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7
鼎湖山景区旅游攻略简介鼎湖山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被誉为“广东第一山”,是广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里山岳秀丽,风光绮丽,被誉为南方的“黄山”。
鼎湖山景区以其峻秀峰峦、奇特岩石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而闻名,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交通•飞机: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乘坐飞机到韶关机场,然后转乘巴士到鼎湖山景区。
全程约2小时。
•高铁/火车:从广州南站乘坐高铁/火车到韶关站,然后转乘巴士或出租车到鼎湖山景区。
全程约1.5小时。
•自驾车:从广州市区出发,沿G4京港澳高速公路驶向韶关市,然后根据路标指引前往鼎湖山景区。
全程约2小时。
景点推荐1.鼎湖山峰景:鼎湖山景区以其壮美的峰峦景观而著名,主要包括龙拄松、碧水潭、飞来石等多个景点。
登上鼎湖山主峰,可以俯瞰整个山区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令人流连忘返。
2.鼎湖山溶洞:鼎湖山溶洞是该景区的一大特色,其内部石钟乳石丰富多样,形态各异,犹如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溶洞内有导游陪同游览,讲解洞内地质构成和形成过程,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3.鼎湖山风景区:鼎湖山景区的风景特色丰富多样,包括古树名木、奇石怪石、飞泉瀑布等。
其中的树龄超过500年的巨型古树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
游览途中还可以欣赏到瀑布飞泉的壮丽景观,颇具观赏价值。
4.鼎湖山文化村:在鼎湖山景区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村,保存了众多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品。
游客可以参观这些古老的建筑,了解韶关地区的历史文化,并参与手工艺品的制作体验。
美食推荐1.韶关菜:韶关菜是广东菜系中的一支,以独特的味道和烹饪手法而闻名。
在鼎湖山景区附近的餐馆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韶关菜,如韶关猪脚、韶关烧鹅等。
2.农家菜:在鼎湖山景区附近的农家乐,可以品尝到当地的农家菜,如农家小炒肉、农家鸡汤等,口味独特,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3.鲜竹荪砂锅粥:在鼎湖山景区附近的一些小吃摊上,可以品尝到鲜竹荪砂锅粥,这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口感独特,营养丰富。
广东韶关学院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广东韶关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于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粤北历史文化名城——韶关市.
【总页数】1页(P97-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3.2
【相关文献】
1.广东韶关加强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食堂监管——28家机构获得食品安全量化“A级笑脸” [J], 广东省韶关市市场监管局
2.广东韶关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李婷婷;陈恩
3.大学生"三下乡"与科技振兴乡村融通路径研究
——以广东韶关九峰镇为例 [J], 宋雪晖
4.广东韶关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及其影响因素 [J], 李婷婷;刘子宁;贾磊;张伟
5.广东韶关甜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J], 余敏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韶关讲武堂的办学史李宗蔚(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东中山528451)【摘要】韶关讲武堂,又称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州分校、韶州讲武学校,是1918-1921年间,驻粤滇军为补充新鲜“血液”而创办的一所地方性军校。
尽管韶关讲武堂的办学时间短、办学期数少,但因历史的机遇和地缘的优势,韶关讲武堂“走”出了一大批知名将帅。
本文在《韶州讲武堂同学录》《驻粤滇军死事录》等原始史料基础上,结合一些该校教官、学员的传记和回忆录,对韶关讲武堂的创办背景、历史沿革、办校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讲武堂;驻粤滇军;李根源【中图分类号】K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94-03韶关古称韶州,地处广东北江上游的南岭山间盆地中,为粤、赣、湘三省咽喉,是历代兵家争夺的重镇。
1916年起,驻粤滇军因护国战争、护法之役及保卫孙中山创建的广东革命政权之需常驻于此。
为培养新式军事人才,补充“新血”,驻粤滇军于1918-1921年间在此开办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州分校(又称韶州讲武学校、韶关讲武堂,下文均以韶关讲武堂称)。
尽管韶关讲武堂的存办时间只有短短三年,但育才甚多,并因此名留史册。
一、云南陆军讲武堂简介韶关讲武堂的存办时间虽短,但因所处时代、地域之复杂,使得如需清楚了解其发展,就得从有“革命熔炉”之称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追溯。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在内有革命党人起义,外有列强欺凌的困境下,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为稳固政权,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改革,史称清末“新政”。
其中军事方面的改革是裁汰绿营等旧军,编练三十六镇新式陆军。
设在云南的是陆军第十九镇。
为方便就地为新军培养中下级军官,在云南总督沈秉堃、李经羲的努力下,云南陆军讲武堂“应运”而生,并聘请李根源、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留日士官生任教。
受这些教官影响,云南陆军讲武堂师法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开展军事教学,按步、骑、炮、工、辎重等兵科招生,分普通军事学科和应用军事学科两大门类,各兵科均有不同专业课程。
红崖山水库简介红崖山水库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西南部的红崖山脉上。
它是该地区最大的水库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水利项目。
红崖山水库是为了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稳定的用水供应而建设的。
红崖山水库的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
由于始兴县地处山区,水资源并不富足,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决定在红崖山脉上建设一座水库,将来自山区的雨水和溪流收集起来,以便用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水电发电等。
红崖山水库的修建经历了多年的艰辛努力。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面临着复杂的地理条件和技术难题。
他们要应对陡峭的山地、多变的气候和不稳定的地质环境。
同时,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和有效运行,还要克服大坝的抗震设计和泄水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的挑战。
经过不懈的努力,红崖山水库于20世纪90年代末正式建成。
它拥有庞大的水库容量和强大的供水能力,为始兴县和周边地区的灌溉、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此外,红崖山水库还充当着重要的能源基地,水库下游的发电厂利用水库积蓄的水能进行水电发电,为当地地区的能源需求做出了贡献。
红崖山水库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为农民们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水库的建设也为当地的城市供水提供了保障,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水库的水电发电功能也为当地的工业和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支持,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红崖山水库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库的建设使得周边山区的水资源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有助于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植被。
此外,水库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在保护水库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红崖山水库的建设和运营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它不仅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利工程,也是当地人民共同奋斗和努力的成果。
广东丹霞山简介
广东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以红色砂砾岩而得名。
丹霞山有“丹霞奇观”、“丹霞绝胜”、“岭南第一山”之美誉。
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广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广东丹霞山主要由红色砂砾岩组成,以“奇、秀、古、险”
著称于世。
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红
色砂页岩地层——广东丹霞地貌。
在中国境内除江西三清山外,
只有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区的丹霞山拥有丹霞地貌,并以发育典型、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丹霞山是发育最典
型的丹霞地貌景区,被世界地质专家誉为“世界上最好的丹霞地貌”。
广东丹霞山是以丹霞地貌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有“中国红石
公园”之称。
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主要由“阳元石”、“五色石”等著名景点组成。
阳元石为一巨大的花岗岩石柱,高20多米,宽40多米,下部被水冲刷得十分光滑,远远望去,酷似一
只巨大的阳元石浮在水面上。
—— 1 —1 —。
东阳光乳源基地简介200字
东阳光乳源基地,全称东阳光乳源化成箔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是东阳光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
该基地于1998 年投资建设,至今已在乳源先后投资近200 亿元,建成了20 多个项目,形成了铝箔产业和氯碱化工、氟精细化工两个产业的聚集。
东阳光乳源基地是全球最大的电容器用铝电极箔生产基地,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东阳光乳源基地还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和稳定性。
该基地一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云门山大觉禅寺简介云门山大觉禅寺系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云门宗的发源地,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城东北六公里的云门山下,故称云门寺。
五代后唐莊宗同光年(公元923年),六祖慧能下七世弟子文偃禅师领众开山创建。
偃祖禅风犀利,孤危耸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门宗风,天下学侣望风而至,时人論及各家禅风时有[云门天子,臨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
后其弟子弘法诸方,住持叢林,法嗣极其兴旺,至宋初时,云门宗达到鼎盛,宗风振扬大江南北。
南宋后云门宗逐渐式微。
云门寺亦历经沧桑,屡建屡废。
1943年上虚下云老和尚见祖庭衰落,谨存数名僧人供奉偃祖千年真身,遂由曹溪南華寺移锡云门,集资重建。
九年艰辛,终使家风再振,寰内共赞。
1953年,云公法嗣上佛下源禅师接任方丈。
文革十年,云门寺破坏惨重,法脉将断。
至1982年县府延请佛源禅师住持重建云门酒。
今日之云门寺,梵宇重光,占地近三千畝,建筑面积五万余平方米,常住僧尼四百多人,系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也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门寺秉承农禅并重的家风。
日常早晚课诵,过堂用斋,钟鸣板響,恒持流转。
禅堂每日静坐六支香,每年冬季打五个精进禅七。
除寺僧外,亦有海内外老参上坐参加。
寺僧自种水田、菜地、果园共八十余亩。
常住坚持半月布萨(诵戒),九旬结夏安居;并多次举办传戒、水路等各种大型法会,在海内外影响广泛而深远。
云门寺自1989年创办僧伽培训班,1992年升级为云门佛学院以来,共培养僧才数百名。
现设教理、禅修、尼众律学等专业。
尼众住地小西天自1997年创办律学班以来,成绩斐然,成为国内尼众重要的安居参学地。
为便利佛弟子在纷繁的世事中学习佛法,云门寺创建佛教视听图书馆,以法布施,流通佛教光碟、录音、录音带,让梵音远扬,十方普闻。
云门寺距韶关市仅三十五公里,寺周古木参天,山景奇秀,前有观音嶺、钟鼓石;后有慈悲峰、桂花潭、九仙岩等景致。
置身其间,则有远离尘嚣、顿忘俗虑之感。
确是宗教文化名胜道场,旅游胜地。
浈江区花坪实验学校简介花坪实验学校是在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的关心下,为了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条件,于2008年2月由原浈江区花坪镇中心小学和原花坪镇第一中学组合而成的,浈江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
学校前身历史久远,原属广东省曲仁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
2004年8月,学校并入韶关市浈江区管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发展观,抢抓机遇,改革进取,努力创办等级学校。
2001年,学校被评为县一级学校,2004年7月,学校顺利通过韶关市人民教育督导室的评估,成为一所韶关市一级学校。
通过教育局、妇联及学校的努力,2007年3月正式授以我校为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2008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2010年12月花坪镇经广东省督导评估验收成为教育强镇。
学校占地面积为73983平方米,建筑面积10448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的力度,创建了良好的校容校貌,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下受到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校在职教职工104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其中中级职称86人,初级职称13人,在校学生1260人,现有31个教学班,学校拥有一个凝聚力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团结协作的教职工队伍。
学校以人为本,坚持依法以德治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图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心拥快乐,智赢未来”是学校的校训,“第二课堂”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文明守纪、勤奋进取”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改革开放30年,广东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医疗、教育及工农业等均稳步发展,空前繁荣昌盛。
花坪地区,曾经是我省的煤炭基地,在七、八十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经济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政策的调整,煤矿逐步关闭停产,工人下岗,农民的农产品滞销,他们为求生计纷纷外出打工谋生。
实习之“马坝人遗址”马坝人遗址位于曲江县马坝镇南狮子岩,距京珠高速公路曲江出口2千米。
穿过马坝人遗址的大门,远远看到两座高高的山,老师跟我们说,那就是狮子岩。
狮子岩是由外形貌似狮子的两座秀丽玲珑的石灰岩孤峰组成,一高一矮,南北并立,由北遥望如卧狮酣睡,由南远看则似雄狮起舞。
这座狮子岩就是著名的马坝人遗址、石峡遗址所在地。
1958年马坝公社的农民在狮子岩狮头山北面第二层溶洞中采挖洞内的堆积作肥料时,在的一条裂隙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早期类型人类化石,于是命名为马坝人。
马坝人的脑容量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
分类上归于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这一重要环节的代表。
“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为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它为完善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料,证明了广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原始群时代,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
填补了岭南地区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
1973年,在狮子岩狮头山与狮尾山之间又发现了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也就是石峡遗址,遗址内有4个不同时期的考学文化堆积层:距今约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距今约5000—4000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层;是距今约3800—3100年的早期青铜文化层;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相当的晚期青铜文化层。
石峡遗址内发现有柱洞、灰坑、陶窑等遗存,被清理的公共墓葬有一百多座,并出土有石器、陶器及玉器等。
1977年在狮子岩两石山之间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晚器的文物,被命名为“石峡文化”,更使狮子岩名声大震。
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底是怎样的山洞可以孕育出智人呢?遗址像一个公园,大多数地方很平坦,还有一个大大的池塘。
我们开始参观马坝人博物馆。
1988年在遗址北侧建成马坝人博物馆。
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韶关学院历任校长专业韶关学院简介乘车路线地址: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韶关师专。
韶关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座落在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粤北历史文化名城——韶关大学地址:韶关市大学路288号。
到韶关火车东站下,走到火车站(北江路)转乘7路(坐13站)到韶关学院南区站下。
走约40米到韶关-韶关学院。
韶关汽车客运东站(坐1站)到韶关汽车客运东站下,走到火车站(北江路)转乘7路(坐13站)到韶关学院南区站下。
走约40米到韶关-韶关学院。
韶关学院历任校(院)长:刘荣万:(2007年3月~现今,任韶关学院院长);魏中林:(2004年1月~2006年9月,任韶关学院院长);林立芳:(2001年10月~2004年1月,任韶关学院院长);区永圻:(1997年4月~2001年8月,任韶关教育学院院长);刘清涌:(1986年4月~1996年8月,任韶关教育学院院长);林立芳:(1999年9月~2001年8月,任韶关大学校长);何思安:(1994年1月~1999年8月,任韶关大学校长);赖绍鑫:(1992年12月~1993年7月,任韶关大学校长);李天平:(1987年10月~1989年7月,任韶关大学校长)。
韶关学院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学校设有文学院、外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医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22个二级学院和教辅部门,设有53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
此外,学校还设有粤北经济研究室、粤北动物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所、旅游文化研究所、英东动物疫病研究所、韶文化研究院等35个研究机构。
⼴东韶关特产-----罗坑茶简介罗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东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樟市镇,罗坑茶历史悠久,茶⽂化的形成与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是⼴东最早的熟茶。
品质特性:罗坑茶浓醇回⽢,浓⽽不涩,郁⽽不腻,余味回⽢。
罗坑茶为条形茶,外形⾊泽红褐,带烟⽕味陈⾹,汤⾊红浓明亮,滋味浓醇回⽢,泡饮后存放2~3天也不会产⽣异味或馊酸味。
据当地的茶农介绍,天⽓好时做出来的茶叶,还有特殊的蜜⾹、兰花⾹味。
此外,放凉后的茶,⽐刚刚冲泡出来的热茶味道更⾹浓。
相传罗坑茶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当地世代种茶的瑶胞,感冒发烧拿茶叶加盐泡⽔洗澡就可治愈。
历史⽂化⽂献记载唐代陆⽻所著《茶经》记载:“岭南茶产于韶州”;清道光绪年间进⼠黄培嵘等⼈编修的《英德县志》中记载:“茶产罗坑、⼤埔、乌泥坑者,⾹古味醇,如朴茂之⼠,真性⾃然殊俗”;《韶州府志》中记载的:“茶产罗坑、⼤埔、乌泥坑者,⾊红味醇,经宿不变”;《曲江县志》记载:“罗坑茶,⾊红味醇,经宿不变,功专消暑” 。
做法加⼯⼯艺其⼯艺特殊为:杀青--揉捻--烘⼲--渥堆--蒸茶--揉捻--⼲燥--⽑茶。
杀青:采⽤直径90厘⽶的⼤铁锅进⾏杀青,杀青温度160~(2~180%:之间。
每锅投叶量1.5公⽄~2公⽄,先扬后闷,扬闷结合,杀青⾄梗叶柔软时即出锅,全程杀青时间约6-8分钟。
揉捻:采⽤布袋⽤脚搓揉。
杀青叶出锅后趁热装⼊布袋,⽤纽结法将布袋⼝纽结。
然后⽤脚搓揉,适时翻动布袋⽅向,直⾄将茶搓揉成条形后将揉捻叶倒⼊⽵帘上摊凉。
如果发现揉捻叶条索不理想,则⽤⼿将茶抛散后将粗⽼、条索不紧结之茶再装⼊布袋搓揉⼀阵⼦,直⾄将茶条搓揉成条状时为⽌。
烘⼲:烘⼲采⽤烘房明⽕进⾏。
烘房四周墙体⽤黄泥冲压⽽成,房顶⽤杉⽊树⽪、⽑⽵⽚当⽡构筑⽽成。
约存离地⾯2.2⽶的地⽅⽤杉树作横梁⽀承,横梁上铺上⽵帘。
烘茶时,将茶均匀地铺散在⽵帘上,茶少时铺的厚度约2厘⽶。
茶多时达3-4厘⽶;燃料采⽤松树、樟树、枫树等杂⽊,每间烘房堆放3~6堆燃料,明⽕燃烧,烘⼲时间2~3天。
武警韶关支队队史
武警韶关支队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韶关市支队。
成立初期,支队共有3个中队,人员不足百人,承担着韶关市公安边防工作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发展,武警韶关支队逐渐壮大,现已拥有11个中队,近千名官兵。
支队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海南台风等重大救援任务,在抗洪、抢险、救援等方面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模范单位。
支队深入贯彻党的军事路线,注重官兵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维护边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支队多次被评为优秀单位、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
未来,武警韶关支队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维护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韶关贡献力量。
- 1 -。
峰林峡景区简介峰林峡景区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是广东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峡谷景区之一。
峰林峡景区以奇峰怪石、悬崖峭壁、清溪流水、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是一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旅游胜地。
峰林峡景区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50平方公里。
景区内有东江源头,是珠江的发源地之一,水质清澈,河水纯净。
景区内还有大量的瀑布、溪流、湖泊、洞穴等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峡七瀑”,即小峡谷、大峡谷、中峡谷、银瀑、金瀑、碧瀑、玉瀑等七大瀑布,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魅力。
除了自然景观外,峰林峡景区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景区内有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游客可以了解到他们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景区内的古建筑也是一大亮点,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景区入口处的“福泉寺”,是一座明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峰林峡景区,游客可以进行多种户外活动,如漂流、攀岩、徒步等。
漂流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活动之一,全长约12公里,沿途有多处险滩和急流,刺激又有趣。
攀岩则是适合体力好的游客,景区内有多个攀岩场地,其中最著名的是“石林岩壁”,高度约80米,是攀岩爱好者的天堂。
徒步则是最适合家庭和老年人的活动,景区内有多条徒步路线,其中最著名的是“鹰嘴岭徒步线”,全长约5公里,沿途有多处观景点,可以一览峰林峡的美景。
峰林峡景区是一处充满活力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休闲。
景区内的酒店、餐厅、购物中心等设施完备,游客可以尽情地享受旅游的乐趣。
同时,景区内的环保意识也很高,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可以学习环保知识,共同保护这片美丽的自然环境。
总之,峰林峡景区是一处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美好的回忆。
韶关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韶关学院最强专业韶关学院是一所省属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17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那么韶关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学什么专业好?今天为考生家长们盘点了韶关学院专业排名,这些都是韶关学院最好的专业,也是优势特色专业,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一:韶关学院王牌专业名单2023年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23年广东省级特色专业6个:应用化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体育教育2023年省重点、培育专业专业2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韶关学院专业排行榜(国家级特色专业)注:篇幅有限,以下为部分专业介绍,更多请前往模拟志愿填报频道查询!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
本专业任务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该专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学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各种机械厂,比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还有一些汽车制造厂)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发动机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设备维护、生产管理、销售等。
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三:韶关学院专业排行榜(广东省级特色专业)注:篇幅有限,以下为部分专业介绍,更多请前往模拟志愿填报频道查询!1.应用化学应用化学是一门培养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广宁旅游景点简介
广宁县位于广东省肇庆市西南部。
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几个广宁旅游景点简介:
1. 肇庆龙湖风景区:是广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包括了湖景、山景、林景和古建筑等景观。
最有名的是湖中的一座小岛,名为“龙宫”或“龙峰”,建有明代的寺庙和亭台。
2. 韶关风景区:韶关是华南地区的一个风景名胜区,开放了丛林漂流、攀岩、滑翔机、越野车等多项旅游娱乐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
3. 天湖景区:天湖位于广宁县南面,是一个静谧幽美的高山湖泊景区。
湖畔的树林和山岩更让天湖显得独具特色,而广场、小亭、游艇等设施的丰富又让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悠然度日。
4. 梁园景区:梁园是一个明代文人书画家梁氏家族的宅第,以悬挂式楼阁、解放式疏林、院落林间、小桥流水、石径花坛、古井石堂、会议景等为特色,是广宁德化三景之一。
5. 南国情滩涂湿地公园:位于肇庆市西南部的广宁县,是一个具有南国特色的湿地公园。
公园内的植物、草地、湖泊和栖息水鸟的世界,交相辉映,展现出优美的美景。
韶关简介韶关是位于广东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东北与江西紧邻,北与湖南接壤,西与广西相近,南与广州市相连。
现辖乐昌市(县级)、南雄市(县级),仁化、始兴、翁源、新丰4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浈江、武江、曲江3区。
全市辖11街道,93镇,1民族乡。
总面积18598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899平方千米,建成区60平方千米。
韶关是历史文化名城,她山清水秀,“韶关”一词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元鼎六年设曲江县时,便以韶关为县治。
这里原先被称为韶州,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底”形城市,在军事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在商贸上则是“一吏当关,万物难出”,各种商品货物,均有东、西、北三关把守,后来商贾们就将这里称为韶关。
韶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13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躬耕劳作。
举世闻名的“马坝人”,便是因其在韶关马坝发现而得名。
韶关是历史上岭南有名的重镇,三国时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设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为韶关立郡之始。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取韶石山的“韶”字改设韶州府。
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
清康熙九年(1870年),将原设在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县。
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增设旱关,往来商贾必经韶州,人称之为“过关”。
“韶关”之名由此而得,并沿用至今。
韶关地处山区,自然风光秀丽。
加之韶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因而当地的旅游景观十分多姿多彩,是广东和京广线的旅游中心之一。
韶关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全国重点寺庙南华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网络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坝人遗址、石峡遗址狮子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南岭,有“地下宫殿”之称的古佛岩,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梅岭古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珠玑巷”,珠三角最高峰新丰云髻山,乳源必背瑶寨,等等。
自然地理全市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
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
年平均气温18.8°C―21.6°C,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8°C―11°C,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C―29°C,冬季各地气温自北向南递增,夏季各地气温较接近。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00―2400毫米,3―8月为雨季,9―2月为旱季。
日平均温度在10°C以上的太阳辐射占全年辐射总量的90%,光能、温度、降水配合较好,雨热基本同季,有利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
全年无霜期310天左右,年日照时间1473――1925小时,北部山区冬季有雪。
境内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
浈江为北江干流,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大小支流密布,呈羽状汇入北江。
主要支流有墨江、锦江、武江、南水、。
新丰县部分属东江流域。
由于雨量充沛,河流众多,落差大,水量、水力资源丰富。
全市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2条,其中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945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约为176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8.5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74.49万千瓦,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有169.92万千瓦,已开发装机容量146.6万千瓦。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厦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
地质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极广,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
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峻以及发育成各级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长140公里;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长250公里;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长270公里。
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
红色岩系构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较广,特征显著。
仁化丹霞山一带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结构,有各种奇峰异石600多座。
南雄、坪石等盆地属红岩类型,南雄盆地幅员较广,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
全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
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
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拨在最低35米。
行政区划面积:1.86万平方公里。
人口:户籍人口321万,常住人口295万(2008统计年鉴数据)位置:广东省北部,北江中上游,与清远相邻,北部与湖南和江西交界。
区划:下辖曲江区、浈江区、武江区、始兴县、南雄市、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乐昌市。
韶关市辖3个市辖区、5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市人民政府驻浈江区。
韶关市面积1838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21万,其中市辖区人口91万(2008统计年鉴数据)。
浈江区面积523平方千米,人口36万。
武江区面积682平方千米,人口24万。
曲江区面积1651平方千米,人口31万。
区人民政府驻马坝街办。
乐昌市面积2391平方千米,人口52万。
市人民政府驻乐城街道。
南雄市面积2361平方千米,人口46万。
市人民政府驻雄州街道。
始兴县面积2174平方千米,人口25万。
县人民政府驻太平镇。
仁化县面积2223平方千米,人口23万。
县人民政府驻丹霞街道。
翁源县面积2234平方千米,人口39万。
县人民政府驻龙仙镇。
新丰县面积2016平方千米,人口24万。
县人民政府驻丰城街道。
乳源瑶族自治县面积2125平方千米,人口21万。
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乳城镇。
资源物产韶关市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矿产资源蕴藏量大,拥有矿床、矿点1200多处,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现已发现的矿种有70多种,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其中铅、银、锌、储量分别居全国二、三位,钨、锑、铜、铋、铀、煤、砷、铁和石灰岩、白云石等储量居全省的前茅,大理石、花岗岩石、辉绿石、重晶石等也十分丰富。
韶关还是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广东省的林木基地,1992年全市实现绿化达标。
全市山区野生动物繁多,野生植物2000多种,野生菌种500多个,经考察发现属国内新纪录的169个。
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也是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拥有机械、纺织、煤炭、电力、冶金、铸锻、建材、森工、轻工、化工、医药、电子、食品等工业。
全市机械工业力量雄厚,拥有各类机床及铸压设备,加工生产能力在省内仅次于广州市。
纺织工一已形成服装、棉纺织、印染、毛纺、针织、复制等较强的综合生产能力格局。
轻工、森工、食品等行业也已自成体系,发展较快。
冶金工业在全省占举足轻重的位置。
纺织业是广东的四大基地之一,纺织能力雄厚,拥有现代先进的气流纺1600头,纱锭近20万锭。
韶关医药工业已成为广东最大的药源生产基地。
韶关盛产粮食、花生、茶叶、水果、烟叶、甘蔗、黄豆、蚕茧、药材、毛竹等,其中仁化的“白毛尖”茶叶,始兴的花菇、乐昌的马蹄、香芋等远近闻名。
近几年来,韶关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农业经济正朝商品化、基地化方向发展。
经济概况近几年来,韶关经济发展加快,增长速度连续三年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545.87亿元,同比增长1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2.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5亿元。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503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4.2:48.5:37.3调整为2008年的14.2:48.1:37.7。
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上新台阶,经济运行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最好发展态势。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
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挖掘机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七十年代,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
八十年代以来,韶关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韶关工业紧紧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的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以冶金、电力、烟草为主的支柱产业。
目前基本形成了初具特色的以采掘、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铸锻件、建筑材料等资源型行业组成的重点产业,以机械制造、轻工、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行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三大类工业门类综合类工业城市。
2008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35.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烟草、制药、玩具等七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其中,韶钢集团年产钢能力已突破500万吨,跻身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之列;韶冶集团经过三次的技改,生产能力现已达到年产铅锌20万吨水平,连续多年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最佳效益企业;韶关发电厂经过六期的工程建设,现安装机组9台,总容量为924MW,年发电约70亿千瓦小时;韶关卷烟厂2004年年产突破30万大箱的生产能力,是“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广东省工业企业200强之一”。
近年来,建设发展的与东莞市合作共建的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了省的认定,并获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
韶关农业优势明显,气候资源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
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7.8亿元。
形成了蔬菜、优质稻、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烟叶等七大农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35.09万亩,总产量84.46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84.74万亩,总产达38.94万吨;花生种植面积60.32万亩,总产量10.11万吨;肉类总产量13.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0.49万吨;水产品产量6.25万吨,三角鲂等优质特色鱼已落户多数大中型水库,全市优质鱼养殖面积所占比重逐年提升,2008年面积比重从约20%上升到50%,优质鱼产值达到占全市渔业产值的60%;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9.7万亩,总产量131.79万吨;沙田柚、三华李、一六李、柰李、青梅、大果枇杷等优质特色水果面积从小到大,目前已达18万亩,超过全市水果35.01万亩面积的50%;全市毛竹林面积增加到100多万亩,丛生竹林发展到60多万亩。
5万多亩人工种植的甜笋竹,亩收入普遍达到500-1000元;全市烟叶面积发展到21.11万亩,产量达到2.8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