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及牛肉嫩度的改善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85.55 KB
- 文档页数:2
维生素A对牛肉品质的影响-养牛技术维生素A对牛肉品质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对牛肉脂肪的影响。
现主要从维生素A对内牛体增重、牛肉脂肪含量及分布、脂肪颜色、脂肪氧化和肌肉嫩度的影响等几方面探讨了维生素A在牛肉脂肪形成中的影响及作用,表明维生素A在肉牛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维生素A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1、与肉牛脂肪代谢的关系维生素A在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生成的同时,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也随之下降,并且维生素A能够调节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分泌,同时维生素A在储存和代谢过程中,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减少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维生素A,有可能解除抑制,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维生素A也能够调节动物体内生脂基因转录和附睾原代脂肪细胞的表达,这说明维生素A是参与调节肉牛体内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物质,而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重要前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肉牛体内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
2、对肉牛增重的影响张幸开研究表明,用添加50%饲养标准维生素A的饲料饲喂肉牛,其体增重高于饲喂未添加维生素A和高添加维生素A的饲料肉牛,并且维生素A在肉牛育肥的前期与脂肪沉积呈负相关,育肥后期对脂肪形成却影响较小。
OkaA等研究表明,维生素A对肉牛脂肪的形成受肉牛的年龄影响,23个月龄前对日本和牛的体增重没有明显影响,育肥后期饲喂高水平维生素A日粮有利于肉牛的体增重。
3、对脂肪分布及含量的影响牛肉中脂肪的分布及含量决定大理石花纹的等级。
李军涛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A能显著增加育肥120天阉牛的臀中肌和背最长肌脂肪的含量,Okacs]试验表明,饲喂高维生素A日粮的阉牛能够增加其皮下脂肪的厚度,万发春报道,饲喂高维生素A日粮的杂交肉阉牛背部和肋部皮下脂肪的厚度会增加,低维生素A能够增加背最长肌脂肪含量,还可降低用于无用脂肪沉积的饲料消耗。
由于低水平维生素A日粮能够提高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因此降低日粮中维生素A水平能够提高和牛肉大理石花纹的等级,提高饲料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可以减少肉牛的背膘厚度,且肉牛背膘厚度随着维生素A前体(p-胡萝卜素)水平的增加而出现递减的趋势。
调理牛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陈志斌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11期调理肉制品,又称预制肉制品,是指鲜、冻畜禽肉(包括畜禽副产品)经初加工后,再经调味、腌制、滚揉、上浆、裹粉、成型、热加工等加工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数种,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运输、销售,需烹饪后食用的非即食食品。
在调理牛肉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包装中的气体比例与贮藏时间均会对牛肉品质造成影响。
为生产出高品质的调理牛肉制品,需针对影响品质特性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一、气体比例对调理牛肉制品品质的影响为了解气体比例对调理牛肉制品品质的影响,采取试验分析的方式,设定试验气体比例如表1所示。
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的气体比例对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影响。
TVB-N的含量越高,表明氨基酸被破坏得越多,特别是蛋氨酸和酪氨酸,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大受影响,因此通常用TVB-N的含量判断动物性食品的新鲜程度。
实验发现,在差异化的复合气体包装内,调理牛肉制品在半月内TVB-N数值均不超过20mg/100g,新鲜程度较好。
假设贮藏时间一致,试验对比组之间该数值的实际差值较小。
但在空气环境中的对照样本中,经过8天后,该数值和试验组出现明显不同,直到第13日,调理牛肉制品TVB-N的实际参数已经达到22.21mg/100g,此时的调理牛肉制品已经属于变质产品。
根据此试验结果可判断出,在保质量的包装内,调理牛肉制品可以在12日内保持可食用的新鲜度。
2.不同的气体比例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在放置时间不断延长的过程中,调理牛肉制品中的菌落总数会持续性增多,但在不同气体环境中,菌落总量变化有差异化的表现。
本次实验提供的气体主要是氧气、二氧化碳及氮气,实验发现,经过一周至半个月的存放时间,不同试验组别中调理牛肉制品菌落总数的数量已经有明显的差异。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浓度较大的二氧化碳会起到抑制菌落生长的作用,同时,添加适量的氧气也可约束厌氧类菌落繁衍,但若提高氧气的比例,会弱化二氧化碳的抑菌性能。
牛肉质地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烹饪处理方法作者:毛恒杰来源:《现代食品》 2017年第5期1 牛肉质地结构的影响因素1.1 个体因素对牛肉质地结构的影响个体因素是影响牛肉质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也是内因所在。
肉牛的遗传基因、性别、年龄、生长环境和饲养管理等都对牛肉的质地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决定牛肉品质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肉牛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决定着牛肉的大理石状纹理,是牛肉嫩度、风味和柔软多汁的决定因素。
肉牛的年龄通过影响可溶性胶原的含量而影响着牛肉的嫩度,并且年龄在24 ~ 30 月龄的牛肉在嫩度、系水力、大理石花纹和风味方面的表现最佳。
肉牛的性别对大理石花纹、嫩度、风味方面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讲公牛的嫩度比阉牛和母牛的差,母牛肉比阉牛差。
由此可见,肉牛自身的条件和个体因素,是决定牛肉品质和质地结构的先决因素。
1.2 饲养管理因素对牛肉质地结构的影响饲养管理也是影响牛肉质地结构的重要因素,饲料中所富含的维生素、油脂、长促进剂、矿物元素和蛋白质等影响着牛肉的色泽、大理石纹理、脂肪含量、嫩度和气味等,是影响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
如饲料中所含的维生素E 的抗氧化作用的胶原蛋白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牛肉的嫩度,改善牛肉的品质。
而饲喂油脂含量高的饲料可以增加牛肉背最长肌脂肪中亚油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肌内脂肪的沉积,有效改善牛肉的大理石纹结构。
多喂食青草、马铃薯可以让牛肉色泽鲜艳,饲养的日粮营养水平也对于牛肉的品质和产肉量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饲养的日常管理以及饲料中所富含的营养物质对于牛肉质地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1.3 屠宰因素对牛肉质地结构的影响屠宰之前由于在运输过程以及屠宰环节中,各种人为、社会以及环境和营养状况对牛应激反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牛肉品质的下降。
因此为了最小程度地减少牛肉品质的负面影响,对屠宰的有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在运输和屠宰值之前对牛进行合理的饲养、减少集中厢的滞留时间、减少对牛的应激,以防止牛体重的下降和暗黑色牛肉的产生,保证牛肉口感和品质。
动物科学学院专业考察报告专业:动物科学年级:动科111姓名:罗师红学号:1109050106指导教师:刘若余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变,优质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我国养牛业从役用转向肉用的时间还较短,还没形成完善的肉牛育种、饲养和屠宰加工技术体系,使得牛肉质量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牛肉质量已成为影响我国肉牛产业良性发展的瓶颈。
研究发现肉牛的品种、饲养管理和屠宰加工等诸多因素对牛肉的品质都有影响。
为确保牛肉质量,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已将这些影响因素融进了优质牛肉生产技术体系之中,而我国将牛肉生产与加工相结合对牛肉质量影响的研究还比较鲜见。
本文主要总结不同因素对牛肉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建立完善的肉牛生产与加工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一、遗传因素对牛肉品质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牛肉的品质受许多主效基因的影响。
⑴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动物脂肪不仅是动物体能量来源,而且与肌肉的风味品质与食用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肌肉脂肪含量是牛肉品质的一个主要决定因子。
肌肉脂肪通常被分为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与肉的嫩度和风味等食用价值密切相关,它们主要存在于肌纤维内和肌束之间。
当肌纤维内和肌束之间沉积一定脂肪时,肉的断面大理石状评分较高,不仅鲜嫩,而且柔软多汁。
牛肉大理石花纹性状与牛肉的嫩度高度相关,较高水平的大理石花纹可以提高牛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风味,减少牛肉在烹调过程中嫩度的变化。
IMF存在于肌外膜、肌束膜及肌内膜上,营养状况好的家畜,其肌纤维膜的毛细血管上也有脂肪。
10%左右的IMF含量可产生理想的大理石花纹,从而形成优质高档牛肉。
大量的研究试图通过增加肌肉中脂肪的含量以满足消费者对牛肉嫩度和风味的需要。
具有正常品质的肉,其嫩度随肌内脂肪含量的增加而有所改善。
脂肪影响肉的嫩度可能是由于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呈交叉壮分布,脂肪含量增多可能会降低结缔组织的物理强度,从而使肉的感观品质得到改善,结缔组织的含量影响肉的嫩度。
饲养管理对牛肉品质的影响张丽茹吉林省公主岭市龙山满族乡畜牧兽医站,吉林公主岭 136100作为养牛大国,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
虽然我国的养牛历史比较悠久,但长期以来,养牛主要为了役用,牛肉主要来源于经淘汰的老弱残牛,其品质很差,所以近20~30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肉牛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改变国内的高档牛肉市场被进口牛肉垄断的局面,我国的肉牛养殖业必须把提高牛肉品质作为发展的重点。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饲养管理水平进行阐述,为肉牛养殖提供参考。
1 饲养方式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对肉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
采食和饲喂方式、育肥时间长短和断奶时间早晚等因素都会对牛肉的嫩度和肌肉的脂肪含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增多饲喂次数或延长采食时间,能够增加肉牛胴体皮下脂肪的厚度,进而提高牛肉的嫩度和适口性。
自由采食的牛要比饲养的牛肌肉脂肪含量高。
自由放牧后补饲精料的牛要比不补饲精料的牛肌肉脂肪含量高。
舍饲牛要比放牧牛的牛肉嫩度好。
另有研究表明,屠宰前对肉牛进行集中育肥有助于改良牛肉的外观形状,而且牛肉的肌肉脂肪含量、牛肉嫩度及大理石纹都会随着育肥天数的增加而增高。
断奶时间早可提高牛肉的品质,并且能降低无效脂肪的沉积数目。
2 饲养季节饲养季节在一定程度上对牛肉品质有影响。
相关研究报道,春季的肉牛屠宰后其牛肉的嫩度要明显比其他季节的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冬季和春季受饲草品质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影响,导致肉牛体况较差,进而影响牛肉的品质。
3 饲粮营养因素营养因素是影响肉牛养殖效益的基础因素,饲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会对牛肉的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常营养水平高的牛肉要比营养水平低的牛肉品质好。
3.1 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相关研究表明,日粮中不同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大理石纹及胴体的瘦肉率。
高能量和高蛋白的日粮水平一方面能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率,进而改善牛肉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肉牛的屠宰率、胴体的瘦肉率及眼肌面积,而且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也会随之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牛肉嫩化的几种方法现在市场上对“肥牛”的需求量很大,而嫩度是"肥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如果嫩度不好,也就不能称其为“肥牛”。
下面介绍几种牛肉嫩化方法。
一、低温吊挂自动排酸成熟法该方法是将牛胴体后腿朝上,挂在10℃以下的低温库中进行自动排酸,自然完成宰后肉的僵直、解僵和成熟过程。
这种方法是目前我国高档牛肉生产的主要方法。
但也存在着占用冷库时间长、耗能大、易氧化、干耗高、易受嗜冷性细菌污染、费用高、效率低等缺点。
二、机械嫩化法该方法是利用机械外力将肌节拉长,并使肌膜等结缔组织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变得松散破碎,最终使肉变得柔软。
常用的操作方法是:机械滚揉法,此法是把经过腌制的肉块采用机械的方法进行翻滚,使肉体表面形成黏液,从而增加肉的嫩度;重组嫩化法,即将嫩度低的牛肉用切片机切碎后再混合食盐及磷酸盐,使肉片黏在一起,从而起到改善嫩度的目的。
采用机械嫩化结合腌制等工序能进一步提高肉的嫩度,增加肉的持水性,改善牛肉的品质。
三、电刺激嫩化法该方法是在给牛屠宰放血后,在一定的电压电流下,对胴体进行通电,以此来改善肉的嫩度,防止牛肉因寒冷而收缩。
根据国外资料的介绍,电刺激后的牛肉嫩度可提高15%-16%。
电刺激的应用减少了胴体冷却和成熟所用的时间,同时节省了胴体吊挂冷却成熟所占用的空间,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高压嫩化法高压嫩化具有嫩化效果明显、作用均一等优点,不仅合乎卫生条件(处理前进行真空包装),而且可以起到杀菌作用,牛肉的风味也得到明显改善。
其工序是先将牛肉进行真空包装,然后在高压下处理10分钟即可。
采用高压嫩化法不仅能提高牛肉的嫩度,而且可以延长牛肉的保质期。
由于高压处理所需能量较低,不会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且顺应了目前小包装分割冷却肉的国际消费趋势,极具发展前景。
然而由于投资较大,该工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五、外源酶嫩化法利用外源蛋白酶嫩化肉类,常用的酶有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等植物蛋白酶,枯草蛋白酶、米曲蛋白酶、根酶蛋白酶及黑曲蛋白酶等细菌性蛋白酶。
牛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嫩化技术研究进展牛肉是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同时,牛肉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口感,被认为是居民饮食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牛肉的食用价值和营养质量,科研人员对牛肉嫩化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满足人们对牛肉质量的要求。
牛肉的营养价值作为高蛋白质食品之一,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食用部分蛋白质含量可达21%以上。
牛肉蛋白质中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特别是亮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同时,牛肉中富含铁、锌、硒等矿物元素,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营养价值非常高。
1.酸解嫩化酸解嫩化是传统的嫩化技术,主要是利用酸性物质(如醋、柠檬汁、酸性蔬菜等)使牛肉组织中的蛋白质发生改变,使其变得柔嫩。
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使肌肉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损失,同时还会对食品的口感产生一定影响。
2.天然酶嫩化天然酶嫩化是一种使用微生物酶和植物酶进行嫩化的方法。
例如,木瓜酶、菠萝酶和山楂酶等酶都可以在嫩化牛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损失营养成分,还可以保持食品的质感和口感。
3.电压脉冲技术嫩化电压脉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嫩化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电压脉冲对肌肉组织的细胞膜造成损伤,进而使肌肉组织变得柔嫩。
这种方法不会改变牛肉中的营养成分和味道,而且能够有效地嫩化牛肉,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牛肉嫩化技术。
4.超声波技术嫩化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使肌纤维中的纤维蛋白体变性和断裂,从而使肉质变得柔嫩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会对牛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产生影响,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能量投入,成本较高。
总之,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嫩化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酸解、天然酶、电压脉冲和超声波等嫩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同时,科研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牛肉嫩化技术,以不断提高牛肉的食用价值和营养质量。
牛肉品质评定的感官指标及其测定方法牛肉色泽人们对所购牛肉的第一印象为牛肉色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光泽和颜色,在色泽合理变化范围内,色泽变化对牛肉营养价值的影响很小,但对感官判断和购买具有首要作用。
牛肉光泽度由肌纤维细胞的系水性、肥度决定;牛肉颜色由肌红蛋白数量及分解产物决定;牛肉色泽以鲜樱桃红色而有光泽为最佳。
牛肉色泽与牛的性别、年龄、pH值、日粮、饮水和应激等因素有关,是牛肉发生生理、生化变化所呈现的表象,变化范围很大。
牛肉色泽测定法方主要有以下3种。
比色板法:取屠宰后1~2h鲜肉样或宰后24h、40℃保存的冷冻肉样(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的横断面)。
白天在室内正常光度条件下,与标准比色板对照评比打分。
仪器测色法:色度仪,通过测定肉表面的亮度(L值)、红色度(a值)和黄色度(b值)评定肉色;波长测定仪,通过测定色度坐标x、y值,再用色度图来确定出相应的主波长,然后用主波长评定肉色。
化学测定法:有总色素测定和肌红蛋白测定两种方法。
大理石花纹指牛肉肌纤维中的脂肪,颜色与分布呈白色大理石花纹状分布,称为牛肉大理石花纹。
大理石花纹是评定牛肉品质的重要指标,大理石花纹越丰富,牛肉品质越高,价格越贵。
大理石状脂肪就是屠宰指标中的肌内脂肪(IMF),起着决定牛肉风味的作用,也决定着牛肉的嫩度。
在相同的育肥条件下,大理石花纹随着牛年龄增加和营养水平提高而增加。
大理石花纹也叫脂肪杂交,指肌内脂肪含量和分布数量,一般根据第12和13肋间处背最长肌切面的可见脂肪划分等级。
等级划分标准因国家不同而异,但肌内脂肪含量愈高、大理石花纹分布愈均匀的牛肉得分愈高,等级也愈高。
嫩度肉的嫩度是指入口咀嚼时对碎裂的抵抗力,主观评定主要根据其柔软性、易碎性和是否容易吞咽来判定。
柔软性即舌头和面颊接触时产生的触觉,嫩肉感觉软而老肉则有木质化感觉;易碎性指牙齿咬断肌纤维的容易程度;是否容易吞咽可用咀嚼后肉渣剩余的多少及吞咽的容易程度来衡量。
生鲜牛肉嫩度的影响因素和嫩化技术
甘泉
【期刊名称】《肉类工业》
【年(卷),期】2012(000)008
【摘 要】主要论述了生鲜牛肉嫩度的影响因素,诸如性别和年龄、肌内脂肪和胶
原蛋白含量等,同时嫩化技术得到了重点阐述、包括了排酸成熟、机械法、电刺激
等。希望为冷鲜牛肉的生产、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总页数】3页(P51-53)
【作 者】甘泉
【作者单位】江苏雨润肉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生鲜技术部,江苏南京21004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S251.52
【相关文献】
1.冷鲜牛肉嫩度的影响因素和嫩化技术 [J], 甘泉
2.肉嫩度决定因子及牛肉嫩化技术研究进展 [J], 汤晓艳;周光宏;徐幸莲;杨曙明;钱
永忠;叶志华
3.肌肉嫩度的影响因素及pH调节牛肉嫩化技术研究进展 [J], 郝婉名; 祝超智; 赵
改名; 乃比江; 王芳权; 王可
4.应用嫩化剂提高牛肉嫩度的研究 [J], 杨铭铎;霍力;倪晨;王辉亚;邵国俊;王吉林
5.肉类嫩度的影响因素及盐类嫩化牛肉技术研究进展 [J], 陈武东;杜险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B、H对肉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B、H对肉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引言:牦牛肉作为一种具有高蛋白质和低脂肪含量的肉类,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牦牛肉宰后的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B、H对肉品质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些变化以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
主体:1. 组织蛋白酶L、B、H的特点组织蛋白酶L、B、H是牦牛肉中常见的蛋白酶,它们在成熟过程中的活性和含量会发生变化。
2. 蛋白质降解与肉的嫩化在牦牛肉宰后的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B、H的活性会逐渐增强,这使得蛋白质的降解加快,肉质变得更加嫩化。
3. 蛋白质降解与肉的口感组织蛋白酶L、B、H的活性增强,导致肉中蛋白质的降解加速,进而影响了肉的口感。
研究发现,适度的蛋白质降解可以提高肉的嫩度和口感,但过度的降解会导致肉质过软,口感欠佳。
4. 蛋白质降解与肉的营养价值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B、H的活性增强,降解了肉中的蛋白质。
虽然这会导致肉中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但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些特殊的氨基酸和肽类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5. 蛋白质降解与肉的微观结构组织蛋白酶L、B、H的活性增强,会引起肉中蛋白质的断裂,进而改变了肉的微观结构。
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可以通过扫描电镜等技术来观察和分析。
6. 影响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因素组织蛋白酶L、B、H的活性与宰后处理、储存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合理的处理和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对肉的品质和微观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论:牦牛肉宰后的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L、B、H的活性和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对肉品质以及微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适度的蛋白质降解可以改善牦牛肉的嫩度和口感,但过度降解会导致肉质过软。
此外,降解过程释放出的氨基酸和肽类物质也对肉的营养价值有一定影响。
因此,合理处理和控制组织蛋白酶活性的因素是保证牦牛肉品质和微观结构的重要措施。
牛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嫩化技术研究进展牛肉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材,其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增强体力、滋养身体的功效。
但是,由于牛肉的结构特点,肌肉纤维较为粗大,导致其咀嚼难度较大,口感不佳。
因此,嫩化技术成为了提高牛肉食用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牛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嫩化技术研究进展。
一、牛肉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牛肉中蛋白质含量高,且营养价值较高,其氨基酸组成近乎完整,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
2、脂肪:牛肉脂肪含量不高,但其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3、矿物质:牛肉中富含铁、锌、钾、磷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人体内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4、维生素: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B2、B6、B12等,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和血液健康。
1、机械嫩化:机械嫩化是通过机械力作用改变肉质的结构,使之变得更加柔软。
目前,常用的机械嫩化方法包括酶解、超声波处理、高压处理等。
3、调理剂嫩化:调理剂嫩化是指将某些化学物质加入到牛肉中,以改变其蛋白质结构和组织特性,使之变得更加柔软。
目前常用的调理剂包括盐水、糖、酒等。
4、电子束嫩化:电子束嫩化是指利用电子束照射牛肉,使之变得柔软。
该方法能够减少牛肉的细菌含量和保持其营养价值,但目前尚未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不同嫩化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除了嫩化技术外,合理的烹饪方法也能够改善牛肉的口感。
三、结语牛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其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对于人体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嫩化技术是提高牛肉食用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生产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进行牛肉嫩化处理时,需要注意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保证嫩化后的牛肉品质。
牛肉太柴的原因牛肉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其美味和营养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不过,在我们品尝牛肉时,有时会遇到牛肉太柴的情况,影响我们的食欲和味蕾体验。
那么,牛肉太柴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牛肉的肉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牛肉的肉质。
常见牛肉种类有黄牛、水牛、奶牛等,它们的肉质各不相同。
黄牛肉的纤维比较细,易咀嚼,口感柔嫩;水牛肉肉质比较硬,纤维粗,如取食不当,容易出现牛肉太柴的情况。
同时,不同部位的牛肉纤维结构也不一样,比如腿部肉质较硬,肋部肉质较嫩。
因此,在选购牛肉时,不同部位的肉质特点需了解清楚,选择适合不同烹饪方式和口味需求的牛肉。
二、烹饪方式的选择除了牛肉本身的肉质差异,烹饪方式也会影响到牛肉的口感。
烹饪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会使牛肉变得过于硬和柴。
比如,炒牛肉时火候太大、煮牛肉汤时时间过长都会影响口感。
而红烧、焖炖等慢火慢炖的烹饪方式,会使牛肉的口感更加鲜嫩。
因此,在烹饪牛肉时需根据不同部位和种类选择适宜烹饪方式,并掌握火候和时间。
三、牛肉的处理方式在制作牛肉料理时,处理方式也会影响其口感。
比如,处理方式不当、保存不良会使牛肉过于干燥,使得口感柴硬。
而适当进行储腌、用酸性酱汁腌渍、用小刀挑破肉表、切割成合适的大小等处理方式,可以增加牛肉的鲜嫩程度。
四、牛肉的新鲜度牛肉如果存放时间过长,易导致其失去新鲜度,使之变得柴硬。
因此,在购买牛肉时需选择新鲜度好的产品,尽量避免购买剩菜剩饭等加工过的牛肉制品。
五、牛肉的质量牛肉的质量也会影响其柔嫩程度。
具体如包括牛的年龄、饲养方式及屠宰技术等方面,对牛肉的口感和质量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购买牛肉时需选择品质较好的肉质。
综上所述,牛肉太柴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包括牛肉的肉质、烹饪方式、处理方式、新鲜度和质量等方面。
在选择牛肉时,需要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口感来多了解和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以减少牛肉太柴的情况发生,更好地享受美味的牛肉制品。
Vol.56,No.04. 2022·57·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2.04.19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及改良措施孔玉霞1陈功哲2(1.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西河镇畜牧兽医站甘肃临夏731600;2.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临夏731600)摘要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较多。
肉牛生产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牛肉的组成和营养价值、肥育性能、胴体质量等。
肉牛生产性能下降,会导致养殖场经济效益受损。
为了有效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文章就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以供养殖人员参考。
关键词肉牛;生产性能;影响因素;改良措施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2)04-57-03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是促进我国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肉牛生产性能受品种、性别、年龄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另外,在养殖过程中营养供给不足、环境差、疾病高发等也会造成肉牛生产性能的下降,导致养殖损失加大。
1 关于肉牛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1.1 牛肉的组成和营养价值牛肉的四大组成部分为肌肉、脂肪、结缔和骨骼。
其中肌肉占比最大。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肉牛,肌肉存在较大的差异。
脂肪是决定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肉牛育肥过程中,肌肉组织会有适量的脂肪沉积,形成大理石花纹,提高牛肉品质。
脂肪沉积量过少会造成牛肉口感下降、风味变差。
因此,做好肉牛的育肥工作对提高肉品质至关重要。
牛肉由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价值较高[1]。
1.2 肥育性能肥育性能主要包括饲料转化率、日增重等。
饲料转化率是指每增重1 kg所需要的饲料量,饲料转化率受遗传因素影响,不同品种的肉牛,其饲料转化率也有差别,同一品种的肉牛在不同发育阶段,饲料转化率也不一样。
日增重是测定肉牛生长发育和肥育性能的重要指标。
不同年龄阶段的肉牛,其日增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