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资产属性与货币政策调控
- 格式:pdf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2
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房价的不断上涨,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相关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
首先,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贷市场方面。
房地产调控政策通过加强对房贷的监管和限制,增加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和贷款门槛。
这将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减少,购房需求减弱。
与此同时,银行的房贷业务也将受到影响,贷款规模可能会下降。
这将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和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资本市场方面。
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对资本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板块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前景可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投资者对于这些公司的股票投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
此外,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金融稳定方面。
过度的房地产泡沫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风险。
如果房地产市场遭遇严重的调整,房地产相关的金融风险可能会对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和资本金状况造成很大的冲击。
因此,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宏观经济层面,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体现在货币政策的调整上。
为了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政府可能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措施,比如提高利率、加强流动性的管控等。
这些调控措施将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流动性以及资金的成本。
综上所述,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等方面。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调控政策的不断改进,金融市场也将随之变化。
因此,及时研究和了解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对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效应探讨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
然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在不同区域存在很大的差别,房地产市场的异质性和区域性强化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
因此,在各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目前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从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用和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区域效应,对这一领域相关的结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性。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用货币政策冲击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使货币政策成为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常用手段。
研究表明,住房实际价格上涨对积极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消极反应,在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下,住房价格会迅速下降,导致房地产开发受阻,从而产生抑制作用。
XiaoqingEleanor Xu(2012)发现,扩张的货币政策趋向于促进房地产价格的后续上涨。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可能促使房地产泡沫产生。
Bernanke(2010)研究表明,较高的货币政策扩张是导致美国在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房价泡沫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当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时,中央银行应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使资产价格泡沫在被过度放大前破灭。
(一)银行信贷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用银行信贷是房地产企业普通购房者的重要资金来源。
贷款的可获得性能够改变房地产供给需求,进而导致房地产价格变化。
房地产价格和按揭贷款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房地产按揭贷款增加,刺激房地产需求增加,房地产价格上升。
而如果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则刺激房地产供给增加,房地产价格下降。
已有研究证实,银行信贷的增长与房地产价格上涨存在显著的同步效应,信贷市场的放松会使住房价格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积极。
房地产信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的增加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是促使银行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信贷支持的重要原因(C. Hott,2011)。
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与房价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与房价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宏观经济的各种因素对房地产市场和房价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与房价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房地产行业和个人消费者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对房地产市场与房价的影响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在经济周期中,经济会经历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以及衰退期等不同阶段。
这些周期性的波动对房地产市场与房价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 繁荣期:在经济繁荣期,人们收入增加,购买力上升,对房地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这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推动房价上涨。
同时,繁荣期中的低利率环境以及信贷政策的宽松对购房者来说更具吸引力,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2. 衰退期:当经济进入衰退期,人们的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受到压制。
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将面临下行压力,房价可能会下跌。
此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加强,信贷紧缩,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
3. 复苏期:复苏期是经济从衰退中恢复的阶段,此时人们的信心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开始回升。
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往往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指标之一,房价也会有所回升。
同时,政府会采取一系列鼓励购房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这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
二、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与房价的影响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房地产市场与房价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货币政策的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和房价产生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通过调控利率来影响房地产市场与房价。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借款需求,促进购房者贷款购房,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相反,提高利率会增加购房成本,抑制购房需求,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压力。
2. 信贷政策: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与房价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宽松时,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购房者贷款购房的渠道更加畅通。
秦虹:楼市不可能崩盘只是进入调整阶段7月5日下午,泰禾·厦门院子第一期业主答谢会暨财经高峰论坛在磐基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此次活动特邀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出席,为在场嘉宾带来了关于“2014年全国房地产未来走势”的专题演讲,为我们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和趋势。
她表示,目前中国楼市崩盘是不可能的,房地产只是进入调整阶段。
房地产负增长的3大原因今年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出现了负增长,跌幅分别为7.8%和8.5%,秦虹认为,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3个:第一个原因是去年同期的基数大,2013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达13亿平米;第二个原因是市场上各种传闻的干扰,购房者的观望态势浓厚。
秦虹说:“我们发现,去售楼处看房的人多,开发商也想尽办法推盘,但是成交量并不乐观。
这就是看的多、卖的多,买的没那么多。
”;第三个原因是信贷成本的提高和个人住房贷款额度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一些购房者购房意愿的体现。
秦虹表示:“目前我们市场的主体,85%以上买房是必要的,不管是刚需购房还是改善性需求。
特别是刚需型的购房对贷款依赖比较大,如果没有贷款的支持,他们买房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4个不变对于如何看待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秦虹分析,2014年房地产市场有4个不变:第一个不变是自住性需求仍然强劲。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题是以刚需和改善性住房为主,从我国的人口结构来看,24-28岁的人群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刚需型需求的主体。
但是39-49岁的人群是改善性需求人群的主体,他们高储蓄、工作稳定、拥有冒险精神。
所以秦虹表示,第二个不变是城镇化的进程没有改变,新增城镇化人口总量不大。
从政策层面和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秦虹表示:“我认为今年的在整体需求还是很大。
”第三个不变是房地产市场分化的格局没有改变。
秦虹认为:“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是有的市场好,有的市场不好。
”2013年,房地产市场分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去年全国房价下跌的城市有11个,今年房地产市场分化的格局依然存在,二线城市已经开始分化,三四线城市本身已经分化。
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调控措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原因以及政府的调控措施。
一、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1.供求关系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直接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时,房价很可能下降;而供不应求时,房价则会上涨。
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2.投资需求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其价格波动也与投资需求密切相关。
当其他投资领域的回报较低时,投资者会转向房地产市场,导致价格上涨;而一旦其他领域出现利好,投资者的关注度则可能减少,从而导致房价下降。
3.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货币政策的收紧可能导致购房成本增加,进而抑制购房需求,房价可能下降;而货币政策的宽松则可能刺激购房需求,房价上涨。
二、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1.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一种常见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
通过实施一些限制措施,如限制购房人购买房屋的数量、购房人的户籍要求等,可以有效控制市场供求关系,遏制房价的快速上涨。
2.限售政策限售政策是指限制购房人将房屋在一定时间内出售的政策。
通过限制购房人的转售行为,可以有效避免市场上的炒房行为,从而稳定房价。
3.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土地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基础资源,对房价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控制房价波动,政府可以加强对土地的供应管理,通过合理的土地供应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4.完善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加大贷款利率的力度,收紧购房贷款的发放,可以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意愿,从而稳定房价。
5.推动租赁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仅仅局限于购房市场,租赁市场同样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推动租赁市场的发展,从而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缓解购房市场的压力。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出台的房地产政策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住房要进行商品化,住房分配制度应该考虑调整,房子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1982年国务院在常州、郑州、沙市、四平4个城市进行了新建公有住宅补贴出售试点。
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成功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
政策目标:修改十年规划指标,调整、改革、整顿政策内容:允许私人建房,城市居民可以自购自建。
开始住房制度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下放管理权1984年政策目标:发展房地产业政策内容:发布城建综合开发暂行办法,推行商品化试点1987年1987年12月1日,中国土地“第一拍”。
这是一次历史性突破,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标志着我国的根本大法承认了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跨出了土地商品化、市场化的重大一步。
政策内容:加强商品房住宅计划管理,公有住房补贴出售1988年政策目标:扩大房地产业发展,实现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内容:修改《宪法》,允许土地批租;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
1989年政策目标: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政策内容: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规范市场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压缩固定资产规模,紧缩银根。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5月,《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出台,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提供了具体依据,为建立可流转的房地产和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政策目标:加强治理整顿;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大规模清理在建项目;颁布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通知;发布《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1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规范了房改的分阶段及总目标、基本原则、有关政策、工作部署、工作领导等。
对房改的深化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依据作用。
政策目标:规范产地产业发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房地产市场建设全面起步;房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30
2011 / 01
金 融
近年我国房价持续攀升,不仅以上海、
北京、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出现房价大幅
攀升的现象,二线城市也出现了房价上涨势
头。为解决房价上涨过快这一难题,我国货
币当局多次采取货币政策,期望抑制房价上
涨势头。一方面,政府通过信贷等政策手段,
增加投机性购房成本,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2007年央行和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
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对利用商业银行信
贷购买住房的首付、贷款利率等做出了规定,
增加了二套购房的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多次采取利率政策调控房价。2007年房价攀升,央行6次调高房贷利率,抑制房价上涨。2008年下半年起,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房价走低,央行5次调低房贷利率,刺激房地产行业增长。但不得不承认,货币政策效果不佳,提高房贷利率并不能改变房价攀升趋势,而降低房贷利率则导致房价疯涨。房价不应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是央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措
房地产资产属性与货币政策调控
【关键词】 货币政策,金融稳定,资产属性
文 | 孟彩云 李 权
施,但房价是否应该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或者是否应该进入货币当局损失函数,存在
3种不同的观点:逆向调控、传统战略和良
性忽略。
资产价格上涨容易引起泡沫,而资产泡
沫破裂会对一国经济增长造成重大负面影
响,这一点可以从多次房价泡沫破裂的历史
经验中得出。1989年日本房价泡沫破裂,房
价整体下跌80%,日本经济受此影响长期低
迷,至今日本房价还没有恢复。2008年次贷
危机中美国房价泡沫破裂所导致的危害更
大,影响范围更广。欧洲等世界其他国家也
未幸免,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衰退至今
不见起色。因而,采取货币政策调控资产价格,
防止泡沫形成,或者及时刺破资产泡沫的观
点,得到众多学者的支持。
虽然央行应该采取利率政策对资产价格
进行宏观调控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支持,
但仍受到众多学者和决策者的质疑和反对,
他们认为,央行在针对资产价格制定货币政
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成为
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最大障碍。
首先,一国央行若决定采取货币政策,
降低房地产泡沫的规模,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必须有能力判断房价快速增长是否已经脱离
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
已经或马上形成泡沫;其次,央行针对房价
制定货币政策,如何确定政策力度,加息(或
降息)多少可以达到调控房价的目标?若政
策有效性不理想,则央行应该如何应对?第
经济导刊
31
2011 / 01
金 融
要政策手段,但政策调控效果不佳,主要归因于货币当局对房地产的资产性质认识不足。首先,住房不仅仅属于耐用消费品,也是一种资产,而资产价格波动不应该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我国针对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抑制房价快速增长,甚至希望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促使我国房价回落。在我国房价上涨并不影响通胀的情况下,针对房价的货币政策与我国经济发展等最终目标存在冲突,政府制定政策时的定位不清成为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其次,住房属于一种资产,可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投资性购房的未来预期收益刺激投资者投资,是正常合理的市场投资需求,不应该视作推动房价上涨的幕后黑手加以打压。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股票、债券等投资资产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投资理财需求。一大批中高收入者拥有足够的资金,有能力投资资金需求高的房地产行业,住房成为理想投资对象。在房价上升趋势不变,投资收益预期较高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打压投机性购房的政策措施,不能有效抑制投资者的投机性购房需求。第三,根据良性忽略观点,房价调控应该重点关注金融稳定。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银行信贷的支持,房地产和金融行业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银行房地产信贷是房价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传导渠道。房价调控过程中,我国货币当局对金融稳定的忽略,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潜在威胁。第四,我国房价上涨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我国针对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力度难以把握。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了1.5%。房价上涨的区域性,以及货币政策影响的全国性,导致了我国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力度存难以把握。利率政策调控力度是以广州、上海等局部地区的房价上涨情况作为依据,还是以全国性房价上涨情况作为依据?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效果。最后,住房的资产属性决定预期对于房价波动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多次针对房价制定政策进行调控效果不理想,降低了政策的可信度降低,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有效性。我国房价调控应重点关注金融稳定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大拉动作用。在我国房价上涨不影响通胀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其正常波动。只有在房价的上涨,通过财富效应等渠道,影响到我国CPI的上涨以及GDP的增长时,央行才应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但政策的最终目标不是降低房价,而是降低通货膨胀,这就保证了我国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不会出现政策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我国房价调控的重点应为保持金融稳定,关注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阻断房价泡沫破裂危机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一方面,规范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坚决查处违规贷款。并且严格监管银行个人住房抵押按揭贷款发放,规范银行贷款审查。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应针对房价波动,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监控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资产流动性等指标的达标情况,审查银行信贷风险的暴露,及时做出政策调控,监控银行业风险。房价波动不仅仅影响银行房地产信贷违约率,也影响到抵押贷款抵押品的价值。房价上升阶段,信贷违约率低,抵押品价值得到保证,银行抵押信贷风险相对不高;房价下跌阶段,银行房地产信贷违约率提高,抵押品贬值,增加银行抵押信贷风险。若房价下跌幅度超过一定比例,则危及我国银行业稳定。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有必要专门针对房价波动,对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以及时发现房价波动对银行业的影响,保障金融稳定。(作者孟彩云,暨南大学在读金融学博士;李权,广东发展银行)三,若房价回落,央行必须评估房价回落速
度是否适合,房价回落是否会引起经济衰退。
1989年日本房价泡沫破裂的经验教训不容忽
视,日本房价下降过快,下降幅度过大,是
引起日本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央行如何确
定房价回落速度是否理想?第四,房价上涨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国不同地域房价上涨
幅度存在差异,部分地域房价上涨过快,存
在房价泡沫趋势,而部分地域房价上涨属于
合理范围。货币政策将对全国范围内的房地
产行业产生影响,央行应如何制定货币政策
调控房价?第五,预期对于房价上涨具有重
要作用。政策调控的效果如果不理想,将影
响政策可信度,降低未来政策的效果。因而,
住房的资产属性导致针对房价制定货币政
策,并不是货币当局的最佳选择,房价不应
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上述房价调控的不确定性因素中,传统
战略和良性忽略观点都反对货币当局对房价
波动作出反应,但不针对房价波动做出政策
反应,并意味着货币当局完全放弃对房价的
调控。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反对美联储将
资产或者房价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始
终坚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为政策的最终目
标。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认为只有
当房价上涨影响到央行通胀以及经济增长目
标时,央行才应采取货币政策保障物价稳定
和经济增长。
虽然房价泡沫破裂会对一国经济增长造
成重大负面影响,甚至引起经济衰退,但针
对房价波动制定货币政策将面对诸多不确定
性因素,因而在房价波动不影响一国政策目
标的情况下,央行不应针对房价波动,做出
政策反应。但这并不意味这完全忽略房价波
动,央行对房价波动的调控,应该着眼于金
融稳定,降低甚至割断房价波动,甚至房价
泡沫破裂,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失误的
主要原因
货币政策一直是我国当局调控房价的重