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18.50 KB
- 文档页数:24
新中国科技成就(二)(讲义)新中国科技成就(二)航海科考1.“向阳红一号”——中国第一艘水文气象船2.“大洋一号”——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3.“远望一号”——中国第一艘航天远洋测量船4.“蛟龙号”——中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5.“雪龙号”——中国极地科考船新中国科技成就(二)航海科考6.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建)口诀:城中论泰山螺丝真题回顾1.(2019下)1979年我国第一艘航天测量船投入使用,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该航天测量船的名称是()。
A.大洋一号B.远望一号C.东方红一号D.向阳红一号2.(2018上)海洋科学考察离不开考察船的建设,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各种类型的科考船。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水文气象科考船是()。
A.大洋一号B.远望一号C.东方一号D.向阳红一号新中国科技成就(三)生物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2.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中国科技成就(三)生物3.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4.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5.人类基因组“中国卷”完成——中国为破译人类基因组“天书”做出了独特贡献一个小结新中国科技成就(四)军事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2.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3.中国原子核理论——于敏(氢弹之父)新中国科技成就(四)军事4.山东舰——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四大导航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中国北斗、欧洲的伽利略)一个小结试题回顾1.(2019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交通、减灾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前后朱光亚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瞬间算起,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过去了。
但是,周恩来总理对尖端科学技术事业的关怀,至今仍象星辰闪耀在我们的记忆中。
由于工作关系,我有较多的机会聆听周总理的教诲,感受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熏陶。
值此周总理90诞辰之际,仅记二三事,以表敬仰和怀念。
在朴实无华的西华厅我第一次受到周总理当面教导,是在1962年12月4日的专委会上。
刘杰、钱三强等同志汇报原子能工业生产、建设情况和两年规划、原子弹研制等问题,我列席了会议并作了补充汇报。
会议在西华厅里举行。
当时的会议厅面积较小,厅里无别的陈设,好象只有为数不多的沙发椅紧凑地摆成一圈。
周总理和专委会的领导同志围坐在一起,商讨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
当时,我国一方面受到核大国的威胁,一方面要克服经济困难。
局势非常严峻。
能不能加快发展自己的原子能工业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此,周总理和聂荣臻副总理曾委托张爱萍、刘杰等同志到二机部所属单位进行了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工作。
1962年11月二机部提出了研制原子航弹的两年规划。
这次专委会,就是审议这一规划。
由于它几乎牵动全国各条战线,许多问题需要在会上商定,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总理便留我们吃午饭。
餐厅在会议厅背后,摆了两张大圆桌就没有多少空地了。
每桌都是一大盆肉丸子熬白菜、豆腐。
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和我们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好几年后,余秋里同志曾告诉我们:这种大盆菜是周总理创导的国务院的传统饭菜,既有营养,又很方便。
这种传统的饭菜在国家经济好转的年月里一直没有变化。
一位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同志还给我们讲过一个小故事:1963年的一次晚餐也是这样的饭菜。
大家都入席了,后到的贺龙元帅进入餐厅后,望一眼每张桌上的食物,风趣地对总理说:“总理呀,国家经济好转了,你家的饭桌上怎么还没体现出大好形势来呀。
”总理笑道:“大好形势是靠大家奋斗得来的。
中国共产党建党大事件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我国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同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整,伴随着一声惊雷,在古老东方的丝绸之路上,在中国西部的罗布泊上空〔新疆罗布泊试验基地),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冉冉升起。
这是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蘑菇云。
1.爆炸原理: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重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一些重元素(如235U、239U)的原子核在一个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质量相近的新核(也称核碎片),并放出2~3个中子和200MeV能量过程,称为重核裂变反应。
每个重核裂变时释放出的2~3个中子,若有一个中子再轰击另一重核引起分裂,分裂后又发生这样的反应;如此能使重核裂变反应自动连续地进行,称为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重核裂变链式反应,必须在一定质量的体积中才能进行。
能持续重核裂变链式反应持续进行的裂变物质的最小质量,叫做临界量,与临界面质量相对应的体积,叫做临界体积。
2.基本构造:原子弹主要由核装料(235U或239Pu)、引爆装置、中子源、中子反射层和核装料弹壳等组成。
3.起爆过程:当引爆装置点火后,引起各炸药块同时爆炸,产生巨大压力向中心挤压,使分装的、每块小于临界质量的核装料,骤然合拢成一个球体,达到超临界状态。
在中子源发射的中子轰击下,引起按等比级数发展的越来越激烈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一定的量的重核裂变,释放巨大能量,形成猛烈的核爆炸。
1kg235U或239PU,只需百万分之几秒,经200代就可以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ktTNT炸药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中鲜为人知的趣闻
张开善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美国在本土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尔
多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核爆炸,既揭开了原子核能的奥秘,又伴随着发生许多未曾想到的趣闻,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人们读论到当年那些有趣的事情,还是津津乐道,感叹之后,兴奋不已。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张开善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912
【相关文献】
1.美国在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中鲜为人知的分歧情节
2.亲历原子弹核爆炸试验
3.究竟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记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功勋科学家
4.亲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往事
5.《横空出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核能方式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广岛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
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2万多。
过渡语: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方式二【情景导入】师: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一盘棋,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多媒体播放视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多媒体播放视频: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实况。
师: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其威力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
紧接着于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过渡语:我们都知道原子弹和氢弹都属于核武器,它们威力巨大,它们是怎样利用核能的呢?学习本节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解答这些问题。
1.核能及其利用(1)核裂变: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叫做裂变。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如图22-2-1所示。
2)核聚变: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叫做聚变。
(3)核能:原子核发生裂变和聚变都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4)核反应堆能够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其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
利用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的能量使水汽化,推动蒸汽轮机发电,这就是核电站发电原理。
核电站是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聚变反应要求一开始就要有很高的温度,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党的文献
页码: 22-25页
主题词: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原子弹爆炸;中国政府;爱好和平的国家;毛泽东;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核威胁;美帝国主义;地下核试验
摘要: 关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若干文献(一九六四年九月──十月)致毛泽东(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一日)主席:瑞卿同志送给主席的这个报告,想已阅及。
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于本月十六、十七两日开了两次会,讨论了关于核爆炸及其有关问题,急需待主席回后,当面报告,以便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