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现场转播节目制作》实践课程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192.01 KB
- 文档页数:4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参考学时:48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24 参考学分:2.5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电视节目制作是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网络技术)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基本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通过分组分别承担电视节目制作不同角色,学会合作,最终完成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片的制作。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摄影与摄像技术基础、美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教育传播学。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讲绪论一一影视节目制作简述一、教学内容学习影视技术的重要性;影视作品制作的工艺流程:(1)影视的酝酿阶段;(2)筹备阶段;(3)拍摄阶段;(4)、后期制作阶段二、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把握影视节目制作的工艺流程。
三、重点、难点重点:影视作品制作的工艺流程。
难点:如何酝酿、筹备、拍摄、后期制作一个影视节目?第二讲电视节目制作概况一、教学内容1•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与方式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电视制作技术、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以及对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工作效率要求,了解实况直播、影片制作、录像制作及其采用的ENG、EFP和ESP方式。
三、重点、难点重点:电视节目制作手段、方式难点: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中的录像制作第三讲ENG工作方式一、教学内容1•摄录一体机概况(1)分类(2)数字摄像机和性能2•摄录一体机的使用(1)摄录一体机的构成(2)摄录一体机的调节3•前期拍摄要点(1)摄录一体机操作要领(2)拍摄注意事项(3)摄录一体机的保养二、教学基本要求熟悉数字摄像机及其性能,掌握摄录一体机操作要领,了解拍摄注意事项和摄录一体机的保养。
三、重点、难点重点:摄录一体机的使用、前期拍摄要点难点:摄录一体机的使用和拍摄注意事项第四讲磁带录像机一、教学内容1•录像机概述(1)磁带录像机发展历程(2)分量录像机的性能2•数字录像机(1)DIGITAL BETACAM 格式录像机(2)盘式结合型录像BETACAM SX (3)DVCAM 格式录像机(4)DVCPRO 格式录像(5)DIGITAL-S 格式录像机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磁带录像机发展历程,能使用DIGITAL BETACAM格式录像机和盘式结合型录像机BETACAM SX三、重点、难点重点:磁带录像机和数字录像机难点:数字录像机第五讲电子编辑一、教学内容1.电子编辑系统、电子编辑方式(1)直接编辑与间接编辑(2)CTL编辑与TC编辑(3)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4)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5)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6)离线和在线非线性编辑2.电子编辑的使用(1)电子编辑的操作(2)编辑控制器(3)编辑工作程序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电子编辑系统、电子编辑方式,能操作、使用电子编辑。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播行业在我国逐渐兴起,直播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购物、社交等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课程旨在通过直播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直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直播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掌握直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3)熟悉直播平台的基本操作和功能;(4)了解直播内容策划、制作和推广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直播主持、互动、现场应变等能力;(2)提高学生直播设备操作、直播画面编辑和直播效果优化等技能;(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4)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直播营销和推广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直播行业概述(1)直播行业的发展历程;(2)直播行业的现状和趋势;(3)直播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2. 直播平台介绍(1)直播平台的基本功能;(2)直播平台的分类和特点;(3)直播平台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 直播内容策划与制作(1)直播内容策划的基本原则;(2)直播内容制作的流程和技巧;(3)直播节目效果优化方法。
4. 直播互动与现场应变(1)直播互动的基本技巧;(2)直播现场应变的策略;(3)直播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5. 直播营销与推广(1)直播营销的基本策略;(2)直播推广的方法和技巧;(3)直播数据分析和优化。
6. 直播团队协作与沟通(1)直播团队的组织结构和职责;(2)直播团队协作的技巧;(3)直播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直播行业、平台、内容策划、制作、互动、营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直播行业的现状和趋势;(3)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直播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直播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电视转播的基本流程、设备和技术,掌握电视转播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电视转播设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视转播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视转播概述:介绍电视转播的定义、发展历程、作用和意义。
2. 电视转播设备:讲解电视转播所需的设备,如摄像机、切换台、监视器、传输设备等。
3. 电视转播流程:阐述电视转播的基本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拍摄、后期制作等。
4. 电视转播操作技巧:教授电视转播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如镜头运用、切换技巧、现场调控等。
5. 电视转播安全与规范:强调电视转播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行业规范。
三、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案例教学为主,分组讨论为辅。
2.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电视转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教学:讲解电视转播的基本概念、设备、流程等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视转播案例,让学生了解电视转播的实际应用。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视转播实践,包括摄像机操作、切换台操作、现场调控等。
(5)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实践操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6)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反思实践操作中的不足。
3.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电视转播概述、设备介绍、流程讲解等。
(2)实践设备:摄像机、切换台、监视器、传输设备等。
(3)案例视频:精选典型电视转播案例。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评价内容:(1)理论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对电视转播基本概念、设备、流程等知识的掌握。
(2)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操作熟练度、团队协作等。
(3)创新精神:考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提出创新性建议或改进措施。
(4)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实践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实训大纲《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实训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课程英文名称:Radio Program Editing&Production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时数:12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新闻学概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选修课。
课程实训是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实践操作,对广播节目采编、设计与制作等业务工作的一般方法熟练掌握;注意贴近广播传媒的运作实际,探讨广播节目制作新形式。
引导学生根据广播传播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认识与参与广播传播实务活动,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广播业务素质。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实训教学课包括让学生从会使用广播节目制作的常用设备,到基本可以完成几个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达到对广播节目策划、采录、撰稿、编排、播音、采播与制作等多个环节的基本原理与技巧。
详细安排如下表:课程内容:实训一: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设备基本操作实训实训二: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流程实训实训三:广播稿件准备及配音实训四:广播节目中新闻节类目实训制作实训五:广播节目中服务类节目实训制作实训六:广播节目中文艺类节目实训制作第一部分基本实训实训一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设备基本操作实训目的要求:对录音设备的基本掌握实训理论:学生已掌握的广播节目的制作所需录音设备实训内容:1、播音室的隔音与共鸣效果2、控制室的有效控制3、磁带与录音机的选择和配音4、其它附属设备的配备实训用品:录音话筒、数码调音台、硬盘控制器实训二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流程实训目的要求:对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流程中策划广播节目,选择、修改与编写广播稿件,录制节目,导播和节目阐述实际操作。
实训理论:学生已掌握的广播节目的制作的流程实训用品:录音实训室、非线性编辑机实训三广播稿件准备及配音目的要求:掌握选稿的标准和稿件的处理原则。
实训理论:广播稿件是经过广播编辑选择、修改、编写或制作的文字或带音响稿件,是广播节目的基本组成单位,将各种稿件加工处理、制作成符合广播传播特点、符合听众积极需要的播出稿件是广播编辑、编辑主持人、导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日常工作。
《电视综艺节目策划与制作》实践课程大纲一、实践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60084S英文名称:Entertainment Show TV Program Trainning Course授课对象:全校所有广播电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开课学期:■春□夏□秋学分/周数:2学分/13周(48学时)先修课程:无教学方式:课堂授课和实际演练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课程简介:电视综艺节目是目前是重要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
本课程将主要采取讲授、讨论、观摩样片、个案辅导以及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电视综艺节目制作流程,并初步掌握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编辑、主持等业务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在16课时的讲授之后,能够建立对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历史及现状的相关认识,并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分类、特点及优势。
并通过实际演练及上机操作,培养学生策划选题、采访、编辑、撰稿、主持等多项业务技能,并最终达到能够独立制作并完成电视综艺节目的目的,为今后从业建立正确的起点和积累一定的经验。
教学要求:1、了解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2、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分类及类型特点3、掌握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编辑及主持的基本技能4、能够独立制作并完成一期具体的电视综艺节目三、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一)、课堂集中讲授部分:(16学时)1、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分类及类型特征(第1、2学时)2、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语言构成特征(第3、4学时)(1)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说明电视文艺的时尚性(2)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特征(电视性、主体性、文艺性、实效性等)(3)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特征——三机位法:无论演播室还是实景拍摄,“三机位”是电视文艺晚会最基本的拍摄方法,并由此演变出更多机位、更多变化的调机和切换方式。
3、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基础(第5、6学时)本章以电视文艺晚会为例,主要讲电视文艺晚会的策划要点(包括节目策划、采编、主持技巧等)4、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流程之前期策划(第7、8学时)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流程总的分为: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数分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现场制作 (一)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开课实验室新媒体传播中心实验室
开课时间2012 至2013 学年第 1 学期年级2010 专业班新闻4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制
开课学院、实验室:文新学院实验时间:2012 年10 月
(二)关注动作细节
(三)关注场面调度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一)完成附表1
(二)电视栏目《非诚勿扰》机位图
机位主要拍摄对象
学生签名
2012 年10 月15 日
备注:
1、此表表头必须按此格式制作,
2、表头以下的栏目和内容,各学院或实验中心(室)可根据实验课程的具体需要和要求
确定,表中所列内容仅供参考。
该栏可以根据需要加页。
3、一门课程有多个实验项目的,应每一个实验项目一份,并将该课程所有实验项目内页与封面一起装订成册。
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二、莇课程的地位、作用与质量标准肆(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项能力训练课,必修课。
蒁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实践教学,以更好的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适应新闻职业技术需要,通过实例讲解,贯穿知识点,使同学们快速的掌握基本的剪辑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
肆(二)质量标准膆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电视编辑工具的基本原理,掌握电视非线性编辑的相关理论,能够举一反三地使用编辑工具进行剪辑设计。
蒂三、四、衿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腿第一编:非线性理论及苹果操作系统芆课程导论袃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薁2)、Final Cut Pro 非线性编辑系统袈3)、视频编辑证书及就业前景芆芄第一章非线性编辑系统概述肈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蚆1)、了解线性编辑系统莆2)、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蚄3)、掌握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比较与使用螀2、能力培养要求虿1)、使学生掌握线性与非线性的基本概念蒆2)、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征和类型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比较与使用螁3)、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局限蒂蒈第二章苹果操作系统及苹果发展史薆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膂1)、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创建羀2)、熟练运用应用程序芇3)、掌握Dock与系统设置蚅4)、了解苹果故障诊断薃5)、了解苹果发展史蚂2、能力培养要求羆1)、了解苹果操作系统。
螅2)、掌握苹果文件及文件夹、应用程序、Dock与系统设置。
羄3)、熟练应用苹果操作系统。
膀4)、了解苹果的发展史及苹果网络的配置和苹果基本故障诊断排除方法。
聿袅第二编:Final Cut Pro 非线编辑系统膁第一章:界面说明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螈1)、启动Final Cut Pro袅2)、项目的打开及关闭薂3)、使用菜单、键盘快捷键以及鼠标芀4)、理解Final Cut Pro的工作流程薇5)、在浏览器中处理各项目羅6)、使用时间线和画布羃7)、播放一个序列羁8)、时间线的缩放薀9)、退出和隐藏Final Cut Pro肅2、能力培养要求莃1)、熟悉Final Cut Pro的界面。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或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全校公共课等)开课单位:财经传媒系授课对象:本科层次学生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使用教材:谢毅张印平,《电视节目制作(第2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课程系统讲授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多种电视制作设备操作技巧。
以原理性、实用性为主,重点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及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着眼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将电视节目制作理论知识与新技术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相融合为一体,从而系统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整个流程,让学生从基本原理到设备操作及技术应用系统掌握。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述学时:第 1 周,共 2 学时教学目的:认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与播出模式的分类和发展;了解节目制作人员分工及其职责;了解节目制作各环节使用的设备及其功能;了解节目制作的各个阶段及其工作任务;从直播节目中了解电视制作流程和电视新闻部门的运作过程;理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关系;掌握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点和要求。
教学重点:认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与播出模式的分类和发展;了解节目制作各环节使用的设备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从直播节目中了解电视制作流程和电视新闻部门的运作过程;理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视技术的发展与电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第二节电视节目及其制作方式的演变和分类第三节节目制作人员的组成和职责第四节节目制作主要设备第五节节目制作三个阶段第六节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一、内容介绍本章以不同的分类标准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各种方式及其发展变化对电视节目形态产生的影响。
对节目制作人员的组成和职责、节目制作的主要设备和制作阶段分别作出概述,并阐述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关系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形式的意义和特点。
思考题:1、如何理解电视科技发展给电视节目形态带来的变化?2、对现阶段电视节目形式的发展趋向和新闻直播节目的运用及操作情况作出调查和分析。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二、课程性质:选修三、先修要求:无四、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实际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能力,并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细节。
五、课程内容:1.电视节目制作概述a.电视节目制作的定义和意义b.电视节目的分类和特点c.电视节目的流程和制作环节2.预制备阶段a.概念的形成和策划b.需求调查和目标设定c.脚本和剧本编写3.制作准备阶段a.选角和演员培训b.剧组人员和设备准备c.场地和道具的准备4.拍摄阶段a.摄影技术和布光b.录音技术和音效设计c.导演的指导和培训5.后期制作阶段b.音频后期制作c.视效和特效的应用6.上线和推广阶段a.发布和宣传b.观众反馈和调整c.维护和其他相关工作七、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演讲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际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观摩学习:安排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分析其制作技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导论》参考书目:1.《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实践指南》2.《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案例分析》九、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2.作业和实验: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验,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
十、参考课时安排:1.课时1-2:课程介绍和电视节目制作概述2.课时3-4:预制备阶段3.课时5-6:制作准备阶段4.课时7-8:拍摄阶段5.课时9-10:后期制作阶段6.课时11-12:上线和推广阶段7.课时13:课程总结和复习以上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实践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大型活动现场转播方案策划大型活动现场转播方案策划一、活动概述大型活动现场转播指的是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将活动现场的内容传输到电视台、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上,让更多观众可以实时观看活动的过程和精彩瞬间。
本方案针对一场大型演唱会的现场转播进行策划,确保观众可以获得最佳的观赏体验。
二、活动目标1. 将演唱会现场内容实时传递给观众,让他们能够在家中或其他地方观看演唱会;2. 提供多种观看方式,包括电视直播、网络直播和移动终端观看;3. 提升观众和艺人之间的互动性,让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评论和互动。
三、转播团队组建1. 制片组:负责整个转播流程的安排和协调,并监督转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 摄影组:负责现场摄像和摄影设备的搭建、调试和操作。
3. 制作组:负责将现场摄像和摄影的素材编辑成最终的转播内容,并添加字幕、转场等效果。
4. 技术组:负责现场转播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搭建和运作,确保转播过程的顺利进行。
5. 社交媒体组:负责处理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的评论和互动,并及时回复和分享。
四、转播设备准备1. 摄像设备:包括高清摄像机、机械臂、无人机等,用于捕捉现场的各个角度和景象。
2. 音频设备:包括麦克风、音频调音台等,用于收集现场歌手演唱的声音。
3. 现场转播车:用于搭建和调试转播设备,提供现场转播所需的技术支持。
4. 无线网络设备:用于提供现场直播的网络连接,确保信号稳定和传输流畅。
5. 现场监控设备:用于监控摄像设备和转播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转播流程安排1. 现场搭建:在演唱会会场提前几天搭建转播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
2. 转播前准备:现场转播车内的人员进行最后的流程安排和设备检查,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3. 转播开始:按照转播计划,在演唱会开始前几分钟开始转播,在电视台、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上进行同步直播。
4. 转播过程中:摄影组根据导演的要求,捕捉各个演唱者和现场的精彩瞬间;制作组将摄影组拍摄的素材进行现场编辑,并添加字幕、转场等效果;社交媒体组处理观众的评论和互动,并及时回复和分享。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了解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提高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的认识。
2. 教学对象:传媒专业学生或对电视节目制作感兴趣的人群。
3.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二、电视节目概述1. 电视节目的定义:电视节目是指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的各类视听作品。
2. 电视节目的分类:(1)新闻类: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杂志等;(2)娱乐类:包括综艺、选秀、游戏、访谈等;(3)纪实类:包括纪录片、真人秀、专题片等;(4)教育类:包括课程、讲座、动画片等;(5)其他类:包括广告、宣传片、微电影等。
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1. 策划阶段:(1)确定节目主题和定位;(3)组建制作团队。
2. 筹备阶段:(1)筹集资金;(2)选定拍摄地点;(3)准备设备、道具、服装等。
3. 拍摄阶段:(1)现场布置;(2)拍摄手法和技巧;(3)同期录音。
4. 后期制作:(1)剪辑:剪辑素材、合成画面;(2)音频:处理音效、配乐、音量等;(3)字幕:添加字幕、特效等;(4)特效:制作动画、转场等特效。
四、电视节目制作技巧1. 拍摄技巧:(1)镜头运用:推、拉、摇、移、跟等;(2)景别: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等;(3)角度:平视、俯视、仰视等。
2. 剪辑技巧:(1)剪辑节奏:快、慢、匀等;(2)剪辑手法:交叉剪辑、平行剪辑等;(3)叙事结构:线性、非线性等。
3. 音频处理技巧:(1)音效的选择和应用;(2)背景音乐的选用和剪辑;(3)音量的调整和混音。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1. 分析优秀电视节目案例:(1)分析节目策划、制作、播出的成功因素;(2)总结节目制作的经验和教训。
2. 学生分组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进行深入分析;(2)讨论节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1. 电视节目策划的意义:(1)确定节目目标与方向;(2)打造节目特色与品牌;(3)提高节目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模块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较为熟练地进行电视节目策划方案的撰写,并能将策划方案以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项目完成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作为制片人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本课程根据电视栏目策划的基本工作过程,将教学过程分为“课程认知—栏目选题策划—栏目方案编制—节目方案编制—节目拍摄制作—节目评价”等六大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按“项目导入、项目解析、项目实施、项目提交、项目评价”五大步骤实施教学。
三、内容与时间安排
四、考核要求
在课程考核上,采用结果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知识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成绩主要由:
1、平时成绩(10%):包括学生考勤/师生互动/分组讨论情况等,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团结协作能力;
2、单元实训成绩(20%):考核学生每个学习单元的实训操作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期末技能考核(70%):考核学生成型的电视栏目的策划、拍摄制作及视听语言的表达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小组成员的成绩在小组总成绩的基础上,根据栏目组内岗位分工的完成情况分别计算。
考核的主体包括课程教师、课程联合教师、实训课指导教师组成。
执笔人:刘志审核人:林念生审定人:陈祖芬。
《电视节目导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导播的概念、内涵以及我国导播的生产过程,了解导播工作的职责。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和了解导播系统各设备的用途。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切换台,掌握切换台的使用方法,熟悉切换的操作技巧。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懂得并掌握机位布局的模式、要点和方法,熟练掌握多机位白平衡调整的步骤与检验,熟练掌握架机要领和布线技巧。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懂得导播应该具备哪些素养,熟练掌握镜头调度和画面切换的原则、技巧。
6.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非实时模拟导播和实时模拟导播的全过程。
7.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节目的导播技巧, 能够具备独立导播常见类型节目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72
9
73 9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郑月.电视节目导播(第二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2.主要参考资料
谢力建.电视节目导播实用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
731
732。
广播电视节目导播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of TV Program【课程编号】XZ31302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学分数】2 【先修课程】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学时数】36【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教学目的、任务本课程是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为适应当今电视台广泛应用的现场直播的节目以及各种演播室节目的制作方式需要而设立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演播室内以导播台为控制中心的节目导播流程及相关技术,通过对导播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在演播室内的部门协作能力,掌握数字电视节目中广义层面上的导播技术及具体的工作需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电视节目导播制作是一种复杂的电视创作工作,导播的最主要工作在于统筹现场各个工种,协同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必须掌握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的流程、熟悉视频、音频的技术和创作手法。
具体要求包括:(1)清楚导播工作所承担的任务及范围,运用哪些手段管理哪些事务;理解导播的安排与指示,掌握演播室内多部门众岗位间协调合作的规则与要求;(2)了解多讯道现场切换的节目制作流程及基本操作技术,能在多讯道现场导播切换的节目制作案例中论述清楚其岗位、职责及权限;(3)建立多机拍摄概念,能准确识别实例中拍摄现场的机位设置及全片的导播方案。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导播工作概述 4学时(4课堂讲授学时)主要内容:1.导播的工作岗位2.导播的职能和权限3.导播需具备的基本素质4.导播工作所涉及的节目类型(二)第二章:电视电子现场制作系统 4学时(4课堂讲授学时)主要内容:1.电视制作的EFP方式2.转播车和演播厅3.摄像机基本机位的布局4.节目制作流程教学要求:1.了解efp方式,掌握其涉及的各项技术概念。
2.了解当今电视导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
3.掌握efp制作中的机位设置和工作流程。
其它教学环节:思考并讨论:如何在efp转播中布局机位?转播或直播中,导播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三)第三章:新闻节目的直播 6学时(2课堂讲授学时+4课程实验学时)主要内容:1.新闻演播厅EFP系统2.新闻节目导播方式3.大型社会活动的现场直播4.新闻直播案例分析教学要求:1.理解新闻直播的技术系统和流程。
广播节目制作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广播节目制作》是新闻学专业的选修课,也是第一门文科独立实验课,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广播节目策划、采录、撰稿、编排、播音、剪辑制作和简单包装等多个环节的基本原理与技巧,贴近广播传媒的运作实际,探讨广播节目的新形式。
本课程包括让学生从学会运用现代广播理念对日常播出的广播节目进行策划和安排、学会使用广播常用设备,到能独立完成具体广播节目的制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选择推荐广播电台播出学生的优秀实验成果。
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空间,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操作,因实验时间长、强度大、要求高,故本课程采用课堂实验与课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进程。
二、课程简介与基本原理一个广播节目的制作过程基本包括了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各项工作。
节目的前期工作包括了广播频道、节目的定位策划、频道设置、节目内容和风格的策划等内容;节目的中期工作包括了节目题材的确定、采录、撰稿、编辑与制作等内容;节目的后期工作指直播中主持人的播出、录播中播出部门的技术操作等内容。
本课程为有志于广播事业的新闻及其它专业本科生设置,课程首先从频道和节目策划入手,通过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由同学完成前、中、后全过程的操作,使本课程成为制作广播节目的平台,使同学加深对广播传播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积极参与具体广播传播实务活动,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广播业务素质。
四、考核办法:1、考核方法:本实验课采取平时多次考核分数累积成为最后实验课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
每个实验根据其难易度、专业性等标准,设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及相应的考察分值,每个实验结束后由老师、老师与同学共同打分,最后得出实验课总成绩。
2、考核内容:实验一:广播节目人力资源配置,由学生模拟频率总监、节目编辑、主持人、记者竞争上岗,由老师根据各位同学在这一过程及后来的实际实验中的所负责任、表现情况等打分,占10%;实验二:广播频率和节目的策划,由各组学生解释各专业频率的策划思路,交策划方案和节目构想,由老师根据方案打分,占20%;实验三:广播节目的编辑制作,由各组同学制作广播节目,并在课堂听评中由老师和学生代表根据节目质量共同打分,占30%;实验四:广播频率的整体节目编辑,由各组同学实践频率编辑与节目制作的整体流程,并制作频道的包装和编排,考察学生对广播节目制作的整体掌握情况、熟练程度、专业水平和创新点等,并在课堂听评中由老师和学生代表根据节目质量打分,占40%;3、分值分布:实验一“广播节目人力资源配置”10分;实验二“广播频率定位策划、节目策划、频率节目编排设计”20分;实验三“广播节目的录制”30分;实验四“广播频率的整体节目编辑”40分;五.教科书及参考资料:1、《广播电视新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李岩等著,2003年12月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2、《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明主编,2002年4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3、《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周小普著,200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最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标准教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本专业学习架构中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的情景化策略知识以及一系列技能知识。
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不同的是,本课程是以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主题,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电视节目。
(二)课程定位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无论是电视台这样的大型媒体,还是影视工作室、网络公众号、视频内容网站,对于影视节目制作、编导人才需求逐年递增。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在电视摄像和影视编辑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参与电视新闻节目采、拍、写、编业务等制作全流程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电视节目的制作——包括最源头的创意捕捉、策划方案完善、拍摄方案指定、制作实施、素材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包装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掌握制片人概念、制片思维、节目定位、节目创意策划、演播厅摄制、外景摄制以及后期制作等各种知识,掌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原则,不同类别的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等相关课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也为二年级的专业见习做准备。
前导课程: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后续课程: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制作(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在课堂内容设计上以还原、模拟行业内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为主要指导思想,课堂教学基于媒体行业的工作过程,在理论教学之余会组织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两次全流程的节目制作。
学生分组的组合也是采取市场当中资源整合、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在制作过程当中也是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创作,指导教师负责从中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的评价体系采取和行业评定标准一致的,以收视率高低衡量各小组节目质量,以百分比加成衡量个人贡献程度,再综合计算总评成绩。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思想。
《高清现场转播节目制作》实践课程大纲
一、实践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60089S
英文名称:Outside Broadcast Production in High Definition
授课对象:全校二年级以上本科生(专业不限)
开课学期:■春□夏■秋
学分/周数:4学分/14周 (96学时)
先修课程:电视节目制作类相关实践类共享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团队授课形式
考核方式:考察
课程简介:
现场转播制作能力则体现一个电视台的综合实力。
电视转播车在各种外场制作,如重大活动、综艺演出、大型体育赛事的现场转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从技术及节目制作两个层面介绍现场转播制作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
课程以中传电视台10讯道高清转播车为依托,通过对校内外活动的转播实践锻炼,使学生具备现场转播制作能力,很好地完成所在岗位的工作,并通过各工种的相互协作配合,形成一个专业化、高水平的转播车核心制作团队。
二、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及实践,培养并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专业化、高水平的转播车核心制作团队,具备策划、实施大型现场转播节目的能力。
教学要求:
1、了解高清电视的基本知识;
2、了解转播车系统构成,正确、安全、熟练地使用转播车的相关设备;
3、了解转播车岗位设置及职责;
4、了解电视转播基本流程;
5、培养专业素质及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很好协作,完成电视现场转播任务。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课堂讲授环节(共32学时)
概述部分(4学时)
第一讲课程概述(刘杰锋)
1、课程内容安排
2、教师团队
3、课程要求
第二讲现场转播节目制作流程(刘杰锋)
1、信号制作流程
2、团队制作流程
第三讲电视转播车介绍(刘杰锋)
1、转播车的分类
2、转播车的构成
(1)车体
(2)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3)空调系统
(4)转播设备
3、转播车内部工作区
(1)导演区
(2)技术区
(3)音频区
4、转播团队的人员组成及分工
(1)节目制作人员
(2)技术支持人员
制作技术部分
第四讲视频制作(3课时)(张俊)
1、信号流程
2、常规视频制作设备
(1)系统摄像机
(2)切换台
(3)矩阵
(4)录像机
3、EFP特殊应用设备
(1)EVS慢动作回放
(2)字幕包装
第五讲周边设备(1课时)(汤思民)
1、同步系统
2、监视系统
3、Tally系统
4、时钟系统
5、通话系统
第六讲音频制作(4课时)(贲小龙俞佳)
1、信号流程
2、音频制作规范
3、主要设备
(1)话筒
(2)调音台
(3)监听设备
第七讲信号传输与多平台播出(4课时)(王博)1、信号传输
(1)卫星传输
(2)微波传输
(3)光纤传输
(4)网络传输
2、多平台播出
(1)电视播出
(2)网络播出
(3)大屏幕播出
内容制作部
第八讲现场制作漫谈(外请专家授课 4学时)1、现场转播的节目特点
(1)足球转播方式与方法
(2)NBA转播如何讲故事
(3)综艺转播的创造性
2、事无巨细的准备工作
(1)英国人如何录制一场中国川剧?
(2)巴西世界杯直播现场所见所思
(3)精细到位的准备与明确的责任划分
(4)职业精神与细节品质
(5)制作前期准备
3、了解制作系统基本特点
(1)转播系统构架
(2)视频转播系统
(3)演播室系统特点
(4)EFP系统特点
(5)转播车系统特点
第九讲转播中的镜头创作与切换(4课时)
1、转播中镜头的功能与任务
2、镜头创作的自由度与规定性
3、镜头切换的原则与常用手法
4、案例分析
第十讲转播中的核心——导播(4学时)
1、导播是什么
2、怎么做导播
3、如何做好导播
第十一讲翻转课堂(4学时)
转播的内容设计
1、不同类型的转播活动与导播脚本设计
2、导播脚本的创作与人员分工
3、转播的防范设计
4、案例分析
转播的机位设置
转播机位设置原则
1、一般转播活动的机位设置
2、特殊机位与专用设备
3、案例分析
转播活动的策划与准备
1、转播活动的一般流程
2、技术与采编系统的搭建
3、不同类型转播活动的策划
4、转播前的准备工作
5、案例分析
实践实训环节(共64学时)
1、上车实训,认识转播车的分区及工位,系统构成。
2、上车实训,熟练掌握转播车内主要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
●系统摄像机的使用
●系统摄像机的调整
●切换台的设置及使用
●录像机的使用
●慢动作硬盘录像机(EVS)的使用
●字幕机的使用
●调音台的使用
3、参与转播团队转播活动,担任辅助岗位。
4、以团队形式策划1-2场校内活动的转播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转播任务。
四、作业、考核
根据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在实践实训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及课程总结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五、相关实践、实验讲义或教材
[1] 张宝安. 高清电视节目转播与传输.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 任金洲、马国力.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指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刚. 英汉/汉英体育赛事电视制作专业精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 Jim Owens. Television Sports Production (5th Edition).美国:Focal Press,2015.
执笔人:张俊
教学办主任:姚眉
教学副院长:刘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