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24.46 KB
- 文档页数:4
21.5 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习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学习重点和难点]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学习的难点[学习过程]1、情境创设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
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2、探索活动探索活动1 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 由于反比例函数xy 6=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列表:取自变量x 的哪些值? ——x 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 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连线:怎样连线? ——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探索活动2 反比例函数xy 6-=的图象.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x y 6=与x y 6-=之间的关系,画出xy 6-=的图象. 探索活动3 反比例函数xy 6-=与x 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 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
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k 时,图象在二、四象限。
21.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1.正确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重点)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概括出图象的特点;(重点)3.掌握形如y=ax2的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并会应用;(难点)4.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一、情境导入我们都见过篮球运动员投篮,你知道篮球从出手到落入篮圈内的路线是什么图形吗?它是如何画出来的?我们把篮球从出手到落入篮圈内的曲线叫抛物线,你还能举出一些抛物线的例子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 【类型一】 画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①y =12x 2;②y =2x 2;③y =-12x 2;④y =-2x 2.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函数的图象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 (2)图象有最高点或最低点吗?如果有,最高点或最低点的坐标是什么?解析:要画出已知四个函数的图象,需先列表,因为在这些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故应以原点O 为中心,对称地选取x 的值,列出函数的对应值表.解:列表:描点、连线,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这四个函数的图象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都是y 轴;(2)函数y =2x 2和12x 2的图象有最低点,y =数y =-12x 2和y =-函2x 2的图象有最高点,这些最低点和最高点的坐标都是(0,0).方法总结:(1)画形如y =ax 2(a ≠0)的图象时,x 的值应从最低(或最高)点起左右两边对称地选取.(2)连线时,一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将点连接起来,一定注意连线要平滑,不能画成折x -4-3-2-11234y =12x 2 8 4.5 2 0.5 0 0.5 2 4.5 8y =-12x 2-8 -4.5 -2 -0.5 0 -0.5 -2 -4.5 -8x-2-1.5-1-0.50.511.52y =2x 28 4.5 2 0.5 0 0.5 2 4.5 8y =-2x 2-8 -4.5 -2 -0.5 0 -0.5 -2 -4.5 -8线.(3)抛物线的概念: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是抛物线,简称为抛物线y=ax2.(4)抛物线的特点: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抛物线的顶点也是它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类型二】同一坐标系中两种不同图象的判断当ab>0时,抛物线y=ax2与直线y=ax+b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根据a、b的符号来确定.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ab>0,∴b>0.∴直线y=ax+b过第一、二、三象限.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ab>0,∴b<0.∴直线y=ax+b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D.方法总结:本例综合考查了一次函数y=ax+b和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因为在同一问题中相同字母的取值是相同的,所以应从各选项中两个函数图象所反映的a的符号是否一致入手进行分析.探究点二:抛物线y=ax2的开口方向、大小与系数a的关系如图,四个二次函数图象中,分别对应:①y=ax2;②y=bx2;③y=cx2;④y=dx2,则a、b、c、d的大小关系为( )A.a>b>c>dB.a>b>d>cC.b>a>c>dD.b>a>d>c答案:A方法总结:抛物线y=ax2的开口大小由|a|确定,|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大.探究点三: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已知二次函数y =ax 2(a ≠0)与直线y =2x -3相交于点A(1,b),求:(1)a ,b 的值;(2)函数y =ax 2的图象的顶点M 的坐标及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 (3)△AMB 的面积.解析:直线与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交点坐标可利用方程求解,而求△AMB 的面积,一般应画出草图进行解答.解:(1)∵点A(1,b)是直线y =2x -3与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的交点,∴点A 的坐标满足二次函数和直线的关系式,∴⎩⎨⎧b =a ×12,b =2×1-3,∴⎩⎨⎧a =-1,b =-1;(2)由(1)知二次函数为y =-x 2,顶点M(即坐标原点)的坐标为(0,0).由-x 2=2x -3,解得x 1=1,x 2=-3,∴y 1=-1,y 2=-9,∴直线与二次函数的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为(-3,-9);(3)如图所示,作AC ⊥x 轴,BD ⊥x 轴,垂足分别为C 、D ,根据点的坐标的意义,可知MD =3,MC =1,CD =1+3=4,BD =9,AC =1,∴S △AMB =S 梯形ABDC -S △ACM -S △BDM =12×(1+9)×4-12×1×1-12×3×9=6.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最好画出草图,利用数形结合,解答相关问题.探究点四: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类型一】二次函数y=ax2的增减性作出函数y=-x2的图象,观察图象,并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在y轴左侧图象上任取两点A(x1,y1),B(x2,y2),使x2<x1<0,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2)在y轴右侧图象上任取两点C(x3,y3),D(x4,y4),使x3>x4>0,试比较y3与y4的大小.解析:根据画出的函数图象来确定有关数值大小比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解:(1)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y1>y2;(2)由图象可知y3<y4.方法总结:解有关二次函数的性质问题,最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在草稿纸上画出抛物线的草图,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免解题时产生错误.【类型二】 二次函数y =ax 2的最值已知函数y =(1-n)xn 2+n -4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当n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并求出这个最低点的坐标.这时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解:∵函数y =(1-n)xn 2+n -4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n 2+n -4=2,1-n ≠0.解得n =2或n=-3.∵抛物线有最低点,∴1-n>0,即n<1.∴n =-3.∴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方法总结:抛物线有最低点或最高点是由抛物线y =ax 2(a ≠0)的二次项系数a 的符号决定的;当a>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有最高点.而此题常错误地认为n>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正确的答案应为1-n>0,即n<1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因为二次项系数是(1-n).探究点五:利用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和性质解题 【类型一】 利用二次函数y =ax 2的性质解题当m 为何值时,函数y =mxm 2-m 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这个函数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这个值是多少?解:由题意,得m 应满足⎩⎨⎧m<0,m 2-m =2,解得m =-1.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这个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0.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函数y =ax 2(a ≠0)的有关性质.当a>0时,图象开口向上,函数有最小值0;当a<0时,图象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0.当a<0且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类型二】 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和性质的实际应用如图,是一座抛物线形拱桥的示意图,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 的宽为20m ,如果水位上升3m ,水面CD 的宽为10m.(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资的货车从甲地出发需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距此桥280km(桥长忽略不计).货车正以每小时40km 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了1h 时,忽然接到紧急通知:前方连降暴雨,造成水位以每小时0.25m 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到通知时,水位在CD 处,当水位涨到桥拱最高点O 时,禁止车辆通行).问:如果货车按原来速度行驶,能否安全通过此桥?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要使货车安全通过此桥,速度应超过每小时多少千米?解:(1)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ax 2(a ≠0),拱桥最高点O 到水面CD 的距离为hm ,则D(5,-h),B(10,-h -3).∴⎩⎨⎧25a =-h ,100a =-h -3,解得⎩⎨⎧a =-125,h =1.∴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125x 2;(2)水位由CD 处涨到最高点O 的时间为h ÷0.25=1÷0.25=4(h),货车按原来速度行驶的路程为40×1+40×4=200<280,∴货车按原来速度行驶不能安全通过此桥.设货车速度提高到xkm/h ,即当4x +40×1=280时,x =60.∴要使货车安全通过此桥,货车的速度应超过60km/h.方法总结:一般地,求二次函数y =ax 2的表达式时,只需一个已知点(坐标原点除外)的坐标即可.而此题由于点B ,D 的纵坐标未知,故需设出CD 到桥顶的距离h 作为辅助未知数.三、板书设计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和性质⎩⎪⎪⎪⎨⎪⎪⎪⎧图象⎩⎨⎧画y =ax 2图象y =ax 2图象的形状、特点性质⎩⎪⎪⎨⎪⎪⎧a>0⎩⎨⎧当x<0时,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y 最小值=0,且y 没有最大值,即y ≥0a<0⎩⎨⎧当x<0时,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0时,函数取得最大值,y 最大值=0,且y 没有最小值,即y ≤0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16-2017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制定计划⽬的要明确,重要要突出,简明扼要,⽅便实⽤。
YJBYS⼩编今天分享了2016-2017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指导思想: 九年级数学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的是教书育⼈,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已发展的⼴泛空间。
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进⼀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步培养学⽣的运算能⼒、思维级⼒和空间想象能⼒,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章《⼆次根式》,第⼆⼗⼆章《⼀元⼆次⽅程》,第⼆⼗三章《旋转》,第⼆⼗四章《圆》。
第⼆⼗五章《概率初步》。
代数三章,⼏何两章。
⽽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七章内容。
三、教学⽬标 知识技能⽬标:掌握⼆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元⼆次⽅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活中的应⽤。
过程⽅法⽬标:培养学⽣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发展学⽣合情推理能⼒、逻辑推理能⼒和推理认证表达能⼒,提⾼知识综合应⽤能⼒。
态度情感⽬标:进⼀步感受数学与⽇常⽣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多学⽣为主,尽量兼顾后进⽣,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动脑、动⼿、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
更多中⼩学教学计划推荐:1.2.3.4.5.6.7.8.9.10.【2016-2017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相关⽂章:06-1607-1906-1406-1506-1906-2907-2907-2406-0306-05。
第22章 相似形 22.1 比例线段 第1课时 相似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相似图形的两个特征: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生活中的事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建立自信,体验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交流与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教学难点】 能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一根象牙筷子上雕刻出一万多首唐诗,你能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吗?也许你会说,那可能吗?
微雕大师们借助放大镜就能办到,其实在放大镜下的象牙筷和实际的象牙筷只是大小不同,而形状完全相同.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相似图形 典例1 如图,在矩形、锐角三角形、正五边形、直角三角形的外边加一个宽度一样的外框,保证外框的边与原图形的对应边平行,则外框与原图一定相似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矩形不相似,因为其对应角的度数一定相同,但对应边的比值不一定相等,不符合相似的条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原图与外框相似,因为其三个角均相等,三条边均对应成比例,符合相似的条件;正五边形相似,因为它们的边长都对应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符合相似的条件. [答案] C 变式训练 下面给出了一些关于相似的命题,其中真命题有 ( ) (1)菱形都相似;(2)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3)正方形都相似;(4)矩形都相似;(5)正六边形都相似.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1)所有菱形的对应角不一定相等,故菱形不一定都相似;(2)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正确;(3)正方形都相似,正确;(4)矩形对应边比值不一定相等,故矩形不一定都相似;(5)正六边形都相似,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有3个. [答案] C 探究点2 相似多边形 典例2 如图所示,给出的两个四边形是相似形,具体数据如图所示,求出未知边a,b的长度及角α的值.
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1锐角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正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之比,表示物体的倾斜度、坡度等,能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正切的理解,能运用正切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教学难点】对坡度的理解并能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正切的意义典例1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 ∠ABC的值为()A.35B.34C.√105D.1[解析]作AD⊥BC于点D,在直角△ABD中,AD=3,BD=4,则tan ∠ABC=ADBD =34.已知∠BAC放在正方形网格纸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 ∠BAC的值为()A.16B.15C.13D.12[答案] D探究点2坡度与坡角典例2如图所示,一水库迎水坡AB的坡度i=1∶2,则坡角α的正切值tan α=.[解析]过点A作AC⊥BC于点C,∵AB的坡度i=1∶2,∴tan α=ACBC =12.[答案]12如图,在高3米,坡度为1∶2.5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米.[答案]10.5三、板书设计正切1.正切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ABC中,tan A=∠A的对边∠A的邻边.2.坡度的概念: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也是坡角的正切值.◇教学反思◇三角函数不同于已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它的概念、形式和应用方式都不同,因此在最初学习如何应用时较为“别扭”,学生还处于模仿阶段,既要重视对题目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也要重视书写格式.。
第3课时 比例的性质与黄金分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3.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通过有趣的图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掌握黄金分割的概念,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0.618.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0.618这个比值有关,你知道0.618这个比值的来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典例1 如果四条线段a ,b ,c ,d 构成a b =c d ,m>0,则下面推理正确的有 ( )①a b =cm dm ;②a b =7a+cm 7b+dm ;③a b =c+m d+m ;④a a+cm =b b+dm . A.1个 B.2个C.3个D.4个 [解析] ①∵a b =c d ,m>0,∴a b =cm dm ;②∵a b =c d ,m>0,∴a b =7a 7b =cm dm ,∴a b =7a+cm 7b+dm ;③a b =c+m d+m 错误;④设a b =c d =k ,则a=kb ,c=kd ,所以a a+cm =bk bk+kdm =b b+dm .综上所述,推理正确的有①②④.[答案] C已知x 2=y 3=z 4,求2x+2y+z 3y -z . [解析] 设x 2=y 3=z 4=k ,则x=2k ,y=3k ,z=4k.∴2x +2y +z 3y -z =2×2k +2×3k +4k 3×3k -4k =145.遇到连等式时常利用设“k”法,即引进参数解题.具体步骤如下:探究点2黄金分割典例2主持人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最自然得体,如果舞台AB长为20米,一个主持人现站在舞台AB的黄金分割点C处,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①AB∶AC=AC∶BC;②AC≈6.18米;③AC=10(√5-1)米;④BC=10(3-√5)米或10(√5-1)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④[解析]若AC<BC,则AB∶BC=BC∶AC,所以①不一定正确;AC≈0.618AB≈12.36或AB=10(√5-1),BC=10(3-√5);若AC≈20-12.36=7.64,所以②错误;若AC为较长线段时,AC=√5-12AB=10(√5-1),AC=10(3-√5),所以③不一定正确,④正确.BC为较长线段时,BC=√5-12如图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画中的脸部被包在矩形ABCD内,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BE>AE,若AB=2a,则BE长为() A.(√5+1)a B.(√5-1)aC.(3-√5)aD.(√5-2)a[答案] B三、板书设计比例的性质与黄金分割1.比例的基本性质2.黄金分割◇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的黄金分割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学中在内容选择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用大量图文作为背景,通过建筑、艺术、生活中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体现数学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第2课时比例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成比例的线段,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成比例线段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猜想”的方法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成比例的线段.【教学难点】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到“五一”了.今年,爸爸答应带小明去贵州黄果树风景区游玩.小明在一张1∶1000000的地图上找到他家与黄果树风景区的大体位置,他想知道从家里到贵州黄果树风景区的距离是多少,可不知该怎么办.你能尝试着帮助小明来解决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比例线段典例1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A.4,2,1,3 B.1,2,3,5C.3,4,5,6D.1,2,2,4[解析]2×1≠3×4,故A错误;1×5≠2×3,故B错误;4×5≠3×6,故C错误;2×2=1×4,故D正确. [答案] D探究点2比例中项典例2已知线段a=3 cm,b=4 cm,那么线段a,b的比例中项等于cm.[解析]∵线段a=3 cm,b=4 cm,∴线段a,b的比例中项=√3×4=2√3cm.√3如果a=3,b=2,且b是a和c的比例中项,那么c=() A.±2B.2C.4 D.±4[答案] C探究点3 比例尺典例3 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0 cm,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30 kmB.300 kmC.3000 kmD.30000 km[解析] 设相距30 cm 的两地实际距离为x cm,根据题意得1∶10000000=30∶x ,解得x=300000000,∵300000000 cm =3000 km,∴相距30 cm 的两地实际距离为3000 km .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000 m,画在图上的距离A'B'=6 cm .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解析] ∵AB=3000 m =300000 cm,∴A'B'∶AB=6∶300000=1∶5000.三、板书设计比例线段 比例线段{成比例线段比例中项比例尺◇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对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的教学要注意难度的把握,不要过高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学生能了解性质,并能简单运用即可,重要的还是后续的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当相似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之后,再进一步研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本学期从事九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其中九(1)班56人、九(2)班56人。
经过几天的交往,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学习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起点较低、依赖性强,大多数学生顽皮,不喜欢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对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本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共分三节。
首先介绍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并从图象得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然后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及反比例函数。
最后通过设置探究栏目展现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章《相似形》是在前面研究图形的全等和一些全等变换基础上的拓广与发展。
全章共分三小节内容。
第一小节“图形的相似”主要介绍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并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二小节“相似三角形”主要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小节“位似”研究了一种特殊的相似——位似,研究了位似图形的画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第三章《解直角三角形》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和正切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
第一节内容是第二节的基础,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应用,并对第一节的学习有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计算,理解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会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
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
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减压、增效的目
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3、4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可能是因为班主任的
原因,两班中,三班的数学整体成绩要好于四班,两个班的数学学习氛围
差异也较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两个班中有不同程
度的体现。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
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
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对几何有畏难情
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
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
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
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
弃的心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
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
需要教师的督促予以关注。
三、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析
第21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本章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
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
的综合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
形式和思考方法,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
识。
第22章 相似形 本章共有五节,主要是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
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加强它们在实际生活
的测量中的应用。同时如何利用位似变换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内容是三角学中最基础内容,是今后学
习三角学的必要基础。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
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着力培养学生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限于九年级数学教学的特殊性,为下学期的中考复习预留更多时间,
本学期拟在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教学的同时,加快教学进度,将九年
级下册第24章圆相关内容纳入本学期教学,具体工作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
另行安排。
四、全书教学目标
能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函数的
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反比例函数内容较
为简单,主要是对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
数解析式的掌握。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
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形似图形的
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
边比的平方。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通过实例认识三角函数值,知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
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运用
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全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
2.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对应的表达式,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难点:
1.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3.对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
1.备好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
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
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
息提高课堂效益。
3.重辅导。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
性特长。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精准辅导,发现问
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
生学有所获。
4.勤学习。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
与学的全过程。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
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
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
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
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5.多引导。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
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的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
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20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