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回复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回复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回复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是混凝土材料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用于评估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通过表观密度试验,可以了解细集料的密实程度,进而判断其对混凝土的影响,从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细集料是混凝土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材料,它对混凝土的影响非常重要。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指标。因此,对细集料进行表观密度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试验前准备:准备好试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天平、筛子、试验容器等。

样品准备:从原料中取得一定量的细集料样品,并进行筛分,得到所需的试验颗粒。

试验操作:将细集料样品放入试验容器中,并进行加水湿化,使其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将试验容器放入天平上,记录初始质量。

振实:用振实器对试验容器进行振实,使细集料颗粒间的空隙减少。

称重:振实后,将试验容器从天平上取下,记录振实后的质量。

计算:根据试验容器的体积和质量差异,计算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表观密度(kg/m³)= (试验容器的质量差)/(试验容器的体积)

表观密度试验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细集料的密实程度。密实程度越高,细集料颗粒间的空隙越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就会更好。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可以根据表观密

度试验的结果对细集料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混凝土性能。

此外,表观密度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细集料的水稳定性。水稳定性是指细集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能,即在湿润环境下,细集料颗粒是否会发生溶解、膨胀或破碎等现象。通过表观密度试验,可以观察细集料的密实程度和颗粒结构,从而初步判断其水稳定性。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细集料的孔隙结构。孔隙结构是指细集料颗粒间的空隙分布情况,包括空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等。通过观察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结果,可以初步了解细集料的孔隙结构,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总之,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混凝土材料试验,它可以评估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指导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一、表观密度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瓶:500ml; 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 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 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 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 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 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 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 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紧密堆积密度:取式样一份分为二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3)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4试验步骤 4.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

容量瓶中。 4.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5计算 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 012m m m m +- (T0328-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5.2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 或ρa=(γa-αT)?ρΩ(T0328-2)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按附录B表B-1取用。 6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条文说明 T 0328、T 0329、T 0330都是用来测定细集料的各种相对密度及密度、吸水率的试验方法。不同的是采用的方法不同,T 0328是容量瓶,T 0329是比重瓶,而T 0330是在采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 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 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 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四分法】 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 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3;

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 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 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 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 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四分法】 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 t )×ρw 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3; αt ——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ρt ——实验温度T °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 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

细集料表观这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这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的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00g,感量不大于0.1g。 2.2 李氏比重瓶:容量250mL。 2.3 烘箱:能控温105±5摄氏度。 2.4 蒸馏水。 2.5 其它:干燥器、浅盘、小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筛分至120g左右,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不少于1h)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向李氏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壁附着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初读数)(V1)。 4.2 称取烘干试样55g±5g(m0),准确至0.1g。徐徐装入盛水的比重瓶中。 4.3 试样全部装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旋转比重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终读数)(V2)。 注:在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允许在15~25摄氏度的湿度范围内进行体积测定,但两次体积测定(指V1及V2)的温差不得大于2摄氏度,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记录完瓶中水面升高时止,其温度相差也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 5.1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ρa=m0/(V2-V1)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V1--比重瓶中水的原有体积,mL; V2--倒入试样后水和试样的体积(终读数),mL。 5.2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2)计算。 γa=ρa/ρT 式中:γ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ρ--水在试验温度时的密度,按表1取用。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条文说明 原规程的计算公式有误,当试样加入李氏比重瓶中后,比重瓶刻度读数之差V2-V1即为试样的绝对体积(不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 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 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二、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 (一)国标 1、检验依据 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质量要求 2.1 产品标准 2.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xx)。 2.2 技术要求 2.2.1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3、适用范围 3.1 适用于检测天然砂和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即其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与实体积之和)的烘干质量。 4 主要仪器设备 4.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2 容量瓶:500ml;

4.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4 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等。 5 检测前的准备 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 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660g作为表观密度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 操作步骤 6.1 称取试样300g(G0),精确至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加入冷开水,接近500mL刻度处停止加水。 6.2 用手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出气泡,紧塞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6.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水(与第6.1条冷开水相比,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7 数据处理

7.1 表观密度?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 G0 )??水 G0?G2?G1 式中:G0—试样的烘干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 量(g); G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7.2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0kg/m3。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8 检测内容 8.1 (国标)用砂检测报告。 (二)公路工程行标 1、检测依据 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xx)。 2、质量要求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 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 3.1.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3.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 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 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 ρa=(γa-αT )×ρW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 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3.3.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 0.01g /㎝3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一、表观密度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 c)容量瓶:500ml; 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 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 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 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 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 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 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 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 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d)方孔筛:孔径为的筛一只; 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 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紧密堆积密度:取式样一份分为二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3)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委托单位:路线名称:料场名称: 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材料用途: 委托日期:材料规格: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负责人:单位:

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 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第88页精度要求及结果整理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及毛体积相对密度γ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m0/(m0+m1-m2) γs=m3/(m3+m1-m2) γb= m0/(m3+m1-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砂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烘干试样质量,g; m1--水、瓶总质量,g; m2--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及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αT)×ρw ρs=(γs-αT)×ρw

ρb=(γb-αT)×ρw 式中:ρs--砂的饱水面干密度,g/cm3; ρb--砂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值,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5.3 细集料吸水率计算,准确至0.01%。 Wx=(m3-m0)/m0×100 式中:Wx—集料的吸水率,%; 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m0--烘干试样质量,g。 精度与充许差 毛体积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吸水率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_secret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的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00g,感量不大于0.1g。 2.2 李氏比重瓶:容量25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2.4 蒸馏水。 2.5 其它:干燥器、浅盘、小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120g左右,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中冷却(不少于1h)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向李氏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壁附着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初读数)(V1)。 4.2 称取烘干试样55g±5g(m0),准确至0.1g。徐徐装入盛水的比重瓶中。 4.3 试样全部装入瓶中,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旋转比重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终读数)(V2)。 注:在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允许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体积测定,但两次体积测定(V1

指及V2)的温差不得大于2℃,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记录完瓶中水面升高时止,其温度相差也不应超过2℃。 5 计算 5.1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m0 ρa = (1) V2 - V1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V1——比重瓶中水的原有体积,mL; V2——倒入试样后水和试样的体积(终读数),mL。 5.2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2)计算。 ρa γa= (2) ρt 式中:γ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ρt——水在试验温度时的密度,按表1取用。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 表1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 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条文说明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齐平,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相同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 5 计算 5.1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r a=m0/(m0+m1-m2)(T0328-1) 式中:r a——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得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得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容量瓶法 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一、仪器设备要求: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4、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m0/ (m0+ m1- 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按式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 a*ρ T 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三、现场试验完毕后,由仪器保管责任人进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常规保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