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反思

摘要:通过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试点建设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方法、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反思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浅谈作者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的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快速城市化反思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一方面集中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碰撞最为激烈的矛盾点。人口及人类活动向城市的集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X;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X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X围内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扬弃的“生态城市”理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

认同,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增长模式向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国内外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综述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MAB)”计划研究过程中首先被提出的,即生态城市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理查德·瑞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在其著作《Ecocities: Rebuilding Cities in Balance with Nature》中提出生态城市旨在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提出了城市、城镇和乡村建设的全新方法。怀特(White.R.R)在其著作《Building The Ecological City 》中也以城市新陈代谢理念为基础,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病理,并提出了一系列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实用性策略。

在我国,许多学者也对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XX大学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宋永昌教授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同济大学陈易教授在其著作《城市建设中的可

持续发展理论》中指出生态城市是在保证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持城市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使城市生态足迹面积尽量缩小的城市。

2. 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试点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我国目前正经历一个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城市化水平由1985 年的23.71%发展到2010年的47.5%,城市个数由190个增加到655个。未来20年,中国的GDP 将持续强劲增长,城市化进程将不断深化,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会导致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上我国资源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日益紧X。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使城市发展呈现无序混乱的状态,资源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在近几年,许多城市如XX、XX、XX、XX等城市都积极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现以XX中新生态城和曹妃甸生态城简要介绍一下生态城试点的建设情况。

XX中新生态城是我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宜居的示X新城。中新XX生态城坐落在XX滨海新区,距离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离XX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150公里,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

口控制在35万人。规划区域内现状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三分之一是盐碱荒地,三分之一是有污染的水面,土地盐渍化严重。在这样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符合中新两国政府确定的不占耕地、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选址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中新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国家级生态环保培训推广中心,现代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基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宜居示X新城,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建设的交流展示窗口。

曹妃甸生态城位于XX市的南部沿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位置,西距曹妃甸工业区5公里,东距京唐港区10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从规划到实施,曹妃甸生态城的快速发展都是一个创新性的试验样本。生态城的规划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城市布局、城市绿色交通、城市能源系统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突破了国内现行的许多设计规X。生态城建设上学习借鉴瑞典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科学制定了141项指标体系,构建了水利用及处理、垃圾处理及利用、新能源开发及利用、交通保障、信息系统、绿化生态、公用设施、城市景观、绿色建筑等九个方面的技术体系。这些实践和探索都对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对我国生态城市试点建设的反思

生态城试点的建设,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很多经验,在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绿色城市交通体系、清洁能源系统、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城市布局和形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面对生态城建设方面暴露出的种种共性的问题,比如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急功近利的开发运营模式、监管指导体系的缺失、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矛盾等等。在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对生态城试点建设大唱赞歌的时候,国际社会上对中国生态城试点工作也有异样的声音。例如法国《解放报》就刊登了菲利普·格朗热罗撰写的《中国生态城走向失败》一文,对中国“急行军式”生态城试点建设提出了质疑。可持续发展专家侯赛因·安瓦尔就直言不讳的说:“环保的觉醒是实实在在的。中央明白,中国正面临十分严重的生态问题。然而在各个省,经济发展优先于环保”。“只要政府不制定针对工业的真正的环保经济刺激政策,情况就不会有改变”。反观现实,我国的生态城市试点建设缺失存在许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3.1.对“技术至上”的生态城建设理念的质疑

统观我国生态城试点建设,往往将技术作为生态城建设与运营的基本出发点,甚至将技术提升至规划理念的高度,而往往忽视了技术背后潜藏的经济社会因素,以及与技术运用密不可分的政策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这种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势必造成对规划目标与实践的分离,使生态城建设的目标仅仅停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