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

2019-12-08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一.之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

2019-11-29
[整理]【语文】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

[整理]【语文】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2、卑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被于来世( 影响)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毕力平险

2021-01-21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最新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最新整理)

2021-04-11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综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一.之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

2024-02-07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

2020-03-24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

2024-02-07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考法归纳整理(附常考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考法归纳整理(附常考题及答案)虚词: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2021-01-02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文言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阶段是一个比较难的部分,同时也是中考占分较大的重点。这次豆姐整理的是初中阶段文言虚词的部分,不会让大家死记硬背,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的,来读读看,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

2024-02-07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1).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3).方:1、指面积。(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024-02-07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综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一.之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

2024-02-07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整理word版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整理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通假字整理七年级语文通假字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2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说”通“悦”,高兴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知”通“智”,聪明的4诲汝知之乎! 《论语》“女”通“汝”你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没有6 数至八层,裁如

2024-02-07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2024-02-07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虚词整理

2024-02-07
最新七年级上册文言虚词整理

七年级上册一、文言虚词本册涉及的文言虚词及用法示例如下:(一)之其而于以为1.“之”的用法和意义大致有:①用作代词,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如: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件事。②用作结构助词,的;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用在时间副词之后,辅助音节,没有实义。如:齐之习辞者也之:助词,的;西蜀之

2024-02-07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

虚词代词问之客曰(代词,代这件事)//登轼而望之(齐军)// 公与之乘(曹刿) //愿借子杀之(他,指代“北方侮臣者”)他(们)、又数刀毙之《狼》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令辱之(指代吴广) //杀之她(们)、以应陈涉(指代当地长吏)//又数刀毙之(狼)它(们)这、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人皆有之(这种思想) //吾既以言之种、这些王矣

2019-12-14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七年级上1、《论语》六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

2024-02-07
初中语文 文言虚词归类整理

(一)之1. 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 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

2024-02-07
【语文】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

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养)2、卑非天质之卑(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4、被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5、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肉食者鄙(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尽)群响毕绝(全部)7、薄薄暮冥冥(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狐裘不暧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