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有较大影响的、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他的诗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很大,早期作品以细腻地表现个人寂寞与感伤情绪见长,他的成名之作《雨巷》就是这类内容上颓伤、境界和格调都不高的抒情诗。但是,语言的音乐美,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一个新纪元,受到当时《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的奖掖,戴望舒也因此而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来自。。。的参赛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我的教学理念是: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

2021-04-12
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读指导品读

或者:手掌都残破了,自身身处险境,还要抚摸广大的土地,体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深地爱。你能饱含爱意地读一读吗?3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4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已”说明早已变成灰烬,不是现在,“只是”说明除了血和泥,没有其他东西了。说明国家被蹂躏之深。你能理解作者的痛苦了吗,谁能读出作者的痛苦?5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强调这片湖应该是我的家乡,但现在不是了,被敌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主备二备王仁军累计(1)课时,共计()课时学科语文课题2、我用残损的手掌授课日期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过程方法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摘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一首代表性作品,诗中蕴含寓意深刻的意象以及诗人身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于身处苦难中的同胞的同情,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透露出诗人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关键词: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中国人爱国情怀(一)《我用残损的手掌》的写作背景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戴望舒在香港参加了抗

2024-02-07
【课外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课外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的开头两行起着统摄全诗的作用。可以想见,在阴暗潮湿的土牢中是不可能有什么地图的,因此,“有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就只能是在心理场中展开的超现实的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诗人运用了象征义,“放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不仅写实,它还是一种意象。戴望舒几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说课稿

《我用残损的手掌》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来听我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用残损的手掌》。下面,我将从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首现代诗歌。它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

2024-02-07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诵ppt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诵ppt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文讲解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文讲解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木兰县第二中学常虹《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木兰县第二中学常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一)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一)《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一)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一、诗人内心深处的恨与爱诗人憎恨那沦陷区,“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情感。2、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有较大影响的、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诗人,他的诗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很大,早期作品以细腻地表现个人寂寞与感伤情绪见长,他的成名之作《雨巷》就是这类内容上颓伤、境界和格调都不高的抒情诗。但是,语言的音乐美,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一个新纪元,受到当时《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的奖掖,戴望舒也因此而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2.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及戴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背诵本诗。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爱国情感。学习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学习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文资料

【课文资料】戴望舒简介1905年3月5日,戴望舒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1923年夏,戴望舒和施蛰存一起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学校,许多优秀的早期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学家是这里的教师。进步的革命师友和崭新的文化氛围,引导戴望舒开阔了自己的思想视野,积极投身于进步的社会斗争和文化活动。他这时候开始的诗歌创作主要接受的是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和法国浪漫诗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第 1 页共 9 页第 2 页共 9 页第 3 页共 9 页第 4 页共 9 页第 5 页共 9 页篇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2 我用残损的手掌从容说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的阴暗.表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2.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及背景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写作背景1942年的4月,诗人在香港参加了抗日运动,被投入监狱,受尽严刑拷打。7月,诗人获

2024-02-07
《我用残损的手掌》阅读赏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阅读赏析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军投降。日本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戴望舒先生也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在牢狱里他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便是其中之一,寄托了一位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