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显示中立体深度与视差图获取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323.26 KB
- 文档页数:6
立体显示技术简介及L L CP技术基础pSuperD目录1.裸眼立体显示技术2.裸眼3D的光学现象33.液晶材料简介4.LCP 结构及原理显示的发展过程2010-2012!视差基本原理大脑:我看到立体手机了左眼右眼相机在左眼位置拍摄相机在右眼位置拍摄右眼双眼在观察空间场景A左眼度时,空间场景在双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略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双眼视差,视差经视觉皮层融合,产位差左眼右眼深度OE生立体感。
在不同视点拍摄一空间场景,得到两幅略有差异的平面图片,称为立体A右眼深度E图象对。
O,E 就是一个立体图象对上的一空间点。
左图展示了深度感的产生左眼位差O展示了深度感的产生。
A显示平面立体显示分类穿戴式立体技术立体显示技术自由立体显示技术滤光片眼镜液晶快门眼镜偏振片眼镜头盔式立体显示视差屏障(狭缝光栅)柱镜光栅指向式背光源空间体立体显示全息立体显示立体眼镜种类•基本原理液晶快门式立体显示在屏幕上以多倍频率交互显示左右眼图像,同时眼镜以相应的频率动态切换屏蔽左右眼,使两眼看到各自的图像。
•分类投影式和透射式•被动式3D 立体基本原理偏振光式立体显示•基本原理利用偏光片让两组画面分别不同偏振态的光线左右眼观看到具备视差的影像。
偏光片只过滤因此可完整保留画面的色彩。
•分类投影式和透射式线偏振和圆偏振线只能穿过左右其中一眼的镜片,让滤光线的方向,不会过滤光线的颜色,Parallax Barrier 立体显示Parallax Barrier 立体显示•原理在屏幕前或背光源前加入遮蔽物来控制进入在屏幕前或背光源前加入遮蔽物,来控制进入左右眼的图像,使其分别看到不同像素,可做成LC Barrier。
入Lenticular 立体显示•原理在显示面板前方放置柱状透镜光栅,经过精确计Lenticular 立体显示计使其改变对应像素发出的光线传播方向,左右分离的目的。
优点:透光度高计算、设右眼图像莫尔纹:周期性排列的显示器像素黑矩摩尔纹成的干涉条纹。
3d原理是什么
3D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人眼的立体视觉和深度感知能力,通过在屏幕或空间中同时显示两个或多个从不同角度或位置拍摄的图像,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景象。
具体实现方式包括立体显示、立体成像和立体感知。
立体显示是通过使用特殊的显示器或眼镜来分别向左右眼呈现不同的图像,从而创造出深度效果。
例如,在电影院里观看
3D电影时,人们佩戴的3D眼镜可以使左眼看到影片的偏左图像,右眼看到影片的偏右图像,通过左右眼的差异来形成立体感。
立体成像是指通过从不同位置或角度拍摄同一物体或场景的图像,然后将它们合成为一个立体图像或影像序列。
这通常是通过使用两个或多个摄像头同时拍摄来实现的。
例如,在3D摄影中,使用的双目摄像头会同时拍摄左眼和右眼的图像,再经过处理合成成一个立体图像。
立体感知是指我们的大脑以某种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不同角度或位置的图像进行整合和解析,从而产生立体深度感的能力。
这个过程涉及到视觉皮层对图像的处理、深度信息的提取以及视差现象的利用。
通过左右眼图像之间的差异,我们的大脑能够解释并感知出物体的距离和位置。
综上所述,3D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立体显示、立体成像和立体感知相结合,利用人眼的视觉和感知机制,以及视差效应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立体体验。
杨 健 张 盼 刘 越北京理工大学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在医学诊疗中的应用关键词:医学诊疗 三维显示何为医学三维立体显示提起三维显示技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在影院中,我们可以看到逼真的三维立体电影;玩三维游戏时的画面感场景使我们犹如身临其境;使用地图导航时,直观的立体景象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面对已经消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通过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将模拟重建后的场景叠加到真实的废墟上,我们依旧可以一睹它昔日的辉煌。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的应用无疑加强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对生活的认识。
现实世界是三维的,人们在观看一个空间物体时,双眼可以得到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经视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和视觉心理反应,便产生了三维立体感觉。
传统的图像显示方法是二维显示,它只能显示出物体在某一个方向上的平面信息,并不能准确地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并提供图像的深度数据,不能全面地传递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根据人们的视觉需求,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
当前的主流技术是根据视差产生立体视觉的原理,通过特殊显示方法将两幅具有视差的左图像和右图像分别呈现给左眼和右眼,使人们获得如同实物再现般的三维感觉。
现代三维立体显示以其可视化、数字化等特点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立体显示带给用户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考古学中,对古物进行立体还原,方便考古学家研究和保护古物;在遥感测绘中,三维立体显示可实现对地形地貌的精确观察和测量;在医学领域,三维立体显示也开始渗透到各个应用方向,并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传统的医疗诊断中,医生主要通过观察各个切面的断层图像从而实现对病灶的诊疗。
但仅凭医生“在头脑中重建”患者的三维组织结构难以准确地确定病灶的空间位置、大小、严重程度以及与周围生物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
传统诊疗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难以对病情做出精确分析。
因此,临床诊疗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技术,使医生能从三维医学数据中提取所蕴涵的信息,并将这些复杂的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帮助医生对病灶和周围组织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制定精确的治疗计划,提高诊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虚拟现实立体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是一种新兴的、极有应用前景的计算机综合性技术。
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
立体显示是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使人在虚拟世界里具有更强的沉浸感,立体显示的引入可以使各种模拟器的仿真更加逼真。
研究立体成像技术并利用现有的微机平台,结合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在平面显示器上显示立体视景。
一、立体显示原理由于人眼有4 - 6cm的距离,所以实际上我们看物体时两只眼睛中的图象是有差别的。
两幅不同的图象输送到大脑后,我们看到的是有景深的图象。
这就是计算机和投影系统的立体成像原理。
依据这个原理,结合不同的技术水平有不同的立体技术手段。
只要符合常规的观察角度,即产生合适的图象偏移,形成立体图象并不困难。
从计算机和投影系统角度看,根本问题是图象的显示刷新率问题,即立体带宽指标问题。
如果立体带宽足够,任何计算机、显示器和投影机显示立体图象都没有问题。
二、四种立体显示技术下面就介绍4种技术如何将片源输送给双眼,其中前三种,分色、分光、分时技术的流程很相似,都是需要经过两次过滤,第一次是在显示器端,第二次是在眼睛端:1)分色技术:分色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让某些颜色的光只进入左眼,另一部分只进入右眼。
我们眼睛中的感光细胞共有4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感觉亮度的细胞,另外三种用于感知颜色,分别可以感知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感知其它颜色是根据这三种颜色推理出来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要注意这和美术上讲的红、黄、蓝三原色是不同的,后者是颜料的调和,而前者是光的调和。
显示器就是通过组合这三元色来显示上亿种颜色的,计算机内的图像资料也大多是用三原色的方式储存的。
分色技术在第一次过滤时要把左眼画面中的蓝色、绿色去除,右眼画面中的红色去除,再将处理过的这两套画面叠合起来,但不完全重叠,左眼画面要稍微偏左边一些,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次过滤。
第二次过滤是观众带上专用的滤色眼镜,眼镜的左边镜片为红色,右边的镜片是蓝色或绿色,由于右眼画面同时保留了蓝色和绿色的信息,因此右边的镜片不管是蓝色还是绿色都是一样的。
立体视觉图像显示的实现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立体视觉图像显示是一种将场景转换为可以为人类立体感知的形式的技术。
它使用一种称为立体成像的技术创建具有深度感的影像,使人眼睛看到不同的角度,从而产生3D束体效应。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立体视觉图像显示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立体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立体成像是通过在左右眼睛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两个角度不同的图像来产生立体效果的技术。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和研究不同的立体成像技术、算法和设备,包括有直接视差立体成像、长宽比图像立体成像、基于纹理论的立体成像、基于深度信息的立体成像等。
2. 人类视觉系统的特征与模型人类视觉系统是立体视觉的基础,在研究立体视觉图像显示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特征和模型。
3. 立体视觉图像的质量评估对于不同的立体成像技术,如何评估其输出的立体视觉图像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
4. 立体视觉图像的应用立体视觉图像的应用广泛,包括虚拟现实、医学、娱乐、广告等领域。
本文将研究立体视觉图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研究意义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立体视觉图像的需求越来越大,研究立体视觉图像显示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1. 提高立体视觉图像的质量和效果;2. 推动立体视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 为医学、娱乐、广告等领域提供更加逼真的立体视觉体验;4. 探索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方向。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结合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利用MATLAB、OpenCV等软件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算法开发,实现立体视觉图像的生成和评估。
五、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包括:1. 立体成像技术的比较及优缺点分析;2. 人类视觉系统的特征和模型研究及应用探索;3. 基于常用评估指标的立体视觉图像质量评估模型开发及实验验证;4. 立体视觉图像在医学、娱乐、广告等领域的应用探索。
opencv双目视差计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双目视差计算是通过两个摄像头同时拍摄同一场景,然后根据两个图像之间的视差来计算物体的深度信息。
视差是指由于物体在不同位置出现在两个摄像头的画面中而产生的位置差异,通过测量这种位置差异可以推断物体距离和深度信息。
双目视差计算的原理是根据两张图片的对应像素点之间的位置差异来计算物体的深度信息。
当两张图片之间的视差越大时,物体离摄像头的距离就越近;反之,当两张图片之间的视差越小时,物体离摄像头的距离就越远。
在OpenCV中,双目视差计算主要通过立体匹配算法来实现。
立体匹配算法是将两幅图像中的像素进行匹配,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匹配后的像素点之间的位置差异来计算深度信息。
常用的立体匹配算法包括局部块匹配、全局块匹配、Semi-Global Block Matching(SGBM)等。
这些算法都可以在OpenCV中找到相应的实现函数,方便我们进行双目视差计算的应用开发。
双目视差计算在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三维重建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机器人导航中,通过双目视差计算可以实现对环境中障碍物的检测和避障;在自动驾驶中,可以实现对道路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决策;在三维重建中,可以实现对物体形状和结构的精确还原。
双目视差计算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视觉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双目视差计算虽然开发应用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双目摄像头的安装和校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保证两个摄像头的视场相同、成像质量一致,否则会影响视差计算的准确性。
双目视差计算的算法选择和参数调优也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的算法和参数设置。
双目视差计算对计算资源的要求较高,需要较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来支持大规模的图像处理和深度计算。
双目视差计算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借助OpenCV等计算机视觉库的支持,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物体深度信息的精确测量和计算。
裸眼立体显示光学测试方法
1.选择测试对象:在进行测试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测试对象。
这些对象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立体图像,如3D电影、虚拟现实游戏等。
2.准备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环境的光线充足,并且没有明显的反射物体。
这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设置测试参数:根据具体的测试要求,设置测试参数。
例如,选择适当的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以获得最佳的立体显示效果。
4.观察立体图像:将测试对象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以裸眼观察。
同时观察图像的深度感和立体效果。
5.测量观察距离:使用适当的仪器,测量观察者与测试对象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对于立体显示效果的评估非常重要。
6.评估观察角度:根据测试要求,评估观察者的角度对立体显示效果的影响。
例如,可以测量观察者在不同角度下观察立体图像时的视差。
7.评估深度感:使用适当的方法,评估立体图像的深度感。
可以比较立体图像中不同物体之间的距离,并查看它们是否符合真实世界中的距离关系。
8.记录测试结果: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评估裸眼立体显示技术的性能,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起来,裸眼立体显示光学测试方法包括选择测试对象、准备测试环境、设置测试参数、观察立体图像、测量观察距离、评估观察角度、评估深度感和记录测试结果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评估裸眼立体显示技术的性能,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是基于人类双眼视觉的原理而设计的。
人类的双眼视觉是由于两只眼睛看到同一场景时,每只眼睛所看到的视角略微不同而产生的。
这种视角上的不同被称为视差,视差可以告诉我们观察的物体离我们有多远。
例如,当我们在街上看到一辆汽车时,我们的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视角略微不同,这种差异创造了视差,从而让我们知道汽车有多远。
基于这个原理,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利用两个相机模拟人眼的视觉,并借助计算机技术,解决了单眼视觉无法解决的某些问题。
通过对两只眼睛的视差图像进行处理,我们可以提取出三维信息,这样就可以进行测量。
在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图像获取、校正、匹配、重建。
其中,图像获取是指通过两个相机获取同一物体的两幅图像;校正是指将两幅图像进行校正,使它们具有相同的视角和图像质量,从而进行匹配;匹配是指通过匹配两个图像中的像素点,得到它们之间的视差;最后,重建是指根据得到的视差图像,通过计算得到三维坐标。
图像获取是双目立体视觉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决定了最终的测量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选择相机的参数、设置相机的位置和角度等,以便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接下来的校正步骤是为了消除由两个相机拍摄角度不同和位置不同引起的视角畸变,这是为了方便生成精确的深度图像和三维坐标。
匹配是指计算两幅图像中像素的关联程度,以便测量像素之间的距离。
匹配通常采用区域匹配和特征匹配两种方法。
区域匹配是指在同一区域内找到最佳匹配的像素,而特征匹配是根据像素的特征来匹配像素。
匹配的结果是生成两个视差图像,它们显示了每个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最后,重建步骤是根据两个视差图像和相机的参数计算出每个像素的三维坐标。
这样就可以获得整个物体的三维形状和尺寸。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医疗、机器人、制造业、安防等。
在医疗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度。
在机器人领域,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可以帮助机器人精确测量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详解4种⽴体显⽰技术详解4种⽴体显⽰技术要使⼀幅画⾯产⽣⽴体感,⾄少要满⾜三个⽅⾯的条件:⼀、画⾯有透视效果透视效果是观看三维世界时的基本规律,是画⾯产⽣⽴体感的基本要求。
如果画⼀个⽴⽅体却不遵照⽴⽅体的透视规律来画,那么画出来的作品就⼀定不会产⽣⽴⽅体所应有的⽴体感,不过即使是这样的作品还是有透视效果的,只不过是别的东西的透视效果。
那么什么是没有透视效果呢?⼀个正⽅形就没有透视效果,如果画⾯中只有⼀个孤零零的正⽅形的话就绝对不会有⽴体感。
⼆、画⾯有正确的明暗虚实变化真实世界中根据光源的亮度、颜⾊、位置和数量的不同,物体会有相应的亮部、暗部、投影和光泽等,同时近处的物体在⾊彩的饱和度、亮度、对⽐度等⽅⾯都相对较⾼,远处的则较低。
如果画⾯中没有这些效果或是违反这些规律,都不会产⽣好的⽴体感。
三、双眼的空间定位效果⼈眼在观看物体时,两只眼睛分别从两个⾓度来观看,看到的两幅画⾯⾃然有细微的差别,⼤脑将两幅画⾯混合成⼀幅完整的画⾯,并根据它们的差别线索感知被视物的距离。
这就是双眼的空间定位,是⼈眼感知距离的最主要的⼿段。
如果重放画⾯的时候不能再现这种空间定位的感觉,那么即使前两点做很不错也总觉得⽋缺点什么。
以上三点只有同时满⾜才能产⽣⽐较完美的⽴体效果,普通显⽰器可以实现前两点却⽆法实现第三点,⽽所谓的⽴体显⽰技术也就是能够再现空间定位感的显⽰技术。
关于为什么普通显⽰器⽆法再现空间定位感,可以藉由观察视差⾓的不同来理解。
视差⾓就是双眼和⼀点的两条连线之间的⾓度,距离近则视差⾓⼤、距离远则视差⾓⼩,物体的表⾯有⽆数个点,那么就有⽆数个视差⾓,我们只需找其中有代表性的⼏个作分析。
如图显⽰,⼈眼在看真实的圆柱体和看屏幕上显⽰的圆柱体时,视差⾓有明显的不同,看屏幕时的视差⾓实际上和看平板玻璃时是⼀样的,因此不管屏幕上显⽰的内容如何变化,⽴体感始终是⼀个平⾯,这也是普通显⽰器⽆法实现⽴体显⽰的原因。
既然如此,⾸先想到的解决办法⾃然就是把显⽰器做成圆柱体形状,这样当然可以完美的显⽰圆柱体,不过这样的显⽰器不管显⽰什么内容时都会机械的制造出中间近、两边远的效果。
3D显示技术原理及发展一、3D显示技术的原理1.视差原理:人眼观察物体时,左右眼分别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这种左右眼角度的差异造成了视差,从而形成了立体感。
2.立体成像原理:通过显示屏幕上的不同图像让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的图像,以模拟人眼观察物体时的视差现象。
3.眼镜技术:通常情况下,观看3D影片需要配戴特殊的眼镜,这些眼镜能够过滤掉特定频率的光线,使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图像。
二、3D显示技术的发展1.早期的3D显示技术主要是通过红蓝眼镜实现,这种技术的显示效果相对较差,容易导致观影者出现眼睛疲劳和不适感。
2.随着技术的进步,3D显示技术逐渐采用了更先进的极化技术和活动式眼镜技术。
极化技术将左眼和右眼的图像以不同的极性呈现,观众只需佩戴极化眼镜即可获得更好的立体效果。
活动式眼镜技术通过电子信号控制眼镜的透明度,在观看时,只有对应眼睛的镜片透明,从而实现左眼右眼的图像分离。
3.近几年来,自动立体显示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该技术无需佩戴任何眼镜,观众可以直接通过3D显示屏进行观看。
这种技术常用的原理包括互锁光栅和眼球追踪技术。
互锁光栅技术使用特殊的光学元件,使左右眼只能看到屏幕上的对应图像。
眼球追踪技术通过摄像头追踪观众的眼球位置,并根据眼球位置调整图像的显示方式。
4.3D显示技术在电影、电视和游戏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电影院和电视屏幕外,现在还有3D虚拟现实设备和头戴式显示器,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3D效果。
三、3D显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提高显示效果:未来3D显示技术将不断提高显示效果,使观众能够更清晰、逼真地观看3D影片。
2.无需佩戴眼镜:科技公司正在努力研发无需佩戴眼镜的3D显示技术,这将进一步提升观看体验和舒适度。
3.混合现实技术:3D显示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的结合将创造出新的观影体验。
观众可以与3D场景进行互动,获得更加真实的观影体验。
4.全息投影技术:全息投影技术将为观众带来真正的立体感,可以在空中投射出实体般的图像,使观众能够全方位地观看。
立体成像知识点总结一、立体成像的基本原理1. 双眼视差原理双眼视差原理是指人类双眼位于头部两侧,各自对目标物体的观察角度略有不同,从而产生了对目标物体的不同视角。
这种不同视角所造成的略微差异,也就是双眼视差,是人们感知物体深度和距离的主要依据。
当物体离眼睛较近时,双眼的视差较大,而当物体离眼睛较远时,双眼的视差较小。
因此,通过双眼的视差,人们能够感知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从而得到立体视觉的体验。
2. 光学透视原理光学透视原理是指人眼在观察一个物体时,通过光线的折射和投射,得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
在观察一个立体物体时,光线经过物体的表面反射或折射,进入观察者的眼球,形成一个透视图像。
这个透视图像会被视网膜感知并传输给大脑,大脑通过对这个透视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得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信息。
因此,光学透视原理是人们感知立体物体的重要依据。
3. 立体成像的视觉心理学原理立体成像的视觉心理学原理是指人们通过视觉系统感知物体形态和空间位置的心理过程。
在立体成像过程中,人们通过眼球的运动和视觉神经的传导,将来自双眼的视差和透视图像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大脑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一个整体的透视图像。
这个透视图像就是人们对立体物体的感知和理解,是立体成像的视觉心理学基础。
二、立体成像的技术方法1. 立体摄影立体摄影是通过摄影技术获取物体的双重图像,并将这些图像以一定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从而使观众产生真实的立体感知。
立体摄影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双目摄像机或者在不同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然后通过合成技术制作一个立体图像对。
立体摄影的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红蓝立体图、极化光立体图、快门同步立体图等。
立体摄影技术在科学、教育、医学和艺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立体电影立体电影是指通过电影摄影技术将物体的双重图像以影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使观众产生真实的立体感知。
立体电影的制作技术包括采用双目摄像机拍摄、采用立体摄影技术合成、采用数字立体合成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