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习惯和高中英语教学的结合
- 格式:docx
- 大小:16.29 KB
- 文档页数:2
英美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英美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英美文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人类带来精神文化食粮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丰富着社会文化的组成。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外国文化因素,是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关键。
英美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篇1浅析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英美文学教学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1.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英美文学是一部分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
大学生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更可以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也都能获得显著提升。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英美文化课程也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中,英美文学的教学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院校缺乏对英美文学教学足够的重视。
在课程设置方面,将英美文学作为一门选修课,以往的小班讨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大班讲座的形式。
其次,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英美文学较之于古代文学以及现代文学,教师在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还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再次,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教师采用填鸭式以及讲座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对英美文学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最后,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重视传授英美文学作品的文法或者是语言知识,但严重忽视对作品深层次的内涵的挖掘,这也成为阻碍英美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所以,高等院校要想改变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对比和教学研究一、引言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对比1. 不同版本教材的文化差异在国内,高中英语教材主要分为新课标和非新课标两种版本。
在新课标教材中,对于文化的涉及更加全面和深入,包括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节日庆典等。
而在非新课标教材中,对文化的涉及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介绍和练习上。
在对比两种版本的教材时,可以发现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文化的介绍和体验,而非新课标教材则更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
2. 不同国家文化的呈现在高中英语教材中,主要涉及到的国家文化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文化。
而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
在英国,茶文化是非常突出的,而美国则更注重自由和个人发展。
在教学中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对比,才能更好地将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
3. 文化对比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对比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可以通过介绍英美两国的圣诞节传统来开展节日文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庆祝方式,同时也可以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的调研和比较,让他们在实际中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三、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生动地呈现英语国家的文化,让学生在视听和感官上都进行深入的体验。
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来讲解英美两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英语文化的学习。
2. 校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机构、使馆等地参观,亲身感受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对于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跨文化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可以邀请外教来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英语国家文化的传递。
3. 跨学科教学可以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可以通过历史课、地理课等来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综合学习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
论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文化的渗透陈巧云(泉州市第七中学,福建泉州362000)〔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文章探讨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两种文化之间建立起桥梁,进行文化渗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教材(北师大版);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渗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教社2003年7月版)明确规定: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教师不能再用大量时间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文化知识,那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
目前,教师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文化融合在一起来上课,因为缺少文化背景的语言正如离开土壤的花朵,虽然能开放,却缺少生机和活力,生命也变得短暂。
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文化教学,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一、新教材中文化渗透的具体体现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所选课程内容新颖直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材料语言地道、语料丰富,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高。
在11个模块中(5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共有33个话题。
这些所涉及话题都是学生较熟悉、较喜欢和感兴趣的,如L ife Sty les、Hero es、Celebration,Cyberspace、Adv enture、Culture Sho ck 等,并且加入文化输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学起来就感到亲切和实用。
本套教材新增了Culture Corner(文化广角)、Bulletin Bo ard(公告栏)、Unit Diary(单元日记)、(文化对比),L S(文学名著选读)等部分。
浅谈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学好英语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法知识外,更应该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因为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英美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作品既是语言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体现,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还可以了解英美文化的风土人情,从而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让学生感受到戏剧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傲慢与偏见》,让学生了解19世纪英国的社交规则和阶级观念。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语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话剧表演比赛,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演讲中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的参与,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授英美文学作品,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他们不仅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还可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
【本段字数:66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俗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这样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
“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要弄清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
”只有把握了文化背景,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在日常生活中,中西方人交际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俯拾皆是:在西方,情侣、亲人、朋友在公众场合亲吻、拥抱被视为礼仪或自然之事。
而同性之间表现过于亲密被视为不正常或Gay(同性恋)年长者被直呼其大名比称呼为“爷爷、奶奶、叔叔”更感到开心初次见面交谈的话题是天气、运动、新闻、电影或假期情况,而不是别人的年龄、职业、薪水或家庭状况。
此外,文化也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学习。
许多学生诧异在阅读或与西方人交流时,独立的每个单词都懂,就是不知句子所云。
如阅读理解中读到的“Ihavenevermetanyonesoreluctanttospendmoney,youScrooge!.这个句子没有深奥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式,但许多学生被Scrooge难住了。
其实,只要对英美文学有所了解就知道,Scrooge 这个字是从英国文豪狄更斯的小说“小气财神”中的一位吝啬鬼而来,也是圣诞颂歌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在人们的口语中广为使用。
不了解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体会其中的讽刺性,因而也欣赏不到语言在此的辛辣和美妙。
正如西方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就无法深刻理解林黛玉之美与白雪公主的美有何区别。
“可见,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交际的语言能力,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二、语言教学必须融入语言的文化背景而不能脱离文化单纯教授语言技巧文化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础。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就要了解对象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等知识。
刍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正逐步全面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新型人才。
就英语学科而言,无论从新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是试题的考查方向,都不难看出其对文化教学的重视。
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英语文化的渗透,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目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及反思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会抱怨“英语太难教了。
”“讲过多少遍了还记不住。
”学生也很委屈:“为什么我下了那么大功夫还记不住单词的用法?”“为什么我表达的并不是我的本意?”其实原因很简单,学生欠缺基本的文化意识。
长久以来英语教学偏重于语言知识,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受教师个人喜好的影响,有的教师只对文化背景作零星的介绍;有的教师虽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往往忙于讲解课文、做练习、改错,所以对此无暇顾及;还有些教师则由于自己也知之甚微,故而索性不提。
更有甚者,部分教师虽然参加了新教材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却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从思想上认识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导致学生只注意语言表面意义而不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游离于文化情境之外,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不仅在日常交际中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语用错误,写作中的“汉语式英语”也是频频出现。
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还是一味的只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把英语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而脱离文化孤立地来教学的话,我们教学的将是与教学宗旨背道而驰的无效教学。
而如果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多渗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上述的种种错误往往是可以避免的,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文化渗透的意义及重要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本身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交际性和人文性,这种特点就决定了英语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之外,更应该把语言交际和文化渗透作为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
文化教学的方法Language and culture(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的学习不可能离开文化,外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文化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拓宽学生的文化的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意识已被列入英语教学的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
为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加深学生对中英文化的差异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新课改下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将就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基本理念以及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文化教学的内涵等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
1.中外风俗对比比较英语国家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
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
2.请专家做专题报告lectures:有条件的话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等。
教师发动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资料,如广告,画报、报纸杂志、图片等,观察不同国家人的服饰等,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利用互联网,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不同场合)、住什么房子(与父母在一起还是分开住),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体育活动(有何规则),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有何禁忌(如在西方不准用中指对准别人)。
3.广泛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要想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英语文学作品能了解西方人的思维,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英美文化习惯和高中英语教学的结合
语言学家拉多曾说:“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学好语言。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因次,高中英语教学在传授话言知识的同时,加强英美文化习惯的灌输是非常重要的。
一.英美文化对高中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广义上来说,就是学习那个国家的文化,一方面是其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以文化为载体的语言知识。
高中英语学习,英美文化习惯和高中英语语言知识,两者同样重要。
因此,高中英语学习必须要尽量多的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比如,过去中国人见面常常用“吃了吗?”打招呼,那是因为在中国长期以来吃饭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但是如果这样与英美人打招呼,他们会以为这是在请他吃饭。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讲授语言中蕴藏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英语教学内容的缺陷,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运用和掌握语言的能力。
二.英美文化对高中教学的作用
学习英语不能不注意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文化,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常常发现毫元恶意的语言会使对方惊讶或愤怒,简单的一句话会使一方捧腹大笑,而另一方则全然不知其幽默所在。
如果了解了这些不同的英美文化背景,就不会产生这些误会了。
英美文化除了对口语教学及交际至关重要外,对英语教学中的其他内容,如听力、阅读及翻译写作也有影响。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听力训练上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成果却不如人意。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英美文化了解太少。
如与英美文化有关的材料,即使内容简单,有时也只是听明白了字面意思不能了解真正的内涵。
英美文化在英语阅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同样也会给阅读理解带来困难。
最常见的就是-些典故和名人名句。
中国人的典故多出自《论语》、《孟子》、唐宋诗词、四大名著及民间传说等等。
而英美人用典故也多源于文学名著、民间传说及《圣经》、莎士比亚、名人演讲等等。
例如,这句话:“When I met her again a few days later,it happened to me that she didn’t know me from the Adam.”这里有一个习语:“not know someone from Adam”.字面上看是说: “不知道某人与亚当有何区别”,实际上这个习语源于圣经中的故事,亚当是人类之祖,无人见过,所以它的意思是说“完全不知道”。
了解了这个习语的来历,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英语阅读中这样的问题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了英美文化深层次的内涵,才会真正理解类似的句子和文章。
翻译及写作能力同样离不开英美文化知识。
比如,汉语中常说“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气壮如牛”,而英语则说“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用“马”代替了“牛”。
原因是中国人向来用牛耕地劳作,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吗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成为中国人和英国人的好帮手。
由此可见,若想确切得学好翻译及写作,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知识。
三.英美文化习惯和高中英语教学的结合
在高中英语具体教学中,由于历来对于英美文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学生虽然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分数,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却不能真正流畅地运用这一语言,不能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进行交际。
如何改进这一状况,下面方法可以试一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英美文化的兴趣
学习语言是为了很好得使用它,语言运用不仅要准确,而且要得体,要能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正确地使用。
外语学习者如果有一种使用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兴趣和需要,就会产生
积极的学习情感,就能更主动地学习。
英美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助于调动教师授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起教师教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贯穿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与母语进行对比,使学生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二)加强教师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渗透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门课程中,做到随时遇到随时教授。
新课标实施后,教材在编写上有了很大的改革,每一单元都有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并且在考试题目方面也有所增加。
这样,学生学习英、美等国文化背景知识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然后才能在教学中随时把各方面的知识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下正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顺利地进行交际,真正掌握英语。
(三)引导学生阅读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章
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年够出国留学亲身体验异国文化毕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阅读就成了一条重要的了解文化背景的途径。
中国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阅读信息交流渠道极为方便。
在教学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教材,在自编教材的练习中多使用真实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文章时,引导学生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知识。
另外,高中英语新教材文章内容选配中,有不少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的能力。
高中英语新教材(高一上)自始至终贯穿着英美文化的气息,像在 UNIT1中INTEGRATING SKILLS部分中READING AND WRITING训练就介绍了有关如何在网上交友,如何发英语征友邮件,同时包括了近几年才产生的一些时尚新鲜词汇。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外籍教师
当前学校都配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了解英美文化。
另外,从学习外语的角度来讲,与讲本族语的人接触十分必要。
因此,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通过与外教课上、课下的接触直接感受到文化的差异。
四.小结
综上所述,英美文化习惯是在英、美国家产生并延续下来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英语教学和学习意义重大,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随时渗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和风俗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到一门纯正的外语。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英美文化教学,那么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就可以学生和教学结果产生双重效应,使英美文化习惯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