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现象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护理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现象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患CLS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8例(实施综合护理)及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呼气峰压(PIP)>220 cm H2O、呼气末正压(PEEP)>6 cm H2O、机械通气时间>7 d以及乳酸值增高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期间,试验组PIP>220 cm H2O、PEEP>6 cm H2O、机械通气时间>7 d及乳酸值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20.83%、25.00%、29.17%、22.9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47.92%、54.17%、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并发症发生率为 4.17%;对照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试验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CLS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标签: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综合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

近年来,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已经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CLS以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及低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病期界限模糊,重症者可进展为严重内环境紊乱及多脏器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早期合理治疗配合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CLS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收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患CLS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入选标准:符合《实用危重症医学》CLS诊断标准;监护人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合并肾、肝、心源性水肿者;合并肺出血者;合并脓毒性休克者。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21 d,平均(10.21±1.35)d;体重1.52~4.32 kg,平均(2.96±0.72)kg;分娩方式:21例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其中34例合并低蛋白血症,26例合并渐进性黏膜及皮肤水肿,12例合并肾功能下降。试验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1~20 d,平均(10.10±1.22)d;体重1.55~4.24 kg,平均(2.92±0.63)kg;分娩方式:23例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其中35例合并低蛋白血症,27例合并渐进性黏膜及皮肤水肿,11例合并肾功能下降。两组的合并症、分娩方式、体重、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配合施以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及药物护理等。试验组加行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强化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确保病房温度在22 ℃~24 ℃,湿度在55%~65%;播放轻音乐,以促进患儿生理、心理舒适度。(2)细致化皮肤护理。CLS患儿以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患儿皮肤张力增加,皮肤通气性减低,极易引起皮肤损伤。因此,应定期检查患儿皮肤情况,每隔2 h帮助患儿更换体位1次,于患儿背部加垫软垫,并定期进行皮肤常规护理(如确保床单干燥、整洁,常规皮肤清洁等)。(3)个体化指标监测。CLS患儿多伴腹腔积液、全身水肿、尿量减少、血压降低等变化,因此,应密切监测患儿体重、血压,每4小时测量血压1次,每天测量腹围、体重1次,每4小时测量患儿尿比重1次,若尿液含量不足2 ml/kg,则应立即报告医师[3];当患儿出现血蛋白降低、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应加强呼吸、血氧分压的监测。(4)针对性输液护理。CLS患儿因全身渗出,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因此,应泵入胶体液(10~15 ml/kg),泵入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尿量变化,并据此合理调节滴速,以维持患儿血容量稳定。一般情况下,泵入胶体溶液30~60 min后患儿血管通透性可明显缓解。(5)按需吸痰。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病情较重的患儿,应适当增加吸痰次数,并适当减少每次吸痰时间。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病情较轻的患儿,可在吸痰的同时给予拍背、翻身及体位引流,以促进患儿痰液排除。每次吸痰时间不大于15 s,且机械通气24 h后不可再进行吸痰,以防窒息及气道隔断。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期间呼气峰压(PIP)>220 cm H2O、呼气末正压(PEEP)>6 cm H2O、机械通气时间>7 d和乳酸值增高的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且未遗留并发症;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且未遗留并发症;有效,患儿临床症状缓解,身体各项指标有所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改善,身体各项指标未见好转,且遗留后遗症[4]。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应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35/48);试验组临床疗效:痊愈0例,显效12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43/48);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76,P=0.036)。

2.2 两组机械通气指标比较

护理过程中,试验组PIP>220 cm H2O的发生率为20.83%(1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21/48);试验组PEEP>6 cm H2O的发生率为25.00%12/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92%(23/48);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7 d的发生率为29.17%(14/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7%(26/48);试验组乳酸值增高发生率为22.92%(11/4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24/48),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765,P=0.016;字2=5.441,P=0.020;字2=6.171,P=0.013;字2=7.599,P=0.006)。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皮肤感染1例,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对照组皮肤感染2例,压疮2例,肺炎2例,肺水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8/4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19,P=0.045)。

3 讨论

CLS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继发于创伤、感染、休克以及脓毒血症等,该病以毛细血管内皮损伤为主要特征,可导致毛细血管内的胶体、晶体渗入组织间隙,从而引起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休克、甚至多脏器衰竭,病情危笃,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5]。

综合诊治及护理对促进CLS患儿康复,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6]。本研究中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淼等[6]的报道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为,强化环境护理,可增进患儿生理、心理舒适度;细致化皮肤护理可有效规避压疮、感染危险,可促进患儿康复;个体化指标监测可为患儿病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按需吸痰可有效减低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据报道,PIP值、PEEP值、机械通气时间、乳酸值是CL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机械通气延长、乳酸值增高、PIP>220 cm H2O及PEEP>6 cm H2O 往往提示CLS病情控制不佳;CLS病情未得到有效缓解,又可进一步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乳酸值;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护理期间,接受综合护理的试验组PIP>220 cm H2O、PEEP>6 cm H2O、机械通气时间>7 d及乳酸值增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综合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机械通气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CLS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