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晶莹教授临床应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小儿阴虚诸症拾遗
- 格式:pdf
- 大小:315.33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解痉法与滋阴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对比观察目的对比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在使用“解痉法”和“滋阴法”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阴虚肺热型患儿,分为2组,一组使用以麻杏石甘汤加减的“解痉法”治疗,另一组使用以养阴清肺汤加减的“滋阴法”治疗,观察2组用药后4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随诊6个月,观察其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4周后,“解痉法”组总有效率达98%,“滋阴法”组总有效率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无不良反应者,随访6个月,“解痉法”组无复发者;”滋阴法”组复发者1例。
结论“解痉法”具有更为明显的疗效,但二者在治疗上各有利弊。
标签:解痉法;滋阴法;麻杏石甘汤;养阴清肺湯;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 A),又名“隐匿性哮喘”,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唯一症状的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刺激性干咳,夜间和/或清晨出现或加重,在呼吸道感染、冷空气、烟尘、运动后等多种外界因素[4-5]刺激下更甚,经抗感染治疗后未能得到临床明显的疗效,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此病易演变为典型哮喘。
现代临床上多使用西医的雾化疗法进行治疗,且可取得极佳的临床疗效,但随着大多数患儿家长开始顾虑使用西药治疗后所致的一些副作用,开始更为接受中医中药的对症治疗。
笔者自2017年1月—2017年9月跟随本院门诊专家学习,根据其各自的治疗经验发现,治疗此病基本可分为两种方法:解痉法和滋阴法,其中解痉法的用药是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加减,滋阴法的用药是在养阴清肺汤的基础上加减。
笔者根据这两种方法收集使用这两种方法治疗的本院儿科门诊CV A阴虚肺热型患儿病历,并分别归为”解痉法”组和“滋阴法”组,疗程4周,并对这些患儿进行了6个月的随诊。
经过观察后发现,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的解痉法可在临床上取得相对明显的疗效,同时发现这两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也是各有利弊,现总结如下。
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应用养阴清肺汤效果探讨作者:李立政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应用养阴清肺湯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88例患儿,均是于2017年12月-2020年2月在我院中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按时间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前44例应用养阴清肺汤治疗,后44例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病情改善时间。
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相较西药组更好,通过表1了解,两组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中药组患儿的病情改善时间相较西药组更短,通过表2了解,两组差异很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应用养阴清肺汤效果更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养阴清肺汤;孟鲁司特;小儿;支原体肺炎;慢性咳嗽【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因为儿童的各项身体机能还未发展成熟,身体的免疫系统还十分薄弱,因此非常容易患小儿支原体肺炎。
患有此病的患儿常常会出现气促、咳嗽、发热的症状,如果不第一时间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会导致病情继续发展,进而加大临床治疗难度。
有文献显示【1】,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应用养阴清肺汤效果更明显,本文随机选择88例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详细方法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88例患儿,均是于2017年12月-2020年2月在我院中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按时间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前者44例患儿,后44例患儿,中药组患儿男性23例,而女性则21例,西药组患儿男性24例,而女性则20例;中药组患儿均龄(6.52±1.76)岁,西药组患儿均龄(6.67±1.53)岁。
所选患儿均符合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诊疗要求,排除肝功能障碍和肾功能障碍的患儿,以上数据较为接近,可比。
盛丽先教授临床应用养阴清肺汤举隅
王海云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8)006
【摘要】[目的]总结盛丽先教授运用养阴清肺汤的经验.[方法]以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感染后血小板减少症、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3则医案探讨其疗效,总结运用养阴清肺汤的病证特点.[结果]盛师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和病易热化伤及肺胃之阴的病理特点,运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后,上述3例患儿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盛丽先教授紧密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证运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小儿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总页数】2页(P714-715)
【作者】王海云
【作者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 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
【相关文献】
1.盛丽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儿科肾脏疾病举隅 [J], 王艳;盛丽先
2.盛丽先和法治疗儿科病证验案举隅 [J], 王海云
3.盛丽先教授运用升降散结汤治疗小儿乳蛾病验案四则 [J], 陈会芳;钱孝静;王其莉;朱永琴
4.盛丽先临床应用封髓丹举隅 [J], 童一心
5.盛丽先教授运用养阴清肺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经验 [J], 郭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门』阴虚干咳清燥救肺汤加减清燥救肺汤加减(源于《医门法律》,印氏加减)[方药组成] 冬桑叶lO克,桑白皮15克,杏仁10克,麦冬12克,阿胶珠10克,枇杷叶lO克,沙参l5克,黑芝麻l0克(打),生石膏30克(先下),石斛10克。
[功用] 清热润肺。
[主要症状] 咳喘无痰,或咳吐白色泡沫,质轻而粘,甚难咳出,咽干口燥,颊热面赤,口渴思饮,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因燥热伤肺,故咳喘无痰,肺热伤阴,致“肺热叶焦因而成痿”。
故咯吐白沫。
其白沫的特点:第一是中间不带痰块;第二是胶粘难出,第三是必须同时伴有口燥咽干;第四是白沫之泡,小于粟粒,轻如飞絮,结如棉球,难以咯出。
必须与痰饮严格区分。
水泡之痰,咳之易出,落地成水,乃水饮所成,因寒而生;白色泡沫,系蕴热耗伤肺阴所致。
质轻而粘,甚难咳出,比之干咳无痰,燥热更甚。
故痰饮与白沫,一水一沫,一为寒湿,一为燥热,临床必须详细辨识,不可混淆。
[适应证] 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行放射治疗后等。
[加减法] 鼻塞流涕、咽痛,可加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以清热解毒。
如咳喘阵作,可加僵蚕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地龙15克(以上可任选一、二味),以定风脱敏。
[验案] 陈某,男.3O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56692。
初诊:1992年4月14日。
主诉:感冒咳嗽1O余天。
病史:因感冒后咳嗽10余天x线胸透(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予抗生素、止咳药等效果不佳。
现症干咳无痰,由于剧咳,彻夜不能眠.受寒后咳嗽尤甚,检查:x线胸片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血常规:WBC8.7×109 /L,N 0.76,L 0.23,E 0.1,Hb 151g/L。
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
舌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滑.辨证;肺热燥咳。
冶法:清肺润燥止咳处方;桑叶10克,桑白皮12克,杏仁10克。
地沙参1 5克,生石膏3O克(先下),浙贝母10克,阿胶珠10克,炙枇把叶12克,麦冬12克,黑芝麻10克(打),桔梗1O克.生甘草l0克。
中医儿科学——阴虚咳嗽证——沙参麦冬汤——阴阳解析
沙参麦冬汤——阴阳解析
阴虚咳嗽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方药:《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
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每日服二次。
解析:
阳性药:扁豆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沙参、玉竹、桑叶、麦冬、花粉
君药:沙参
扁豆:甘,微温。
归脾、胃经。
健脾化湿。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南沙参:甘,微寒。
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玉竹:甘,平。
归肺、胃经。
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麦冬:甘、微苦,微寒。
归肺、心、胃经。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天花粉:苦、微甘,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阴性药物多,阳性药物少,以阴性药物为主,针对热证;君药功效以养阴化痰为主,针对实证;阳明病。
方剂中,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养阴润肺化痰;桑叶, 疏散风热;扁豆,健脾化湿;生甘草,清热护胃。
诸药合用以养阴润肺化痰为主,疏散风热为辅,兼顾健脾化湿。
适用于咳无痰,喉痒声哑者。
2021年11月第28卷第22期白虎汤加减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肖 琦 钱 雄 陆玉廷 李宗起白虎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有辛寒清热之效。
方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用于阳明热证,临床常为一派气分热盛的症状,如大热、大汗、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等表现。
但常因阳热亢盛,而汗出过多,气随汗泄,皮肤疏松,故在一派热实之证中,亦可见背恶寒的表现。
此方在辛寒清热基础上,润以滋燥,则阳明热证服之可安。
本方以石膏味辛而大寒,知母辛苦寒而润,二药配伍,可将热邪由肌表外透,又可潜消于中,故可治阳明热盛;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可防石膏、知母大寒伤胃;诸药合用,为清泻阳明热证之主方。
笔者常以此方治疗儿科病症,心有所得,兹将白虎汤之运用举案于下,以求证于同道。
1 流行性感冒患儿男,9岁,因“发热两天”于2018年11月17日就诊。
患儿反复发热,口渴,不恶寒,自汗,咳嗽痰黄,头痛,舌红,苔黄,脉洪大。
乙型流感核酸检测阳性。
血常规示:WBC 10.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6×109/L,淋巴细胞计数4.7×109/L;CRP 13.2mg/L。
证属阳明气分热盛之证。
治拟清热生津。
方用白虎汤加味治疗:知母、蔓荆子各10g,石膏25g,甘草3g,粳米15g,菊花6g;两剂,用1500mL水煮之,待米熟后,去渣取汤,平分成3份,早、中、晚温服。
11月19日复诊,患儿热退,余症均缓解,胃纳减少,舌淡红,苔白,脉细。
考虑脾气虚,予四君子汤加味:太子参、茯苓、炒白术、焦六曲、炒谷芽各10g,炙甘草3g。
5剂,水煎温服,一日两次。
11月25日三诊,患儿胃纳增,舌淡红,苔薄白,脉平。
按:流感为外感时邪毒疫,疫毒性烈,易于传播,故起病急。
本证患儿邪犯气分,故发热、自汗、不恶寒,毒热上炎,则见头痛。
小儿肺脏娇嫩,故邪毒易于犯肺,可见咳嗽痰黄。
舌红、苔黄、脉洪大均为气分大热之表现。
方中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善能清热,以制气分内盛之热,并可止渴除烦;知母味苦性寒质润,可助石膏清热生津;上两味药相须为用,加强清热生津之效。
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6月第6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6201945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效果赖炜(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广东佛山528100)摘要目的:探究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50例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75例。
两组均釆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在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养阴清肺汤加减;临床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识码:B 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包括干燥性咽炎、干燥性鼻炎等,临床上表现为咽部或鼻部出现干燥感,经检查局部病灶黏膜干燥。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虽然西医常规疗法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总体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将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归为“喉痹”“鼻槁”的范畴,目前主要采用中药治疗21。
临床上对于养阴清肺汤治疗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报道较少,本次研究建立在以往报道的基础上,以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50例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评估养阴清肺汤加减方治疗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是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50例耳鼻咽喉科干燥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75例。
养阴清肺法在肺系疾病临证拓展应用中的治法及机理探微郑海生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4(17)1
【摘要】养阴清肺法是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重要方法,以其养津液、润肺燥、清虚火治疗临床常见的肺热、肺火、阴虚肺燥证。
根据临证实践及肺臓藏象功能特点,养阴清肺法不仅针对肺阴不足、肺燥失润证,且对肺火内郁、痰火郁肺证中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百日咳、支气管炎、咽炎,其可固本清邪,引浊外出,减轻痰火内郁对肺体的损伤,固护肺臓宣发肃降功能,加快疾病痊愈。
同时依据中医心肺相关臓腑病机及邪浊在肺的特点阐述养阴清肺法在肺火与痰火证型中发挥作用的中医机制,促进中医有效方剂和常见治法治则在当代病证结合中的拓展应用。
【总页数】4页(P173-176)
【作者】郑海生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浅析治风法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2.温肺法在慢性肺系疾病临证中的意义及应用
3.茆俊卿教授健脾补肺法论治慢性肺系疾病临证经验
4.从脏腑相关理论浅谈肺系疾病中医“调肝理肺”治法
5.温肺化饮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阴清肺汤加味治虚火喉痹
何建英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00(022)004
【摘要】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虚火喉痹的疗效.方法:将虚火喉痹病例31例随机分为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组和雾化吸入对照组两组,每个疗程5天,共接受两个疗程的治疗.结果: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养阴清肺汤加味方对减少虚火喉痹复发有效果.
【总页数】2页(P314-315)
【作者】何建英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14
【相关文献】
1.小儿虚火喉痹治验2则 [J], 崔国有;宋泽新
2.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虚火喉痹30例 [J], 吴江
3.自拟清咽利喉汤治疗虚火喉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郝桂莹
4.虚火喉痹证治 [J], 张雪梅
5.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喉痹63例 [J], 吴红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科:热哮——养阴清肺汤加减(吕同杰方)热哮——养阴清肺汤加减(吕同杰方)【组成】生地黄30g,玄参24g,麦冬18g,杭白芍15g,黄芩15g,桔梗9g,麻黄9g,杏仁9g,生石膏45g,桑白皮24g,川贝母9g,山豆根15g,枸杞子3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功效主治】润肺化痰,通宣泻热。
适用于风、热、燥、暑等阳邪,引动肺中内伏之热痰,或阴邪入里化热之实痰热哮证。
症见:哮喘每因感受阳热邪毒而发作,憋喘气促,喉中痰鸣,咳痰黄稠,口咽干燥,或有面赤发热,或有五心烦热,便秘尿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方解】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杭白芍养阴润肺和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宣肺平喘;枸杞子、桑白皮益肾纳气;黄芩、山豆根、桔梗、川贝母清肺化痰。
共奏清肺降逆、化痰平喘之效。
【加减】伴寒热错杂,阴阳俱虚者,加鹅管石、干姜、肉桂。
【验案】丁某,女,15岁。
1992年8月19日初诊。
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阵发性喘憋,多在午后及夜间加重,并伴有鼻流清涕,喷嚏,每以夏秋季节发作频繁。
曾做过敏原测定,对真菌、兽毛、灰尘等8种物质过敏,但应用脱敏及各种西药疗效皆不理想。
近月余天天发作,午后加重,晨起减轻。
舌质淡红,苔白,脉细。
双肺散在哮鸣音。
拟以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黄30g,玄参24g,麦冬15g,炙麻黄6g,杏仁9g,石膏30g,紫苏子15g,葶苈子9g,甘草6g,枸杞子15g,鹅管石15g,赭石15g,牛蒡子9g,蝉蜕15g,胆南星9g,生龙牡各15g。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服6剂,哮喘、流涕大减,发作减少,双肺偶有哮鸣音。
以上方去鹅管石,加重枸杞子30g,加石韦30g,继服6剂,哮喘发作缓解。
为巩固治疗,服拔夙散加减,每次9g,日2次,1料即病情稳定。
随访1年余未犯。
附:拔夙散加减见上方。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加减养阴清肺汤治疗久咳20例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聂梅华2005-9-21摘要: 笔者于2001~2003年在门诊中,运用加减养阴清肺汤治疗久咳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玄参、白芍、百部、生地各15g,麦冬、山栀子、桃仁、川贝母各10g,龙利叶12g,甘草6g。
随症加减:夜间咳甚者加桑白皮、地骨皮。
3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笔者于2001~2003年在门诊中,运用加减养阴清肺汤治疗久咳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般资料20例均门诊病人,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70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1月;服药时间最长者3周,最短者1周;X线胸片肺纹理增粗9例,血象白细胞偏高6例,X线胸片和血象均无异常5例。
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玄参、白芍、百部、生地各15g,麦冬、山栀子、桃仁、川贝母各10g,龙利叶12g,甘草6g。
随症加减:夜间咳甚者加桑白皮、地骨皮;兼气促者加生脉散;肺热偏盛者(血象白细胞增高)加红条紫草。
此方药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1周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X线片检查肺部清晰。
有效: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0例中痊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
4 典型病例患者,女,48岁,2002年9月10日就诊。
咳嗽10月余,咳嗽时牵引两胁胀痛,3天因食辛辣之品后咳嗽加剧,伴有声嘶、咽干,干咳无痰,大便干燥,每天午后咳嗽至深夜2时后渐停,口服和静脉滴注抗生素,服中药等均未见显效。
诊见:面色晦暗,语声嘎哑,呼吸微促,舌红干、舌尖起芒刺,苔薄白,脉细,右寸关无力,左关脉滑。
查血WBC7.6×10 9 /L,N0.66,L0.33。
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
西医诊断:支气管炎。
中医辨证阴虚肺燥,烁津劫肝。
养阴清肺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5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的效果评价胥媛【摘要】目的探析采用养阴清肺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5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n=27例)与联合组(n=28例).单药组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养阴清肺汤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单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高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患儿应用养阴清肺汤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建议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01【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养阴清肺汤;孟鲁司特;小儿;支原体肺炎;慢性咳嗽【作者】胥媛【作者单位】许昌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许昌 4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7由于儿童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机体免疫系统较薄弱,故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概率较大[1]。
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常以发热、气促以及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可逐渐发展为难治性小儿支原体肺炎[2]。
本文旨在观察应用养阴清肺汤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n=27例)与联合组(n=28例)。
全部患儿均已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临床症状多以气喘、发热、咳嗽为主。
单药组中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05±1.04)岁,平均病程为(2.02±0.03)个月;联合组中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76±1.45)岁,平均病程为(2.56±0.7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