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

课程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俄罗斯民族的绘画、服装跟对中国人的影响姓名:徐瑞民

所在院系: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艺术设计专业0904

俄罗斯民族的绘画、服装跟对中国人的影响内容摘要:俄罗斯美术对中国油画创作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俄罗斯美术在艺术多元化格局的形势下,更好地维持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生态平衡。在服装上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我国的俄罗斯族的服装。

关键词:服装、影响、绘画、认识、思考

正文:

一、1.1、20世纪30年代“巡回画派”的批判现实主义适应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斗争需要,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美术教育对我国油画创作和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国美术创作和教学培养了大批人才;1989年两国恢复友好关系,中俄美术交流在新的形势下走向平等对话。

1.2、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上,俄罗斯美术对中国油画创作和教学的影响可谓巨大,无论是就艺术思想,还是就创作风格和教学体系而言,中国油画创作和教学与俄罗斯美术都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巡回画派”的批判现实主义适应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斗争需要,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思想基础;二是苏联美术教育对新中国油画创作和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我国美术创作和教学培养了大批人才;三是1989年两国恢复友好关系后,中俄美术交流在新的形势下走向平等对话。本文就中国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主要是指油画创作、教育方面与俄罗斯美术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2、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历史位置:

俄罗斯还在十世纪基辅公国时代,就与欧洲发达的拜占庭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基辅公国在公元988年接受拜占庭的基督教为国教,通过宗教影响,拜占庭的圣像画源源不断地流入俄罗斯,这为十七世纪后肖像画发展打下了基础,画面开始重视透视和质感的表达。十八世纪彼得大帝在政治上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俄国从封建农奴制迅速向资本主义过渡,在俄罗斯全面“欧化”过程中,肖像绘画在这一时期色彩仍然比较单调,构图也缺乏变化。至十八世纪中期后叶卡德琳娜即位,大量艺术家出国学习,国内缺乏教师,遂请来法国、意大利、英国艺术家来俄教授,这一时期的建筑装饰艺术及肖像绘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构图开始变得宏伟,画面表现无疑也受到了当时欧洲的影响。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崇尚文学绘画的习俗颇为风行,俄罗斯艺术开始升华。

列宾(1844-1930)是巡回展览画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描写了十九世纪后期俄国的现实生活形态。苏里柯夫(1848-1916)在历史题材的绘画领域内也做出了杰出贡献,如在《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幅名作中,他把近卫军、莫洛卓娃、米西柯夫放置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以此揭示他们复杂而微妙的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具有不同寻常的悲剧深度和力量。这一时期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

3、俄罗斯“巡回画派”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西方诸多文化思潮的传入,中国赴海外留学回国的学者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也异常活跃。在美术领域主要表现是俄罗斯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鲁迅,他认为中国社会的改造需要在民众中注入革命的力量,这需要的是现实的大众的美术。而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推广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美术。鲁迅对俄罗斯的现实主义美术十分感兴趣,并

大力推介之。作为苏联现实主义的样板“巡回画派”的作品相继被介绍到中国。鲁迅和徐悲鸿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世纪中叶,俄罗斯的绘画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以И.克拉姆斯科伊为首的14人于1863年与俄国艺术的圣殿——皇家艺术科学院公开决裂。他们主张艺术民族化和现实主义,并成立了“艺术家小组”。他们主张艺术要从贵族中解放出来,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态度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们进步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表现技法。1871年11月27日巡回画派在圣.彼得堡举办了首次画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以后的48年里每年举行一次巡回展。

巡回画派的成员关注人民大众的利益,关注国家和民主的前途和命运,巡回画派的作品具有人民性和民主精神的艺术特征。正是这种特征符合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同时吻合30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人士的精神追求。巡回画派的艺术思想及其绘画创作的引进,对当时我国革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日后成为年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美术创作的范本思想基础。他们娴熟的技法使中国艺术家赞叹不已,因而使苏联美术得以在十多年后的新中国大地上对中国的美术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

4、俄罗斯美术与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

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老大哥的前苏联第一、第二代领导人有着相同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中国与苏联曾历史性地走过一条极为相似的社会模式的道路,美术与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正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中国饱经战乱,生产力的水平极其低下。对于百废待兴的一个泱泱大国,无论是管理、科

技、军工、商业,还是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人才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这种状况下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困难的。而明智的策略之一,就是借助于发达国家的力量参与建设,帮助培养、储备人才。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社会分为两大阵营,这无疑制约了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而当时处于本阵营的苏联,无论是在军事、科技还是在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是强国,在这种人才极度奇缺的紧迫形势下,向苏联申请援助是必要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应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的协商,苏联政府派了各领域的专家来华援助。中苏的美术交流也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应运产生,基本的运作是作品观摩、人员互访、请进援助、派出学习的方式。根据中苏文化交流协定,苏联文化部派了一个总顾问谢维林到中国文化部,负责在华文艺界美术、音乐、舞蹈、喜剧、电影等苏联专家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1950年2月28日,全国美协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美术工作者广泛地宣传中苏友好的意义,从此中苏的各种美术交流活动相继实施。

1954年9月,苏联美术家协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盖拉西莫夫致函中国美协,支持中国美协的工作计划。9月30日,中苏美术交流的先驱使者盖拉西莫夫访问中国,从此开始了苏联对中国美术援助的计划。

5.1、马克西莫夫的艺术思想和教学方式对中国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

他是受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创作体系影响的画家,其艺术思想很符合中国领导人的文艺为大众服务的艺术观,和中国当时社会体系的需要,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文化状态。

5.2. 马克西莫夫为中国的油画创作和教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