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国内外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3.13 KB
- 文档页数:2
胃癌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进展胃癌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癌症,常常给患者和医生带来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崭露头角,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胃癌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进展,包括中医治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以及饮食与心理疗法等领域的创新方法。
一、中医治疗的崭露头角在胃癌治疗中,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拔罐等。
其中,中药疗法在中西医结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癌细胞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外,中医治疗还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平衡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二、靶向治疗的新突破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胃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突破。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一些靶向药物,如赫赛普汀和雷帕替尼,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同时减少了许多化疗的副作用,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
三、免疫疗法的应用免疫疗法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
对于胃癌治疗,免疫疗法的应用也有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主动攻击癌细胞,这一治疗方法已经在一些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免疫疗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胃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四、饮食与心理疗法的综合应用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饮食与心理疗法在胃癌治疗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合理的饮食对于维持患者的体力和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专业的营养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减轻化疗期间的不适感。
此外,心理疗法也对胃癌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常常伴随着情绪上的波动和压力。
心理治疗和支持团体可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结语胃癌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前景:介绍当前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吸引了广泛的科研兴趣和投资。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抗肿瘤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各类中药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新药物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科研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抗肿瘤机制。
未来,中药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继续挖掘中药资源,发现新的药物候选物质,提高活性成分的纯度和稳定性,以及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都将为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多机遇。
此外,加强临床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推动中药抗肿瘤药物向前发展,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带来新的希望。
一、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1. 中药的多样性: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包括草本植物、动物性药材和矿物药物等多种类型。
这些中药资源中的许多已经被用于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如连翘、黄芪、山楂等。
中药的多样性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2. 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发现:科研人员不断努力,致力于从中药中分离和鉴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一些活性物质,如白藜芦醇、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已经显示出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侵袭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3. 中药的多靶点效应:中药往往具有多靶点的效应,可以同时干扰肿瘤细胞的多个生长和增殖途径。
这种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中药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等多种方式来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4. 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许多中药抗肿瘤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或者在部分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这些临床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中药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正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一些中药药物,如清宁颗粒、曲妥珠单抗等,在特定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已经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为中药抗肿瘤药物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草药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研究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是其治疗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治疗肿瘤的方法。
其中,中草药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中草药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研究。
一、中草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中草药作为一种自然界提供的药物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介绍中草药的使用。
在治疗肿瘤方面,中草药也有着长期的应用历史。
早在汉代,《伤寒杂病论》中就有中草药治疗肿瘤的记载。
而在宋代,中草药治疗肿瘤的应用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当时,中医界出现了很多以中草药为基础的肿瘤治疗方案,例如《金匮要略》、《千金要方》、《丹溪心法》等等。
二、中草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和进展近年来,中草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进展。
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草药对肿瘤治疗有着明显的作用。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中草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以下是中草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和进展的几个方面:1. 中草药的药理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草药对肿瘤治疗的作用。
有科学家对不同组份的中草药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得出结论,对照药物治疗表明中草药经常有相应的功效,不仅能够减少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疗效,而且还能缓解疼痛和早期的癌症原发。
2. 中草药的临床研究由于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的差异,中草药的临床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
但是,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一些科学家通过设计双盲随机对比试验,或是与传统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逐步证实了中草药在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探索中草药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中草药的分子诊断技术中草药的治疗方式比较复杂,其主要治疗机制是通过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进程来实现治疗效果。
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中草药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手段。
例如,在使用某些中草药治疗肿瘤时,对于这种中草药物的剂量、治疗时间等方面,可以使用分子诊断技术提前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掌握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二)2024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二)引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前沿进展。本文将继续探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向。
正文:一、综合疗法的应用1.手术与放疗的协同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最常见的方式,而放疗则可以迅速杀灭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
2.化疗与靶向治疗的结合:化疗可以针对乳腺癌的全身病灶,而靶向治疗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3.中西药物的联合应用:中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化疗副作用的作用,与现代药物的结合可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1.HER2靶向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如Herceptin、Perjeta等药物的应用,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2.内分泌治疗:乳腺癌中的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来延缓疾病进展和提高生存率,如使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Aromasin等药物。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如PD-1和PD-L1抗体的应用已经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二)20244.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应用: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阻止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如Avastin等药物的应用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5.多靶点治疗:针对乳腺癌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多靶点治疗的新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辅助治疗的创新1.中医辅助治疗:通过中医的调理,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治疗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2.恢复治疗: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包括体力恢复、精神调适和社会支持等方面,以提高生活质量。
3.心理和心理治疗:乳腺癌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提高治疗效果。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
一、传统抗肿瘤药物在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中,传统药物如化疗药物曾经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发挥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大,常常对正常细胞也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脱发、恶心、呕吐、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例如,烷化剂类药物如环磷酰胺,通过与 DNA 发生共价结合,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抗代谢类药物如 5-氟尿嘧啶,能够干扰核酸的合成,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
尽管这些传统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非特异性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为明显。
二、新型抗肿瘤药物1、分子靶向药物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分子靶向药物应运而生。
这类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中的靶点,如特定的蛋白质或基因,从而更加精准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例如,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对于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而不断生长。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
PD-1/PDL1 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自身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CTLA-4 抑制剂如伊匹木单抗,也在黑色素瘤等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3、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和展望摘要:中医治疗肿瘤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一直以来在对肿瘤进行治疗所使用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但我们所做的成绩还未达到让人认可的地步。
文章阐述了我国利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在利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当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指出了我国未来在对肿瘤进行治疗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肿瘤治疗中医治疗肿瘤中西医治疗肿瘤【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60-01利用中医治疗肿瘤是我国医学界的特色,而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则是我国医学界的优势[1]。
但是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当中,无论是利用中医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都未取得应有的成绩,自然也未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因此,对于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方法,我们必须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将以往的不足加以改正,吸取治疗当中的有效经验,争取做出让国际医学界认可的成绩,以让国际医学界人士也能够认识到中医证的理论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
1人类疾病治疗的方法在对人类疾病进行治疗时,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治疗:病因学治疗、病理解剖学治疗以及病理生理学治疗[2]。
1.1病因学治疗。
病因学治疗法是一种比较基本的疾病治疗法,它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疾病治疗法。
病因学治疗主要是从病因产生的原理来对疾病的产生及发展进行消除。
但其只适用于病因比较单一且明确的疾病,对于肿瘤这种病因不明确且发病机理不清楚的疾病,其就不能发挥多大作用了。
1.2病理解剖学治疗。
病理解剖学治疗是指利用手术、物理学或是化学等方法将所需要进行治疗的部位进行直接破坏或是消除,其主要是对患者的最终结构性病变进行靶向治疗[3]。
其是现阶段西医临床治疗肿瘤的最主要方式。
除此之外,其对于很多其他类型的疾病也有着很好的疗效,比如说治疗冠心病可直接利用激光将粥样硬化斑块给消除等。
1.3病理生理学治疗。
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研究肿瘤是现代医学中一个较为常见的恶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虽然现代医学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其治疗方法往往带来副作用,且对一些晚期患者效果不佳。
因此,人们开始关注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成果。
一、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肿瘤是由于气血瘀滞、湿热蕴结、痰浊阻滞等因素导致的。
传统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扶正祛邪:中医认为,肿瘤是一种外邪侵入导致的疾病,因此治疗肿瘤首先要扶正祛邪,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2. 活血化瘀:中医强调肿瘤是气血瘀滞所致,因此要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消散瘀血。
3. 健脾化痰: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和痰浊有关,因此要通过调理脾胃,健脾化痰,清除体内的痰浊。
二、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研究案例。
1. 黄芪治疗肝癌的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黄芪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毒性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同时,黄芪还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养血的作用,可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 当归治疗乳腺癌的研究:当归是中医中药中常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
研究发现,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
3. 细辛治疗肺癌的研究:细辛是一味具有辛温的中药,被用于肺癌的治疗中。
研究发现,细辛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细胞凋亡。
同时,细辛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症状,缓解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以上只是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研究中的几个例子,实际上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还有很多药物和方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中药治疗肿瘤要因人而异,不同的患者需要针对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相比于传统的放化疗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
抗肿瘤药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技术的快速发展,抗肿瘤药物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是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这种药物能够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发挥作用,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BRAF突变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开发出来的BRAF抑制剂在治疗黑色素瘤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其次是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在临床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此外,还有RNA干扰技术、细胞生物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也正在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开发。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不仅体现在药物的创新上,还包括药物的制备工艺、给药途径、治疗方案等方面。
针对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样性,研究人员通过将多种不同的抗肿瘤药物结合使用,形成联合化疗方案,以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另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改变药物的制备工艺和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可以更加精确地释放到肿瘤细胞附近,提高药物的疗效。
在临床应用方面,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治疗逐渐得到重视。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选择更加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临床试验也在不断地进行,新的抗肿瘤药物被不断地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逐渐普及,如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治疗等。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领域,需要不断地投入研究资源和人力物力。
未来,我们期待新的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出现,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战胜肿瘤疾病。
同时,也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摘要】从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两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免疫学在众多的对肿瘤治疗方法的探索中,各种治疗方式的结果大多不如预期有效[1],而传统的化疗药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可以用于临床的有效成分激发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一直是多年来学术界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国传统医学不但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与西医相比,中医更重视整体认识疾病发生的条件,强调“治未脖。
中医认识到正虚是疾病的重要内因,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虚学说已被现代医学认识和成认。
西医比较能融合现代科学成就,认识病症具体、深入。
越来越多的意向认为中西医应当互相补充,但如何互相补充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们认为,这种结合或补充,不但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摸索,而且还应同时解决理论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被国际医学界认可。
现将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1对非特异性免疫抗肿瘤的影响机体免疫机能状态的异常及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肿瘤细胞及其产生的肿瘤性免疫抑制因子往往导致荷瘤机体免疫机能低下,由于肿瘤细胞抗原性较弱或抗原调变等因素导致肿瘤特异性免疫往往难以奏效,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所构成的机体肿瘤免疫监视中的第一道防线。
1.1中西医联合对巨噬细胞抗肿瘤的影响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
将其用专利方法制备出Ha-F榄香烯复合瘤苗HSP70〔HSP70HTV〕,分析其对小鼠腹腔或脾脏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抗免疫作用的机制,发现HSP70HTV免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分泌TNF的能力高于HSP70BG免疫小鼠的脾脏巨噬细胞,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亦明显增强,由此得出结论[2],HSP70HTV免疫诱导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活性。
16综
述
Summarize
当代医学 2013年4月第19卷第12期总第311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Apr. 2013,Vol.19 No.12 Issue No.311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3.12.009
作者单位:山东 271000 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张光明 耿平 张学伟 张继鹏 王征 梁婷)
近五年国内外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张光明 耿平 张学伟 张继鹏 王征 梁婷[摘要] 本文以中国知网、pubmed为主要平台,通过检索2009~2012年间有关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的临床报道,归纳整理并概述了近五年中西
医结合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分析表明,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及循证医学研究极大的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模式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放化疗及手术等抗肿瘤治疗疗效,减少转移及复发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认同。[关键词] 中医药;药理;中西医结合;肿瘤
中药较西药相比,虽然杀灭癌细胞的能力较弱,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辅助抗肿瘤治疗。目前,中医药治疗肿瘤在中国已经被肿瘤患者广泛接受,得到了我国肿瘤学界的认可,并受到国际上的关注。本文就近五年来国内外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Jiang Y等[1]进行的一项纳入了50例晚期NSCLC患者前瞻性随即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组EORTC QLQ-LC43(P<0.05)及TTP(87d vs 64d,P=0.063)显著好于西医治疗组。Guo L等研究显示[2],相比于单用NP方案治疗组,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组虽不能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提高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但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厌食、疼痛、焦虑的发生率。一项入组了371例生存期超过10年的乳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3],应用中医药作为补充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总的生存质量。2 减少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Nishioka M等研究发现[4],济生肾气丸能够显著减少复发或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OLFOX6方案化疗所引起的2~3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两者合用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Dou YQ等[5]研究显示地芎汤能够减少放射治疗相关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减轻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Loo WT等[6]研究显示红景天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免疫力,并减少化疗相关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3 增强放化疗及手术等抗肿瘤治疗疗效Sagar SM[7]认为,放化疗增敏剂和保护剂在达到临床有效剂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很大毒性,而许多中草药将会是有效的放化疗增敏剂和保护剂。一项囊括了29个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8],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提高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缓解率,并减少治疗相关的骨髓抑制发生率。Wu GL等[9]研究显示金龙胶囊联合TACE(经皮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的卡氏评分。4 减少转移及复发Liu YX研究[10]显示相比于单纯化疗,益气补肾口服液联合化疗能够有效减少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Yang YF[11]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222例根治性手术后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3、4年复发/转移率显著少于西医治疗组(χ2=12.117,P=0.000),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也显著延长(26.5个月 vs 16.0个月)。Liu S等[12]研究显示乳癌术后方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显著减少5年复发率,预后影响因子包括阳性淋巴结数目、初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患者身体状态以及雌激素/孕激素表达水平。5 延长生存期Ouyang H等[13]研究显示,加服中草药对延长伴肝转移或肝外转移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临床数据总结。Yen Y等[14]进行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显示,PHY906联合化疗有可能提高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9.2个月,亚洲患者疗效好于非亚洲患者(16.5vs 6.2个月,P=0.03)。Yu Y等[15]进行的一项非随机对照研究显示,TACE联合中药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较单用TACE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9.2个月(95% CI:6.94~11.46)vs5.87个月(95% CI:4.21~7.52)],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为41.2%,18.4%及9.6%。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验及临床实践,中医在抗肿瘤治疗中取得长足发展,随着临床上中药联合化疗药物同时应用不断增多,在相互促进抗肿瘤疗效的同时,一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效应,药物之间的交叉作用尚未明确阐明,中药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是否会增加原有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出现新的不良反应?因此,一方面要加大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投入,进一步阐明中医药抗肿瘤的生物机制以及与化疗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另一方面,针对目前临床应用中药抗肿瘤治疗具有随意性,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特点,对具有明确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及复方制剂开展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索并制定标准化用药方案级疗效评价体系,促进中医药抗肿瘤治疗的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1] Jiang Y,Liu LS,Li CJ.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gimen as the maintenance therapy on time to prog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1,31(10):1311-1316.[2] Guo L,Bai SP,Zhao L,et al.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injection integrated with 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J].Med Oncol, 2012,29(3):1656-1662.[3] Ma H,Carpenter CL,Sullivan-Halley J,et al.The roles of herbal remedies in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long-term breast cancer survivors--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BMC Cancer,2011,11(6):222.[4] Nishioka M,Shimada M,Kurita N,et al.The Kampo medicine, 17
综
述
Summarize
当代医学 2013年4月第19卷第12期总第311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Apr. 2013,Vol.19 No.12 Issue No.311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3.12.010
Goshajin-kigan,prevents neuropathy in patients treated by FOLFOX regimen[J].Int J Clin Oncol,2011,16(4):322-327. [5] Dou YQ,Yang MH,Wei ZM,et al.The study of early application with Dixiong Decoction (地芎汤)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hin J Integr Med,2010,16(5):411-416. [6] Loo WT,Jin LJ,Chow LW,et al.Rhodiola algida improves chemotherapy-induced oral mucosit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10,19(1):91-100.[7] Sagar SM.Can the therapeutic gain of radiotherapy be increased by concur-rent administration of Asian botanicals[J].Integr Cancer Ther, 2010,9(1):5-13. [8] Dong J,Su SY,Wang MY,et al.Shenqi fuzheng, an injection concocted from Chinese medicinal herbs,combined with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J Exp Clin Cancer Res, 2010,29:137.[9] Wu GL,Zhang L,Li TY,et al. Short-term effect of combined therapy with Jinlong Capsule an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o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and its influence on serum oste-opontin expression[J].Chin J Integr Med, 2010,16(2):109-113.[10] Liu YX,Jiang SJ,Kuang TH,et al.Treatment with yiqi bushen koufuy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metastasis of stomach cancer--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28 cases[J].J Tradit Chin Med, 2009,29(4):263-267.[11] Yang YF, Ge JZ, Wu Y, et al.Cohort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relapse and metastasis of 222 patients with stage II and III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radical operation[J].Chin J Integr Med.2008,14(4):251-256.[12] Liu S, Zhao J, Liu J,et al. Effects of Ru'ai Shuhou Recipe on 5-year recurrence rate after mastectomy in breast cancer[J].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2008,6(10):1000-1004.[13] Ouyang H, Wang P, Meng Z,et al.Multimodality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 using chem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and/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J].Pancreas,2011,40(1):120-125.[14] Yen Y,So S,Rose M,et al.Phase I/II study of PHY906/capecitabine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nticancer Res,2009,29(10):4083-4092.[15] Yu Y,Lang QB,Chen Z,et al.Prognostic analysis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mula for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hin Med J (Engl). 2009,122(17):1990-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