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欧普乐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ASA 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欧普乐喉罩组(A组)和气管内插管组(B组)各2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4),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T1与T4时点的SBP、DBP和HR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呛咳、苏醒期躁动、术后咽痛、痰多等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欧普乐喉罩通气应用于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较气管内插管全麻围术期循环功能更加稳定,麻醉相关并发症更少。

标签:欧普乐喉罩;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全麻

腹腔镜手术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以方便进行气道管理。但气管插管对咽喉和声门的刺激可引起强烈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及拔管呛咳、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喉罩是临床麻醉气道管理上的突破,在盲探下插入、不需喉镜显露声门,使用较方便、优点较多。欧普乐喉罩(OPLAC-LMA)是根据东方人短而窄的咽喉结构特点而设计的无气囊新型喉罩,本研究通过与传统的气管内插管方法比较,评估欧普乐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0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例,年龄47~71岁,体重49~76 kg,ASA Ⅱ~Ⅲ级,肝功能A~B级,无严重系统性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欧普乐喉罩组(A组)和气管内插管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长托宁0.5 mg麻醉前30 min 肌注。入手术室后采用惠普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建立静脉通路,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两组患者采用同一种麻醉诱导方案,面罩吸氧去氮3 min后依次静注瑞芬太尼1 μg/kg,异丙酚1.5 mg/kg和顺阿曲库铵0.15 mg/kg,3 min后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由同一麻醉医师经口分别盲探置入喉罩或喉镜明视插入气管导管,A组采用4号欧普乐喉罩,B组采用ID7.5 mm气管导管。用听诊器确定喉罩或导管位置,连接欧美达cexcel 210全能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

术中设定自动气腹机压力为12 mm Hg。调整设置麻醉机呼吸参数: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2~18次/min,吸呼比1:2,吸入氧浓度100%,氧流量1 L/min,监测并维持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 mm Hg。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欧普乐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ASA 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欧普乐喉罩组(A组)和气管内插管组(B组)各2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4),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T1与T4时点的SBP、DBP和HR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呛咳、苏醒期躁动、术后咽痛、痰多等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欧普乐喉罩通气应用于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较气管内插管全麻围术期循环功能更加稳定,麻醉相关并发症更少。 标签:欧普乐喉罩;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全麻 腹腔镜手术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以方便进行气道管理。但气管插管对咽喉和声门的刺激可引起强烈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及拔管呛咳、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喉罩是临床麻醉气道管理上的突破,在盲探下插入、不需喉镜显露声门,使用较方便、优点较多。欧普乐喉罩(OPLAC-LMA)是根据东方人短而窄的咽喉结构特点而设计的无气囊新型喉罩,本研究通过与传统的气管内插管方法比较,评估欧普乐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0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例,年龄47~71岁,体重49~76 kg,ASA Ⅱ~Ⅲ级,肝功能A~B级,无严重系统性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欧普乐喉罩组(A组)和气管内插管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长托宁0.5 mg麻醉前30 min 肌注。入手术室后采用惠普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建立静脉通路,常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两组患者采用同一种麻醉诱导方案,面罩吸氧去氮3 min后依次静注瑞芬太尼1 μg/kg,异丙酚1.5 mg/kg和顺阿曲库铵0.15 mg/kg,3 min后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由同一麻醉医师经口分别盲探置入喉罩或喉镜明视插入气管导管,A组采用4号欧普乐喉罩,B组采用ID7.5 mm气管导管。用听诊器确定喉罩或导管位置,连接欧美达cexcel 210全能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 术中设定自动气腹机压力为12 mm Hg。调整设置麻醉机呼吸参数: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2~18次/min,吸呼比1:2,吸入氧浓度100%,氧流量1 L/min,监测并维持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 mm Hg。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 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Ⅰ级;或肝功能分级属2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Ⅰ级. 3.肝储备功能(如ICG,R15)正常范围。 4.无广泛肝外转移性肝癌癌灶肿瘤。 二、局部病变情况 (一)下述病例可作根治性肝切除 1.单发的微小肝癌(直径≤2cm)。 2.单发的小肝癌(直径>2cm, ≤5cm)。 3.单发的向肝外生长的大肝癌(直径>5cm, ≤10cm)或巨大肝癌(直径>10cm.),表面较光滑,周围界限较清楚,受癌灶破坏的肝组织少于30%。 4.多发性肝癌,癌结节少于3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 (二)下述病例仅可行姑息性肝切除: 1. 3-5个多发性肿瘤,超越半肝范围者,作多处局限性切除;或肝癌局限于相邻2-3个肝段或半肝内,影像学显示,无瘤侧肝脏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 2.左半肝或右半肝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边界较清楚,第一、二肝门未受侵犯;影像学显示,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组织的50%以上。 3.位于肝中央区(肝中叶,或Ⅳ、Ⅴ、Ⅷ段)的大肝癌,无瘤肝脏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4.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 5.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如原发性肝脏肝癌可切除,应作肿瘤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难以清扫者,术后可进行放射治疗。 6.周围脏器(结肠、胃、隔肌或右肾上腺等)受侵犯,如原发性肝脏肿瘤可切除,应连同作肿瘤和侵犯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单发转移性肿瘤(如单发肺转移),可同时行原发肝癌切除和转移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或)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指征 一、患者一般情况 要求同肝切除术。 二、局部情况 1.按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的标准判断,肿瘤是可切除的。 2.癌栓充满门静脉主支或8 和主干,进一步发展,很快将危及患者生命。 3.估计癌栓形成的时间较短,尚未发生机化。上述病例适合行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同时行姑息性肝切除。 4.如癌栓位于肝段级以上小的门静脉分支内,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连同该段门静脉分支一并切除,如作半肝切除,可开放门静脉残端取癌栓,不必经切开门静脉主干取栓。 5.如术中发现肿瘤不可切除,可在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后,术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或门静脉插管化疗、冷冻治疗或射频治疗等。 6.合并腔静脉癌栓时,可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开腔静 脉取癌栓,并切除肝癌。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观察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传统气管插管和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0.05)。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SpO2、PpeaK、PETCO2、PCO2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欧普乐喉罩可有效的用于上腹部腹腔镜类手术,安全性良好,其通气效果与传统气管插管无差异。目前某些国家和地区在全麻中使用的比例已经大于传统气管插管。随着喉罩的不断改进,几乎可以替代气管插管。 标签:气管导管;喉罩;腹腔镜;通气 气管导管和欧普乐喉罩均为全麻方法中保证气道通畅器具,临床麻醉中在保证正常通气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声门和气道的损伤,使患者耐受性良好,血流动力学平稳。本研究通过与传统气管插管下全麻方法进行比较,观察欧普乐喉罩用于上腹部腹腔镜类手术的通气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9月,择期行上腹部腹腔镜类手术100例,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0.05),见表1。 2.2 两组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情况 两组气管导管或欧普乐喉罩在置入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气道密封压、术后24 h咽痛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SpO2、Ppeak和PETCO2、PCO2情况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SpO2、Ppeak和PETCO2、PCO2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不仅导致二氧化碳蓄积,而且腹压骤增,导致膈肌活动明显受限,使肺顺应性降低[1],气道密封压的可靠性是声门上气道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主要顾虑[1]。所以,此类手术的麻醉管理对通气和循环要求较高。SpO2、Ppeak和PETCO2、PCO2是临床麻醉中监测通气效果的主要指标[2]。PETCO2可准确反映PCO2,用于指导调整机械参数,喉罩通气时,PETCO2与气管插管时PETCO2亦无差异[3]。欧普乐喉罩是一种新型的用于声门上通气装置。喉罩通气过程中Ppeak是评价通气效果的标准之一[4]。由于气管导管的置入和拔出可诱发心血管反应,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明显[5]。欧普乐喉罩较气管插管有明显的优势,喉罩诱发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小,使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的循环更加平稳[5]。因此,本研究在插入导管和喉罩置入阶段不同时点观察血流动力学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喉罩置入和拔出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气管插管小,其原因可能是喉罩对咽部刺激轻微,且对喉和气管无刺激。研究中,B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且能够提供有效的通气,拔出时无呛咳、呕吐、喉痉挛及误吸发生。拔出时呛咳的产生主要由于在麻醉恢复期人工气道黏膜刺激引起,由于喉罩不进入气管,对气管黏膜无刺激,与气管导管相比,患者易于耐受[6]。B组出手术室Atdrete麻醉恢复评分高于A组,其出室时间短于A 组,提示在应用欧普乐喉罩后麻醉恢复较气管插管下全麻快,其原因仍与喉罩对咽部刺激小,对喉和气管无刺激有关。 综上所述,欧普乐喉罩较气管插管有明显的优势。喉罩能较好地适用于腹腔

肝癌术后注意事项

肝癌术后注意事项 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因素: 1、肝内还有较小的癌灶存在,而切除主要肿块时未能发现,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继续生长。 2、由于肝癌细胞恶性度高,癌组织生长迅速,而肝脏的血液供应又丰富,所以癌细胞容易侵犯到肝脏血管内,通过血流转移到肝内其他部位。手术切除时,操作粗暴,过度挤压,也可引起癌细胞进入血管内而发生转移。 3、肝硬化时,发生癌变的肝脏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同时或在不同时期发生癌变。 4、肝脏上新生肿瘤。为了及时发现和尽早治疗复发肝癌,我们要求肝癌切除后病人定期上医院复查,一般术后1~2年内需每隔2~3个月复查一次,3年内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3年以上每隔半年复查一次,至少5年内要定期进行复查。 肝癌病人术后前几天的注意事项: 1、肝癌患者手术后一般先让其半卧位,待其完全清醒、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这也是活动的开始。 2、肝癌手术后注意事项有术后当日,经过全身麻醉和手术,身体非常疲劳,一般以休息睡眠为主,尤其是患者凝血功能比较差时,手术后不应活动或尽量少活动,以防出血。 3、手术后第一天,患者要开始活动,现在床上活动四肢,做伸腿运动,同时要注意输液管不要将其从血管中滑出。 4、手术后第二天,患者要开始左右翻身或起坐,活动时注意腹部引流管道,避免各种管道脱出以造成不必要的,这也是肝癌手术后注意事项。 5、手术后4-5天后引流导管、导尿管均可拔除,患者也可以适当下床活动,下床前,先将双腿下垂在床边几分钟,无感觉后再站起。在练习走路之前需有人搀扶,以免摔倒。 6、手术后6-7天,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但需注意适当,不可使身体过度疲劳。肝癌患者手术后需准到以上活动事项进行活动,以便更快的恢复健康体魄,为日后的康复做好准备。 肝癌手术后并发症的注意事项: (一)肝衰的早期发现 1、肝功能正常与否对手术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各项检验指标不正常者应实行保肝。 2、术后常规给氧3-5d,流量为3-5L/min,以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肝细胞的供氧量,利于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 3、遵医嘱给予保肝治疗如补充白蛋白、血浆、维生素K等药物。 4、术前用生理盐水灌肠,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肠道内氨的产生与吸收,定时监测血氨的变化。 5、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及皮肤、巩膜、尿液的颜色。如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昏迷等肝性脑病的先兆,或黄疸逐渐加深,肝功能各项指标不见好转,应考虑肝功能衰竭,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08-11T14:35:13.7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作者:刘玉华 [导读] 对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肝癌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刘玉华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90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护理。记录护理前后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满意度、肿块缩小情况、并发症。结果:两组肝癌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肿块缩小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肝癌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49-02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包括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由于该病恶性程度较高且预后较差,因此严重伤害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选取我院2013.1至2014.11就诊的90例肝癌患者,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肝癌患者,男67例、女23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49.82±4.21)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49例、B 级27例、C级14例,病灶数量:1个56例、2个26例、3个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病灶数量、例数等情况对比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常规护理:①术前给予各项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凝血指标等;②手术前1d常规备皮,将局部汗毛剔除后给予75%酒精清洁皮肤,术前6h常规禁食;③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④术后12h内常规禁食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⑤每分钟2-3L低流量吸氧,常规心电监护,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发生渗血渗液,保证敷料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促进伤口尽快愈合;⑥发热患者应给予积极的物理或化学降温措施,及时更换衣物被褥保持干燥清洁;⑦疼痛者可指导其行半卧位,降低手术切口张力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曲马多、杜冷丁等止痛剂。 1.2.2护理干预:①入院后简单介绍住院治疗注意事项及所需遵守的规章制度,若条件允许可带领患者尽快熟悉院内环境,缓解其由于陌生环境所致紧张、恐惧情绪;②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消除其由于不了解病情所致恐惧、焦虑情绪;③介绍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及对自身战胜病魔信心;④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提高其治疗积极性;⑤术中尽量避免非手术区域肢体裸露,维护患者自尊心且可达到保暖效果;⑥术后待患者清醒可及时告知手术治疗效果,消除其由于过度担心疗效而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⑦手术完成12h后可鼓励患者尽快下床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压疮;⑧可提供音乐、书籍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术后疼痛;⑨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食物应清淡易消化,富含丰富营养物质,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处理;⑩告知遵医嘱治疗及良好心态对疾病的积极意义,及时纠正患者以往不良生活习惯。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肿块缩小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癌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时提供正确的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本研究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有利于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肝癌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后,其心理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并不理想,肿块缩小幅度较低,并发症发生率则高达86.67%;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肿块缩小幅度、负面情绪改善幅度、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

肝癌射频消融适应症

肝癌射频消融适应症 射频消融可通过开腹术中直视下、腹腔镜直视下或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等三种途径之一进行。应在超声监测指导下行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根据肿瘤大小、病灶多少、肿瘤位置及与原发肿瘤的关系确定射频参数,包括射频点的选择、射频范围、射频次数和持续时间。对于肿瘤仅局限于肝脏,多采用B 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 (一)肝肿瘤射频消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适应证 患者一般情况:(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功能状态良好,或仅有轻度损害;(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B级。 局部情况:(1)<5cm的单个肿瘤,无手术指征或估计手术困难、疗效欠佳的原发性肝癌。(2)癌灶在5个以内,肿瘤直径小于5cm,伴有严重的肝硬化,全肝体积明显缩小;(3)肝切除术后近期复发的肝癌,不适宜或患者不愿接受再次肝切除者。(4)对于无手术指征的大肝癌,应先予肝动脉化疗栓塞,再行PRFA。 2. 经腹腔镜应用适应证 主要用于经皮治疗有困难者,包括:(1)肝癌靠近膈顶部,经皮治疗易损伤膈肌;(2)肝癌靠近肝脏面, 经皮治疗易损伤邻近的胃肠等脏器;(3)肝癌靠近胆囊, 经皮治疗易损伤胆囊。 3.术中应用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用于经皮经腹腔镜治疗有困难者,(1)疑肿瘤切缘有癌细胞残留者,可对残肝断面进行局部消融治疗;(2)主要病灶切除后,对术中B超检查发现的肝内残余灶进行局部消融治疗,既减少了癌残留使治疗更彻底,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正常肝组织;(3)术中对不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行局部消融治疗,达到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或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再联合应用局部消融治疗。 禁忌证:(1)肝功能为Child-Pugh C。(2)严重出血倾向。 (3)有腹水。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研究表明,腹腔镜肝切除相对于开放式肝切除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第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实施以来,腹腔镜肝切除术从治疗良性疾病发展到治疗恶性肿瘤,从部分肝切除术发展到半肝切除或多段切除。但是受到肝脏血运丰富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本文针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标签: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患者对医学治疗标准的不断提高,改善原有外科手术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并寻找积极有效的临床新型手术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临床职责。进入21世纪以来,微创外科手术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在外科手术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开腹手术同样可以治疗疾病,但是其对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从而使得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腹部手术切口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扰。最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微创手术相继开展,而腹腔镜肝切除术也得到了发展。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谨慎重视,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高度保障肝脏的基本功能。前期,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一度受到临床质疑,但随着临床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应用不断增多,其临床价值也不断得到人们的肯定。 1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自1993年Wayand等[1]报道的第一例腹腔镜肝癌局部切除术,到2000年全世界报道腹腔镜肝脏切除的数量已超过300余例,而肝癌却仅有100多例,发展极为缓慢。同时,对于实施腹腔将肝癌切除术的病例标准相当严格,在临床治疗中,手术对象仅限于病灶位于肝脏边缘或左外叶边缘患者,并在手术中仅对患者肝脏进行局部切除或左外叶切除[2-3]。在国内,最早是周伟平等[4-5]报道的3例腹腔镜肝切除,随后是李朝龙等[6]的4例报道,直到2002年才增加至10例,虽实施手术病例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数量仍较少,且手术实施也大多为良性肿瘤患者,肝癌切除术的实例并不多,这也暗示着腹腔镜切除术的应用推广尚不广泛。但虽如此,腹腔镜切除术对于肝脏的切除范围却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并由最初的肝缘浅表延伸至半肝或更大范围[7]。可见,临床上对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应用是高度重视的。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应用限制原因有:①技术的限制。技术限制使得该技术发展极为缓慢,控制血管、切割实质肝及阻断肝门等基本操作对于开腹手术来说极为简便,而在腹腔镜下完成则较为困难。②手术安全性保障不够,手术风险较大,腹腔镜下不易控制出血情况,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渗血情况,危险程度较高;③肿瘤的播散及穿刺口的种植问题[8-10]。 2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

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 文章目录*一、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1. 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2. 肝癌的病因是啥3. 肝癌的症状有啥*二、肝癌的术后饮食*三、怎么治疗肝癌 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 1、做一个肝癌手术需要几小时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方法。如果肝脏只有一部份有癌肿,其余部份情况良好, 并未硬化。做一个肝癌手术的时间要具体看它的严重程度等等。 2、肝癌的病因是啥 2.1、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引发肝癌的常见病因多见于各型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可列为之首,因此 乙肝患者尤其是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 2.2、肝硬化:在肝癌的演变过程中,多认为肝硬化可谓是肝癌的前凑。 2.3、黄曲霉素:经研究证实霉变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其达到肝脏后代谢物:环氧化物,可干扰dna 的正常转录;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因此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有助于肝癌的预防。 2.4、环境因素:据调查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亦与饮水污染、粮食密切相关,肝癌高发区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

3、肝癌的症状有啥 3.1、肝区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临 床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钝痛、胀痛或刺痛,以夜间或劳 累后明显。 3.2、纳差、恶心、呕吐:常因肝功能损害、肿瘤压迫胃肠道所致,其中以纳差为常见症状,病情越严重,症状越明显。 3.3、腹胀:因肿瘤巨大,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碍引起。腹胀以 上腹部明显,特别在进食后和下午,腹胀加重。 3.4、乏力、消瘦:由于恶性肿瘤的代谢、消耗过大和进食少等原因引起。 肝癌的术后饮食1、少食多餐 患者在肝癌切除术后饮食应该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分泌胆汁是肝脏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胆汁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将葡 萄糖和脂肪转化为日常需要的能量。 2、营养均衡 均衡的营养对于肝切除术后的患者十分重要。因为大米、面粉中的营养价值往往不高,糖类营养的摄入最好选择水果和蔬菜。而蛋白则应以精益蛋白为主,比如鱼肉、鸡肉、鸡蛋、豆类、坚 果类等等。 3、饮食禁忌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术治疗肝癌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分析 6例拒绝手术或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肝癌患者行腹腔镜射频消融-门静脉插管皮下泵植入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均于术后接受经皮下泵门静脉灌注化疗。结论腹腔镜门静脉插管术安全可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手术组医师之间的协调配合与合适的病例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肝癌;射频消融术;门静脉插管术;皮下泵 肝癌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射频消融术及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栓塞化疗作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从2007年5月~2008年7月,对6例肝癌病人采用了腹腔镜下射频消融-门静脉置管化疗,术前或术后配合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45~70岁。6例患者为拒绝手术或不可切除的肝癌,其中单发3例,多发3例,肿物≤4个,直径≤3cm;原发4例,术前hbsag及afp检查均阳性,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结肠癌术后转移2例。术前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2例。本组无其他器官转移,无黄疸,无合并门脉癌栓,上腹部均无手术史,肝功能child a~b级。 1.2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位,气腹后经脐部插入10mm穿刺器并插入腹腔镜探查,决定行射频消融-门静脉插管,然后依次在腹部建立3~4个穿刺点。在腹腔镜监视下,结合术中超声肿瘤位置确定穿刺点,采用美国radionicor冷循环射频治疗仪,将leveen射频治疗针插入肿瘤底部,在超声监测下分别完成肿瘤的热消融。 在胃大弯右侧分离显露胃网膜右静脉约3cm,血管左侧端用一枚钛夹夹闭,右侧端用一根1号丝线提起,用腹腔镜剪刀在钛夹与丝线之间的血管前壁做一斜形切口,经剑突下10mm操作孔将皮下化疗泵导管放入腹腔,以弯钳钳住导管前端,从血管斜形切口将导管从左到右插入血管内8~12cm,估计导管进入门静脉后,行x线摄影检查证实,如导管未进入门静脉,可调整导管进入的深度,直到经x线摄影证实导管进入门静脉内,以1号丝线固定导管。解除气腹,拔除trocar,将剑突下切口延长约3cm,游离皮下,将化疗泵体埋入此切口皮下并固定。2例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失败改为经脐静脉插管,钳住肝圆韧带,并向右下方牵拉,用肽夹钳夹肝圆韧带于腹前壁的附着部,然后剪断肝圆韧带,用直角钳夹住肝圆韧带断端,消除气腹后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5cm穿刺孔拉出腹壁外,在直视下用三把蚊式钳提起脐静脉断端,以4号胆道探子缓慢轻柔地将已闭锁的脐静脉撑开,直至有突破感,腹腔镜下观察探子确实已进入肝内,拔出探子,有血液流出,即可插入导管,以探子深度为指导,固定好导管,化疗泵体埋于皮下,缝合固定。

肝癌切除术后TACE疗效分析

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应用 目录 主要英文缩写 (2) 中文摘要 (3) 前言 (4) 正文 (5) 资料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7)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4) 英文缩略词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DDP cisplatin 顺铂ADM adriamycin 阿霉素HCC hepatic cellular cancer 肝细胞癌PLC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原发性肝癌RFA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射频消融HAI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肝动脉灌注化疗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无水乙醇注射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摘要 目的:是通过我院80多例(其中19多例进行了术后预防性TACE的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预防组,而另外67例只是单纯的进行了肝癌切除手术,作为对照组)的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的认真分析,来探讨预防性的TACE 这种治疗手段在肝癌手术后防止复发的作用的意义。最终通过比较这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一年、两年、三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同时将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有否肝硬化、甲胎蛋白情况、HBsAg情况、肿瘤大小、有无子灶、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血管癌栓的情况,分析这些因素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TACE治疗方法确实对于肝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是十分有效果的,大部分患者都有了明显的身体状况的改善,并且副作用较小、相对更低的复发率以及较高的生存率。而且,具体来说,在售后进行的TACE治疗对于一年甚至两年以内的复发率有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但是对于长期来说,并不能有效的降低长期的复发率。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生存率,复发率,预后

肝细胞肝癌手术记录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手 术 记 录 姓名:-科别:普通外科 床号:07号住院号:- 手术时间:2015年05月07日 09:50至2015年05月07日 17:15 术前诊断:原发性肝右叶巨大肝癌;右肾多发结石 术中诊断:原发性肝右叶巨大肝癌;右肾多发结石 手术名称: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肝癌根治术)+腹腔引流术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麻醉医师:何琼 手术者:贺德 助 手:胡柯、邓俊雄 手术指导者:张建良 器械护士:麦爱贞 巡回护士:刘宇玻 手术经过、术中发现的情况及处理: 体位:仰卧位。皮肤消毒、铺巾。手术开始为平卧位,后为头高足低,右倾位。建立人工气腹:从脐 孔下缘皮肤作11mm切口,插入气腹针,注入CO2到维持腹压 13 mmHg。探视腹腔脏器:在脐下切口插 入直径10mm套管针,置入腹腔镜头,探视腹腔情况。腹腔内无腹水,肝脏:大小形态失常,右肝肿大 ,肝5-8段有一10*10*8cm大小突起肿物。有完整包膜,旁边有一1.5*1.5cm大小灰白色肿物,考虑 子灶可能性大。左肝形态、大小、质地尚正常。未见明显占位病变,肝脏与隔肌无明显粘连:其他 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放置其他套管针:1、在剑突下白线右侧皮肤作小切口,插入直径5mm套管针, 从此放入转换器为术者的主要操作孔,选用器械进行操作。2、右锁骨中线上皮肤作1个小切口,插 入直径5mm套管针,置入无齿抓钳,3、在左肋缘下作1个小切口,捅入直径 5mm套管针,置入无齿 抓钳,夹住右肝叶向右下方。术中决定行右肝半肝切除。分离右肝叶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除胆囊, 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淋巴结。暴露出第一肝门,游离并缝扎右肝门静脉,肝动脉。游离下腔 静脉,取前入路。在肝右叶预定切除线(边缘距肿瘤组织1cm以上),用超声刀分离,边切除肝组织 。肝断端创面,用超声刀止血,断面大血管分支和胆管分支上可吸收锁扣。近第2肝门处用Endocut 离断肝组织。至完整切除右半肝装标本袋,肝创面出血点电凝彻底止血,用纱块擦拭肝面,无胆汁 漏。横形扩大脐部穿刺孔约8cm,完整取出右半肝。用多孔微聚止血球喷洒创面。腹腔内放置引流 管:自右侧腹穿刺孔引出。缝合皮肤切口。手术经过: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180m1。术后安返 病房。标本家属过目后送病理检查。 主治医师:王建新 住院医师:张朋 日 期:2015年05月25日 第 1 页

肝癌术前术后护理要点

肝癌术前术后护理要点 1、手术前护理 (1)注意观察病情的突然变化:在术前护理过程中,肝疾病可能发生多种危重并发症,如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时,突然发生急性腹膜炎表现及内出血表现,部分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少数病人亦可因胆道出血而表现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2)心理护理:由于表现较重的疼痛、发热、黄疸、营养不良,或由于病人对治疗方案及手术预后的顾虑,病人常有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或绝望。在做好对症护理以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应对病人多加体贴及安慰。适当介绍有关治疗方法和意义。对病人要注意医疗保护制度。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争取得到病人、家庭和社会的良好配合。 (3)改善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术前应注意休息并积极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保肝措施。 (4)防治感染:肝手术前两日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手术前后感染发生。对其他肝疾病合并感染时,要及时给予大量有效抗生素,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正确选择给药方法及途径,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使用对肝有害的药物。 (5)肠道准备:对施行广泛肝组织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术、栓塞术者,尤其是合并肝硬变者,为抑制其肠道内细菌,清除肠道内粪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及血氨本源,防止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术前3天应进行必要的肠道准备。 (6)其他工作:肝手术前一般需放置胃管,必要时也需留置尿管。广泛肝切除术术中术后输血量可能较大,术前应备足血液,以新鲜血为佳,避免术中输入大量库存血而引起凝血障碍。 2、手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肝手术后,特别是广泛性肝叶切除后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其死亡率甚高。 ①腹腔内出血:因凝血机制障碍或肝叶切除后肝断面的血管出血引起; ②胃肠出血:肝癌多有肝硬变,术后因诱发门静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或应激性溃疡引起; ③肝功能衰竭或肝性脑病; ④腹水:因肝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症所致; ⑤胆汁渗漏:为肝断面组织坏死或小胆管结扎线脱落所致,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⑥腹腔感染:因腹腔渗血渗液引流不畅所致;

肝癌的手术治疗方法都有哪几种方法

肝癌的手术治疗方法都有哪几种方法 肝癌一般都会采用手术治疗,也是最最常用的一种,手术的治疗也是早期治疗肿瘤的首选。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来进行不同的治疗。那么,目前肝癌的手术治疗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根治性手术:它是肝癌外科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这种方法是将肝癌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连同区域淋巴结整体切除。如果手术中发现肝癌已侵犯其他器官,则应将被侵犯的器官也作部分或全部的切除。在临床上,根治性手术应力求做到合理,手术时要力争切除一切应该切除的组织,同时应避免损害不应该受损的组织及功能。术后复发的几率大,所以一般通过补硒提高免疫来控制复发的几率,所以硒维康口嚼片是根治性手术术后常用药。 广泛性切除手术:它是指广泛地切除肿瘤所在组织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部分邻近的深层的软组织,如临床上为患有成骨肉瘤或滑膜肉瘤的患者所实施的截肢手术等。 姑息性手术:指对原发性肿瘤或其转移病灶所做的部分或大部分的切除手术。虽然这种手术术后患者的病灶处仍有肿瘤残留,但它却可以缓解因肿瘤而产生的并发症,如梗阻、穿孔、剧烈疼痛及大出血等。 减瘤性手术:它是指对单靠手术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肿瘤所做的大部分切除手术,目的只是为了减轻肿瘤的负荷,以便使患者能用其他的治疗手段(化疗、放疗、中医治疗等)来控制手术后残存的瘤灶。适合这种手术的肿瘤有卵巢肿瘤、软组织肉瘤等。 探查性手术:这种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和了解肿瘤的范围,并争取同期为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另外,这种手术还可早期发现肿瘤是否复发,以便及早实施肿瘤的切除手术。在临床上,探查性手术在癌症诊断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通过该种手术不但可了解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还可帮助肿瘤科医生为患者制定诊疗计划、划分诊疗期别。 预防性手术:它是指为有潜在恶性趋向的疾病和癌前病变所做的肿瘤切除手术,目的是防止癌症的发生。这种手术包括为隐睾症患者实施的睾丸固定术,以及为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实施的大肠部分切除术等。 辅助性手术:它是指为了配合患者采取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所实施的手术,如当食道癌患者的食管完全梗阻时,可在患者进行放射线照射前,为其实施静脉置管或内支架置入或胃造口手术等,以解决病人赖以生存的营养问题。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在腹腔镜手术气道管理中应用欧普乐喉罩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气管插管方法,观察组应用欧普乐喉罩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置入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入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咽喉不适3例,苏醒期烦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参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咽喉不适8例,苏醒期烦躁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5/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欧普乐喉罩,能够满足腹腔镜手术的实施需求,气道管理中较气管插管具有一定优势,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较少,适宜在临床中借鉴和应用。 关键词欧普乐喉罩;气管插管;腹腔镜手术 实施全身麻醉(全麻)手术中开展气道管理主要以气管插管为主,其中气道反应、插管困难是气道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难题。自气囊喉罩于1983年开始在临床中应用,因其舒适性及安全性的效果为临床医师所应用。由于患者较差的气道密闭性,在长时间应用气囊中会对患者带来喉周组织压迫性损害问题,在临床中应用受到限制。本文研究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行腹腔镜手术相关指征;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术前喉罩应用禁忌证,如头颈部活动障碍和张口受限;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习惯性反流呕吐病史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女21例,男19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4.0±7.6)岁;体重59~81 kg,平均体重(71.0±3.5)kg。观察组患者女22例,男18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5.0±7.3)岁;体重60~80 kg,平均体重(70.0±3.4)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8 h禁食、4 h禁水,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HR、SpO2、Ppeak及PETCO2等指标。连通麻醉机后,两组患者实施同一麻醉诱导方法。依次取剂量为0.05 mg/kg咪唑安定、0.4 μg/kg舒芬太尼及1.5 mg/kg丙泊酚、0.15 mg/kg顺阿曲库胺药物进行静脉注射,并给予3 min面罩给氧去氮。待患者下颌松弛后进行气道管理[1]。

肝癌射频消融资料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材料 以1908年Beer经尿道射频消融治疗膀胱癌为开端,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已成功用于多种实体脏肿瘤的治疗。1990年Rossi和McGaban等首先提出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有可能通过射频消融达到根治,而可张开式射频电极的应用则使射频消融发生质的飞跃。90年代末我国少数几家医院引入肿瘤射频消融技术,截至目前己在上百家医院得以应用。射频消融以其卓越的治疗效果和微小的局部创伤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方向和未来。 一、射频消融的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组织,射频电极发出400kHz的频率波,肿瘤组织中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以与射频电流频率相同的速率高速运动震荡产生摩擦热,并传导至邻近组织,使得肿瘤组织内部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因而射频消融的热量来源于电极周围组织而非电极本身。(常用的射频消融主机、射频电极及治疗模型分别见图1-2 ) 多针电极 单针电极 射频主机 (图1、射频主机、射频电极)

(图2、射频消融治疗模式图) 一般情况下,42℃时细胞即已发生热损伤。如果温度增至45℃并持续3 ~50小时,细胞将发生进展性变性。随着温度增加,细胞产生不可逆破坏的时间发生指数性缩短。>60℃时,蛋白发生瞬间凝固,造成细胞死亡。>100℃可引起组织内水分沸腾、蒸发直至碳化。 从根本上看,射频消融引起的病灶坏死不同于经典的“坏死”。射频消融期间80℃~110℃的温度可使电极附近组织直接凝固,其构成了射频消融灶的主体。受到热能影响的生命结构,尤其胞质性酶蛋白均会发生瞬间凝固。这种热能诱导的结构变性和酶蛋白功能失活决定了射频消融不可能发生经典坏死所具备的进行性酶性组织破坏或细胞降解。显微镜下,射频消融灶切面由中心向外周呈现五条沿温度倾斜曲线发生的组织损伤反应带:A带—电极穿刺针道,周围高度产热造成的碳化或蒸发中心;B带和C带—中度产热造成的肿瘤或肿瘤旁组织苍白或红褐色凝固坏死带;D带—微热造成的边缘清晰的淡红色或棕色出血带;E带—微热造成的外层水肿带。一般可根据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的特征性改变确认射频消融灶的中心区(A带)和两个外层区(D带和E带)。中间凝固区(B带和C 带)则组成了消融灶的主体部分。 目前高热杀灭肿瘤细胞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抑制DNA复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Mondovi发现Novikoff肝癌细胞在43℃孵育2小时,3H胸腺嘧啶、2H脲嘧啶和12C氨基酸等前躯体合成DNA、RNA和蛋白质明显降低,抑制率为0.5%~12%,以同样条件孵育正常肝细胞则无类似效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