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司法考试民法笔记: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司法考试民法笔记: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

2015司法考试民法笔记: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司法考试民法中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的知识。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共同行为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仅需一方意思表示还是必须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

1.概念。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仅由一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类行为的特点是不需要相对人的同意,该行为即告成立。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有的是有相对人的, 如遗嘱、代理权授予、无权代理的追认等,还有的是无相对人的,如抛弃所有权等。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类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是:必须有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且必须相互结合、彼此一致。合同是双方行为的典范。

共同行为,也称多方行为,共同民事法律行为是多数当事人平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共同法律行为与双方法律行为的区别于:双方法律行为的意思虽然达成一致, 但意思内容却相对应,例如,买卖中买者是要物付钱,卖者是交物收钱; 而共同法律行为的意思一致则为平行的,而不是相对的,例如合伙、法人 I 合并、股东决议、公司章程等。共同法律行为对人类的群体生活有特别的认识和说明价值,如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竞技体育中的竞赛规则等, 都是参与者的共同意思表示,其本质是契约行为。

2. 区分意义。法律对三者的成立要求有所不同, 单方行为只要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即足够; 双方行为需要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仅有意思表示没有达成一致的, 行为仍不成立:共同法律行为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内容是平行融合的,有时候有差异时,按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

(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依发生的效果是身份关系抑或财产关系,区分为身份行为与财产行为。

1.概念。身份行为是发生身份变动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中有单方行为,如辞去委托监护,也有双方行为,如收养、协议离婚等;财产行为是发生财产变动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有物权行为,如抛弃、交付等,也有债权行为,如买卖、承揽合同等。

2.区分意义:

(1适用法律不同,身份行为适用身份法的规范,财产行为适用财产法规范。如收养适用亲属法规范,买卖适用合同法等。

(2法律限制不同,身份行为涉及伦理关系,法律有较多的限制,如离婚合同不得代理、收养人的年龄限制等,而财产行为自由度相对高些,只要有民事行为能力即可为之。

(三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1.概念。对于财产性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根据当事人是否因给付而取得对价,可以分为有偿和无偿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注意, 只有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才存在有偿与无偿的问题,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不存在有偿或无偿的问题。有偿民事法律行为是双方当事人各因给付而取得对价利益的行为,即约定各方当事人均需履行义务,并获得有对价利益的权利。买卖、租赁等合同就是有偿行为。所谓对价或对价利益, 是按市场法则判断当事人在交易中各得其所, 而不是按观念判断的绝对均等。

无偿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 对方当事人不给予对价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双方不形成对应报偿关系。赠与、使用借贷等都是无偿行为。

2.区分意义:

(1有的民事法律行为就其性质来说只能是有偿的,例如买卖、租赁等,如果一方取得物却无须支付对价,那就是赠与了,还有住他人房屋不需给付租金, 那就不再是

租赁,而是使用借贷了。所以, 赠与、使用借贷等行为必然是无偿行为。但有的合同就其内容来说, 既可以是有偿的, 也可以是无偿的。如运送、保管、委托等,其究

竟是有偿还是无偿,须由当事人约定。如果当事人没有有偿或者无偿的约定,双方争议时,就依法律、交易习惯解释。

(2意思表示瑕疵的效力不同,因显失公平等意思表示有瑕疵的行为, 为有偿行为, 无偿行为本身就是没有对价给付的,不能用显失公平撤销。

(3承担法律责任的要件不同,在无偿行为,义务人因不获对价,承担赔偿责任通常以重大过失为要件,如合同法第 374条规定,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在有偿行为, 当事人负担的义务属于取得对价利

益的给付, 有一般过失时就要承担责任。

(四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在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中,根据民事法律行为在意思表示之外,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成立要件,可以把民事法律行为分为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

1.概念。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行为, 它

不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 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是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之外, 还

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有交物这个

特点,又被称为要物行为。

2.区分意义。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仅有意思表示,行为还不算成立,只有当按照该意思表示完成标的物交付时, 行为才告成立, 才能发生设定民事权利义务的效

果。实践性行为因意思表示完成,还不能发生效力,所以,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

例外,通常须按约定或法律规定确定。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保管、定金、质押等合同就属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此外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如未有约定的,应认定其为诺成性行为。

(五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必须依照一定方式实施,可以把它分为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1.概念。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实施的行为。一定的方式常见的有书面形式、履行登记手续等。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不拘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 即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行为的形式,只要该行为意思表示合法,行为即可生效。

2.区分意义:

(1要式行为须有约定或法律规定。要式行为在于强调民事法律行为的郑重性, 一方面为表彰和强化行为的效力, 另一方面也是有利于产生纠纷时便于对事实的证明。但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应该包括意思形式的自由, 按照自己行为、自己责任的原则, 法律很少再干预当事人的行为方式, 只在个人行使权利涉及他人义务、公共利益或重大民生事务时, 才要求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以要式

方式进行。即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为要式,须有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为限, 否则为不要式。我国担保法中规定的抵押、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房屋买卖须登记, 以及合同法中规定的建设工程合同须采用书面方式,都属于要式行为。

(2要式行为的效力。要式行为如未完成特定形式, 该行为不成立,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合同法第 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这一个例外规定, 应该能适用于所有的债权合同。

(六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在财产行为中,依法律行为的效力区分,可分为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1.概念。处分行为是直接发生财产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行为。处分行为的结果是权利的移转(交付物之行为、权利内容的缩小或改变(设定地役权、权利上设定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