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现象 大学问——如何看待学生课堂上“插嘴”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

小现象大学问

——如何看待学生课堂上“插嘴”

前言

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大规模的优质课比赛,我也参赛了。说实话我很担心,因为我所教的班级课堂上太“活跃”,不举手回答问题、随便插嘴的现象及其严重。这样的班级如果上公开课,纪律如何保证?教学任务如何完成?评委们……正当我犹豫发愁时,我遇见了周江艳老师,她对我说:“你别想得太多,只要你把课前工作做的充足扎实;课堂上善于引导孩子,其余的就别太担心。相信孩子们,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她的话鼓舞了我,我遵照她的话去做。我果然在这次优质课比赛中,取得了令我自己也出乎意料之外的成果。

反思:

课后我认真冷静的反思了一下:我为什么担心?又是什么原因使我取得成功的呢?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2004年,我被市教研室邀请,为全市《品德与生活》课大赛当评委的一件事:

比赛中,见一位年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有的学生不举手就喊出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集体评课,有一评委说:课上得还可以,可是课堂气氛“太活跃”。更有人私下低语:“到底是年轻教师,课堂纪律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怎么能让学生随便说话呢?”

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古以来,课堂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不可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是“放肆”。千百年来这已形成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惯性。后来“政策”略有“放宽”,教师提问,学生举手获准后方可发言。学生依然循规蹈矩,教师叫动就动,叫静就静,整齐划一。评课细则上也堂而皇之地规定:课堂秩序良好。如有学生不经允许就插话,会被视为破坏课堂纪律。如果课堂上出现多人插嘴或议论,则此堂课就会被评价为“课堂纪律混乱”。

启发:

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日本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可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死亡,死鳗鱼哪有活鳗鱼好卖,结果,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一位老渔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叫“狗鱼”的杂鱼,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在鳗鱼仓中四处乱窜,把满满一船仓死气沉沉的鳗鱼激活了。结果,老渔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大的,课堂上也需要几条喜欢插嘴的“狗鱼”,带动“鳗鱼”们争着动脑思考问题,争着发言,争着创新……课堂上各抒己见,人人想说,人人会说,这难道不是每位老师所希望达到的境界吗?

认识: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我认为,学生插嘴是新课程独特的教学景观。新课程积极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其二,学生插嘴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在一种没有拘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思维。其三,学生插嘴是教师展示才华的真实平台。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实际中的运用,以及对课堂的调控水平、应变能力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随意插嘴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我带的这个班里,课堂插嘴的有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思路比较开阔,脑子转的快,往往会带动其他同学认真听讲。但也有个别是比较捣蛋的学生,也许他是善意的,只是为了给课堂增加一点气氛吧,跟着老师后面随便说上一句跟课堂内容无关,但能让其他同学哄堂大笑的话来。以前对这样的学生我比较反感,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以后上课不许你乱说话。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对这种现象我们更应该冷静的认识一下。

分析:

说其弊:1、课堂随意插嘴会打断正常的教学进程,教师为了讲好一节课,往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如果讲课时,突然被“插话”打断,导致上课为“插嘴”让路,难免会导致其教学热情减退,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其他学生正常的思维。“插嘴”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为了极少数学生的利益而无视大多数学生利益的做法有失偏颇。2、课堂插嘴不利于培养倾听习惯。学会倾听,在倾听中理解感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插嘴时的快言快语则往往是断章取义,容易造成学生的浮躁之风。

说其利:1、学生插嘴能够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上课插嘴,或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发问(粉碎了传统的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师生关系,表明师生开始走向共同探讨、交流和对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确立。教师也从课堂的主讲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合作者。2、插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因为创造性正是来源于人的个性,当今呼唤个性化、以人为本的的教育思想已成了我们的共识。而插嘴则也是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感受的真情流露的一个方面,表达了对问题的个性化理解。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应该鼓励这种现象的存在。

所以我以为面对学生的插嘴现象,我们既不能视为灵丹妙药随意泛滥,也不能将课堂插嘴现象一棒打死。如何有效的消减插嘴的负面影响,才是放在我们眼前的首要课题。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课堂管理与插嘴的关系。在任何时候正常教学进程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

效保障,允许插嘴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的想说就说,插嘴的底限是不能破坏基本的教学管理。否则,课堂将成为自由市场,教学任务将难以完成,教学效果将难以保证。因此,要规范插嘴行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实际和学生约法三章。我现在是这样做的:

对策:

一、等待——给学生“插嘴”留有时空

等待非常重要,我们作为教师要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老师不是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这是没有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教《少年闰土》这一课。我在讲读课文时问:“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大多数学生回答闰土“聪明能干、知识丰富”。可是,有学生这样"插嘴"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闰土聪明有知识,可他说话时不妥当的词语较多。”这时,我又马上意识到学生又有了新发现,应该把这个新发现挖掘出来。我叫“插嘴”的那个学生回答,他说,课文中闰土说的话有三处错误:(1)闰土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2)“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3)“……许多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1)(2)中的“这里”规范用语应为“那里”。(3)中的“个”应为“只”。这一下教室热闹起来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辩解:“闰土不可能说错,可能是作者的笔误吧。”“作者没有笔误。《鲁迅小说》中讲,闰土是农村中的穷孩子,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谈吐中出现一些不合规范的话十分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对。闰土是受浙江绍兴方言的影响,他的话没有错。”……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整堂课有秩序地进行着……面对这些学生,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既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也激发了他们专心听讲的兴趣。

二、喝彩——为"学生插嘴"添砖加瓦

《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信心。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例如:在上《草船借箭》这一课。在课堂上,我引入新课时,问:“课题的重点词是什么?文中写的是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大部分学生就围绕“是谁向谁借?”“借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等问题来思考、回答。突然下面奏起了小插曲:“其实是骗箭,哪是借箭?”“对,还可以说是诱箭。”插嘴的是平时比较调皮的张云帆和李锐。真想不到,他们俩还一唱一和呢!此时,我不是等待,而是喝彩:“刚才的两位同学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请这两位同学来谈谈他们的看法。”张云帆先站起来解释:“‘借’是要经过别人同意的,而在这个故事中曹操是中了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