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

1、《周易》观物取象

2、孔子兴观群怨

3、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4、庄子心斋坐忘

5、汉代文论

1、孔子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1)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兴‛:孔安国注:‚兴,引譬连类。‛朱熹注:‚感发意志。‛就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

‚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就是说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此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的政治的得失;

‚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就是说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

‚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变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

(3)总的看来,孔子把诗的作用区分为‚兴‛、‚观‛、‚群‛、‚怨‛,是一种素朴的说法,带有很大的相对性,暂不必一一地去确定四者的界限,重要的是从总体上去把握它,抓住孔子美学思想的特征;重视艺术的情感特征。这可说是孔子所开创的中国美学的一贯传统。孔子注重通过情感去感染、陶冶个体,使强制的社会伦理规范成为个体自觉的心理欲求,从而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孟子

孟子的文论思想。

(1)、‚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

孟子在自己‚仁政‛思想基础上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把它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是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无论是诗、乐、舞还是别的文艺,都能否要看到‚与民同乐‛。

(2)、‚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文学批评观

孟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观。在《万章》上篇中,孟子针对咸丘蒙《诗经·小雅·北山》的错误理解,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文学解释方法。孟子认为必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及诗人所处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等状况。理解一部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就必须了解作者的时代主题,这也是批评和欣赏作品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3)、‚知言养气‛说

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是其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中国文论的‚文气‛说起到了一奠基的作用。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主体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

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后世的创作,强调作家要从人格入手,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然后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3、庄子(心斋坐忘)

庄子的文论思想。

(1)、自然(朴素为美、法天贵真):文学批评标准

庄子对人为的一切均持否定态度,而对天然的事物,则给予了最大的肯定和赞扬,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秋水》),他强调‚天道自然无为‛,‚道‛是不能以认为力量去改变的自然规律,不应当以人的主观意志去任意违背它。这种思想反映在文论上,就形成为崇尚天然、反对人为的审美取向。

(2)、‚游‛、‚物化‛、‚得意忘言‛:艺术创作论

在艺术创作上要达到‚天籁‛、‚天乐‛的理想境界,庄子认为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从创作方法上说则要做到‚得意忘言‛。

4、汉代文论

(1)《毛诗序》诗大序: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2)扬雄:关于辞赋的观点:‚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1、曹丕《典论•论文》

2、陆机《文赋》诗缘情

3、刘勰《文心雕龙》

4、钟嵘《诗品》

5、沈约诗歌声律说

1、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提出了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

(1)文学作品的功用

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他肯定文章(指诗、赋、散文、应用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这就突破了前此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了文学的重要地位。

(2)作家修养和作品风格

《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以‚气‛论文和作家,是曹丕《论文》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曹丕所谓的‚文气‛,是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属于生理和心理范畴,没有伦理色彩。‚文以气为主‛尤其强调了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

(3)不同文体特点、标准

在《典论·论文》里,曹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在分析作家才能个性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提出了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四科

共计八种,其中奏议与书论属于无韵之笔,铭诔诗赋属于有韵之文。其本质相同,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情感。但在文体特征上,奏议要文雅,书论重说明,铭诔尚事实,诗赋则应该华美。雅、理、实、美,它们都是关于文体的不同风格体貌。

(4)指出文学批评应有正确态度

他指出两种错误态度: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这就是尊古卑今的观点,这在东汉的桓谭已有指出,但那是就学术而言,曹丕却专就文学再指出,也就有了新意。一是‚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这就指出了‚文人相轻‛的积习,是他的创见。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文人之间互相贬损的弊习,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且为文人之间的相处指明了正确道路。

2、陆机《文赋》

晋代文论家

提出了‚诗缘情‛说,强调了诗歌的抒情作用。

3、刘勰《文心雕龙》

(1)风骨: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

(2)神思: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指作家在想象力活跃时或处在灵感状态下进行的创作构思。它生动地描绘了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艺术想象理论的探讨上,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4、钟嵘《诗品》

南朝梁钟嵘撰。该书品评了自汉魏到齐梁共120多名作家五言诗之上下优劣,故称《诗品》。《诗品》还在序中提出了关于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即‚吟咏情性‛。提出诗歌自然和谐的标准、诗的‚滋味‛说,倡导‚直寻‛,强调诗的‚自然英旨‛,反对专事用典,主张饶有滋味的诗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体现。钟嵘《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

5、沈约诗歌声律说

首创诗歌声律说并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

第三章唐代文论

1、陈子昂《修竹篇序》

2、白居易《与元九书》

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1、陈子昂《修竹篇序》

唐初,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提倡革新文学。

2、白居易《与元九书》

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晚唐诗人司空图著。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