思想。 ⒋系统完善时期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历经辽、宋、西夏、金诸政权并立时期和元、 明、清(前期)几个朝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系统完善。这期间,中央政权与北方民族 所建立的地方政权较长时期处于并立状态,既争斗,又融合,中国政治、经济和科技、军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统兵用兵之权高度集中。 以兵权高度集中为统兵建军宗旨宋朝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拥兵割据,大权旁落的历 史教训,力主兵权高度集中,战略思想更加丰富,在战略进攻上,北方各民族将帅普遍注意 发挥骑兵机动能力强、善于野战的特长,主张进攻速决,在战略防御上,南宋提出了依靠江 河,藩篱三层,扼守要点的点、线、面结合的设防思想。

我国国防现状与未来发展

我国国防现状与未来发展 国防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安全保障,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立。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和平息内部相互勾结所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生的武装叛乱。对付五章入侵和武装叛乱最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采取军事手段。因此,我国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我国现在的军事力量各方面与建国初期相比都有了巨大变化。人民军队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发展,研制和装备了种类比较齐全的常规武器力量,拥有了核武器;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体系。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方面作用突出。当前情况下,我国是一个倡导和平,不欺寡,不凌弱的国家,我国对外宣布实行不结盟政策,永远不称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一个国际和平主义者的形象,按理说,诺贝尔和平奖应该给我国的国家主席····可是,我国面临的现状不容乐观。与美国,小日本等军事强国相比,我国的军事力量仍十分薄弱,没有抗衡的资本。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我现在也要说:“安全是由强大的国防力量吓出来的”。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他国,确保我国的安定与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今后国防发展,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我国不能再做“和平大使”。因为这只是一个称号,不能当饭吃,没有实际意义。世界强国不可能因为你是“和平大使”就敬重你,就不欺负你。你不结盟,不代表别的国家不结盟打你;你不称霸,不代表别的国家不称霸;你爱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