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常用中药之一。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等病症。

1.益气固表

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敛汗固脱

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治疗脾肺气虚所致卫气不固,表虚自汗。又因黄芪善能升阳举陷,也能治疗脾虚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

3.利尿消肿

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为气虚水肿之要药,可治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尿少。

4.托疮排脓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可治疗疮疡、痈疽难溃等。

5.调节血压

黄芪的降压成分为γ-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明显降低麻醉犬的脑血管、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对这些部位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肾

血管却具有收缩作用。黄芪降压作用主要为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结果。

6.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7.保肝护肝

黄芪有保肝作用,特别是对四氯化碳造成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糖原减少,适宜慢性肝炎病人,能提高清除病毒或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8.强心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黄芪多糖可对抗垂体后叶索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

营养价值

黄芪主要含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叶酸、维生素D、β-谷甾醇、胡萝卜苷、咖啡酸、绿原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1.黄芪多糖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并能抗疲劳、抗流感病毒。

2.黄芪多糖、皂苷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

3.黄芪总黄酮和皂苷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

适宜和禁忌

适宜:脾胃气虚、表虚自汗等人群

1.脾胃气虚者:黄芪入肺、脾二经,可补益脾气,适宜于平日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以及由于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尿少的人群服用。

2.表虚自汗者:黄芪可以益卫固表自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表虚不固、气虚自汗的人群。

3.气血两虚者:黄芪可以养血、补气同时又能行血,适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的患者,及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引起的痹症、中风后遗症、肌肤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人群。

4.疮疡难溃、久溃不敛者:黄芪可以托毒排脓,生肌敛疮,适宜于疮疡中期,正虚毒甚,不能溃破及体虚久溃不能收敛的患者。

5.体质虚弱、容易感到疲劳人群:黄芪有较好的补益作用,特别适宜于体质虚弱,经常感冒的人群用来提高机体免疫,增强体抗力、消除疲劳等。

6.脏器下垂者:黄芪能补益脾气,善于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引起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的人群。

禁忌:热毒炽盛、阴虚、湿热者

1.黄芪既会加重上火的症状,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热毒炽盛者均不宜用。

2.阴虚者不宜食用。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

3.湿热者不宜食用。湿热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母婴宜忌

孕妇慎食。

黄芪是补气的中药,在怀孕后期,不能食用黄芪,因属于补气之物,如果在后期还吃黄芪会造成胎儿过大,不利于生产。

婴幼儿忌食。

小儿体内各组织器官未完全发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不宜擅自乱补,尤其是药性偏温的黄芪。

1.治疗胃脘疼痛

用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此方有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的功效,可以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胃脘疼痛。

2.治疗糖尿病

用黄芪30g,山药100g,生地黄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此方有补气益脾、养阴清热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患者。

3.治疗气血不足

黄芪30克,红枣15克。黄芪红枣清洗干净,红枣去核,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30分钟即可。少量多次服用。此方有补气益血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气血不足的患者。

4.治疗胎动不安

用川芎6克,黄芪15克,糯米50~100克。川芎、黄芪水煎取汁,与糯米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可补气安胎,适用于胎动不安。

5.治疗疮疡溃破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常配伍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一、功效与作用

1.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一是可以增强体质。黄芪的根可入药,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食用黄芪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抵抗感冒等疾病的入侵,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精神也变得更好。二是可以防治疾病。对虚汗、盗汗、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疾病,有着良好的防治功效,有益于身体健康。另外,黄芪对于胃炎也有着较好的防治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病症。

2.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黄芪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当身体体虚,导致出现水肿的情况时,可以服用一些黄芪。既能够消除水肿,还能促进小便的排出,对小便不利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可以排出体内毒素,减少黑色素沉淀,消除色斑,从而达到美白养颜的作用。

二、食用方法

它的食用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直接用开水冲泡饮用即可,非常简单方便,而且可以让它的诸多功效得到充分发挥。还可以在煲汤熬粥的时候,加入一些黄芪切片,让烫的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如在熬制鸡汤时,就可添入一些黄芪,使鸡汤的营养更加多元。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简介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简介及食用方法- 黄芪茶 补气固表利尿生肌,抗毒排脓,增强体质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与黄芪茶关系密切的名人之一,就是胡适先生。据说他在中年以后,总感觉身体疲惫,力不从心,就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他总要先喝几口黄芪茶,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胡适先生百般青睐的黄芪,也叫黄耆,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补气圣药。《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说它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全身之气皆能补益,是“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而且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若能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苓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黄芪茶最主要的作用是“益气固表”,还可以“利水”。在中医里,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总觉得乏力,往往就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就是常说的“气血不足”。而黄芪茶能补中益气,所以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的患者,都可以用黄芪茶来补足气血,改善不良症状,如上文提到的胡适喝黄芪茶来养生就属于这种情况。还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这在中医里称为“表不固”,饮用黄芪茶,就可以固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避免感冒病毒入侵。 有些人因为先天不足,身体虚弱,或者上了年纪,往往下肢会有些水肿,这也属于“气虚”的症状之一,也可以经常饮用黄芪茶。若是因为慢性肾病而导致的浮肿,黄芪茶的“利水”之效也可以减轻病患的浮肿状况。 除此之外,黄芪茶还富含黄酮类、多糖体及多种氨基酸,可以健脾养胃,促进细胞内部合成抗体,调节血压,降低血糖,提高细胞对抗病毒的功能,经常饮用能滋补强身、防癌抗癌、延缓衰老,不愧为“补气圣茶”。 据说黄芪的名字是与长寿的老者有关,黄芪茶也像一杯温润的长寿茶,让世人强身补气,延年益寿。 医师忠告 黄芪茶是补益药茶,补气升阳,易于助火,所以烦热盗汗的阴虚内热体质或内有实热、常爱上火体质的人,都不宜经常服用。 孕妇不宜吃黄芪.孕妇,尤其是要临产的孕妇,吃黄芪后,不少人引起过期妊娠,胎儿过大而造成难产. 茶疗功效 补中益气,增强体质,改善贫血和气虚.适用于免疫力降低、盗汗、疲劳。 养生茶谱 黄芪茶 材料:生黄芪15克、大枣10颗。 做法:将上述材料用沸水;中泡.加盖静置15分钟后即可饮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精对多种实验性动物孕妇饮食有抑制作用,对95%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及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教膜损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损伤面积,降低损伤指数,但对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并可协同西米替丁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黄芪还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综上所述,与黄芪补气固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抗应激、延缓衰老等作用。黄芪还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溃疡等作用。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黄芪的食疗价值: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产于我国华北诸省。黄芪来源於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乾燥根。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

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去吃什么玫瑰吃澳大利亚幼儿饮食的原因的症状的做法要求吃什么是什么意思功效的副作用不能吃什么多少钱吃什么药总苷胶囊五苓散,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大花孕妇健脾游泳芝士蛋糕报告是什么时候节气步骤、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玫瑰吃澳大利亚幼儿饮食的原因的症状的做法要求吃什么是什么意思功效的副作用不能吃什么多少钱、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用法:一日15~30g,或用至60g。 1、参芪大枣粥:黄芪15g,党参10g,大枣30g,粳米100g。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黄芪的功效】 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一)、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二)、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三)、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四)、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黄芪的作用】 1 增强免疫功能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4 促进机体代谢 5 改善心功能 6 降压作用 7 保肝作用 8 调节血糖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的食用方法和功效】 1、小便不通。 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 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 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 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 每服二钱,一天两次。 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 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 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 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十丸。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黄芪的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黄芪的食用方法 黄芪,又名黄芪,是植物和中药材的总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芪的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 黄芪,又名黄芪,是植物和中药材的总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的功效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疮发生肌。用于气虚无力、食少便溏、中气塌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盘、痈坏疽难崩溃、久溃不收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黄芪的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 2.对干扰素的作用 3.增强机体对抗氧化和压力的耐受性。 4.促进生物代谢。 5.改善心功能。

6.降压作用 7、肝脏保护作用。 8.调节血糖。 9.抗菌及病毒抑制作用。 10、激素样作用。 黄芪的吃法 “经常喝黄芪汤,为了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顺序流传下来,意味着多喝黄芪泡沫水作为茶,有良好的疾病预防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能补腻,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长寿,熊加枸杞、党参、茯苓等药材一起提取,效果更好。 黄芪枸杞乳鸽 材料:黄芪、枸杞各30克,奶鸽1只,料酒、精盐、味噌汤、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食用方法:宰杀鸽子,切毛、内脏、脚爪,洗净,放在沸水中炖一会儿,取出洗净切块放入炖肉中。黄芪、枸杞分别清洗,放入煮杯。把料酒、盐、味增汤、姜片、鸡清汤放在炖菜里,把篮子蒸在上面肉熟烂,拿出篮子,捡起姜、黄色,浇上鸡油就可以了。 效果:具有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的功能。适合中气虚弱、身体疲劳无力、表虚自汗及痈坏疽长时间不吻合的人吃。

黄芪陈皮粥 材料:黄芪50克,陈皮3克,粳米100克,红糖少许。 食用方法:使用陈皮粉碎粉,用水适量煎黄芪取浓汁,取渣后加入粳米、红糖煎成粥,加入陈皮粉煮沸一会儿即可。早晚分两次服用,一天服用完,就可以好好服用了。 效果:这种粥有健脾养胃、补益精神的效果。常服可长寿,可治疗食物少便溏、气短无力、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黄芪的食用禁忌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身体虚胖,肌肉柔软,特别是腹部肌肉柔软。身体很瘦结实的人不好。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和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季节上,普通人不应该在春天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黄芪固表,帮助身体关门,以免外邪入侵。但是,身体感觉到外邪时,会成为闭门留寇,不能把病邪关在体内,不能宣传。同样,春天是发毛的季节,人体需要宣传发发,吃黄芪不太合适。 肾病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无效。黄芪性味甜,微温,阴虚患者服用后帮助发烧,容易伤害阴动血。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停滞,病情恶化。必须服用黄芪的,一定要配合运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又称黄汤芪、白芪、甘草参,为豆科黄芪属植物的根。黄芪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使用,并被誉为“大补之药”。它常被人们用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体力、调节内分泌、抗衰老和抗疲劳等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并探讨黄芪的食用方法。 一、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常用于以下方面: 1. 免疫调节:黄芪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研究表明,黄芪能够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炎症反应,并增加抗体的产生。因此,黄芪常被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2. 抗氧化与抗衰老:黄芪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和E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黄 芪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此外,黄芪还能够提高胶原蛋白的合成和细胞的活性,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健康与年轻。 3. 调节内分泌:黄芪能够影响多种内分泌系统,如肾上腺、性腺和甲状腺等,有助于平衡体内的激素水平。研究表明,黄芪能够调节性激素的分泌和活性,促进性腺的发育和功能,改善

性欲和性功能。此外,黄芪还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因此,黄芪常被用于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和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 4. 抗肿瘤和抗癌:黄芪具有抗肿瘤和抗癌的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发现,黄芪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芩苷、黄芪甙等,具有抗肿瘤和抗癌活性。此外,黄芪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杀伤作用。 5.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黄芪能够调节胃肠道的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蠕动,改善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研究表明,黄芪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加胃酸和胆汁的分泌,促进肠道蠕动,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外,黄芪还能够促进胃肠道黏膜的再生和修复,缓解胃肠道炎症和溃疡。 6. 抗疲劳和增强体力:黄芪能够提高机体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能力,抑制疲劳物质的积累和产生。研究表明,黄芪能够增加机体的ATP生成和利用,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力量。此外,黄芪还能够改善机体的氧耐受性和抗缺氧能力,增强机体对运动和压力的适应能力。 二、黄芪的食用方法 黄芪的食用方法有多种,根据个人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您了解黄芪吗?黄芪是中药中比较常见的中药材,也是具有饮食价值的保健成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黄芪浸泡水和做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也可以与一些蜂蜜或调味品(如冰糖)一起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它可以很好地缓解我们身体中的某些问题。具有养血补血,养肝肾之功效。本次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黄芪的功效以及食用方法。 一、黄芪的功效 1、补气养血 黄芪的营养价值较为丰富。食用后可以达到养血的功效。对于某些脾脏和气血虚弱的朋友,可以使用黄芪以及适量的枸杞和杜仲来熬制服用。效果较为显著。但是效果并不能立即的表现出来,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2、增强免疫力 黄芪中的多糖可以加速和分化人体免疫细胞,有效促进免疫因子的产生,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非常有帮助。 3、延缓衰老 黄芪作为温和的中药材,其除了上述功效之外,它还具有促进女性朋友新陈代谢的作用,使女性朋友的皮肤更加红润有光泽,从而延缓衰老。此外,黄芪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与枸杞、红枣和桂圆一起浸泡在水中服用,具有非常明显的保健功效。 在上文中介绍了黄芪的一些主要作用和功能,以及相应的匹配方法。但是,由于黄芪本身具有更多的作用,所以不同的匹配作用将变得不同的效果,让我们来看看如何食用黄芪吧! 二、黄芪的食用方法

1、黄芪茶饮 每天使用约5-10克黄芪,在沸水中浸泡10到20 min,然后喝,可反复冲泡。 2、黄芪、枸杞饮 黄芪30克,枸杞15克,水煎服,对气血虚弱的人有着较好的效果。 3、汤液烧饭 取约50克黄芪,水煎后,用汤汁来煮米饭或稀饭,食用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4、黄芪山地粥 将黄芪30g,山药100g,地黄15g,黄芪,地黄汤提取汁,山药制成粉。带 前者煮沸后,撒上山药粉,搅拌均匀,煮成粥后食用。 5、人参黄芪莲子粥 人参,黄芪和莲子粥具有很好的滋养作用。所需材料为粳米、人参、黄芪、 鲜枣以及莲子,其使用量依次为60g、5 g、30 g、 50 g、15 g。将黄芪放入锅 中加水,煎成汁。去除鲜枣枣核,洗净,取出莲子,洗净后备用。人参、黄芪 汁倒入锅中,加水,加红枣、莲子以及粳米共煮熟后服用。可起到调节气血,促 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6、黄芪鲤鱼汤 一斤鲤鱼一条,黄芪50克,糯米30克以及少许的生姜和盐;黄芪、糯米洗净,处理鲤鱼备用。将糯米放入鱼肚内,入油锅放入生姜将鲤鱼煎至略黄备用; 鲤鱼和黄芪共放入锅中,加水,先以武火煮开,然后以文火煮开3小时,加盐调 味食用。可起到健脾养气以及清热利湿的效果。 7、黄芪麦冬生地饮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对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进行介绍。 黄芪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 1. 调节免疫:黄芪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多糖,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的改善,对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和辅助治疗感冒、疲劳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2. 补气养血:黄芪入肺、脾、肝经,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贫血症状,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液循环,改善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3. 抗炎消肿: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红肿、疼痛等症状。对于关节炎、扭伤、跌打损伤等有一定的功效。 4. 安神益智:黄芪具有补脾益气、健脑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对于学生、白领等常常需要进行大脑活动的群体,服用黄芪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黄芪的食用方法如下: 1. 煲汤:将黄芪搓洗干净,加入煲汤的材料中一起煲煮,可以增加汤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2. 泡茶:将黄芪切片或打成粉末,用开水冲泡成黄芪茶,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炖煮:将黄芪与其他药材、食材一起炖煮,可以制作成黄芪炖鸡、黄芪炖猪蹄等营养丰富的菜品。 4. 煮粥:将黄芪煮成稀粥,可以作为早餐来食用,既可补充营养,又可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也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红、瘙痒等。此外,黄芪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不是万能药,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仍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 综上所述,黄芪具有调节免疫、补气养血、抗炎消肿、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可以通过煲汤、泡茶、炖煮、煮粥等方式进行食用。但在食用时需要注意个人的身体状况,并遵循适量食用的原则。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的干燥根,入药具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对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汁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吧! 黄芪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肺、脾、肝、肾经。 【功效】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汁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补气升阳:黄芪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因其长于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2、固表止汗: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同用,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3、利水消肿:脾脏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不力,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治疗气血水肿的重要药物之一。

4、生津养血:黄芪本身具有养血的功效,而且通过补气的作用又有助于生血,因此黄芪也常被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 5、行滞通痹:黄芪机能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对于痹症、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群,常用黄芪进行治疗。 6、托毒排脓:黄芪以其补气养血的功效,能使正气旺盛,对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 7、防癌抗癌: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多糖与抗肿瘤药物合用有增效减毒之功,即增强抗癌效果,减轻副作用。 黄芪的药用禁忌 1、新生儿婴幼儿禁用,有过敏使者禁用,胃湿热者禁用,严禁配伍相反中药。 2、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地黄、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3、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4、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黄芪的食用方法 1、黄芪乳鸽汤 【材料】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做法】乳鸽宰杀放入沸水中氽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及食用方法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及食用方法 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 黄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 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黄芪补益力更强。 2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黄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黄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 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 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3益气升阳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黄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 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 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4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5托疮排脓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改善贫血动物现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 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 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 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 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 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作用。 黄芪肉苁蓉煲猪展 黄芪为补气类药材,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肉苁蓉为助阳补肾类药材,能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火麻仁为润下类药材,能润燥、滑肠、通淋、活血,均为性温、平,味甘。合而为汤甘润醇香,有补肾固表、润燥通便的功效,亦为秋燥时的家庭靓汤之一。 材料:黄芪20克,肉苁蓉、火麻仁各12克中药店均有售,猪展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猪展肉切块。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黄芪的功效与吃法

黄芪的功效与吃法 补气升阳 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固表敛汗 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就问健康 托疮排脓 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 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就问健康 利尿消肿 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黄芪泡水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 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黄芪枸杞乳鸽 材料: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 适量。 食用方法: 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斩脚爪、洗净,放入沸水中氽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 黄芪、枸杞分别洗净,放入炖盅内。 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取出笼,拣出姜、 黄芪,淋上鸡油即成。 功效:具有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之功用。适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 自汗及痈疽疮溃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黄芪陈皮粥 材料:黄芪30克,陈皮末3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食用方法:黄芪水煎3次,去渣取汁,同粳米共煮为粥,再加陈皮末稍煮,然后加糖。每日1次,连食5~7天即可。 功效:黄芪擅补气固表,为补脾益气主药,又长于温运阳气,为利水消肿佳品,而陈 皮也能理气调中。食用本粥后,可疗产后气虚型恶露恶露色淡红,质稀,时觉疲倦头晕。 黄芪猪肝汤 材料:猪肝500克,黄芪60克,精盐少许。 食用方法: 将猪肝洗净,黄芪洗净,切片,用纱布包好。 沙锅置火上,加适量水,放入黄芪包、猪肝,共煮成汤,熟后去黄芪包,将猪肝切片,加精盐少许调味,即可吃肝饮汤。 适用人群:产后妇女。 当归黄芪炖羊肉 材料:当归20克、炙黄芪30克、鲜羊肉250克、食盐、葱、姜、蒜、陈皮各适量。 食用方法: 1将当归、黄芪用布包好,鲜羊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备用。 2将羊肉块及布包好的当归、黄芪一同放入加有1500毫升清水的砂锅中,武火至沸,然后改为文火,并加入葱、姜、蒜、陈皮各适量,煮40~60分钟。 3待肉烂后,加入食盐即可。用法:佐餐食用,隔日1次,可连用10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