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

2020-10-14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鹿城中学田光海高三数学一、教材分析数列的求和是北师大版高中必修5第一章第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二、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是专题方法推导总结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讨

2024-02-07
数列求和教案

100(101f +(21)(2n +-对一切正整数成立,求正整数n 的最小值.21k a -+,2k a +,*)W N ∈,1的所有k 的值,并说明理由(1)n ++-125++的通项公式n a =的首项n b += 的常数,且a ≠的前n 项和为21n a -+(2)求12323n a a a na ++++

2024-02-07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复习》公开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复习(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①掌握数列求和的三种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及错位相减法; ②能正确运用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③能把一般数列转化成特殊数列求和. 教学重点:根据数列通项求数列的前n 项,本节课重点学习分组求和与错位相减法求和。 教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方法的正确选择和化简一、复习引入 1、复习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2024-02-07
常见数列求和教案(重点)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在这之前我们知道一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但是有时候题目中给我们的数列并不是一定就是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有可能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这样形式的数列我们该怎么解决,又该用什么方法?二、复习预习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是不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同时我们也掌握也一般等差或者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和定义,那么对于题中给

2019-12-07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定义,理解倒序相加的原理,记忆两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对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教学难点:获得公式推导的思路三

2020-03-06
(完整)数列求和教案高三

⎪⎩⎪⎨⎧≠--=时当时当1,1)1(1,a a a a a n n n n n ⎪⎭⎫ ⎝⎛-++2112)1(《数列求和》教案一、高考要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有限项求和总是有公式可求的,其它的数列的求和不总是可求的,但某些特殊数列的求和可采用分组求和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和或用裂项求和法、错位相减法、逆序相加法、并项求和法、变换通项法等 .二、知识

2020-01-10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逻

2024-02-07
数列求和优秀教案设计

题组教学:“探索—研究—综合运用”模式——“数列的裂差消项求和法解题课”教学设计【课例解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2章数列学完基础知识后的一节针对数列求和方法的解题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裂差消项求和法在数列求和中的魅力,体会裂项相消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裂项相消求和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和合作,探索意识作为

2024-02-07
最新数列求和优秀教案

题组教学:“探索—研究—综合运用”模式——“数列的裂差消项求和法解题课”教学设计【课例解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 A 版《数学(必修5)》第2章数列学完基础知识后的一节针对数列求和方法的解题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裂差消项求和法在数列求和中的魅力,体会裂项相消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裂项相消求和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和合作,探索意识作

2024-02-07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总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等差数列前肚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用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冷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広农“&圧;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左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

2024-02-07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一、教材分析: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的基础知识。二、学生分析:数列在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三、教学目标:1.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

2024-02-07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时磊5说-数列求和教学设计鹿城中学田光海高三数学一、教材分析数列的求和是北师大版高中必修5第一章第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二、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是专题方法推导总结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2024-02-07
数列求和1教案

专题二数列求和(二)(总第19课时)编写人康德胜审核人康德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分项组合法求有关数列的前n项和2.过程与方法会用裂项相消法求有关数列的前n项和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数列求和中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典型例题】3.分组求和法:例1.①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n -3×5 -n,求它的前n 项和S n.②已知数列

2019-12-25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

数列求和公开课教案-(1)《数列求和复习》教学设计开课时间:2016/12/22 开课人:洪来春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等差、等比数列这两类最基本的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同时也掌握了与等差、等比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将会根据已知数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

2024-02-07
等比数列求和说课稿-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第一课时)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各位专家、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成都十八中的数学教师陈华,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我的说课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是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计划授课课时,今天我的说课为第一课时.●地位

2024-02-07
数列求和优秀教案

题组教学:“探索—研究—综合运用”模式——“数列的裂差消项求和法解题课”教学设计【课例解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2章数列学完基础知识后的一节针对数列求和方法的解题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裂差消项求和法在数列求和中的魅力,体会裂项相消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裂项相消求和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和合作,探索意识作为

2024-02-07
等差数列求和教案

等差数列求和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

2024-02-07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数列的求和教案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数列的求和教案教学目的:小结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尤其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拆项法、裂项法和错位法求一些特殊的数列 教学过程:一、基本公式: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当时, ① 或 ② 当q=1时, 二、特殊数列求和--常用数列的前n 项和:2)1(321+=++++n n n 2)12(

2024-02-07
数列求和教案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鹿城中学田光海高三数学一、教材分析数列的求和是北师大版高中必修5第一章第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二、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是专题方法推导总结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讨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