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组织架构
- 格式:doc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9
李家超:不做“口号式”的行政长官作者:来源:《新传奇》2022年第28期李家超表示,他不是一个“口号式”的行政长官。
他准备成立4个由4位高级别官员领导的跨部门小组,将根据香港社会实际状况,带领香港走出跨代贫穷、土地房屋等困局,解决民生问题。
7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2财新夏季峰会上表示,新一届特区政府施政方针之一,是全面提升香港竞争力。
而在其提出的四大政纲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为民解困。
那么,具体怎么做?有何亮点?“我不是一个‘口号式’的行政长官”在谈及有哪些“困”要解时,李家超说:“香港的很多問题涉及的层次很深。
要解决这些难题,我觉得要同心同德,凝聚力量。
”李家超表示,他不是一个“口号式”的行政长官。
他希望整个香港团结起来,产生协调效应。
在竞选的过程中,他就感受到很多智慧出自民间,且不同阶层需要进行合作。
他以困扰香港多年的房屋问题为例说:“房屋问题涉及很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环节的困难,如果只是香港特区政府去工作,或许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但如果把民间有能力的人招揽来一起工作,便可把这些问题解决得更好更快。
”李家超还表示,根据《202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显示,香港特区政府效率名列前茅,获得了世界认可。
他期望香港公务员在执行方面做出成绩,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基本法23条立法问题,李家超表示,近期,不少国家有一些新的措施保障国家安全,非常值得参考。
政府将针对香港面对的实际国家安全风险,去做一个完善的立法工作。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意味着回归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很多已经大学毕业了。
今后,香港将如何通过教育等途径让香港年轻人产生更多对家国的认知?李家超表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大概在两年前,香港特区政府就已经在教育方面加大了工作的力度:一是在课程方面进行改进,加入了中国历史、宪法、基本法、国家制度、香港国安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青少年的活动中也加入了更多认识祖国的内容,让年轻人对国家有更多的认识;二是对教师进行培训。
香港警队组织架构1. 引言香港警队(Hong Kong Police Force),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察机构,负责维护香港社会的治安与秩序。
香港警队是一支高度专业、严谨有序的警察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组织架构逐渐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香港警队的组织架构,包括各个层级的职能和职责。
2. 总体组织架构香港警队整体上分为四个层级:总队、分区、警区和警务部门。
2.1 总队总队是香港警队的最高层级,负责整体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
总队下设多个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行动部等,分别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行动策划等工作。
2.2 分区分区是香港警队的中级层级,主要负责各个地区的警务工作。
香港分区划分为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分别对应香港的三个主要地区。
每个分区下设多个警区。
2.3 警区警区是香港警队的基层组织单位,负责实施警务工作。
每个警区下设多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由若干个警务站组成。
2.4 警务部门香港警队设有多个专门的警务部门,包括刑事部门、交通部门、内部安全部门等。
这些部门负责处理各个领域的警务事务。
3. 各层级的职能和职责3.1 总队总队担负着整体规划、指导和协调的职责,主要职能包括: - 制定香港警队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 - 指导和协调各个分区、警区和警务部门的工作; -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 - 定期评估香港警队的绩效和效能。
3.2 分区分区负责各个地区的警务工作,主要职能包括: - 组织和指导各个警区的工作;- 监督和检查各个警区的工作执行情况; - 协调不同警区之间的资源配备; - 参与地方社区的安全建设和犯罪预防工作。
3.3 警区警区是香港警队的基层组织单位,主要职责包括: - 组织和实施警务工作,包括巡逻、调查和处置突发事件等; - 维护治安秩序,处理违法犯罪行为; - 开展社区警务,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 - 参与地方社区的犯罪预防工作。
3.4 警务部门香港警队的警务部门负责处理特定领域的警务事务,主要职能包括: - 刑事部门:负责侦破各类刑事案件; - 交通部门:负责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 - 内部安全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香港警队的内部安全; - 情报部门:负责收集和分析情报,为其他部门提供支持。
香港基本法23条内容介绍香港基本法23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3条,该条款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必须立法禁止任何对中央政府的颠覆、分裂、颠覆国家政权、阻挠中央政府施行的言论、行动或组织等活动。
23条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3条全文如下:1.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下,应依法采取措施,防范和制止任何颠覆、分裂国家、亵渎国旗国徽、暴力恐怖活动、组织在港进行的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属破坏性的政治活动,并对这类活动负责。
2.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建立特别机构,专门负责维护国家安全。
3.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别机构的工作范围和组织机构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别机构的负责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命,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5.香港特别行政区应根据需要与中央政府的有关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向其提供必要的协助。
23条的重要性和意义23条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23条的几个重要方面:1. 维护国家安全23条要求香港特别行政区采取措施,维护国家安全。
这是任何主权国家都必须做到的,而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也要承担这一责任。
维护国家安全可以防止任何对国家政权的颠覆、分裂,以及对中央政府的颠覆行动。
2. 保护社会稳定23条的目的之一是保护香港的社会稳定。
如果在香港出现暴力恐怖活动或破坏性的政治活动,将会对香港的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23条强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应采取措施制止此类活动,并对其负责。
3. 维护国家尊严23条还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应防止任何亵渎国旗国徽的行为。
国旗和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亵渎国旗国徽等行为是对国家尊严的侵犯。
香港特别行政区负有责任保护国家尊严,维护国家形象。
4. 建立维护国家安全机构为了有效执行23条的要求,香港特别行政区需要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的特别机构。
第1篇一、引言廉政公署,作为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独立监察机构,自1985年成立至今,在维护香港社会稳定、促进廉洁行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廉政公署法律规定是廉政公署运行的基础,本文将围绕廉政公署法律规定展开论述,包括其法律地位、职能、运作程序、法律依据等方面。
二、廉政公署的法律地位1. 法律依据廉政公署的法律地位主要来源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廉政公署条例》。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59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廉政公署,负责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而《廉政公署条例》则对廉政公署的组织架构、职能、运作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2. 独立性廉政公署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性,不受任何政府部门、政治团体或个人的干预。
这种独立性确保了廉政公署在调查和处理违法行为时,能够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三、廉政公署的职能1. 调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廉政公署的主要职能是调查和打击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通过调查,揭露违法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 促进廉洁行政廉政公署还承担着促进廉洁行政的职能。
通过开展预防腐败工作,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公务员的廉洁意识,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3. 提供咨询服务廉政公署还向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私营企业等提供有关廉洁行政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腐败风险。
四、廉政公署的运作程序1. 接报案件廉政公署接到有关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的举报后,将进行初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2. 立案调查立案后,廉政公署将组织调查小组,对案件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中,廉政公署有权采取搜查、扣押、传唤、拘传等措施,获取相关证据。
3. 调查终结调查结束后,廉政公署将撰写调查报告,提交给廉政专员。
廉政专员根据调查报告,决定是否将案件转交给律政司提起公诉。
4. 追究法律责任律政司根据廉政公署的调查报告,对涉嫌违法的人员提起公诉。
法院依法审理案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填空题1.港、澳与广东省相邻,是人多地狭的地区。
气候为亚热带_气候。
2.港澳地区经济特点:_第三产业_____产业发达。
香港是__国际贸易中中心、运输______中心、_ 金融_____中心、_信息服务____中心、旅游_中心。
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_博彩旅游业_____。
通过香港这个自由贸易港,内地可以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香港_贸易_____事业的发展。
3.港、澳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___一国两制_________”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_____制度,港澳实行_资本主义_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
行政区划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堂区”作为行政区划单位,澳门半岛共有五个堂区(包括花地玛堂区、花王堂区、望德堂区、风顺堂区)。
氹仔岛属于嘉模堂区,路环岛属于圣方济各堂区,此外还有一个路氹填海区。
二.单选题1、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于( B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A. 1997年7月1日B. 1999年12月20日C. 1999年7月1日D. 1997年12月1日2、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于( A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A. 1997年7月1日B. 1999年12月20日C. 1999年7月1日D. 1997年12月1日3、 ( D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A. 1981年12月19日B. 1982年12月19日C. 1983年12月19日D. 1984年12月19日4、( D ):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澳门1999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A. 1981年12月19日B. 1982年12月19日C. 1983年12月19日D. 1987年4月13日5、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自此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廉政公署百科名片香港廉政公署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恰如良医诊病,一下捏住了政府机构的痼疾所在,香港由此才真正迎来了廉洁的黄金时代,成功地实现由乱到治的历史必转变,并成为公认的世界最廉洁的地区之一。
香港廉署破案如神,并能屡屡扳倒高官,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其反贪经验引起了全球关注,反贪模式也为全球反贪机构所效仿。
可以说,精确的职能定位、合理的制度设计、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科学的程序保险,为香港成就“廉政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隐藏]廉政公署香港廉政公署(ICAC)澳门廉政公署(CCAC)1.香港ICAC简介2.香港廉署-架构介绍3.香港廉署-有效运作的制度保证4.香港廉政公署-成立背景5.香港廉政公署对贪污“零容忍”廉政公署香港廉政公署(ICAC)澳门廉政公署(CCAC)1.香港ICAC简介2.香港廉署-架构介绍3.香港廉署-有效运作的制度保证4.香港廉政公署-成立背景5.香港廉政公署对贪污“零容忍”∙ 6.香港廉政公署-重大案件∙7.挑剔香港廉署∙8. 香港“廉记咖啡”∙9.香港总调查主任指挥课程∙10.香港廉署-培训及设施∙11.香港廉署-历任专员∙12.香港廉署-总部大楼∙13.义工组织∙14.香港廉政公署-所有影视作品一览∙15.关于香港廉政公署的书籍[编辑本段]廉政公署香港及澳门都设有廉政公署。
[编辑本段]香港廉政公署(ICAC)全称: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ICAC)简称:廉署英语: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即ICAC,性质:是香港一个专门打击贪污的独立执法机构前称:香港回归中国前称为“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成立时间:1974年2月14日成立原因:当时由于香港的政府部门贪污问题严重,警队情况犹为严重,因此才有廉政公署的出现。
部门:廉政专员行政总部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区关系处独立咨询委员会:贪污问题谘询委员会、审查贪污举报谘询委员会、防止贪污谘询委员会、社区关系市民谘询委员会经典广告词:◆“香港,胜在有ICAC”◆“廉署保密,密密实实”引用:『挣钱并不是错,错的是你怎样挣钱,公平不代表每个人都赚一百元,公平是说你有赚一百元的能力,就能赚一百元;你有二十元的能力,就能赚二十元,这就是公平。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法律教育网 法律精英的成长基地 司法考试辅导《宪法》第三章第八节讲义4第八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本节内容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主要依据。
澳门与香港有不同规定者,会做特别提示。
一、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一)中央管理的特别行政区的事务1.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1)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香港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
(3)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4) 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对外事务权限包括:①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代表,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同其直接有关的外交谈判;②可以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以“中国香港”或“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③以适当的形式和名义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④对于国际协议的适用有发表意见权;⑤签发特别行政区护照和其他旅行证件的权利,并有实行出入境管制的权力;⑥中央人民政府协助或授权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各国和各地区缔结互相免签证协议的权力;⑦可根据需要在外国设立官方或半官方的经济和贸易机构的权力,但行使此项权力需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⑧经中央批准,外国可以特别行政区设立领事机构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机构。
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
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驻军人员除须遵守全国性的法律外,还须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驻军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
3.任命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中央人民政府依法任命特区行政长官及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以及澳门检察院检察长。
“一国”面临的挑战——从香港看“一国两制”本课程第二专题《现代法治国中的主权问题》多处内容与我国“一国两制”制度密切相关,如居留权之争、司法主权之争、法律适用问题等等,无不涉及到在实施该治国方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本文将以香港为例对我国真正实现“一国”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以便为其解决提供一定思路,以期真正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1.香港问题的复杂性香港问题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香港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的统一,关系到香港的繁荣稳定,也关系到英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甚至也关系到外国资本的在港利益。
香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虽然香港是由于英帝国通过殖民战争从中国强占,是非正义,但是,它又已经经过了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时期,并具备一定形式上的法律依据,即一系列的双边条约。
对中国而言,这是明显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现实的发展水平上,由于香港人民的辛勤劳动,以及各种具体的历史条件,香港在英国治理之下,特别20 世纪60、70 年代以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中国内地。
以此为理由,国际上一些人(主要是英国政府的当权者)否认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否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企图阻挠中国政府和人民收回香港。
英国政要摆出强权姿态,想挟英国与阿根廷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的余威,以其发达国家的实力地位,逼迫中国接受现状或者保留在港的特殊利益。
针对中国的主权要求,先是提出“三个条约有效论”,后又提出一个折中方案,要求中国“以主权换治权”。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撇开英国单独确定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和方式,既会损害英国在港政治经济利益,也会破坏英国的国际形象,势必引起英国的激烈反对,导致外国对港投资发生动摇。
即使能够按期收回香港主权,也会危及香港的繁荣稳定,不利于香港同胞的利益,也不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香港问题不经过斗争是不能顺利解决,斗争也得讲究艺术。
面对香港复杂的境况,邓小平巧妙地以“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兼顾社会主义中国、英国、中国香港及外国在港资本等多方面的利益,实现了“多赢”。
国务院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唐英年等20人
任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07.06.23
•【文号】国人字[2007]66号
•【施行日期】2007.06.23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
正文
国务院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
唐英年等20人任职的通知
(国人字〔2007〕66号)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提名,国务院2007年6月23日决定,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下列主要官员:
任命唐英年为政务司司长;
任命曾俊华为财政司司长;
任命黄仁龙为律政司司长;
任命俞宗怡(女)为公务员事务局局长;
任命曾德成为民政事务局局长;
任命李少光为保安局局长;
任命林瑞麟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
任命周一岳为食物及卫生局局长;
任命陈家强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任命孙明扬为教育局局长;
任命林郑月娥(女)为发展局局长;
任命马时亨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
任命郑汝桦(女)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
任命张建宗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
任命邱腾华为环境局局长;
任命黎栋国为入境事务处处长;
任命袁铭辉为海关关长;
任命汤显明为廉政专员;
任命邓国斌为审计署署长;
任命邓竟成为警务处处长。
国务院
二○○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具体产生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96.08.10•【文号】•【施行日期】1996.08.10•【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具体产生办法(1996年8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条为筹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以下简称“推选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推选委员会全部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共400人。
其组成必须具有广泛代表性,分为四部分人士,即:工商、金融界100人,专业界100人,劳工、基层、宗教等界100人,原政界人士、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100人。
第三条推选委员会的成员应包括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前曾在香港行政、立法、咨询机构任职并有实际经验的人士和各阶层、界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士。
推选委员会的委员以个人身份参加推选委员会,并以个人身份履行职责。
第四条推选委员会委员必须符合以下资格和条件:(一)年满18周岁;(二)符合基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资格和条件;(三)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四)愿意履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筹委会有关决定规定的推选委员会的职责,即推举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和选举产生临时立法会议员。
凡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人和虽未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但符合基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资格和条件的外籍人,均符合上列第(二)项的规定,有资格和条件被提名为推选委员会委员人选。
第五条推选委员会组成的前三部分即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基层、宗教等界的委员,按照以下办法选举产生:(一)报名凡有意从上述三个部分参加推选委员会的人,应向其所属团体(政治团体除外)报名;如未参加任何团体,则工商、金融界的人应向本行业内的团体报名,专业界的人应向本专业内的团体报名,劳工、基层、宗教等界的人应向本界别的有关团体报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发展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发展路径和特色。
本文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对香港和澳门的发展进行探讨。
经济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都以旅游业、金融业和贸易业为主导产业。
香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服务业,以其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在亚洲地区率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
澳门则较晚开始发展旅游业,自2004年底取消博彩垄断后,博彩业成为澳门的支柱产业。
同时,澳门还在发展开放性的服务业,尤其是会展和展览业。
虽然两地都是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达地区,但发展模式略有不同。
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是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建立了健全的法制和行政机构,强调经济自由度,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实现高度开放和自由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
澳门特别行政区则基于一个自主管理的博彩业,同时扩大旅游、会展和其他服务业的比重。
在经济发展方面,两地的特色都是在不同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社会发展在社会发展方面,香港和澳门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问题。
例如,两地的社会结构越来越向中上层倾斜,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仍然存在,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
除此之外,两地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社会问题。
香港的人口密度很大,由于土地紧缺等原因,社会安全压力较大。
而澳门则因为其特殊的地缘政治位置和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中心城市和外围区域的差距等问题。
文化发展在文化方面,香港和澳门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香港一直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早期有多个不同族群的移民涌入香港,使得香港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而澳门则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独立的法律制度和语言文化也体现着不同的特色。
此外,两地的文化发展也与政策的推动和人民的积极性紧密相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澳门特别行政区则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两地的市民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1998.06.18•【文号】国办发[1998]63号•【施行日期】1998.06.1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63号1998年6月18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设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是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务的办事机构。
一、主要职责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密切关注和研究香港、澳门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其他社会动态,为中央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策略提供情况和建议。
(二)统筹、协调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官方的工作联系及业务往来,审批或会同审批有关官方往来事项,商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有关部门和地方之间的各种会晤、合作、互助机制及办法;对各部门、各地方贯彻执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情况进行必要的督促检查。
(三)负责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联系;承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事项;安排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向中央人民政府述职;受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的要求,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京办事处提供工作协助等。
(四)负责内地因公赴香港、澳门人员的审批,办理《往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证》,授权并指导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此项工作;审核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访问香港、澳门的事项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组织架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
本条目为香港政治系列之一
宪制文件
▪
▪
▪《中英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行政长官:梁振英
▪行政长官办公室
▪行政会议(成员)
▪政府(组织架构)
▪政府总部(所在地)
▪政治任命官员
▪公务员
▪议会:立法会
▪现届立法会(成员)
▪选举方式:
▪地区直选
▪功能界别
▪区议会(第二)
▪
▪司法机构
▪香港法律制度
▪香港法例
▪香港法院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部门除首长行政长官外,由以下各部份组成:
▪司长:负责制订主要政策及执行重要工作(如财政、法律)
▪政府总部:由所有决策局组成,是香港政府的行政决策总部
▪决策局(或政策局):负责制订特定范畴的政策(如运输、保安、卫生等),及监督属下部门工作
▪部门:实际执行政策
•
•
•
•
•
•
•
[编辑]司长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律政司司长:袁国强
律政司司长虽然包括在问责制内,但由于只负责法律事务,根据香港政府习惯不视作行政官员[来源请求]。
[编辑]决策局(政府总部)
“三司十二局”是司长及决策局的统称,前身是“三司十一局”。
自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于2002年7月1日实施主要官员问责制起,传媒便开始使用此称谓。
[编辑]部门
通常称为“署”(如卫生署)或“处”(如香港警务处)、极少数称为“局”(如税务局)。
当中大部份向所属的决策局局长负责,有的直接向司长负责(如行政署向政务司司长负责),亦有的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如廉政公署和审计署)。
当中部份部门之主管(如入境事务处处长)须由行政长官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编辑]历史
主条目:香港政府决策科局演变
香港政府一直至1970年代初依然是两层架构,部门直接向布政司负责;布政司署虽然有负责研究相关政策之官员,但职位比部门首长低,部门首长往往坚持要与布政司讨论,事无大小均由布政司决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为此时任港督麦理浩委任麦健时顾问公司寻找对策。
该公司于1972年发表《麦健时报告书》,建议之一就是将权力下放,在布政司和部门之间加入“决策科”,负责制订政策,并由各有关部门负责执行[2]。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后,政府部门架构大致承袭英治时期,只是名称有所变动,主要是将原“布政司署”改称为“政府总部”;“决策科”改称为“决策局”、“资源科”改称为“资源局”。
其时共有13个决策局及2个资源局,决策局分别为政制事务局、教育统筹局、规划环境地政局、运输局、工务局、卫生福利局、民政事务局、房屋局、保安局、工商局、文康广播局、经济局及财经事务局;两个资源局分别为公务员事务局及库务局。
其后部份部门曾被整合,当中较重要的是1998年成立新的决策局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及解散文康广播局;和2000年成立的环境食物局,规划环境地政局改名为规划地政局及将市政总署及区域市政总署解散,并以新成立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食物环境卫生署取代。
2002年7月1日,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实施高官问责制,决策局首长弃用以公务员晋升的方式,改用政治任命,局长须承担政治风险;而则原局长改称常任秘书长,维持公务员擢升的原则。
决策局因此被彻底重组,重新设立11个决策局,外界将之与三位司长合称“三司十一局”。
当时的十一局包括公务员事务局、政制事务局、教育统筹局、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卫生福利及食物局、民政事务局、房屋及规划地政局、保安局、工商及科技局、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
被批评得较多的是决策的重组方式,例如将原来关系不大的环境及运输合于一局;外界普遍认这是由于2001年环境保护署否决九铁的落马洲支线穿过塱原湿地,董为免类似的尴尬情况再出现,于是将两个相关部门置于同一局长之下。
董建华自己也承认决策局合并的方式“不太科学”。
到了2007年7月1日,曾荫权在200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中连任行政长官,决策局轻微改动,变成12个决策局,外界改称为“三司十二局”。
其后在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后,当时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提出“三司两副司十四局”[3]。
但在立法会会议中,否决提早审议架构重组,使新架构未能在同年七月一日以新架构就职。
[4]
[编辑]1997年主权移交后决策局变迁
注:除主要政策范筹外尚有其他细微工作调整,请参阅有关决策局条目[编辑]参考文献
1. ^ 1.01.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组织图.
2. ^.hk/yr01-02/chinese/hc/sub_com/hs51/papers/hs510507c
b2-1822-3c.pdf
3. ^候任行政长官与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新闻公报,政府资讯中心,2012
年5月4日
4. ^优先处理政府重组架构决议案遭立法会否决,香港电台,2012年6月21日
5. ^临时市政局及临时区域市政局解散
6. ^董建华连任行政长官,推行问责制
7. ^曾荫权连任行政长官
▪政府公布主要官员名单,香港政府新闻公报,2007年6月23日
[编辑]外部链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组织图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网站▪香港主要官员
▪常任秘书长及部门首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