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种类及军事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04.99 KB
- 文档页数:6
临近空间的概念近空间(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由于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而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只在或能在近空间作长期、持续飞行的飞行器,其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作用,特别是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远程打击、快速突防、电子压制、侦察监视和预警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
为了研讨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探讨发展近空间飞行器的有效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于2006年4月17~1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趋势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副主任沈文庆院士、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航天航空部门有关领导以及相关领域专家80余人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政策局、办公室、数理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等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研究员主持,陈宜瑜主任在开幕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首先介绍了科学基金目前的形势,2006年基金受理情况和资助计划,以及“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的发展态势。
他强调指出:1.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引导作用”,新时期的工作方针是“尊重科学,发扬***,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2.基础研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包括科学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来源”,其发展受“双力驱动”。
从科学基金资助实际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基础研究的推动力已经大大超过单纯的科学自身发展的吸引力,基础研究不应再区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3.“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要积极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花大力气支持优秀人才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和进入国际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4.经过试点证明,重大研究计划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资助方式,但现在看来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探索实施的模式。
与空间飞行器配合的应急指挥系统在区域通信中的应用探讨编著:路跃新关键词:无人机临近空间飞行器卫星通信应急通信指挥系统GPS和非GPS定位快速构建立体指挥信息网络摘要部分低空无人飞行器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特性以及军事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C4ISR技术、结合3S技术对未来建成后的区域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调度系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指挥决策依据。
阐述了低空无人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在地理环境及现场事件发生态势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
利用并尽可能整合已有产品构架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多用途、多功能、全天候的快速立体信息通信网络指挥系统。
引言区域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作为一种能够及时提供指挥人员决策依据的现代化装备,已成为以“非接触远程精确判断”为主要特点的新概念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和平年代的军事演练以及突发性事件处理中发挥其重要的地面协同作战指挥和救助作用。
通过安装空间飞行器上面的转发器和地面固定、移动的指挥平台组成微蜂网形成指挥网络。
快速把握区域环境和现场态势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信息技术热点。
1.C4ISR概述空间飞行器作为载体,是C4ISR系统的重要依托。
C4ISR是美国最先进的军事指挥操作系统,是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是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er,Intelligence,Surveil lance,Reconnaissance(指挥、管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英文的简写。
加装有GPS的空间飞行器,可以准确的将图片资料发送的同时提供该资料的空间地理位置坐标,再结合指挥中心安装的GIS地球物理信息系统,可以很直观的显示欲知区域的态势。
C4ISR 系统的作业方式如下:监视系统与侦察系统(如雷达、预警机、敌我识别器、侦察机、卫星、网络等)所获得的情报资料,由通信系统传入作战指挥车或作战中心,将敌我双方的位置、运动、速度、行为等战场场景提供给指挥官与作战参谋人员,指挥官根据战场场景及参谋建议,下达命令。
基于临近空间的目标探测及宽带通信唐志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市050081)摘 要 临近空间是未来军事装备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区域性应用中具有组网灵活、快速机动、定点不间断持续侦察和性价比高等优势。
介绍了国内外对临近空间及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开发和研制情况,给出了基于临近空间的目标探测模式。
通过论述平流层通讯体制,探讨了利用宽带数据链和多数据链融合技术构建临近空间传感器网络以支持协同探测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临近空间飞行器;无人飞艇;宽带数据通信中图分类号 V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106(2007)11-0028-03T arget Acquisition and B roadband CommunicationsB ased on N ear 2space V ehiclesT ANG Zhi 2hua(The 54th Research Institute o f CETC ,Shijiazhuang Hebei 05008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ar 2space vehicle in the w orld and presents the target acquisition architecture based on near space and 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high 2altitude airships.Based on stratospheric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cription ,we discuss the technical approach of constituting near 2space sens or netw ork to support coordinated acquisition by using broadband datalink and multi 2datalink fusion technique.K ey w ords near 2space vehicle ;unmanned airship ;broadband communications收稿日期:20072062120 引言近空间(Near space )通常是指20~100km 的高空,其下面的空域(20km 以下)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运行空间,其上面的空域(100km 以上)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本文2010 03 08收到,郭蓬松、商长安、龙光正均系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讲师,晏峰系海军广州舰艇学院讲师临近空间平台反隐身飞机对策研究郭蓬松 商长安 龙光正 晏 峰摘 要 隐身飞机以其RCS 低、机动性强、攻击精度高等作战特性对防空武器系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将成为未来空天战场的主战装备。
分析了临近空间平台的特点及研究现状,介绍了临近空间平台抗击隐身飞机的总体设计,探讨了临近空间平台反隐身飞机作战的对策。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反隐身飞机 对策引 言隐身飞机具有隐身性能好、攻击精度高、超机动性、信息把握能力强等作战特性,特别是隐身飞机与精确制导武器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其作战效能,改变了攻防战略平衡,尤其是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隐身飞机均担负着作战的首攻任务,其低可发现率、高精确度作战能力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如何防御隐身飞机对防空系统日益严重的威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
目前,采用频域(米波、毫米波)、双(多)基地、雷达组网、空中预警机、卫星等多种反隐身探测技术手段,结合目前先进的防空武器装备,能够有效地抗击隐身飞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隐身飞机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其RCS 会越来越小,高度将不断提升,作战半径也在不断增大,这就对防空作战系统的反应时间、拦截速度和制导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地面和空中平台抗击隐身飞机将面临非常大的危险性。
临近空间平台具有可持续对同一地区进行不间断覆盖、与空中飞行目标距离近、滞空时间长、载重大等特点,在区域情报、监视、侦察、导航、空中打击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将为反隐身飞机提供更可靠、更有力的保障。
1 临近空间平台作战特点临近空间一般是指距地面20km ~100km 的空域,其下空域是传统航空器的主要运行空间,其上空域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临近空间平台是指能够在临近空间区域长时间进行情报、监视、侦察(I SR)和通信的可靠平台,与作战飞机和人造卫星相比,临近空间平台以独特的工作空间范围和工作方式在执行相同的战略战术任务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工程应用*航天电子对抗2019年第6期临近空间的武器装备发展及趋势简析马少维(中国人民解放军31511部队,北京100166)摘要:临近空间武器装备因其威胁性强、探测范围广、性价比高等优点,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强国的发展重点。
总结了临近空间武器装备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临近空间武器装备的主要应用,分析指出临近空间武器装备发展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临近空间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临近空间;武器装备;关键技术;高超声速中图分类号:TN97文献标识码:ACurrent developm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near-space weaponryMa Shaowei(Unit of31511of PLA,Beijing100166,China)Abstract:Near-space weaponry,due to its high threatening,wide scope and cost efficiency,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development focuses for many great powers.The status quo is summarized,the main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emerging issues of near-space weaponry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in the hope forbeneficial feedbacks to expedite related development.Key words:near space;weaponry;key techniques;hypersonic speedo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军事强国争相开展了“制临近空间权”的角逐。
抢先进入临近空间、控制临近空间和利用临近空间,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国家安全和军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机动GNC技术第26卷第4期2007年l2月计算技术与自动化ComputingTechnologyandAutomationV ol,26.No.4Dec.2007文章编号:1003—6199(2007)04—0089~03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机动GNC技术翟华,何烈堂,周伯昭(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临近空间飞行器利用临近空间独特的环境特点,采用升力体构型,基于助推滑翔式弹道,实现高超声速滑翔和机动,极具发展潜力.介绍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历程,根据其飞行特点深入分析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机动飞行所需的高精度GNC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机动;GNC中图分类号:V4482文献标识码:A GNCTechnologyofHypersoarGlidingManeuverNearspaceZHAIHua,HELie—tang,ZHOUBo—zhao (CollegeofAerospaceandMaterialEngineering,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ceTechnolog y,Changsha410073,China)Abstract:Innearspaceuniqueenvironment,adoptingliftbodyconfiguration,thehypersoarg lidingmaneuvertechnologybasedonboost—glidingtrajectorypossessesagreatdevelopingpotential,Inthispaper,thedevelopingphasesofhypersoarflightvehiclesareintroduced,andinparticularhighprecisionGNCtechnologyneededbynearspacehypers oarglidingmaneuverisanalyzedonba—sisoftheflightcharacteristicsofthevehicleAtlast,aforegroundexpectationaboutthetechnol ogyispresentedinthisarticle.Keywords:nearspace;hypersoar;glidemaneuver;GNC1引言临近空间是指距地面20~100km的空域,大致包括大气平流层,中间层和部分电离层.临近空间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电子压制,预警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_J.美国空军和NASA在上世纪中后期就开始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试验,2004年x一43A飞行实验的成功l2J更给高超声速技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目前正在同空军联合执行"猎鹰"(从美国本土进行军事力量应用及发射,简称FALCON)计划,近期目标(2010年以前)是研制出通用航空器(CA V)和小型发射火箭(SLV);远期目标(2025年)是研制出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HCV)L3J.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猎鹰"计划的飞行器利用临近空间独特的环境特点,采用升力体构型实现高超声速飞行或滑翔,能够实现远程,快速,精确打击和ISR任务,由于飞行速度高,机动能力强,具有相当高的突防概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战略威慑和战术运用武器平台_4J.然而,超高速飞行的机动能力,远程的精确打击,无疑是对现有GNC技术的巨大挑战,因而先进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成为"猎鹰"计划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2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的特点高超声速机动飞行器通常在大气上层或边缘的临近空间进行任务目标飞行.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无明显上限,但其各种特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非常明显.如随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和密度会快速衰减而趋于真空.因此,高超声速飞行在大气稠收稿151期:2007—09—29作者简介:翟华(1980一),女,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飞行器动力学,制导与控制(E—mail:gzjnudt@263,net);周伯昭(1946一),男,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飞行器动力学,制导与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7年l2月密区与稀薄区的技术问题或难点有很大的不同.在大气层边缘,高超声速机动飞行所遇到的空气阻力和气动加热大为减少.如美国跨大气层高超声速飞行试验机X215,飞行试验的马赫数为6.7,最大飞行高度107.8km,其机身温度最高仅为704℃,并可获得较大的升阻比,利于机动飞行和远程攻击突防.同时,因其约2/3的时间飞行在大气稀空军NASA航天飞机I(80年代)I空军3高超声速高精度GNC技术基础技术研究NASPX.33X.34X.37X.40OSPX.43薄边缘,相当部分的气动热以辐射形式散入空间, 这样可减小燃料消耗和飞行器的平均热载荷,从而增大任务活动半径和降低热管理的要求.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机动飞行器通常先用火箭助推或由母机携带至一定高度,获得预定飞行速度后分离脱落或投放,然后飞行器自行启动,加速和爬升,作机动或循环机动以实施任务目标飞行.空军CEV(21世纪初)SMVCA V(21世纪初)图1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历程GNC系统是飞行器的大脑与神经系统,高精度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是临近空间飞行器完成作战任务的根本保证.临近空间飞行器要在环境极其复杂的亚轨道空间作超高声速飞行,由于稀薄大气的影响,使得飞行过程中会出现长时间的黑障区,卫星导航,天文导航的使用受到限制.临近空间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终端状态的精确预测十分困难,因而要求制导方法具有自适应能力.高超声速飞行器全航程飞行过程中,空气密度低,气动控制效率低,可采用喷射反作用控制系统(RCS)作为执行机构,但RCS喷流与飞行器流场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干扰问题,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在分析上也存在很多困难,而新概念控制方式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作战任务与飞行环境给GNC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大量复杂的约束和极高的要求,要求GNC系统必须能够适应飞行环境的剧烈变化并以较高的末端精度完成作战任务.3.1动力学与制导技术3.1.1多约束下弹道优化技术弹道优化要求在满足多种约束条件下,充分考虑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任务目标,对整个弹道进行优化设计.CA V就采用了非常规的助推一滑翔一跳跃式弹道l5J,即一种势能和动能互换的周期性弹道,具有很强的远程突放能力.由于防御系统对弹空军猎鹰计划SLVc(2010年)HCVCA V(2025年)道导弹轨迹的预测是将弹道限定在一个管形区内, 逐渐缩小预测弹道管形区的半径,当其足够小时, 就可以发射拦截器进行拦截,若弹道跳跃的幅度越大,管形区的面积就会越大,从而给防御系统的管形区预测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加大弹道跳跃的幅度是提高突防能力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选用适当的优化策略,在满足多种约束的条件下,优化各种控制参数,使得飞行器航程最远或是弹道跳跃的幅度最大,最大程度地隐蔽导弹的飞行弹道,以有效地提高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作战效能.3.1.2滑翔控制技术航程是衡量邻近空间飞行器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应通过飞行器总体设计与制导系统设计,使其航程满足要求.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都具有较远的航程,借助滑翔控制技术它可以对远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其原理是利用飞行器在飞行中产生的升力与重力平衡,升力主要由飞行器自身的升力体结构和动力舵控制来实现,同时可通过调整滑翔规律参数(如舵偏角)进行制导控制,以满足滑翔控制和导引精度要求l6J.滑翔控制技术是实现临近空间飞行器远程精确打击的关键技术之一.3.1.3快速发射及弹道重构技术快速发射技术即飞行器接到任务命令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投入使用的能力."猎鹰"计划要求高速无人飞行器和相关的滑翔武器能够在2小时内将传统的非核武器从美国本土投送到地球的任何地方.彻啤第26卷第4期翟华等: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机动GNC技术自适应弹道重构与控制(AdaptiveTrajectorv ReshapingandControl,简记为ATRC)是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一种先进制导控制技术.当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接收到作战指令,改变作战任务时,能够迅速地根据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制定制导策略,即要求飞行器具有在线实时自适应制导能力[.3.2先进控制技术3.2.1气动布局与控制机构布局在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具有高升阻比是确保临近空问飞行器滑翔达到很远的航程(几千公里以上)的必要条件.对于长时间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来说,实现高升阻比与降低防热要求通常是矛盾的.一般情况下,高超声速高升阻比飞行器的头部与翼前缘的气动外形比较尖,必然会产生高加热问题,给防热系统设计带来压力;还可能出现横向和纵向气动特性不对称,即横向压心和纵向压心一般相距较远,在实际应用中会引起纵,横向稳定性不匹配的问题,给飞行器的稳定飞行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理论上升阻比很高的外形往往无法满足装填性能要求,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气动与装填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很好的协同解决,抑制高升阻比气动外形的负面效应.控制机构的布局对控制系统设计影响重大,合理高效的控制机构布局有助于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携带动力系统的HCV,其控制系统的布局有别于无动力的CA V,控制系统设计还必须考虑推力变化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2.2自适应控制方法由于CA V特别是HCV飞行速度高,机动范围大,飞行器状态参数变化大,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采用两种或多种导航方式相结合的组合导航技术,并采用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制导与控制系统.变结构控制是控制系统的一种综合方法,已被用于解决复杂的控制问题,其主要特点是滑动模态具有对系统摄动及外干扰的不变性,即理想的,完全的鲁棒性8J.变结构控制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①选取切换面(滑模面),使滑动运动渐进稳定, 动态品质良好.②选择控制律,使满足到达条件,即切换面以外的相轨线于有限时间内到达切换面. 相应地,变结构控制系统中的运动包括位于切换面之外的趋近运动和位于切换面之上的滑动运动,而过渡过程的品质决定于这两段的运动品质.4前景展望近年来,国际上关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兴趣不断增加,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面世.特别是水平起降航天飞行器,超高速导弹和跨大气层飞行器等超高速飞行器关键技术的研究更为深入,在动力推进,结构气动,制导,导航与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借助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实现远程,快速,对地攻击的各种新概念武器的研究也都进展迅速.这些都可为我们研究远程,快速无人飞行器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可以预见,今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技术研究和试验将与军事紧密结合继续进行下去,把陆地,海上,空中,临近空间和空间资产集成为一体,互为补充,以获取作战空间的态势感知优势,进而赢得作战优势.今后也将出现多个研究计划共存的局面, 这些计划将相互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研究.5结束语临近空间对于情报收集,监视和通信保障来说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临近空问高超声速武器的大量运用将对未来战争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作战理论,组织指挥和作战方法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未来战争将面貌一新.参考文献[1]Dr.HusseinY oussef,DrRajivChowdhry.HypersonicGlobal ReachTrajectoryOptimizationlJJ.AIAAGuidance,Naviga—tim,andControlConferenceandExhibit,1619August2004.[2]GrahamWarwick.X43ASuccessRevivesOptimism[J]. FlightInternational,6212April,2004:26.[3]GeorgeRichie.TheCommonAeroV ehicle:SpaceDeliverySys—temOfTheFuture[J].AIAASpaceTechnologyConference& Exposition,29,tOSept.1999[4JDefenseAdva~{edResearchProjectsAgency.FALCON:Force ApplicationandLaunchfromCONUSTechnologyDemonstra—tion[RJ.July2003[5]关世义.基于钱学森弹道的新概念飞航导弹[J]飞航导弹, 2003,vo1.1.[6]袁子怀,钱杏芳.有控飞行力学与计算机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7]潘荣霖.飞航导弹自动控制理论[M].北京:宇航出版社, 2001.[8]DoffR,BishopR.现代控制理论(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论临近空间的性质争议及法律定位临近空间是美军率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意指介于普通航空飞机的飞行空间和航天器轨道空间之间的区域。
国内有学者将临近空间称为近空间、近地空间、亚轨道、亚太空或超高空等。
由于临近空间目前还只是一个学术概念,国际法尚未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因此对其内涵、性质和法律地位都缺乏权威的统一的认识,具有学理上先行探讨的必要和空间。
一、临近空间的法制现状与现实困境( 一) 临近空间成为当前军事应用的热点临近空间空气稀薄,大气密度仅为地表的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空气动力效应和浮力很小,无法支撑飞机等传统航空器飞行。
同时,就卫星等航天器而言,临近空间的大气密度又过大,无法支撑传统航天器的航行。
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卫星还是飞机,过去都未涉及临近空间这一特殊领域,临近空间这一概念也缺乏存在的技术基础。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军事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临近空间开始显现出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
由于临近空间的位置比卫星所处的外层空间低,相对更容易到达; 同时,它比飞机所处的传统空间更高,在情报收集、侦察监视、通信保障以及对空对地作战等方面更加有利。
所以,临近空间飞行器弥补了人造卫星和飞机的缺点,在执行诸多任务时具有得天独厚优势。
临近空间的巨大潜力引起了一些空间强国的关注,随后临近空间飞行器应运而生。
20XX 年,美国空军在施里弗- 3太空站演习中,第一次将临近空间飞行器正式投入了军事应用中,引起了各国广泛关注。
由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生存能力强、驻空时间长、响应速度快、效费比高等特点,其战略价值已逐渐引起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当前军事应用的一个热点。
这为未来战争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进一步促进了空天一体化的发展。
( 二) 现行国际法制尚未对临近空间进行规范在探索、认识和开发利用宇宙空间的过程中,人类开始尝试对地球上空的空域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1961 年,联合国大会中提出了外层空间的概念,将地球的上方区分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两个部分。
2007年8月第18卷第4期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 August 2007Vol.18 No 14 收稿日期:2006210230 作者简介:李小将,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航天装备体系对抗.ftq_lxj @.临近空间装备体系概念及关键问题研究李小将1, 李志德2, 杨 健1, 安宜贵1(1.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航天装备系,北京101416; 2.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训练部,北京101416) 摘 要: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临近空间的地位日益突出;未来临近空间装备作为航空航天装备的补充,将发挥巨大的军事应用价值。
介绍了临近空间的概念和特点,给出了临近空间装备的概念和分类,设想了临近空间装备体系的构成与功能,指出了发展临近空间装备体系的关键问题。
关 键 词:临近空间;临近空间装备;装备体系中图分类号:V 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27(2007)0420072206Study on Concept and Technology of NearSpace Equipment ArchitectureL I Xiaojiang 1, L I Zhide 2, YAN G Jian 1, AN Y igui 1(1.Depart ment of Space Equipment ,t 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1416,China ;2.Depart ment of Training ,t 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1416,China )Abstract :Wit h t he develop ment of technic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near space equip ment will be t he good and necessary supplement of aeronautics and space equip men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 ut ure war.In t his paper ,t 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ar space is described.Then ,t he con 2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near space equip ment is p roposed.Furt hermore ,t he composition and f unc 2tion of near space equip ment architect ure are suppo sed.In t he end ,t he key technique of developing t he near space equip ment is pointed out.Key words :near space ;near space equip ment ;equip ment architect ure 临近空间这个在传统意义上位于卫星和航空平台所在领域之间的空域,因长期以来没有充分认识和挖掘其军事应用价值以及技术上的限制,从而缺少系统性、战略性的开发利用,至今没有实用的军事装备。
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螺旋桨技术杜绵银,陈培,李广佳,周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4)摘要:临近空间飞行器因其显著特点和潜在的军、民两用价值而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
螺旋桨推进是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推进动力方式。
本文介绍了临近空间发展、螺旋桨的发展及其在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特别是高空飞艇及高空太阳能无人机上的应用,分析了低速临近空间飞行器螺旋桨设计、试验、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技术难点。
关键词:临近空间;螺旋桨;平流层飞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引言未来战争是空天地海电磁五位一体的体系对抗,空天是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图1显示了各个高度范围人类研制和构想的各种空天飞行器。
距地面20km以下的范围是传统航空器主要活动区域,100km以上的太空则是航天器的运行空间。
而介于两者之间即20~100km的临近空间,该空域大气稀薄、气象活动较弱包括了大气层中对流层顶、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下边界,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平地带”,各国均未给予太多关注。
目前,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统一和融合,临近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美国、俄罗斯、欧洲、韩国、英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经费,积极开展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
但从发展总体水平上看,国外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仍处于关键技术攻关与演示验证阶段,要获得较高的军用价值仍需实现关键技术上的突破[1]。
图1 空间飞行器概念示意图临近空间飞行器特指能在近空间作持续飞行并完成一定使命的飞行器,具有突防能力强生存力高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能执行快速远程投放、侦察、监视、预警、通信中继、导航和信息干扰等诸多任务[2-3]。
按飞行速度,临近空间飞行器可分为高速飞行器和低速飞行器两类。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又可分为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高度涵盖20~100km,一般以火箭或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主要包括超声速飞机和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和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行器等,如美国的X-43A(图2)。
Oct.2007 Aerospace China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用.又比通常的航空飞行器减少 了遭到地面或航空飞机攻击的机 会: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飞行 高度一般为30~60km,通过高超 声速飞行可以实现快速全球打 击:亚轨道飞行器一般飞行在临 近空间最顶层.主要用于廉价快 速地运输有效载荷 三、各种临近空间飞行器 1.高空平台 高空平台(也称平流层平 台)是指能长时间停留在18~ 30km的平流层空域内执行特定 任务的平台系统.包括高空飞艇 和高空无人机 高空平台一般靠 太阳能提供动力.有较长的续航 时间,通常为几天、几个月甚至 几年。美空军认为,在平流层内 长时间执行任务的飞艇和无人机 可以完成目前的轨道卫星和地面 设备所进行的许多工作,从而可 以作为卫星和地面设备的补充和 替代手段 (1)工作原理 高空飞艇和高空无人机有着 不同的飞行机理:高空飞艇是一 种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由氦气填 充。靠空气的浮力漂到临近空 间,其动力系统和推进装置主要 用于水平机动和逆风飞行:高空 无人机是一种有翼飞行器.由自 身动力系统推动并靠双翼产生的 升力飞到临近空间 高空飞艇和高空无人机都有 各自的动力系统.它们具有类似 的动力方案:动力系统由电动机 和螺旋桨推进器组成。电力来自 于太阳能和再生燃料电池 这种 动力方案适合长航时准静止飞行 的飞行器 高空平台、平台 上载荷以及地面设备 等组成了高空平台系 统 高空平台的基本 工作原理见图3。当 高空飞艇或高空无人 机确定了为地面某一 特定区域服务或对该 地区进行监视或侦察 后.它就可以长时间 稳定在该地区上空的 个小范围内做准静 止飞行.一般飞行范围的直径不 会超过几十米 高空飞艇进行往 复式的飞行.而高空无人机则以 闭合的圆形轨迹进行盘旋飞行 它们的活动范围对于地面来说是 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我们认为 在这种状态下.高空飞艇或高空 无人机进行的是一种“准静止” 飞行 高空飞艇或高空无人机平 台就是在这样一种飞行状态下. 依靠平台上所携带的任务载荷执 行特定任务的 (2)主要优点 1)飞行高度有优势 高空飞艇或高空无人机一般 选择飞行在18~30km的平流层 空域内。这样的高度具有 以下几个优势: ①平流层内空气流动 相对较小.柔和的风力适 合飞行器的准静止定位 图4给出了风速随海拔高 度不同变化的曲线图 尽 管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 季节情况有所不同.但变 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②选择在这样的高度 飞行,避开了普通商用飞 机和军用飞机的飞行区 域 ③卫星轨道,特别是地球同 步轨道.必然会随着部署卫星数 目的增多而产生轨道拥挤问题. 飞艇或无人机离地面较近.且无 大范围的移动,相互影响小.可 以大量部署 ④目前大多数地空导弹、空 空导弹由于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而无法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构成威 胁.这就使得高空飞艇或高空无 人机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2)隐身性能好 高空飞艇采用无金属骨架的 软体结构.外层用防电磁波探测 的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制造,雷 达反射面较小.几乎没有雷达回
40· 中国航天2007年第1O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波和红外特征信号。很难被探测 到 据初步分析计算。飞艇平台 在顺、逆航向的雷达反射面积为 0.16m2.与B一2隐形轰炸机相 当.比战斗机的2 5mz要小得 多。 3)通信性能优良 ①覆盖区域广。一个驻空高 度为20km的飞艇.覆盖直径可 达1000kin,面积达8x10 km 。 ②与卫星、地面的通信比自 由空间衰减小、延时小。位于高 度为900km的近地轨道通信卫 星信号路径损耗是飞行高度在 30km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的 900倍。 ③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地面 分辨率与成像灵敏度高。是卫星 的几十倍 4)飞艇任务载荷大 高空飞艇任务载荷可达2t. 与卫星量级相当 5)经济I生好.使用寿命长 ①高空飞艇和高空无人机的 研制成本、发射成本和使用成本 比卫星要低得多 一艘高空飞艇 的成本一般为几百万美元到两三 千万美元:而一颗卫星的成本少 则几亿。多则几十亿美元。发射 卫星通常也要上亿美元 ②高空飞艇或高空无人机可 回收重复使用.使用寿命可达 5 1O年。 6)机动性好 ①高空飞艇和高空无人机无 需专用跑道和地面发射设备.可 以根据需要迅速部署 ②既适用于城市.也适用于 山区、沙漠和海洋 (3)主要缺点 高空平台主要存在以下缺 点:高空飞艇体积硕大。给使用 和存放造成困难:高 空无人机体积轻便, 但任务载荷小:靠太 阳能提供动力的高空 飞艇和高空无人机飞 行速度缓慢。不适合 远距离执行任务:高 空平台的地面覆盖面 积比卫星小:飞行器 受气候环境影响大, 大风力会给飞艇或无 人机的部署造成很大 困难 f4)军事应用
誊 2C预警
围 高空飞艇的预警区域 美国空军已确定了高空飞艇 和高空无人机的10个应用方向, 其中包括在GPS的协助下实施 跟踪、侦察和情报搜集等。下面 重点介绍高空平台在军事上的几 点应用: 1)军事通信 高空飞艇或高空无人机配置 通信载荷后。可为地面、海面、 低空对象提供宽带高速抗干扰及 超视距通信能力.扩大有效作战 空间 它不仅能作为军事信息网 络系统各节点间的信息中继站. 也可对高山的两侧或海上机动部 队之间的通信、保障战场上各战 斗小组间的联系起到重要作用 图5给出了卫星一飞艇通信系统 的构成 2)早期预警 为高空平台配置微波合成 孑L径雷达后,可对地面、海面、 低空飞行目标进行全天候不间 断的跟踪、监视、定位。高空 平台较地面和空中预警设备位 置高,因此视距较远,覆盖面 积较大 沿我国东海岸部署8 10个高空飞艇预警系统.即可 对东海进行长期不间断的监视 (图6)。 3)情报收集、侦察和战场 监控 在高空平台上装载光电成 像、红外成像、合成孔径雷达等
图5卫星一飞艇通信系统结构 侦察设备.可对某一特 定地区进行长期不间断 的战术侦察、战场监 控.及时获取战区情 报。 4)军事导航 应用高空飞艇或高 空无人机可以实现独立 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另一 种导航系统 在GPS 受到干扰时.这种导航 方式可以暂时代替GPS
Oct.2007 Aerospace China ·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系统为武器系统提供导航和导引 数据 5)直接作为攻击武器平台 如果在高空平台上搭载GPS 干扰设备.可以在很远距离外对 敌飞机和来袭制导武器实施有效 的GPS干扰:如果装备了小型 智能武器、常规导弹、高能激光 武器以及联合直接打击弹药等. 高空平台还可直接打击军事目 标.对上可打击在轨卫星, 对下可打击低空飞行的飞机 和地面军事设施。 (5)关键技术 高空平台涉及多项关键 技术.主要包括准静止定位 技术、材料技术、太阳能电 池和再生燃料电池技术、特 殊飞行环境下动力系统等相 关技术以及制造技术等。无 论是高空飞艇还是高空无人 目前美国正在重点进行的高 空飞艇计划是JP宇航公司的 “临近空间机动飞行器” (NS— MV)研制计划以及导弹防御局 和洛马公司的新型反导高空飞艇 计划 NSMV是一艘“V”字形 高空飞艇.主要用于监视和军事 通信.动力来自于大面积布置在 飞艇表面的太阳能电池 它的原 型机——“攀登者”长53m.宽
动力无人机.翼展为75m(波音 747翼展65m).双翼上表面覆 盖太阳能电池 “太阳神”无人 机的飞行高度为20km.速度仅 为30 40km/h.地面覆盖面积为 105km2.最长续航时间为半年。 在2001年的飞行试验中. “太 阳神”成功地飞到了30km的高 度。 2006年初.美国空军科学
飞机.作为高空平台的最大挑战 是在有风情况下的准静止定位 目前已有的技术是采用等离子推 进器和GPS定位技术.用于保 证平台在任一方向的漂移不超过 定的范围 (6)高空平台的发展现状 美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空飞 艇和高空无人机的演示验证阶 段。2005年1月.美军成功地 进行了“战斗天星”高空飞艇通 信距离扩展试验。在试验中.两 艘飞行在20km高空的飞艇将美 陆军的PRC148手持式电台的通 信距离由18.5km扩展到555km. 覆盖范围与伊拉克的国土面积相 当。2005年2月.美国空军在 施里弗一3太空战演习中首次引 入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实际上是 用于情报收集和通信保障的高空 飞艇平台 30m(图7).已经在30km的高 度成功进行了飞行实验 洛马公 司正在研制的反导高空飞艇长 152m,宽50m(图8),有效载 荷达2t.设计飞行高度为20km. 续航时间为1年.动力同样来自 太阳能 它主要应用于导弹防御 系统早期预警.此外还可用作激 光中继以及进行战场环境监控 反导高空飞艇的 首飞时间定在 2009年.预计 到2011年具备 初始作战能力 在高空无人 机方面.美国空 塔公司正在和 NASA合作研制 “太阳神”高空 无人机(图9) 它是一种太阳能 图8洛马公司的新型反导高空飞艇 咨询委员会发布临近空间飞行器 研究报告.提出了美空军近期 ( 2010年)、中期( 2020年)和 远期f2020年以后1临近空间飞 行器的发展和选择建议 报告认 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是美空军 在近期内利用临近空间低层空 域、执行持久高空监视、情报搜 集和通信中继等任务的最好选
42· 中国航天2007年第10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