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暖箱出院前检查
- 格式:docx
- 大小:11.68 KB
- 文档页数:1
1.早产儿暖箱的应用一、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出生体重、孕周、日龄等基本情况,告知家长应用暖箱治疗的必要性。
2.操作者具备自身着装符合要求,掌握相关技术及知识。
3.暖箱性能完好、蒸馏水、治疗卡、温度计。
4.环境安静,避开阳光直射,冬季应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二、操作流程1.检查暖箱性能,检查电线接头有无漏电、松脱,箱体箱门有无破损或松动。
保证安全,用前清洁消毒,铺干净床单。
2.暖箱水槽内加入适量蒸馏水至水位指示线。
3.接上电源,根据患者体重及出生日龄设定中性温度,调节湿度在55%~65%。
4.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暖箱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将患者放入暖箱。
5.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记录。
三、操作指导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取得配合,告知家属患者应用暖箱的必要性。
四、注意事项1.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
2. 各项治疗、护理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搬动刺激患者,如须将患者抱出暖箱做治疗护理时,应注意保暖。
3.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处理,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4.在使用暖箱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面色、呼吸、心率、体温等。
密切观察箱温和使用情况,每班严格交接,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5. 每日清洁暖箱,更换水槽中蒸馏水,长期使用暖箱者,每周更换一次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
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6.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者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7.患者出箱前应逐渐调节箱温,以使患者逐步适应周围温度。
五、相关知识点(一)定义早产儿暖箱又称新生儿暖箱,是为早产婴儿或发育不正常的新生儿创造一个类似母体子宫的优良环境的设备, 是早产儿接受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场所。
(二)目的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新生儿暖箱、箱使用及消毒规范新生儿暖箱和xx箱的使用及消毒规范使用规范:1.在水槽内加入蒸馏水,使水面达到表记处。
备一温湿度表放于箱内一侧(避开两端),以便检查对照箱内实际温湿度。
接通电源,开启开关,指示灯显示。
调节箱内温度按钮,进行预热。
2.待温度升至32~33℃,稳定后将患儿放于箱内(不加盖毯子或被子)。
根据患儿的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
3.婴儿入箱后,所有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如哺乳、换尿布、观察病情及检查。
操作可从边门和袖空伸入进行,尽量少开箱门,以免箱内温度波动。
必须出箱检查治疗者,应注意在保暖的操作下进行。
4.患儿入暖箱后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并做好记录。
在患儿体温升至正常前,应每小时测量一次。
注意保持体温在36~37℃之间,维持箱内相对湿度。
5.维持箱内清洁。
⑴暖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清水擦拭暖箱内,箱外用250ppm含氯消毒剂擦拭。
应随时将奶渍、葡萄糖等污渍擦拭干净。
每周更换暖箱一次,以便清洁消毒。
要定期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查消毒的质量。
培养有致病菌时应将暖箱搬出,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⑵湿化器水箱使用水要每天更换,以免滋生细菌。
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应每月清洗。
若有破损,需立即更换。
⑶患儿出箱后,暖箱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
6.使用中的暖箱应随时观察使用效果。
如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7.暖箱不易放置在阳直射、有对流风及取暖设备处,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8.要掌握暖箱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要定期检查、维修、监测(6个月监测一次)。
如有失灵、漏电等应立即断电检修,保证绝对安全使用。
9.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10.出暖箱后的处理:①切断电源;②放掉水槽内蒸馏水;③用500ppm含氯消毒剂擦拭箱体内外,清洁暖箱和xx箱,备用。
消毒规范:1.专人管理暖箱和xx箱清洁消毒工作。
2.做好暖箱的清洁消毒工作。
放置应避开风口、阳直射、取暖设备处。
早产儿管理指南一、出生前的准备在早产儿出生前,医院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适宜的暖箱、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等。
同时,医护团队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制定好早产儿出生后的初步处理方案。
二、出生时的处理1、保暖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将其放置在预热好的辐射保暖台上,用温热的毛巾包裹,减少热量散失。
2、呼吸支持评估早产儿的呼吸状况,如有呼吸窘迫,应及时给予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
3、初步评估快速对早产儿进行身体状况的评估,包括心率、呼吸、肤色等,判断是否存在窒息等紧急情况。
三、住院期间的管理1、体温管理保持早产儿的体温稳定至关重要。
暖箱的温度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和病情进行调节,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在 365 375℃之间。
2、呼吸管理密切监测早产儿的呼吸情况,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根据需要调整呼吸支持的方式和参数。
对于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可采用刺激足底、使用咖啡因等方法进行处理。
3、营养支持(1)肠内营养尽早开始微量喂养,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
对于吸吮和吞咽功能差的早产儿,可采用管饲喂养。
(2)肠外营养在肠内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应及时补充肠外营养,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4、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
早产儿的病房应定期消毒,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5、神经系统监护定期进行头颅超声检查,监测早产儿颅内出血、脑积水等情况。
同时,进行神经行为评估,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异常。
6、视网膜病变筛查对于出生体重小于 2000 克或胎龄小于 32 周的早产儿,应定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7、听力筛查早产儿出院前应进行听力筛查,对于未通过筛查的早产儿,要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干预。
四、出院后的管理1、家庭环境准备早产儿出院回家前,家长应准备好清洁、温暖、安静的居住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 24 26℃,湿度在 55% 65%。
2、喂养继续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保证早产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襄阳市中心医院护理部版本:2.0 修订:1 生效日期:2016年1月16日
主题:早产儿暖箱应用护理质量标准编制人:张小红审核人:杨志敏
文件编号:HLB-ZL-BZ-096 批准人:何小明第1页共3页
五十七、早产儿暖箱应用护理质量标准
项目内容标准分扣分标准扣分原因实得分
一、操作目的1、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
定。
2、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5 操作目的回答不全扣2分
二、评估患儿1、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体温、体重、胎龄、面色、
精神反应及皮肤完整性)。
2、告知家长应用暖箱治疗的必要性。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三、实施要点实施步骤:65
1、仪表:符合要求。
3 仪表不符合要求扣2分
2、操作用物:温箱、婴儿床单、体温表、润滑油、
湿纸巾、酌情备尿裤、手足保护套、速干手消毒剂等。
3 用物缺一项扣0.5分
3、操作步骤:
1)双人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3 未双人核对医嘱扣2分
2)选择合适温箱,在水槽中加入蒸馏水至标记处。
3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3)接电源,检查暖箱性能是否良好,铺床单。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根据患儿情况设置温湿度,预热温箱。
10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早产宝宝出院标准早产宝宝出院标准是指早产儿在医院接受治疗后,达到一定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指标后可以安全出院。
早产宝宝因为出生时身体未完全发育成熟,需要在医院接受特殊的护理和治疗,直到身体状况稳定才能离开医院。
早产宝宝出院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安全,让他们在出院后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康复。
早产宝宝出院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体征稳定,早产宝宝出院前,必须保证其生命体征稳定,包括呼吸、心率、体温等指标正常。
这是早产宝宝能否出院的首要条件,只有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早产儿离开医院后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2. 体重增长良好,早产宝宝出院前,需要确保其体重增长良好。
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轻,需要通过医院的特殊护理和营养补充来促进体重增长。
只有在体重增长良好的情况下,早产宝宝才能有足够的体力和免疫力来适应家庭生活。
3. 健康检查合格,在确定早产宝宝可以出院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其各项身体指标符合出院标准。
这包括心肺功能、视力听力、骨骼发育等方面的检查,只有在各项指标合格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早产宝宝可以安全出院。
4. 家庭护理能力,在确定早产宝宝可以出院后,医院会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护理培训,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护理能力来照顾早产宝宝。
家庭护理能力是早产宝宝出院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在家庭条件和护理能力合适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早产宝宝在家得到良好的照顾。
总结来说,早产宝宝出院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需要综合考虑早产儿的生命体征、体重增长、健康状况和家庭护理能力等方面。
只有在各项条件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早产宝宝可以安全出院。
对于家长来说,也需要密切配合医院的护理和治疗,确保早产宝宝在出院后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康复。
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早产宝宝的出院标准,为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负起责任,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早产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注释]评分等级:Ⅰ级表示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与患儿家属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评估不够准确,操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患儿家属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评估不准确,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患儿家属沟通少。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1.早产儿暖箱应用的目的(1)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
(2)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2.注意事项(1)严格交接班。
(2)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3)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
(4)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处理,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5)在使用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6)长期使用暖箱的患儿,每周更换一次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
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一次。
(7)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8)患儿出箱前应逐渐调节箱温,以使患儿逐步适应周围环境。
3.患儿入箱后的护理(1)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患儿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度。
(2)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需暂时出暖箱接受治疗检查时要注意保暖。
(3)放入暖箱的新生儿最初2h内应每隔30—60min测体温1次,同时注意四肢温热情况;体温升至正常后可每4h测体温1次。
(4)每日应在固定时间测量患儿体重1次。
(5)对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布类)均需要高压灭菌消毒。
(6)水箱内蒸馏水应每日更换1次,暖箱应每周消毒1次。
(7)注意查看暖箱使用情况,做好交接班。
4.患儿出箱前的准备(1)逐渐降低暖箱温度,最后切断电源。
(2)在室温24—26℃情况下,患儿于不加热的暖箱中能维持正常体温且吃奶正常即可出箱。
(3)准备出箱时,应为患儿穿好衣服、盖好被子。
32周早产儿出院标准1.稳定的体温调节能力:32周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出院前,他们的体温应能够在适宜的范围内保持稳定,不需要额外的保温措施。
2.稳定的呼吸功能: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32周早产儿在出院前需要能够自主呼吸,而且呼吸频率和氧气饱和度应在正常范围内。
3.成功进食:早产儿的吮吸和咀嚼能力较弱,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和喂养技巧。
32周早产儿在出院前需要成功进食,能够维持足够的体重增长和营养摄入。
4.健康的体重增长: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低,需要通过逐渐增加体重来补充婴儿在子宫内发育不足的缺陷。
32周早产儿在出院前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重增长趋势,没有明显的体重下降或停滞。
5.稳定的血糖水平:早产儿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葡萄糖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32周早产儿在出院前需要能够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不需要额外的葡萄糖补充。
6.无重要的呼吸支援:早产儿可能需要呼吸支援设备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32周早产儿在出院前需要能够摆脱重要的呼吸支援,只需要轻微的辅助呼吸措施。
7.强壮的免疫系统: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感染。
32周早产儿在出院前需要具备较为健康和强壮的免疫系统,能够抵抗日常病原体的侵袭。
8.检查结果正常:32周早产儿在出院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脑超声波检查、眼底检查等。
这些检查结果应该正常,没有明显的器官发育问题或疾病。
除了以上的出院标准,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影响早产儿的出院时间,如早产儿的家庭环境和照料能力,以及医疗设施和家庭的协调安排。
最终的出院决定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根据每个婴儿的具体情况做出。
早产儿暖箱出院前检查
没有足月生的宝宝都叫早产儿,因为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宝宝不得不早早的来到人世间,体会人间温暖。
由于各项身体机能没有发育完全,早产儿的体质要差于足月宝宝,刚出生时需要在暖箱中观察。
早产儿暖箱出院前检查什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
早产儿出院前检查什么?
1、测量宝宝的头围,检查囟门,并用手指触摸口腔顶部,以证实腭部完整,无腭裂现象。
2、用听诊器听婴儿的心脏和肺部,以查明这些器官是否正常,同时检查婴儿的脉搏。
3、用手触摸婴儿的肚子,以检查腹部各器官大小是否正常。
4、检查生殖器官有无异常。
男宝宝要检查两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
5、轻轻地来回活动宝宝的四肢,并检查两小腿和两脚是否对称,两腿是否等长,两脚有无畸形。
6、把婴儿的两腿向上弯起并轻轻地让两腿做兜圈活动,以查两侧髋部有无脱臼。
7、用拇指在婴儿背部由上向下顺序触压,以确认脊椎骨是否排列正常。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1、保暖: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发育成熟度及环境温湿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适度保暖,提倡“袋鼠式护理”方法。
2、避免感染:接触早产儿前和换尿布后洗手,减少亲友探望,每次喂奶后清洁和消毒奶具,居室每日开窗通风。
保持脐部干爽清洁,若发现脓性分泌物或脐轮红肿,及时就诊。
3、提供适宜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静,光线明暗要有明显昼夜区别,帮助早产儿建立昼夜节律。
注意早产儿体位,避免吸入或窒息。
4、预防接种:按照《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相关要求进行预防接种。
早产儿暖箱出院前检查什么?上面小编对早产儿出院检查做出了介绍,相信大家看过之后都了解了,只有早产儿身体各项检查都没有问题后,才能出院回家。
早产儿在出院之后,家长们也需要注意护理好,注意保暖,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